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宏,沟引宁,张春艳 编
图书标签:
  • 金属材料
  • 热处理
  • 材料科学
  • 金属工程
  • 机械工程
  • 第二版
  • 教材
  • 工业技术
  • 材料工艺
  • 金属加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35336
版次:2
商品编码:1171367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介绍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知识,也介绍了一些常用的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材料,同时介绍了当前工程材料的新工艺、新进展。全书共分3篇12章。第1篇讲述了金属的热处理,简要介绍了金属材料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钢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第2篇讲述了金属材料,在介绍钢合金化原理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成分、热处理及用途,包括结构钢、工具钢、不锈钢与耐热钢、铸铁和有色金属及合金。第3篇讲述了其它材料,简要介绍了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以及新型材料。
本书适用于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冶金工程专业及表面工程专业方向的本科教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篇金属的热处理
第1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1
1.1金属材料的性能1
1.1.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1
1.1.2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3
1.1.3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3
1.2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4
1.2.1晶体与非晶体4
1.2.2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5
1.2.3合金的相结构6
1.3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与铁碳相图7
1.3.1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7
1.3.2铁碳合金的基本相7
1.3.3铁碳合金相图8
思考题10
第2章钢的热处理原理11
2.1概述11
2.1.1热处理的作用11
2.1.2钢的临界温度11
2.2钢在加热时的转变12
2.2.1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12
2.2.2奥氏体的形成过程12
2.2.3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14
2.2.4奥氏体的晶粒度及其影响因素16
2.3钢在冷却时的转变18
2.3.1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19
2.3.2珠光体转变21
2.3.3马氏体转变26
2.3.4贝氏体转变30
2.3.5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曲线34
2.4钢的回火转变37
2.4.1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37
2.4.2淬火钢回火时力学性能的变化38
2.4.3回火脆性40
思考题41
第3章钢的热处理工艺42
3.1钢的退火与正火42
3.1.1钢的退火42
3.1.2钢的正火45
3.1.3退火和正火的选用45
3.2钢的淬火45
3.2.1淬火及其目的45
3.2.2淬火工艺46
3.2.3淬火方法48
3.2.4钢的淬透性50
3.2.5淬火缺陷及其防止53
3.3钢的回火58
3.3.1回火温度59
3.3.2回火保温时间60
3.3.3回火后的冷却60
3.4钢的表面热处理60
3.4.1表面淬火60
3.4.2化学热处理62
3.5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新技术68
3.5.1可控气氛热处理68
3.5.2真空热处理69
3.5.3形变热处理70
3.5.4表面技术72
思考题75
第4章有色金属及合金的热处理76
4.1固溶处理76
4.1.1基本概念76
4.1.2合金固溶处理后的性能变化77
4.2合金的时效77
4.2.1时效过程中的组织变化78
4.2.2时效过程中的性能变化79
4.2.3时效方式80
思考题81
第2篇金 属 材 料
第5章钢的合金化基础82
5.1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82
5.1.1合金元素及其在钢中的分布82
5.1.2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82
5.1.3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84
5.1.4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的影响85
5.2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86
5.2.1合金元素对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
过程的影响86
5.2.2合金元素对钢的过冷奥氏体分解
转变的影响87
5.2.3合金元素对淬火钢的回火的
影响88
5.3合金元素与钢的强韧化89
5.3.1合金元素对钢的强度的影响89
5.3.2提高钢韧性的途径90
5.4钢的分类及编号91
5.4.1碳钢的分类91
5.4.2碳钢的编号92
5.4.3合金钢的分类92
5.4.4合金钢的编号93
思考题94
第6章结构钢95
6.1工程结构钢95
6.1.1工程结构钢的性能要求95
6.1.2工程结构钢的化学成分特点95
6.1.3碳素结构钢96
6.1.4低合金结构钢96
6.1.5提高低合金结构钢性能的途径99
6.2渗碳钢99
6.2.1渗碳钢的性能要求99
6.2.2渗碳钢的化学成分特点100
6.2.3典型渗碳钢及其应用100
6.2.4渗碳钢的热处理特点100
6.3调质钢102
6.3.1调质钢的性能要求102
6.3.2调质钢的化学成分特点103
6.3.3典型调质钢及其应用103
6.3.4调质钢的热处理特点103
6.4弹簧钢105
6.4.1弹簧钢的性能要求105
6.4.2弹簧钢的化学成分特点106
6.4.3典型弹簧钢及应用106
6.4.4弹簧钢的热处理特点106
6.5滚动轴承钢108
6.5.1滚动轴承钢的性能要求108
6.5.2滚动轴承钢的化学成分特点108
6.5.3典型滚动轴承钢及应用109
6.5.4滚动轴承钢的热处理特点110
思考题110
第7章工具钢112
7.1刃具钢112
7.1.1刃具钢的基本性能112
7.1.2碳素刃具钢112
7.1.3低合金刃具钢114
7.1.4高速钢116
7.2模具钢122
7.2.1冷作模具钢122
7.2.2热作模具钢127
7.2.3塑料模具用钢130
7.3量具钢132
7.3.1量具用钢应具有的基本性能132
7.3.2量具钢的选择133
7.3.3量具钢的热处理133
思考题134
第8章不锈钢与耐热钢135
8.1不锈钢135
8.1.1金属腐蚀的概念135
8.1.2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特点136
8.1.3常用不锈钢136
8.2耐热钢140
8.2.1耐热钢的一般概念140
8.2.2常用的耐热钢141
思考题144
第9章铸铁146
9.1铸铁的分类及石墨化146
9.1.1铸铁的分类146
9.1.2Fe-Fe3C和Fe-C双重相图147
9.1.3铸铁的石墨化147
9.2灰铸铁148
9.2.1灰铸铁的成分、牌号及组织149
9.2.2灰铸铁的性能150
9.2.3灰铸铁的热处理151
9.3可锻铸铁151
9.3.1可锻铸铁的成分、牌号及用途151
9.3.2可锻铸铁的石墨化退火153
9.4球墨铸铁154
9.4.1球墨铸铁的成分、牌号及用途154
9.4.2球墨铸铁的热处理155
9.5蠕墨铸铁156
9.6合金铸铁157
9.6.1耐磨铸铁157
9.6.2耐热铸铁158
9.6.3耐蚀铸铁158
思考题158
第10章有色金属及合金159
10.1铝及铝合金159
10.1.1纯铝159
10.1.2铝合金分类及热处理159
10.1.3变形铝合金161
10.1.4铸造铝合金163
10.2镁及镁合金165
10.2.1纯镁的性质165
10.2.2镁的合金化及热处理165
10.2.3常用镁合金166
10.3钛及钛合金167
10.3.1纯钛168
10.3.2钛的合金化及钛合金的分类168
10.3.3常用钛合金169
10.3.4钛合金的热处理170
10.4铜及铜合金171
10.4.1纯铜171
10.4.2黄铜171
10.4.3青铜173
10.4.4白铜175
思考题176
第3篇其它材料简介
第11章非金属材料177
11.1高分子材料177
11.1.1高分子材料基础知识177
11.1.2塑料178
11.1.3橡胶180
11.1.4纤维182
11.1.5胶黏剂183
11.1.6涂料184
11.2陶瓷材料185
11.2.1陶瓷的概念与分类185
11.2.2陶瓷材料的特点185
11.2.3传统陶瓷186
11.2.4特种陶瓷186
11.3复合材料189
11.3.1复合材料的概念189
11.3.2复合材料的特点189
11.3.3常用复合材料的分类191
11.3.4常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介191
思考题192
第12章新型材料简介193
12.1形状记忆合金193
12.1.1形状记忆效应的机理193
12.1.2形状记忆合金194
12.1.3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194
12.2非晶态合金196
12.2.1非晶态金属的结构特点197
12.2.2非晶态金属性能特点及应用198
12.3超导材料200
12.3.1超导现象及超导材料的基本
性质200
12.3.2超导材料的分类及性能201
12.3.3超导材料的应用202
12.4贮氢合金203
12.4.1金属氢化物贮氢技术原理203
12.4.2金属氢化物贮氢材料应具备的
条件204
12.4.3贮氢合金分类及开发现状204
12.4.4储氢合金的应用205
12.5纳米材料207
12.5.1纳米粒子的特性207
12.5.2纳米材料分类209
12.5.3纳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210
思考题211
参考文献212

前言/序言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金属材料的基体结构、相变以及合金化原理,并深入剖析了各种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通过翔实的理论讲解、典型的实例分析和丰富的图表数据,帮助读者全面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表征、失效分析和选材原则,为工程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部分:金属材料的基础理论 本部分重点在于构建读者对金属材料宏观与微观世界的基本认知。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缺陷: 详细介绍了金属原子在固态下形成的各种晶体结构,如面心立方(FCC)、体心立方(BCC)和六方密排(HCP)结构,并阐述了其结构特点及对宏观性能的影响。同时,深入探讨了点缺陷(空位、置换原子、间隙原子)、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畴界)等晶体缺陷的形成、类型、运动机制及其在材料性能(如强度、塑性、导电性)中的作用。理解晶体缺陷的运动是理解塑性变形和强化机制的关键。 固态相变: 深入讲解了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包括扩散型相变和无扩散型相变(马氏体相变)。着重阐述了相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特别是二元合金相图,如二元共晶、固溶体、中间化合物等。详细分析了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贝氏体、马氏体等在钢中的相变过程,并解释了它们各自的组织形态和对性能的影响。理解相变过程是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础。 合金化原理: 阐述了合金化对金属性能的强化作用,包括固溶强化、沉淀强化、位错强化等机制。以钢为例,详细介绍了碳、锰、硅、铬、镍、钼、钒等常见合金元素的加入对钢的相图、相变动力学以及各项性能(强度、硬度、韧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等)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方式,为合金钢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金属的强度与塑性: 深入探讨了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力学性能的本质。详细解释了加载方式(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对材料行为的影响。重点阐述了应力-应变曲线的各个阶段(弹性、屈服、强化、断裂)及其对应的微观变形机制(位错滑移、孪晶滑移、晶界滑移)。讨论了影响强塑性匹配的关键因素,为材料的性能优化提供方向。 金属的断裂与疲劳: 详细介绍了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的机理,包括裂纹的萌生、扩展和断口特征。深入分析了疲劳破坏的三个阶段(裂纹萌生、扩展、失稳断裂)及其影响因素,如应力幅、应力比、表面状态、应力集中等。介绍了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和提高疲劳强度的途径。 金属的蠕变与应力腐蚀: 讲解了材料在高温和恒定应力作用下的缓慢塑性变形(蠕变)的机理,包括扩散蠕变、位错蠕变和晶界滑移等。分析了蠕变对材料长期服役性能的影响,以及提高抗蠕变性能的措施。阐述了应力腐蚀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以及防护措施。 第二部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 本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并深入剖析其对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退火工艺: 详细介绍了退火的目的(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细化晶粒、均匀组织)和各种退火类型,如退火、再结晶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重点分析了不同退火工艺对钢的奥氏体化、相变过程以及最终组织形态的影响。 正火工艺: 阐述了正火的目的(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和硬度、改善组织均匀性)和工艺过程。重点分析了正火相变过程,以及其与完全退火的区别和优缺点。 淬火工艺: 详细介绍了淬火的目的(提高硬度和强度)和工艺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深入分析了不同淬火介质(水、油、聚合物水溶液、空气)对淬火冷却速度的影响,以及冷却速度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重点讲解了淬火裂纹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回火工艺: 详细介绍了回火的目的(降低脆性、提高韧性、获得所需性能)和工艺过程。深入分析了不同回火温度对马氏体组织的影响,以及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调质处理)对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的影响。 表面热处理工艺: 详细介绍了感应加热淬火、火焰加热淬火、激光淬火等表面淬火技术,以及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铬、渗铝等化学热处理技术。分析了这些工艺对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抗疲劳性等性能的改善。 时效处理: 讲解了过饱和固溶体在一定温度下析出细小沉淀相而使材料性能得到改善的过程,重点介绍时效处理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有色金属材料中的应用。 其他热处理工艺: 简要介绍了感应加热处理、真空热处理、等离子体热处理等现代热处理技术。 第三部分:金属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本部分将前两部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与选择: 重点分析了碳素钢、合金钢、铸铁、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镍合金等主要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和选择原则。结合具体的工程应用案例,如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材料、能源设备、模具钢等,说明如何根据材料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失效分析: 介绍了金属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失效模式,如过载断裂、疲劳断裂、腐蚀断裂、塑性变形、磨损等。通过分析断口形貌、腐蚀产物等,结合材料性能和服役环境,对失效原因进行诊断和分析。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选择与优化: 结合具体的零件形状、尺寸、使用要求和性能指标,指导读者如何根据材料的种类和预期性能,选择最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回火温度等),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性能。 本书旨在为从事材料研究、开发、生产、检验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帮助读者理解金属材料的内在规律,掌握先进的热处理技术,从而更好地进行材料的设计、选材和应用。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家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研发工程师,专注于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这本书,是我们在产品设计和工艺优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它在材料性能的理论解析和实际应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各种加载条件下的材料响应的详细分析。无论是静态载荷、动态载荷,还是冲击载荷,书中都提供了详尽的材料性能数据和分析方法。这对于我们在设计极端工况下工作的工程机械部件时,确保材料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书中关于疲劳寿命预测和断裂力学的章节,为我们理解和防止结构失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经常会引用书中关于应力集中、裂纹扩展等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改进。热处理部分同样是本书的亮点。书中对各种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显微组织和宏观性能影响的深入剖析,使我们能够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精确地选择和优化热处理方案。例如,对于需要承受高磨损的部件,我们可以通过渗碳、渗氮等表面强化热处理来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而对于需要高韧性的结构件,我们可以通过合适的调质处理来获得最佳的综合性能。书中对各种辅助设备和工艺参数的详细介绍,也为我们实际操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此外,书中对新型合金材料的介绍,如先进高强度钢(AHSS)、低合金钢等,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产品性能需求。这本书的严谨性和实践性,使它成为我们研发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知识源泉。

评分

我是一名对古老工艺和现代科技都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最近偶然翻阅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这本书。一开始,我只是被“金属”和“热处理”这两个词吸引,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读物。但没想到,这本书却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又充满魔力的金属世界。书中对金属起源的介绍,以及早期人类是如何利用金属制造工具和武器,让我对金属材料的悠久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和探索。而热处理的部分,更是让我惊叹不已。我了解到,原来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精美的金属器皿,它们的强度、韧性、光泽,都离不开古老的热处理技艺。书中对古代炼金术士和工匠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了跨越时空的智慧传承。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热处理工艺变得越来越精密,越来越复杂。书中对现代热处理设备和技术的介绍,如真空炉、气氛炉等,让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如何改变着金属的命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特殊金属材料的介绍,比如能够神奇变形的形状记忆合金,或者在极高温度下依然保持强度的耐高温合金。这些材料仿佛是来自未来,让我对人类的创造力充满了敬畏。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公式,但它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讲述了金属材料从诞生到现代的辉煌历程,以及人类在其中扮演的伟大角色。

评分

我是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最近正在为期末考试复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将复杂的金属世界展现在我面前。初次翻开它,我被那些严谨的图表和精炼的文字所吸引,虽然有些概念起初略显晦涩,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领略到了作者的用心之处。书中对各种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阐述,简直如同解剖一样细致入微。从最基础的原子排列到宏观的力学性能,每一个环节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相图的讲解,那复杂的曲线和区域,在作者的引导下,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我开始理解了在不同温度和成分下,金属是如何发生微妙变化的,而这些变化又直接影响着它们的最终用途。热处理部分更是精彩纷呈,淬火、回火、退火、正火……这些看似枯燥的工艺,在书中却被赋予了生命。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每种工艺的原理、步骤和设备,更深入剖析了它们对金属性能的影响机制。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比如如何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赋予航天器部件所需的极高强度和耐高温性,或者如何为汽车发动机的活塞优化性能。这些鲜活的例子,让我不再感到理论的枯燥,而是切实感受到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这本书的语言虽然专业,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仔细阅读后有所收获。它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扎实的金属材料知识体系,为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金属学博士研究生,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新型合金相变行为的研究。在我的学术生涯中,阅读大量的文献和书籍是必不可少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这本书,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引人入胜的学术专著之一。它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极高的严谨性,而且在对研究方法的阐述上也十分精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相图理论的深入剖析。作者不仅清晰地阐述了相图的基本原理,还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相图来预测合金的相组成和相变过程。这对于我们理解合金的微观结构演变至关重要。书中对不同相变动力学模型的介绍,以及相关的实验验证方法,为我开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此外,本书对热处理工艺的讨论也极为深入。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退火、淬火、回火等工艺,更深入地探讨了应力回火、等温转变等复杂的热处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合金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精细调控。书中对各种热处理工艺所对应的显微组织变化以及性能演变的机制分析,为我设计实验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材料时效硬化和沉淀硬化的章节印象深刻。这些章节详细阐述了不同合金体系中,通过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来获得高强度的方法,这与我目前的研究方向有着紧密的联系。书中引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参考文献,也让我能够快速地了解到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总而言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是一本内容详实、理论扎实、具有高度学术价值的著作,对于金属材料领域的科研人员来说,它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知识宝库。

评分

我是一家精密机械加工企业的技术主管,日常工作中,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是我们的核心工作之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是我们团队在攻克技术难题时常常翻阅的“圣经”。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它不仅涵盖了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经典理论,还对当前行业内的新兴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我尤其看重书中关于材料失效分析的部分。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材料断裂、变形等问题,而这本书提供的失效分析方法和案例,为我们快速定位问题根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书中对各种失效模式的详细描述,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预防措施,让我们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失效发生的几率。此外,书中对高性能合金的介绍也极具价值。随着我们产品朝着更高精度、更复杂结构的方向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这本书中对特种合金,如高温合金、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等的研究,为我们开拓新的材料选择提供了宝贵的思路。热处理方面,书中对先进热处理技术,例如等离子渗氮、真空渗碳等,都有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提升我们产品的表面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起到了关键作用。书中附带的大量金相组织图谱和性能数据,更是我们进行材料性能评估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使得它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技术人员的需求,从初学者到资深工程师,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

我是一名对科学技术有着强烈探索欲的大学生,常常在科技类纪录片和科普文章中汲取知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将宏大科学概念具象化的绝佳范例。它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方式,将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金属制品,背后蕴含的复杂科学原理一一展现。我一直对金属的“韧性”和“强度”感到好奇,这本书从最微观的原子键合,到宏观的晶体结构,再到材料内部的位错运动,层层递进地解释了金属为何能承受巨大的外力而不易断裂。书中的插图和模型,将那些抽象的概念生动地呈现出来,我仿佛能看到金属原子在微观世界里“手拉手”形成有序的晶格。而热处理的部分,更是让我惊叹于人类智慧的精妙。我从未想到,仅仅是通过对温度和时间的巧妙控制,就能彻底改变金属的“性格”。书中对淬火、退火、回火等工艺的描述,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技艺高超的“金属厨师”,通过精准的“烹饪”,将普通的金属变成拥有超凡性能的“美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金属“记忆”的章节,了解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奇妙特性,让我对材料科学的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人性化,即使是初次接触金属材料的读者,也能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逐渐领略到科学的魅力。它不枯燥,不晦涩,而是用一种充满故事性和启发性的方式,带领我走进金属的奇妙世界,让我对身边的科技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

作为一个在金属加工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可以说,《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这本书,无论从理论深度还是实践指导性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我手中已经有不少关于金属材料的典籍,但这本书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详实的内容,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它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流于表面,而是真正地深入到金属的内在世界。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合金设计和性能预测的章节。作者不仅详细列举了各种常见合金的成分特点和应用领域,还阐述了如何通过调整合金成分来获得特定的力学、物理或化学性能。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根据产品需求进行材料选型和优化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宝贵的参考。而热处理部分,更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书中对各种热处理工艺的细致描述,从炉温控制到冷却介质的选择,都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导。更重要的是,它还探讨了热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以及如何规避这些缺陷,这对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产品合格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书中对显微组织与宏观性能关系的阐述也做得极为出色。我常常在阅读书中关于不同显微组织(如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等)的形貌描述和性能特点时,会联想到自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材料问题,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本书的图文并茂,大量的金相照片和示意图,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大大缩短了理解的距离。总而言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参考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对于任何从事金属材料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学习航空航天工程的学生,对材料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这本书,为我打开了理解高性能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大门。对于我们这个专业来说,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飞机的安全性、性能和成本。这本书的章节设置非常符合我们的学习需求,它首先从基础的金属结构和性能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航空航天常用金属材料的特性。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铝合金、钛合金以及高温合金的详细介绍印象深刻。书中不仅列举了这些合金的成分和组织特点,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分析了这些材料在极端温度、高应力以及腐蚀性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例如,书中对飞机起落架所用高强度钢的详细解读,让我理解了材料设计如何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重量。而对于航空发动机叶片等关键部件,书中对高温合金的研究,让我明白了为何它们能在数千摄氏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稳定。热处理部分更是重中之重,书中对各种热处理工艺如何优化这些高性能合金的显微组织,从而获得最佳性能的阐述,为我们理解材料的“内在奥秘”提供了关键视角。书中对疲劳、断裂韧性等关键性能指标的讨论,以及如何通过热处理来提升这些性能,对于我们在设计阶段就考虑材料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案例分析,很多都直接取材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实际应用,这使得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问题紧密结合,从而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评分

我是一名对工程技术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最近有幸接触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这本书,虽然我并非科班出身,但这本书却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彻底点燃了我对金属世界的探索热情。我一直对那些坚固而又充满韧性的金属制品感到着迷,但之前对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却知之甚少。这本书就像一扇神奇的大门,为我打开了新世界。它从最基础的原子结构讲起,解释了金属为何具有独特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我了解到,原来金属材料的“魔法”就隐藏在它们原子排列的微观世界里。而关于晶体学和晶界的内容,虽然听起来有点抽象,但书中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比喻,让我逐渐理解了晶体的形成和晶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更让我惊叹的是,书里详细介绍了各种金属材料是如何被“塑造”的。例如,钢材中的碳含量如何决定了它的强度,而铝合金又是如何通过添加其他元素来获得轻质高强的特性。热处理的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各种金属制品,很多都经过了复杂的“烹饪”过程。淬火让金属变得坚硬,回火则让它变得更加柔韧。我甚至了解到,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精密部件,其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精细的热处理工艺。书中穿插的实际应用案例,比如飞机起落架的强度要求,或者手术刀的锋利度,都让我深刻体会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无处不在。这本书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更多的是循序渐进的引导,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逐渐领略到其中的奥妙。

评分

作为一名老一辈的金属工艺技术员,我经历了中国金属材料和热处理行业从基础到发展的整个过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这本书,无疑是我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它不仅仅是对现有知识的总结,更是一种传承和创新。书中对基础理论的梳理,严谨而不失清晰,让我这位老技术员也能从中温习到不少被忽略的细节。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不同金属材料性能与组织关系的深入探讨。多年来,我靠的是经验和反复的实践来掌握这些知识,而这本书却用科学的语言将这些经验系统化、理论化,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书中对热处理工艺的详细描述,更是与我的工作紧密相关。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热处理过程中“度”的把握,比如淬火温度的选择、冷却速度的控制,以及回火温度和时间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这些看似微小的参数,却能对最终产品的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书中对各种典型缺陷的分析,以及如何预防这些缺陷的建议,对我来说更是宝贵的经验总结。例如,书中关于淬火裂纹的成因和预防措施的讲解,就与我当年处理过的一个复杂案例不谋而喻。这本书还对一些新兴的热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这让我这位老技术员也感到耳目一新,对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让我看到,即使是传统行业,也充满了创新和活力。总而言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2版)》这本书,是一本集大成之作,它既能满足老技术员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也能为年轻一代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坚实的指导。

评分

新书,没有任何问题,正版,印刷良好,没有残缺

评分

阅读中

评分

不错

评分

评分

好评

评分

阅读中

评分

不错哦………………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