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全新版本的思科網絡技術學院官方指定教程,上一版銷量過10萬冊。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 路由和交換基礎》的特色有助於讀者將重點放在重要概念上,從而成功地完成該課程的學習。
目標——通過迴答每章開篇列齣的重要問題復習核心概念。
重要術語——每章開篇列齣瞭本章中涉及的重要術語,引起讀者重視。
術語錶——全麵的術語錶定義瞭大約200多個重要術語。
練習和實驗——在每章末尾列齣所有相關的練習和實驗,極大限度地為讀者節省時間。
“檢查你的理解”復習題——每章末尾的復習題采用與在綫課程中的問題相同的風格,幫助讀者評估學習效果。附錄提供瞭答案並做瞭解釋。
本書是思科網絡技術學院CCNA路由和交換課程中“路由和交換基礎”課的官方補充教材。
本課程介紹瞭小型網絡中路由器和交換機的架構、組件和操作。讀者將學到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基本功能。學完本書後,讀者將能夠配置、排錯路由器和交換機,並能夠解決IPv4和IPv6網絡中RIPv1、RIPv2、單域/多域OSPF、虛擬LAN、VLAN間路由相關的常見問題。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 路由和交換基礎》旨在作為方便的案頭參考書供學生隨時隨地使用,以鞏固課程內容,充分利用學習時間。
內容簡介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項目是Cisco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推齣的一個主要麵嚮初級網絡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項目,旨在讓更多的年輕人學習先進的網絡技術知識,為互聯網時代做好準備。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路由和交換基礎》是思科網絡技術學院全新版本的配套書麵教材,主要內容包括:交換網絡簡介、基本的交換概念和配置、VLAN、路由的概念、VLAN間路由、靜態路由、動態路由、單區域OSP、訪問控製列錶(ACL)、DHCP、IPv4網絡地址轉換。《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路由和交換基礎》每章後還提供瞭復習題,並在附錄中給齣瞭答案和解釋,以檢驗讀者每章知識的掌握情況。術語錶描述瞭網絡有關的術語,並給齣瞭相應的解釋。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路由和交換基礎》適閤準備參加CCNA認證考試的讀者以及各類網絡技術初學人員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斯科特·埃普森(Scott Empson),是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埃德濛頓市北阿爾伯塔理工學院(Northern Alberta Institute ofTechnology,NAIT)應用信息係統技術學士學位項目的教授,講授思科路由、交換、網絡設計,並負責高等教育階段多種不同項目(證書、文憑及應用學位)的領導力課程。
Scott也是思科網絡技術學院在NAIT的項目協調人,該校的網院是阿爾伯塔省的區域支持中心。他自2000年以來一直在思科網院工作。
Scott獲得瞭教育學碩士學位和三個本科學位:文學學士學位(主修英語);教育學學士學位(主修英語/語言藝術);應用信息係統技術學士學位(主修網絡管理)。目前,他擁有多項行業認證,包括CCNP、CCDP、CCAI、CIEH以及Network+。在進入NAIT執教之前,他曾在北阿爾伯塔多所不同的學校擔任初、高中英語/語言藝術/計算機科學等課程的教師。
Scott與他的妻子Trina以及兩個孩子Zachariah和Shaelyn居住在阿爾伯塔省埃德濛頓市。
謝麗爾·施密特(Cheryl Schmidt),是位於佛羅裏達州傑剋遜維爾的佛羅裏達州州立大學傑剋遜維爾分校的教授,講授網絡和PC維修課程。從開始的版本的課程開始,她就一直承擔網院課程的教學工作。
Cheryl已編寫齣版瞭多本教材,領域涉及PC維修、網絡以及VoIP。Cheryl還作為一名主題專傢參與瞭思科網絡技術學院團隊,緻力於開發全新先進的評估標準和課件。
在承擔學術責任之外,Cheryl目前正在攻讀信息技術博士學位。閑暇之餘,她會與傢人、孫子共享天倫之樂,此外,她還喜歡讀書、騎單車、徒步旅行和破解智力難題。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交換網絡簡介
1.1 LAN設計
1.1.1 融閤網絡
1.1.2 交換網絡
1.2 交換環境
1.2.1 幀轉發
1.2.2 交換域
1.3 總結
1.4 練習
1.5 課堂練習
1.6 PacketTracer練習
1.7 檢查你的理解
第2章 基本的交換概念和配置
2.1 基本交換機配置
2.1.1 使用初始設置配置交換機
2.1.2 配置交換機端口
2.2 交換機安全:管理和實施
2.2.1 安全遠程訪問
2.2.2 LAN中的安全問題
2.2.3 最佳安全做法
2.2.4 交換機端口安全
2.3 總結
2.4 練習
2.5 課堂練習
2.6 實驗
2.7 PacketTracer練習
2.8 檢查你的理解
第3章 VLAN
3.1 VLAN分段
3.1.1 VLAN定義
3.1.2 VLAN的優勢
3.1.3 VLAN的類型
3.1.4 語音VLAN
3.2 多交換環境中的VLAN
3.2.1 VLANTrunk
3.2.2 通過VLAN控製廣播域
3.2.3 標記以太網幀以便識彆VLAN
3.2.4 本徵VLAN和802.1Q標記
3.2.5 語音VLAN標記
3.3 VLAN實施情況
3.3.1 Catalyst交換機上的VLAN範圍
3.3.2 創建VLAN
3.3.3 為VLAN分配端口
3.3.4 更改VLAN端口成員
3.3.5 刪除VLAN
3.3.6 檢驗VLAN信息
3.4 VLANTrunk
3.4.1 配置IEEE802.1QTrunk鏈路
3.4.2 將Trunk重置為默認狀態
3.4.3 檢驗Trunk配置
3.5 動態Trunk協議
3.5.1 DTP簡介
3.5.2 協商接口模式
3.6 VLAN和Trunk故障排除
3.6.1 使用VLAN的IP尋址問題
3.6.2 缺失VLAN
3.6.3 Trunk故障排除簡介
3.6.4 Trunk的常見問題
3.6.5 Trunk模式不匹配
3.6.6 不正確的VLAN列錶
3.7 VLAN安全和設計
3.7.1 交換機欺騙攻擊
3.7.2 Double-Tagging攻擊
3.7.3 PVLANEdge
3.8 VLAN設計的最佳做法
3.9 總結
3.10 練習
3.11 課堂練習
3.12 實驗
3.13 PacketTracer練習
3.14 檢查你的理解
第4章 路由概念
4.1 路由器的功能
4.1.1 網絡的特徵
4.1.2 為什麼需要路由
4.1.3 路由器是計算機
4.1.4 路由器互連網絡
4.1.5 路由器選擇最佳路徑
4.1.6 數據包轉發機製
4.2 連接設備
4.2.1 連接到網絡
4.2.2 默認網關
4.2.3 記錄網絡尋址
4.2.4 在主機上啓用IP
4.2.5 設備LED
4.2.6 控製颱訪問
4.2.7 在交換機上啓用IP
4.3 路由器上的基本設置
4.3.1 配置路由器的基本設置
4.3.2 配置IPv4路由器接口
4.3.3 配置IPv6路由器接口
4.3.4 配置IPv4環迴接口
4.4 檢驗直連網絡的連接
4.4.1 驗證接口設置
4.4.2 驗證IPv6接口設置
4.4.3 過濾show命令輸齣
4.4.4 命令曆史記錄功能
4.5 在網絡間交換數據包
4.5.1 路由器的交換功能
4.5.2 發送數據包
4.5.3 轉發到下一跳
4.5.4 數據包路由
4.5.5 到達目的地
4.6 路徑決定
4.6.1 路由決策
4.6.2 最佳路徑
4.6.3 負載均衡
4.6.4 管理距離
4.7 分析路由錶
4.7.1 路由錶
4.7.2 路由錶來源
4.7.3 遠程網絡路由條目
4.8 直連路由
4.8.1 直連接口
4.8.2 直連路由錶條目
4.8.3 直連示例
4.8.4 直連IPv6示例
4.9 靜態獲知的路由
4.9.1 靜態路由
4.9.2 靜態路由示例
4.9.3 靜態IPv6路由示例
4.10 動態路由協議
4.10.1 動態路由
4.10.2 IPv4路由協議
4.10.3 IPv4動態路由示例
4.10.4 IPv6路由協議
4.10.5 IPv6動態路由示例
4.11 總結
4.12 練習
4.13 課堂練習
4.14 實驗
4.15 PacketTracer練習
4.16 檢查你的理解
第5章 VLAN間路由
5.1 VLAN間路由配置
5.2 VLAN間路由操作
5.2.1 什麼是VLAN間路由
5.2.2 傳統VLAN間路由
5.2.3 單臂路由器VLAN間路由
5.2.4 多層交換機VLAN間路由
5.3 配置傳統VLAN間路由
5.3.1 配置傳統VLAN間路由:準備工作
5.3.2 配置傳統VLAN間路由:交換機配置
5.3.3 配置傳統VLAN間路由:路由器接口配置
5.4 配置單臂路由器VLAN間路由
5.4.1 配置單臂路由器:準備工作
5.4.2 配置單臂路由器:交換機配置
5.4.3 配置單臂路由器:路由器子接口配置
5.4.4 配置單臂路由器:檢驗子接口
5.4.5 配置單臂路由器:檢驗路由
5.5 VLAN間路由故障排除
5.5.1 VLAN間配置問題
5.5.2 IP尋址問題
5.6 第3層交換
5.6.1 第3層交換簡介
5.6.2 交換機虛擬接口的VLAN間路由
5.6.3 含有路由端口的VLAN間路由
5.6.4 在Catalyst2960上配置靜態路由
5.7 第3層交換故障排除
5.7.1 第3層交換機配置問題
5.7.2 示例:第3層交換故障排除
5.8 總結
5.9 練習
5.10 課堂練習
5.11 實驗
5.12 PacketTracer練習
5.13 檢查你的理解
第6章 靜態路由
6.1 靜態路由
6.1.1 連接遠程網絡
6.1.2 為什麼使用靜態路由
6.1.3 何時使用靜態路由
6.2 靜態路由的類型
6.2.1 靜態路由應用
6.2.2 標準靜態路由
6.2.3 默認靜態路由
6.2.4 匯總靜態路由
6.2.5 浮動靜態路由
6.3 配置IPv4靜態路由
6.3.1 iproute命令
6.3.2 下一跳選項
6.3.3 配置下一跳靜態路由
6.3.4 配置直連靜態路由
6.3.5 配置完全指定靜態路由
6.3.6 檢驗靜態路由
6.4 配置IPv4默認路由
6.4.1 默認靜態路由
6.4.2 配置默認靜態路由
6.4.3 檢驗默認靜態路由
6.5 配置IPv6靜態路由
6.5.1 ipv6route命令
6.5.2 下一跳選項
6.5.3 配置下一跳靜態IPv路由
6.5.4 配置直連靜態IPv6路由
6.5.5 配置完全指定靜態IPv路由
6.5.6 檢驗IPv6靜態路由
6.6 配置IPv6默認路由
6.6.1 默認靜態IPv6路
……
第7章 動態路由
第8章 單區域
第9章 訪問控製列錶
第10章 DHCP
第11章 IPv4的網絡地址轉換
前言/序言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路由和交換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是思科網絡技術學院(Cisco Networking Academy)“路由和交換基礎”課程的官方配套教材。該教程以全麵、深入且易於理解的方式,為學習者奠定堅實的網絡技術基礎,是 aspiring 網絡工程師、IT 專業人士以及任何希望深入瞭解現代網絡運作原理的讀者的理想選擇。 教程亮點與核心內容: 循序漸進的知識體係: 教程遵循嚴謹的教學設計,從最基礎的網絡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路由和交換的核心技術。學習者將從理解數據如何在網絡中傳輸開始,掌握網絡設備(如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再到理解復雜的路由協議和交換技術。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確保瞭學習者能夠紮實掌握每一個知識點,避免因基礎薄弱而産生的理解障礙。 全麵的主題覆蓋: 網絡基礎概念: 教程首先詳細闡述瞭計算機網絡的構成要素、各種網絡拓撲結構、OSI 模型和 TCP/IP 模型等網絡分層模型。學習者將深刻理解網絡通信的抽象化過程,以及不同層級協議在數據傳輸中的作用。 IP 地址與子網劃分: 這是網絡配置的基礎。教程不僅會講解 IPv4 和 IPv6 的地址結構,還會詳細介紹如何進行子網劃分,以優化 IP 地址的使用效率,增強網絡安全性。學習者將掌握實際操作中必不可少的 IP 地址規劃和管理技能。 數據鏈路層協議: 教程會深入講解以太網(Ethernet)等數據鏈路層協議,包括 MAC 地址的作用、幀的結構以及衝突檢測和避免機製。這將幫助學習者理解局域網(LAN)內設備如何進行通信。 交換技術: 核心內容之一是交換機的操作原理。教程會詳細介紹交換機如何學習 MAC 地址、構建 MAC 地址錶、轉發幀,以及 VLAN(虛擬局域網)的配置和管理。VLAN 的學習對於構建更大、更安全的網絡至關重要,它允許管理員在物理交換機上創建邏輯上的廣播域隔離。 路由概念與靜態路由: 教程將詳細介紹路由器的功能,以及路由錶的工作原理。學習者將學習如何配置靜態路由,理解其工作機製和適用場景。靜態路由是理解動態路由的基礎,也是處理小型、簡單網絡配置的重要手段。 動態路由協議: 這是教程的另一個核心部分。教程會深入講解 OSPF(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和 RIP(路由信息協議)等主流的動態路由協議。學習者將學習這些協議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優缺點以及如何進行故障排除。理解動態路由協議是構建可擴展、自適應的互聯網的關鍵。 無連接和連接的通信: 教程會闡述 TCP 和 UDP 這兩種傳輸層協議的區彆,以及它們在應用層協議選擇中的作用。理解“無連接”和“連接”通信模型的差異,對於理解應用層的可靠性要求和性能優化至關重要。 網絡設備配置基礎: 教程提供瞭大量實際配置的指導。學習者將學習如何通過命令行界麵(CLI)配置路由器和交換機,包括接口配置、IP 地址分配、基本安全設置以及密碼恢復等。實際動手操作是掌握網絡技術最有效的方式。 基本網絡故障排除: 教程還提供瞭診斷和排除常見網絡問題的實用技巧。學習者將學會使用各種命令(如 ping, traceroute, show commands)來分析網絡流量、識彆瓶頸和定位故障點。 強調實踐操作: 本教程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其高度的實踐性。每章都配有大量的實驗(Labs),涵蓋瞭從基礎配置到復雜協議實現的各種場景。這些實驗通常使用思科 Packet Tracer 模擬器,允許學習者在安全的虛擬環境中進行大量的動手實踐,無需購買昂貴的硬件設備。通過親手配置和調試網絡,學習者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基礎。 與思科認證考試對接: 本教程的內容設計與思科認證網絡工程師(CCNA)考試緊密相關,尤其是 CCNA Routing and Switching 認證。完成本書的學習和實驗,將為參加 CCNA 認證考試提供最堅實的準備。 清晰的語言和豐富的圖示: 教程采用清晰、簡潔的語言,避免過多的技術術語堆砌。大量的流程圖、網絡拓撲圖、設備截圖和錶格,將復雜的概念可視化,幫助學習者更直觀地理解抽象的網絡原理。 適用人群: 初學者: 對計算機網絡技術感興趣,希望從零開始係統學習的初學者。 IT 學生: 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網絡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學生。 網絡技術愛好者: 希望深入瞭解互聯網底層工作原理的個人。 準備考取 CCNA 認證的學習者: 本書是備考 CCNA 認證的最佳輔助教材。 希望提升網絡技能的 IT 從業者: 正在從事係統管理、技術支持等工作,希望拓展網絡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士。 學習價值: 通過學習本書,您將能夠: 理解網絡的本質: 掌握數據在網絡中傳輸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熟練配置網絡設備: 能夠使用命令行界麵配置思科路由器和交換機。 掌握路由和交換的核心技術: 深入理解靜態路由、動態路由協議(如 OSPF)以及 VLAN 的配置和應用。 構建和管理小型網絡: 具備設計、部署和管理小型到中型網絡的能力。 具備基礎故障排除能力: 能夠識彆和解決常見的網絡問題。 為更高級的網絡技術打下基礎: 為後續學習更復雜的網絡技術(如廣域網 WAN、無綫網絡、網絡安全等)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結: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路由和交換基礎》是一本極具價值的教材,它不僅提供瞭紮實的理論知識,更通過豐富的實踐環節,幫助學習者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本書將帶領您踏上通往專業網絡工程師的道路,讓您對現代網絡世界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更強大的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