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与之前的奢华呈现不同,《好日好旅行》深入关注生活美学,是美食生活家叶怡兰全新散文集。
你的世界长什么样?无关奢华,只在感受。做最舒服的自己!专注人生此时此刻,用旅行的态度过生活!
内容简介
《好日好旅行》告诉我们,旅行,不只是为了出发,更是,为了回家。
《好日好旅行》从叶怡兰的旅行、旅事、饮食、生活出发,重新诠释她的享乐主义:这是,叶怡兰的态度,惟愿,在生活中,悠然旅行。
走过三十八个国家,接触不同的景物、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叶怡兰在这样的互动与体验过程里,丰富了视野与心灵,让她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她此刻的生活,也确乎来自于过往多次旅行里所吸取获得的无数养分,小至喝一杯红茶的态度、摩挲一件器物的心情、居家建构与布置的方式,大至看待人生的方法。
作者简介
叶怡兰,生于台湾台南,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
很早就决定以“享乐”作为终生职业的饮食旅游生活作家。
坚持相信,真正的“享乐”,不是短暂的炫惑声色之娱,也不是一味金钱或地位的堆砌;而是需要认真的研究、深度的积累,得花些时间花些工夫,方能从心灵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每一种感官,都真真切切长长久久感到的,喜悦与欢愉。
“Yilan美食生活玩家”网站创办人;“PEKOE食品杂货铺”店主;自由心向股份有限公司创意出版部总编。
历任《Aspire》杂志总编,《壹周刊》美食旅游家居组主任,《明日报》美食旅游新闻中心主任,《Vogue》杂志采访主编等。著有《隐居·在旅馆》《享乐·旅馆》《极致之味》《寻味·红茶》等书。
内页插图
目录
自序:日日是好日
旅行
在旅行里,玩味生活
慢慢·旅行
你的世界地图,长得什么样?
语言的国界
旅行,一个人
冒险的魅力
所谓,奢华之旅
旅事
我喜欢的,旅馆房间
温泉旅馆再进化
旅馆立即安顿术
享乐·room service
最爱,壁炉
旅途中的书
带着音乐去旅行
玩乐,在机场
旅行无敌打包术
饮食
清简清淡,满足一餐
为自己做饭
闲情假日早午餐
芳香日日,锅煮奶茶
美酒的,温度
美酒的,浓度
回味·零嘴
生活
关于,设计这回事
“简单”,不简单
留白天地宽
静观,柳宗理
在新,与旧之间
恋物、恋家、恋生活
杂货人生
当恋物已成往事
我爱铅笔
在生活中,悠然旅行
精彩书摘
最近,刚刚远赴欧洲进行了一趟酒乡采访之旅。行程极紧凑:五天时间,一半花在飞机舟车交通往还,参访行程则集中于两天内完成。
已有一阵子不曾独自出差了,但毕竟已然十多年各国各地仆仆风尘走来,遂而,几个机场里出境、搭机、延误、候机、转机、入境……迢迢奔波,过程虽曲折,心绪状态还算安稳笃定。到得首夜落脚城市下榻旅馆,北国初夏日落得晚,天仍大亮,却已近午夜时分。
匆匆进了房,行李堆在门口,先整房里检视过环境、拍了照后,便速速开箱:笔记本电脑边插上插头边开机并搜寻无线网络,手机、数码相机电池全安上充电座,盥洗包挂入浴室内,浴缸里开始放水,同时备好一大早要穿的衣服、该带的各种随身采访用品,其余则大致先打包停当。
奔回桌前,上网快速大致回复、处理了必要紧急事务后,一面宽衣、一面随手抓了得先预习的采访资料滑入浴缸……
热水里舒服伸展了四肢,稍喘一口气,顿时,不禁有些莞尔地自顾自会心笑了起来:
这一路还真是,熟稔如下意识动作一样了。
然这中间,疲累归疲累,却并没有太多的厌腻不耐或觉千篇一律百无聊赖。反而在这长年旅行下来、为能兼顾效率与舒适而逐步训练成形的习性步骤中,在这反射般行礼如仪的行走起坐言动里,更能细细感受着,在旅途里好好努力活着、生活着的甘味;同时涌现,对此刻正面对与即将迎向的无数陌生未知物事的新鲜期待与冒险勇气。
一直以来,旅行、工作、生活,普遍理解里似是大相径庭截然互异的三端,然在我而言,却从不曾存在过绝对的分野。
因之这些年,不管是接受采访或与读者们相聚对话,也确实愈来愈发现,形形色色的提问里,除了和我的主要写作领域相关的话题之外,最多是对我的人生、我的工作、我的旅行,以及我的生活方式的好奇。
是的。我的生涯相较于一般人来,的确较显多样且特殊:我写作、经营网站与食品杂货铺、编杂志、演讲与教学,还有一些零星的代言……同时间,还频繁旅行、品尝美食美饮。
虽然我总是想说,这表面看似开心惬意,然事实上,背后却是以庞大的工作量、紧凑的步调,以及高度理性思考、协调与自我管理能力来换取。
生活即工作、工作即生活,我把我的兴趣与工作与生活紧密结合一体,虽说难免偶觉疲惫无从喘息,却仍乐在此中。
我想,我是从一开始就明明白白选择了,以“体验”作为我在人生里的首要追求和目标。
也很早就发觉,实质的有形的拥有,其实不见得能够让我满足;反而是,知晓愈多了解愈多懂得愈多,心灵的饱满丰硕,才是快乐以及自信自在自得的泉源。
我将这体验,以及执着寻求更动人更极致体验的过程,名之为“享乐”。
同时,明白宣称:“真正的‘享乐’,不是短暂的炫惑声色之娱,也不是一味金钱或地位的堆积,而是从心灵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每一种感官,都真真切切长长久久地感到喜悦与欢愉。须得认真地学习、深度地累积,须得花些时间花些工夫,方能找到入口、找到徜徉周游的蹊径。”
而这样的享乐和体验,也从来非如许多人所想的,是高不可攀的追求。对我来说,只是人生里生活里,自自然然的实践。
“小确幸”——这是我常常爱说爱提的词,意思是“小小而确定的幸福”。
也许只是一杯好茶、一盅好酒、一碗新米白饭、一碟深秋里刚采下未久的秋蕈,也许只是旅途间偶遇的一抹善意笑容、一道海上云里初绽的朝阳……
我多喜欢这个词与其中代表的意义。更觉得,这样的小小的幸福,也许比起大开大阖、热烈激越的狂喜来,无疑更踏实、更真切、更能掌握。
我始终相信,幸福是动词,而非名词;不是遥远的目标,而是当下的实践。
毕竟,人生苦短,如露如电,过眼转瞬即逝。如同日本茶道哲学里的核心思维:“一期一会”,分分秒秒、此刻当下,都应认认真真、如实专注面对。
所以,我不断旅行、用心生活,并借由工作,于此中寻求更彻底的自我实现。只求能够不虚掷枉纵任何一点力气时间,尽情在各个我喜爱的、深知确能打动我心的领域里,不停涉猎、领略、修行、耕耘、成长……
只愿,能因感官觉知与智识与思想的愈加敏锐聪慧丰富深厚,于是更懂得如何体验如何享乐,懂得在与每一次的“小确幸”缘会之际紧紧捕捉把握,同时,使从而得到的感动更清晰更强壮、更成竹在胸。
而这本书,正是我这些年游走于旅行、生活与工作之际,或因个人感发,或因回复读者或媒体提问,遂将过程中点滴领会、感悟、酝酿而来的所思所感所想所得,逐一写作成文后的结集。
三十三篇文字,共分旅行、旅事、饮食、生活四部分,内容涵盖旅行、饮食、设计与生活之哲学、态度、观察、方法、诀窍……看似多元纷呈,却也正是我的此刻人生与生活写照。
书名,则由来自禅宗典籍《碧岩录》里,云门禅师之言:“‘十五日以前不问汝,十五日以后,道将一句来!’自代云:‘日日是好日。’”
——我喜欢日本作家森下典子之解:“一味考虑过去与未来,当然无法安心过当下的日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专注当下这一刻,才能无所罣碍、自由自在活着。
“无论到多远的地方,皆可看见开阔的风景。没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没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也没有不满足的心态。百分之百满足自己能存在当下。
“雨天听雨,雪日观雪,夏天体验酷暑,冬天领受刺骨寒风……无论什么样的日子,尽情玩味其中就好。”
所以,一如我的一贯坚持与信守,也是此书开篇与终章篇名——“在旅行里,玩味生活”、“在生活中,悠然旅行”……
无论春夏秋冬、晴阴雨雪,无论出发或归家,无论旅行或生活或工作,全心全意,专注此中,日日是好日。
……
前言/序言
自序
日日是好日
最近,刚刚远赴欧洲进行了一趟酒乡采访之旅。行程极紧凑:五天时间,一半花在飞机舟车交通往还,参访行程则集中于两天内完成。
已有一阵子不曾独自出差了,但毕竟已然十多年各国各地仆仆风尘走来,遂而,几个机场里出境、搭机、延误、候机、转机、入境……迢迢奔波,过程虽曲折,心绪状态还算安稳笃定。到得首夜落脚城市下榻旅馆,北国初夏日落得晚,天仍大亮,却已近午夜时分。
匆匆进了房,行李堆在门口,先整房里检视过环境、拍了照后,便速速开箱:笔记本电脑边插上插头边开机并搜寻无线网络,手机、数码相机电池全安上充电座,盥洗包挂入浴室内,浴缸里开始放水,同时备好一大早要穿的衣服、该带的各种随身采访用品,其余则大致先打包停当。
奔回桌前,上网快速大致回复、处理了必要紧急事务后,一面宽衣、一面随手抓了得先预习的采访资料滑入浴缸……
热水里舒服伸展了四肢,稍喘一口气,顿时,不禁有些莞尔地自顾自会心笑了起来:
这一路还真是,熟稔如下意识动作一样了。
然这中间,疲累归疲累,却并没有太多的厌腻不耐或觉千篇一律百无聊赖。反而在这长年旅行下来、为能兼顾效率与舒适而逐步训练成形的习性步骤中,在这反射般行礼如仪的行走起坐言动里,更能细细感受着,在旅途里好好努力活着、生活着的甘味;同时涌现,对此刻正面对与即将迎向的无数陌生未知物事的新鲜期待与冒险勇气。
一直以来,旅行、工作、生活,普遍理解里似是大相径庭截然互异的三端,然在我而言,却从不曾存在过绝对的分野。
因之这些年,不管是接受采访或与读者们相聚对话,也确实愈来愈发现,形形色色的提问里,除了和我的主要写作领域相关的话题之外,最多是对我的人生、我的工作、我的旅行,以及我的生活方式的好奇。
是的。我的生涯相较于一般人来,的确较显多样且特殊:我写作、经营网站与食品杂货铺、编杂志、演讲与教学,还有一些零星的代言……同时间,还频繁旅行、品尝美食美饮。
虽然我总是想说,这表面看似开心惬意,然事实上,背后却是以庞大的工作量、紧凑的步调,以及高度理性思考、协调与自我管理能力来换取。
生活即工作、工作即生活,我把我的兴趣与工作与生活紧密结合一体,虽说难免偶觉疲惫无从喘息,却仍乐在此中。
我想,我是从一开始就明明白白选择了,以“体验”作为我在人生里的首要追求和目标。
也很早就发觉,实质的有形的拥有,其实不见得能够让我满足;反而是,知晓愈多了解愈多懂得愈多,心灵的饱满丰硕,才是快乐以及自信自在自得的泉源。
我将这体验,以及执着寻求更动人更极致体验的过程,名之为“享乐”。
同时,明白宣称:“真正的‘享乐’,不是短暂的炫惑声色之娱,也不是一味金钱或地位的堆积,而是从心灵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每一种感官,都真真切切长长久久地感到喜悦与欢愉。须得认真地学习、深度地累积,须得花些时间花些工夫,方能找到入口、找到徜徉周游的蹊径。”
而这样的享乐和体验,也从来非如许多人所想的,是高不可攀的追求。对我来说,只是人生里生活里,自自然然的实践。
“小确幸”——这是我常常爱说爱提的词,意思是“小小而确定的幸福”。
也许只是一杯好茶、一盅好酒、一碗新米白饭、一碟深秋里刚采下未久的秋蕈,也许只是旅途间偶遇的一抹善意笑容、一道海上云里初绽的朝阳……
我多喜欢这个词与其中代表的意义。更觉得,这样的小小的幸福,也许比起大开大阖、热烈激越的狂喜来,无疑更踏实、更真切、更能掌握。
我始终相信,幸福是动词,而非名词;不是遥远的目标,而是当下的实践。
毕竟,人生苦短,如露如电,过眼转瞬即逝。如同日本茶道哲学里的核心思维:“一期一会”,分分秒秒、此刻当下,都应认认真真、如实专注面对。
所以,我不断旅行、用心生活,并借由工作,于此中寻求更彻底的自我实现。只求能够不虚掷枉纵任何一点力气时间,尽情在各个我喜爱的、深知确能打动我心的领域里,不停涉猎、领略、修行、耕耘、成长……
只愿,能因感官觉知与智识与思想的愈加敏锐聪慧丰富深厚,于是更懂得如何体验如何享乐,懂得在与每一次的“小确幸”缘会之际紧紧捕捉把握,同时,使从而得到的感动更清晰更强壮、更成竹在胸。
而这本书,正是我这些年游走于旅行、生活与工作之际,或因个人感发,或因回复读者或媒体提问,遂将过程中点滴领会、感悟、酝酿而来的所思所感所想所得,逐一写作成文后的结集。
三十三篇文字,共分旅行、旅事、饮食、生活四部分,内容涵盖旅行、饮食、设计与生活之哲学、态度、观察、方法、诀窍……看似多元纷呈,却也正是我的此刻人生与生活写照。
书名,则由来自禅宗典籍《碧岩录》里,云门禅师之言:“‘十五日以前不问汝,十五日以后,道将一句来!’自代云:‘日日是好日。’”
——我喜欢日本作家森下典子之解:“一味考虑过去与未来,当然无法安心过当下的日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专注当下这一刻,才能无所罣碍、自由自在活着。
“无论到多远的地方,皆可看见开阔的风景。没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没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也没有不满足的心态。百分之百满足自己能存在当下。
“雨天听雨,雪日观雪,夏天体验酷暑,冬天领受刺骨寒风……无论什么样的日子,尽情玩味其中就好。”
所以,一如我的一贯坚持与信守,也是此书开篇与终章篇名——“在旅行里,玩味生活”、“在生活中,悠然旅行”……
无论春夏秋冬、晴阴雨雪,无论出发或归家,无论旅行或生活或工作,全心全意,专注此中,日日是好日。
《光影织梦:旅行的另一面》 序言 有人说,旅行是为了逃离,是为了寻找,是为了体验。而我,却总觉得,旅行更像是一次与自我的深度对话,一次对生活细节的虔诚凝视。我们踏上旅途,不仅仅是为了去看远方的风景,更是为了在陌生的土地上,重新认识自己,发现那些被日常琐碎掩盖的,内心深处的光亮。《光影织梦:旅行的另一面》并非一本传统的游记,它更像是一册收集了旅行中那些细微、易逝却又深刻动人的瞬间的剪影集。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传奇的冒险,只有一些关于行走、观察、感受的片段,试图勾勒出旅行中那些不为人知的,静谧而充满力量的“另一面”。 第一章:晨曦中的低语 清晨,是旅行中最私密的时段。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世界尚未完全苏醒,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宁静,仿佛所有声音都被柔化,所有色彩都变得格外温暖。我喜欢在这样的时刻,独自一人,漫步在陌生的城市街道。 在京都的祗园,薄雾笼罩下的石板路,反射着微弱的光。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细微的木屐声,或是当地居民早起劳作的声音。街边的町屋,木质的格子窗透出昏黄的灯光,仿佛故事的入口。我曾在一个不起眼的茶馆里,点上一杯热气腾腾的抹茶,看着茶馆老板娘熟练地进行着每一个冲泡的步骤,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岁月的沉淀和对这份职业的敬意。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我能感受到京都古老灵魂的呼吸,那是一种在喧嚣之外,自有一种安然的气度。 在撒哈拉沙漠边缘的日出,更是另一种极致的体验。当第一缕阳光刺破地平线,将金色的光芒洒满无垠的沙海,整个世界被染成一片耀眼的橘红。空气干燥而清新,带着一丝丝未知的神秘。我曾在驼队出发前,静静地坐在沙丘上,看着骆驼们在晨光中缓缓站起,发出低沉的呜咽声。耳边只有风声拂过沙丘的轻柔声响,以及内心深处涌起的,对这片广袤大地的敬畏。那一刻,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宏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奇妙地融为一体。 甚至在最平凡的旅途中,比如火车上的清晨,也能捕捉到独特的韵味。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晨雾如同薄纱般缠绕在山峦之间。车厢里,人们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眼神中带着一丝迷离,却也透着对新一天的期盼。一个孩子好奇地看着窗外,一个老人默默地阅读着报纸,这些细小的片段,构成了旅行中,那份属于清晨的,温暖而低语的叙事。 第二章:指尖的触感 旅行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视觉的盛宴,更在于那些能够用指尖去触摸,去感受的真实存在。这些触感,往往是记忆中最生动、最鲜活的部分。 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我曾走进一家传承了数百年的皮具作坊。空气中弥漫着皮革特有的醇厚香气,那是匠人们用一生时光打磨出的味道。我拿起一块刚打磨好的皮革,指尖感受到的是一种细腻而光滑的质感,那种天然的温润,是任何现代合成材料都无法比拟的。我看着老工匠们手持锥子、针线,一丝不苟地缝制着每一个细节,他们的双手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却又异常的灵巧。每一个针脚,都凝聚着对完美的追求,以及对这份手艺的传承。 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我穿梭于古老的市集。空气中混合着香料、皮革、以及各种手工艺品的味道。我忍不住触摸那些色彩斑斓的陶瓷器皿,它们表面釉质的光泽,以及手工绘制的图案,都充满了艺术的生命力。我曾在一个摊位前,让摊主给我展示他手工编织的地毯。指尖感受着羊毛的柔软与韧性,看着他用熟练的动作,将一根根纱线变成精美的图案。那不仅仅是一块地毯,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是他用双手编织出的梦想。 在印度的金奈,我参观了一家丝绸织坊。丝绸的丝滑,是任何言语都难以形容的。指尖轻轻滑过,感受到的是一种轻盈、飘逸,带着微微凉意的触感。看着那些织工们,她们的双手在织机上上下翻飞,如同跳跃的精灵,将一缕缕丝线变成绚丽的锦缎。我曾问一位年轻的织工,为何如此专注于这份工作,她只是微笑着说:“这是我家的技艺,也是我的生命。” 这些触感,不仅是物质的,更是情感的。它们连接着我与人,与文化,与这片土地。每一次触摸,都是一次无声的交流,一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技艺的尊重。 第三章:舌尖上的记忆 旅行,绝不能少了舌尖上的体验。食物,是了解一个地方最直接、最深刻的方式之一。它承载着历史、文化、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智慧。 在法国的巴黎,我曾走进一家不起眼的面包店,空气中弥漫着刚出炉的法棍和羊角面包的香气。我点了一块经典的法棍,外皮酥脆,内里柔软而富有嚼劲,带着淡淡的麦香。我曾坐在塞纳河边,一边看着河水缓缓流淌,一边品尝着那块面包。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为什么巴黎的面包会被誉为艺术品。它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简单美味的极致。 在越南的河内,我坐在路边的小摊旁,品尝一碗正宗的越南河粉。清澈的汤头,鲜美的牛肉,搭配着翠绿的香菜和豆芽,再挤上几滴青柠汁。每一口都充满了层次感,酸、甜、辣、鲜,在舌尖上跳跃。我看着摊主熟练地煮粉、切肉,她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仿佛在为我奉献一份珍贵的礼物。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越南人民的热情和生活的热度。 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我曾参加过一次当地的Tapas品鉴活动。一盘盘精致的小食,如迷你海鲜饭、烤西班牙香肠、油浸沙丁鱼等,轮番出现在眼前。每一种味道都独具特色,却又相互辉映。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交流着彼此的旅行见闻。那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是旅行中难得的社交体验,而美食,无疑是最好的催化剂。 食物,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连接人与人,连接文化的重要桥梁。每一道菜肴,都蕴藏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通过品尝,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核,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热情。 第四章:回眸的风景 旅行的意义,往往在旅途结束之后,在那些不经意间的“回眸”中才逐渐显现。那些曾经鲜活的画面,那些触动内心的瞬间,会在记忆的长河中,逐渐沉淀,发酵,成为滋养心灵的力量。 在某个海岛的黄昏,我曾静静地坐在沙滩上,看着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绚烂的橘红。海浪温柔地拍打着岸边,发出有节奏的声音。我看着远处一艘艘渔船归航,它们的身影在落日余晖中显得格外宁静。那一刻,我并没有思考太多,只是纯粹地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多年之后,当我再次想起那个黄昏,脑海中依然会浮现出那片金色的大海,以及内心深处涌起的,那份久违的平和。 在一次徒步旅行中,我曾迷失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起初有些慌张,但很快,我便被森林的奇妙景象所吸引。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树叶的清香。我听到了各种鸟儿的鸣叫,看到了隐藏在草丛中的小昆虫。渐渐地,我不再感到害怕,反而对这片神秘的森林充满了敬意。当最终走出森林时,我并没有找到我最初想要去的地方,却发现,我在迷失中,找到了另一个更重要的“方向”。 旅行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期而遇的惊喜,也可能经历一些意料之外的挑战。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改变了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那些曾经以为的“风景”,回头看时,才发现,它们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命,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结语 《光影织梦:旅行的另一面》并非想要描绘一个完美无瑕的旅行,它更希望呈现的是旅行中那些真实、细腻、充满人文关怀的瞬间。旅途,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渴望与宁静;旅途,是一本故事书,书写着我们与世界,与自我的一次次相遇。希望这本书,能让你在阅读时,感受到一丝温暖,一丝共鸣,也能在你的下一次旅程中,提醒你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隐藏在匆忙行程之外,更加珍贵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