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作品集2 南怀瑾:我说参同契(精装版 套装上中下册)

南怀瑾作品集2 南怀瑾:我说参同契(精装版 套装上中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怀瑾 著
图书标签:
  • 南怀瑾
  • 参同契
  • 养生
  • 中医
  • 文化
  • 哲学
  • 国学
  • 传统文化
  • 精装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7657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9125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88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参同契》一书被人尊奉为“丹经之祖”,作者魏伯阳其人亦被后人称为“万古丹经王”。南师的讲解共八十讲,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有着独特的“南师风格”——旁征博引,举证极多,平白如话,不拘一格,有许多独到、精辟的属于个人的经验和观点。在讲解过程中,南师还充分顾及到一般读者对周易、道家、丹道的了解程度,由浅入深,并由此书延展开,对儒、释、道三家的一体共论,亦有不少精彩的讲解。对于一些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此书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修证;而对于一些初入门的读者来说,则可以依此领略中国古人非凡的哲学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内容简介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不仅是道家养生学的理论源头,亦是中国古代化学、药物学、天文历算等学科的发轫之作,如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其原理即从此书而来。因其涉及诸多学科知识,艰深晦涩,素以“天书”著称。
  《南怀瑾:我说参同契(精装版 套装上中下册)》一书,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师本人所经历的诸多奇特的人和事。先生用平实的语言,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周易、道家、丹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儒、释、道三家的一体共论,亦有不少不拘一格、独到精辟的个人观点。对于一些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此书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修证;而对于一些初入门的读者来说,则可以依此领略中国古人非凡的哲学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先生学识之广博,对各种修炼法门之深刻体验,此书当是国人了解、解读《参同契》这部“天书”的首选。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目录

楔子
出版说明
第一讲
惊人的学说 龙代表的意义 宋儒口中的异端 朱熹与白玉蟾 《参同契》三大纲要 三种丹
第二讲
想成仙的大人物们 龙门派与成吉思汗 乾坤门户章第一 十二辟卦 天文 历律 气节 《易经》的八卦与文字
第三讲
道家与禅宗的易学 五代的人物 道家与密宗的关系 阳火之始 复卦是什么 一月泰二月雷
第四讲
气象春秋 六阳的上半年 医病的法则 二至否泰 至日闭关与奇门遁甲 借东风之迷
第五讲
占卜与神通 干支阴阳消息 乾坤天地 坎离日月 干支气血点穴
第六讲
沐浴的人 子午卯酉的作用 采补 夺舍 日月精华与月轮观 剑仙的话
第七讲
四卦的作用 气与物 四卦与修道 数是什么 什么是自然
第八讲
生命的卦变 无根的树 人欲能平吗 逆流而上
第九讲
南宗北派有别 月节 中气 刚柔 每月六十卦
第十讲
日月运转的影响 四季五行和人体 你爱吃补品吗 关于一阳来复
第十一讲
坎离二用章第二 修道先要了解的事 守丹田的问题 管住耳朵和眼睛 精神与魂魄
第十二讲
一阳初动无阴阳 品性理性工夫 你经验过一阳生吗 源头活水
第十三讲
中国的文字文化 魏真人的说明 魏伯阳说真空妙有 日月二用与结丹
第十四讲
前三关后三关 尾闾关 夹脊关 玉枕关 气难下 降的前三关
第十五讲
穴道与针灸 经脉与医道 生活习惯影响气脉
第十六讲
各家各派的气脉说 神光落地的人 气脉真通和 假通
第十七讲
伍柳派的大小周天 河车周天导引 河车不转又如何 筑基成功了
第十八讲
干支 阴阳与方位 四象五行皆藉土 颜色的作用 访道青城后山
第十九讲
方伎之学的长生术 修栽接法的老人 桂湖宝光寺奇事
第二十讲
五金八石的外丹 未有神仙不读书 守哪个窍 上品丹法如何炼
第二十一讲
真土真意与孟子 日月含符章第三 伟大的日月 卦变及人事之变
第二十二讲
天地阴阳相交 大周天小周天 精从脚底生 混沌与昏沉 水源与采补
第二十三讲
人老有药医 真正的栽接 天符进退章第四 金丹 火候 天地开始只有阴阳
第二十四讲
如何对应天符 长子和海底 再说太阳月亮
第二十五讲
圆月 眉月 钩月 朋友与光明 封禅禅让禅与 更年之后如何 配卦与阴阳
第二十六讲
袁枚的八索 中的道理 了解进度和易观 拿得起放得下 把握动静之间
第二十七讲
君臣御政章第五 打坐的好处 修道的关键重点 不受感动 天心为主的金丹
第二十八讲
炼丹的初步 六根大定结丹 气脉真通与变化 修道谁做主 你懂得火候吗
第二十九讲
炼己立基章第六 养生与修道 先管嘴再管心 找不到的东西 铅汞代表什么 先天一炁来了
第三十讲
修道百字铭 肌肤润泽了 一是什么 如何能得一 一产生一切
第三十一讲
一到底是什么 谷神与本性 两窍互用章第七 两窍互用 上德与下德
第三十二讲
上窍与下窍的功能 上下气平衡交换 性命与祖炁 一升一降的法门 黑白是什么
第三十三讲
光明来自黑暗 金水与修道 转河车 成道的狂人
第三十四讲
玉液还丹怎么来 若有若无的境界 若有若无之后如何 功德圆满脱胎换骨 脉解心开之后
第三十五讲
明辨邪正章第八 正道邪道 导引法祝由科 旁门左道也不错 拜北斗与奇门
第三十六讲
各种旁门修法 五鬼搬运法 东西方混合的旁门 脱离正道的修行
第三十七讲
伏食是什么 金丹与命功 两弦合体章第九 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半斤八两
第三十八讲
上弦半斤下弦八两 魂魄与心肾 金返归性章第十 正统道家理论重点 认识三种现象 人的五行之气
第三十九讲
由始至终的金 孔子与《易经》 伏羲一划分天地 《易经》的三圣 孔子玩卦 三教三身三清
第四十讲
婴儿姹女黄婆 真土造化章第十一 水火二用必归土 太极函三 凝神聚气 水火如何能相容
第四十一讲
喜爱外丹的麻烦 如何炼内 内呼吸不是用鼻子 颠倒颠的运用 黄金流珠朱雀
第四十二讲
中黄真土与金之父 水火土相互关系 修丹道全在真意
第四十三讲
真土对伏食的重要 还丹和精气神 人元丹 外丹和三尸虫 脾土间脑神通
第四十四讲
先天一炁如何得 土和四季内脏 荒诞的采补 伏丹后的变化
第四十五讲
同类相从章第十二 水火相变化成丹 一阳来了怎么办 阳火阴火真火 太阴真水妙用
第四十六讲
胡粉硫黄的作用 再说水火气 外丹的故事 从妄想起修
第四十七讲
生命中的同类 同类修道心风自在 自以为是的修道 外丹不是真丹 烹炼温养变化
第四十八讲
笨入迷外丹 祖述三圣章第十三 《易经》生生不已的道理 火龙真人的自白 还丹法象章第十四 如何才能还丹 金丹的真种
第四十九讲
还丹一金一半水一半 建炉采药火候 堤防须先建 唤醒沉睡的灵蛇 防止外泄的堤
第五十讲
水火土互涵 金水神气须调和 调和神气的真意 把精与神修回来 工夫境界的变化 回复纯阳之体后如何
第五十一讲
气脉真通时的现象 入定后的变化 乾坤交大还丹 不死之药 采丹药的方法 小心注意的事
第五十二讲
还丹后的锻炼 防止泄漏的方法 体内龙吟虎啸 文火武火配合烹药 自身阴阳要调好 阴阳多变化
第五十三讲
顺其自然的锻炼 身心彻底转变 道来时的现象 脱胎换骨之后
第五十四讲
还丹名义章第十五 水火交感还丹 火在下水在上 交感变化 水火本是一家 生克变化工夫过程
第五十五讲
回到真阳即还丹 天一生水与人体 气血要调和 修道与日月法则符合
第五十六讲
人体水火日月的变化 太阳真火沉海底 温养潜龙 过程中的吓人境相 人为什么老
第五十七讲
抗衰抗老的秘诀 一反一复必然变化 动静均平 不可偏向一边 水不盛火不衰时如何 道怎么修
第五十八讲
变道常道与还丹 注意工夫进步的变化 仙道外道魔道 道家的工夫
第五十九讲
人好静情好动 性欲情 道家的解脱 顺为凡逆为仙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第六十讲
还丹的作用 再说大小周天 坎离交媾章第十八 元会运世是什么 衰老是头脑 丹田的问题 神气坎离会于中黄
第六十一讲
神归气穴坎离交 隔阴多半会迷 神不迷身混沌 自身阴阳交 真种是什么
第六十二讲
春困的现象 混沌境中 养气以归根 性与情交会 性情交会章第二十四
第六十三讲
气血影响性情 神凝气住就结丹 坎离交回乾坤 配合日月行度修行
第六十四讲
生命中阴遮住阳 一阳回转须小心 汞是念铅是气 玉液还丹如何吞
第六十五讲
认识阳气上升 坎离交媾章第十八——二段起 卦变引导炼丹 上弦下弦的启示 天道顺行地气逆行
第六十六讲
纳甲的法则 逆流而上的修行 小周天与月亮 水如何生于火 阴阳天天轮转
第六十七讲
阳如何发生 历法与正朔 你会昏沉吗 天体变化影响人
第六十八讲
静极的现象 潜龙勿用 闭关温养 开口神气散 丹经的乱象
第六十九讲
阴阳循环的过程 不要怕阴境界 群龙无首最好 按部就班九转还丹 丹道先养性 性命归元章第二十 养性即修命
第七十讲
延长生命的电源 和尚变道士 魏祖和六祖 神室元精 三种气 魂为阳为木魄为阴为金 个性非本性
第七十一讲
了命先立命 魂魄与日月 偷盗天地精华
第七十二讲
阴阳的变化——情 元神元炁元精——性 脉轮似电缆 祖窍在哪里 丘长春的《青天歌》认清主与臣 不动不摇
第七十三讲
宇宙间有静吗 认清情来归性 专一就是静 乾动坤顺的变化 玉液还丹后怎么办
第七十四讲
元神之根——坤元资生 什么是九还七返 千变万化皆水火
第七十五讲
大丹的基础 虚无不是虚空 来自虚无的先天一炁 混沌昏沉鸿濛 先天真一之水来了该如何 性与情合身心一片
第七十六讲
真一之炁如何发起 神与气的交会 气不住怎么办 结丹后下一步 混沌境界在何处
第七十七讲
混沌境界须多久 筑基结丹再养胎 长养圣胎的变化 意生身成就了 进一步再造乾坤 魔来了
第七十八讲
二磊感化章第二十一 水火既济的修法 日月精华如何采 人体的日月水火作用 修道的老蚌 有情无情皆感应 结合日光月精于体内
第七十九讲
关键三宝章第二十二 内三宝外三宝 三宝不漏存元神 无位真人元关一窍 修道的秘诀 用功的方法 练习回转
第八十讲
三宝关闭之后 真人的优游 再说无念 专一是什么状况 变年轻漂亮了 真正结丹了 身体整个变化 结丹有了真神通

精彩书摘

  惊人的学说
  书名为什么叫做《参同契》?“参”就是参合,“同”就是相同。怎么样叫做“参同”?简单地说,就是参合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融于一炉。这三种学问就是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我先声明,我是没有做到返老还童长生不死;假使做到了,我应该是个童子,结果我还是个老头子。不过这里提一件事情希望大家注意,据我所了解,世界上人类都在研究追问生命的来源,也在追问是不是死后有个东西可以存在。全世界人类由宗教开始,一直到现在的科学,都在围绕着这些问题打转。宗教家说有一个东西在人死后还存在的,到天堂那里,或者到了别的世界,像极乐世界。这种说法是不是能兑现,我们不知道,不过宗教家那么说,信众也就那么信。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道教文化提出来,人的肉体生命与天地一样,是可以永远存在的。我们标榜人的生命可以“与天地同休”、“与日月同寿”。中国文化把人的生命价值提得那么高,并不靠上帝,不靠佛菩萨,也不靠祖宗、鬼神。每一个人都有这个资格,每人都可以成圣贤、成仙、成佛,只要能找到自己生命中真正的东西。我们现在活着,真东西没有发展出来,都是假的部分在维持着生命。
  所以中国文化大胆地说,人的生命可以与天地同寿,只要太阳月亮在,宇宙存在,“我”就存在,与日月一样的长久。我们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化,不管是宗教是哲学还是科学,没有敢这样大胆吹牛的!可以说世界上吹牛吹得最厉害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即使只是一种假设,也只有中国文化敢这么讲。其次,道家提出来,可以利用自己肉体的生命功能返老还童,长生不死。外国任何文化也没有敢这样说的。将来有没有不管,至少过去没有。
  所以讲到中国文化的特点,只有道家的思想具有这一种特点。比较接近的是印度佛家的文化,但是佛家在这一方面是不愿多提的,只是偶然露一点消息。在释迦牟尼佛的许多弟子当中,他特别吩咐四个人“留形住世”,把肉体生命留在这个世界上,等到下一次地球冰河时期过去,另一个劫运来了,世界太平的时候,才交代给下一位成佛者,然后他们四人才可以入涅槃,离开这个肉体。
  据我所知,只有佛家有这么一个说法,有一点接近中国文化这一方面的消息,这是其他人类文化所没有的。所以我们站在自己中国文化的立场看来,这一点很值得骄傲。
  可是千古以来,究竟有没有不死的神仙?我们从小读的小说,听的传闻,乃至丹经、道书、神仙传上都说有不死的神仙,甚至现在还有朋友来讲某某地方的山洞里有神仙。问他见到过吗?没有,是听某人说的,某人又听他表哥说的,一路追踪下去连影子都没有了。世界上说神仙说鬼,多半都是如此。
  龙代表的意义
  前几年有年轻人提倡所谓龙的文化,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年轻人当然有他的理想,可是这样的提法是不大妥当的,因为中国远古文献并没提到龙的传人。《易经》上再三讲所谓的龙,不过是我们所用的一个标志而已。孔子是非常佩服老子的,弟子们问他,老子在你心目中究竟如何评价呢?孔子说:鸟,我知道它能够飞;鱼,我知道它能够游;兽,我知道它能够走;至于龙,我知道它能乘风云上天,而老子他就像龙一样。
  我们古代所讲的龙不是西方神话的龙,更不是已经绝种的恐龙。我们这个龙是四栖动物,能够飞,能够游泳,能够陆地上走,能够钻山入洞;能够变大,变成宇宙那么大;能够变小,比一根头发还要小。所以龙所象征的就是“隐现无常,变化莫测”,也可以说不可测。古人画龙从不画出龙的全体,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见尾就不见首。这个动物在古代究竟有没有我们不管,至少是民族自我表达的一种象征,就像有些民族用狮子、美国人用老鹰来表达自己的民族精神一样。
  《参同契》提出来的,是老庄的思想观念、《易经》的变易法则、丹道的修炼方法。三样的原理相同,只要懂了某一面的道理,对于生命真谛就把握住了,这是《参同契》书名大致的来源。历史上相传,作者是东汉魏伯阳先生,道家称他魏伯阳真人。我们讲《庄子》的时候提到,“真人”这个名称是庄子所创,得道的人才能叫“真人”。所以后来道家道教的神仙都称做“真人”。那么相反的呢?我们没有得道的都是“假人”。所谓假人,道家的名称叫做行尸走肉,把我们人类骂惨啦!没有得道的人走路,只是尸体在走,其中无物,其中无道,中间是空洞的。
  历史上这位魏伯阳,学术地位很高,官却并不大。很奇怪,中国历史上学问好的人,官大的并不太多;官大的,学问又不一定成比例地好。不过,中国上古的文化,事业功名与学问是一路的,文武是合一的,后世把文武分途了。魏真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道家神仙传上称他火龙真人——一条浑身带火的奇怪的龙。可是在东方,我们晓得,龙都是带雨带水的。
  宋儒口中的异端
  过去的中国文化,由于儒家是学术的正统,对于佛家、道家的思想都有一点批判态度,所以旧的观念称佛、道两家文化为“异端”。“异端”是孔子《论语》里头的一个名词。后世像宋朝以后的理学家——我叫他们理学家,并不一定承认他们是正统的儒家——他们排斥佛、道两家,称两家为异端之学,好像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旁门左道。但是孔子并没有骂佛、道两家异端,是宋儒擅用了孔子的名词,自己又不懂这两家的学问,就是普通说“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同样的道理。
  所谓异端就是偏见,孔子称一般有偏见的人为异端。“异”就是不同,“端”就是另一头,另一头当然是偏见了,当时并不是指佛、道两家。后世宋儒理学家,共有五大儒,最有名的朱夫子朱熹,我们中国文化受他的影响有数百年之久,实在太大了!宋朝以后的儒家变成朱夫子的儒家,招牌虽打的是孔孟老店,老板换了朱夫子。本来另外有一个股东合作的,后来被朱夫子赶出去了,就是陆象山陆夫子。朱夫子注了四书,从宋元到明朝,要想考功名做官的话,非用他的思想解释四书不可,否则是考不上的。假如我生在几百年前,人家问我《参同契》看过没有,我说看过,那我就是异端,也就不能考功名了。
  整个明朝三百年,朱元璋朱和尚当了皇帝以后,要拉一个有名气的同宗,光宗耀祖,就认了朱熹先生。他所注的四书就成了国家标准版,致使中国文化染上了重症。朱熹的观念对与不对,我们暂时不加讨论,那是儒家学术的范围。但是,朱熹虽然拼命地反对道家与佛家,却偷偷研究《参同契》,而且他还化名空同道人邹,作《周易参同契考异》。他研究《参同契》很多年,但却搞不通,到晚年都钻不进去。当然钻不进去!他也不打坐,不修道,怎么钻得进去!
  ……

前言/序言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现代解读 在中国浩瀚的文化星空中,《易经》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古代哲学的源头活水,更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基石。《易经》以其深邃的智慧,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治世之道。然而,历经数千年,《易经》的古老文字与深奥义理,对于现代人而言,已然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如何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汲取《易经》的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与修行,这成为了许多有志之士的困惑。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系列致力于解读《易经》的著作应运而生,它们犹如一座座灯塔,照亮了《易经》晦涩的经文,将古老智慧的光芒重新带回到当下。这些著作以其独到的视角、深入的剖析、生动的阐释,帮助读者穿越时空的阻隔,领略《易经》的博大精深,并在其中找到解决人生困惑、提升自我修养的钥匙。 一、 探寻《易经》的本源与核心思想 《易经》的魅力,首先在于其包罗万象的思想体系。《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占卜与哲学经典,其核心是“变易”二字。它告诉我们,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而这种变化,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即“道”。《易经》通过卦象、爻辞等符号系统,形象地揭示了这些变化的规律,并指引人们如何顺应自然之道,把握变化之机。 解读《易经》的书籍,通常会首先带领读者回溯其源头,探寻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土壤。从伏羲氏的八卦,到文王演卦、孔子作《传》,《易经》的形成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书中会详细介绍《易经》的构成,包括“经”(卦、卦辞、爻、爻辞)和“传”(十翼),并解释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易经》文本的细致梳理,读者能够初步建立起对《易经》整体结构的认知,为后续深入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些解读著作会深入挖掘《易经》的核心思想。例如,关于“阴阳”的概念,《易经》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力量构成,它们的相互作用、消长转化,构成了世间万象。阴阳的和谐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此外,“刚柔”、“动静”、“大小”等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概念,也是理解《易经》的关键。这些概念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二、 领悟《易经》的人生哲学与智慧 《易经》并不仅仅是一部枯燥的哲学典籍,它更是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的宝库。通过对卦辞和爻辞的解读,读者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 例如,《乾卦》象征着阳刚、创造与进取,它教导我们要有刚健不屈的精神,积极向上,不断超越自我。《坤卦》则象征着阴柔、承载与顺从,它启示我们要有包容、厚德的精神,以柔克刚,顺势而为。不同的卦象,对应着人生不同的境遇与阶段,书中会对这些卦象进行详尽的解析,并引申出相应的处世之道。 书中还会着重探讨《易经》中的“中庸”思想。中庸并非平庸,而是指适度、恰当、不偏不倚。在变化无穷的世界中,保持中庸之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走向极端。《易经》的“时”与“位”的概念,也极富启示意义。所谓“时”,是指时机,把握时机方能成功;所谓“位”,是指位置,认识自己的位置才能恰当行事。这些概念共同构成了一套动态的人生哲学,指导人们如何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此外,《易经》中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精神,更是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者强调个人的奋斗与进取,后者则强调个体的包容与奉献。这两种精神的结合,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三、 《易经》在现代社会的实践应用 《易经》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许多解读著作,都会尝试将《易经》的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展现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在个人层面,《易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对《易经》卦象的理解,我们可以洞察自己的性格特点、潜在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与规划。在面对人生选择时,《易经》的智慧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帮助我们权衡利弊,做出更理性的决策。例如,在职业发展、人际交往、情感婚姻等诸多方面,都能从《易经》中汲取宝贵的经验。 在社会层面,《易经》的思想对于国家治理、企业管理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在当今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易经》中关于“君子”的品德要求,如正直、诚信、智慧、仁爱等,也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一些解读著作还会结合具体的案例,来阐述《易经》在现代社会的实际应用。例如,如何利用《易经》的辩证思想来处理企业中的矛盾,如何通过《易经》的“穷则变,变则通”的理念来应对经济危机,等等。这些生动的例子,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易经》的生命力与实用性。 四、 经典解读著作的特色与价值 市面上关于《易经》的解读著作琳琅满目,它们各有千秋,共同为推广《易经》文化做出了贡献。 严谨的学术派: 这类著作通常以严谨的考据为基础,深入考究《易经》文本的原始面貌,力求还原其历史真相。它们在解释卦辞、爻辞时,注重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力求精确。这类著作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易经》的读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通俗易懂的普及派: 这类著作则更侧重于将《易经》的深奥义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大量的比喻、故事、图表等方式,让普通读者也能够轻松理解。它们往往会强调《易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易经》的智慧“飞入寻常百姓家”。 结合现代哲学的创新派: 有些著作则尝试将《易经》的思想与现代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相结合,从新的视角解读《易经》,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类著作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更加多元化的认知体系,拓宽思维的边界。 强调实践与体验的修行派: 还有一些著作,则更侧重于引导读者通过实践来体验《易经》的智慧。它们可能会教授一些基础的占卜方法,或者设计一些与《易经》相关的修行练习,让读者在实践中领悟《易经》的精髓。 总结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的智慧穿越古今,至今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那些致力于解读《易经》的著作,无疑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殿堂的大门。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易经》的文本、思想与规律,更重要的是,它们教会我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以更加积极、从容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阅读这些解读著作,就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在智慧的光芒中,我们得以审视自我,洞察世事,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与人生方向。这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更是一种生命的升华。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南怀瑾作品集2:南怀瑾:我说参同契》我早就耳闻其名,一直想找个时间好好研读。终于下定决心入手了这套精装版,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所打动。从包装上看,就透着一股子厚重感和仪式感,仿佛预示着即将开启一段深刻的精神旅程。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参同契》作为“万古丹经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原文晦涩难懂,许多人望而却步。听说南怀瑾先生以其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将这部经典解读得淋漓尽致,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这让我对这套书充满了期待。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沉浸在古老的智慧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启迪,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这套书精装版的设计,本身就带有一种让人慢下来的力量,它鼓励你去细细品味,慢慢消化,而不是囫囵吞枣。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南师是如何将《参同契》的奥秘一层层揭开的,又将如何引领我们去领略其中博大精深的哲理和养生之道。

评分

终于有机会翻开这套《我说参同契》的精装版了,不得不说,这套书的实体质感非常出色。封面设计大气,内页纸张也属上乘,拿在手里有一种踏实感,非常适合在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茶,细细品读。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中国传统炼丹术和道家养生方面的书籍,但总感觉有些理论过于玄虚,难以理解。而南怀瑾先生的讲解,在我看来,最大的特点就是“落地”。他能将那些看似高深的术语,用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甚至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概念,让原本遥不可及的道家理论变得生动起来,并且易于接受。这本书的厚度也相当可观,上中下三册,内容想必是极其详实的。我知道《参同契》是关于炼丹的,但南师的解读,绝不仅仅局限于字面上的炼制外丹,而是更侧重于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宇宙规律、人体生命奥秘以及精神修养的道路。这种“由丹入道”,将物质层面的修炼升华到精神层面的升华,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对“天人合一”的理念有更深的认识,并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平衡身心、认识自我的方法。

评分

坦白说,我对《参同契》的了解,大多来自对南怀瑾先生的仰慕。我深知这本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但也清楚其原文的艰深程度。因此,当看到这套《我说参同契》精装版时,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拿到书后,首先感受到的是它非同寻常的分量,以及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这让我想起南师在讲课时那种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的气度。这套精装版的装帧确实很用心,无论是书的厚度、纸张的质感,还是整体的视觉呈现,都透着一股子“大家风范”。我一直认为,南师的讲学,最大的魅力在于他能够将那些高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用一种极其生活化、现代化、并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将《参同契》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连接起来。我非常期待在这套书中,能够跟随南师的脚步,深入理解《参同契》背后所传递的关于生命、宇宙、以及修行的智慧,并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在这个纷繁世界中找到内心平静和生命意义的启示。

评分

拿到这套《南怀瑾作品集2:南怀瑾:我说参同契(精装版 套装上中下册)》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重量和质感吸引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读者,南怀瑾先生的书籍对我而言,一直是一种精神食粮。而《参同契》作为道家修炼的经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原文的晦涩程度,确实让不少读者望而却步。我非常期待南师能够以他一贯的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风格,为我们揭开这部古籍的神秘面纱。这套精装版的设计,本身就给人一种厚重、值得珍藏的感觉。我一直认为,学习传统文化,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而这套书的装帧,恰恰迎合了这种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能够让人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一种仪式感。我希望在这套书中,能够找到关于宇宙人生、修身养性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南师所阐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评分

我一直对南怀瑾先生的学识和讲解风格非常钦佩,这次入手这套《我说参同契》精装版,更是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套书的装帧非常讲究,无论是封面、封底的烫金还是内页的排版,都透着一股严谨和精致。我常常觉得,一本好书,不仅在于其内容,也在于其承载的形式,这套书无疑是兼具了两者。对于《参同契》这部被誉为“道学要典”的著作,我一直心怀敬畏,但苦于其原文艰深,难以窥探其真意。南师的解读,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我尤其欣赏南师在讲解中,那种不拘泥于一家之言,而是融汇贯通,将佛、道、儒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更为宏大和完整的世界观。他讲解《参同契》,绝非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将其上升到哲学、宇宙论、生命科学的高度,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本源,宇宙的运行法则。这是一种非常系统和深刻的智慧,我相信通过这套书的学习,能够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和深刻的认知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

评分

南怀瑾作品集2 南怀瑾:我说参同契(精装版 套装上中下册)

评分

还没有空看,正在看百法明门论!!

评分

南怀瑾的书是经典,值得大家阅读。我说参同契的电子版也看过,买了书再仔细看,然后珍藏。

评分

第一次用京东来购买我喜爱的图书。真的没想到:上午下的订单,快递员能在冒雨的情况下傍晚7:00左右送到门上!喜爱的书被塑料包裹的严严实实,非常完整、干净。我的担心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太感谢京东这样的服务质量了!

评分

书印刷装裱质量很好,内容很好

评分

好书推荐值得收藏阅读

评分

好书不厌千回读,请到南师的著作,是今世幸运的一件事!

评分

送货快.正版图书,质量可以

评分

外观不错,就是还没时间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