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風華有“中國的小泉八雲”之稱,本書是他的代錶作品之一!
作者魏風華曾以《唐朝的黑夜》三部麯驚艷於曆史寫作圈,被譽為“創意曆史”和“中國怪談”寫作的開創者、“中國的小泉八雲”, 2012年又以《抗日戰爭的細節》榮登“新浪中國好書榜2012年度十佳人文社科好書”,其後相繼推齣暢銷續集。
他既是曆史寫作者,也是小說傢,這讓本書既有曆史學的嚴謹,又兼具小說的精彩和生動。
★這是關於魏晉風度的魅力讀本,讓你輕鬆讀懂經典《世說新語》!
本書是《絕版魏晉》的修訂升級版,內容更為豐富、好看。
在這本書中,魏風華先生以《世說新語》這部極為著名的中國古代筆記經典為綫索來梳理、描繪、解讀魏晉時代,以個性獨具、清雋俊美和斑斕動情的筆觸,對魏晉曆史和魏晉名士珍重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懷予以充分肯定,對以前屢被攻擊的所謂“清談誤國”提齣瞭富於創見性的觀點,對那個“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語)的時代給予瞭充滿激情的觀照……
魏晉名士的率真曠達、超拔脫俗、愛惜個性的情懷,以及對內心和天地間自由的尋找,恰恰是我們這個浮躁的時代所缺乏的東西。這本書,在讓我們輕鬆讀懂《世說新語》的同時,也能讓我們體味到當今時代所缺乏的精神。
這是有關魏晉時代和魏晉風度極為好看的魅力讀本;這是從竹林七賢到蘭亭名士,中國精神史上極具特色的一次遠行。
全書以經典名著《世說新語》為綫索,融匯曆史背景與人物脈絡,對獨特的魏晉時代做瞭一次全麵的描繪和解讀,以懷古的深情和雋永的文筆講述魏晉名士的種種言行故事,展現他們放達不羈、珍惜自我和追求自由的風度與情懷,使那個遙遠的黃金時代光彩重生,也給當下的生活帶來深深的啓示。
魏風華,曆史寫作者、小說傢、詩人。常往來天津、北京居住。詩歌和短篇小說發錶於《人民文學》、《花城》、《葵》等國內重要文學期刊,著有長篇小說《平安夜大冒險》、詩集《硬石鎮》,並齣版有暢銷曆史作品《唐朝的黑夜》、《抗日戰爭的細節》等。曆史作品繁體字版由颱灣聯閤文學齣版社齣版。
讀其語言,晉人麵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緻不窮。
——明代學者 鬍應麟
《世說新語》記言則玄遠冷峻,記行則高簡瑰奇。
——文學傢 魯迅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極混亂、社會上極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富於智慧、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
——美學傢 宗白華
《世說新語》重點展示的是內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脫俗的言行、漂亮的風貌;而所謂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觀,體現齣人的內在的智慧和品格。
——美學傢 李澤厚
一種風流吾zui愛,魏晉人物晚唐詩。
——日本詩人 大沼枕山
【為什麼懷念魏晉 】
【第一章 高德美譽】
立誌掃天下的少年
登龍門
最初的名族
汝南與潁川
海邊的曹孟德
水鏡先生
發現司馬炎
殘酷的人道
顧榮的種子
皇帝的慚愧
北府兵的締造者
淵明祖上
範宣笑瞭
貧者士之常
身無長物
【第二章 放曠不羈】
帝王亦名士
竹林七賢
一個厭世者的孤獨
劉伶縱酒
小阮的故事
卿卿我我
世上再無荀奉倩
當時的女人
即時一杯酒
爬樹愛好者
虱子秀
支遁放鶴
雪夜訪戴
青溪聽麯
何常之有
吃羊去
拿酒來
何為名士
【第三章 奇言妙語】
覆巢之下
迷惘者禰衡
高貴鄉公何在
貴公子鍾會
艾艾哎鄧艾
洛陽的月亮
你醉瞭
無功受祿
不見長安
三個侍中
聰明小孩
從公於邁
欲望桓溫
無可無不可
清流惠風
我在這兒
【第四章 品人識鑒】
林泉高緻
劉備如何
孔明啊孔明
華歆與管寜
金蘭之交
玉山將崩
亂天下者
咀嚼美的年代
阿龍阿龍
【第五章 感念深情】
兄弟啊兄弟
思舊賦
黃公壚下過
白首同歸
華亭鶴唳
年輕的衛公子
一個王朝的背影
新亭對泣
終負此人
嚮死而生
人何以堪
終當為情死
【第六章 鱗羽自珍】
王敦之誌
寜作我
驕傲的心
金石之聲
不必謙讓
銅雀颱上妓
【第七章 雅量從容】
杜預的恨
廣陵散
古人的齣名
沒什麼
傲然攜妓齣風塵
入幕嘉賓
到新亭去
愛謝安
【第八章 玄學清談】
後生可畏
郭象這個人
將無同
洛水優遊
東晉的清談
咄咄怪事
【第九章 門閥世傢】
石王鬥富
琅邪王傢
芝蘭玉樹
太原王傢
【第十章 山河永逝】
江山萬裏
會稽仙境
最早的背包客
岩高白雲屯
蘭亭煙樹
【附錄 魏晉時代年錶 】
收起全部↑佳言|“寜作我!”
桓公少於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雲:“我與我周鏇久,寜作我。”
桓溫年輕時與殷浩齊名,但心裏不服氣,常有競爭之心。
一次,桓溫從後麵溜過來,拍瞭拍殷浩的肩膀:“兄弟,你覺得我怎麼樣?咱倆誰更厲害?”
桓溫以為會嚇殷浩一跳。
沒想到後者並未迴頭,依舊手握拂塵徐徐而行:“我與我周鏇久瞭,都已習慣瞭,所以寜可作我自己。”
這是非常決絕而透徹的迴答。
魏晉時,儒傢思想崩潰,個性解放,標誌之一,是對自己的肯定,重視自我價值。殷浩此語即是例證。
“我與我周鏇久,寜作我!”
我的心,我的神,我的形,都是屬於我的,與我如此親近,因此我踏實並能獲得快樂。我不會羨慕你,因為你的一切與我沒有關係。
後來,會稽王司馬昱曾問殷浩:“你跟西晉的裴�癱齲�誰更齣色?”
殷浩麵色深沉,冷冷地迴答:“我應該超過他。”
我應該超過他。
我寜可做我自己。
這樣的聲音,讓其他時代黯然失色。
人物|海邊的曹孟德
南陽宗世林,魏武同時,而甚薄其為人,不與之交。及魏武作司空,總朝政,從容問宗曰:“可以交未?”答曰:“鬆柏之誌猶存。”世林既以忤旨見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門,皆獨拜床下。其見禮如此。
現在我們終於敢承認:曹操是三國時代最偉大的人物瞭。
這種偉大超越瞭劉備、孫權、諸葛亮加在一起,於政治、於軍事、於文學,所謂“建安風骨”,孟德一人之風骨而已。
其實,對於曹操的魅力,很多時候人們不是不敢承認,而是以前沒有誠實地發現。當有一天,我們終於感知到他的生命更具光芒時,就到瞭把應有的榮譽還給他的時候瞭。當然,也不怨後人,因為在曹操生活的年代,主流的視野看他就是彆扭。
在門閥士族勃興的東漢末年,齣身對曹操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他是位專權宦官的養子的兒子,加上狡詐的性格,故而再有雄韜偉略,也為當時的士林不齒。此外,還有個原因:東漢後期到魏晉時代,在名士社交網絡中,講求儀容、氣質與風神,而曹操身材矮小,缺少玉樹臨風的姿容,在名士們的眼中實在難上颱麵。
曹操,字孟德,他齣生那一年,是東漢桓帝永壽元年,公元155年。
這一年春天,當權的宦官像往常一樣明碼標價地賣官,有清流大臣反抗,但沒幾下就被按住瞭,整個朝廷烏煙瘴氣。在京城洛陽附近的豫州和稍遠的冀州,都發生瞭飢荒。夏天時,一個叫張奐的邊陲大將以孤旅擊破南匈奴。在國境綫上,漢傢的威望似乎還在。北匈奴則被東鬍的一支鮮卑人降服,另一支烏桓人則還沉浸在遊獵的天地裏,日後他們將成為曹操在北方的主要敵人。這一年,身在四川綿陽的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告訴弟子們,他已經一百二十二歲瞭。可尊敬的天師,此刻你的手正指嚮何方?東漢的民眾翹首企盼人生的齣路,但張天師淒迷的眼神似乎告訴大傢:帝國大廈將傾,一切都無可挽迴,一場綿延幾百年的大風雨就要來瞭。
在沛國的譙縣,也就是現在安徽亳州,小字阿瞞的孟德齣生在一個復姓夏侯的傢庭。不過,此時這個傢庭的男主人夏侯嵩已改名曹嵩。在此之前,他輾轉成為朝廷當權宦官之一曹騰的養子。在靈帝時,曹嵩已官至太尉,封費亭侯,非常顯貴。因此,曹操齣身並不微寒,隻是由於父親與宦官有著說不清的關係,導緻他後來被士人輕衊並抓住把柄不放。
對自己的傢族,曹操做丞相後一直諱莫如深。這當然可以理解。在東漢末年,宦官的名聲實在太糟。他們不僅專政,玩弄皇帝於股掌之上,而且還像前麵說的那樣,公然受賄賣官,陷害清流大臣,先後製造兩次“黨錮之禍”,禁止當朝名士的親朋學生為官,這也是漢末士人集體轉嚮進而歸隱山林的一個重要原因。
東漢的大廈,真的開始傾倒瞭。
於是,有人跳齣來大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在曹操虛歲三十的時候,公元184年,靈帝中平元年,帝國的民眾在幾位張姓帶頭人的率領下,打著張天師“五鬥米教”的旗號,造反瞭。這一年,在洛陽的朝廷幾經起伏又曾迴鄉閑居一段時間的曹操,被拜為騎都尉,開始參與對黃巾軍的鎮壓,鋒芒初露,取得瞭不凡的戰績。
漢末的很多人物都具有鎮壓黃巾軍的背景,包括那位劉皇叔。
黃巾之火漸漸熄滅,靈帝也死去瞭。新皇帝繼位,一個叫何進的外戚,要趁機誅滅專權的宦官。奇異的是,東漢每一次大臣與宦官的對決,最後幾乎都以宦官的勝利而告終。這個王朝的宦官的神經太強大瞭。何進被襲殺而死。其後大臣袁紹再謀宦官,這一次成功瞭。洛陽的宦官基本被殺絕,但混亂的帝都也迎來瞭涼州暴躁的軍閥董卓,此人最大的愛好是直接溜達到皇宮睡皇帝的女人。
天下真的亂瞭。
袁紹和曹操都逃離洛陽,後者到重鎮陳留後起兵,號召天下群雄齊討董卓,袁紹被推為盟主,偉大的三國時代正式拉開大幕。
曹操在隨後殲滅黃巾餘部的作戰中,得到瞭強大的青州兵。公元196年,漢獻帝建安元年,曹操迎天子於許昌,自封為丞相,他的時代到來瞭。
官渡一戰,袁紹令他那四世三公的光榮傢族濛羞瞭。
幾年下來,大傢發現,整個中原已經是曹操一個人的舞颱瞭。
當年的阿瞞坐大瞭,他的身世也為更多人所關心:曹丞相到底姓不姓曹?他跟夏侯淵和夏侯惇有什麼關係?有一次,許昌的使者訪問東吳,孫權在接見後,私下問瞭這樣的問題。雖然《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去曹操時代很近,但他在“武帝紀”中談及曹傢時,也隻是用一句“莫能審其本末”瞭事。
當年袁紹誅殺宦官,曹操也參與其謀,曾有清流大臣質問曹操:“阿瞞啊,你本是宦官養子之後,有什麼資格參加我們這樣高尚而偉大的行動?”
曹操徐徐道:“乾君何事?”
你管得著嗎?確實,麵對這樣的質問,曹丞相沒有更好的迴答,因為一切解釋都是枉然。相信那一刻,未來的丞相幾乎熱淚盈眶。
隨便吧。
很長一段時間,曹操大約就是這樣想的,從這個角度看,他的崛起其實挺悲愴的。他要把舊天下砸翻給那些輕衊他的人看。
不過,他還是失算瞭。
早年的時候,河南南陽有宗世林,當世之名士,瞧不起曹操的齣身與為人,不願與其交往。後來,曹操為丞相,問他:“現在我們可以做朋友瞭吧?!”
世林答:“鬆柏之誌,猶存我心。”
還是不行。
望著宗世林的背影,曹操覺得他的世界空空蕩蕩,苦笑瞭一下:有那麼難嗎?幸好,這個時候,有個人用一句話安慰瞭他。
這個人就是許劭許子將。
有一天,許劭睡醒瞭,順嘴說瞭這樣一句話:“曹孟德?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一時間,天下人都以“奸雄”稱之。
消息傳到許昌,曹操放聲大笑,他很喜歡這個評價:“許子將,終是瞭解我一點的!”
但曹操終是激憤的。
在無法排解的時候,他就寫詩。
在兩漢時代,文人或者說士人除注釋和解讀儒傢典籍外,就是寫那些華麗空洞的大賦。是曹操,以一人之力扭轉瞭這種文風。
寫吧。
把自己的人生感受與情懷寫成詩篇,多好的一件事。
在公元3世紀的天空下,戎馬徵戰的神一般的人物和政治的霸主,同時是文壇的領袖。更多的時候,人們隻願意談到曹操詩篇裏的慷慨悲涼,而忽略瞭他傷感無助的一麵。從這個角度說,曹孟德是孤獨的。他用孤獨沉鬱的詩篇雕刻著銅雀颱上的時光。那時光,在歌妓柔軟的腰肢間一閃,於是孟德的白發又多瞭一根。
孟德已年過半百。
對現在的人來說這還算是中年,但對古人來講已是人生暮景。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取得官渡之戰勝利後的第七年,他再次遠徵。此時袁紹在河北的殘餘勢力已基本被消滅。這前後,曹操剪除和降服瞭袁術、呂布、張綉等人,整個中原已為其所控。
南下成瞭他最大的欲望。
就在這時,年輕的郭嘉走上來,說:“主公,荊州劉錶不足懼,至於劉備與孫權,早晚是要打的,但不是現在。遼地之烏桓,本為東鬍之後,於今尤為強盛,且袁紹之子已逃到那裏,兩相勾結,在遼西遼東攻城掠地,百姓為之流離。無論從降服異族,還是從斬袁氏之根,以及拯救黎民,乃至於安定後方的角度看,都必須先徵烏桓,再圖荊襄。”
曹操轉身,看著來自潁川的首席奇士,說:“奉孝啊,你一說話,我都沒辦法反駁你。”
就這樣,曹操在五十二歲這年夏天,親率大軍北徵。
抵達無終即今天津薊縣後,沿海嚮北的古道因大雨泛濫而被毀,曹操在這種情況下斷然改道,帶兵翻山越嶺,齣盧龍塞,開山路五百裏,兵臨白狼山,一舉擊潰烏桓主力,進而剋其巢穴柳城即今日之遼寜朝陽,並於陣前斬殺瞭烏桓王蹋頓,降服軍民二十餘萬人,大獲全勝。
遼地平定。鞦九月,曹操凱鏇。
此時沿海之路已可行,從沒見過大海的曹操特意走河北昌黎一綫,登上附近的碣石山,眺望大海,蒼茫如幕。
這是曹孟德第一次看到大海。
麵對寥廓的大海,迎著潮濕的海風,人們總會結閤自己的人生境遇而遐思萬韆。曹孟德也不例外。在人生的鞦天,他在極目遠望時,寫下那首淡然而又百味雜陳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鞦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齣其中;星漢燦爛,若齣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登碣石,觀滄海,撲麵而來的大海的氣息,總叫人想哭。
對於曹操來說,觀海天之遼闊,感宇宙之無極,想人生之微茫。生命至此,誰能不動情?不過,作為一個現實主義的政治傢,曹操在大海麵前不可能獲得看破紅塵的歸隱之趣;也不要把《觀滄海》簡單地視為一個勝利者誌得意滿的附麗。
相信海邊的曹孟德,終有彆樣的人生感悟。
麵對浩瀚起伏的大海,來自許昌的丞相也許會感覺到:事業再龐大,終是過眼雲煙。在中年暮色裏,獲得大海一樣的從容自在纔最重要,無論是在閑暇的銅雀颱上,還是在充滿鬥爭的軍政天地。至於天下人每天都在議論的他的齣身,又算什麼呢?
這,終不是一個問題。
說起來,《觀滄海》隻是曹操當時寫的一組詩的開篇。組詩共有五部分,總題為《步齣夏門行》,采用瞭漢樂府詩的舊題。序章名叫《艷》:“雲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臨觀異同,心意懷遊豫,不知當復何從?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說的是北徵前曹操曾為下江南之事而睏擾,後終於選擇北徵。
《觀滄海》後麵還有三篇,分彆是《鼕十月》、《土不同》和《龜雖壽》。這三首寫作的時間稍晚於《觀滄海》,當為曹操迴到冀州時所寫。其中《鼕十月》歌詠瞭北方的鞦天,有“孟鼕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之句。《土不同》則是一首細緻觀察異地風物的作品;《龜雖壽》更為著名,嘆息瞭人生之易逝。
後來,明朝的文學批評傢瀋德符在評論這組詩時,說“時露霸氣”。與其說霸氣是曹操的外相,不如說這外相在大海麵前已化作從容的波濤。從某個角度說,四五十歲的人生光陰是最為慌張的。古今沒有不同。這種慌張遠非青春時代的迷茫,而是人到瞭一定年齡後看清自我的不願與不易。
但相信麵對大海的曹操,終是看清瞭自己的,由此獲得瞭人生後半場的從容之道、優雅之姿,所以盡管有一年後的赤壁之敗,可沒人覺得他真的失敗瞭。再後來,盡管條件已經很成熟,但曹操仍不想廢獻帝自立,他說過這樣一句話:“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曹操的這種做法,還真不僅僅是為瞭把帝位留給兒子那麼簡單,其中必有他最真切與最踏實的生命感悟。或者說,暮年的孟德愈加通透,猶如登上人生的碣石山,視野和視野裏的景象都已經不一樣瞭。
海是海,亦非海。
孟德是孟德,但不是人生前半場的孟德。
所以,後來陳壽在《三國誌》中說瞭這樣一段話:“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禦皇機,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還有超然之境。
這是陳壽忘瞭說的。
海邊的曹孟德,對這一切是擔得起的。
收起全部↑ 為什麼懷念魏晉
談及中國的曆史,單說“魏”或“晉”時,似無齣奇之處,但如果把“魏”和“晉”連在一起說齣來,一個光照韆古的神奇概念就驟然齣現:魏晉風度。
“一種風流吾最愛,魏晉人物晚唐詩。”這是日本詩人大沼枕山的詩句。與漢朝的敦實厚重、三國的慷慨激蕩、唐朝的盛大開放、宋朝的清麗婉約不同,魏晉人物以率性不羈、曠達玄遠著稱。這是當時整個社會的精神時尚和審美追求,魏晉也因此而成為中國曆史上空前絕後和爭議最大的時代。
正像我們知道的那樣,魏晉時代有三個主要特點:
首先是大分裂。魏蜀吳三國歸晉,經短暫一統後,再次陷入分崩離析;這一次分裂的時間,是中國曆史上最漫長的,前後達三百年之久。其次是皇權衰退,士族把持權柄。門閥時代的序幕拉開於東漢中期,到東晉時進入鼎盛期,甚至齣現虛君共和、士族執政的現象。這在中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再就是儒學崩潰,老莊玄學盛行,名士們以率性曠達的言行引領著時代風尚。
率性曠達的言行,通過社交網絡品人與推賞,以及清談玄學和寄情山水,是魏晉名士生活的四大主要內容。其先聲多由東漢後期的名士所發齣,故而餘嘉锡先生論戴良的行為(為母學驢叫、母喪期間仍食酒肉)時斷言:“蓋魏晉人之一切風氣,無不自後漢開之。”接下來,從竹林、金榖到蘭亭,魏晉名士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實踐著人生的多樣性和多種可能性。
“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這是嵇康喊齣的口號。魏晉名士們掙脫瞭儒傢禮教的束縛,競相追求心性的自由與高曠的深情,其實這纔是對生命最大的緻敬,所以皇帝曹丕吊唁大臣時纔會跟眾人一起學驢叫以滿足死者生前的喜好,所以王徽之纔會在雪夜訪戴時造門不前而返,所以阮籍纔會在駕車狂奔至前麵無路時席地痛哭——不要以為淚水中僅僅包含著一個時代的倒影,更有對生命價值與天地光陰最徹骨的追問。
魏晉風度在後世當然也遭到很多抨擊。
一些人有多愛它,另一些人就有多恨它。恨魏晉者認為,那時候,禮崩樂毀,名士們言行不羈,又熱衷於清談玄學、漫遊山水,以緻誤君誤國誤天下。
愛恨間,學者宗白華有個說法:“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他認為魏晉之人,風神瀟灑,不滯於物,他們以虛靈的胸襟、玄學的意味體會自然,乃錶裏澄澈、一片空明,建立瞭最高的晶瑩的美的意境。
這其實纔是最貼切的評價。
灑脫的言行、美好的人格、雋永的智慧、玄遠的深情,魏晉名士做瞭中國精神史上最具魅力的一次遠行:嚮內,他們發現瞭心性自由之美;嚮外,他們發現瞭山川自然之美。他們孤獨地站在曆史的雲端,前無古人,後乏來者。
然而,時光的演進總令人傷感。
東晉末年,北府兵將領劉裕掌握瞭權力,並在公元420年奪取瞭司馬傢的江山。齣身寒微的劉裕在某種不自信下對名士階層進行瞭全麵打擊,並恢復瞭儒傢的正統地位和皇權政治。公元433年,以謝靈運被殺為標誌,魏晉之風正式熄滅。盡管之後有隋唐的開放氣象,更有宋明的發達商業,但背後多少都拴著一根儒傢的繩索,緊緊地束縛著中華文明。
現在,韆年已逝。
當我決定寫一部有關魏晉的書時,除瞭隔空懷念外,更多是為瞭嚮那個樂曠多奇情的絕版時代緻敬。
既然寫魏晉,就得麵對南北朝時劉義慶所編的《世說新語》。作為古代士人的枕邊書,它韆百年來暢銷不衰,一代名士的趣聞逸事通過它而保存下吉光片羽。明代學者鬍應麟有一個著名的評價:“讀其語言,晉人麵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緻不窮。”魯迅的說法是:“記言則玄遠冷峻,記行則高簡瑰奇。”李澤厚則稱:“《世說新語》津津有味地論述著那麼多的神情笑貌、傳聞逸事……重點展示的是內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脫俗的言行、漂亮的風貌。而所謂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觀,體現齣人的內在的智慧和品格。”或者可以這樣說,以這部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誌人筆記為綫索來梳理、描繪與解讀魏晉時代,既是捷徑,又是正道。
但這也不僅僅是一部嚮魏晉緻敬的書。
因為,魏晉名士的率真曠達、超拔脫俗、珍重自我、愛惜個性的情懷,以及對內心和天地間自由的尋找,恰恰是我們這個精神浮躁、物質至上的時代所缺乏的。從這個角度看,這也是一部切近並反思當下時代的書。
每次提起魏晉,腦海裏總會浮現齣那些纔子佳人的剪影,他們或是寄情山水,或是玄談論道,或是縱情詩酒,似乎都活在一種彆樣的精神境界裏。這次無意中看到一本《預定 魏晉風華》,作者魏風華,中華書局齣版,心裏頓時湧起一股莫名的期待。我一直覺得,魏晉時期的人物,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瞭後世的文人士大夫。他們身上那種既有入世的擔當,又有齣世的灑脫,形成瞭一種獨特的文化氣質。我特彆好奇,在這本書裏,作者是如何解讀那些經典人物的故事,比如竹林七賢的“名士風流”,是如何在亂世中孕育齣來的?又比如那些關於“任誕”和“放達”的評價,背後究竟蘊含著怎樣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思潮?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史料,更能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分析他們行為的動機,展現那個時代獨特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讓讀者在輕鬆愉悅的閱讀過程中,對魏晉風華有一個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每次讀到關於魏晉的記載,總有一種似曾相識又遙不可及的感覺,仿佛那些風流人物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卻又隔著韆山萬水。這次看到一本《預定 魏晉風華》,作者魏風華,中華書局齣版,瞬間激起瞭我的興趣。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能夠孕育齣如此獨特的一群人?他們身上那種瀟灑不羈,纔情橫溢,以及在濁世中依然保持的獨立精神,深深地吸引著我。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描繪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比如嵇康、阮籍、謝安,甚至是那些雖不顯赫但同樣有著獨特魅力的人物。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史實堆砌,更希望能夠感受到作者對那個時代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能夠通過生動的敘述,讓我仿佛親曆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去體會他們的悲歡離閤,去感受他們對生命和自由的獨特追求。
評分讀史如品茗,而魏晉這段時期,在我看來,恰似一杯陳年的老酒,醇厚而迴味無窮。這次有幸得一本《預定 魏晉風華》,來自魏風華,由中華書局精心推齣,實在是我的幸運。我之所以對魏晉風流情有獨鍾,是因為那個時代的人物,總有一種超脫凡塵的灑脫,一種不拘一格的自由。他們不像秦漢那樣剛猛,也不似唐宋那樣雍容,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節奏和韻味。我特彆想知道,在那個戰亂頻仍,士族階層崛起又沒落的時代,他們是如何在權力與名利的遊戲中,保持內心的清明與獨立,用一種看似“不閤時宜”的方式,去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標題“輕鬆讀懂”,更是讓我眼前一亮,這意味著我可以拋開沉重的學術包袱,以一種更為愉悅的方式,去領略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風流人物。我期望它能像一位博學而幽默的朋友,娓娓道來,將那些復雜的曆史事件和深邃的哲學思想,以一種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現,讓我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也能靜下心來,感受那份屬於魏晉的獨特魅力。
評分對於魏晉風華,我一直懷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迷戀。總覺得那個時代,雖然戰亂頻仍,卻孕育齣瞭一種彆樣的生命力,一種超越物質的精神追求。這次在網上瞥見一本《預定 魏晉風華》,由魏風華所著,中華書局刊行,便心生嚮往。我對那些在亂世中還能保持風度翩翩,寄情山水的文人雅士,充滿瞭好奇。他們如何在政治的漩渦中獨善其身,又如何在精神的世界裏自由翱翔?這本書的“輕鬆讀懂”幾個字,讓我看到瞭希望,或許我一直以來對魏晉的敬畏感,能在這本書的引導下,化為一種親近和理解。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從紛繁復雜的史料中,提煉齣最精彩的故事,勾勒齣最鮮活的人物形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那個時代,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體會他們的思想碰撞,去理解他們那種獨一無二的“風華”。
評分最近偶然間翻到一本關於魏晉風采的書,名字有點古雅,叫《預定 魏晉風華》,作者是魏風華,中華書局齣版的。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是看著這書名,腦海裏就勾勒齣一幅幅畫麵:竹林七賢的放浪形骸,謝安在淝水之戰中指揮若定,王羲之在蘭亭揮灑墨寶的瀟灑……這不僅僅是一段曆史,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在亂世之中尋求個體自由和精神獨立的風骨。想象一下,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人們如何用詩酒、玄學、藝術來安頓靈魂,如何構建齣那個獨具魅力的“魏晉風華”。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那個遙遠的時代充滿瞭好奇,迫切想要瞭解那些鮮活的麵孔,感受他們獨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我尤其期待書中能通過生動的筆觸,將那些曆史人物的言行舉止,他們的悲歡離閤,他們的纔情風度,都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麵前,讓我仿佛穿越時空,置身於那個風流雲散的年代,與他們一同品味人生的甘苦。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不錯的書
評分包裝規整,發貨快!
評分值得閱讀的一本書,正品,支持
評分滿意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我的大愛!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我的大愛!
評分快遞速度快,好書,包裝閤理,一起買瞭三本書,隻有這本是好的
評分不錯的視角,很好的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