李泽厚对话集:九十年代

李泽厚对话集:九十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泽厚 著
图书标签:
  • 李泽厚
  • 文化
  • 哲学
  • 对话
  • 九十年代
  • 中国思想史
  • 知识分子
  • 学术
  • 历史
  • 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32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7659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李泽厚对话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著名思想家李泽厚90年代对话录的最新全集。
  不仅谈哲学、美学和思想史,还有力图解决精神危机的社会关注、人文关怀。
  立足时代,勇敢正视与深切理解这个时代的问题,把脉、体会自己本民族深切的精神危机和意义渴求,做出自己创造性的回应。很多思想对仍在困扰当前的问题和矛盾依旧具有启发意义。

内容简介

  90年代,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李泽厚仍在言说,仍在对话,他的思想葱茏、日新,他的哲学蓬勃、自生。
  《李泽厚对话集:九十年代》为李泽厚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对话录文章结集,全面梳理了李泽厚90年代的思想,有助于当代人了解90年代思想界状况和李泽厚思想的发展。很多思想和言论对于当前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李泽厚,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193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著有《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哲学纲要》等。2010年出版的以权威和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文集》,他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选。李泽厚是美学、马克思主义和身体理论这三种类别目录下唯一的非西方哲学家。

目录

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1992)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1994)
哲学是一种视角的选择(1994)
文化心理结构与心理文化结构(1994)
美是自由的形式(1994)
宗教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1994)
美学——中国人最高的境界(1994)
治学之路: 微观宏观之间(1994)
思想家淡出, 学问家凸显(1994)
如何活: 度与情(1995)
中国史是从前现代进入到现代(1995)
历史主义与伦理主义的二律背反(1995)
“我的书是给人以启发的” (1998)
伟大的真理就是简单的(1998)
世纪之交的中西文化和艺术(1999)
“六经注我” 和“我注六经” (1999)

前言/序言


《李泽厚对话集:九十年代》是一部承载着深刻思想碰撞与时代回响的文献。它收录了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李泽厚先生在九十年代与各界人士进行的深度对话,旨在呈现一位思想巨匠在世纪末期对中国现实、文化传统、现代化进程以及人类命运的独特洞察与前瞻性思考。 本书的问世,绝非仅仅是简单地将零散的谈话内容汇集,而是经过精心梳理与编排,力图勾勒出李泽厚先生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思想光谱的延展与变迁。九十年代,是中国社会经历剧烈变革、价值观念多元碰撞的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的深入、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共同塑造了一个既充满机遇又暗藏挑战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泽厚先生以其深邃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与知识分子、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乃至普通民众展开了一系列坦诚而激烈的对话。 对话的深度与广度: 本书的对话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李泽厚先生思想的多个维度: 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追问: 九十年代是中国开始深刻反思“赶超”战略、“一个中心”模式的十年。李泽厚先生在对话中,反复探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他并未简单套用西方模式,而是强调中国本土文化、历史经验与现实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他讨论了“告别革命”的理念,试图在历史的断裂与延续之间寻找一条更为平稳、更具建设性的发展路径。他深入分析了市场经济对中国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带来的冲击,并提出了如何在新形势下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性。 文化本体论与传统文化的再认识: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如何处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九十年代知识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李泽厚先生在本书中,继续深化了他关于“文化本体”的理论,强调中国文化并非一成不变的僵化教条,而是在历史演进中不断生成、自我革新的活态体系。他反对全盘否定或盲目复古,主张在开放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他关于“情本体”、“生殖器崇拜”、“天人合一”等概念的解读,在对话中得到了更具象化、更生活化的阐释,引发现代人对自身文化根源的重新审视。 艺术与美学的时代关怀: 九十年代是中国艺术经历辉煌与迷茫的十年,当代艺术思潮涌动,西方艺术理论大量涌入。李泽厚先生作为一位兼具哲学与美学造诣的学者,在对话中,针对当时的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审美观念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强调艺术创作应根植于现实生活,与民族情感、社会命运紧密相连,而非仅仅是形式的堆砌或概念的模仿。他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当代解读,以及对现代艺术的批评性反思,为当时的艺术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知识分子的角色与责任: 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诸多复杂问题,知识分子应如何自处?如何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李泽厚先生在对话中,多次表达了他对知识分子群体命运的关切。他强调知识分子要保持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他反对将知识分子神化或妖魔化,而是将其视为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建设者。 哲学反思与人生智慧: 除了宏大的社会议题,本书中的对话也触及了更具个体性的人生哲学与生存智慧。李泽厚先生以其豁达的人生观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对个体的自由、幸福、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他在对话中展现出的那种既温和又坚定的批判精神,以及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与关怀,为读者提供了面对人生困境的启迪。 对话的价值与意义: 《李泽厚对话集:九十年代》的出版,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历史文献价值: 本书是研究九十年代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的重要一手资料。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思潮的激荡、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以及中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思想启蒙价值: 李泽厚先生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启发性。他的对话不仅是对复杂问题的剖析,更是对读者独立思考能力的激发。本书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以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下,思考未来。 传承与对话的典范: 本书展现了李泽厚先生与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对话者进行平等、开放、深入交流的态度。这种对话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思想传承方式,它打破了学院的围墙,将深刻的哲学思考与广阔的社会现实连接起来。 时代精神的缩影: 九十年代是一个充满希望与焦虑的时代,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探索前行的关键时期。李泽厚先生的对话,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脉搏、精神追求与时代特征。 本书阅读体验: 阅读《李泽厚对话集:九十年代》,读者将感受到一种思想的盛宴。李泽厚先生的语言风格,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随和与幽默。他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在对话中,他既有深邃的理论阐述,又不乏对现实问题的犀利点评,更有对人生境遇的体悟。对话的参与者,也来自不同的领域,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观点,也为对话增添了丰富的层次和角度。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思想交流的场域,与李泽厚先生以及其他思想者一同进行一场关于中国、关于文化、关于人生的深刻探索。 本书并非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引发思考。它鼓励读者在阅读中,对照自身的经验和思考,形成独立的判断。对于任何一位关心中国发展、对中国文化抱有热情的读者而言,《李泽厚对话集:九十年代》都将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思想旅程。它不仅是对一位伟大思想家的致敬,更是对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生动呈现,对我们今天理解中国、把握当下、展望未来,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思想界的一场盛事。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李泽厚先生思想动态的读者,我一直期待着能有这样一本集中的对话录,将他九十年代,这个充满变革与反思的时期,与各界人士的深度交流汇集在一起。九十年代,一个承载着太多历史印记的年代,既有改革开放带来的勃勃生机,也伴随着价值观念的碰撞与重塑。李泽厚先生作为那个时代重要的思想领军人物,他的声音,他的思考,对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脉络至关重要。我特别想看到他在面对时代变迁时的敏锐洞察,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以及他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审慎展望。这本书能够收录不同领域的对话,说明了李先生思想的辐射力和跨界影响力,这本身就极具吸引力。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更立体、更深入地理解李泽厚先生的思想体系,感受他那富有启发性的智慧火花,更能借此梳理和反思那个时代的复杂图景,或许还能从中汲取面对当下挑战的启示。

评分

这本《李泽厚对话集:九十年代》给我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我一直觉得,与书本上的理论著作相比,对话更能展现思想家的鲜活和真实。九十年代,那是一个充满希望与迷茫的十年,中国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思想观念激烈交锋。李泽厚先生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巨擘,他的声音无疑具有标杆性的意义。我特别期待能够从这些对话中,捕捉到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对“新启蒙”等概念的深入阐释。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李泽厚先生个人的思想记录,更像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群体集体思考的缩影。通过阅读,我希望能更好地理解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追求,感受他们为国家民族命运而思索的激情与担当。

评分

初拿到这本书,一股厚重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李泽厚先生的思想,向来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著称,而九十年代,恰恰是他思想体系发展和成熟的关键时期。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探那个时代思想碰撞的火花,以及李先生如何在这些对话中展现其独特的学术风貌。我非常好奇,在那个社会转型期,面对多元思潮的涌入,李先生是如何保持其思想的独立性,又是如何回应各种质疑与挑战的。他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思考,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发掘,对启蒙精神的坚持,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关注的重点。我相信,通过这些对话,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他思想的来龙去脉,感受到他理论体系的精妙之处,以及他那种“情以待人,智以图事”的处世哲学。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的探讨,更是一份历史的记录,一份思想的传承。

评分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对李泽厚先生的思想一直心存敬意,但有时觉得他的理论体系过于宏大,难以完全消化。而这本《李泽厚对话集:九十年代》,提供了一个更具亲和力的视角。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看到李先生如何用更接地气的方式,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解答他们的困惑,分享他的思考。九十年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随之活跃起来,各种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我想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先生是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的,他对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有什么样的理解,他的哲学思考是否也融入到了日常的对话之中。这本书,或许能让我感受到一个更具温度、更富人情味的李泽厚,也能让我通过他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个我们共同经历过的时代。

评分

这本《李泽厚对话集:九十年代》的出现,仿佛一次穿越时空的思想回溯。九十年代,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充满探索和求索的年代,也是一个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经历着剧烈变动的时期。我一直对李泽厚先生的“情本体”等思想深感兴趣,并希望通过这本对话集,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他在那个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思考脉络。他与不同领域人士的交流,必将折射出当时社会思想的多元图景,以及他对时代问题的深刻回应。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个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革的年代,李先生是如何保持其思想的独立性,又是如何与时代思潮进行对话的。这本书,不仅是了解李泽厚先生思想的重要途径,更是理解中国九十年代思想史的一份珍贵材料。

评分

新书很好,京东优惠多,老用户了。李的书买了不少,看看有启发。

评分

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

评分

市面货少,优惠给力!

评分

书很好,品相不错,快递服务也很优秀,这是一本好书,谢谢京东了

评分

这批书籍内容非常好,虽然是活动价购买的,但是质量很好,物流很快,感谢京东,谢啦!

评分

宋朝文人晁以道有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这也是论诗画的离合异同。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具体化,不至于太抽象。

评分

4、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

评分

本书为李泽厚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对话录文章结集,全面梳理了李泽厚90年代的思想,有助于当代人了解90年代思想界状况和李泽厚思想的发展。很多思想和言论对于当前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90年代,

评分

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也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