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陵著作集:迦陵论词丛稿(第二版)

迦陵著作集:迦陵论词丛稿(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加拿大] 叶嘉莹 著
图书标签:
  • 迦陵
  • 论词
  • 文学批评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文化研究
  • 学术著作
  • 诗歌理论
  • 散文理论
  • 文学史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43398
版次:2
商品编码:1156590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迦陵著作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3
字数:2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适合于文学爱好者、普通大众阅读
  《迦陵论词丛稿》是作者最特别的一本书,因为它不讨论经典作品,却最后成为词学研究的典范著作。学术界的研究都喜欢从大家、大题目入手,但这本书作者选择的,并不是词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它们的作品如何评价,是否一无是处?这是一本教读者如何读词,如何鉴赏词的好书。
  
  海报:
  

内容简介

  《迦陵著作集:迦陵论词丛稿(第二版)》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从事词学研究五十年来,由对个别词人词作的评赏到反思词学批评理论的不懈求索的坚实步伐。作者有意选择了一些不崇高、不完美的作品,认为衡量优秀词作应当以其感发之生命在本质方面的价值为主,而不应只着眼于其外表所叙写的情事。词体在最初即不以言志为主,所以词中所表现的往往乃正是作者于无心中的心灵本质的流露。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蒙古裔满族人,出身叶赫那拉氏。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19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地安那大学讲学,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200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2年6月获聘中央文史馆馆员,2013年荣获由中央电视台、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目录

古典诗歌兴发感动之作用(代序)
温庭筠词概说
从《人间词话》看温韦冯李四家词的风格
——兼论晚唐五代时期词在意境方面的拓展
大晏词的欣赏
拆碎七宝楼台
——谈梦窗词之现代观
碧山词析论——对一位南宋古典词人的再评价
王沂孙其人及其词
论陈子龙词——从一个新的理论角度谈令词之潜能
与陈子龙词之成就

精彩书摘

  《迦陵著作集:迦陵论词丛稿(第二版)》:
  年年的河畔草青,年年的堤边柳绿,则此一分绵远纤柔的情意岂不也就年年与之无尽无穷?所以接下去就说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两句,正式从年年的芜青柳绿写到“年年有”的“新愁”。但既然是“年年有”的“愁”,何以又说是“新”?则此词开端时正中已曾说过“闲情抛弃久”的话,经过一段“抛弃”的日子,重新又生起来的“愁”,所以说“新”,此其一;再则此愁虽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受则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日“新”,此其二。至于上面用了“为问”二字,下面又用了“何事”二字,造成了一种强烈的疑问语气,如与此词第一句问话“谁道闲情抛弃久”七字合看,从欲抛弃“闲情”而问其何以未能,到现在再问其新愁之何以年年常有,有反省的自问而依然不能自解,这正是正中一贯用情的态度与写情的笔法。而于此强烈的问句之后,正中却忽然荡开笔墨更不作任何回答,而只写下了“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的身外的景物情事,然而仔细玩味,则这十四个字,实在乃是写惆怅之情写得极深的两句词,试观其“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桥”三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零无所荫蔽亦复如在目前,而且“风满袖”一句之“满”字,写风寒袭人,也写得极饱满有力,在如此寂寞孤零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见,何况又加上了下面的“平林新月人归后”七个字,日“平林新月”,则林梢月上,夜色渐起,又日“人归后”,则路断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后了。从前面所写的“河畔青芜”之颜色鲜明来看,应该乃是白日之景象,而此一句则直写到月升人定,则诗人承受着满袖风寒在小桥上独立的时间之长久也可以想见了。清朝的诗人黄仲则曾有诗句云:“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又日:“独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安排解脱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中于小桥上直立到中宵呢?正中此词所表现的一种孤寂惆怅之感。既绝不同于飞卿之冷静客观,也绝不同于端己之属于现实的离别相思,正中所写的乃是内心中一种长存永在的惆怅哀愁,而且充满独自担荷的孤寂之感,即此一词已可看出正中词意境之迥异于温、韦了。其次,我们再来看第二首《鹊踏枝》。此词开端“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仅此三句,便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首句“梅落繁枝千万片”,颇似杜甫《曲江》诗之“风飘万点正愁人”矣,然而杜甫在此七字之后所写的乃是“且看欲尽花经眼”,则在杜甫诗中的万点落花不过仍为看花之诗人所见的景物而已。可是正中在“梅落繁枝”七字之后,所写的则是“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正中笔下的千万片落花已不仅只是诗人所见的景物,而俨然成为一种殒落的多情生命之象喻了。而且以“千万片”来写此一生命之殒落,其意象乃是何等缤纷又何等凄哀!既足可见殒落之无情,又足可见临终之缱绻。所以下面乃径承以“犹自多情”四字,直把千万片落花视为有情矣。至于下面的“学雪随风转”,则又颇似李后主词之“落梅如雪乱”,可是后主的“落梅如雪”,也不过只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景物而已,是诗人见落花之如雪也。可是正中之“学雪随风转”二句,则是落花本身有意去学白雪随风之飘转,其本身就表现着一种多情缱绻的意象,而不仅只是写实的景物而已了,这正是我在前面之所以说正中所写的不是感情之事迹而是感情之境界的缘故。所以上三句虽是写景,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动人的多情之生命殒落的意象。下面的“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两句,才开始正面叙写人事,而又与前三句景物所表现之意象遥遥相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花之零落与人之分散正是无常之人世之必然的下场,所以加上“容易”两个字,正如晏小山词所说的“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也。
  ……

前言/序言







迦陵著作集:迦陵论词丛稿(第二版) 引言 《迦陵论词丛稿》作为“迦陵著作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版再次呈现在读者面前,旨在系统梳理并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词学的发展脉络、艺术特质与理论范式。本书并非对词作的简单罗列或风格的浅层描摹,而是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追溯词的源起,剖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阐释历代词家名篇的艺术精髓,并对词学的核心概念、美学追求以及评判标准进行理论性的辨析与建构。全书洋溢着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与精湛的学术思辨能力,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兼具深度与广度的词学研究专著。 第一部分:词的源流与演变 本书首先将目光投向词的早期形态,追溯其在先秦乐府、汉魏南北朝民歌等不同音乐文学传统中的萌芽与酝酿。作者细致考察了“歌诗”、“曲子词”等早期形式的特点,分析了它们如何逐渐摆脱诗的束缚,朝着一种独立的、以音乐为载体的文学样式发展。这一部分重点梳理了词在唐代的兴起与初步繁荣,详细探讨了早期词人的创作实践,如温庭筠、韦庄等,他们如何初步奠定了词的体式与风貌。 继而,本书深入阐述了宋代词学的高度发展及其辉煌成就。作者将宋代词分为若干重要时期,如北宋的豪放与婉约之争,南宋的偏安词风以及词的晚期演变。在这一过程中,书中重点分析了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等不同风格流派代表人物的创作理念与艺术手法。例如,对于苏轼,书中不只是陈述其豪放风格,更是剖析其“以诗为词”的理论实践,以及如何将散文的开阔气象与词的细腻情感相结合,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词境。对于李清照,书中则细致展现了其“易安体”如何通过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细腻,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情思升华为具有普遍感染力的艺术境界,并探讨了其词作中“凄凉”、“哀怨”背后所蕴含的深沉家国之思。 对于南宋词,本书着重分析了其在时代背景下的独特品格,如陆游、杨万里等人的爱国词,以及姜夔、吴文英等人在艺术上的精进与创新。书中不仅关注词作的内容,更深入到其音乐性、节奏感以及格律上的细微之处,展现了词作为一种特殊文学体裁的独特性。 第二部分:词的艺术特质与美学追求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视角转向词的内在艺术特质,深入剖析其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学体裁的深层原因。 音乐性与诗性的融合: 词最初便是依声填词的歌词,其音乐性是其生命之源。本书深入探讨了词的字数长短不一、句式变化多端所带来的天然音乐感,以及如何通过声律、平仄、押韵等格律要求来强化其音乐美。作者认为,词的音乐性并非简单的音韵堆砌,而是与情感、意境、氛围等内在元素紧密结合,共同营造出一种“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书中会引用大量例证,分析词人是如何在音乐的律动中注入真挚情感,使之与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体验交织,从而产生独特的审美愉悦。 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抒发: 词的本质在于抒情。本书详细阐述了词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叙事片段、心理刻画等多种手段,构建出独具个性的艺术意境。词的意境往往是含蓄蕴藉、情景交融的,它不是直白的倾诉,而是借景抒情,将作者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投射于客观景物之中。书中将分析不同词人的意境营造方式,如苏轼的“开阔浑厚”,柳永的“都市繁华与羁旅愁绪”,李清照的“清丽婉转”,辛弃疾的“雄浑悲壮”等,并探讨这些意境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词句、意象的选择与组合来得以实现的。 语言的精炼与含蓄: 词的语言以其精炼、含蓄、富有表现力而著称。本书将分析词人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用最少的文字传达最丰富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意蕴。书中会探讨词语的选择、意象的运用、比兴手法的巧妙,以及如何通过省略、暗示等手法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例如,书中可能会分析“枯藤老树昏鸦”是如何在寥寥数字中勾勒出凄凉的秋景,并引发无限的孤独与悲凉之感。 “情”与“景”的辩证关系: “情”是词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本书深入探讨了词中“情”与“景”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词的写作,既有“景”来寄托“情”,也有“情”来赋予“景”以生命。书中会分析词人是如何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到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描摹中,使之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情感。反之,词人也会通过对客观景物的细致描绘,来间接地抒发内心深处的悲喜。 第三部分:词学理论的辨析与建构 本书的第三部分将目光聚焦于词学的理论层面,对历代词学理论进行系统梳理、辨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作者的词学观点。 词的体式与格律: 词的体式与格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将详细介绍词的不同词牌、句式结构、音韵要求,并分析格律对词的创作与欣赏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作者会辨析“填词”与“作词”之间的关系,以及格律在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中的地位与作用。 词的品评标准: 历代词学理论中存在着不同的品评标准,如“词必有国家”、“词以情致为主”、“词尚婉约”等。本书将对这些不同的品评标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批判,探讨其历史渊源、合理性与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作者对词的品评看法。作者可能会强调,对词的评价应是多维度的,既要考虑其艺术技巧,也要关注其思想内涵与情感真挚度。 词与诗、曲的关系: 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与诗、曲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区别。本书将辨析词与诗在创作主体、表现手法、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异同,以及词与曲在音乐性、叙事性等方面的关联与演变。 词学史上的重要论述: 本书还会精选词学史上的重要论述,如严羽的“以诗论词”、刘熙载的“词不离曲”、王国维的“词境”等,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思考与发展。 结语 《迦陵论词丛稿(第二版)》并非一成不变的学术结论,而是作者在长期治学过程中对中国古典词学一次又一次深入的探索与思考。本书力求在梳理历史、分析艺术、建构理论的框架内,展现词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第二版的问世,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更细致的打磨与更深入的拓展,尤其是在理论的辨析与观点阐发上,力求更加精炼与深刻。本书希望能够为广大词学爱好者、研究者以及对中国古典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理解、欣赏与研究词的全新视角和有益的参考,从而进一步激发对词学的研究热情,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真的像是及时雨一样,解了我很久以来的“词学之渴”。我一直觉得,词学研究,特别是对于古代词作的解读,需要一种既有深厚功力,又有细腻体察的眼光,而迦陵先生的著作,在我看来,恰恰具备了这一点。 我非常关注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一些词的“品评”标准。什么是好的词?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词,其评价标准又会有何差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词的审美取向和评价体系的深入分析,这对于我理解和欣赏词,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我也很好奇,第二版是否会在一些历史背景的梳理和时代风尚的分析上,做得更加详尽。毕竟,词的创作,总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文人心态息息相关的。如果能够在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理解词,那么对词的理解,无疑会更加深刻。 我个人比较喜欢那种带有“故事性”的学术解读。比如,某个词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作者当时的心境是怎样的?这些细节,往往能让冰冷的文本瞬间鲜活起来。我希望在这本《迦陵论词丛稿(第二版)》中,能看到一些这样充满人文关怀的解读。 同时,我期待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能达到一定的水准。对于一本学术著作来说,清晰的字体、合理的页边距、以及高质量的纸张,都能极大地提升阅读的舒适度和持久性。我希望这本著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给我带来完美的体验。

评分

这次新版的《迦陵论词丛稿》简直是给词学爱好者们送上了一份厚礼!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分量和厚度所震撼,感觉里面满满的都是干货。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词,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迦陵先生的书,就是那种能够带你深入肌理、洞察本质的著作。 我特别期待能够从中了解到一些关于词的发展脉络的新视角。我们都知道词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文学体裁,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我梳理清楚这些纷繁复杂的脉络,让我对词的演变有一个更清晰、更系统的认识。 另外,我对书中可能出现的对一些经典词作的重新解读很感兴趣。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些著名的词作,可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理解模式,而一旦有新的、更有深度的解读出现,就会让我们对这些作品产生新的感悟。我希望迦陵先生能够在这个方面给我带来惊喜。 我一直觉得,学术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出理论,更在于它的实际应用。所以,我希望这本书在论述理论的时候,能够有足够多的具体例子作为支撑,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也希望这本书的语言能够更加通俗易懂一些,毕竟不是所有的读者都是专业的学者。 当然,作为一本“著作集”,我希望它在编辑和排版上也能做得非常出色,这样才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舒适。毕竟,一本好的书籍,它的外观和内在都同样重要。总而言之,我对此书抱有非常高的期望,相信它一定能够满足我对词学研究的探索欲望。

评分

早就听说迦陵先生的词学研究名声在外,这次《迦陵论词丛稿(第二版)》的出版,对我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门学问,就需要去看那些奠基性的、深入的研究。迦陵先生的著作,在我看来,就属于这一类。 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对那些“被遗忘”的词人或者相对冷门的词作,有一个怎样的梳理和发掘。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可能都集中在那些名家大家的作品上,但其实,很多中小词人的作品,也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信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更广阔的词学世界。 另外,我很好奇,迦陵先生在论述词的格律、声韵等技术性问题时,是否会提供一些新的、更便于理解的分析方法。毕竟,这些是词学研究中比较专业的部分,如果能够有更清晰、更直观的解释,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与大量的具体作品相结合,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我喜欢那种能够“带着我一起去读词”的研究,能够让我感受到作者在文本解读上的功力,也能够激发我自己的阅读兴趣。 当然,作为一本学术著作,它的权威性毋庸置疑。但我同时也希望,它能保持一定的可读性,让即使不是专业研究者,也能从中受益。一个好的研究者,应该能够将复杂的学术问题,用清晰、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我对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表现,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问世,对于我们这些热爱词学,又常常感到资料搜寻不易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关注迦陵先生的研究很久了,她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态度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这次的《迦陵论词丛稿(第二版)》,听说是经过了精心的修订和完善,这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我一直对词的“变”与“不变”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既保留了音乐性的传统,又不断吸收其他文学体裁的养分,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面貌。我非常好奇,迦陵先生在这本著作中,会如何阐释词这种体裁的生命力,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尤其让我期待的是,第二版是否会收录一些先生在近期发表的、尚未被广泛传播的研究成果。学术研究是不断发展的,新的见解和发现总是在不断涌现。如果能在书中看到一些前沿的、具有启发性的观点,那将是对我非常有价值的。 此外,我希望这本书的论述风格能够兼具学术的严谨性和文学的审美性。词本身就是一种高度凝练、富于音乐美的文学形式,那么,对词的研究,如果也能体现出相应的审美特质,那无疑会大大增强阅读的乐趣。我期待看到那些既有深度又不失优美的文字。 而且,作为一个读者,我非常看重书籍的整体品质。一本装帧精美、排版考究的书籍,能够极大地提升阅读体验。我希望这本《迦陵论词丛稿(第二版)》能在这些细节上同样做到尽善尽美,让我拿到手中的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

这本书我真是期待了很久,终于拿到手了!第一眼看到封面,就觉得很雅致,设计风格很符合我心目中对古典文学研究著作的想象。我一直对词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词风变化,而迦陵先生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学术界的权威。我听说第二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不少修订和增补,这让我非常好奇,不知道会有哪些新的见解或者更深入的分析。 我尤其关注的是,迦陵先生在论词时,是否会涉及到一些比较少被提及的词人或者词作,或者说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解读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毕竟,有时候我们阅读研究性的书籍,最期待的就是能获得一些“耳目一新”的启发,能够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看到一些之前被忽略的细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这样的惊喜,不仅仅是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更要有自己独到的学术洞见。 另外,我个人比较喜欢学术著作在理论探讨之外,还能有一些具体的文本分析作为支撑。不知道这本《迦陵论词丛稿(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如何?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到字句、意象、甚至是句法结构上的深入剖析,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迦陵先生的论点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当然,我也知道学术著作的语言会比较严谨,但如果能在保证严谨性的同时,也保持一定的可读性,那就更完美了。 我还有一点点期待,那就是这本书的编排和装帧。毕竟是“著作集”,我希望它在细节上也能够体现出出版方的用心。比如,是否方便查阅?目录是否清晰?排版是否舒适?这些虽然是“非内容”的部分,但对于读者来说,阅读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在学术上给我带来收获,也能在整体上给我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词学研究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参考,也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对词学美学的理解。我知道迦陵先生的著作一向以严谨、深刻著称,所以我相信这本《迦陵论词丛稿(第二版)》一定不会让我失望。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阅读,去探索迦陵先生在词学领域的智慧结晶。

评分

一套心仪已久的书,之前看过叶先生的讲座视频,从此就爱上了古诗词,趁这次做活动就入手了,不得不说京东送货服务很好,书完全没有被磕磕碰碰的痕迹,以后买书就在这了

评分

嘉陵著作集我只选择了这本论诗丛稿,理由是内容全面扎实,其他几个有拼凑之嫌,仅供参考。当然,诗词现代研究者中,迦陵绝对也算大家,虽然如周汝昌,包括某些大陆学者对其个别观点有些微词,但是我觉得我十分肯定迦陵的许多观点,值得学习,且其观点深入浅出,不是故弄玄虚,玄奇示博,就难能可贵了。不用拆封了,非常完好,很满意。

评分

书不错,从空间里面读到叶嘉莹的事迹就买了这套书,包装很好,快递员辛苦了,爬到六楼给我送来,点赞 纸质也不错

评分

买了一摞书 京东就是快 比我看书快多了

评分

和很好送货很快,质量不错,价格便宜,算下来不到200块

评分

包装质朴,内容充实,以演讲形式为主,能让我们对唐宋词的精华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很喜欢

评分

非常漂亮的一套书,买给孩子的,适合喜欢诗词的人。

评分

趁这次打折买了很多书,屯起来给自己和马上出生的宝宝看,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叶嘉莹的每一本书都很喜欢,这个系列不愧精装,价格略贵,做活动拿下,算是很划算了,感谢京东!希望迦陵先生身体健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