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是教育部2011年批準立項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報告培育資助項目。《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是由北京大學齣版社連續第三次齣版的年度報告。
《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4》主要側重於反映2013年度我國食品安全狀況與體係建設的新進展。與《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2、2013)》相類似,考慮到食品安全具有動態演化的特徵,為瞭較為係統、全麵、深入地描述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狀況的變化發展,本《報告》在上篇《食品安全:2013年的基本狀況》的研究中,主要以2006年為起點在六年的時間跨度內,從食用農産品生産、食品加工製造、食品流通、進齣口食品安全性等四個不同的維度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的發展變化狀況進行瞭比較分析,並基於監測數據計算瞭2006-2013年間我國食品安全的風險程度;但主要受數據收集的局限,在具體章節的研究中有關時間跨度或時間起點的情況各不相同。
作者簡介
吳林海,江南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教育部重點培育資助的係列社會發展報告之一)研究團隊召集人,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江蘇省委社科規劃辦首批建設的15個重點社科基地之一)首席專傢。
目錄
導論
一、 研究主綫與視角
二、 主要概念界定
三、 研究時段與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主要內容
五、 研究的主要結論
上編 食品安全:2013年的基本狀況
第一章 主要食用農産品的市場供應與質量安全
一、 主要食用農産品的生産與市場供應
二、 糧食與主要食用農産品數量安全
三、 食用農産品的質量安全狀況:基於例行監測和專項數據調查
四、 食用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體係建設
五、 食用農産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問題與未來努力方嚮
第二章 食品生産與質量安全: 製造與加工環節
一、 食品工業發展概況與經濟地位
二、 食品工業重點行業運行情況
三、 食品工業的轉型升級
四、 加工製造環節食品質量水平的變化:基於國傢質量抽查閤格率
五、 影響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三章 流通環節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消費環境評價
一、 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與專項執法檢查
二、 流通環節食品安全事件的應對處置
三、 流通環節安全監管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天津市的案例
四、 食品安全消費環境與消費行為:基於消費者調查的視角
五、 餐飲環節安全消費行為與評價:基於消費者調查的視角
六、 流通環節安全監管中的問題與思考:宏觀層次上的分析
第四章 進口食品的質量安全
一、 進口食品貿易的基本特徵
二、 具有安全風險的進口食品的檢齣批次與主要來源地
三、 進口食品不閤格具體原因的考察
四、 現階段需要解決的四個重要問題
第五章 食品安全風險區間的評判與風險特徵的再研究
一、 突變模型與指標體係
二、 食品安全風險區間的計算與主要結論
三、 食品安全風險的基本特徵
四、 食品安全風險人源性因素的再考察:病死豬的不當處理行為
第六章 城鄉居民食品安全滿意度研究:基於10個省區的調查
一、 調查說明與受訪者特徵
二、 受訪者的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與未來信心
三、 最突齣的食品安全風險與受訪者的擔憂度
四、 食品安全風險成因判斷與對政府監管力度的滿意度
五、 基於調查的主要結論
中編 食品安全:2013年支撐體係的新進展
第七章 食品安全法律製度建設的研究報告
一、 法律法規製度的修改與立法
二、 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
三、 維護消費市場秩序與保護消費者閤法權益
四、 淨化網絡環境的有益探索
第八章 新一輪食品安全監管體製的改革進展
一、 新一輪食品安全監管體製改革的基本要求
二、 新一輪地方食品安全監管體製的改革進展
三、 地方食品安全監管體製新一輪改革實際進度與預設目標間的差距
四、 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製新一輪改革的基本內容
五、 新一輪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製改革的初步總結
第九章 2012-2013年間我國食品科學與技術的新進展
一、 科學與技術的研究進展
二、 食品科學技術在産業發展中的重大應用成果
三、 科學與技術發展對食品産業的影響:國內外的比較
四、 我國食品科學與技術未來發展趨勢與重點研究方嚮
第十章 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公開的研究報告
一、 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公開的新進展
二、 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公開狀況之評析
三、 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公開的案例分析:國傢食藥總局的公開狀況
四、 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公開的展望
第十一章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與預警體係發展的新進展
一、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新進展
二、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新進展
三、 新體製下的食品安全預警進展
四、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新進展與案例分析
五、 基於現實與案例的思考與建議
下編 年度關注:食品安全、農業生産轉型與有機食品市場發展
第十二章 有機食品市場發展的總體考察
一、 有機食品在全球的興起與發展的背景
二、 全球有機食品行業發展總體概況
三、 我國有機食品行業發展總體概況
四、 本編的研究對象、研究框架與主要方法
第十三章 農戶對有機農業的認知、態度與生産行為的總體描述
一、 調研方案與數據來源
二、 農戶對有機生産的認知與相關評價
三、 農戶有機生産成本收益比較分析
四、 農戶有機生産意願、主要障礙與政策需求
第十四章 基於規模變動的農戶有機生産意願與影響因素
一、 農戶有機生産決策行動的國內外文獻迴顧
二、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三、 農戶有機生産決策行為的實證分析
四、 基於規模變動的農戶有機生産意願的模型估計結果
第十五章 農戶有機生産方式采納時機分析:基於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
一、 基於技術采納與利用整閤理論的研究假說
二、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三、 實證模型與模型檢驗
四、 實證模型運行結果與分析討論
第十六章 消費者有機食品的認知行為研究
一、 消費者認知的層次設置及總體描述
二、 消費者認知行為研究假設與模型選擇
三、 多層次認知行為模型估計結果與討論
第十七章 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支付意願研究:以番茄為例
一、 選擇實驗設計與數據來源
二、 計量模型及其選擇依據
三、 隨機參數Logit模型估計結果與討論
第十八章 消費者對有機食品購買決策與影響因素研究
一、 數據來源與描述性分析
二、 實證模型與研究假設
三、 影響消費者有機食品購買決策主要因素的模型估計
四、 本編的研究結論與政策含義
第十九章 基於SCI的國際食品安全研究論文的文獻計量分析
一、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二、 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領域論文發錶的基本狀況
三、 2004-2013年間國際食品安全研究主題分析
四、 食品安全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4》 一、 時代背景與挑戰 2014年,中國正站在一個關鍵的發展節點。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社會變革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機遇,但也伴隨著一係列嚴峻的挑戰,其中食品安全問題尤為突齣,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焦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對食品的品質、營養和安全有瞭更高的期望,而過去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不斷變化的食品生産和消費方式,以及復雜多變的食品供應鏈,使得食品安全監管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考驗。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4》應運而生,旨在係統梳理和分析過去一年中國食品安全領域的發展狀況、存在問題、麵臨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本書不僅是對2014年中國食品安全工作的全麵迴顧,更是對未來政策製定和實踐探索的重要參考。它反映瞭國傢在保障公眾“舌尖上的安全”方麵所付齣的努力,也直麵瞭仍然存在的不足,並試圖為破解難題提供前瞻性的思路。 二、 監管體係的構建與完善 2014年,中國食品安全監管體係的構建與完善是核心議題之一。麵對日益復雜的食品安全形勢,國傢不斷加強頂層設計,深化體製機製改革,旨在構建一個更加科學、高效、協同的監管網絡。 1. 法律法規的修訂與完善: 2014年,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和完善是重中之重。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修訂進程在這一年備受關注。雖然最終的法律落地可能在此之後,但2014年已經為修訂工作奠定瞭基礎,相關的討論、調研和草案的起草都在緊張進行。這些法律層麵的完善,旨在提高違法成本,加大懲處力度,形成有效的震懾,從根本上遏製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發生。報告詳細梳理瞭2014年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在立法、修法、司法解釋以及相關配套規章製度方麵的進展,包括對一些關鍵條款的解讀和影響分析。 2. 監管機構的改革與優化: 機構改革是提升監管效能的重要手段。2014年,國傢在整閤食品安全監管職能方麵持續發力,力求打破條塊分割,實現“統一標準、統一監管、統一發布”,提高監管的整體性和協同性。報告深入分析瞭國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及各級地方監管機構在2014年的組織架構調整、職能劃分、人員配置等方麵的情況。重點關注瞭如何構建覆蓋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的監管體係,包括農業部門的源頭監管、質檢部門的生産加工環節監管、工商部門的流通環節監管、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生産經營和餐飲服務監管等,以及如何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聯動執法。 3. 風險監測與評估體係的建設: 科學的風險監測和評估是食品安全監管的基礎。2014年,國傢繼續加大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係的投入,擴大監測範圍,提高監測頻率,並逐步建立起一套更加完善的風險評估機製。報告詳細介紹瞭2014年全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建設情況,包括對重點品種、重點區域、重點業態的監測計劃和執行情況。分析瞭風險監測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應用,以及如何將風險評估結果轉化為監管措施和政策建議,從而實現關口前移,防患於未然。 4. 基層監管能力的提升: 基層是食品安全監管的“最後一公裏”。2014年,國傢高度重視基層監管隊伍的建設和能力提升,包括加強培訓,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基層執法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執法水平。報告探討瞭如何夯實基層監管基礎,提升基層監管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以更好地應對發生在基層和消費者身邊的食品安全問題。 三、 行業發展與市場監管 2014年的中國食品行業在經曆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麵臨著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壓力。食品安全問題與行業發展緊密相連,有效的市場監管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保障。 1. 食品生産經營的現狀與趨勢: 報告對2014年中國食品生産企業、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流通企業等不同主體的經營狀況進行瞭分析,包括企業的規模、分布、生産技術、管理水平等。特彆關注瞭食品工業的結構性問題,如小散企業多、品牌影響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等,以及這些問題對食品安全可能帶來的影響。同時,也探討瞭2014年食品行業在品牌建設、技術創新、綠色生産等方麵的積極探索和初步成效。 2. 市場準入與退齣機製的強化: 2014年,國傢在強化市場準入和退齣機製方麵持續發力。報告詳細闡述瞭食品生産許可、經營許可的審批流程和監管要求,以及對不符閤要求的企業實施的行政處罰、吊銷許可等措施。重點關注瞭如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體係,將企業的違法違規記錄納入信用檔案,實施聯閤懲戒,提高企業的違法成本。同時,也探討瞭如何優化市場退齣機製,鼓勵不符閤食品安全標準或經營條件的企業主動退齣市場。 3. 重點領域和突齣問題的專項整治: 2014年,針對一些突齣和高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國傢開展瞭多項專項整治行動。報告詳細梳理瞭這些專項整治的範圍、目標、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例如,可能涉及的領域包括嬰幼兒配方食品、肉製品、食用油、蔬菜、水果、網絡食品銷售等。這些專項整治行動旨在快速、有效地解決階段性突齣的食品安全風險,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健康權益。 4. 行業自律與社會共治的推動: 除瞭政府的監管,行業協會和企業的自律行為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力量。2014年,國傢積極引導行業協會發揮作用,製定行業標準,推進行業誠信建設。同時,也鼓勵企業建立完善內部質量管理體係,加強原料采購、生産過程控製、産品齣廠檢驗等環節的管理。報告探討瞭如何通過建立社會共治體係,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食品安全治理,形成監管部門、企業、行業協會、消費者、媒體等多元主體協同共治的良好局麵。 四、 消費者權益保護與公眾參與 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安全權是食品安全工作的最終目的。2014年,在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眾參與方麵,也取得瞭一係列進展。 1. 消費者投訴舉報與維權機製的完善: 報告分析瞭2014年消費者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的總體情況,包括投訴舉報的渠道、熱點問題、處理流程等。重點關注瞭如何進一步暢通投訴舉報渠道,提高投訴舉報的處理效率,完善消費者維權機製,包括支持消費者通過法律途徑解決食品安全糾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損害賠償製度。 2. 食品安全信息的公開與透明: 信息的公開是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的前提。2014年,國傢在食品安全信息公開方麵持續推進,包括發布食品安全國傢標準、抽檢信息、風險預警信息、處罰信息等。報告探討瞭如何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讓消費者能夠方便地獲取到準確、及時的食品安全信息,從而做齣明智的消費選擇。 3. 公眾教育與風險溝通的加強: 提高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辨彆能力,是預防和減少食品安全風險的重要途徑。2014年,國傢和相關部門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瞭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和風險溝通活動,包括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科學的食品消費知識、常見食品安全風險提示等。報告分析瞭這些活動的開展情況、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並對未來如何進一步加強公眾教育和風險溝通提齣瞭建議。 4. 媒體監督與社會監督的發揮: 媒體的監督報道和公眾的積極參與,是推動食品安全問題解決的重要力量。2014年,媒體對食品安全領域的曝光和監督起到瞭重要的警示作用。報告探討瞭如何更好地發揮媒體的監督作用,鼓勵公眾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和維護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 五、 國際閤作與經驗藉鑒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食品安全問題已不再是國界所限。2014年,中國在食品安全領域也積極開展國際閤作與交流,藉鑒國際先進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的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1. 國際交流與閤作機製的深化: 報告梳理瞭2014年中國在食品安全領域與國際組織(如FAO、WHO)、主要貿易夥伴國傢之間的交流閤作情況,包括參與國際標準製定、信息交流、技術閤作、聯閤打擊非法貿易等。 2. 藉鑒國際先進監管經驗: 報告分析瞭中國藉鑒國際上在風險評估、追溯體係建設、食品安全認證、監管技術應用等方麵的一些成功經驗,並探討瞭這些經驗在中國實際情況下的適用性和轉化路徑。 3. 應對國際貿易中的食品安全挑戰: 隨著國際貿易的增長,如何有效應對進口食品的安全風險,保障國內消費者的權益,也是2014年關注的重點。報告可能分析瞭相關的貿易協定、檢驗檢疫製度以及在跨境食品安全問題上的國際閤作。 六、 展望與對策 《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4》在全麵迴顧過去一年工作的基礎上,必然會指嚮未來。報告的最後部分通常會對中國食品安全發展麵臨的長期性、根本性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並提齣前瞻性的對策建議。 1. 長期麵臨的挑戰: 例如,如何應對科技發展帶來的新風險(如基因工程食品、新型食品添加劑)、如何解決小農經濟體製下的食品安全管理難題、如何構建更加完善的食品追溯體係、如何應對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健康和營養需求等。 2. 政策建議與發展方嚮: 基於對挑戰的分析,報告會提齣一係列政策建議,涵蓋法律法規的完善、監管體係的優化、科技支撐能力的提升、人纔隊伍的建設、國際閤作的深化等多個方麵。可能強調要堅持“預防為主、風險管理、源頭治理、全程控製”的原則,以更加係統、科學、精細化的方式推進中國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3. 引導行業嚮更高標準邁進: 報告也會呼籲整個食品行業要承擔起主體責任,鼓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升産品質量和安全水平,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嚮價值鏈高端邁進。 《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4》並非僅僅是數據的堆砌或事件的羅列,它試圖通過深入的分析和係統的梳理,為理解2014年中國食品安全工作的全貌提供一個框架,為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嚮,為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貢獻一份力量。它是一份記錄、一份反思,更是一份對未來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