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

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家庚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医案
  • 经典医案
  • 泾水经验方
  • 尤在泾
  • 医学史
  • 传统医学
  • 病案分析
  • 中医临床
  • 方剂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7150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214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0
字数:139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以清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上海文瑞楼石印本《静香楼医案》为底本,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年洪嘉禾等整理的《评校柳选四家医案》为参校本,对其中三十二门病证共计207例医案进行了赏析,案例以内科为主,兼有外科、妇科,同时保留了晚清医家柳宝诒的按语,以供赏析参考。【赏析】结合中医理论,对案例中的诊治思路及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力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晰,从尤氏学术思想角度出发,高度概括尤氏临证经验。《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可供临床中医师及学习研究中医者参考。

目录

上卷
内伤杂病门
案1肾水亏虚,虚火上炎
案2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案3肾阴亏虚,肝阳亢盛
案4阴亏阳亢,阴不涵阳
案5肾精不足,肝火亢盛
案6肝阴不足,肝火偏盛
案7肝火乘脾
案8肝阴不足,肝火上炎
案9肝木乘脾犯肺
案10下元亏虚,虚火上浮
案11肾阴阳两虚
案12肾阳亏虚
案13胃寒气虚
案14中气虚寒,阴火上升
类中门
案1脾虚痰湿阻络
案2气血亏虚,络脉不通
案3肾虚肝旺
案4热风中络
案5肝肾两虚,水不涵木,肝风暴动
案6邪入络脉,气血不通
案7脾饮肝风
痿痹门
阴虚湿热下注
内风门
案1肝旺脾虚,清阳被扰
案2肾水亏虚,肝风内动,饮积中焦
案3肝阴不足,脾失健运
案4肝阳化风,脾胃失运,痰走络脉
案5肝风挟痰
案6肝风上扰
案7脾虚肝风内动
案8土虚木摇
案9木旺乘土,痰涎郁聚,内侵经络
神志门
案1神明失守,痰热扰心
案2痰火扰心
案3肝胆痰热,内热化风
案4下元素亏,风消肝厥
案5肝火挟痰上逆
痰饮门
案1饮停肺中
案2寒饮射肺
案3肾不纳气,阳不潜藏,痰饮射肺
案4年老阳虚,痰阻气机
案5下元素虚,内饮犯肺
案6肝风痰饮相搏,内壅外闭
案7肝阳化风,脾虚生痰
咳喘门
案l素体虚弱,风热犯肺
案2饮寒伤肺
案3体虚邪滞,肺络不清
案4肺阴不足,肺脏有热
案5脾虚肺弱
案6中气虚馁,肺失肃降
案7脾肺俱虚
案8阴虚阳浮,肾病及肺
案9肝气犯肺
案10风伤于上,湿伤于下
案11阴亏肺热
案12外感温燥,肺胃俱伤
案13肝肾精血亏虚,肺失宣降
案14肝肾阴亏,阳浮于上,痰热扰肺
案15胃阳亏虚,肺胃俱病
案16外感风热,金实不鸣
案17肺脾俱虚,金破不鸣
案18脾肺同病,肝肾阴亏
案19胃虚气逆,肺失肃降
案20阴虚火动,胃气上逆
案21痰气壅阻,肺失治节
案22下元亏虚,阳气不潜
案23肺失肃降,肾不纳气
案24下元不足,肺失肃降,痰结于项
案25肺实于上,肾虚于下,脾困于中
案26肝肾之气,上冲于肺
案27下虚上实,痰热扰肺
失血门
案1外感时邪,络热血溢
案2思虑劳心,怒气伤肝
案3肝旺气逆,瘀血内停
案4正虚瘀留,血溢脉外
案5阴伤气逆,虚实夹杂
案6阴虚气逆,真气不纳
案7下元不足,冲气犯肺
案8肾阴不足,冲气犯肺
案9心阴不足,心阳独亢
案10暑热伤心,血溢脉外
案11血虚气伤
案12劳伤失血,留瘀化热
案13肝逆肺郁,血溢脉外
案14瘀血内停,复感外邪
案15风寒久伏,伤肺成劳
虚损门
案1脾胃虚弱,肝阳上亢,热迫血络
案2邪伏血郁,阳陷于阴
案3肾病及肺,脾虚失运
案4肺肾阴虚,络脉空虚
汗病门
案1肝阳有余,胃阴不足
案2心肾阴虚,心阳易动,肾气不固
诸郁门
案1肺胃气逆,气郁不畅
案2痰气交阻于喉
案3肝郁气滞
案4病起少阳,郁入厥阴,逆攻阳明
案5血郁络脉不通
呕哕门
案1胃虚气热
案2中气大伤,胃气上逆
案3土虚木乘,肝气犯胃
案4肝旺乘胃侮肺
案5胆胃不和,胃虚气逆
案6痰火内动,心胃阴气不足
案7痰气阻逆咽嗌
案8气郁痰凝
案9中气大衰,升降失度
案10胃虚肝乘,胃失腐熟,胃气上逆
案11痰饮阻胃,胃气上逆
案12痰凝气滞,中焦失运
案13中气叠伤,中焦失运,胃肾同病

下卷
伏气门
案1伏温灼阴,内风欲动
案2真阴将涸,热势尤盛
案3伏邪热毒,表里俱盛
案4气血两燔,气阴两伤
案5表里俱病,热结下利
案6热灼津伤,欲汗无源
外感门
案1风邪上盛,经络不通
案2风温挟痰
案3风温犯肺,痰热阻络
案4温邪挟湿,上蒙神明
湿病门
少阴湿热
疟疾门
案1湿热成疟,气机不通
案2湿阻挟温,气机阻逆
案3久疟中虚,气不摄血
案4疟邪伏阴
案5疟陷枢机
案6阴虚邪伏
案7疟邪未尽,胁下积痞,气机不通
案8气阴不足,痰阻气逆
黄疸门
案1女劳为疸,瘀血兼湿
案2中气不足
案3湿热停聚,壅阻上下
痹气门
案1阳气不通,外寒内热
案2湿邪郁遏,肺气不宣,外寒里热
案3痰阻气机
案4胸阳不通
案5气滞胸中,阳气不舒
脘腹痛门
案1蛔厥气乱
案2寒袭于肾,气机上逆
案3肝火乘胃
案4肝木乘脾
瘕癖门
案1肝胆湿热,下注二阴
案2血瘀气滞,胁络痹阻
案3邪积胁下,虚实夹杂
案4湿积阻结,中气不和,升降不调
案5郁火内伏,气血不通
案6腑气不通
案7寒凝气滞,痰浊不化
肿胀门
案1湿阻气滞,升降失常
案2火衰土败,中气不运
案3脾土湿热
案4少阴阳衰,寒湿中阻
案5肝强脾弱,积食不消
案6肝郁脾虚,中虚湿盛
案7脾湿不化,积热中阻
案8气滞津停,蒸化为痰
案9血虚肝旺,气机不调
案10脾运失健,升降失调
案11肝强脾弱、中虚气逆
案12胃阳不足,气阻痰凝,腑气不通
案13湿热气闭
案14脾虚湿盛
案15脾肾两虚,湿热内壅
案16肺气壅塞,气机上逆
案17风湿相搏,水道不通
案18阳衰气窒
头痛门
案1胆热挟痰,上干清窍
案2风火相煽,上扰清窍
案3风热上扰
肢体诸痛门
案1风中经络,内挟肝火,血热阻络
案2络虚血热
案3太阴风湿,络瘀渐成
案4火土两衰
案5督脉风冷
案6血虚风乘,络闭瘀痛
案7肝郁气滞,络脉瘀阻
案8阴不偕阳,肝气不达
案9水不涵木,风气乘虚
案10下元不温,痰浊内生
诸窍门
案1风热久蓄,壅塞清窍
案2肺热闭阻,耳窍不聪
案3风木化火,干于清窍
案4虚火上炎
脚气门
湿阻气滞,厥阴之邪,逆攻阳明
遗精门

精彩书摘

  《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
  (赏析)
  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升散,易袭阳位;湿为阴邪,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故风伤于上,而见咳嗽痰多,湿伤于下,而见跗肿酸痛。《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是通调水道的重要环节之一。今风伤于肺,肺失肃降而见咳嗽痰多,故先治之,肺之功能恢复,亦有利于湿邪的祛除。治以疏风降逆,止咳化痰。方中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杏仁止咳平喘;桔梗宣肺祛痰;旋覆花下气消痰;象贝清热化痰,开郁散结;连翘清热解毒;前胡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其用药深合“治上焦如羽”之意。风邪疏散,再予治湿。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治下当以健脾利湿为法,可予二陈汤加苡仁等健脾祛湿之品中斟酌。
  案11阴亏肺热
  咳甚于夜间,肌热于午后,此阴亏也。浊痰咳唾,鼻流清涕,是肺热也。病本如是,奏功不易。拟甘咸润燥法。
  阿胶燕窝沙参海浮石瓜蒌霜川贝杏仁甘草诒按:此证痰必干黏,故用药如是。
  ……

前言/序言


《医海拾遗:历代名医验案精粹》 本书精选历代名医所留下的经典医案,撷取其中最富启发性、最能体现辨证论治精髓的病例,深入剖析其诊疗思路、用药遣方、病机认识以及治愈过程。我们力求还原每一则医案的时代背景与临床细节,帮助读者深刻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 本书并非照搬古籍,而是融入了当代医家的解读与评论。我们邀请了多位在临床一线耕耘多年的资深中医,对这些珍贵的医案进行再解读。他们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阐述了古人智慧在当今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并就疑难杂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医海拾遗》的内容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从小儿发热、咳嗽,到妇人崩漏、带下,再到内科杂病如咳嗽、泄泻、头痛、失眠,乃至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每一则医案的选取都经过审慎考量,力求能够代表某一类疾病的典型表现,或者体现某一类治疗方法的精妙之处。 在对医案进行赏析时,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因病机的探讨:详细分析古人在诊断时,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包括外感、内伤等不同病因,以及寒热、虚实、表里、升降等不同病机。我们会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解,探讨这些古老的认识在今天是否依然适用,或者有哪些可以借鉴之处。 2. 辨证论治的逻辑:重点梳理医案中是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收集信息,然后进行辨证,从而确立治疗原则的。我们会详细剖析治法(如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清热解毒、温阳散寒等)的由来,以及为何选用该治法。 3. 方药的配伍精义:深入解读医案中所使用的经典方剂,分析其中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药物的性味归经、功用主治,以及剂量加减的考量。我们会探讨某些药物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以及如何根据病情变化进行灵活加减,体现“随证治之”的治疗思想。 4. 治验过程的分析:详述病情的演变过程,医者是如何根据病人的反馈(如症状变化、脉象舌苔改变等)来调整方药的。这部分内容能够生动地展示中医“形随证变,法随证化”的动态治疗过程。 5. 古今结合的启示:对于一些特殊的疗法或药物应用,我们会尝试与现代医学的认识进行比对,发掘其潜在的科学依据,或者指出其局限性。这有助于读者在传承古法的同时,也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理解和应用中医。 本书的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过度艰涩的术语,即使是中医初学者,也能从中获得收获。同时,对于有一定中医基础的读者,本书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能够帮助其提升临床辨证论治的能力。 《医海拾遗》不仅是一本学习中医的工具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医学对话。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历久弥新的医案,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医独特的魅力,体会到古圣先贤的智慧光芒,并从中汲取力量,服务于自身的健康和医疗事业。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在校中医学生、以及临床中医工作者阅读,一同探索医海中的宝藏。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书,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让人顿觉耳目一新。我一直对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病案背后蕴藏的深邃智慧感到好奇,而《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份求知欲。作者在对每一个医案进行解读时,都展现了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不仅仅停留在对症状的描述,更是挖掘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病理机制,对症下药的思路,以及方剂配伍的精妙之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医案中一些关键的、具有代表性的辨证点的深入探讨,常常通过对比不同医案,来阐释同一个病证在不同阶段、不同体质下的表现差异,以及治疗上的细微差别。这种对比式的解读,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辨别能力。读这本书,就像置身于一个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聆听大师级的点评,从中获益匪浅。它让我明白,中医的精髓不在于死记硬背,而在于理解和融会贯通。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中医的星辰大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的一场及时雨!我一直对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医案心向往之,但往往因为语言的晦涩、理论的深奥,在独自研读时感到力不从心。而《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的出现,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为我拨开了迷雾。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一个医案的抽丝剥茧式的剖析,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病症和处方,更是深入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每一个环节。作者以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医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例如,书中对某个温病医案的解读,不仅仅是讲解了热邪的传变,更是辅以当时的社会背景、生活习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更能理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病症,以及为何选择那样的治疗方案。每一次阅读,都感觉自己对中医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仿佛我与那些古代名医之间的距离被瞬间拉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启迪,让我对中医的精妙之处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中医奥秘的决心。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中医医生来说,能够读到《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这样一本佳作,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幸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对经典医案的简单复述,更是作者在深厚学术造诣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富有洞察力的再创造。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一些争议性医案的处理方式,作者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权衡利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既尊重历史,又不拘泥于传统。他对每一个医案的分析,都充满了辩证的思维,能够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问题,并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常会产生“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时刻,这对于我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审视自己的临床实践,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医术。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本陪伴我成长的良师益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十分吸引我,简洁大气,颇具古韵。而内容更是如同书名一样,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我之前阅读过不少中医经典,但总觉得有些地方难以理解,或者理解得不够透彻。《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在解析每一个医案时,都力求通俗易懂,将复杂的医学理论化繁为简,用最贴近读者的方式进行阐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著名医案的“故事化”解读,让原本枯燥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仿佛在听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医学传奇。他会详细介绍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些细节的补充,让医案的解读更加立体和鲜活。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觉得中医是遥不可及的学问,反而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它让我对中医治疗疾病的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对中医的神奇疗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

我是一名初涉中医的爱好者,一直对那些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医案感到既向往又畏惧。《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这本书,无疑是我学习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者的解读,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引导。他教授我们如何去“读”医案,如何从字里行间捕捉到辨证施治的关键信息,如何理解古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逻辑。书中对每一个医案的分析都显得严谨而细腻,他会详细解释每一个处方中药物的配伍道理,以及剂量上的考量,这些细节的讲解,对于我们理解方剂的精妙之处至关重要。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会适时地引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进行辅助解读,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让中医的理论更加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也让我们看到中医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让我从畏惧中医,转变为对中医的深深热爱。

评分

12345677890

评分

正版书籍值得信赖

评分

正版图书,值得学习,很有收获。

评分

正版图书,值得学习,很有收获。

评分

书质量不错,速度很快运送,还有活动

评分

书质量不错,速度很快运送,还有活动

评分

正版图书

评分

大师经典,值得拜读

评分

中医了解点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