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算解趣》以通俗藝術的形式介紹韓信點兵、蘇武牧羊、李白沽酒等40餘個中國古算名題;以題說法,講解我國古代很有影響的一些數學方法,如更相減損法、齣入相補法、大衍求一術等;以法傳知,敘述這些算法的曆史背景和實際應用,並對相關的中算典籍、著名數學傢的生平及其貢獻做瞭簡要介紹。
01蘇武牧羊
當年蘇武去北邊不知去瞭幾多年
分明記得天邊月二百三十五番圓
答曰:一十九年
選自《算法統宗》
蘇武是西漢的使者,在公元前100年奉命齣使匈奴,被匈奴扣留並多方威脅誘降,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後被流放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生活非常艱苦,不知過瞭多少年月,隻記得天上月亮整整圓瞭235次,問蘇武流放瞭多少年
這是一個簡單的小學數學題,用算式錶示就是
235÷12=197
本題不能答為十九年零七個月因為根據中國農曆十九年應有七個閏月,所以蘇武在北海流放瞭十九年,直到匈奴與漢朝和好纔遣送迴國
古往今來老蘇武月下思故鄉漢武帝派蘇武齣使匈奴,匈奴單於動員他叛國留匈,給以高官厚祿,他斷然拒絕,被流放北海,度日如年他白天拿著使節放羊,晚上抱著使節數月亮,年歲日久,使節上的紅穗都掉光瞭,成為一根光棍子漢武帝雖然多次與匈奴交涉,要求放迴蘇武,匈奴都說"蘇武死瞭"武帝死後,昭帝登基,他在一次打獵時,發現一隻大雁的腳爪上掛瞭一條很長的紅綢帶子,上麵有蘇武寫給漢武帝的信,錶明他想迴國的願望幾經交涉,終於放他迴來40歲的中年人齣使匈奴,歸來時已白發蒼蒼,發齣感慨"分明記得天邊月,二百三十五番圓"
這本來是十九年零七個月,為什麼是"十九年呢"
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實際問題,韆百年來匯集瞭幾十代數學傢天文學傢的智慧和心血
大傢知道,地球繞太陽一周所需的日數為一年月亮繞地球一周所需的日數為一月通常認為一年是360天,一月是30天,這樣一年共有360÷30=12個月其實這是很不精確的數據
我國對曆法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曆史,積纍瞭大量的數據,有豐碩的研究成果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根據長期觀測的數據,定一年為36514天,一月為29499940天依據這個結果頒布瞭統一的曆法,叫顓頊曆(顓頊,zhuānxū是傳說中古代部族的領袖,號高陽氏實際上顓頊曆在周朝末年已經製定,秦朝統一施行)這樣一年應有
3651429499940=34333527759=121022727759=12719(1-1)
個月這個結果告訴我們,蘇武在匈奴235個月恰好是19年
讀讀練練練習題1.某月內有三個星期天的日期都是偶數這個月的15號是()
A.星期一B.星期三C.星期五D.星期六
約簡下列分數:
2.(1)1022727759;(2)16917726244593632611
答案:(1)719;(2)144391
提示:參看"更相減損法"
02粒米求程
廬山山高八十裏山峰頂上一粒米
黍米一轉隻三分幾轉轉到山腳底
答曰:四百八十萬轉
選自《算法統宗》
本題是說廬山從山頂到山腳有一條80裏長的道路,山頂上有一粒黍米,滾動一周,行程3分,問沿著這條路滾到山腳底,共轉瞭多少周
需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明代的題,取明朝的度量製度,1步=5尺,1裏=360步
解因為,1裏=360步,1步=5尺=500分
80×360×500÷3=4800000(轉)
所以,黍米轉瞭480萬轉
民間趣事一個考題的背景經過十年文化大革命,高考於1977年恢復,深受人們的歡迎,二十年來,為國傢選拔瞭大量人纔,但同時要求改革這"一考定終身"製度的呼聲也越來越高1998年開始實行保送生製度,高校對保送生進行綜閤測試,在這第一年的測試捲裏,我見到瞭一個求"月亮自轉周期"的題目,很有意思原題是:
若近似認為月球繞地公轉與地球繞日公轉的軌道在同一平麵內,且均為正圓,又知這兩種轉動同嚮,如圖2-1所示月相變化的周期為29.5天(下圖是相繼兩次滿月時,月地日相對位置的示意圖)求月球繞地球一周所用的時間T(因月球總是一麵朝嚮地球,故T恰是月球自轉周期)
(1998年高校保送生綜閤測試題)
這個題目很好,但不算太難
圖2-1
解當地球從E1轉到E2時,用瞭29.5天,月球沿著它的軌道從第一個圓的M1轉瞭一圈到第二個圓的M2的位置,一共轉瞭360°+θ,因此,轉1°需要
29.5360+θ(天)(1)
轉一周(360°)所需的天數就是周期T
T=29.5×360360+θ(天)(2)
這裏隻要把θ算齣來代入就行瞭
∵∠M1E2M2=∠M1SM2
θ=29.5365×360°(3)
所以
T=29.5×360360+29.5365×360=29.5×365365+29.5≈27.3(天)
過去,我們都認為從第一個朔(初一)到第二個朔,叫農曆的一個月(朔望月,望指十五),早在秦始皇時期,就測定它的周期是29499940天,一年定36514天,製定瞭統一的曆法,叫顓頊曆
見瞭這個考題以後,我又看瞭陳久金楊怡著的《中國古代天文與曆法》,纔知道朔望月與恒星月是有區彆的朔和望是由日月地三者的相對位置決定的,與恒星背景無關月亮繞地球一圈並迴到同一恒星位置的周期,叫做恒星月圖中地球從E1走到E2時,月亮從M1走到後一個M1,此時E2M1(後一個)∥E1M1,E2M1(後一個)和E1M1指嚮恒星背景中的同一位置,兩個M1之間的時間間隔就是一個恒星月當月亮從後一個M1走到M2時,發生第二個滿月,這就是兩個望月之間的間隔,是一個朔望月,所以恒星月要比朔望月短
這裏,兩個θ角相同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上麵的圖中,就月亮來說,一個朔望月(29.5天)它繞地球一圈還多一個θ角,它的數值就是
朔望月恒星月×360°=360°+θ(4)
(4)式中的θ就是由公式(3)確定,從圖中容易看齣
θ=∠E1SE2=E1E2弧長圓S周長×360°=朔望月迴歸年×360°這樣,就得到瞭一個公式
360°恒星月×朔望月-360°迴歸年×朔望月=360°(5)
從圖中我們看齣,月亮繞地球,一個朔望月轉瞭360°+θ,而太陽在這個月裏也走瞭θ=∠E1SE2,360°是這個月中月亮多走的度數因此,月亮一天所轉的度數是
360°+θ朔望月=360°朔望月+θ朔望月
即:月亮每天所走的度數=太陽每天所走的度數+月亮每天比太陽多走的度數
……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舒適和充實的。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對每一個數學概念的引入都恰到好處,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活潑的趣味性。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小故事和典故的穿插,它們讓原本可能略顯乾澀的數學知識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人情味。它成功地將“數學”和“趣味”這兩個看似矛盾的元素完美地結閤在瞭一起。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數學從來都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人類探索世界、理解宇宙的藝術和哲學。我嚮所有對文化、曆史和邏輯思維感興趣的朋友們強力推薦這本書,它絕對能帶給你一次與眾不同的閱讀收獲。
評分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數學離我很遠,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公式和數字的堆砌,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是那種讓你頭疼的教科書,而是像一個充滿好奇心的朋友帶著你一起探索古代中國的數學智慧。裏麵很多關於古代算術的描述,比如籌算、珠算等等,都寫得非常生動有趣。我特彆喜歡作者那種娓娓道來的講述方式,把那些看似復雜的概念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解釋清楚,讓我這個對數學不敏感的人也能聽得津津有味。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原來我們的祖先在數學上的成就如此輝煌,而且他們的解題思路充滿瞭智慧和靈氣。這本書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普及,更是一次對傳統文化的深度迴溯,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對曆史和文化感興趣的讀者。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的“平易近人”。我平時對數學敬而遠之,總覺得那是“學霸”纔玩的東西,但這本書讓我徹底放下瞭心理負擔。作者像是耐心的老師,把那些看似深奧的數學原理,用最樸實、最貼近生活的語言闡述齣來。我印象最深的是對一些幾何學概念的講解,它們不再是抽象的綫條和角度,而是和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緊密相連。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原來我們身邊的很多事物都蘊含著數學的邏輯。這種“原來如此”的感覺非常棒,它不僅增長瞭我的見識,更重要的是,它重新激發瞭我對學習和思考的熱情。這是一本真正能讓人感受到知識的“溫度”的書。
評分這本書的修訂版確實做得非常到位,內容紮實又富有現代感。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古代數學成就時,常常會穿插一些現代數學的視角去進行對比和解讀,這讓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古代智慧的價值和局限性。作者的學術功底很深厚,但文字錶達卻極其流暢自然,沒有那種讓人望而卻步的晦澀感。它更像是一次知識的“漫遊”,讓我們在曆史的長河中領略中國古代數學傢們的風采。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開闊瞭,看待問題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熏陶,對於提升個人綜閤素養非常有幫助。
評分最近讀的這本書,實在算得上是一次“奇妙的冒險”。它沒有那種嚴肅的學術腔調,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最欣賞的是作者那種不拘一格的敘事風格,他能把那些塵封已久的曆史故事講得像偵探小說一樣引人入勝。比如,書中對古代一些著名數學難題的介紹,簡直讓人手癢癢想拿起筆去算一算。作者的文字很有畫麵感,仿佛能把我帶迴到那個古代的場景中,和那些數學傢們一起推敲算式。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力,甚至有點讓人愛不釋手,常常是讀著讀著就忘瞭時間。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也做得非常用心,讓那些古老的圖錶和文字變得生動起來,讓整個閱讀體驗非常愉悅。對於那些想在休閑之餘提升自己知識儲備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
評分同事都很喜歡,而且裏麵講得都很棒,非常喜歡!
評分孩子學校要求的,應該對孩子有幫助
評分質量很不錯,發貨速度快
評分實物與描述相符
評分京東老客,已是會員N多年。以前從來不去評價,不知道浪費多少京豆,自從知道京豆可以抵現金的時候,纔知道京豆的重要。後來我就把這段話復製瞭,走到哪,復製到哪,即能賺積分,還非常省事。貼瞭這段話說明對商品是滿意的
評分初中孩子的必讀書目。
評分不錯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和另一半本有點相似,有意思的是這本書的提為詩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