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裝從何而來?旗袍又經曆瞭怎樣的變遷?民國時期的民眾是怎麼看待時裝錶演的?民國政府又是怎麼整治奇裝異服的?《民國衣裳》帶你追憶民國霓裳風情,追尋民國時代氣息。
《民國衣裳:舊製度與新時尚》是周鬆芳博士在南方都市報副刊開設的專欄——《民國衣冠》專欄文章的結集,這一專欄用學術的標準、文學的筆觸對民國時期的服飾文化進行瞭全方位的研究,包括民國服飾變革運動、中山裝等新服飾的介紹、穿衣風格的變遷以及服飾與當時政治、文化的關係等等。內容豐富,語言風趣,值得一讀。
周鬆芳,文史學者,文學博士。齣版有學術專著《自負一代文宗:劉基研究》;發錶學術論文和評論文章數十篇,其中多篇或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復印,或為光明日報、文學報等摘要評述。先後在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等多傢報刊開設學術隨筆、文化漫談、影視時尚、法律史譚等專欄,結集齣版《嶺南饕餮:廣東飲膳九章》、《民國味道:嶺南飲食的黃金時代》。以學術品格參與地域文化建設,主編齣版《珠水維新:中華文明的珠江時代》,參與編撰齣版《廣東九章》、《上海九章》、《廣西九章》、《東莞九章》等。
前言 001
輯一、製度趕不上時尚的趟 001
朝未改,服已易 003
民國已建,服製未定 008
中山裝起源之亂 013
中山裝血腥國服路 015
孔子穿上瞭中山裝 019
驅逐韃虜,恢復旗袍 021
旗袍的潮與嘲 027
旗袍的與時短長 029
旗袍的經典之路 034
旗袍與馬甲的離閤 038
民國領袖·領 041
民國領袖·袖 046
西裝的東與西 050
對西裝的揶揄 052
西服末路 054
延伸閱讀
辛亥革命時代的青年服飾 孫伏園 057
旗袍 硃鴛雛 059
六十年來妝服誌 包天笑 060
短旗袍 碧遙 071
論西裝 林語堂 072
輯二、對新時尚的規訓與懲罰 077
妓伶引領時尚 079
女學堂搶班奪權 082
對學生裝的規訓 085
校服正傳 087
妓伶避席,明星擅場 091
不愛紅妝愛武裝 095
女效男裝的西洋時尚 099
亮齣你的內衣來 101
“天乳”運動風波 105
摩登與反摩登 111
新生活首懲摩登裝 114
取締與反取締 116
過猶不及成雞肋 118
舊把戲演不瞭新生活 120
取締行動的式微與代興 122
取締男子奇裝異服 123
延伸閱讀
更衣記 張愛玲 125
中國女子服飾的演變 張寶權 132
憂“天乳” 魯迅 139
談服裝 徐訏 141
輯三、鹹與維新,時尚摩登 143
時世妝,摩登妝與時裝 145
美術傢時代的時裝 148
雲想衣裳,人想雲裳 151
雲裳公司的式微與沒落 155
雲裳是先鋒派,鴻翔是實力派 158
重審雲裳公案 160
中國第一次時裝錶演 171
“蘇廣成”的“廣” 180
粵裝引領時尚 183
“蘇廣成”的上海化沒落 185
民國的東洋時尚 188
太太時裝與太太時代 190
足下摩登,廣東先行 192
絲襪:永遠的摩登 194
延伸閱讀
上海婦女服裝滄桑史 《申報》編輯部 196
洋服的沒落 魯迅 199
雲想衣裳記 周瘦鵑 201
旗袍的鏇律 《良友》編輯部 202
衣裳 梁實鞦 204
輯四、舊傳統與新時尚 207
時裝穿越古今中西 209
藏拙的時尚 212
蓮船載酒醉春宵 214
皮草的興衰 216
張愛玲的奇裝異服 218
隻認衣衫,不認文人 220
文人服飾的京派與海派 222
香港人服飾場麵 224
昭君套:頭巾還是帽 226
僞娘的服飾淵源 228
從頭再來:民國帽飾時尚 231
帽子的時尚與尷尬 234
一帽關乎國運 237
洋綫襪的革命 239
閨女穿上瞭彆人做的襪 241
東服西漸 243
延伸閱讀
童言無忌 張愛玲 246
服裝趣語 不問 249
衣在香港 鬱琅 251
帽史 蔣吟鞦 253
襪史 妙因 256
坦白說,在閱讀《民國衣裳:舊製度與新時尚》之前,我對民國服飾的瞭解非常有限,甚至有些刻闆印象。以為就是旗袍的百花齊放,或是對西裝的簡單模仿。這本書則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就像一部精心製作的紀錄片,用極其生動、細膩且富有洞察力的文字,將那個時代的衣裳“活”瞭過來。作者並沒有把重點放在服飾本身的工藝和美學,而是更側重於服飾背後所摺射齣的社會變遷、思想解放以及時代精神。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洋裝”如何在中國社會落地生根的論述,它不僅僅是服飾的引進,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觀念的傳播。那些曾經被視為“傷風敗俗”的短發、短裙,是如何一步步被接受,甚至成為新潮的象徵,這個過程的描寫充滿瞭戲劇性和社會張力。作者對不同社會群體,例如學生、教師、職業女性等,在服飾選擇上的具體分析,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社會結構的細微變化。他們如何通過服飾來錶達自己的身份認同,如何試圖通過著裝來融入新的社會環境,這些細節的描繪極具感染力。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動蕩而又充滿活力的年代,親眼見證瞭衣裳的流變,也感受到瞭時代的脈搏。
評分《民國衣裳:舊製度與新時尚》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曆史穿透力。它不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一場關於衣裳與時代的對話。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識和獨特的視角,將民國時期的服飾演變,置於更廣闊的社會、政治、文化語境中進行解讀,讓我看到瞭服飾不僅僅是身體的遮蔽,更是社會變遷的晴雨錶,是思想解放的載體,是文化碰撞的見證。我被書中對“實用主義”與“審美主義”在民國服飾設計中的博弈深深吸引。一方麵,在戰亂與變革的年代,服飾的實用性顯得尤為重要;另一方麵,隨著西方文化的湧入和新思潮的傳播,人們對於服飾的審美追求也日益提高,尤其是女性,她們開始通過服飾來展現獨立、自信的新形象。作者對不同時代背景下,男性服飾的變化也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從長袍馬褂的傳統與保守,到西裝革履的洋氣與進取,每一個細節都摺射齣那個時代男性所麵臨的身份焦慮與轉型。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服飾特點的對比分析,也讓我看到瞭中國這片廣袤土地上,多元文化的交融與碰撞。這本書讓我明白,服飾的背後,隱藏著比我們想象中更為豐富和深刻的曆史密碼,而作者正是那個能夠解讀這些密碼的智者。
評分《民國衣裳:舊製度與新時尚》對我而言,是一次意外的驚喜。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偏重於服飾美學和工藝的畫冊,但事實證明,它是一部關於時代精神的深刻解讀。作者以其獨到的眼光,將民國時期的服飾,從簡單的外在錶象,深入到其所處的曆史文化土壤之中,去挖掘它們所承載的復雜信息。我被書中關於“製服”在民國時期扮演角色的分析所震撼。無論是軍裝、校服,還是特定行業的製服,它們都不僅僅是為瞭規範著裝,更是為瞭塑造集體認同,傳遞某種意識形態,甚至成為社會秩序的象徵。作者對這些製服的演變和意義的解讀,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社會力量的運作方式。同時,書中對“改良旗袍”的論述,也讓我看到瞭傳統服飾在時代變遷中的生命力。它如何在吸收西方元素的 samtidig,保留瞭東方韻味,又如何通過設計和穿著方式的變化,來適應新女性的社會角色和生活方式,這個過程的描寫充滿瞭智慧與創造力。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衣裳不僅僅是穿在身上的東西,更是時代的錶情,是曆史的縮影。
評分《民國衣裳:舊製度與新時尚》給我帶來的,是一場關於曆史、文化與審美的深度對話。作者並非簡單地呈現民國時期的服飾美學,而是以一種更為宏觀且富有穿透力的視角,將服飾置於時代的大背景下進行解讀。我被書中關於“傢庭與服飾”關係的論述所打動。在那個時代,傢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觀念,乃至婚姻的走嚮,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女性的服飾選擇。而另一方麵,女性通過服飾展現齣的新麵貌,也可能反過來影響傢庭的內部關係以及她們在社會上的自我定位。作者對這些細微之處的描繪,讓我感受到瞭那個時代個體命運與時代變遷的緊密聯係。同時,書中對“時尚雜誌”在民國時期服飾傳播中的作用的分析,也讓我看到瞭媒體在塑造公眾審美和傳播新思潮方麵的力量。那些印在紙上的精美服飾插圖,是如何引領著當時的潮流,又如何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人們的穿著習慣和審美觀念,這個過程的描寫非常生動。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自己不僅瞭解瞭民國時期服飾的流變,更重要的是,我被引領著去思考,衣裳是如何在曆史的脈絡中,成為一種無聲的敘事,記錄著時代的變遷和人物的命運。
評分手捧《民國衣裳:舊製度與新時尚》,我仿佛被帶入瞭一個充滿時代氣息的舊時空間。這本書並非僅僅是羅列民國時期各種服飾的款式,而是以一種極為深刻且富有洞察力的視角,去探究衣裳背後所承載的曆史、文化與社會意義。作者將“舊製度”的痕跡,與“新時尚”的湧動,巧妙地編織在每一件衣裳的細節之中,形成瞭一幅幅生動的時代群像。我特彆被書中對“男裝”演變的分析所吸引,從象徵著傳統士大夫階層的長袍馬褂,到逐漸被接受的西裝,這個過程的背後,是社會結構、權力格局以及個體價值觀念的深刻變革。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西裝視為“進步”的象徵,而是深入分析瞭它在中國社會落地過程中所經曆的本土化改造,以及它如何被賦予瞭新的中國意義。書中對於不同職業群體,如軍人、學生、商賈等,在服飾選擇上的差異化描寫,也讓我更加直觀地理解瞭那個時代社會分工和職業認同的特點。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自己不僅瞭解瞭民國的服飾,更重要的是,我被引領著去思考,衣裳是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成為個體錶達、社會參與以及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
評分《民國衣裳:舊製度與新時尚》如同一部厚重的曆史畫捲,而作者則以其非凡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徐徐展開。我從未想過,關於“舊製度”與“新時尚”的交織,能在服飾這一最直觀的載體上得到如此淋灕盡緻的體現。書中對於“旗袍”的演變過程的解讀,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再僅僅是那個時代女性的標誌性服裝,而是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背景下,被賦予瞭不同的意義和形態。那些曾經被視為“前衛”的旗袍設計,背後蘊含的是怎樣的社會變革和思想解放?作者的分析,讓我對服飾與女性解放的關係有瞭更深的理解。同時,書中對“洋裝”在中國社會的傳播與接受過程的梳理,也充滿瞭曆史的張力。它不僅僅是服飾的引進,更是生活方式、文化觀念的碰撞與融閤,以及在此過程中所産生的本土化改造和再創造。作者對不同社會群體,如學生、知識分子、工商業者等,在服飾選擇上的細緻描寫,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社會分層和身份認同的復雜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抽象的曆史概念,具象化為觸手可及的衣裳,讓讀者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
評分在閱讀《民國衣裳:舊製度與新時尚》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陷入沉思。這本書所呈現的,遠非簡單的服飾圖錄,而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在曆史洪流中,通過最貼近身體的物質載體——衣裳,來錶達自我、塑造身份、參與社會變革的宏大敘事。作者的筆觸,時而如一位技藝精湛的裁縫,細緻地勾勒齣旗袍的剪裁,盤扣的工藝,衣料的質感;時而又如一位洞察世事的哲人,深刻地剖析著這些衣裳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思潮、文化觀念以及權力關係。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軍閥混戰時期”的服飾描寫所打動,那個時期的服飾,既有對傳統的堅守,也有對實用性的考量,更在某些細節上流露齣一種彆樣的風采,仿佛在混亂中尋覓秩序,在壓抑中尋找齣口。作者並沒有迴避服飾背後的社會不平等,她通過對不同社會階層的服飾差異的描繪,生動地展現瞭那個時代貧富差距、階級固化的現實。然而,她也看到瞭服飾在促進社會流動、打破等級觀念方麵所發揮的積極作用。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衣裳並非是孤立的存在,它是與時代、與社會、與個人命運緊密相連的。
評分在閱讀《民國衣裳:舊製度與新時尚》的過程中,我仿佛經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視覺盛宴,又仿佛進行瞭一次深入骨髓的文化探尋。作者以一種極其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民國時期的服飾,從被遺忘的角落中拉扯齣來,置於曆史的長河中,進行細緻的審視和解讀。我特彆被書中關於“帽子”的章節所吸引,一頂帽子的變化,往往能摺射齣整個時代的社會風氣和女性觀念的轉變。從最初的保守、端莊,到後來的奔放、前衛,帽子的演變,猶如女性社會地位悄然提升的一個側影。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對服飾本身的描述,而是將服飾與當時社會背景下的政治動蕩、經濟發展、文化思潮緊密地聯係起來。我看到瞭在那個充滿變革的年代,人們如何通過服飾來錶達自己的政治立場,如何通過穿著來區分不同的社會群體,以及如何在物質匱乏的情況下,依然追求著美的需求。這本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服飾不僅是物質的存在,更是精神的載體,是曆史記憶的載體。
評分在翻開《民國衣裳:舊製度與新時尚》之前,我總以為民國時期的服飾不過是旗袍與中山裝的簡單堆疊,是對傳統東方審美的簡單復興或是對西方服飾的照搬。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像一把精密的鑰匙,解鎖瞭一個我從未真正觸及過的時代側麵——一個物質與精神、傳統與革新、保守與激進激烈碰撞與交融的生動畫捲。作者以極為細膩的筆觸,將曆史的宏大敘事巧妙地織入衣料的紋理、盤扣的光澤、領型的變遷之中。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新女性”的論述所吸引,她們不再僅僅是傢庭的附庸,而是開始走上街頭,走嚮職場,她們的服飾不再是壓抑的象徵,而是自我錶達、個性彰顯的載體。那些曾經被視為“奇裝異服”的西式剪裁、短發造型,在作者的解讀下,都蘊含著深刻的社會變革力量。書中對不同階層、不同地域女性服飾的細緻描繪,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多元的社會圖景。上流社會的精緻華美,與小市民的樸素實用,再到鄉村女性的淳樸風情,無一不展現瞭服飾作為社會符號的強大力量。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對服飾本身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瞭服飾背後的文化基因、時代思潮以及人物命運。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衣裳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的曆史,一部關於時代精神的生動寫照。讀完這本書,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眼見證瞭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那些鮮活的人物,以及他們身上所承載的厚重曆史。
評分《民國衣裳:舊製度與新時尚》給我的閱讀體驗,可以用“震撼”來形容,但並非是那種驚濤駭浪式的衝擊,而是如涓涓細流般,一點一滴地滲透,最終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思想洪流。我從未想過,一襲長衫、一件旗袍,甚至是一條褲子,都能承載如此豐富而復雜的曆史信息。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服飾款式,而是將每一件衣裳置於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之下,去解讀它、剖析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禮服”的章節,傳統意義上代錶著等級森嚴、規矩束縛的禮服,在民國時期是如何被解構、重塑,甚至被賦予瞭新的政治與文化內涵的。那些在重要場閤穿著的服飾,不再僅僅是裝飾,更是政治立場、社會身份甚至是思想意識的宣言。作者對西方服飾傳入中國後所引發的“本土化”改造過程的分析,也令人耳目一新。它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如何與中國傳統的服飾審美、社會習俗進行巧妙的融閤,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民國風”。這種“中西閤璧”並非錶麵上的簡單拼接,而是深層次的文化對話與創造,其背後所摺射齣的民族自信與文化自覺,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啓示意義。書中對於不同年代、不同社會群體在服飾選擇上的差異化描寫,也讓我更加理解瞭那個時代社會階層、地域文化以及性彆觀念的復雜構成。
評分我見過的最好的民國服飾文化著作
評分民國服飾文化最佳力作
評分隨便。
評分隨便。
評分我見過的最好的民國服飾文化著作
評分據說剛剛收到,還沒來的急迴傢拆包裝。
評分據說剛剛收到,還沒來的急迴傢拆包裝。
評分不錯,瞭解一下
評分我見過的最好的民國服飾文化著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