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简介[ - ] |
| 二战中,日军作为侵略者,在我国制造了无数的惨案,犯下了累累罪行,当时的中外报刊进行了广泛的报道,然而却很少有系统的整理。国家图书馆在“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支持下,从中、美、英等国出版的《大公报》、《申报》、《字林西报》、《纽约时报》、《南华早报》、《泰晤士报》等近百种报刊杂志中的关于二战日军暴行的资料4000余条,详实地记录了日军在中国进行的屠杀、抢掠、强奸、无差别轰炸等战争罪行。 |
最近读到一位老兵的回忆录,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过去战争岁月的复杂情感。他提到了在战场上亲眼目睹的一些惨状,也提到了一些他当年从报纸上看到的关于战争的消息,但很多细节已经模糊不清。这让我联想到,在战争的年代,普通士兵和平民,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么有限,又是多么依赖于报刊。我很好奇,当时的报纸上究竟报道了些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普通人的判断和情绪的?是充满了鼓吹战争的言论,还是偶尔会透露出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我希望能通过这份资料,去体会当时普通人阅读报纸时的心境,去感受信息时代的早期,媒体是如何在战争的洪流中扮演其角色的,以及那些被压抑和过滤掉的声音,是否能在这些泛黄的纸页中找到些许踪迹。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战争史尤其是二战时期亚太地区历史的研究者,我深知一手资料的价值。那些经过时间淘洗、带有时代烙印的原始记录,往往比事后诸葛亮式的分析更为宝贵。特别是关于战争罪行这类敏感且常常被掩盖的议题,报刊资料无疑是了解当时社会认知、证据链条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重要窗口。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份汇编,一窥当时日本国内外媒体对这些事件的报道角度、侧重点以及所使用的语言。《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日本国内主流报刊,以及当时在华的中文报纸,如《申报》、《新闻报》等,它们在报道时可能存在的差异和侧重,以及它们如何塑造当时的公众认知,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料能否为还原历史真相提供更具说服力的佐证,这是我期待的。
评分一直对二战历史,尤其是东亚战场上的那些令人不忍卒读的篇章,有着莫名的情结。总觉得,要真正理解那场席卷全球的浩劫,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宏大的战略部署和战役进程上,那些浸透在普通人血泪中的细节,才更能触及历史的肌理。偶然间得知有这么一套资料汇编,就好像抓住了某个关键的线索,仿佛能将那些模糊的、只存在于历史书只言片语中的残酷,具象化,鲜活化。我非常期待通过这份资料,能更深入地了解在那段黑暗时期,普通民众是如何在战争的洪流中挣扎求生的,他们的苦难,他们的抗争,他们的绝望,以及那些曾经被掩盖的声音,是否能在这份汇编中得以重现。我希望这份资料能带来的是一种沉重的、但却无比真实的历史体验,不是那种为了渲染而渲染的煽情,而是源自最真实的声音和记录,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重量,去思考战争的代价,去铭记那些不应该被遗忘的痛苦。
评分当我翻阅一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著作时,其中有章节详细描述了日军侵华期间,一些难以想象的暴行。虽然我早已知道战争的残酷,但文字中描绘的场景,依然让我感到无比震惊和愤怒。我开始思考,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这些暴行是如何被记录下来,又被哪些人所关注的?在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社会,公众是如何了解这些事件的?我特别好奇,当时的报刊作为最主要的媒介,是如何捕捉和传播这些信息的?是详尽的调查报道,还是零星的传闻?是官方的定性,还是民间的声音?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能够填补这方面空白的资料,去了解当时的舆论环境,去感受当时的社会情绪,去看看在那些充斥着战火与硝烟的年代,人们是如何通过报纸来认识和理解正在发生的这场巨大灾难的。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的“负面”叙事抱有浓厚的兴趣,不是猎奇,而是深知只有正视历史的黑暗面,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脆弱与坚韧。在探讨二战时期日本的扩张史时,任何对侵略行为的粉饰或淡化,都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我希望通过这份汇编,能够接触到尽可能多、尽可能不受审查的报刊资料,去了解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些令人发指的行为是如何被当时的媒体所呈现的。我期待的不是简单的控诉,而是基于事实的呈现,通过当时的文字和报道,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去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去评估当时社会对这些行为的认知程度。这份资料,如果能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和更丰富的细节,将是对我深入理解那段历史的一次重要补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