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少有人走的路》
前言
第一部分 自律
第二部分 愛
第三部分 成長與信仰
第四部分 恩典
後記
附錄 25 周年版序言
《少有人走的路2》
第一章 謊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第二章 有沒有罪惡感,是善與惡的分水嶺
第三章 壓製彆人,就是邪惡
第四章 惡,總是齣現在需要愛的地方
第五章 從小缺乏愛,長大就容易變壞
第六章 勇敢地麵對謊言
《少有人走的路3》
第一部分 人生是一場修行
第一章 意識和痛苦
第二章 責備與寬恕
第三章 復雜的人生
第二部分 心靈探索
第四章 自尊自愛
第五章 感受神秘
第六章 心靈成長的四個階段
第七章 神話:人性的旅程
第八章 上癮:神聖的疾病
第三部分 尋找自己的歸宿
第九章 “未知死,安知生”
第十章 性與精神
第十一章 物質與精神
第十二章 從宗教中得到的裨益
結語 心理治療的睏境
《少有人走的路4》
前言 心靈的淪喪
第一部分 關懷心靈
第一章 聆聽心靈的聲音
第二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關懷心靈
第二章 傢庭和童年的神話
第三章 自我崇拜的神話
第四章 愛情的入門儀式
第五章 嫉妒與羨慕:滋養心靈的毒藥
第六章 心靈與力量
第七章 抑鬱的饋贈
第八章 疾病:身體的詩歌
第九章 心靈的經濟學
第三部分 精神實踐與心理深度
第十章 神話、儀式與精神生活的必要性
第十一章 心靈與精神生活
第四部分 關懷世界的心靈
第十二章 美與萬物之靈的復蘇
第十三章 生活的神聖藝術
【在綫試讀】
愛的定義
自律能夠讓我們承受問題帶來的痛苦,並最終解決問題;而心靈在承受痛苦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則會不斷地成長和成熟。
所以,自律是人們心靈進化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那麼,我們為什麼願意通過自我約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為有一種力量在推動著我們,這種力量就是愛。愛是人們自律的原動力。
愛,是一種極為神秘的現象,我們很難給齣確切的定義,也很難觸及它的本質。關於愛的研究,是心理學界艱難的課題之一。要嘗試瞭解愛的本質,我們就需要涉足一個神秘的領域。愛的概念實在太博大、太精深瞭,無法用言語徹底解釋清楚。盡管我相信這一部分內容很有價值,但我也清楚,我筆下的文字不可能完全涵蓋愛的真諦。
迄今為止,不曾有誰給“愛”下過真正令人滿意的定義,這就足以證明“愛”的神秘瞭。有人把愛分成許多種:肉體之愛、精神之愛、手足之愛、完美的愛、不完美的愛,等等。在此,我冒昧地給所有愛的種類,下一個相對完整的定義——盡管我深知這樣的定義不可能完美無缺。我的定義是:愛,是為瞭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
在對這個定義展開詳細闡述之前,我必須做幾點說明:首先,“心智成熟”這個字眼,可能會使人聯想到宗教意義上的愛。
篤信科學的人往往對此不以為然。但我的定義並非來自宗教思想,而是來自心理治療的臨床經驗和多年的自我反省。在心理治療中,愛的重要性無可比擬,然而大多數患者卻並不清楚愛的本質,他們對愛的理解似是而非。有一位年輕的男患者,他膽小怕事,性格拘謹而內嚮。他對我說:“母親對我的愛太深瞭!她因為怕我在外麵受到傷害,從上小學第一天開始,就天天開車接送我上下學,直到高中三年級時,她仍不肯讓我坐校車上學,這也給她增加瞭許多負擔。經過我苦苦的哀求,她纔終於同意讓我坐校車。她真的是太愛我瞭!”為瞭順利完成治療,我必須讓他意識到,他母親的動機,可能與 愛沒有關係,甚至根本就不是愛。原因有如下幾點:
首先,愛與非愛顯著的區彆之一,就在於當事人意識和潛意識中的目標是否一緻。如果不一緻,就不是真正的愛。
其次,愛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愛,意味著心靈的不斷成長和心智的不斷成熟。愛在幫助彆人進步和成長的同時,也會拓展自己的心靈,使自我更加成熟。換言之,我們付齣的愛,不僅能讓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樣也能使自己獲益。
第三,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愛,可以讓自己和他人都獲得成長。不愛自己的人,絕不可能去愛彆人。父母缺少自律,心靈不能成長,就不可能讓孩子學會自律,獲得心靈成長。我們在推動他人心智成熟之時,自己的心智也不會停滯不前。我們為瞭他人去努力自律,與為瞭自己去努力自律一樣,這二者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區彆。我們強化自身成長的力量,纔能成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們最終會意識到,愛自己與愛他人,其實是並行不悖的兩條軌道,隨著時間的推進,兩者不但越來越近,其界限最後甚至會模糊不清,乃至完全泯滅。第四,愛需要付齣努力。由於愛是不斷擴展自己和他人自我界限的過程,所以,愛意味著我們要不斷付齣努力,去跨越原來的界限。愛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付諸行動;愛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誠付齣。我們愛自己或愛某人,就要持續地努力,幫助自己和他人一起獲得成長。
最後,愛是一種意願。我之所以用“意願”來定義愛,是為瞭讓它與一般的“欲望”有所區彆。並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夠轉化成行動,而隻有強大到足以轉化成行動的欲望,纔能夠稱為意願。二者的差彆就相當於說:“今晚我想去遊泳”和“今晚我要去遊泳”。人人都有愛他人的欲望,但很多人隻把這種愛停留在想法和口頭上。想愛不等於去愛,愛的想法不等於愛的行動。真正的愛是行動,是一種由意願而産生的行動。愛一個人卻沒有付諸行動,就等於從未愛過。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付齣愛的時候,在為瞭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貢獻力量的時候,一定是齣於自覺自願的選擇,即主動選擇去 愛,而不是一種被動的強迫。 愛如此神秘,以至於很多接受心理治療的患者們,對於愛究竟是什麼,常常感到迷惑或産生誤解。我希望本書能夠幫助讀者消除對愛的誤解,從不必要的痛苦中解脫齣 來。要瞭解愛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先來看看愛不是什麼。
……
【內容簡介】
《少有人走的路》
或許在我們這一代,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像《少有人走的路》這樣,給我們的心靈和精神帶來如此巨大的衝擊。僅在北美,其銷售量就超過瞭700萬冊,被翻譯成23種以上的語言;在《紐約時報》暢 銷書榜單上,它停駐瞭近20年的時間。這是齣版史上的一大奇跡。
毫無疑問,本書創造瞭空前的銷售紀錄,而且,至今長盛不衰。
本書處處透露齣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製,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寜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本書開篇所言:人生苦難重重。M?斯科特?派剋讓我們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但是,它沒有讓我們感到恐懼,相反,它帶領我們去經曆一係列艱難乃至痛苦的轉變,最終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2》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兩隻狼,一隻善,一隻惡。
如果說《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在告訴我們如何培養心中那隻善良的狼,那麼,這本書則是在分析我們心中那隻惡狼。
培養善良的狼需要誠實,而惡狼害怕的則是誠實,喜歡的則是謊言。
為什麼惡狼喜歡謊言呢?因為謊言的本質是掩蓋真相。
從本質上來看,人之所以掩蓋真相,是不願意承受麵對問題和解決問題所帶來的痛苦。在逃避問題和痛苦的過程中,人會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變得瘋狂和邪惡。所以,邪惡是由顛倒是非的謊言産生的。這就像單詞“生命”——live,如果顛倒過來,就變成瞭“邪惡”——evil 。
勇敢地麵對謊言,就是要讓我們勇敢地麵對真相,不逃避自己的問題,承受應該承受的痛苦,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唯有如此,我們的心靈纔會成長,心智纔能成熟。
《少有人走的路3》
如果說《少有人走的路》講的是心智成熟的旅程,《少有人走的路2》講的是勇敢地麵對謊言,那麼這本《少有人走的路3》講的則是:人生錯綜復雜。
每個人都必須走自己的路。生活中沒有自助手冊,沒有公式,沒有現成的答案,某個人的正確之路,對另一個人卻可能是錯誤的。本書將告訴你,人生錯綜復雜,我們應為生活的神奇和豐富而歡 喜,而不應為人生的變化而沮喪。生活是什麼?生活是在你已經規劃好的事情之外所發生的一切。所以,我們應該對變化充滿感激!
《少有人走的路4》
這本書是為我們這個紛擾的時代而寫的。
遇見這本書,需要進行一場緩慢的閱讀,這過程就像一股緩流澆灌心田,水過之處,心已經漫洇濕透。
美國著名心理學傢約翰?布雷簫說:“它補全瞭我失落的一角……我願毫無保留地推薦此書。”
20世紀人類大的病痛是“心靈的淪喪”。心靈淪喪的我們物質越來越豐富,卻越來越感覺不到幸福;相處的技巧越學越多,婚姻關係卻越來越難搞;經曆的事情越來越多,感動卻越來越少。針對當下的種種問題,本書提供瞭一種新的解決方式。它無需高深的哲理,更與醫學技術無涉,你隻需要重新審視日常生活,就能找迴久違的快樂與滿足。其實,精心挑選的一束鮮花、漿洗得乾乾淨淨散發著香味兒的桌布,這些微末細節都可以滋養乾涸已久的心靈,讓我們從中獲得滿足與幸福。
本書與《少有人走的路》《少有人走的路2》《少有人走的路3》一脈相承,一同觸發瞭20世紀末“迴歸心靈”的風潮,它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150周之久。
這本書的內容,怎麼說呢,它給我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像是被一位睿智的長者點撥,一下子就看到瞭很多自己之前從未留意過的盲點。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方式真的發生瞭微妙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在處理人際關係和情緒管理方麵,我發現以前很多讓我頭疼的問題,似乎都有瞭新的解決思路。它不像市麵上那些泛泛而談的心靈雞湯,而是深入剖析瞭問題的根源,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方法。比如,書中關於“責任”的部分,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很多行為,明白很多時候我們抱怨他人或環境,其實是在逃避自身的責任。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覺醒,它讓我不再被動地等待外界改變,而是主動去承擔起改變自己的力量。而且,這本書並沒有迴避現實的殘酷,它坦誠地告訴我們,成長必然伴隨著痛苦和犧牲,沒有捷徑可走。這種坦率反而讓我覺得更加真實和鼓舞人心,因為你知道,你正在經曆的艱難,都是通往成熟的必經之路。我真的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更像是一本陪伴你探索內心、實現自我價值的地圖,指引你走嚮更成熟、更充實的人生。
評分這本書對我來說,最寶貴的一點在於它讓我重新認識瞭“自我”。我之前總覺得自己需要不斷地嚮外去證明自己,去爭取彆人的認可,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意識到,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內心。它不像那種打雞血的勵誌書,而是那種讓你安靜下來,去傾聽自己聲音的書。書中關於“愛”的論述,讓我對愛的理解有瞭更深的層次。我過去總以為愛就是付齣,就是犧牲,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愛,首先是愛自己,並且懂得如何去愛彆人,而不是以一種控製或占有的方式。它還談到瞭很多關於“心智成熟”的議題,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痛苦和焦慮,是因為我們還停留在一種不成熟的狀態。這本書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來幫助我們突破這種狀態,變得更加獨立、自主和有擔當。我真心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少走彎路”,更重要的是,它能幫助我們找到通往內心真正自由和安寜的那條道路。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在生活中不斷實踐的書。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很多勵誌書籍那樣一上來就振聾發聵,而是像娓娓道來的故事,或者像一次深入的對話。剛開始讀的時候,我可能會覺得它有些“慢熱”,但越往後讀,越覺得它蘊含的力量越來越強大。它不是那種讓你讀完就立刻跳起來做事情的書,而是那種讓你讀完後,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會不斷地迴想起其中的某些話語,然後慢慢地在你的生活裏産生影響。尤其是在處理人際衝突和溝通障礙方麵,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我過去常常因為一些誤解而感到痛苦,也因為不知道如何錶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而錯過很多機會。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溝通問題,根源在於我們內心的地圖不一樣,當我們試圖去理解對方的地圖時,很多衝突也就迎刃而解瞭。而且,它並沒有把“溝通”神化,而是迴歸到最基本的人性層麵,讓我們看到,真正的溝通,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的。我真心覺得,這本書對於任何想要改善自己人際關係,或者想在人際交往中更加遊刃有餘的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纔能真正地“成熟”,這本書給我的啓發簡直太大瞭。它不是那種告訴你“隻要積極思考就能成功”的書,而是帶你深入到那些我們不願意麵對的黑暗麵,比如恐懼、逃避、以及我們內心深處的很多不安全感。它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很多不完美的、甚至有些不堪的樣子,但最重要的是,它並沒有讓我因此感到沮喪,反而給我瞭一種力量,一種去接納和理解自己不足的勇氣。書中關於“界限”的探討,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我總是容易被彆人利用,也讓我學會瞭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同時又不失善良。我開始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犧牲”和“付齣”,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清晰的界限,無法拒絕,也無法錶達自己的需求。這本書教會我,成熟不是壓抑自己的情感,而是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情感,並且有能力去管理它們,讓它們服務於我們,而不是被它們所控製。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好像卸下瞭很多不必要的包袱,可以更輕鬆、更真實地麵對生活,也更懂得如何與他人建立更健康、更有意義的關係。
評分我一直覺得,真正的“成功”不應該是外在的物質堆砌,而是一種內心的豐盈和滿足。而這本書,恰恰就是幫助你實現這種內心成功的一本絕佳指南。它沒有給你設定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也沒有告訴你“隻要努力就能達到”,而是帶領你一步步地去理解,什麼纔是真正讓你感到快樂和有意義的東西。書中關於“選擇”的探討,讓我深刻地反思瞭自己過去的一些決定。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做“正確”的選擇,但實際上,我們隻是選擇瞭更容易的、或者被社會期待的那條路。這本書鼓勵我們去審視自己的內心,去做齣真正對自己有益的選擇,即使這條路可能充滿瞭挑戰。而且,它對於“痛苦”的解讀也讓我印象深刻。它不是讓你去迴避痛苦,而是讓你去擁抱它,從中學習,從中成長。這種積極麵對睏難的態度,讓我覺得渾身充滿瞭力量。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良師益友,它不評判你,隻是靜靜地陪伴你,在你迷茫的時候給你指引,在你跌倒的時候扶你一把,讓你能夠更堅定地走嚮內心的成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