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相爱的时候,当你愿意收起尖锐的话语,承认自己的害怕,不再虚张声势,就可以激励自己找回真正的坚强,展现内在的勇敢。”《温柔,是最坚强的力量》以真实事件为例,着眼于男女相处应注意的各种细节,最理性透彻的男女相处技巧剖析,助你修满爱情学分,累积幸福能量。
内容简介
华语世界最受女性信赖的畅销书作家吴若权,在《温柔,是最坚强的力量》中,为读者们带来50堂爱情成长课,从恋爱最初的选择、女性的自我察觉、男人该懂的女人心事、交往过程中两人互动的原则、浪漫该把握的分寸、到恋情结束后的心态调整,学过这堂“温柔”课,无论结果如何,每个人都能将热恋时的那份感动,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累积幸福的能量。
作者简介
吴若权,台湾最具代表性的畅销书作家之一,连续多年获得金石堂畅销男作家前十名,全年度销售冠军。作品类型涵盖两性、职场、励志、小说等,并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斩获。
在《温柔是最坚强的力量》中,吴若权以最理性的观点,透彻剖析男女相处的细节,分享他对感情最柔软的体悟。期望每一对恋人,能珍惜恋爱中的最美好的那份感动。
内页插图
目录
Preface 自序
温柔,是最坚强的力量/ 011
Part-1〔观察〕真相总隐藏在细节里
该不该 听 爸妈的话?/ 018
伪君子的可恨之处/ 023
装傻女碰到假会男/ 026
白马王子变吸血鬼/ 030
年薪百万还“A”汉堡/ 034
打老婆会遗传/ 037
爱到变成瞎子/ 041
Part-2〔成长〕女性该有的自我成长
钟点女郎翻身术/ 046
恋鞋和恋爱的关系/ 050
懂得欣赏就是美/ 055
才华是幸福的障碍?/ 058
端倪乍现就喊暂停/ 063
为了嫁妆不化妆/ 067
爱跳舞就不跳楼/ 072
玩美女人很抢手/ 076
Part-3〔体贴〕男人该懂的女人心事
怪咖很难把到妹/ 082
女人要的童心未泯/ 086
女人习惯以少报多/ 089
男人不该见义勇为的时候/ 093
没戒心就会被视为花心/ 097
男人不可以哭得太久/ 101
做家事的男人有魅力/ 105
Part-4〔互动〕沟通清楚之后再付出
爱呷紧就弄破碗/ 113
你的初夜怎么发生?/ 117
没主见又爱抱怨/ 122
漏掉接吻的性高潮/ 126
不该说的实话/ 130
别让包容变纵容/ 134
Part-5〔浪漫〕性爱需要拿捏的分寸
性幻想具有杀伤力/ 140
别让性成为爱的主宰/ 144
搞不得的精神外遇/ 147
性爱咖啡喝三杯/ 152
爱不能为所“欲”为/ 156
用体贴的性,护长久的爱/ 160
数位时代的性爱启示/ 163
Part-6〔纪律〕谨慎把握相处的原则
爱到白头偕老的秘诀/ 168
爱得愈久愈自卑/ 172
好女孩变成坏媳妇/ 177
糟蹋自己的贤惠/ 181
爱不是机智问答/ 185
品尝鸡肋的滋味/ 189
爱情里不该有的突然/ 193
Part-7〔放下〕早该学会的分手哲学
分手时该争什么?/ 198
旧爱寻欢变寻仇/ 202
不伤人的分手方式/ 206
分手后的片面之词/ 210
用忙碌把感情放空/ 214
无痛的分手/ 217
分手就像拧毛巾/ 222
精彩书摘
该不该听爸妈的话?
谈恋爱、找对象,该有多少自我的主张及定见呢?
难道不听老人言,就真的会吃亏在眼前?
虽然来自长辈的忠告,未必每次都能铁口直断;
但若是谈到对方个性、价值观……的提醒,都是恋人最不易发现的盲点。
长大了、翅膀硬了!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多少都听过这样的评论。这明明是客观的事实,却不是很中听。因为,找到比翼双飞的对象前,我们都难免一意孤行。尤其是和长辈意见相左的时候,总是特别矛盾。究竟,谈恋爱、找对象,该有多少自我的主张及定见呢?
在媒体刊登言承旭动人的忏情录之后,“护女心切”的林志玲妈妈跳出来替爱女说话了。很多旭迷们感到不谅解,说要抵制林妈妈代言的酱油,让林妈妈急着在隔天立刻澄清,她的发言没有恶意。
没错!年轻人谈恋爱,爸妈总是很有意见。即使分手了,他们还是说个不停。听起来,就是长辈爱唠叨!可以置之不理吗?难道不听老人言,就真的会吃亏在眼前?
很多七嘴八舌的意见,或许可以听听就好,甚至不听也没关系,诸如:发型难看、坐没坐相、言语乏味、家世不好、学历不高……反正每个人标准不一样,而这些都不会是幸福与否最关键的问题。
虽然来自长辈的忠告,未必每次都能铁口直断;但有些忠告却是绝对不可忽视的看法,因为其中隐藏着热恋中情侣最容易遮蔽自己视线的盲点,往往真的是幸福的致命伤。
若能谨记在心,当作观察对方的指标,就能减少很多“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遗憾。
四句关键提醒,这种对象不要嫁娶
之所以有这个感慨,是来自我和几位女性朋友聊天的内容。她们婚后过得不幸福。如今回想彼此相处发生问题的症结,从前年轻时交往的阶段,长辈都提醒过。当初,年纪轻,很天真,觉得没什么了不起,没想到后来相处的问题就是出在这些地方。
来自长辈的忠告里,有几项提醒是不得不留意的,因为这些意见常常一语成谶,是追求幸福时的最大障碍:
1.“他个性不踏实,好逸恶劳!”
热恋的时候,多半都是在享受生活中美好的片段,比较不会去想:万一,有一天穷困潦倒时,对方有没有发愤图强的决心与勇气?除非你能举出对方真的很能够吃苦耐劳的实际体验,否则长辈的眼光可是很准确的,和贪图享受的人在一起,甜蜜的感情到最后都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2.“他太自我了,没有家庭观念!”
这个观察背后的含义是:他对两人共同生活,欠缺该有的责任感。谈恋爱,可以疯疯颠颠、开开心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若要共组家庭,就必须有妥协的意愿,不能「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要顾念对方的感受,扛起该有的责任。
3.“他的态度很轻浮,吊儿郎当!”
固然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表现得稳重大方,但是太过于轻浮,可能透露出对方有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走路摇摇摆摆,嘴里还叼根烟,动不动就三字经,外加随地吐个痰……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些动作或许可以不挑剔,甚至还被当成很性格的表征,不过,坏习惯日后却很容易变成大麻烦,代表他生活没有纪律,自我管理能力差,怎有可能给你幸福?
4.“他欠缺金钱观念,穷一辈子!”
现在的他可以没钱,但不能没有具备赚钱的潜力或存钱的能力。长辈很容易从外在装扮及消费习惯,看出年轻人对金钱的态度。例如:月入三万,没有房产,却身穿名牌,还贷款买名车……理财方式大有问题。如果你将来不打算跟着对方吃苦,最好先挑个有金钱观念的人。
筛选长辈的忠告,犹如择善固执
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究竟哪些该听进去、哪些不必太在意?
筛选长辈的忠告,犹如择善固执。很多批评或意见,或许失之主观;但以上四句关键提醒,必须牢记。
对恋人来说,长辈提出忠告的预警效果,未必能够及时被印证,所以很多人都觉得无关痛痒,甚至还嫌长辈实在太啰唆。
可是,等到结婚、生孩子了,才看清楚对方的真面目,一切都已经太迟。
与其将来后悔莫及;不如记取长辈的忠告,三思而后行。毕竟,自我主张并不一定要和长辈忠告背道而驰。审慎评估来自长辈的忠告,慢慢整理消化,汇总成为自己的定见,思考会比较周延。因此可以让幸福没有偏见,更经得起考验。
……
前言/序言
《星辰彼岸的低语》 一、 引言:迷失在时间的迷宫 在这部名为《星辰彼岸的低语》的小说中,时间不再是线性的河流,而是交织成一张复杂巨网的丝线。故事的开端,我们将跟随主人公伊莱亚斯·凡恩,一位沉浸于古籍研究的孤僻学者,进入一个被遗忘的维度。伊莱亚斯的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关于“永恒之石”的传说所颠覆。这种石头据说蕴含着重塑过去与未来的力量,但其代价是佩戴者必须承受与其所改变事件相对应的所有记忆与情感的洪流。 伊莱亚斯并非为了权力或财富踏上旅程,他的动机根植于一个深埋心底的遗憾——他未能及时挽救他的导师,那位神秘的语言学家阿斯卡伦教授,在一次涉及古代星图的探险中失踪。阿斯卡伦教授留下的唯一线索,是一本用已灭绝的“象形音”写成的日记,以及一个在夜空中不断变幻位置的奇异罗盘。 二、 核心冲突:记忆的重量与存在的悖论 小说的主体情节围绕着伊莱亚斯追踪永恒之石的旅程展开。这条线索将他引向了三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地理环境: A. 寂静之城:机械与哲学的交汇 伊莱亚斯首先抵达的是“赛博涅斯”,一座建立在巨大蒸汽驱动机械之上的浮空城。这里的居民,被称为“计时师”,信奉严格的逻辑和效率至上。他们认为情感是熵增的根源,并试图通过精密的计算来控制时间流速,以达到某种“完美停滞”的状态。 在赛博涅斯,伊莱亚斯遇到了核心的对手——首席工程师薇拉·科瓦奇。薇拉是坚定的实用主义者,她视永恒之石为提升城市效率、消除“非必要变数”的工具。她对伊莱亚斯的“情感驱动”的探寻嗤之以鼻。在赛博涅斯的图书馆深处,伊莱亚斯发现阿斯卡伦教授曾在此进行过一场关于“自由意志在预定轨道上是否为真”的辩论。他必须破解一组复杂的齿轮谜题,这些谜题实际上是关于时间悖论的数学模型,才能获得进入下一区域的权限。 B. 雾海深处的图书馆:被遗忘的历史碎片 穿过赛博涅斯设下的时空屏障后,伊莱亚斯被卷入一片永恒弥漫着浓雾的海洋。在这片海域中漂浮着无数被海水浸泡、记载着失落文明的巨大石碑和卷轴——“无尽藏书阁”。这里的居民是“守潮人”,一群长寿、近乎半人鱼的生物,他们致力于保存那些被主流历史抹去的叙事。 在守潮人的帮助下,伊莱亚斯开始拼凑出永恒之石的真正历史。他了解到,这块石头并非用于“改变”时间,而是用于“体验”时间的所有可能性。阿斯卡伦教授的失踪,并非意外,而是他自愿进入了一段被时间流放的记忆中,以修复一个古老的宇宙裂缝。 在藏书阁的中心,伊莱亚斯必须面对他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悔恨。他被迫阅读了一面“水镜”,这面镜子会投射出如果他做出不同选择的人生轨迹——他看到了一个没有成为学者的自己,一个平庸却幸福的渔夫的生命。这种强迫性的记忆灌输,是对他坚守学术使命的终极考验。 C. 寂静之地的守望者:终极选择的边缘 最后的旅程将伊莱亚斯带到了“零点之境”,一个位于时间本身的裂缝边缘的虚空。这里没有光线,没有声音,只有永恒的、绝对的静止。守护这里的,是“织梦者”——一种古老的存在,它们以观测者的身份存在,确保任何对时间结构的干预都不会导致整个现实的崩塌。 织梦者向伊莱亚斯揭示了真相:永恒之石已经落入了一个试图“抹去悲剧”的团体的手中。这个团体相信,通过移除所有痛苦的记忆点,可以创造出一个绝对和平但毫无深度的世界。然而,这种“消除”实际上剥夺了存在的意义本身。 伊莱亚斯发现,阿斯卡伦教授正处于被“净化”的过程中,他的记忆正被剥离,他将变成一个空壳,一个被设定为“满意”的幽灵。 三、 结局:存在的意义与时间的和解 在零点之境,伊莱亚斯与织梦者以及追来的薇拉(她也意识到了“绝对效率”的虚无)展开了对永恒之石的争夺。 决战并非一场物理上的搏斗,而是一场关于“叙事权”的争夺。伊莱亚斯没有试图摧毁石头或抢夺它来改变过去。相反,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选择:他激活了石头,但不是用来挽救阿斯卡伦,而是用来完整地接纳阿斯卡伦所有的记忆和痛苦,包括他最后的时刻。 通过这种接纳,伊莱亚斯证明了悲剧和遗憾并非需要被消除的“错误”,而是构成复杂人性的必要“纹理”。他没有抹去伤痛,而是将这份伤痛转化为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联结。 薇拉最终理解了情感的价值,她选择留在零点之境的边缘,帮助稳定被扰动的时空结构。阿斯卡伦教授的灵魂得以完整地回归,他没有复活成过去的模样,而是以一种更接近“理念”的形式存在,给予伊莱亚斯精神上的指引。 伊莱亚斯回到了他开始的地方,但他的世界观已彻底改变。他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控制事件的发生,而在于选择如何承载和诠释已经发生的一切。他没有带回永恒之石,而是带回了一份对时间流逝无可奈何却又充满敬意的全新视角。他开始撰写关于这段旅程的记录,不再是单纯的学者,而是时间的见证者。小说在伊莱亚斯凝视着窗外一个看似平凡的日落时结束,但他眼中所见的,是亿万种可能性的交织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