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作品集2 南懷瑾:我說參同契(精裝版 套裝上中下冊)

南懷瑾作品集2 南懷瑾:我說參同契(精裝版 套裝上中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南懷瑾 著
圖書標籤:
  • 南懷瑾
  • 參同契
  • 養生
  • 中醫
  • 文化
  • 哲學
  • 國學
  • 傳統文化
  • 精裝
  • 套裝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東方齣版社
ISBN:9787506076579
版次:1
商品編碼:1159125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88
套裝數量:3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參同契》一書被人尊奉為“丹經之祖”,作者魏伯陽其人亦被後人稱為“萬古丹經王”。南師的講解共八十講,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有著獨特的“南師風格”——旁徵博引,舉證極多,平白如話,不拘一格,有許多獨到、精闢的屬於個人的經驗和觀點。在講解過程中,南師還充分顧及到一般讀者對周易、道傢、丹道的瞭解程度,由淺入深,並由此書延展開,對儒、釋、道三傢的一體共論,亦有不少精彩的講解。對於一些已經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瞭解的讀者來說,此書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學習、修證;而對於一些初入門的讀者來說,則可以依此領略中國古人非凡的哲學智慧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內容簡介

  《參同契》又名《周易參同契》,為東漢魏伯陽著。其學說匯融周易、黃老、丹火之功於一體,用《易》的陰陽變化之理,闡述煉丹、內養之道,證明人與天地、宇宙有同體、同功而異用的法則。不僅是道傢養生學的理論源頭,亦是中國古代化學、藥物學、天文曆算等學科的發軔之作,如國人引以為驕傲的四大發明之一“火藥”,其原理即從此書而來。因其涉及諸多學科知識,艱深晦澀,素以“天書”著稱。
  《南懷瑾:我說參同契(精裝版 套裝上中下冊)》一書,是南懷瑾先生繼《論語彆裁》後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餘萬言,分上、中、下三冊。內容涉及廣泛,旁徵博引,舉證極多,更有南師本人所經曆的諸多奇特的人和事。先生用平實的語言,由淺入深地講解瞭周易、道傢、丹道的有關概念和基本原理,對儒、釋、道三傢的一體共論,亦有不少不拘一格、獨到精闢的個人觀點。對於一些已經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瞭解的讀者來說,此書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學習、修證;而對於一些初入門的讀者來說,則可以依此領略中國古人非凡的哲學智慧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先生學識之廣博,對各種修煉法門之深刻體驗,此書當是國人瞭解、解讀《參同契》這部“天書”的首選。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齣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傢、詩詞麯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目錄

楔子
齣版說明
第一講
驚人的學說 龍代錶的意義 宋儒口中的異端 硃熹與白玉蟾 《參同契》三大綱要 三種丹
第二講
想成仙的大人物們 龍門派與成吉思汗 乾坤門戶章第一 十二闢卦 天文 曆律 氣節 《易經》的八卦與文字
第三講
道傢與禪宗的易學 五代的人物 道傢與密宗的關係 陽火之始 復卦是什麼 一月泰二月雷
第四講
氣象春鞦 六陽的上半年 醫病的法則 二至否泰 至日閉關與奇門遁甲 藉東風之迷
第五講
占蔔與神通 乾支陰陽消息 乾坤天地 坎離日月 乾支氣血點穴
第六講
沐浴的人 子午卯酉的作用 采補 奪捨 日月精華與月輪觀 劍仙的話
第七講
四卦的作用 氣與物 四卦與修道 數是什麼 什麼是自然
第八講
生命的卦變 無根的樹 人欲能平嗎 逆流而上
第九講
南宗北派有彆 月節 中氣 剛柔 每月六十卦
第十講
日月運轉的影響 四季五行和人體 你愛吃補品嗎 關於一陽來復
第十一講
坎離二用章第二 修道先要瞭解的事 守丹田的問題 管住耳朵和眼睛 精神與魂魄
第十二講
一陽初動無陰陽 品性理性工夫 你經驗過一陽生嗎 源頭活水
第十三講
中國的文字文化 魏真人的說明 魏伯陽說真空妙有 日月二用與結丹
第十四講
前三關後三關 尾閭關 夾脊關 玉枕關 氣難下 降的前三關
第十五講
穴道與針灸 經脈與醫道 生活習慣影響氣脈
第十六講
各傢各派的氣脈說 神光落地的人 氣脈真通和 假通
第十七講
伍柳派的大小周天 河車周天導引 河車不轉又如何 築基成功瞭
第十八講
乾支 陰陽與方位 四象五行皆藉土 顔色的作用 訪道青城後山
第十九講
方伎之學的長生術 修栽接法的老人 桂湖寶光寺奇事
第二十講
五金八石的外丹 未有神仙不讀書 守哪個竅 上品丹法如何煉
第二十一講
真土真意與孟子 日月含符章第三 偉大的日月 卦變及人事之變
第二十二講
天地陰陽相交 大周天小周天 精從腳底生 混沌與昏沉 水源與采補
第二十三講
人老有藥醫 真正的栽接 天符進退章第四 金丹 火候 天地開始隻有陰陽
第二十四講
如何對應天符 長子和海底 再說太陽月亮
第二十五講
圓月 眉月 鈎月 朋友與光明 封禪禪讓禪與 更年之後如何 配卦與陰陽
第二十六講
袁枚的八索 中的道理 瞭解進度和易觀 拿得起放得下 把握動靜之間
第二十七講
君臣禦政章第五 打坐的好處 修道的關鍵重點 不受感動 天心為主的金丹
第二十八講
煉丹的初步 六根大定結丹 氣脈真通與變化 修道誰做主 你懂得火候嗎
第二十九講
煉己立基章第六 養生與修道 先管嘴再管心 找不到的東西 鉛汞代錶什麼 先天一炁來瞭
第三十講
修道百字銘 肌膚潤澤瞭 一是什麼 如何能得一 一産生一切
第三十一講
一到底是什麼 榖神與本性 兩竅互用章第七 兩竅互用 上德與下德
第三十二講
上竅與下竅的功能 上下氣平衡交換 性命與祖炁 一升一降的法門 黑白是什麼
第三十三講
光明來自黑暗 金水與修道 轉河車 成道的狂人
第三十四講
玉液還丹怎麼來 若有若無的境界 若有若無之後如何 功德圓滿脫胎換骨 脈解心開之後
第三十五講
明辨邪正章第八 正道邪道 導引法祝由科 旁門左道也不錯 拜北鬥與奇門
第三十六講
各種旁門修法 五鬼搬運法 東西方混閤的旁門 脫離正道的修行
第三十七講
伏食是什麼 金丹與命功 兩弦閤體章第九 青龍白虎玄武硃雀 半斤八兩
第三十八講
上弦半斤下弦八兩 魂魄與心腎 金返歸性章第十 正統道傢理論重點 認識三種現象 人的五行之氣
第三十九講
由始至終的金 孔子與《易經》 伏羲一劃分天地 《易經》的三聖 孔子玩卦 三教三身三清
第四十講
嬰兒姹女黃婆 真土造化章第十一 水火二用必歸土 太極函三 凝神聚氣 水火如何能相容
第四十一講
喜愛外丹的麻煩 如何煉內 內呼吸不是用鼻子 顛倒顛的運用 黃金流珠硃雀
第四十二講
中黃真土與金之父 水火土相互關係 修丹道全在真意
第四十三講
真土對伏食的重要 還丹和精氣神 人元丹 外丹和三屍蟲 脾土間腦神通
第四十四講
先天一炁如何得 土和四季內髒 荒誕的采補 伏丹後的變化
第四十五講
同類相從章第十二 水火相變化成丹 一陽來瞭怎麼辦 陽火陰火真火 太陰真水妙用
第四十六講
鬍粉硫黃的作用 再說水火氣 外丹的故事 從妄想起修
第四十七講
生命中的同類 同類修道心風自在 自以為是的修道 外丹不是真丹 烹煉溫養變化
第四十八講
笨入迷外丹 祖述三聖章第十三 《易經》生生不已的道理 火龍真人的自白 還丹法象章第十四 如何纔能還丹 金丹的真種
第四十九講
還丹一金一半水一半 建爐采藥火候 堤防須先建 喚醒沉睡的靈蛇 防止外泄的堤
第五十講
水火土互涵 金水神氣須調和 調和神氣的真意 把精與神修迴來 工夫境界的變化 迴復純陽之體後如何
第五十一講
氣脈真通時的現象 入定後的變化 乾坤交大還丹 不死之藥 采丹藥的方法 小心注意的事
第五十二講
還丹後的鍛煉 防止泄漏的方法 體內龍吟虎嘯 文火武火配閤烹藥 自身陰陽要調好 陰陽多變化
第五十三講
順其自然的鍛煉 身心徹底轉變 道來時的現象 脫胎換骨之後
第五十四講
還丹名義章第十五 水火交感還丹 火在下水在上 交感變化 水火本是一傢 生剋變化工夫過程
第五十五講
迴到真陽即還丹 天一生水與人體 氣血要調和 修道與日月法則符閤
第五十六講
人體水火日月的變化 太陽真火沉海底 溫養潛龍 過程中的嚇人境相 人為什麼老
第五十七講
抗衰抗老的秘訣 一反一復必然變化 動靜均平 不可偏嚮一邊 水不盛火不衰時如何 道怎麼修
第五十八講
變道常道與還丹 注意工夫進步的變化 仙道外道魔道 道傢的工夫
第五十九講
人好靜情好動 性欲情 道傢的解脫 順為凡逆為仙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第六十講
還丹的作用 再說大小周天 坎離交媾章第十八 元會運世是什麼 衰老是頭腦 丹田的問題 神氣坎離會於中黃
第六十一講
神歸氣穴坎離交 隔陰多半會迷 神不迷身混沌 自身陰陽交 真種是什麼
第六十二講
春睏的現象 混沌境中 養氣以歸根 性與情交會 性情交會章第二十四
第六十三講
氣血影響性情 神凝氣住就結丹 坎離交迴乾坤 配閤日月行度修行
第六十四講
生命中陰遮住陽 一陽迴轉須小心 汞是念鉛是氣 玉液還丹如何吞
第六十五講
認識陽氣上升 坎離交媾章第十八——二段起 卦變引導煉丹 上弦下弦的啓示 天道順行地氣逆行
第六十六講
納甲的法則 逆流而上的修行 小周天與月亮 水如何生於火 陰陽天天輪轉
第六十七講
陽如何發生 曆法與正朔 你會昏沉嗎 天體變化影響人
第六十八講
靜極的現象 潛龍勿用 閉關溫養 開口神氣散 丹經的亂象
第六十九講
陰陽循環的過程 不要怕陰境界 群龍無首最好 按部就班九轉還丹 丹道先養性 性命歸元章第二十 養性即修命
第七十講
延長生命的電源 和尚變道士 魏祖和六祖 神室元精 三種氣 魂為陽為木魄為陰為金 個性非本性
第七十一講
瞭命先立命 魂魄與日月 偷盜天地精華
第七十二講
陰陽的變化——情 元神元炁元精——性 脈輪似電纜 祖竅在哪裏 丘長春的《青天歌》認清主與臣 不動不搖
第七十三講
宇宙間有靜嗎 認清情來歸性 專一就是靜 乾動坤順的變化 玉液還丹後怎麼辦
第七十四講
元神之根——坤元資生 什麼是九還七返 韆變萬化皆水火
第七十五講
大丹的基礎 虛無不是虛空 來自虛無的先天一炁 混沌昏沉鴻濛 先天真一之水來瞭該如何 性與情閤身心一片
第七十六講
真一之炁如何發起 神與氣的交會 氣不住怎麼辦 結丹後下一步 混沌境界在何處
第七十七講
混沌境界須多久 築基結丹再養胎 長養聖胎的變化 意生身成就瞭 進一步再造乾坤 魔來瞭
第七十八講
二磊感化章第二十一 水火既濟的修法 日月精華如何采 人體的日月水火作用 修道的老蚌 有情無情皆感應 結閤日光月精於體內
第七十九講
關鍵三寶章第二十二 內三寶外三寶 三寶不漏存元神 無位真人元關一竅 修道的秘訣 用功的方法 練習迴轉
第八十講
三寶關閉之後 真人的優遊 再說無念 專一是什麼狀況 變年輕漂亮瞭 真正結丹瞭 身體整個變化 結丹有瞭真神通

精彩書摘

  驚人的學說
  書名為什麼叫做《參同契》?“參”就是參閤,“同”就是相同。怎麼樣叫做“參同”?簡單地說,就是參閤三種原則相同的學問,融於一爐。這三種學問就是老莊、道傢的丹道,還有《易經》的學問。我先聲明,我是沒有做到返老還童長生不死;假使做到瞭,我應該是個童子,結果我還是個老頭子。不過這裏提一件事情希望大傢注意,據我所瞭解,世界上人類都在研究追問生命的來源,也在追問是不是死後有個東西可以存在。全世界人類由宗教開始,一直到現在的科學,都在圍繞著這些問題打轉。宗教傢說有一個東西在人死後還存在的,到天堂那裏,或者到瞭彆的世界,像極樂世界。這種說法是不是能兌現,我們不知道,不過宗教傢那麼說,信眾也就那麼信。
  對於這些問題,中國道教文化提齣來,人的肉體生命與天地一樣,是可以永遠存在的。我們標榜人的生命可以“與天地同休”、“與日月同壽”。中國文化把人的生命價值提得那麼高,並不靠上帝,不靠佛菩薩,也不靠祖宗、鬼神。每一個人都有這個資格,每人都可以成聖賢、成仙、成佛,隻要能找到自己生命中真正的東西。我們現在活著,真東西沒有發展齣來,都是假的部分在維持著生命。
  所以中國文化大膽地說,人的生命可以與天地同壽,隻要太陽月亮在,宇宙存在,“我”就存在,與日月一樣的長久。我們研究世界各國的文化,不管是宗教是哲學還是科學,沒有敢這樣大膽吹牛的!可以說世界上吹牛吹得最厲害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即使隻是一種假設,也隻有中國文化敢這麼講。其次,道傢提齣來,可以利用自己肉體的生命功能返老還童,長生不死。外國任何文化也沒有敢這樣說的。將來有沒有不管,至少過去沒有。
  所以講到中國文化的特點,隻有道傢的思想具有這一種特點。比較接近的是印度佛傢的文化,但是佛傢在這一方麵是不願多提的,隻是偶然露一點消息。在釋迦牟尼佛的許多弟子當中,他特彆吩咐四個人“留形住世”,把肉體生命留在這個世界上,等到下一次地球冰河時期過去,另一個劫運來瞭,世界太平的時候,纔交代給下一位成佛者,然後他們四人纔可以入涅槃,離開這個肉體。
  據我所知,隻有佛傢有這麼一個說法,有一點接近中國文化這一方麵的消息,這是其他人類文化所沒有的。所以我們站在自己中國文化的立場看來,這一點很值得驕傲。
  可是韆古以來,究竟有沒有不死的神仙?我們從小讀的小說,聽的傳聞,乃至丹經、道書、神仙傳上都說有不死的神仙,甚至現在還有朋友來講某某地方的山洞裏有神仙。問他見到過嗎?沒有,是聽某人說的,某人又聽他錶哥說的,一路追蹤下去連影子都沒有瞭。世界上說神仙說鬼,多半都是如此。
  龍代錶的意義
  前幾年有年輕人提倡所謂龍的文化,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年輕人當然有他的理想,可是這樣的提法是不大妥當的,因為中國遠古文獻並沒提到龍的傳人。《易經》上再三講所謂的龍,不過是我們所用的一個標誌而已。孔子是非常佩服老子的,弟子們問他,老子在你心目中究竟如何評價呢?孔子說:鳥,我知道它能夠飛;魚,我知道它能夠遊;獸,我知道它能夠走;至於龍,我知道它能乘風雲上天,而老子他就像龍一樣。
  我們古代所講的龍不是西方神話的龍,更不是已經絕種的恐龍。我們這個龍是四棲動物,能夠飛,能夠遊泳,能夠陸地上走,能夠鑽山入洞;能夠變大,變成宇宙那麼大;能夠變小,比一根頭發還要小。所以龍所象徵的就是“隱現無常,變化莫測”,也可以說不可測。古人畫龍從不畫齣龍的全體,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見尾就不見首。這個動物在古代究竟有沒有我們不管,至少是民族自我錶達的一種象徵,就像有些民族用獅子、美國人用老鷹來錶達自己的民族精神一樣。
  《參同契》提齣來的,是老莊的思想觀念、《易經》的變易法則、丹道的修煉方法。三樣的原理相同,隻要懂瞭某一麵的道理,對於生命真諦就把握住瞭,這是《參同契》書名大緻的來源。曆史上相傳,作者是東漢魏伯陽先生,道傢稱他魏伯陽真人。我們講《莊子》的時候提到,“真人”這個名稱是莊子所創,得道的人纔能叫“真人”。所以後來道傢道教的神仙都稱做“真人”。那麼相反的呢?我們沒有得道的都是“假人”。所謂假人,道傢的名稱叫做行屍走肉,把我們人類罵慘啦!沒有得道的人走路,隻是屍體在走,其中無物,其中無道,中間是空洞的。
  曆史上這位魏伯陽,學術地位很高,官卻並不大。很奇怪,中國曆史上學問好的人,官大的並不太多;官大的,學問又不一定成比例地好。不過,中國上古的文化,事業功名與學問是一路的,文武是閤一的,後世把文武分途瞭。魏真人對後世的影響很大,道傢神仙傳上稱他火龍真人——一條渾身帶火的奇怪的龍。可是在東方,我們曉得,龍都是帶雨帶水的。
  宋儒口中的異端
  過去的中國文化,由於儒傢是學術的正統,對於佛傢、道傢的思想都有一點批判態度,所以舊的觀念稱佛、道兩傢文化為“異端”。“異端”是孔子《論語》裏頭的一個名詞。後世像宋朝以後的理學傢——我叫他們理學傢,並不一定承認他們是正統的儒傢——他們排斥佛、道兩傢,稱兩傢為異端之學,好像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旁門左道。但是孔子並沒有罵佛、道兩傢異端,是宋儒擅用瞭孔子的名詞,自己又不懂這兩傢的學問,就是普通說“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同樣的道理。
  所謂異端就是偏見,孔子稱一般有偏見的人為異端。“異”就是不同,“端”就是另一頭,另一頭當然是偏見瞭,當時並不是指佛、道兩傢。後世宋儒理學傢,共有五大儒,最有名的硃夫子硃熹,我們中國文化受他的影響有數百年之久,實在太大瞭!宋朝以後的儒傢變成硃夫子的儒傢,招牌雖打的是孔孟老店,老闆換瞭硃夫子。本來另外有一個股東閤作的,後來被硃夫子趕齣去瞭,就是陸象山陸夫子。硃夫子注瞭四書,從宋元到明朝,要想考功名做官的話,非用他的思想解釋四書不可,否則是考不上的。假如我生在幾百年前,人傢問我《參同契》看過沒有,我說看過,那我就是異端,也就不能考功名瞭。
  整個明朝三百年,硃元璋硃和尚當瞭皇帝以後,要拉一個有名氣的同宗,光宗耀祖,就認瞭硃熹先生。他所注的四書就成瞭國傢標準版,緻使中國文化染上瞭重癥。硃熹的觀念對與不對,我們暫時不加討論,那是儒傢學術的範圍。但是,硃熹雖然拼命地反對道傢與佛傢,卻偷偷研究《參同契》,而且他還化名空同道人鄒,作《周易參同契考異》。他研究《參同契》很多年,但卻搞不通,到晚年都鑽不進去。當然鑽不進去!他也不打坐,不修道,怎麼鑽得進去!
  ……

前言/序言


《易經》與中國傳統文化智慧的現代解讀 在中國浩瀚的文化星空中,《易經》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僅是古代哲學的源頭活水,更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基石。《易經》以其深邃的智慧,揭示瞭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與治世之道。然而,曆經數韆年,《易經》的古老文字與深奧義理,對於現代人而言,已然構成瞭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如何纔能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中,汲取《易經》的智慧,指導我們的生活與修行,這成為瞭許多有誌之士的睏惑。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係列緻力於解讀《易經》的著作應運而生,它們猶如一座座燈塔,照亮瞭《易經》晦澀的經文,將古老智慧的光芒重新帶迴到當下。這些著作以其獨到的視角、深入的剖析、生動的闡釋,幫助讀者穿越時空的阻隔,領略《易經》的博大精深,並在其中找到解決人生睏惑、提升自我修養的鑰匙。 一、 探尋《易經》的本源與核心思想 《易經》的魅力,首先在於其包羅萬象的思想體係。《易經》作為一部古老的占蔔與哲學經典,其核心是“變易”二字。它告訴我們,宇宙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沒有什麼是永恒不變的。而這種變化,並非雜亂無章,而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即“道”。《易經》通過卦象、爻辭等符號係統,形象地揭示瞭這些變化的規律,並指引人們如何順應自然之道,把握變化之機。 解讀《易經》的書籍,通常會首先帶領讀者迴溯其源頭,探尋其産生的曆史背景與文化土壤。從伏羲氏的八卦,到文王演卦、孔子作《傳》,《易經》的形成過程本身就充滿瞭傳奇色彩。書中會詳細介紹《易經》的構成,包括“經”(卦、卦辭、爻、爻辭)和“傳”(十翼),並解釋這些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係。通過對《易經》文本的細緻梳理,讀者能夠初步建立起對《易經》整體結構的認知,為後續深入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這些解讀著作會深入挖掘《易經》的核心思想。例如,關於“陰陽”的概念,《易經》認為宇宙萬物都由陰陽兩種基本力量構成,它們的相互作用、消長轉化,構成瞭世間萬象。陰陽的和諧統一,是事物發展的根本。此外,“剛柔”、“動靜”、“大小”等一係列二元對立的概念,也是理解《易經》的關鍵。這些概念的辯證關係,揭示瞭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為我們認識世界提供瞭獨特的視角。 二、 領悟《易經》的人生哲學與智慧 《易經》並不僅僅是一部枯燥的哲學典籍,它更是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學的寶庫。通過對卦辭和爻辭的解讀,讀者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寶貴的人生智慧。 例如,《乾卦》象徵著陽剛、創造與進取,它教導我們要有剛健不屈的精神,積極嚮上,不斷超越自我。《坤卦》則象徵著陰柔、承載與順從,它啓示我們要有包容、厚德的精神,以柔剋剛,順勢而為。不同的卦象,對應著人生不同的境遇與階段,書中會對這些卦象進行詳盡的解析,並引申齣相應的處世之道。 書中還會著重探討《易經》中的“中庸”思想。中庸並非平庸,而是指適度、恰當、不偏不倚。在變化無窮的世界中,保持中庸之道,纔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走嚮極端。《易經》的“時”與“位”的概念,也極富啓示意義。所謂“時”,是指時機,把握時機方能成功;所謂“位”,是指位置,認識自己的位置纔能恰當行事。這些概念共同構成瞭一套動態的人生哲學,指導人們如何在復雜的現實生活中做齣明智的選擇。 此外,《易經》中的“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的精神,更是激勵瞭無數中華兒女。前者強調個人的奮鬥與進取,後者則強調個體的包容與奉獻。這兩種精神的結閤,構成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個人和社會的發展提供瞭精神動力。 三、 《易經》在現代社會的實踐應用 《易經》的價值,絕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它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極強的實踐指導意義。許多解讀著作,都會嘗試將《易經》的智慧與現代生活相結閤,展現其獨特的應用價值。 在個人層麵,《易經》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通過對《易經》卦象的理解,我們可以洞察自己的性格特點、潛在的優缺點,從而更好地進行自我定位與規劃。在麵對人生選擇時,《易經》的智慧能夠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幫助我們權衡利弊,做齣更理性的決策。例如,在職業發展、人際交往、情感婚姻等諸多方麵,都能從《易經》中汲取寶貴的經驗。 在社會層麵,《易經》的思想對於國傢治理、企業管理同樣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例如,“天人閤一”的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在當今環境保護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易經》中關於“君子”的品德要求,如正直、誠信、智慧、仁愛等,也為現代社會的道德建設提供瞭重要的思想資源。 一些解讀著作還會結閤具體的案例,來闡述《易經》在現代社會的實際應用。例如,如何利用《易經》的辯證思想來處理企業中的矛盾,如何通過《易經》的“窮則變,變則通”的理念來應對經濟危機,等等。這些生動的例子,能夠讓讀者更直觀地感受到《易經》的生命力與實用性。 四、 經典解讀著作的特色與價值 市麵上關於《易經》的解讀著作琳琅滿目,它們各有韆鞦,共同為推廣《易經》文化做齣瞭貢獻。 嚴謹的學術派: 這類著作通常以嚴謹的考據為基礎,深入考究《易經》文本的原始麵貌,力求還原其曆史真相。它們在解釋卦辭、爻辭時,注重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力求精確。這類著作對於想要深入研究《易經》的讀者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通俗易懂的普及派: 這類著作則更側重於將《易經》的深奧義理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采用大量的比喻、故事、圖錶等方式,讓普通讀者也能夠輕鬆理解。它們往往會強調《易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易經》的智慧“飛入尋常百姓傢”。 結閤現代哲學的創新派: 有些著作則嘗試將《易經》的思想與現代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學科相結閤,從新的視角解讀《易經》,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這類著作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更加多元化的認知體係,拓寬思維的邊界。 強調實踐與體驗的修行派: 還有一些著作,則更側重於引導讀者通過實踐來體驗《易經》的智慧。它們可能會教授一些基礎的占蔔方法,或者設計一些與《易經》相關的修行練習,讓讀者在實踐中領悟《易經》的精髓。 總結 《易經》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其蘊含的智慧穿越古今,至今依然閃耀著不朽的光芒。那些緻力於解讀《易經》的著作,無疑為我們開啓瞭一扇通往古老智慧殿堂的大門。它們不僅幫助我們理解瞭《易經》的文本、思想與規律,更重要的是,它們教會我們如何在復雜多變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寜靜與智慧,以更加積極、從容的態度去麵對人生的種種挑戰,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閱讀這些解讀著作,就如同與一位智者對話,在智慧的光芒中,我們得以審視自我,洞察世事,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與人生方嚮。這是一種精神的洗禮,更是一種生命的升華。

用戶評價

評分

終於有機會翻開這套《我說參同契》的精裝版瞭,不得不說,這套書的實體質感非常齣色。封麵設計大氣,內頁紙張也屬上乘,拿在手裏有一種踏實感,非常適閤在安靜的午後,泡上一杯茶,細細品讀。我之前接觸過一些關於中國傳統煉丹術和道傢養生方麵的書籍,但總感覺有些理論過於玄虛,難以理解。而南懷瑾先生的講解,在我看來,最大的特點就是“落地”。他能將那些看似高深的術語,用非常貼近生活的例子來解釋,甚至結閤現代科學的一些概念,讓原本遙不可及的道傢理論變得生動起來,並且易於接受。這本書的厚度也相當可觀,上中下三冊,內容想必是極其詳實的。我知道《參同契》是關於煉丹的,但南師的解讀,絕不僅僅局限於字麵上的煉製外丹,而是更側重於探討其背後所蘊含的宇宙規律、人體生命奧秘以及精神修養的道路。這種“由丹入道”,將物質層麵的修煉升華到精神層麵的升華,是我一直很感興趣的。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對“天人閤一”的理念有更深的認識,並從中找到一些關於如何平衡身心、認識自我的方法。

評分

坦白說,我對《參同契》的瞭解,大多來自對南懷瑾先生的仰慕。我深知這本書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但也清楚其原文的艱深程度。因此,當看到這套《我說參同契》精裝版時,我毫不猶豫地入手瞭。拿到書後,首先感受到的是它非同尋常的分量,以及那種沉甸甸的質感,這讓我想起南師在講課時那種旁徵博引、娓娓道來的氣度。這套精裝版的裝幀確實很用心,無論是書的厚度、紙張的質感,還是整體的視覺呈現,都透著一股子“大傢風範”。我一直認為,南師的講學,最大的魅力在於他能夠將那些高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用一種極其生活化、現代化、並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他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將《參同契》所蘊含的深層含義,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我們對宇宙人生的思考連接起來。我非常期待在這套書中,能夠跟隨南師的腳步,深入理解《參同契》背後所傳遞的關於生命、宇宙、以及修行的智慧,並從中獲得一些關於如何在這個紛繁世界中找到內心平靜和生命意義的啓示。

評分

拿到這套《南懷瑾作品集2:南懷瑾:我說參同契(精裝版 套裝上中下冊)》的時候,我首先被它的重量和質感吸引瞭。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讀者,南懷瑾先生的書籍對我而言,一直是一種精神食糧。而《參同契》作為道傢修煉的經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原文的晦澀程度,確實讓不少讀者望而卻步。我非常期待南師能夠以他一貫的深入淺齣、旁徵博引的風格,為我們揭開這部古籍的神秘麵紗。這套精裝版的設計,本身就給人一種厚重、值得珍藏的感覺。我一直認為,學習傳統文化,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而這套書的裝幀,恰恰迎閤瞭這種需求。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藝術品,能夠讓人在閱讀的同時,感受到一種儀式感。我希望在這套書中,能夠找到關於宇宙人生、修身養性更深層次的理解,以及南師所闡釋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之道。

評分

這套《南懷瑾作品集2:南懷瑾:我說參同契》我早就耳聞其名,一直想找個時間好好研讀。終於下定決心入手瞭這套精裝版,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裝幀所打動。從包裝上看,就透著一股子厚重感和儀式感,仿佛預示著即將開啓一段深刻的精神旅程。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彆是道傢思想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參同契》作為“萬古丹經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原文晦澀難懂,許多人望而卻步。聽說南懷瑾先生以其通俗易懂、深入淺齣的講解,將這部經典解讀得淋灕盡緻,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門檻,這讓我對這套書充滿瞭期待。尤其是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能夠靜下心來,沉浸在古老的智慧中,尋求內心的寜靜與啓迪,是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這套書精裝版的設計,本身就帶有一種讓人慢下來的力量,它鼓勵你去細細品味,慢慢消化,而不是囫圇吞棗。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看看南師是如何將《參同契》的奧秘一層層揭開的,又將如何引領我們去領略其中博大精深的哲理和養生之道。

評分

我一直對南懷瑾先生的學識和講解風格非常欽佩,這次入手這套《我說參同契》精裝版,更是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直觀的感受。這套書的裝幀非常講究,無論是封麵、封底的燙金還是內頁的排版,都透著一股嚴謹和精緻。我常常覺得,一本好書,不僅在於其內容,也在於其承載的形式,這套書無疑是兼具瞭兩者。對於《參同契》這部被譽為“道學要典”的著作,我一直心懷敬畏,但苦於其原文艱深,難以窺探其真意。南師的解讀,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前行的道路。我尤其欣賞南師在講解中,那種不拘泥於一傢之言,而是融匯貫通,將佛、道、儒等不同學派的思想巧妙地結閤在一起,形成一種更為宏大和完整的世界觀。他講解《參同契》,絕非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麵,而是將其上升到哲學、宇宙論、生命科學的高度,引導讀者去思考生命的本源,宇宙的運行法則。這是一種非常係統和深刻的智慧,我相信通過這套書的學習,能夠幫助我構建一個更加完整和深刻的認知體係,從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

評分

京東商場購書,滿意,

評分

14年1版2印,紙張很好,淡黃色看著很舒服,裝幀一般,殘膠到處都是,定價49,確定不是搞笑的嗎?

評分

書很精美,南懷瑾的書一直很喜歡

評分

南懷瑾大師的《我說<參同契>》一書可以幫助讀者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依此領略中國古人非凡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先生學識之廣博,對各種修煉法門之深刻,在這本書裏皆有體現。可謂國學中的經典。

評分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南師之後,再無傳奇。

評分

趁著活動采購,實惠!南老師的書值得反復讀!

評分

書的質量還行,紙張也不錯,挺好的!

評分

南懷瑾的書當然是值得一讀。一點都不枯燥乏味,由淺入深。

評分

大師之作 好好拜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