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汉字说核心价值观》通过对汉字的拆解,生动地呈现出部分汉字发展、演变的历程,并与现代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借古喻今,通俗易懂。
《汉字说核心价值观》章节清晰而富有针对性,图文并茂,大大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读之不觉枯燥乏味。
《汉字说核心价值观》受众广泛,不仅可作为党员及机关干部的思想教育读物,也可丰富社会各阶层民众的精神生活。
内容简介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物:汉字说核心价值观》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为主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以及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三方面的内容,利用对汉字的拆分、分解等进行延伸进行展开,为当代中国社会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
作者简介
顾作义,(笔名:顾易),男,1958年5月生,汉族,广东普宁人,197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党校在职研究生。
1978.03——1982.01,在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
1982.01——1985.02,广东省委宣传部干部;
1985.02——1987.09,广东省委宣传部副科级干部;
1987.09——1991.01,广东省委宣传部正科级干部(1989.06—1990.06 挂职任东莞市委宣 传部副部长,副处级);
1991.01——1994.12,广东省委宣传部农村宣传处副处长;
1994.12——1995.12,广东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
1995.12——1999.06,广东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兼《文明导报》社长、总编辑(1996.06—1999.07 省委党校研究生班经济学专业学习);
1999.06——2003.05,广东省文明办常务副主任(副厅级)
2003.05——2006.12,中共肇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06.12——2007.10,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东省版权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
2007.10——,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 。
内页插图
目录
关于国家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第一章 富强
1. 国:以疆为界,以戈卫国
2. 泰:天地人和,三阳开泰
3. 富:财产丰盈,人丁兴旺
4. 强:武力鼎盛,自强不息
5. 梦:林林总总,只争朝夕
第二章 民主
1. 民:民惟邦本,明民定命
2. 主:王者风范,顶天立地
3. 选: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4. 党:以尚为尊,执政为民
5. 本:根深叶茂,以人为本
第三章 文明
1. 文:上玄下乂,交变成文
2. 明:日月同辉,明者知命
3. 礼:知书达礼,天下太平
4. 教:以孝为先,以文化人
5. 化:人开七窍,教化成人
第四章 和谐
1. 和:声音相应,和合共生
2. 合:众人一口,天合之道
3. 谐:人皆能言,融洽和谐
4. 安:家中有女,身心泰安
5. 言:唇口出言,言之有理
关于社会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第五章 自由
1. 己:约束自己 管理人生
2. 由:自由田地,向上伸头
3. 群:群众随君,君率人群
4. 纵:从经成纵 纵不离宗
5. 多:多占为私,分享为宜
第六章 平等
1. 一:抱朴守一,天下归仁
2. 等:竹林寺院,众生平等
3. 均:分田分地,患在不均
4. 平:不偏不倚,人平气顺
5. 同:天下为公,社会大同
第七章 公正
1. 公:章法有度,私不害公
2. 中:立中不偏,布气四方
3. 正:正道直行,正己正人
4. 办:用力做事,公道办事
5. 方:内方外圆,处世之道
第八章 法治
1. 法:公平如水,去恶止邪
2. 治:顺水而治,天下大治
3. 督:众目睽睽,阳光运行
4. 权:权杖之威,制衡之秤
5. 严:苦口婆心,敢于承担
关于个人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九章 爱国
1. 忠:中正之心,有始有终
2. 勇:力大不慎,有胆有识
3. 功:以劳定国,马到功成
4. 志:心之所向,志存高远
5. 士:人中之杰,处世标杆
第十章 敬业
1. 勤:吃苦卖力,天道酬勤
2. 责:权责相当,恪守本职
3. 敬:一丝不苟,端肃恭敬
4. 廉:清正廉洁,不贪不妄
5. 为:手牵大象 有为有位
第十一章 诚信
1. 真:就鼎取食,求真务实
2. 诚:真心实意,诚信立身
3. 信: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4. 义:善美之头,情深义重
5. 耻:扪心自问,知耻后勇
第十二章 友善
1. 孝:子敬老人,善事父母
2. 爱:以心换心,相依相爱
3. 善:与人为善,最乐最美
4. 友:志同道合,情心相交
5. 与:舍得给予,人生富有
汉字里的中国智慧: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对话 《汉字说核心价值观》并非一本枯燥的说教读物,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溯源,一次深入骨髓的民族精神探寻。它以汉字这一中华文明的根脉为切入点,将古老智慧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连接起来,开启了一段独具匠心、引人入胜的文化之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和解释,而是通过对汉字本源、演变、内涵的细致梳理,层层剥茧,最终展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又如何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一、字里乾坤:汉字的生命力与文化密码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目光聚焦在“汉字”这一承载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活化石上。我们耳熟能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非凭空而来,它们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之中。而汉字,正是解码这份精神基因的关键钥匙。 作者并未将汉字视为静态的符号,而是赋予了它们鲜活的生命力。从甲骨文的象形,到金文的铸刻,再到小篆的规整,隶书的洒脱,楷书的端庄,草书的狂放,汉字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哲学思考。本书将带领读者一同“走近”汉字,感受它们是如何从描摹自然万物,到抽象表达思想,再到承载道德伦理的。 象形之源,直观之美: 许多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汉字,其起源都与古人对自然和社会最直观的认知有关。例如,“仁”字,左边是“人”,右边是“二”,古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关爱,便是“仁”。“义”字,由“羊”和“我”组成,象征着为了正义而牺牲小我,是一种大义凛然的精神。“礼”字,最初描绘的是祭祀时双手捧着祭品,表达对天地神明的敬畏和对秩序的遵守。这些象形字,以最朴素、最直观的方式,揭示了古人对人伦道德最原始的理解。 形义演变,智慧沉淀: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也在不断演变。作者通过对常用字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对智慧、道德、社会关系的不断探索和沉淀。例如,“富”字,从“宀”(房屋)和“田”(土地)组成,象征着安居乐业,物质丰裕。而“强”字,则包含了“弓”和“弘”(大),寓意着力量和广博。这些字形的变化,本身就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的变迁,也折射出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部首结构,逻辑之思: 汉字的部首结构并非随意组合,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关系和哲学意义。作者会深入剖析那些与核心价值观紧密相关的字的部首构成,例如,“家”字,从“宀”从“豕”,在古代“豕”即猪,是重要的家畜,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富足;“国”字,从“囗”(城郭)从“王”,意指国家由城郭守护,由君王治理。通过对部首的解读,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汉字背后所承载的社会组织、家庭观念以及国家治理的智慧。 二、古韵新声: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作者将逐一解读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并追溯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源头活水。 “富强”与“民生”: “富强”是国家发展的目标,其根基在于“民生”。《尚书》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对人民的关怀,对民生的重视,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汉字“民”的繁体为“民”,头上“一”代表天,下面“目”代表眼睛,意指万民如星辰,又如眼睛,是国家的基础和希望。汉字“富”的古义,也包含了“充足”、“丰盈”之意,强调的是物质和精神的充实。 “民主”与“民本”: “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其精神内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亦有所体现。“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都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汉字“主”的构成,也暗含着“刀”和“王”,但“主”字的本义并非统治者,而是“首领”、“开端”。而“民主”的“民”字,其根基在于对“民众”的关注和对“民心”的体察。 “文明”与“教化”: “文明”不仅仅是物质的进步,更是精神的升华。“文明”二字,本身就与“文”的教化、与“明”的光明息息相关。汉字“文”,意为纹理,引申为文字、教化。古人强调“文治武功”,可见对文化教化的重视。 “和谐”与“中庸”: “和谐”是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其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传承。“中庸”之道,讲求适度、平衡、不偏不倚。汉字“和”字,上为“禾”(庄稼),下为“口”,意指大家都能吃饱穿暖,家庭和睦。汉字“谐”,由“言”和“解”组成,意为言语沟通、化解矛盾,达到和谐。“乐”字,从“木”(乐器)从“石”(敲击),也象征着音乐带来的和谐之美。 “自由”与“安乐”: “自由”是个人权利的体现,在传统文化中,“安乐”、“逍遥”等概念亦有所体现。“自由”二字,从字源上看,“自”为鼻子,象征着个体,“由”为从,寓意着自主。“安”字,上为“宀”(房屋),下为“女”(女性),象征着家庭的安稳;“乐”字,则代表着快乐和愉悦。这些都指向了个人生活状态的安宁和幸福。 “平等”与“均”: “平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原则。“均”字,从“土”从“匀”,意指均匀、平均。汉字“等”字,也包含了“足”(脚)和“寺”(高台),寓意着同一起点,平等竞争。“亲仁善邻”,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等思想,都体现了对平等的追求。 “公正”与“法治”: “公正”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法治”是保障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汉字“公”的繁体字为“公”,左边是“八”(八方),右边是“厶”(私),寓意着公正无私,兼顾八方。汉字“正”,则包含“止”和“一”,意指规矩、正直。“法”字,从“氵”(水)从“去”,寓意着如水一般涤荡不公。 “爱国”与“忠君报国”: “爱国”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情感。“爱”字,上为“爪”(手),下为“心”,意为用心去爱。“国”字,如前所述,强调国家的重要性。古代的“忠君报国”,其核心也是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的体现。 “敬业”与“精益求精”: “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字,带有“敬畏”之意,强调对事业的尊重和投入。“业”字,也包含了“木”(耕作)的意象,体现了辛勤劳作和对职业的专注。 “诚信”与“信誉”: “诚信”是立人之本。“信”字,从“人”从“言”,意为言而有信。汉字“诚”,左边是“言”,右边是“成”,意味着说话算数,说到做到。 “友善”与“和睦”: “友善”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石。“友”字,由两个“又”组成,象征着互相帮助,形影不离。“善”字,左边是“羊”(温顺、美好),右边是“口”(言语),意为说好话,做好事。 三、拨云见日:汉字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下现实的照应。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古老的汉字智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意义紧密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新视角。 价值观的“活化”: 传统的道德说教往往显得枯燥乏味,《汉字说核心价值观》则通过汉字的形象化和具体化,让抽象的价值观变得生动可感。当读者理解了“仁”字背后蕴含的互助精神,“义”字所代表的担当,“礼”字所体现的尊重,这些价值观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行为的生动实践。 文化自信的重塑: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重塑文化自信至关重要。本书通过追溯汉字与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联系,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价值体系,帮助读者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育的启迪: 对于青少年而言,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和理解核心价值观的方式。通过解读汉字,他们不仅能够学习到语言知识,更能深刻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现实问题的镜鉴: 在面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时,汉字所蕴含的古老智慧,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镜鉴。例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持“诚信”?在多元价值观碰撞的今天,如何坚守“公正”?本书通过汉字的解读,能够引发读者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 四、结语:字字珠玑,句句真情 《汉字说核心价值观》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空泛的理论,有的只是对汉字深深的敬畏,对中华文化无比的热爱,以及对核心价值观真诚的探索。每一页,每一字,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智慧,旨在引领读者穿越古今,在汉字这一方寸天地中,发现中国智慧的源泉,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最终将这份民族精神内化于心,践行于行。它是一扇窗,让你看到中华文明的根脉;它是一把钥匙,让你打开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宝藏。阅读此书,你将不仅仅是增长知识,更是完成一次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