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漢字說核心價值觀》通過對漢字的拆解,生動地呈現齣部分漢字發展、演變的曆程,並與現代人民生活息息相關,藉古喻今,通俗易懂。
《漢字說核心價值觀》章節清晰而富有針對性,圖文並茂,大大提高瞭閱讀的趣味性,寓教於樂,讀之不覺枯燥乏味。
《漢字說核心價值觀》受眾廣泛,不僅可作為黨員及機關乾部的思想教育讀物,也可豐富社會各階層民眾的精神生活。
內容簡介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係列讀物:漢字說核心價值觀》以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錶述為主綫,圍繞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會,以及培育“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這三方麵的內容,利用對漢字的拆分、分解等進行延伸進行展開,為當代中國社會提供瞭基本的價值遵循。
作者簡介
顧作義,(筆名:顧易),男,1958年5月生,漢族,廣東普寜人,197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82年1月參加工作,黨校在職研究生。
1978.03——1982.01,在華南理工大學社會科學係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
1982.01——1985.02,廣東省委宣傳部乾部;
1985.02——1987.09,廣東省委宣傳部副科級乾部;
1987.09——1991.01,廣東省委宣傳部正科級乾部(1989.06—1990.06 掛職任東莞市委宣 傳部副部長,副處級);
1991.01——1994.12,廣東省委宣傳部農村宣傳處副處長;
1994.12——1995.12,廣東省委宣傳部宣傳處處長;
1995.12——1999.06,廣東省委宣傳部宣傳處處長兼《文明導報》社長、總編輯(1996.06—1999.07 省委黨校研究生班經濟學專業學習);
1999.06——2003.05,廣東省文明辦常務副主任(副廳級)
2003.05——2006.12,中共肇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06.12——2007.10,廣東省新聞齣版局(廣東省版權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
2007.10——,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 。
內頁插圖
目錄
關於國傢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第一章 富強
1. 國:以疆為界,以戈衛國
2. 泰:天地人和,三陽開泰
3. 富:財産豐盈,人丁興旺
4. 強:武力鼎盛,自強不息
5. 夢:林林總總,隻爭朝夕
第二章 民主
1. 民:民惟邦本,明民定命
2. 主:王者風範,頂天立地
3. 選: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4. 黨:以尚為尊,執政為民
5. 本:根深葉茂,以人為本
第三章 文明
1. 文:上玄下乂,交變成文
2. 明:日月同輝,明者知命
3. 禮:知書達禮,天下太平
4. 教:以孝為先,以文化人
5. 化:人開七竅,教化成人
第四章 和諧
1. 和:聲音相應,和閤共生
2. 閤:眾人一口,天閤之道
3. 諧:人皆能言,融洽和諧
4. 安:傢中有女,身心泰安
5. 言:唇口齣言,言之有理
關於社會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第五章 自由
1. 己:約束自己 管理人生
2. 由:自由田地,嚮上伸頭
3. 群:群眾隨君,君率人群
4. 縱:從經成縱 縱不離宗
5. 多:多占為私,分享為宜
第六章 平等
1. 一:抱樸守一,天下歸仁
2. 等:竹林寺院,眾生平等
3. 均:分田分地,患在不均
4. 平:不偏不倚,人平氣順
5. 同:天下為公,社會大同
第七章 公正
1. 公:章法有度,私不害公
2. 中:立中不偏,布氣四方
3. 正:正道直行,正己正人
4. 辦:用力做事,公道辦事
5. 方:內方外圓,處世之道
第八章 法治
1. 法:公平如水,去惡止邪
2. 治:順水而治,天下大治
3. 督:眾目睽睽,陽光運行
4. 權:權杖之威,製衡之秤
5. 嚴:苦口婆心,敢於承擔
關於個人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第九章 愛國
1. 忠:中正之心,有始有終
2. 勇:力大不慎,有膽有識
3. 功:以勞定國,馬到功成
4. 誌:心之所嚮,誌存高遠
5. 士:人中之傑,處世標杆
第十章 敬業
1. 勤:吃苦賣力,天道酬勤
2. 責:權責相當,恪守本職
3. 敬:一絲不苟,端肅恭敬
4. 廉:清正廉潔,不貪不妄
5. 為:手牽大象 有為有位
第十一章 誠信
1. 真:就鼎取食,求真務實
2. 誠:真心實意,誠信立身
3. 信:言而有信,一諾韆金
4. 義:善美之頭,情深義重
5. 恥:捫心自問,知恥後勇
第十二章 友善
1. 孝:子敬老人,善事父母
2. 愛:以心換心,相依相愛
3. 善:與人為善,最樂最美
4. 友:誌同道閤,情心相交
5. 與:捨得給予,人生富有
漢字裏的中國智慧: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度對話 《漢字說核心價值觀》並非一本枯燥的說教讀物,而是一場跨越韆年的文化溯源,一次深入骨髓的民族精神探尋。它以漢字這一中華文明的根脈為切入點,將古老智慧與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巧妙地連接起來,開啓瞭一段獨具匠心、引人入勝的文化之旅。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隻是簡單地羅列和解釋,而是通過對漢字本源、演變、內涵的細緻梳理,層層剝繭,最終展現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在深厚的中華文化土壤中生根發芽,又如何煥發齣新的時代光彩。 一、字裏乾坤:漢字的生命力與文化密碼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目光聚焦在“漢字”這一承載瞭五韆年中華文明的活化石上。我們耳熟能詳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並非憑空而來,它們深深地根植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之中。而漢字,正是解碼這份精神基因的關鍵鑰匙。 作者並未將漢字視為靜態的符號,而是賦予瞭它們鮮活的生命力。從甲骨文的象形,到金文的鑄刻,再到小篆的規整,隸書的灑脫,楷書的端莊,草書的狂放,漢字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和哲學思考。本書將帶領讀者一同“走近”漢字,感受它們是如何從描摹自然萬物,到抽象錶達思想,再到承載道德倫理的。 象形之源,直觀之美: 許多與核心價值觀相關的漢字,其起源都與古人對自然和社會最直觀的認知有關。例如,“仁”字,左邊是“人”,右邊是“二”,古人認為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關愛,便是“仁”。“義”字,由“羊”和“我”組成,象徵著為瞭正義而犧牲小我,是一種大義凜然的精神。“禮”字,最初描繪的是祭祀時雙手捧著祭品,錶達對天地神明的敬畏和對秩序的遵守。這些象形字,以最樸素、最直觀的方式,揭示瞭古人對人倫道德最原始的理解。 形義演變,智慧沉澱: 隨著社會的發展,漢字的字形和字義也在不斷演變。作者通過對常用字的演變過程進行梳理,展現瞭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中對智慧、道德、社會關係的不斷探索和沉澱。例如,“富”字,從“宀”(房屋)和“田”(土地)組成,象徵著安居樂業,物質豐裕。而“強”字,則包含瞭“弓”和“弘”(大),寓意著力量和廣博。這些字形的變化,本身就反映瞭社會經濟、文化觀念的變遷,也摺射齣古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部首結構,邏輯之思: 漢字的部首結構並非隨意組閤,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邏輯關係和哲學意義。作者會深入剖析那些與核心價值觀緊密相關的字的部首構成,例如,“傢”字,從“宀”從“豕”,在古代“豕”即豬,是重要的傢畜,象徵著傢庭的溫暖與富足;“國”字,從“囗”(城郭)從“王”,意指國傢由城郭守護,由君王治理。通過對部首的解讀,讀者能夠更清晰地理解漢字背後所承載的社會組織、傢庭觀念以及國傢治理的智慧。 二、古韻新聲: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基 本書的核心論點在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非空中樓閣,而是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作者將逐一解讀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並追溯其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源頭活水。 “富強”與“民生”: “富強”是國傢發展的目標,其根基在於“民生”。《尚書》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寜。”對人民的關懷,對民生的重視,一直是中華民族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漢字“民”的繁體為“民”,頭上“一”代錶天,下麵“目”代錶眼睛,意指萬民如星辰,又如眼睛,是國傢的基礎和希望。漢字“富”的古義,也包含瞭“充足”、“豐盈”之意,強調的是物質和精神的充實。 “民主”與“民本”: “民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標誌,其精神內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亦有所體現。“民本”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理念,都體現瞭對人民主體地位的尊重。漢字“主”的構成,也暗含著“刀”和“王”,但“主”字的本義並非統治者,而是“首領”、“開端”。而“民主”的“民”字,其根基在於對“民眾”的關注和對“民心”的體察。 “文明”與“教化”: “文明”不僅僅是物質的進步,更是精神的升華。“文明”二字,本身就與“文”的教化、與“明”的光明息息相關。漢字“文”,意為紋理,引申為文字、教化。古人強調“文治武功”,可見對文化教化的重視。 “和諧”與“中庸”: “和諧”是社會發展的美好願景,其理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悠久的傳承。“中庸”之道,講求適度、平衡、不偏不倚。漢字“和”字,上為“禾”(莊稼),下為“口”,意指大傢都能吃飽穿暖,傢庭和睦。漢字“諧”,由“言”和“解”組成,意為言語溝通、化解矛盾,達到和諧。“樂”字,從“木”(樂器)從“石”(敲擊),也象徵著音樂帶來的和諧之美。 “自由”與“安樂”: “自由”是個人權利的體現,在傳統文化中,“安樂”、“逍遙”等概念亦有所體現。“自由”二字,從字源上看,“自”為鼻子,象徵著個體,“由”為從,寓意著自主。“安”字,上為“宀”(房屋),下為“女”(女性),象徵著傢庭的安穩;“樂”字,則代錶著快樂和愉悅。這些都指嚮瞭個人生活狀態的安寜和幸福。 “平等”與“均”: “平等”是現代社會的重要原則。“均”字,從“土”從“勻”,意指均勻、平均。漢字“等”字,也包含瞭“足”(腳)和“寺”(高颱),寓意著同一起點,平等競爭。“親仁善鄰”,和“四海之內皆兄弟”等思想,都體現瞭對平等的追求。 “公正”與“法治”: “公正”是社會公平的基石,“法治”是保障社會公正的重要途徑。漢字“公”的繁體字為“公”,左邊是“八”(八方),右邊是“厶”(私),寓意著公正無私,兼顧八方。漢字“正”,則包含“止”和“一”,意指規矩、正直。“法”字,從“氵”(水)從“去”,寓意著如水一般滌蕩不公。 “愛國”與“忠君報國”: “愛國”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情感。“愛”字,上為“爪”(手),下為“心”,意為用心去愛。“國”字,如前所述,強調國傢的重要性。古代的“忠君報國”,其核心也是對國傢的熱愛和責任感的體現。 “敬業”與“精益求精”: “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敬”字,帶有“敬畏”之意,強調對事業的尊重和投入。“業”字,也包含瞭“木”(耕作)的意象,體現瞭辛勤勞作和對職業的專注。 “誠信”與“信譽”: “誠信”是立人之本。“信”字,從“人”從“言”,意為言而有信。漢字“誠”,左邊是“言”,右邊是“成”,意味著說話算數,說到做到。 “友善”與“和睦”: “友善”是人際關係和諧的基石。“友”字,由兩個“又”組成,象徵著互相幫助,形影不離。“善”字,左邊是“羊”(溫順、美好),右邊是“口”(言語),意為說好話,做好事。 三、撥雲見日:漢字與現代文明的融閤 本書的魅力還在於,它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對當下現實的照應。作者通過深入淺齣的語言,將古老的漢字智慧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代意義緊密結閤,為讀者提供瞭一種理解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新視角。 價值觀的“活化”: 傳統的道德說教往往顯得枯燥乏味,《漢字說核心價值觀》則通過漢字的形象化和具體化,讓抽象的價值觀變得生動可感。當讀者理解瞭“仁”字背後蘊含的互助精神,“義”字所代錶的擔當,“禮”字所體現的尊重,這些價值觀便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口號,而是融入日常行為的生動實踐。 文化自信的重塑: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重塑文化自信至關重要。本書通過追溯漢字與核心價值觀的深刻聯係,展現瞭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價值體係,幫助讀者重新認識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教育的啓迪: 對於青少年而言,本書提供瞭一種全新的學習和理解核心價值觀的方式。通過解讀漢字,他們不僅能夠學習到語言知識,更能深刻理解中華傳統美德,將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現實問題的鏡鑒: 在麵對社會轉型期齣現的各種問題時,漢字所蘊含的古老智慧,能夠為我們提供寶貴的鏡鑒。例如,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保持“誠信”?在多元價值觀碰撞的今天,如何堅守“公正”?本書通過漢字的解讀,能夠引發讀者對這些現實問題的深刻思考。 四、結語:字字珠璣,句句真情 《漢字說核心價值觀》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書。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空泛的理論,有的隻是對漢字深深的敬畏,對中華文化無比的熱愛,以及對核心價值觀真誠的探索。每一頁,每一字,都凝聚著作者的心血與智慧,旨在引領讀者穿越古今,在漢字這一方寸天地中,發現中國智慧的源泉,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最終將這份民族精神內化於心,踐行於行。它是一扇窗,讓你看到中華文明的根脈;它是一把鑰匙,讓你打開理解核心價值觀的寶藏。閱讀此書,你將不僅僅是增長知識,更是完成一次與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刻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