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20
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新辑红雨楼题记 徐氏家藏书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清代修《四库全书》时,此书已残缺不全。现在所能见到的刻本有道光末年吴式芬刻本和光绪十四年(1888年)陆氏十万卷楼刻本,吴刻本完整者仅卷五、卷七、卷八、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九、卷二十,其余几卷也都残缺不全,卷十一、卷十六、卷十七三卷则全佚,十万卷楼刻本所收碑文错简,讹误之处也不少。[1]
评分作者简介
评分~~~~~~~~~~~~~~
评分南宋时还有一部名为《宝刻类编》的石刻目录,作者不详。该书以书写人的身身份分类编撰,有帝王、太子、诸王、国主、名臣、释氏、道士、妇人等类。清代已不见此书。有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八卷,自成一编。今有全书共二十卷,著录从秦石鼓文、诅楚文到五代石刻文字的目录,除碑刻外也包括少量铜钲、铜钟、铁器的铭文,还选取了一些法贴。书按南宋地方行政区划编排,将保存于每县的石刻名目依年代顺序排出。南宋王象之《舆地碑记目》也按地方列碑目,但只限南方,而陈思则把河淮以北也收入其内。凡地点不详的石刻都列在第二十卷之中。每条石刻名称之后,列有摘抄自各家的题跋,主要有《集古录》、《金石录》、《隶释》、《隶续》,还有《诸道石刻录》、《访碑录》、《京兆金石隶》、《复斋碑录》、《曾南丰集古录》、《资古绍志录》等。这些书多早已亡佚,通过《宝刻丛编》方能部分地保存至今。此书在清代修《四库全书》时已残缺不全。吴刻本完整者仅第五、七、八、十三、十四、十九、二十卷,其余几卷也都残缺不全,第十一、十六、十七三卷则全佚。
评分习惯性好评,不管好坏先评价了再说。。。。
评分这书很少参加活动,所以这次坚决买入手。京东要多做活动呀!
评分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为什么有人头悬梁,锥刺股呢?读书似乎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看,有权有势又有钱,更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你说,读书好不好?诚然,名利声色确实吸引了不少沽名钓誉之徒。但除此之外,读书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魔力,吸引着那些虽然清贫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吧? 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首先,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读书,而是书来管你。试想,一个大书架,塞满了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侦探、言情、武侠……看哪一种都可以,不着急。而它们对你,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么多古圣先贤,在静默地等着你,为你述说他们的思想。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跟海明威谈斗牛,还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大事——总之,当家的是你。慢慢的,你会觉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奥妙无穷,仿佛所有的知识画卷在你的脑海中一一展现。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着历史。久而久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愈演愈烈。不变为“书痴”者鲜矣。 书趣之二,在于可以大发议论。凡着书立说者,必为一时之俊才。虽是俊才,有时也会有疏漏,而这疏漏偏偏被你看出来了,你高兴不高兴?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句是写李白的。但你想,如果把“臣”字写成“爷”字,不是更好地表达他的酩酊大醉之态么?一时间意得志满,好像杜甫都要来拜你为“一字师”。大发议论,使你与作者有并驾之感,精神上快乐无比。 书趣之三,当你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又或是当你对某一个问题小有心得时,打开一本书,发现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充分的论述。正好搔到你的痒处,正中下怀,喜乐不禁。于是一切都已明了,一切付出的辛劳都有了回报。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什么也换不去的。 书趣之四,当你看了一本好书,被它的内容所征服,在你与朋友交流时侃侃而谈,书中的妙语一句句往外跳。朋友们瞪着钦羡的目光:“士别三日,可得刮目相看啊!”只有你知道,这是看了书的缘故。小小的虚荣心再次被满足。读书好不好? 书趣之五。在于藏书,鉴于大家都是中学生,没什么钱。这点,不谈也罢。 历数了这么多书的好处,那么你是不是觉得手痒痒,想翻开一本瞧瞧呢?书有很多种,有的要正襟危坐地钻研,有的只是一种消遣,还有一些会把人诱进死胡同里,再也出不来的。既然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把书当作敲门砖去扣开那名利之门,那么,我们就应该去读好书,读那些不光是为了消遣,更能提高我们的书。比如说《唐诗三百首》,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再比如《三国演义》,日本人从中学到了企业管理,用人之道,我们能学到什么?再比如《沙翁戏剧集》从中又能领会多少道理呢?不光只看纯文学作品,还应看看人物传记之类的,看看别人是怎样为了理想不屈不挠地奋斗至成功的。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总之,读书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但不读书,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让我们都来读书,读好书吧!
评分徐 火勃对于古籍的难聚、易失、不便保藏深有体会,积累了经常翻阅、曝晒、保持通风、干燥等一系列图书管理方法。但徐 火勃又不同于那些把善本秘籍当做古董、藏而不传的“书蠹”。他对于读书人不仅乐于借阅,而且还设几供茶,以礼相待,作为私人藏书家的徐 火勃,当时能具有这种“以传布为藏”的观点,确是难能可贵的。钱谦益《历朝诗集小传》谓:“崇祯己卯,(火勃)偕其子访余山中,约以暇日,互搜所藏书,讨求放失,复尤遂初、叶与中两家书目之旧。”足证其庋藏颇多善本。徐(火勃)布衣不仕,交游多向学之士,探求艺文,潜心著述,酷爱载籍碑帖书画,“善聚善读”,自万历十三年以后五十多年来,对所藏所见,凡意有所得,便题端跋尾,以抒其见。朱彝尊赞其“所作典雅清稳,屏去粗浮浅俚之习”。评价是很确切的。晚年徐氏因从子不肖,家产荡败无存,于是穷困潦倒,“糊口四方”,于崇祯十二年十月十三日去世。著有《红雨楼纂》、《闽画记》、《闽中海错疏》、《荔枝谱》、《榕阴新检》、《笔精》、《闽南唐雅》、《鳌峰诗集》等约50种,又重修《雪峰志》、《鼓山志》、《武夷志》、《榕城三山志》等。据不完全统计,他撰辑的著作约有50种。朱谋讳在《枳园集》中说:“兴公著作总一脱草,横行海内。”[1]
评分《新辑红雨楼题记:徐氏家藏书目》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新辑红雨楼题记 徐氏家藏书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