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国外土木工程精品丛书:混凝土结构设计(Volume 2 导读版)》力求实现以下两个目标:
●使读者深刻理解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
●提高读者在工程设计中应用现行规范的能力。
《国外土木工程精品丛书:混凝土结构设计(Volume 2 导读版)》已按照2008版美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AC1318M-08)进行更新:修订了细长柱和抗震设计方法,其中细长柱的设计方法有
所简化,抗震设计增加了重要内容;增加了双向板的抗冲切锚栓设计内容和钢筋的机械锚固方法:引入了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2008修订版中基于改进压力场法的构件抗剪设计内容。
《国外土木工程精品丛书:混凝土结构设计(Volume 2 导读版)》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给出了板的深入分析思路;二是结构分析的相关章节阐述了结构构件的设计指导方法、详细设计步骤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初步设计,强化设计过程理解,指导学生和工程师掌握日益详实的现行规范设计方法。
内容简介
《国外土木工程精品丛书:混凝土结构设计(Volume 2 导读版)》不仅涵盖了混凝土受弯、受剪、受扭和轴心受力构件的基本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而且提供了多种结构的设计方法,还给出了板的深入分析思路,地基、基础和挡土墙等的设计方法,以及非常重要的节点设计方法。受弯构件设计一章,扩充了材料性能和设计例题。更新了结构抗震设计相关内容,并简要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指导美国多个州的设计,同时也是世界多国的模式规范,其2008版有很多显著变化:修订了细长柱和抗震设计方法,与上一轮规范相比,细长柱的设计方法有所简化,而抗震设计增加了重要内容;增加了双向板抗冲切锚栓设计内容和钢筋的机械锚固方法。
《国外土木工程精品丛书:混凝土结构设计(Volume 2 导读版)》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8版更新内容之外,还引入了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2008修订版中基于改进压力场法的构件抗剪设计内容。
对板设计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是本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板的设计与分析一章,除板常规塑性设计方法外,还论述了包含抗冲切锚栓设计在内的单向板、双向板和柱支承板设计方法。基于塑性铰线的板承载力分析和基于条带法的板设计,均对新型结构的设计具有特别的价值。
关于结构分析的相关章节是该书另一特色,包括荷载效应组合、弯矩和剪力包络图的阐述、重力荷载和水平荷载下结构构件的设计指导方法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初步设计。
当前设计多采用通用、商用或个人特别编制的计算软件完成。《国外土木工程精品丛书:混凝土结构设计(Volume 2 导读版)》给出了结构构件设计的详细步骤,强化设计过程理解,指导学生和工程师掌握日益详实的现行规范设计方法。一旦掌握这些方法,可以非常方便地将设计步骤转换为计算程序以辅助结构设计。广泛应用的商业程序的相关内容可见该书所列参考文献。
《国外土木工程精品丛书:混凝土结构设计(Volume 2 导读版)》适用于一至两学期的钢筋混凝土设计课程。受学时限制,第一学期可主要讲授以下基本章节(可能在大学第四年讲授):第1章绪论,第2章材料,第3章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分析与设计,第4章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力分析与设计,第5章黏结、锚固及延伸长度,第6章混凝土构件的使用性能,第8章短柱,第13章前4节中关于单向板和双向板的内容。未必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第12章框架分析和第18章结构体系分析,但这部分内容与前面部分内容一起,可作为学生课外自学的内容。根据作者的经验,课外自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1.2 结构形式
1.3 荷载
1.4 适用性、强度和结构安全
1.5 设计原则
1.6 设计规范和标准
1.7 ACI规范对结构安全性的规定
1.8 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的基本假定
1.9 轴心受力构件的性能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2章 材料
2.1 引言
2.2 水泥
2.3 骨料
2.4 混凝土配合比
2.5 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
2.6 质量控制
2.7 添加剂
2.8 混凝土受压性能
2.9 混凝土受拉性能
2.10 多轴应力下混凝土的强度
2.11 混凝土收缩和温度效应
2.12 高强混凝土
2.13 混凝土中的钢筋
2.14 普通钢筋
2.15 焊接钢筋网片
2.16 预应力钢筋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3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分析与设计
3.1 引言
3.2 匀质材料梁受弯性能
3.3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
3.4 单筋矩形截面梁设计
3.5 辅助设计
3.6 构造要求
3.7 双筋矩形截面
3.8 T形截面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4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力分析与设计
4.1 引言
4.2 匀质材料弹性梁抗剪性能
4.3 无腹筋梁抗剪性能
4.4 有腹筋梁抗剪性能
4.5 美国ACI规范中抗剪承载力计算
4.6 轴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4.7 变截面梁抗剪承载力
4.8 基于桁架模型的抗剪承载力设计方法
4.9 基于剪切一摩擦理论的抗剪承载力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5章 黏结、锚固及延伸长度
5.1 弯曲黏结的基本概念
5.2 黏结强度和延伸长度
5.3 美国ACI规范中受拉钢筋延伸长度
5.4 带弯钩受拉钢筋的锚固
5.5 带锚固端头的受拉钢筋锚固
5.6 对箍筋的锚固要求
5.7 焊接钢筋网片
5.8 受压钢筋锚固长度
5.9 钢筋束
……
第6章 混凝土构件的使用性能
第7章 混凝土受扭构件的分析与设计
第8章 短柱
第9章 长柱
第10章 压杆一拉杆模型
第11章 钢筋混凝土节点设计
第12章 超静定梁和框架的分析
第13章 板的分析与设计
第14章 板的塑性铰线法
第15章 板的条带法
第16章 基础与地基
第17章 挡土墙
第18章 混凝土建筑体系
第19章 预应力混凝土
第20章 抗震设计
附录A辅助设计
附录B国际单位制转换系数:由英制单位转换为国际制单位
索引
前言/序言
《混凝土结构设计(Volume 2 导读版)》图书简介 引言 混凝土结构作为现代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其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经济与美观。本套“国外土木工程精品丛书”致力于引进国际上在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著作,为国内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学者及高等院校师生提供深入学习与研究的宝贵资源。《混凝土结构设计(Volume 2 导读版)》作为丛书中的重要一卷,专注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尤其侧重于指导读者理解和掌握复杂结构构件的设计方法。本书并非对某一具体规范的逐字翻译,而是提炼了国际主流的混凝土结构设计理念,并以导读的形式,引导读者触及设计思维的深层,理解背后的力学原理与设计逻辑。 第一部分:设计原则与荷载分析 本书首先系统梳理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这包括了结构安全、正常使用、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等多个维度。我们将从设计理念的演变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构件配筋以及整体结构布局,来满足这些基本要求。 荷载分析是结构设计的起点。本卷将详尽介绍各种作用于混凝土结构上的荷载类型,包括恒荷载(自重、附属结构)、活荷载(人员、设备、家具)、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以及其他特殊荷载(如温度应力、基础沉降引起的荷载等)。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荷载的统计特性、作用机理以及如何根据现行的工程实践和相关规范进行准确的荷载取值与组合。特别是对于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本书将介绍其在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结构上的差异化分析方法,以及相关的动力学原理。 第二部分:材料性能与本构模型 混凝土和钢筋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材料。本书将深入探讨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包括其抗压、抗拉、抗剪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在不同应力状态、加载速率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表现。我们不仅关注材料的静态性能,还将探讨其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徐变、收缩现象,以及温度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在本构模型方面,本书将介绍描述混凝土和钢筋之间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这不仅包括经典的线弹性模型,还将重点介绍非线性本构模型,如混凝土的损伤模型、塑性模型,以及钢筋的强化模型等。理解这些本构模型对于进行更精确的结构分析,特别是模拟混凝土结构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行为至关重要。我们将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的理解。 第三部分:构件设计基础——受弯构件 受弯构件,如梁和板,是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构件形式。本书将系统讲解受弯构件的设计方法。 受力分析与配筋计算: 我们将从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入手,详细推导其在承受弯矩作用下的应力分布与应变关系,并引入“等代矩形应力块”等简化方法,计算所需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随后,将扩展到双筋矩形截面、T形截面、L形截面等多种常用截面形式的设计,分析不同截面形状对受力性能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配筋计算方法。 抗剪设计: 混凝土构件在承受弯矩的同时,也受到剪力的作用。本书将深入讲解混凝土构件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混凝土的抗剪贡献和受剪钢筋(箍筋)的作用。我们将分析斜裂缝的产生机理,并介绍如何设计箍筋的构造和配筋,以确保构件抵抗剪切破坏。 挠度与裂缝控制: 除了强度设计,挠度控制和裂缝宽度控制也是保证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的重要方面。本书将介绍计算梁和板的挠度的方法,并探讨影响挠度的因素,如材料的弹性模量、截面惯性矩、荷载大小等。同时,我们将讲解裂缝的产生原因,介绍控制裂缝宽度的设计措施,如合理配筋、钢筋间距要求、保护层厚度等。 第四部分:构件设计进阶——受压构件与受压-受弯构件 受压构件: 柱是承受轴向压力最主要的构件。本书将重点介绍混凝土柱的设计。我们将分析长细比对柱稳定性的影响,介绍“等效长度”的概念,以及如何根据柱的受力状态(纯受压、受压-受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本书将详细讲解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构件设计,以及偏心受压构件的设计。特别会关注偏心受压构件中,受压区混凝土的有效性以及钢筋的受力计算。 受压-受弯构件: 实际工程中,许多构件同时承受轴向力和弯矩的作用,例如框架梁柱节点附近的柱、斜撑等。本书将深入探讨这类受压-受弯构件的设计。我们将介绍如何进行受压-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分析,包括通过“相互作用曲线”来判断构件在给定荷载下的安全性。同时,将详细介绍设计过程,包括确定配筋方案、考虑偏心距离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设计图表或计算工具进行优化。 楼板与墙体设计: 本部分还将涉及不同类型的楼板设计,包括单向板、双向板、连续板以及悬挑板的设计方法,并讨论其配筋特点。同时,我们将介绍混凝土墙体的设计,包括承重墙、剪力墙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考虑其承受轴压、弯矩和剪力时的力学行为。 第五部分:特殊结构构件与连接设计 基础设计: 基础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给地基。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基础设计,包括独立基础、条形基础、联合基础、筏板基础以及桩基础等。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基础形式的受力特性,以及如何进行基础底板的配筋计算,考虑基础杯的抗冲切和抗剪设计。 连接设计: 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是保证结构整体性的关键。本书将关注混凝土结构中各种连接的设计,包括梁柱连接、板梁连接、墙体连接等。我们将分析连接部位的传力机制,讨论连接节点的受力复杂性,并介绍如何设计节点域的配筋,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整体结构的协同工作。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简介: 随着技术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桥梁、大跨度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书将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念进行简要介绍,包括预应力力的施加方式(先张法、后张法)、预应力钢材的选用,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和设计原则。 第六部分:耐久性、抗震与施工考虑 耐久性设计: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其长期使用性能的关键。本书将深入探讨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如环境侵蚀(氯化物、二氧化碳)、冻融循环、化学侵蚀等。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合理设置保护层厚度以及选用耐久性材料等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侵蚀能力和使用寿命。 抗震设计原则: 在地震多发地区,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本书将介绍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核心原则,包括延性设计、耗能设计、抗力与变形协调等。我们将分析在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不同部位(梁、柱、节点)的破坏模式,并介绍如何通过合理的构件设计和构造措施,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实现“强柱弱梁”等抗震构造要求。 施工考虑: 结构设计并非孤立于施工过程。本书还将简要提及一些与施工相关的设计考虑,如混凝土浇筑顺序、模板支撑、钢筋施工的便利性等,强调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协调性。 结语 《混凝土结构设计(Volume 2 导读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核心的设计方法,并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书并非仅仅罗列设计公式和规范条文,而是致力于引导读者理解其背后的力学原理和设计哲学,从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应对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广大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将能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为我国的土木工程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