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露天香·香

花露天香·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孟晖 著
图书标签:
  • 香水
  • 香氛
  • 花香
  • 植物
  • 芳疗
  • 生活美学
  • 嗅觉
  • 女性
  • 情感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1328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4433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花露天香·香》为著名作家孟晖书写中国古代饮食起居的随笔集,对古代的甜点、冰淇淋、乳糖、花露、茶几、香球、门帘等物事作了细腻清丽的描写。书中配有大量插图,可谓图文并茂。作者对古代的名物、生活细节怀着深深温情,以清丽的文笔、幽微的心思,挖掘意趣、渲染喜悦、旁征博引、乱花迷眼,又每每能以小见大。

内容简介

  《潘金莲的发型》是孟晖的第1本随笔集,出版后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此次再版,我们尝试把这本随笔集一拆为三,涉及服饰的部分、涉及饮食与起居的部分、涉及文学作品欣赏的部分各自独立,做成三本小书,分别名为《潘金莲的发型》、《花露天香》和《想念梦幻的桂旗》,让读者可以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部分,也更方便随身携带和存放。
  《花露天香·香》主要收集了其中涉及饮食起居部分的随笔。在《花露天香》中,孟晖以扎实的考据、清丽的笔触,书写了中国古代的饮食糕点(如糖酪浇樱桃、冰淇淋、蜜沙冰、花露等),写了古中国的几案、香球、珠帘、梅花络、熏香等等,读来唇齿留香。

作者简介

  孟晖,女,20世纪60年代出生,达斡尔族。1987年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本科学习,1990年肄业;1990—1993年至法国留学。现居北京。作品有长篇小说《盂兰变》。文化史研究著作及研究性随笔《中原女子服饰史稿》《花间十六声》《潘金莲的发型》《画堂香事》《贵妃的红汗》等,译作《西方古董鉴赏》《我不是杀人犯》《战争与电影》等。

目录

唐人美点——糖酪浇樱桃
酥·酥山·冰淇淋
附:金盘点酥山
蜜沙冰·乳糖真雪
花露天香
得几而止
被底的香球
附:玫瑰花的妙用
珠帘秀
帘影玲珑
冰块的遭际
梅花络
琉璃、玻璃与《红楼梦》
附:琉璃的奢侈

精彩书摘

  《花露天香》:
  
  宋代词人辛弃疾曾作《菩萨蛮·坐上赋樱桃》一词,开篇即说:“香浮乳酪玻璃碗,年年醉里尝新惯。”读者读过这两句词文,或许会觉得有些难以理解,不明白赋咏樱桃,为什么要提到乳酪。其实,如果知道古人在食樱桃时,流行向新鲜樱桃上浇乳酪以佐味,这两句词的涵义,便不解自明了。
  吃樱桃时浇以乳酪,这种食法,最早的记载大概是在三国时代。在魏文帝的文集中载录了钟繇的书信,其中提到赏赐“甘酪及樱桃”。据史书记载,东汉灵帝喜好胡服、胡饭、胡乐,京都贵戚都竞相效仿。
  酥、酪等乳制品,或许正是作为“胡饭”的一类,在汉末胡风胡俗流行之下,被中原贵族初步接受的。魏晋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频繁入迁中原,使得胡风胡俗在北方地区影响日深,反映在饮食习惯上的表现之一,便是乳制品一度成为北方人民的日常食品。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专辟一章详细介绍畜牧及乳制品制造技术,当时北方地区的生活风俗,由此可见一斑。
  据《齐民要术》介绍,“三月末,四月初,牛羊饱草,便可作酪,以收其利,至八月末止。”其他季节,“天寒草枯”,牛羊赢瘦,产奶不多,不能大量地造酪。三月末,四月初,正是暮春、初夏,也就是樱桃成熟的时节。每年,新酪的制作正与樱桃的成熟同时,所以,宋代诗人陆游有诗句云:“蜡樱、桃子、酪同时”,梅尧臣则曾作诗云:“昨日酪将熟,今日樱可餐”。在汉唐时代,黄河流域的气候、水土、植被条件与今日很不相同,樱桃树生长很是普遍,至初夏大量结实,因此,樱桃是北方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果品。人们发现,将在同一季节出产的两种美味——乳酪、樱桃混拌在一起享用,风味加倍美妙,于是,年年“尝新”时,乳酪便也成为必不可少的佐味佳品。
  《侪民要术》中记载有造酪法,与今日制造奶酪的工艺大致相同。书中提到三种酪制品,“甜酪”、“酢酪”和“干酪”。其中,酢酪相当于今天的酸奶,味道酸甜;干酪则是一般的奶酪经过加工,脱水晒干而成,其状态比较接近今天我们所见、所吃的西式奶酪制品。而甜酪,其味道是一般天然奶酪的口感,但是,其状态却与我们今天习惯见到的干奶酪不同,是半固态、凝冻状的,在形态上更近似酸奶(参见《侪民要术校释》,缪启愉校释,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北朝、唐宋时代提到“酪”、“乳酪”,通常都是指甜酪,也就是半固态的天然奶酪,而非干酪。乳酪既然是凝冻状的,在吃樱桃的时候,就可以把这样的乳酪像浇卤一样,浇沃到鲜红的樱桃上。以鲜乳酪的肥浓滋润相配初熟樱桃的鲜甜多汁,其口感之美,可想而知。唐人因循北朝风俗,仍然保留着日常食用乳制品的习惯,牛羊乳汁、酥、酪等乳品,都被唐人视为美味,因此,在唐代,在品尝樱桃的种种方法中,最普遍、最受欢迎的吃法,始终是乳酪浇樱桃。五代人王定保在其所著的《唐摭言》中记载有这样一则轶事:“唐时新进士尤重樱桃宴。乾符四年,刘邺第二子覃及第……覃潜遣人预购数十树,独置是宴,大会公卿。时京国樱桃初出,虽贵达未适口,而覃山积铺席,复和以糖、酪者,人享蛮画一小榼,亦不啻数升,以至参御辈,靡不沾足。”在公元878年的一次新进士宴上,主宾们一共吃掉了几十棵树产出的樱桃,仅用以浇佐樱桃的乳酪,就用去了不止好几斗。由于蔗糖在唐代成为通行的甜味品,唐人在樱桃上浇乳酪之外,还要加浇蔗糖浆,增加了酪浇樱桃的甜度,使这一道美点臻至于完美。
  ……

前言/序言


天香·藏珍:一段穿越时空的嗅觉史诗 目录 引言:气味,无形的记忆之锚 第一章:远古的芬芳——自然界的香韵 1.1 泥土与晨露:生命初萌的原始气息 1.2 花开的声音:野花的低语与山野的低吟 1.2.1 兰草的幽静:文人雅士的寄情之香 1.2.2 玫瑰的浓烈:爱情与生命的赞歌 1.2.3 桂花的馥郁:秋日私语与团圆的象征 1.2.4 茉莉的清雅:东方女性的温婉与纯净 1.3 树木的深沉:森林的呼吸与大地的情怀 1.3.1 沉香:木之心,香之魂 1.3.2 檀香:神圣与宁静的守护者 1.3.3 柏木的苍劲: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印记 1.4 动物的讯息:自然界无声的语言 第二章:文明的熏染——人类对香的探索与应用 2.1 燃烧的圣火:宗教仪式中的香气力量 2.1.1 古埃及的香膏:通往神界的桥梁 2.1.2 东方焚香:祭祀、冥想与净化 2.1.3 弥散的祷告:香气在信仰中的共鸣 2.2 治愈的芬芳:草药与香料的医学价值 2.2.1 驱散瘟疫的艾草:古人的智慧结晶 2.2.2 舒缓身心的薄荷与薰衣草 2.2.3 提振精神的迷迭香与丁香 2.3 宴饮的雅趣:香气在宫廷与士族的风雅生活 2.3.1 焚香品茗:慢煮时光的东方韵味 2.3.2 香料入馔:舌尖上的味觉与嗅觉盛宴 2.3.3 熏衣染被:生活细节中的嗅觉美学 2.4 仪容的修饰:香水、香膏与化妆品的发展 第三章:流转的技艺——香的制作与传承 3.1 采撷与提炼:从自然到瓶中的魔法 3.1.1 蒸馏法的精妙:捕捉花草的灵魂 3.1.2 浸渍法的温柔:萃取植物的精华 3.1.3 压榨法的直接:获取果实与坚果的香浓 3.2 调配的艺术:点滴之间的化学与美学 3.2.1 前调、中调、后调:香水结构的奥秘 3.2.2 香料的和谐与对比:创造独特嗅觉体验 3.2.3 东方与西方的调香哲学 3.3 容器的演变:承载香气的载体 3.3.1 陶瓷、玻璃与金属:不同材质的嗅觉影响 3.3.2 精致瓶身的设计:美学与功能的结合 第四章:时代的印记——香在历史洪流中的变迁 4.1 丝绸之路上的香料贸易:跨越国界的芬芳交流 4.1.1 香料的商品化与国际化 4.1.2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4.2 中世纪的香氛革命:欧洲的香水黄金时代 4.2.1 炼金术士的探索与香水的诞生 4.2.2 香水在宫廷与贵族社会的普及 4.3 近现代的香水工业:科技与商业的交织 4.3.1 合成香料的出现与影响 4.3.2 品牌化与大众化:香水成为日常用品 4.3.3 创意营销与文化符号 第五章:感官的延伸——香在现代社会的多重角色 5.1 身份的象征:品牌、品味与个人风格 5.1.1 香水成为一种时尚宣言 5.1.2 不同场合的香氛选择 5.2 情感的载体:记忆、情绪与人际关系 5.2.1 气味唤醒的童年回忆 5.2.2 香气在约会与社交中的作用 5.2.3 慰藉心灵的香薰疗法 5.3 空间的塑造:环境香氛与生活品质 5.3.1 商业空间:营造氛围与引导消费 5.3.2 居家空间:提升舒适度与个性化 5.3.3 酒店与会所:打造独特的气味标签 5.4 艺术的表达:香水作为一种无声的艺术形式 结语:嗅觉的未来——永恒的芬芳,无限的可能 --- 引言:气味,无形的记忆之锚 在浩瀚的人类文明长河中,我们用眼睛记录图像,用耳朵捕捉声音,用舌尖品味万物,用双手触摸世界。然而,有一种感官,常常被我们忽略,却又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生命紧密相连,那就是嗅觉。气味,如同无形的丝线,悄无声息地牵引着我们的情绪,唤醒深埋的记忆,塑造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它是一种原始的本能,一种深刻的体验,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 从远古洪荒的自然气息,到文明曙光的焚香祭祀,从宫廷贵族的风雅生活,到现代社会的多彩芬芳,香气始终如影随形,编织着人类历史的画卷,点缀着个体生命的色彩。《天香·藏珍》并非一本简单的香料图鉴,也不是一本关于香水制作的枯燥教程。它是一次深入探索,一次感官的远足,一次对“香”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概念的全面梳理与解读。我们将一同溯本追源,探寻香气在自然界的本初形态;我们将穿越历史的尘埃,揭示香气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感悟匠人的智慧与技艺,理解香气如何在细微之处绽放生命;我们将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香气如何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流转;最终,我们将站在现代的视角,重新审视香气在我们生活中的多重意义与无限可能。 这是一场关于嗅觉的史诗,一次对生命芬芳的致敬,一份献给所有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之人。 第一章:远古的芬芳——自然界的香韵 生命诞生之初,世界便充满了原始而纯粹的香气。泥土在雨后的湿润中散发出泥泞而又充满生机的味道,那是大地苏醒的呼吸,是生命孕育的基石。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带着植物特有的清新与微甜,弥漫在空气中,洗涤着夜的沉寂,宣告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花开,是大自然最华美的乐章,也是香气最集中的爆发。那些在山野间、在溪流旁、在田埂上悄然绽放的野花,它们无需刻意雕琢,便能散发出令人心醉的幽香。一株株兰草,在幽静的山谷中,散发出淡雅而又悠远的香气,这种香气不张扬,却能直抵人心,成为文人雅士寄情山水、托物言志的绝佳载体。它们笔下的兰花,不仅仅是植物,更是高洁品格的象征。而当玫瑰在夏日里盛情绽放,那浓烈而又甜蜜的香气,仿佛是爱情最直白的表白,是生命力最澎湃的赞歌,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情感的无限向往。秋天,是桂花的季节。金黄色的花朵,如繁星般点缀在枝头,空气中弥漫着馥郁的甜香,这种温暖而又熟悉的味道,总能勾起人们对团圆、对亲情的思念,成为秋日里最动人的私语。而茉莉,以其清雅脱俗的香气,赢得了东方女性的青睐。它不像玫瑰那般热烈,也不似桂花那般浓郁,却自有其温婉、纯净的气质,恰似东方女性低眉浅笑间的柔情。 除了花朵,树木更是大自然的“香水瓶”。那些古老的森林,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散发出深沉而又富有层次的香气。沉香,被誉为“木之心,香之魂”。它并非来自活着的树木,而是历经漫长岁月,树木在受伤后分泌的油脂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这种香气,沉静、深邃,带着一丝药香和木质香,能够让人瞬间平静下来,沉浸在一种冥想的氛围中。檀香,则散发着温润、圣洁的光辉。它的香气,常被用于宗教仪式,能够带来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是与神灵沟通的桥梁。柏木,以其苍劲挺拔的身姿,散发出一种沉稳、厚重的香气,这种香气中带着松脂的清冽,又饱含着历史的沉淀,仿佛能听见古老的回响,看见岁月的印记。 甚至,动物世界里也充满了各种无声的“香气语言”。它们通过气味标记领地,识别同类,传递信息,构建着一个复杂而又微妙的生态系统。虽然我们人类的嗅觉不如某些动物那般敏锐,但这些原始的香气,却早已融入了我们的基因,成为生命体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章:文明的熏染——人类对香的探索与应用 随着人类文明的曙光初现,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去认识、去利用、去创造各种香气。香,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成为连接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身的桥梁。 在古老的宗教仪式中,燃烧的圣火是香气力量的直接体现。古埃及人将珍贵的香膏用于祭祀,用于防腐,他们相信这些香气能够通往神界,连接凡间与天堂。在东方,焚香是一种普遍的仪式。无论是宫廷的祭祀,还是寺庙的祈祷,亦或是文人的雅集,香炉中的青烟袅袅,承载着人们的敬意、虔诚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香气在弥散中,仿佛化作了无声的祷告,将人们的愿望送往远方,又在每一次的吸入中,净化心灵,带来安宁。 香气同时也是一种天然的“良药”。在古代,草药的香气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艾草,这种随处可见的植物,在古代被视为驱散瘟疫的圣物,其燃烧产生的烟雾被认为能够净化空气,抵御疾病,这无疑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而薄荷和薰衣草,以其清凉提神或舒缓放松的香气,至今仍是缓解压力、改善睡眠的良方。迷迭香和丁香,则以其独特的香气,能够提振精神,激发活力,成为古代人们应对疲惫的秘密武器。 在宫廷与士族阶层,香气更是融入了他们风雅的生活之中。焚香品茗,成为了一种慢煮时光的东方韵味。袅袅青烟伴随着茶的清香,在宁静的环境中,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享受片刻的宁静与闲适。香料的巧妙运用,也让宴饮成为一场舌尖上的味觉与嗅觉盛宴。从烹饪到调酒,香料的加入,不仅增添了风味,更提升了整体的用餐体验。而熏衣染被,这种看似微小的生活细节,也体现了古人对香气的重视。将香料或香草置于衣物中,让淡淡的香气伴随左右,不仅能去除湿气,更能增添一份别致的风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开始尝试用香来修饰自己的仪容。香水、香膏以及各种香料制成的化妆品,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它们不仅能掩盖身体的气味,更能彰显个性和品味。 第三章:流转的技艺——香的制作与传承 将自然的芬芳转化为可供使用的香气,是一门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精湛技艺。它需要对植物的深入了解,对化学原理的掌握,以及对美学的独特感知。 香气的提取,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蒸馏法,是捕捉花草灵魂的魔法。将植物的花、叶、茎等部位放入蒸馏器中,通过加热产生蒸汽,蒸汽会带走植物中的挥发性芳香物质,然后经过冷却,这些物质便凝聚成精油。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植物最原始、最鲜活的香气。而浸渍法,则是一种更为温柔的萃取方式。将植物材料置于油或酒精中,通过长时间的浸泡,让芳香物质逐渐溶解到溶剂中。这种方法尤其适合提取一些不耐高温的植物的香气。压榨法,则是直接从果实、花瓣或坚果中获取香浓的精油,比如柑橘类果皮的精油,就是通过压榨的方式获得的,香气清新而又直接。 调配,则是香气创作的灵魂所在。点滴之间的精确,成就了最终的嗅觉体验。调香师如同音乐家,他们手中的香料,便是各种音符。他们需要理解香水结构中的前调、中调和后调。前调是香水初次接触皮肤时的味道,通常是清新、挥发性强的香料,如柑橘、薄荷等;中调是香水的主体香,也是最能代表香水个性的部分,如花香、果香等;后调则是香水在皮肤上停留最久的香气,通常是沉稳、持久的木质香、东方香或麝香等。调香师需要巧妙地运用各种香料,通过和谐的组合或鲜明的对比,创造出独特而又令人难忘的嗅觉体验。东方与西方的调香哲学,也各有侧重。东方香调往往偏向沉静、内敛,注重草本、木质的天然韵味;而西方香调则更注重层次感、变化感,善于运用花香、果香等,营造出浪漫、性感的氛围。 而承载香气的容器,也并非仅仅是物质的载体,它同样影响着我们的嗅觉体验。陶瓷、玻璃、金属等不同的材质,它们本身的微弱气味,以及它们对光线、温度的阻隔能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对香气的感知。同时,精致的瓶身设计,也是香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美学与功能完美结合,赋予了香水一种视觉上的魅力。 第四章:时代的印记——香在历史洪流中的变迁 香气,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古老贸易通道,也承载了香料的芬芳。从东方运往西方的珍贵香料,如乳香、没药、肉桂、丁香等,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更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香料的商品化与国际化,使得香气不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是成为了一种跨越国界的商品。 在中世纪的欧洲,香水经历了一场“黄金时代”。炼金术士们在对物质的探索中,偶然发现了蒸馏技术,并开始尝试制作各种香水。这些香水最初多用于宗教仪式和医疗,但很快,它们便走进了宫廷和贵族的生活。芬芳的香水,成为他们身份、地位和品味的象征,也用于掩盖当时卫生条件的不足。 进入近现代,香水工业迎来了飞速的发展。合成香料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香水的香型,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香水逐渐走向大众化。科技与商业的交织,造就了如今繁荣的香水市场。品牌化与个性化并存,香水不再仅仅是香气,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时尚的表达。 第五章:感官的延伸——香在现代社会的多重角色 在现代社会,香气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扮演着多重角色。 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款精心挑选的香水,能够瞬间彰显你的品味、你的个性,甚至你的职业。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香氛选择,从工作场合的清新淡雅,到约会时的性感迷人,再到派对上的张扬个性,香水都是你最好的“语言”。 它也是情感的载体。一缕熟悉的香气,可能瞬间将你带回童年的某个午后,唤醒那些尘封已久的美好回忆。香气在约会与社交中,能够增添浪漫的气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香薰疗法也成为了一种慰藉心灵的方式,通过香气的引导,帮助我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香气能够塑造空间。无论是在商业空间,还是在居家环境,恰当的环境香氛都能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商场通过香气引导消费,酒店通过香气打造品牌标签,居家空间通过香气提升舒适度与个性化。 更重要的是,香水本身,作为一种由调香师精心创作的作品,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无声的艺术形式。它如同音乐、绘画一样,能够触动我们的感官,引发我们的共鸣,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结语:嗅觉的未来——永恒的芬芳,无限的可能 从远古的泥土芬芳,到现代科技的精密调配,香气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不断演变,不断丰富。它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存在,一种连接自然与人文的纽带,一种表达情感与彰显个性的语言。 《天香·藏珍》,是对这份永恒芬芳的探索与记录。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嗅觉的旅程,一次对生活美好的致敬。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感官体验的不断追求,香气的世界还将展现出更多无限的可能。让我们继续保持对嗅觉的敏感,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让芬芳点亮我们的生活,让香气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动人的注脚。

用户评价

评分

《花露天香·香》这个名字,简直就是一首无声的诗,一种无需言语的意境。首先,“花露”两个字,就自带了一种清晨初醒的娇嫩感,如同初开的花朵上沾染的晨露,纯净而又带着一丝生命的活力。它让我想象到,在那微凉的空气中,花瓣悄然舒展,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晶莹的光芒,那种细微而又美好的瞬间。而“天香”二字,更是将这份香气提升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维度。它不再是简单的花香,而是带有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缥缈感,仿佛是来自云端、来自遥远星辰的芬芳,带着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让人忍不住想要追寻。最后点缀一个“香”字,更是将这份独特的感受具象化,却又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猜测,这本书的故事,也许会通过对自然界中花朵的细致描绘,来牵引出一段关于人物命运、情感纠葛,或者是一些人生哲理的探讨。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香”本身,更是关于“香”所代表的那种纯粹、美好、或者曾经拥有过的记忆。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花露天香·香》,着实勾起了我的无限遐思。一开始,“花露”二字,便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那是清晨时分,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带着湿润气息的花香,那种感觉纯净而又清新,仿佛可以涤荡心灵。紧接着,“天香”二字,则将这份香气拔高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境界,它不再是普通的凡花俗草之香,而是带着一种来自天上、来自仙界的馥郁,是一种令人神往、仿佛能唤醒灵魂的芬芳。而最后那个“香”字,更是将这份抽象的意境凝练成一种直观的感受,却又留下了无尽的解读空间。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很可能不仅仅是关于描绘花朵本身,而是会借由花香来串联起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或许是关于爱情的甜蜜与苦涩,或许是关于友情的深厚与变迁,又或许是关于人生中那些转瞬即逝却又无比珍贵的体验。它可能会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并将其转化为文字,让读者在阅读中也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香”。

评分

《花露天香·香》这个名字,带着一种古朴而又高雅的气质,仿佛一幅水墨丹青徐徐展开。首先,“花露”二字,就让我联想到了清新、自然的意境,如同清晨时分,花瓣上凝结的晶莹剔透的露珠,散发着淡淡的、却又沁人心脾的清香。这种感觉,总是让人心生宁静,仿佛能洗去尘世的烦恼。而“天香”二字,则在此基础上,更增添了一份缥缈与神圣,仿佛是来自仙境的芬芳,是一种超越凡俗的美好,令人向往。最后,用一个“香”字收尾,更是将这份感受凝练到了极致,却又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定然是围绕着某种极致的美好,也许是通过描写某种珍稀的花卉,或者是一种特殊的香料,来折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悲欢离合。它可能是一部关于传承、关于守护,或者是一段关于寻觅内心平静的旅程。作者的文字,想必也会如同那“花露天香”一般,细腻而又富有韵味,能够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东方美学意境的世界。

评分

这本《花露天香·香》的书名,初读之下,便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淡雅悠远的画面。总觉得“花露”二字,带着晨曦初露的晶莹剔透,沾染着露珠的花瓣,散发着清冽而又饱含生机的气息。而“天香”二字,更是将这份香气拔高到了某种极致,仿佛是来自仙界的芬芳,不染尘埃,却又沁人心脾。再加上末尾点睛的“香”字,更是将这份独特的感受凝练得无以复加。单单是书名,就已经足够引发我强烈的好奇心。它不像那些直白地揭示故事情节的书名,而是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花露”的香气,究竟是如何“天香”的?这份“香”,又将以何种形式,何种意境,在书中缓缓展开?是植物本身的馥郁,还是某种情感的升华,抑或是某种难以言喻的精神寄托?我猜测,这或许是一本描绘自然风物,细腻捕捉花草树木在不同时节、不同光线下散发的独特香气的作品。又或许,它会将这自然的香气,与人物的情感、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香气的变化,来折射人物内心的波澜起伏。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我沉醉于那份独特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香”之中。

评分

当我拿到《花露天香·香》这本书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颇具古韵的名字,仿佛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一个充满东方美学的世界。书名中的“花露”二字,让我联想到清晨时分,花瓣上凝结的晶莹剔透的露珠,那种清澈、纯净的感觉扑面而来。而“天香”二字,则赋予了这份香气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是天上飘来的芬芳,带着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气息。最后加上一个“香”字,更是将这种感受凝练到了极致,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这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令人心动的故事。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很可能与植物、香气,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和人生体验有关。也许,作者会细致地描绘各种花的形态、颜色,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散发出的独特香气,并借此来抒发某种情感,或者讲述一段关于人生、关于成长,关于爱与失落的故事。书名的意境如此深远,让我对作者的笔触充满了期待,相信一定能够品味到其中的精妙之处,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涤荡和升华。

评分

算是可以了解下传统文化吧

评分

很好的东西下次再来!赞??

评分

喜欢喜欢特别喜欢,十个字的喜欢。

评分

订单有提示预留纳税人编号,然而发票照旧没有?是什么意思?!

评分

??花露天香·香??花露天香·香

评分

????????

评分

??花露天香·香??花露天香·香

评分

全新正版,配送及时 ,值得拥有。

评分

《潘金莲的发型》是孟晖的第一本随笔集,出版后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此次再版,我们尝试把这本随笔集一拆为三,涉及服饰的部分、涉及饮食与起居的部分、涉及文学作品欣赏的部分各自独立,做成三本小书,分别名为《潘金莲的发型》、《花露天香》和《想念梦幻的桂旗》,让读者可以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部分,也更方便随身携带和存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