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洛克与平等:洛克政治思想的基督教基础 [God,Locke,and Equality]

上帝、洛克与平等:洛克政治思想的基督教基础 [God,Locke,and Equalit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沃尔德伦(Jeremy Waldron) 著,郭威,赵雪纲 等 译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洛克
  • 基督教
  • 平等
  • 宗教与政治
  • 自由主义
  • 启蒙运动
  • 政治思想史
  • 自然法
  • 约翰·洛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826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164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外文名称:God,Locke,and Equalit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7
字数:35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上帝、洛克与平等:洛克政治思想的基督教基础》作者沃尔德伦尤其强调的是,洛克政治理论的似乎早已被抛弃的神学前提,还应该、也必须继续在西洋人今日的政治理论当中存活下去。这种研究方法、这种眼光,确实非常了得。因为即便是今日西洋人的思想史研究,似乎也并不大关注历史思想与今日境况之间的关系,而当代的政治理论研究,似乎又主要只是借助历史思想来阐释当代思想家自己的观念。他们都未能把历史人物的思想——即便像洛克这样的一直活在“我们”心中的历史人物的思想——活生生地与“我们”联系在一起。

内容简介

  我们人类是否人人平等?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平等的基础和意义何在?
  在这部简洁迷人的著作中,世界法律和政治哲学家之一沃尔德伦在17世纪英国政治哲人洛克的陪伴下重新解读了关于平等的这个大问题,以及洛克在宽容、奴隶制、财产权、土著权利、济贫法、选举权的赋予和两性关系等问题上的看法。《上帝、洛克与平等:洛克政治思想的基督教基础》既讨论了关于洛克的种种互相对立的解释,也讨论了当代人论述平等的理路,颇富思想刺激性。《上帝、洛克与平等:洛克政治思想的基督教基础》对洛克学者、对研究平等之基础的人、对研究政治和宗教之间关系的人不可或缺,也会让哲学家、政治理论家、法律人和神学家兴味盎然。《上帝、洛克与平等:洛克政治思想的基督教基础》有非凡的可读性,并颇富思想刺激性。

目录

中译本说明
前言
本书所引洛克书目版本和征引方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亚当和夏娃
第三章 物种与平等的塑造
第四章 “民主的智慧”
第五章 国王、父亲、选民、臣民、骗子
第六章 “不平均和不平等的占有”
第七章 “根据我们救主的解释”
第八章 宽容无神论者?

附录
邓恩:历史能表明什么?
朱克特:洛克、宗教、平等
西格蒙德:沃尔德伦与洛克研究的宗教转向
斯托尔岑贝格、亚弗:沃尔德伦的洛克与洛克的沃尔德伦

精彩书摘

  《上帝、洛克与平等:洛克政治思想的基督教基础》:
  洛克说,关键是指出真正的论证和单纯堆积圣经经文之间的差异。菲尔默认为,亚当自其受造以来便是世界的君王,尽管这一主张显然是一派胡言,但是,洛克说,菲尔默却将其阐述为从前面的话中引导出来的一个明确结论,而事实上它只不过是一种和其他同性质的断定联结在一起的单纯的断定,这些东西被自信不疑地用一些意义模糊不清的字眼拼在一块,外表上看起来像是一种论证,实际上却是既无证据又无联系。这是我们的作者惯用的一种手法,我已经在这儿把它指出来,使读者略知其味了,以后,只是在论证许可的情况下,我将避免再触及这个问题,其实如果不是为着要让世人看清楚那些不相连贯的事情和假设,即便毫无证据,倘用漂亮的字句和精美的文体,巧妙地堆砌起来,在未被人细心地加以考察以前,会怎样地易于被当作强有力的理由和完美的意识而冒充过去,我还不会在这里把它指出来呢。(《上篇》20)
  值得注意的是,拉斯莱切的剑桥版《政府论》对这一段完全保持沉默——没有脚注,没有历史出处,没有文献导引。我认为,洛克在此坚持在这一段中必须要花时间说明严格的论证和虚假的论证之间的差异,确实会使一些历史学家感到颇为窘困,因为他们试图诓骗胁迫我们把《政府论》只是读成纯粹的政治宣传小册子,而完全无关哲学上的严格。哲学上的严格[191]在这种“圣经证据”的语境中——或者在菲尔默那里,即缺乏圣经证据——正是《上篇》所要探讨、所要关心的问题。洛克著作的圣经特征也许表明,他是在做某种不同于哲学论证的事情。实际上,洛克是在试图给世人上一课,讲讲从圣经启示出发进行论证,和在一部投机取巧的政治小册子中只是收集各种圣经章节和警句之间的区别。洛克在《上篇》中的多数哲学论证,都具有解释学的特征:他以哲学的方式来克服解读圣经文本时遇到的难题。洛克的论证是关于圣经的,但这一事实并不使其稍减哲学品质,也并不使其稍增机会主义或偶然应景的性质。我认为,洛克对解释经文所作的评论,确实可以引起我们的极大兴趣——神学、法学和哲学中的解释学,即解释的难题,对我们来说大概和洛克的时代一样突出。⑧我不知道这些课程是否能够引起洛克的赞助人库珀(Anthony Ashley Cooper)及其政治密友的极大兴趣。他们也许和菲尔默一样在哲学上声名狼藉,一直满足于“反驳性论据”(counterargument),如果他们想要耍弄政治上的阴谋诡计的话。但对那位属于历史的作家洛克来说,解释学却意义非凡。他在《上篇》中区分了好的推理和糟糕的推理,这一主张几乎没有一点向政治需要做出让步的迹象。
  关于政治哲学(即使是以圣经为基础的政治哲学)和单纯的政治宣传出版物之间的差异,我特别要强调这些问题,因为在《上篇》中,洛克一遍又一遍地奚落斥责阴谋诡计和马虎混乱,而这正是人们期望从一本政治宣传小册子那里看到的特征。洛克说,菲尔默爵士为了获得他的“圣经证据”,仅仅抓住了词句,而根本不考虑它们所处的语境和它们在论证中的逻辑作用。“不管是在正文中还是在页边上,只要一出现‘治理’或‘臣民’这些字,它马上就成了表示臣民对其君主的义务之词,关系也改变了,虽然上帝说的是‘丈夫’,罗伯特爵士却要把它说成是‘君主”’(《上篇》49)。洛克说,人们一直都是这样做,即便他们在阅读洛克本人或其他同时代人的作品时也是如此。
  ……

前言/序言






《上帝、洛克与平等:洛克政治思想的基督教基础》 探寻自由与秩序的深层根源:一部关于约翰·洛克的基督教世界观及其对现代政治哲学的奠基性影响的深度解读 在西方政治思想的长河中,约翰·洛克(John Locke)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所构建的自然法、自然权利、政府的同意原则以及财产权理论,构成了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并深刻影响了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为现代自由民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石。然而,洛克的思想体系并非凭空而来,其深邃的思想源泉,往往被现代解读所忽视或淡化。本书《上帝、洛克与平等:洛克政治思想的基督教基础》正是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挖掘并系统阐释洛克政治思想背后那不可或缺的基督教信仰与世界观,揭示这一信仰如何塑造了他关于人性、权力、权利以及社会秩序的核心观念,从而揭示洛克思想更为完整和深刻的图景。 我们常常惊叹于洛克对理性与经验的强调,对个人自由的辩护,以及对有限政府的构想。然而,当我们审视他关于“上帝”的论述时,便会发现,这位被誉为“自由之父”的思想家,其政治哲学并非建立在纯粹的世俗理性之上,而是深深植根于基督教神学之中。他笔下的“上帝”并非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活生生的、创造万物并赋予其秩序与目的的至高存在。正是这位造物主,以其无限的智慧与恩典,奠定了自然法的根基,并向人类揭示了其应有的尊严与权利。 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探索之旅,深入洛克的核心著作,如《政府论两篇》(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人类理解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以及《基督教的合理性》(The Reasonableness of Christianity)等,细致地剖析他关于上帝、人性、自然法、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和政府职能的论述,并着重考察这些论述是如何被基督教教义所滋养和塑造的。 一、 上帝:秩序的源头与权利的赋予者 洛克对上帝的信仰,是他整个政治思想体系的出发点。他并非将上帝视为遥远的“钟表匠”,而是将其视为活跃于历史进程之中,并与人类世界保持着密切联系的创造者和维持者。这种信仰直接体现在他对自然法(Law of Nature)的理解上。对于洛克而言,自然法并非人类理性自我约定的产物,而是上帝意志的体现,是上帝为了人类的生存与繁荣而设定的永恒法则。正如《圣经》启示我们,上帝创造了世界并赋予其规律,同样,他也通过理性赋予人类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因此,自然法的义务并非仅仅是一种社会性的约定,而是一种源于造物主命令的道德义务。 这种基于上帝启示的自然法观念,直接导向了洛克关于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的论述。他坚信,人类之所以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等不可剥夺的权利,并非源于政府的授予,而是源于上帝作为万物创造者的普遍恩赐。这些权利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固有属性,是其作为上帝之子所应享有的尊严与价值的体现。因此,任何政府或人为的权威,都不能随意剥夺或侵犯这些神圣的权利。洛克对财产权的强调,更是与《圣经》中关于土地和劳动的神圣性观念暗合,他认为,通过辛勤劳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私有财产,是对上帝赋予人类管理和利用地球的指令的积极回应,并因此获得了神圣的保护。 二、 人性:罪与理性的交织,自由的可能与必要 洛克对人性的理解,也深受基督教原罪观的影响,但并非因此走向悲观。他承认人类的脆弱性和不完美性,认识到个体可能存在自私、冲动和侵犯他人的倾向。然而,他同时坚信,上帝赋予了人类理性(Reason)这一宝贵的恩赐,这使得人类能够认识自然法,区分善恶,并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因此,洛克笔下的人性,是罪与理性的复杂交织。正是因为人性的不完美,才需要建立政府来约束个体的过度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但同时,人性的理性也使得个体能够理解并拥抱自由,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 这种对人性的洞察,直接影响了他对社会契约(Social Contract)的论述。洛克认为,人们之所以同意离开自然状态而进入政治社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们由上帝所赋予的自然权利。这种退出并非是对自由的放弃,而是为了在更可靠的框架下,更有效地保障这些权利。政府的合法性,便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Consent)。这种同意,在洛克看来,并非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种持续的、默示的或明确的承诺。而当政府违背了其保护人民权利的职责,甚至成为侵犯这些权利的工具时,人民便有权反抗,甚至推翻它。这种反抗的权利,同样可以追溯到对上帝赋予的不可剥夺权利的捍卫。 三、 平等:基于神圣创造的普遍尊严 “平等”(Equality)是洛克政治思想中最具革命性的概念之一。本书将深入探讨,洛克所宣讲的“人生而平等”,并非指所有人在能力、财富或地位上的相等,而是指在道德上和法律上的平等。这种平等,同样具有深厚的基督教根基。洛克认为,所有人类都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因此,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不可剥夺的尊严和价值。无论其出身、财富或社会地位如何,他们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 这种基于神圣创造的普遍尊严,使得洛克对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提出了挑战。他认为,基于血统或神授的权力观念是站不住脚的。政治权力,必须建立在所有个体同意的基础上,并服务于全体人民的福祉。他所主张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正是这种基督教平等观在政治领域的直接体现。所有人都必须服从自然法和成文法,没有任何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种思想,为后来争取普选权、废除特权阶级以及建立更公正的社会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 政府的局限与目的:服务于神圣的自然法 洛克对政府的论述,是其基督教世界观的直接产物。他认为,政府的设立并非为了满足统治者的私欲,也非为了实现某种抽象的、超越性的目标,而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并依据自然法来管理社会。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其核心职责是维护和平、公正和公共利益。他主张“分权制衡”(Separation of Powers)的理念,旨在防止权力滥用,确保政府的运作始终处于法律的约束之下。 洛克对宗教宽容(Religious Toleration)的倡导,同样可以追溯到他对上帝与人性的理解。他认为,信仰是上帝与个人之间的事情,任何世俗政权都无权干涉。强迫人们接受某种特定的宗教信仰,不仅是徒劳的,而且是对上帝赋予的人类自由意志的亵渎。这种宽容精神,为不同信仰的共存提供了理论辩护,也为现代多元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本书的意义与价值 《上帝、洛克与平等:洛克政治思想的基督教基础》并非简单地将洛克思想归结为基督教的附庸,而是旨在揭示两者之间深刻而复杂的互动关系。通过对洛克著作的细致梳理与分析,本书将展现: 洛克思想的完整性与深度: 揭示洛克政治哲学并非仅仅是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的产物,而是建立在一个充满基督教世界观的框架之上,从而展现其思想更为立体和完整的面貌。 理解现代自由民主的根源: 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现代自由民主制度所依赖的那些核心价值——如个人权利、有限政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思想渊源究竟有多么深厚,以及这些价值是如何与超越性的信仰理念相联系的。 驳斥对洛克思想的片面解读: 挑战那些将洛克思想完全世俗化、去神学化的解读,强调基督教信仰在其思想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从而纠正可能存在的学术误区。 重拾被忽视的智慧: 在一个日益世俗化的时代,本书旨在重新审视和发掘洛克思想中蕴含的、与基督教信仰相结合的深刻洞见,为当代关于政治、道德、权利和信仰的讨论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本书适合所有对政治哲学、思想史、宗教史以及西方文明发展史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您是学生、学者,还是对塑造我们世界的思想家感到好奇的普通读者,都将从中获益匪浅。它将邀请您一同思考:在现代自由的基石之下,是否潜藏着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古老而深邃的力量?而对上帝、自然法和神圣权利的信仰,在构建一个公正、自由的社会中,又扮演着怎样不可替代的角色? 本书的研究方法将严谨而细致,力求基于原始文本,进行深入的文献分析,同时也会借鉴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但最终的目标是呈现一个清晰、有力且富有洞察力的论证。本书不会简单地罗列史料,而是将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将基督教信仰的各个面向与洛克的政治思想一一对应,清晰地展现其思想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张力。 通过对《上帝、洛克与平等:洛克政治思想的基督教基础》的阅读,读者将不仅仅是了解约翰·洛克,更是深入理解西方自由思想的根基,认识到理性与信仰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滋养,共同塑造人类对自由、秩序与公正的永恒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当我拿起《上帝、洛克与平等》这本书时,我对于洛克政治思想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表层的阶段,主要集中在其对自由、财产权以及有限政府的论述上。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作者以一种极其专业且极具洞察力的方式,展现了基督教教义如何在洛克的思想体系中扮演着如此核心的角色。我尤其赞赏作者对于洛克“自然法”概念的深入挖掘,他不仅仅将其视为人类理性能力的产物,更强调其背后蕴含的、由上帝所设定的神圣旨意。书中对于“平等”的讨论,也因为加入了基督教的维度,而显得更加深刻和有力。洛克所倡导的,并非仅仅是政治上的平等,更是一种源自上帝面前的、不可剥夺的尊严和价值。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要真正理解洛克,绕开他的基督教信仰,是多么大的一个盲点。

评分

读完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上帝、洛克与平等》这个书名并非只是一个噱头。它不像我一开始预期的那样,只是简单地列举洛克思想中可能出现的宗教元素,而是真正深入地剖析了基督教信仰如何成为洛克构建其政治哲学体系的基石。书中对于“上帝”的阐释,不仅仅是指一个抽象的创造者,更是将上帝视为道德和法律的终极来源,而洛克的自然法理论,作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如何直接来源于这一神圣的根源。关于“洛克”的部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政府论》等核心著作的细致解读,他没有回避洛克思想中可能存在的复杂性和矛盾,而是试图在基督教的框架下,为这些看似难以调和之处提供一个内在的解释。而“平等”这一概念,书中对其的论述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它不再仅仅是社会契约的产物,而是被赋予了神圣的合法性,即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因此在世俗的政治生活中也应享有平等的权利。这本书成功地让我看到了洛克思想中那股强大的、源自信仰的驱动力。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它如何将一个看似严肃的学术研究,处理得如此充满人文关怀和思想的深度。阅读《上帝、洛克与平等》的过程,就像是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他不仅知识渊博,更有着一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却不失其精髓的能力。作者对于洛克政治思想的解读,并非简单的学术梳理,而是融入了对人类理性、自由意志以及信仰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反思。书中的“上帝”不仅仅是一个宗教符号,更是洛克思想中那股驱动变革、赋予权利的源泉。而“洛克”则成为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启蒙时代思想家是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在理性与信仰之间,艰难而又坚定地探索着人类政治秩序的未来。书中对“平等”的论述,更是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在纷繁的世界中,依然存在着一种普适的、神圣的价值,值得我们去追求和捍卫。

评分

我通常对学术性强的历史著作有些畏惧,但《上帝、洛克与平等》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清晰和流畅,带领我走进洛克的思想世界。我并没有感受到那种繁复的哲学术语带来的压迫感,反而被作者严谨的逻辑和引人入胜的论述所吸引。书中对洛克个人生平、时代背景的交织描绘,使得他的政治思想不再是孤立的学术概念,而是与他所处的社会、他所秉持的信仰紧密相连。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洛克神学著作的引用和解读,这部分内容常常被其他研究洛克的学者所忽略,但在这里却成为了理解其政治思想的关键。作者通过层层剥茧,揭示了洛克如何从神学观念出发,推导出其关于自然权利、个人自由和政府合法性的核心论点。对于“平等”的论述,书中也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它并非仅仅是基于理性,而是有着深刻的宗教根源,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上帝、洛克与平等:洛克政治思想的基督教基础》一开始就吸引了我。我一直对政治哲学和宗教之间的交叉领域很感兴趣,而洛克作为启蒙运动的巨擘,他的思想中蕴含的宗教色彩更是值得深入探究的。想象一下,作者如何能够拨开层层迷雾,将洛克那些看似理性、世俗化的政治论述,与他深信不疑的基督教信仰巧妙地联系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挑战。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解读洛克的自然法理论,是否能证明其根植于上帝的律法;又如何分析他对政府起源和权力的看法,是否能看到上帝的授意或设计的痕迹。更重要的是,我很好奇作者是否会探讨洛克的平等观,即所有人,无论性别、种族或社会地位,都拥有某种先天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这种观念在当时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是多么石破天惊,而它又与基督教教义中“人人皆为上帝之子”的理念有着怎样的共鸣。我预设这本书会是一次思想的盛宴,带领我重新审视洛克,甚至重新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根基。

评分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是英国的哲学家。在知识论上,洛克与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三人被列为英国经验主义(pragmatism)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重要贡献。他发展出了一套与托马斯·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不同的理论,主张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并且保障人民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时,其统治才有正当性。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时,社会契约才会成立,如果缺乏了这种同意,那么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权利。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书

评分

好书,值得推荐、阅读、收藏……!!!!!好书,值得推荐、阅读、收藏……!!!!!好书,值得推荐、阅读、收藏……!!!!!好书,值得推荐、阅读、收藏……!!!!!好书,值得推荐、阅读、收藏……!!!!!好书,值得推荐、阅读、收藏……!!!!!好书,值得推荐、阅读、收藏……!!!!!

评分

洛克的思想对于后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被广泛视为是启蒙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义者。他的著作也大为影响了伏尔泰和卢梭,以及许多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美国开国元勋。他的理论被反映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上。

评分

非常冷门的一本书,连个书评也找不到,不过具有可读性。

评分

还没看,应该还行吧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文章分为两组。第一组为综论性质,意在概观柏拉图与神话之关系的诸多方面,建立对柏拉图神话的整体把握。第二组则贯彻语境原则,针对单篇对话中的神话个案进行细致解读。另附两篇文章,其一梳理柏拉图笔下与神话相关的语词运用,其二介绍柏拉图神话的现代研究传统。   如果说“诗”构成了理解柏拉图写作的一大迷津,那么寻求跨越这一迷津的很大一部分努力,都必须付诸对柏拉图作品中“神话”部分的解读。在研究柏拉图的神话时,更关键也更困难的,还是这样一些始终绕不过去的核心问题:柏拉图反对传统神话(荷马)是很清楚的,可他自己为什么又要重写神话?神话和对话的其他部分尤其辩证讨论部分的关系是什么?秘托斯和逻各斯这两种言辞类型的关系是什么?神话在柏拉图对话中的位置和作用究竟为何?每个神话的独特含义是什么?总而言之,这些问题都涉及究竟应该如何来解释柏拉图笔下的神话。 在《王制》的结尾处,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口给他的读者讲了一个神话故事,描绘战士俄尔死后下到冥府游历一番,最后又复活过来的所见所闻。无论从结构还是意图看,这一做法的理由都颇难揣测。后来,伊壁鸠鲁的信徒科罗塞特(Coloset),专门就这个俄尔神话提出严厉批评,对柏拉图发出了如此质问: 如果你想给我们传授一种关于天上世界的概念,揭示我们灵魂的诸种状况,为什么你不用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做呢。而要用那些想象出来的人物、事件、场景,恰恰把真理的入口都弄得不纯净了,拙劣地模仿一个剧作家? 科罗塞特觉得,哲人不应该虚构故事,虚构对传授真理来说是不适宜的。西塞罗在写他的《论共和国》时,以柏拉图的《王制》为楷模,最后部分也模仿俄尔神话讲述了天学景象,不过,场景从冥府变换到了梦中。 作为代替的是,柏拉图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体系(mythology)。在这个过程中,他特别强调那种明显的共同神话谱系。柏拉图神话的大体框架、基本象征和主要人物都能在一些古老而熟悉的传奇和故事中找到其对应。并且,这些传奇和故事的讲述者,不管是苏格拉底还是其他一些对话者,常常都借助别人的权威来给出自己的讲述。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的神话体系还建立在他自己通过辩证法而获得的领悟上。对他来说,神话是根据意愿来塑造的故事。如此,神话并非理性的对立面。在介绍其对冥府的一种描述时,苏格拉底可以在对话中向对方说(《高尔吉亚》523a):你会把我的描述看作寓言(muthos),但我却当它是一个合理的故事(10gos)。在柏拉图的笔下,神话的确成了人类理智的一种手段。但是,神话并没有那种辩证知识内在的确定性。对于一个神话,一个人只能被说服。对于一个有判断力的人来说,坚持认为事物就如神话中描绘的那样实际存在,是不合适的,最多这只能是相似或可能(《斐多》114d)。神话“整体上说来是假的,但其中也不乏真实”,苏格拉底如此确定那些诗人们的故事(《王制》377a)。这一点对柏拉图的神话同样有效。可是,哲人必须冒险相信它,他会高兴地听这些故事(《斐多》114d;《蒂迈欧》29d)。要是不加上神话,有些哲学探究就肯定无法达到目的(《王制》614a)。

评分

洛克政治思想的基督教基础这本书很好能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