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工程丛书:稀土功能材料

稀土工程丛书:稀土功能材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胤,李霞,许剑轶,张国芳 著
图书标签:
  • 稀土材料
  • 功能材料
  • 材料科学
  • 材料工程
  • 稀土工程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化学材料
  • 工程技术
  • 新材料
  • 应用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1951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203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稀土工程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稀土材料是未来的高性能材料,相关图书较少。《稀土工程丛书:稀土功能材料》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汇集了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院和中国稀土研究院的丰硕科研成果编写而成。  《稀土工程丛书:稀土功能材料》有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院院长组织编写,师昌绪院士作序。

内容简介

  稀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工业维生素”。如何高效合理的利用稀土资源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本书力求先进性和实用性并重,详细介绍了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磁致伸缩材料、稀土磁光和磁泡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催化材料以及稀土超导材料等多种稀土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  《稀土工程丛书:稀土功能材料》适宜从事稀土工业或者新材料领域的技术人员使用。

作者简介

  张胤,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院,教授,学院院长,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104001、50474082)。其它项目多项。  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7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EI收录15篇,MA、CA、ISTP等收录多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2002年至今一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200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首届“全区杰出青年教师”。  目前主要从事冶金工程、稀土工程领域工作。

目录

第1章 绪论1.1稀土元素及其电子层结构1.1.1稀土元素1.1.2稀土元素的电子层结构1.2稀土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1.2.1稀土元素的物理性质1.2.2稀土元素的电学性质1.2.3稀土元素的光学性质1.2.4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1.3稀土材料应用现状与展望1.3.1稀土在传统材料领域的应用1.3.2稀土在新材料领域的应用
第2章 稀土永磁材料2.1磁学基础2.1.1磁学量的定义2.1.2原子磁矩2.2稀土永磁材料基本概念2.2.1物质的磁性2.2.2永磁材料的磁参量2.2.3自发磁化理论要点2.3稀土永磁材料分类2.3.1稀土永磁合金分类2.3.2稀土永磁材料发展及应用历史2.4第一代稀土永磁材料2.4.1SmCo5永磁材料的成分与磁性能的关系2.4.2SmCo5永磁合金的750℃回火效应2.4.3SmCo5合金烧结和热处理工艺与磁性能的关系2.4.4PrCo5和(Sm,Pr)Co5永磁材料2.4.5MMCo5和Ce(Co,Cu,Fe)5永磁材料2.5稀土第二代2∶17型Sm(Co,Cu,Fe,Zr)z永磁材料2.5.1合金磁性能与热处理工艺2.5.2合金组分对Sm(Co,Cu,Fe,Zr)7.4永磁合金磁性能影响2.6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2.6.1NdFeB永磁材料相结构和磁性能2.6.2影响Nd�睩e�睟永磁体性能的因素2.6.3烧结永磁材料的成分与性能2.6.4Nd�睩e�睟系永磁材料的烧结、热处理原理与技术2.6.5RE2Fe14B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和磁极化强度2.6.6烧结Nd�睩e�睟系永磁材料的矫顽力2.7Sm�睩e�睳系永磁材料2.7.1Sm2Fe17Nx合金的晶体结构和磁性能2.7.2Sm2Fe17化合物的氮化过程2.7.3Sm�睩e�睳磁体的制造工艺
第3章 稀土磁致伸缩材料3.1概述3.2稀土磁致伸缩效应及机理3.2.1磁致伸缩效应3.2.2磁致伸缩起源与机理3.2.3实用的磁致伸缩材料必须具备的条件3.3REGMM的晶体结构和技术参数3.3.1REFe2化合物的晶体结构3.3.2REFe2化合物的易磁化方向3.3.3REGMM技术参数3.4Tb�睤y�睩e系合金的磁致伸缩材料3.4.1Tb�睤y�睩e系合金的磁致伸缩特性3.4.2磁致伸缩与合金组成的关系3.4.3磁致伸缩与温度的关系3.5稀土磁致伸缩材料的制备3.6稀土磁致伸缩的应用3.6.1磁致伸缩材料的应用基础3.6.2声学领域的应用3.6.3伺服领域的应用3.6.4力学传感领域
第4章 稀土磁制冷材料4.1磁制冷基本原理4.1.1磁热效应原理4.1.2磁热效应的测试方法4.2磁制冷循环4.3稀土磁制冷材料4.3.1磁制冷材料的选择依据4.3.2稀土磁制冷材料的主要分类4.4稀土磁制冷研究应用
第5章 稀土磁光材料5.1光的偏振和磁光效应5.1.1光的偏振5.1.2磁光效应及其表征5.1.3稀土磁光的来源5.2稀土铁石榴石磁光材料5.2.1稀土铁石榴石磁光材料的结构特征5.2.2钇铁石榴石磁光材料5.2.3高掺Bi系列稀土铁石榴石磁光材料5.2.4掺Ce系列稀土铁石榴石磁光材料5.2.5钇钆复合石榴石磁光材料5.3 稀土石榴石单晶及薄膜磁光材料5.3.1稀土石榴石单晶磁光材料5.3.2稀土薄膜磁光材料5.4稀土磁光材料的制备5.4.1高温溶液(助溶剂)法5.4.2等温浸渍液相外延法5.4.3溅射法5.4.4真空蒸发5.5稀土磁光材料的应用及发展5.5.1磁光材料的应用5.5.2磁光材料的发展趋势
第6章 稀土磁泡材料6.1磁泡材料的构造和特性6.1.1磁泡的构成6.1.2磁泡的特性6.2磁泡材料应具备的条件6.3磁泡材料6.4磁泡器件的制作6.4.1GGG单晶的生长6.4.2GGG基片制备6.4.3磁泡外延膜制备6.5磁泡技术的发展6.6稀土磁泡材料及应用
第7章 稀土发光材料7.1发光现象及发光材料的技术参数7.1.1发光现象7.1.2发光材料基本概念7.1.3彩色光的三基色原理和色度图7.2稀土元素的发光特点7.2.1稀土的电子层结构和光谱特性7.2.2非正常价态稀土离子的光谱特性7.2.3稀土发光材料的优点7.2.4稀土发光材料的主要类型7.3稀土光致发光材料7.3.1灯用稀土发光材料7.3.2PDP发光材料7.3.3长余辉发光材料7.3.4上转换发光材料7.4阴极射线发光材料7.4.1CRT显示原理7.4.2阴极射线荧光粉7.5稀土电致发光材料
第8章 稀土储氢材料8.1储氢材料概述8.2稀土储氢电极合金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8.2.1储氢合金的化学和热力学原理8.2.2储氢合金主要性能8.2.3储氢合金的吸氢反应机理8.2.4储氢合金中氢的位置8.2.5储氢合金电化学原理8.3储氢合金分类及研究现状8.3.1稀土系AB5型储氢合金8.3.2AB2型Laves相储氢合金8.3.3AB型储氢合金8.3.4Mg基A2B型储氢合金8.3.5V基固溶体型储氢合金8.4储氢合金的制备方法及表面处理8.4.1储氢合金的主要制备方法8.4.2储氢合金的表面处理8.4.3在储氢材料的实际应用中的问题8.5储氢合金的其他应用
第9章 稀土催化材料9.1稀土裂化催化剂9.1.1催化裂化工艺及裂化催化剂9.1.2裂化催化剂中的发展及应用9.1.3稀土裂化催化剂的应用及发展9.1.4金属钝化剂9.2稀土化工催化材料9.2.1稀土在化工催化材料中的作用9.2.2稀土有机化工催化材料9.2.3稀土无机化工催化材料9.3稀土合成橡胶催化剂9.3.1合成橡胶稀土催化剂的组成及影响因素9.3.2稀土催化合成橡胶的结构与性能9.3.3合成橡胶用稀土体系的特点9.4稀土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催化剂中的应用9.4.1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发展9.4.2稀土对净化催化剂的作用9.4.3稀土尾气净化催化剂展望
第10章 稀土玻璃与抛光粉10.1稀土在光学玻璃中的作用10.1.1稀土光学玻璃的组成及结构10.1.2稀土在玻璃结构中的作用10.1.3稀土在光学玻璃中的作用10.1.4稀土光学玻璃工艺特点10.2稀土光学功能玻璃10.2.1稀土光学眼镜玻璃10.2.2稀土有色光学玻璃10.2.3稀土红外光学玻璃10.2.4稀土光敏玻璃和光致变色玻璃10.2.5稀土磁光玻璃10.2.6稀土防辐射及耐辐射玻璃10.2.7稀土发光玻璃10.2.8稀土激光玻璃10.3稀土玻璃光纤10.3.1稀土氧化物玻璃光纤10.3.2稀土氟化物玻璃光纤10.3.3稀土氟化物玻璃光纤的应用10.4稀土抛光材料10.4.1稀土抛光粉的抛光机理和抛光工艺10.4.2稀土抛光粉的种类和制备方法10.4.3稀土抛光粉的性能与生产状况
第11章 稀土超导材料11.1超导材料概述11.1.1超导材料发展概况11.1.2超导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11.2低温超导材料11.2.1金属元素超导体11.2.2合金超导体11.2.3化合物超导体11.2.4其他超导体11.3高温超导材料11.3.1YBa2Cu3O7-δ系11.3.2BiSrCaCuO和TlBaCaCuO化合物11.4超导材料的制备及应用11.4.1超导材料的制备11.4.2超导材料主要应用领域11.4.3展望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稀土功能材料:探索前沿应用与革新之路 本书集结了当前稀土功能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旨在为科研人员、工程师以及对先进材料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全面而深入的参考。我们将深入剖析稀土元素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何转化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功能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在各个尖端科技领域中的颠覆性应用。 材料设计与合成的革新 本书将首先从原子层面深入解析稀土元素的电子结构与成键机制,探讨如何通过精确的晶体结构设计和掺杂调控,来赋予稀土材料特定的光学、磁学、催化、电学和热学性能。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先进的合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溶胶-凝胶法、水热/溶剂热法、气相沉积技术、纳米晶体合成以及固相反应法等,并重点阐述这些方法在制备高纯度、高形貌控制、特定尺寸的稀土功能纳米材料方面的优势与挑战。对于纳米尺度的稀土材料,我们将探讨其尺寸效应如何显著影响其宏观性能,并介绍相关的表征技术,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以确保读者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状态有深刻理解。 光学领域的璀璨之星 稀土元素在光学领域的应用可谓星光璀璨。本书将详细介绍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特别是稀土离子在不同基质材料中的激活机制、发光效率、色纯度以及寿命等关键参数。我们将聚焦于稀土氧化物、氟化物、磷酸盐、硼酸盐等及其纳米结构的荧光粉、磷光体和上转换材料。这些材料在LED照明、激光器、显示技术(如OLEDs)、生物成像、防伪标记以及光催化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例如,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优化稀土离子种类、浓度以及基质材料的晶格结构,来实现特定波长的发射,以及如何利用多重稀土掺杂实现高效的上转换发光,将近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这在太阳能电池、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磁性材料的无限可能 稀土元素以其独特的4f电子轨道结构,是构建高性能磁性材料的基石。本书将深入探讨稀土合金、稀土氧化物以及稀土-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磁学行为,包括居里温度、磁畴结构、磁各向异性、磁滞回线等。我们将详细介绍永磁材料,如钕铁硼(NdFeB)磁体,分析其制备工艺、微观结构与磁性能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添加稀土元素(如镝、铽)来提高其矫顽力和热稳定性,以满足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等领域对高性能永磁体的需求。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稀土材料在磁存储、磁记录介质、磁传感器、磁流体以及磁热材料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催化与能源转化的新纪元 稀土元素及其氧化物在催化领域展现出独特的活性和选择性,尤其是在氧化还原反应、聚合反应以及环境催化等方面。本书将深入分析稀土氧化物(如CeO2, La2O3, Y2O3)作为催化剂载体或活性组分的催化机理,探讨其氧存储能力、表面酸碱性质以及与贵金属的协同效应。我们将重点介绍稀土基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工业废气处理、选择性氧化、氢气制备与储存以及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特别地,我们将关注稀土材料在多相催化中的结构-活性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纳米化和表面修饰来提高其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其他前沿领域的探索 除了上述重点领域,本书还将触及稀土功能材料在其他新兴领域的应用。例如,稀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如作为造影剂、药物载体以及抗癌治疗中的光动力疗法;稀土在传感器领域,如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生物传感器;以及稀土材料在电子器件,如铁电材料、压电材料、半导体以及热电材料中的应用。我们将探讨稀土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毒性以及环境影响,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挑战与展望 最后,本书将聚焦于稀土功能材料领域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稀土资源的稀缺性与开采的环境问题、材料的稳定性和长期服役性能、成本效益以及新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进程。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非稀土或少稀土替代材料的研究、稀土元素的回收与再利用技术、以及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应对这些挑战。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稀土功能材料的深入思考,鼓励创新性的研究,共同推动这一重要领域向前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书内容详实,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具有启发性的学习平台。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对科学技术充满好奇但又常常被专业术语吓退的读者。当我拿起这本《稀土工程丛书:稀土功能材料》时,心里多少有些忐忑。我担心它会像许多科普读物一样,上来就是一大堆我看不懂的概念和公式,然后我就只能草草翻过,什么都没学到。但是,这本书的开篇方式却让我眼前一亮。它并没有直接抛出学术性的定义,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从我们身边熟悉的例子入手,比如那些能够发光的显示屏,或者能够高效储存数据的硬盘,然后慢慢引出稀土元素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我读着读着,就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被吸引进去了。我开始意识到,原来那些看似普通的产品,背后竟然蕴藏着如此精妙的科学原理,而稀土材料正是这些原理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石。作者似乎很有耐心,一点一点地解释了稀土元素的独特性质,以及为什么它们在制造高性能材料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稀土家族”的介绍,感觉就像在认识一群性格各异但又神通广大的“小伙伴”,它们各有各的本领,组合起来就能发挥出惊人的能量。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并不总是那么遥不可及,它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理解。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科普书籍,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应该是思想的启迪者。这本《稀土工程丛书:稀土功能材料》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在介绍稀土材料的种类和性质,更是在引导我思考,这些材料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以及未来可能还会带来哪些颠覆性的变革。书中对于稀土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让我印象深刻。例如,稀土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工业废气处理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清洁、更可持续的未来。这让我意识到,科技的发展并非总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反而可以通过创新的材料来解决环境问题。此外,书中还对稀土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进行了探讨,这让我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如何贯穿于整个材料生命周期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的视野得到了拓展,对科技、对未来、对我们所处的世界,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评分

我通常不太容易被一些“大部头”的书籍所吸引,尤其是那些涉及复杂科学领域的。但是,《稀土工程丛书:稀土功能材料》这本书,却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爱不释手。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穿梭于一个充满惊喜的科学迷宫。书中关于稀土在陶瓷和玻璃领域的应用,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从未想过,那些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或是坚固耐用的陶瓷器皿,竟然也离不开稀土元素的“点缀”。书中解释了稀土如何能够改变玻璃的折射率、硬度,以及如何赋予陶瓷独特的色彩和性能。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许多精美的艺术品和高科技的玻璃制品,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这些不起眼的稀土材料。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书中还提及了稀土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应用,比如3D打印和纳米技术。这让我看到了材料科学是如何与新兴技术相结合,共同塑造着我们未来的生产方式。

评分

对于我这种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一本好的科技书籍,最重要的就是它能否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这本《稀土工程丛书:稀土功能材料》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并没有像一些学术论文那样,上来就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描述,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我记得书中在介绍稀土在光学领域的应用时,用了很多篇幅来讲解稀土元素的发光特性,以及它们如何被制成各种发光材料,比如用于照明、显示和医疗成像。书中甚至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讲述了稀土元素是如何被发现和命名的,这让整个阅读过程更加有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稀土在新能源领域应用的探讨,比如稀土在太阳能电池板和储能技术中的作用。这让我意识到,稀土材料不仅是改变我们生活质量的关键,也是应对全球能源挑战的重要力量。读完之后,我不仅对稀土材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未来科技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眼球了,采用了一种深邃而又带有金属光泽的色彩搭配,仿佛直指稀土元素本身那种神秘而又闪耀的特质。封面上“稀土工程丛书:稀土功能材料”这几个字,字体选择上显得既专业又带有一定的学术厚重感,但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在初次接触时,更多的是被那股“功能材料”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性所吸引。我一直在想,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许多高科技产品,背后是不是都隐藏着这些神奇的稀土材料?比如我们手机屏幕那绚丽的色彩,笔记本电脑轻薄的机身,甚至是我们每天使用的LED灯,它们真的有跟稀土扯上关系吗?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扇窗,让我有机会一窥这个我之前几乎一无所知的领域。我尤其好奇的是,这本书会如何将那些复杂的化学式、物理原理,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呈现给非专业人士。毕竟,作为读者,我希望读到的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更希望能看到这些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看到它们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何推动科技的进步。这本书的名字里“工程”二字,也让我对其应用性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深入到实际的生产和应用过程,讲述一些具体的案例,让我们这些门外汉也能感受到稀土材料的强大生命力。我设想,书中可能会介绍一些不同类型的稀土功能材料,比如在光学、磁学、催化等领域的应用,甚至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些前沿的研发方向,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正在耐心地向一位对材料世界充满好奇的学生,讲解那些精妙绝伦的稀土技术。它不是那种一味追求深度的学术专著,而是更侧重于将复杂的稀土功能材料知识,以一种清晰、有序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被书中关于稀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所吸引。了解到在制造轻质高强度的合金、高温陶瓷等方面,稀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承受极端环境下的考验,为飞机和航天器提供可靠的性能保障。这让我对“材料”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它们不仅仅是组成物品的“填充物”,更是决定性能的关键所在。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稀土在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例如稀土化合物在药物载体、影像诊断等方面的潜力。这让我看到了科技进步如何能够直接造福人类的健康,也让我对稀土材料的应用前景有了更广阔的想象。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合理,从基础的稀土元素性质,到各种功能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层层递进,让我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这个复杂而迷人的领域。

评分

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稀土”这个词的认知,仅限于新闻里偶尔听到的“战略资源”或者“国家控制”。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看不见的元素,竟然能够如此深入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用一种非常详实和专业的视角,向我展示了稀土材料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我被书中关于不同稀土功能材料的分类和性质的介绍所深深吸引。例如,书中对稀土永磁材料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现在能够制造出如此强大、小巧的电机,它们在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等领域的应用,简直就是划时代的。还有稀土发光材料,我才意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五彩斑斓的LED灯,甚至是激光技术,都离不开它们的贡献。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书中还提到了稀土在催化剂、储氢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都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但听起来却充满了未来感。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材料本身,更是在讲述一个关于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的故事,而稀土材料,正是这个故事里不可或缺的主角。

评分

我一直对材料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直接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黑科技”。《稀土工程丛书:稀土功能材料》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对这类知识的渴求。书中关于稀土元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简直就是一本现代科技的百科全书。我尤其对书中对稀土在电子信息领域的阐述印象深刻。从高性能显示器的制造,到先进的半导体器件,再到各种传感器,稀土材料无处不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稀土元素如何通过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实现这些复杂的功能。我被书中关于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的讲解所吸引,它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稀土元素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以及如何通过精确的控制来实现色彩的丰富和纯净。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我们现在看到的智能手机屏幕,其细腻逼真的色彩表现,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这些稀土发光材料。此外,书中还探讨了稀土在磁性材料方面的应用,比如那些超强的永磁体,它们在电机、硬盘驱动器等设备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和效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研究是如何一步步推动技术革新的,也让我更加敬畏这些隐藏在幕后的“魔法元素”。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科技书籍,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扎实的知识。《稀土工程丛书:稀土功能材料》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向我展示了稀土功能材料的奇妙世界。书中关于稀土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让我印象深刻。我了解到,在钢材、铝合金等金属材料中,适量添加稀土元素,能够显著提高其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许多高性能金属制品,它们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稀土的“增效”作用。更让我感到好奇的是,书中还对稀土在催化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稀土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在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让我看到了稀土材料是如何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良性发展。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让我对材料科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感觉“有料”的书。它不是那种浮光掠影式的介绍,而是深入到稀土功能材料的“骨子里”,一点一点地为你剖析其奥秘。书中对于稀土在光电子领域的阐述,让我惊叹不已。从LED灯的广泛应用,到激光器的精确控制,再到光纤通信的高速传输,稀土材料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被书中关于稀土元素如何调节光的发射和吸收的原理所吸引,它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稀土元素能够产生不同颜色的光,以及如何通过掺杂的方式来调控光的性质。这让我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发光设备,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让我感到欣喜的是,书中还对稀土在能源储存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在高性能电池中的作用。这让我看到了稀土材料是如何在新能源革命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我们构建一个更清洁、更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这本书的严谨性和深度,让我感觉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