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7月8日,毛泽东写信给他的妻子江青:“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老虎是“山中之王”,拥有绝对的权力,雄武勇猛,力破万难;猴子则灵敏多变,能屈能伸,弄险有方。在本书中,法国汉学家鲁林教授以一个西方学者的认识视角和话语体系,查考了大量从未出版的资料,摆脱了简单的脸谱化模式,并以审慎的态度,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富有远见、醉心诗词、个性复杂的毛泽东的画像。著名汉学家毕仰高曾如此评价这部资料翔实的毛泽东传记:“不仅细致,而且可信、精确、公正。”
阿兰·鲁林(AlainRoux),法国当代著名汉学家、历史学教授,任教于巴黎第八大学(圣德尼大学)和国立东方语言与文化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毛泽东生平、20世纪中国劳工运动、民国时期的政治精英。迄今共出版《20世纪的中国》、《30年代上海的工人运动》、《瞿秋白传》(合著)、《中国文化大革命》等九部专著。
目录(上册)
第一部分 叛逆者(1893-1927)
序
第一章 不可能的上升之路(1910-1919)
第二章 一个湖南的民主主义者(1919-1921)
第三章 斗士(1921-1925)
第四章 选择了这个命运(1925-1927)
第五章 毛泽东转入地下(1927年7月-12月)
第二部分 革命者(1927-1945)
序
第六章 华南地区的红色政权
第七章 失败(1931-1934)
第八章 毛泽东的"报复"(1934年10月-1937年9月)
第九章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1937-1941)
第十章 延安之路(1942-1945)
注释
目录(下册)
第三部分 领袖(1945-1976)
序
第十一章 胜利者(1945-1949)
第十二章 激进的创建者(1949-1956)
第十三章 理想主义掌权(1957-1959)
第十四章 理想主义(1959-1962)
第十五章 发动"文化大革命"
第十六章 "文化大革命"(1966-1969)
第十七章 失误法避免(1969-1976)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沁园春·雪(1936年2月—1945年8月末)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架机身上印有美国空军银色星星标记的DC3客机从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飞往民国政府所在地重庆。毛泽东坐在机舱前方靠窗的位置,俯瞰着眼前广袤的中华大地:黄河如刀痕般刻在大地上,渭河河谷郁郁葱葱,秦岭如屏障般高耸。飞机不断升空,被云层包围,透过云层的间隙,红河河谷金黄的稻田跃入眼帘。这一天——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第一次坐飞机,也是在这一天,他准备去见他18年以来几乎时刻不在抗衡的最大对手——蒋介石。毛泽东的装束似乎让他感到不大自在:一件皱皱巴巴、做工粗糙又不知道穿了多久的蓝色中山装,一双锃亮却又硌得他脚生疼的新皮鞋,一顶似乎是用来防冷枪的木头盔。坐在他旁边的美国大使帕特里克?赫尔利穿着深色西装,白色衬衫,打着领结,戴着一顶伯尔萨利诺帽,好像要去赴鸡尾酒会。周恩来则很正式地穿着一身蓝色西装,精细的剪裁和可挑剔的熨烫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尊重。真正让毛泽东感到不自在的,不是他的奇装异服,也不是他和一个美国人靠得太近(这个美国人第一次到延安时,见到一群目瞪口呆的共产党高官,感觉自己像是到了印第安人的领地,心想是不是应该像巧克陶人一样喊几声号子),而是当时的政治大环境。当时在延安的苏联联络员彼得?弗拉基米诺夫见证了毛泽东登上飞机的那一刻,他在《延安日记》中写道:毛泽东当时给人的感觉像是走到了十字路口,他是那样的苍白和紧张。此外,毛泽东在10月11日回到延安后经历了一次短暂的情绪危机,经常一连几天闭门谢客。1945年8月15日,日本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了。长征后保存下来的微弱火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100万平方公里土地、近1亿人口、120余万战士及260万民兵的红色政权。拥有120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在3个月前举行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将毛泽东思想同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一样,确立为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在延安,毛泽东广受爱戴。与蒋介石的会晤让他更加顺理成章地相信中国共产党从此与国民党政府平起平坐了。然而,毛泽东也有担心的理由:他认为蒋介石提出的挑战极为冒险。两个对手并不势均力敌。况且,如果自1941年以来停止的内战再度全面爆发的话,毛泽东不能指望斯大林会帮忙。因为后者在8月14日,也就是日本宣布投降的前一天,没有和他商量就与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1945年2月份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作了如下设定:中国将作为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太平洋地区和以苏联为首的东北亚地区之间的缓冲地带而存在,中国应成立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联合政府,而毛泽东最多只是他的首席助手。这也是促成蒋介石和毛泽东重庆谈判的原因。在国际上被孤立、手头又没什么王牌好打的情况下,毛泽东急需重拾信心。在谈判前的几个小时,毛泽东凝视着窗外祖国的壮丽河山,内心深处的情怀被唤醒,对这首1936年2月写了一半卡壳的词理所当然有了新的灵感。1936年,毛泽东的命运经历了一次惊险的决定性转变。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结束,同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毛泽东中共第一领导人的地位。1935年七八月,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会议旨在号召团结全世界各民族的人民,停止内部阶级斗争,共同致力于抵御法西斯主义的威胁。得知此事后,毛泽东接触了一些对蒋介石政策有所保留的国民党将领,同时也在试探是否可能与国民党政府达成一致抗日的协议。1935年冬天到1936年的东进运动中,红军穿过山西,目标直指日军,主动进行抗战。这一系列行动让当时的山西王阎锡山备感压力。毛泽东在这首新词中加入了从他记忆深处挖掘出来的老章节,他回忆起中国大地上红军战士们抗击暴风雪的景象。而第一次从空中俯瞰中华大地的景象给予了他全新的灵感:在8月阳光的照耀下,永恒的雪山反射出银蛇般的光芒,苍茫高原散发出黄蜡般的色彩。实际上,毛泽东刚刚经历了20年惊心动魄的岁月,而正是这一切促成了此刻他高涨的自信和满腔的爱国情怀。这20年可划分为5个主要阶段:(1)1927年12月—1930年11月,毛泽东投身于华南地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建设。(2)1930年12月—1934年10月,毛泽东尝试建立首个以他为主席的中共苏维埃政府,但最终以失败告终。(3)1934年10月—1937年8月,毛泽东重新掌握党内政权,并且成功与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1937年8月—1941年,毛泽东成为党内最高领袖之一,并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5)从延安整风运动开始成为党内绝对领袖,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中,毛泽东将自己摆在与蒋介石平起平坐的位置上。
……
这套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堪称是一场智力与情感的双重冲击。作者们不仅展现了毛泽东的政治才能和战略眼光,更深入挖掘了他作为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挣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他的一些争议性决策,而是试图从历史的纵深和人物所处的复杂环境中去理解这些决策的动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使得人物形象不再是简单的“好”与“坏”,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阴影。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比如他对战争的厌恶与对革命的坚定之间的矛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理想的执着,都让我感受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毛泽东。这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述,更是一次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我开始思考,在巨大的历史洪流中,个体所能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所承担的沉重责任。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毛泽东绝非一个脸谱化的符号,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不断演变、也在不断自我超越的复杂个体。书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一点,是作者们如何细致地剖析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的转变和发展。不再是简单地将他的思想视为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看到了他在实践中学习、在碰撞中思考、在反思中前进的过程。尤其是关于他如何处理革命初期与后期不同阶段的战略策略,以及他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都写得鞭辟入里。我尤其对其中一段关于他在处理与苏联关系时的纠结与权衡印象深刻,那种在维护国家独立自主与争取国际支持之间的艰难抉择,让人物的形象瞬间丰满起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极具吸引力,不像枯燥的学术论著,反而像是在娓娓道来一个宏大而又充满细节的故事,让读者在沉浸其中时,也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
评分从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来看,这套书无疑是极具价值的。我注意到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文献和一手资料,并且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了细致的比对和分析,这使得其论证过程非常扎实,也更具说服力。更难得的是,尽管是学术研究,但它的语言却并不枯燥晦涩,反而充满了思想的张力和叙事的魅力,能够吸引普通读者持续阅读下去。书中对毛泽东晚年的一些政治动向的分析,以及对其思想遗产的评价,都提供了一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观点,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它让我认识到,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评价,绝不能停留在表面,而需要深入到其思想的根源、实践的轨迹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多个层面。这套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历史理解的大门,让我对毛泽东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就足够吸引人,典藏本的名头之下,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属上乘,即便只是放在书架上,也散发着一种厚重而庄严的气息。我一直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特别是毛泽东这一关键人物的研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而“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这个系列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国际视野下的深度解读。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从序言和目录来看,就能感受到编者在遴选作品时的严谨和用心。不同国家、不同学派的研究者,从各自独特的文化和学术背景出发,对毛泽东及其思想进行了多维度的审视,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立体、也更加可能接近真相的视角。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帮助我跳出以往单一的叙事框架,去理解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既复杂又矛盾的人物,去探究那些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决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些决策背后所蕴含的理论逻辑和时代背景。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传记,更是一次对中国近现代史波澜壮阔进程的重塑和反思。
评分坦白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毛泽东的认识存在一些固有的模式和偏见。然而,通过这套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书中的论述,很多都来自于西方学者,他们以一种更为客观、超然的视角来审视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他所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具体实践的影响的深入探讨。这不仅仅是文本的解读,更是对思想基因的溯源。我从中看到了他如何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现实相结合,如何在大风大浪中锤炼自己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书中的一些分析,比如他对中国社会结构的洞察,对农民革命潜力的认识,都让我觉得耳目一新。它让我明白,理解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需要跳出时代的局限,用更广阔的视野去衡量,用更深刻的智慧去解读。
评分这本《毛泽东传》一直在购物车,因为家里已经有一本《毛泽东传》了,作者是英国迪克·威尔逊,这本作者是美国人,也算是经典了,多买个版本,透彻了解伟大领袖毛主席。
评分这是本好书,正版,值得收藏!
评分一万年后亦是如此
评分毛是伟人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看领袖 很不错
评分胡适先生曾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多买了些相关历史人物传记,对照着看。
评分作者对毛泽东和鲁迅的研究是非常扎实的,但学者毕竟是学者,即使可以观察到雄鹰在高天上飞翔,可以对此作出描述,但毕竟不曾有过背负青天朝下看的真实体验,所以,是一个引导,一个参考。
评分书很好书很好书很好,书质量不错,快递很快呀,相信京东的品质!
评分包装很不错,看不出来有损坏,送货及时,非常满意的一次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