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贝塔束:中微子束(英文影印版)

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贝塔束:中微子束(英文影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瑞士] 林德罗斯(M. Lindroos),[意] 梅泽托 著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中微子
  • 粒子物理
  • 贝塔射线
  • 英文影印版
  • 学术著作
  • 科学
  • 经典
  • 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
  • 物理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51713
版次:1
商品编码:1163170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加速器是探索微观世界最有力的工具。中微子是已知基本粒子中最神秘的对象。贝塔束正是在加速器上产生并研究中微子的新技术。《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贝塔束:中微子束(英文影印版)》作为这方面非常难得的专著,对于相关研究人员来说参考意义极大。

内容简介

  《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贝塔束:中微子束(英文影印版)》详细地介绍了beta束这个概念。beta束是新近提出的构建强中微子束的一种途径。本书从技术和实验两方面对这一概念做了介绍。《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贝塔束:中微子束(英文影印版)》的读者群体包括理论研究者、研究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的实验工作者、从事仪器设计的科研人员等。同时,《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贝塔束:中微子束(英文影印版)》也适合制定科技政策的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瑞士)林德罗斯,欧洲核子中心教授。

目录

Acknowledgments vii
Foreword xiii
1 Introduction
11 Neutrino Oscillations
111 Experiments
112 Phenomenology
12 Three-family Oscillations and CP or T Violation
121 How to measure leptonic CP violation
122 The problem of degenerate solutions
13 Experimental Setups
131 Conventional neutrino beams
132 First generation long-baseline experiments
133 Second generation long-baseline experiments
134 Next generation conventional neutrino beams
14 Why Look For New Concepts in Neutrino Beams?
15 New Concepts on Neutrino Beams
151 Neutrino factories

2 Machine Aspects
21 Introduction
22 A Possible Beta-Beam Facility
23 The Beta BeamIsotopes
231 Which isotope to use
232 Isotope production
233 The ISOLmethod
234 Direct production
235 Production ring
236 Production rates
24 Ion Transfer, Ionization and Bunching
25 Acceleration
251 Linear accelerators
252 Some basics about synchrotrons
26 Stacking and Storage
261 Why do we need stacking?
262 Beam-cooling
263 Stacking
264 Annual rate of neutrinos
265 Other limitations
27 Possible Future Development
271 Accumulation at low energy
272 Two isotopes in the ring at the same time
273 Higher gamma
274 Barrier buckets in the decay ring
275 Acceleration of partly stripped ions

3 CERN-Fr′ejus Beta Beam Physics Potential
31 Introduction
32 The CERN-Fr′ejus Configuration
33 Data Analysis
331 Backgrounds
332 Signals
333 Systematic errors
34 Oscillation Analysis
341 θ13 searches
342 Leptonic CP violation searches
343 Searches that cannot be done in this configuration
35 Combined Analyses with the Atmospheric Neutrinos
351 Mass hierarchy
352 Degeneracy breaking
36 Combined Analyses with the SPL Super Beam
37 Comparison with Other Super Beam Experiments

4 Physics Potential of Other Beta Beam Settings
41 Introduction
42 High Energy Beta Beams
43 Monochromatic Neutrino Beams
44 Beta Beams Based on 8B and 8Li Ions
45 High Energy 8B/8LiBeta Beams
46 Comparison with Other Neutrino Facilities and
Green-field Scenarios
47 Conclusions

5 Low Energy Beta Beams
51 Introduction
52 Low Energy Setups
521 Off-axis configurations
53 Nuclear Structure, Neutrino-nucleus,
Nuclear Astrophysics Applications
54 Fundamental Interaction Studies
541 Weinberg angle measurement
542 Conserved vector current hypothesis
543 Neutrino magnetic moment
Bibliography
Index

前言/序言







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伽马射线暴:宇宙中最剧烈的爆炸 书系总览: 本套“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旨在汇集并精选全球物理学研究领域内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前沿指导价值的经典著作与最新研究成果。我们致力于为广大物理学工作者、研究人员、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高质量的、涵盖理论基础到尖端应用的权威性读物。本系列覆盖了从经典力学、电磁学到量子场论、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多个核心分支,力求展现物理学跨越世纪的智慧积淀与时代前沿的探索精神。 本册分卷聚焦:宇宙的终极闪光——伽马射线暴 图书名称: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伽马射线暴:宇宙中最剧烈的爆炸 (英文影印版) ISBN/分类号(虚拟): 978-7-XXXX-XXXX-X / P150.9 内容详述: 《伽马射线暴:宇宙中最剧烈的爆炸》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高能天体物理现象的教科书,它是一部深入剖析人类迄今为止观测到的宇宙中最强大、最瞬时能量释放事件——伽马射线暴(Gamma-Ray Bursts, GRBs)的权威性专著。本书系统梳理了自1960年代末首次被探测以来,GRBs研究领域所经历的理论构建、观测突破与物理机制探索的全过程。 第一部分:历史的回响与基础观测 本书伊始,详尽回顾了伽马射线暴的“诞生史”。从早期军用卫星的偶然探测,到康普顿伽马射线天文台(CGRO)的革命性数据,再到“贝皮·科隆博”和“雨燕”(Swift)任务的里程碑式贡献,清晰勾勒出GRBs从“幽灵信号”到可精确定位、可进行多波段随访的“宇宙信标”的转变。 早期探测与分类: 详细阐述了GRBs的两个主要类别——短暴(SGRBs)和长暴(LGRBs)的初步区分依据,以及它们在时间尺度、能谱特征上的显著差异。 “雨燕”任务的革命: 重点分析了“雨燕”卫星携带的X射线望远镜(XRT)、紫外/光学望远镜(UVOT)和Burst Alert Telescope (BAT) 如何协同工作,实现对GRB的快速定位和多波段余晖(Afterglow)的及时追踪,这是理解GRB物理机制的关键一步。 第二部分:理论模型的演进与物理机制 本卷的核心在于对GRB产生机制的深入探讨。作者团队基于最新的观测证据,对当前主流的两种理论模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比较。 长暴的死亡之星模型(Collapsar Model): 详细阐述了超大质量恒星(通常是蓝巨星或红巨星)燃料耗尽后,核心坍缩形成黑洞,并伴随喷射出相对论性喷流的过程。书中配有复杂的流体力学和磁流体力学模拟结果图,解释了如何通过喷流的“烟囱效应”和相对论效应,产生极高能量的伽马射线辐射。特别关注了超新星关联,即“光致发光体”(Collapsar-connected Supernovae)。 短暴的紧密双星并合模型(Compact Binary Merger): 深入讨论了双中子星并合或中子星-黑洞并合是短暴的“物理引擎”。书中结合了引力波探测(如LIGO/Virgo)对千新星(Kilonova)事件的观测数据,论证了这一模型如何解释短暴的快速衰变和重元素(如金、铂)的富集过程。 辐射机制: 耗费大量篇幅讨论了辐射产生的天体物理机制,包括“外部激波模型”(External Shock Model)——即相对论性喷流与周围介质碰撞产生的非热辐射,以及“内部激钟模型”(Internal Shock Model)——喷流内部的快速变化产生的辐射。 第三部分:余晖、能谱与高能粒子 GRB的“余晖”是其最宝贵的研究载体。本书详细分析了从伽马射线到射电波段的整个电磁波谱上观测到的GRB余晖特征。 能谱拟合: 探讨了如何使用复合幂律模型(如Band Function)来拟合GRB的非热能谱,并从中提取出关于激波速度、磁场强度以及粒子能谱指数的关键物理参数。 高能与极高能观测: 介绍了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如H.E.S.S., MAGIC, VERITAS)在探测GRB的TeV级辐射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这些极高能光子对喷流的光学深度和Lorentz因子提出的严格限制。 第四部分:宇宙学意义与未来展望 GRBs因其极高的光度,成为探索引子宇宙深处(高红移)的理想探针。本书最后一部分聚焦于GRBs在宇宙学研究中的应用。 红移测量与宇宙膨胀: 阐述了如何利用GRB的“内在反比关系”(如Amati关系、Ghirlanda关系)作为“标准汽笛”或“标准烛光”,用以测量遥远宇宙的红移值,从而辅助研究哈勃常数的确定。 伽马射线激光: 探讨了GRB喷流的准直性对早期宇宙介质电离历史和星系形成过程的潜在影响。 本书特点: 本书内容结构严谨,理论推导详实,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天文观测数据图表和数值模拟结果。作为英文影印版,它完整保留了原著作者在理论阐释上的精确性和深度,是深入理解现代高能天体物理“前沿地带”的必备参考书。它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最新的知识体系,也为有志于探索宇宙最极端物理现象的学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案例分析。本书是“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中关于宇宙学和高能物理交叉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开始深入了解基础粒子物理领域,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皇冠上的明珠”的理论。这本书的书名“贝塔束:中微子束”让我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想。虽然我还没有机会翻阅它的具体内容,但我可以推测,它极有可能是在探讨与“贝塔衰变”和“中微子”相关的物理学研究。贝塔衰变是放射性衰变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核物理和粒子物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中微子,这个极其难以探测的粒子,更是揭示了物质世界许多深刻的秘密,比如弱相互作用的性质,以及宇宙的演化。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以“束”的形式来组织和阐述这些复杂的概念的。是介绍如何产生和操纵高能中微子束以进行实验探测?还是在理论层面,深入剖析中微子束的性质,比如它们在宇宙中的传播、相互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质量和振荡现象?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物理图像,用严谨的数学推导来支撑理论的构建,并且可能还会包含一些实验上的最新进展和未解之谜。对于我来说,能够系统地学习中微子物理的知识,理解它在标准模型中的地位,以及它与暗物质、中微子质量起源等前沿问题的联系,将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这个迷人领域的绝佳机会,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它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喜和启迪。

评分

在我的物理学学习过程中,我始终觉得,对于一个概念的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直接阅读那些提出并发展了这个概念的科学家的原始文献。这本书的“英文影印版”特征,立刻勾起了我这种“溯本追源”的强烈愿望。我一直对那些在物理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物理学家及其思想有着深深的敬意。虽然我对“贝塔束”和“中微子束”的具体内容还没有深入了解,但从书名推测,它很可能是在探讨与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相关的某个重要分支。或许,它收录的是20世纪中期,在贝塔衰变研究和中微子发现过程中那些 seminal(开创性的)论文。想象一下,能够亲眼看到那些奠定中微子物理基础的先驱们,是如何一步步从理论猜想到实验验证的,那将是一次何等激动人心的思想之旅。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个时代物理学研究的独特风格——既有严谨的逻辑推理,又不乏大胆的猜想和深刻的洞察。影印版意味着我可以接触到原文的语言表达,体会作者遣词造句时的微妙之处,甚至可能还能感受到当年科学讨论的氛围。这样的阅读体验,远比阅读二手资料或者翻译过来的总结更加宝贵。它能让我更直接地感受到科学思想的萌芽与成长,理解那些关键概念是如何被孕育、发展和完善的。

评分

这套“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真是个宝库!我一直对物理学领域那些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很感兴趣,但苦于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或者信息过于碎片化,难以找到系统深入的读物。当我在书店看到这套书时,简直眼前一亮。“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这个名字就奠定了它非凡的学术价值,而“精选”二字更是暗示了其中必定都是经过时间检验、足以载入史册的经典。从书名上看,它似乎囊括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重要物理学著作,无论是理论物理的奠基之作,还是实验物理的突破性研究,抑或是那些在概念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论文集,都可能包含在内。想象一下,能够读到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原始论文,或者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完整阐述,又或者是量子力学发展初期那些充满争议又极具洞察力的讨论,这将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体验!而且,影印版意味着我可以直接接触到原文的排版、图表甚至是作者的手迹(如果幸运的话),这种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是翻译本无法比拟的,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当时的学术语境和研究方法。我特别期待它能收录一些早期物理学家那些充满智慧的“灵感闪光点”,那些看似朴实却蕴含深邃哲理的论述,往往能启发我们对物理世界更本质的思考。这套书系不仅是知识的海洋,更是一条通往物理学思想深处、感受科学魅力和历史脉络的捷径,绝对是物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必备藏书。

评分

作为一名对物理学史怀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我一直致力于寻找那些能够系统性地展现某一科学领域发展脉络和思想演进的著作。这套“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的名字本身就传递着一种权威感和深度,而“贝塔束:中微子束(英文影印版)”这一具体卷名,则让我对其中可能蕴含的丰富信息充满了好奇。虽然我还没有接触到书本的具体内容,但我可以想象,这本书的出现,很可能是为了系统地梳理和呈现“贝塔束”以及“中微子束”这两个在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或许,它会追溯到早期对放射性现象的探索,从贝塔衰变的研究中揭示出新粒子的存在,例如中微子。然后,它可能会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构建和控制“中微子束”,来探测弱相互作用的本质,研究中微子的性质(如质量、混合等),以及它们在宇宙学和天体物理中的作用。英文影印版的形式,则为我提供了一个直接接触原始研究成果的机会,能够让我更清晰地理解当时科学家们的思考方式、实验方法和理论框架。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以及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深入解读和评论的内容,从而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关于中微子物理学完整而深刻的认知体系,并感受科学发展的历史厚重感。

评分

这本《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贝塔束:中微子束(英文影印版)》的书名,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实验精神和前沿探索的画面。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理论预测转化为实际观测,并最终推动物理学认知边界的实验研究方法情有独钟。尤其是涉及到“束”这个词,它往往意味着精确的控制、能量的聚焦和对微观粒子行为的细致操控。“贝塔束”和“中微子束”这两个概念的组合,让我联想到了一系列令人着迷的物理现象和实验技术。我猜想,这本书可能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贝塔衰变”产生的粒子束,或者直接产生和加速“中微子束”,来探测物质的深层结构和基本相互作用。这其中可能包含了加速器物理、探测器技术、数据分析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想想看,如何精准地测量一个几乎不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中微子的能量、动量和方向,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其艰巨的挑战。书中或许会详细阐述那些精巧绝伦的实验设计,以及科学家们为了克服重重困难所付出的智慧和努力。我对于能够学习到那些在黑暗中寻找微弱信号的科学家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手段非常感兴趣,这不仅能帮助我理解粒子物理学的最新成果,更能让我体会到科学研究中那种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这套书系能够收录这样的英文影印版,无疑是对前沿物理学实验研究的一次高规格呈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