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5
物化的理念:以诗论的文字谈论建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物化的理念”,出自1988至1989学年间我在马德里高等建筑学院开设的博士课程的名称。我试图借此传达出这样的含义:建筑,在根本上它是一种理念,虽然这种理念的表达有赖于形式—建筑通过形式呈现于我们眼前,但是建筑高于这些形式,并跨越它们。这种理念,通过与人—建筑之核心所在—密切相关的各种尺度来得以物化。因此,建筑可以说是一种被建造的理念。建筑的历史,不仅是形式的历史,其本质是一部被建造的理念的历史。形式会随着时间消亡,但理念得以留存、不朽。
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1946年出生于西班牙的瓦拉朵丽,1971年毕业于马德里建筑学院,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他是西班牙佛朗哥政权(1939~1975)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是马德里高等建筑技术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和系主任,建筑评论界公认的西班牙当代建筑的代表人物。
20世纪70年代初期,坎波·巴埃萨与Julio Cano Lasso合作开设事务所,随后独立开业,很快获得了国际专业评论界的关注。从他的早期作品中,如Fene 市镇厅(1980) 和圣弗明学校(School of San Fermin,1985),坎波·巴埃萨已经开始通过寻求最简练的语言和最明晰的建筑定义形成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代表作加西亚·马科斯住宅(Garcia Marcos House,1991)和加斯帕住宅(Gaspar House in Zahora,1992)传达了某种微妙的幽雅和复杂的纯净,被认为是极简主义思潮下最伟大的建筑作品。近年来,坎波·巴埃萨正逐渐从小型作品空间和材料的探索,转向更为复杂的空间创造。与早期的那些作品相比,坎波正在尝试运用更为多样的材料,形成某种极简而清晰的空间。密歇安研究中心(Miesian Research Centre)和BIT中心(Centro Balear de Innovaci¨n Tecnologica de Inca,1995)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而建成于2000年的格拉纳达储蓄银行总部,无疑是一个颠峰之作。在这些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坎波·巴埃萨仿佛与勒·柯布西耶进行着某种空间上的对话,并为自己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马德里的设计和学术界,其作品多次获得欧洲最佳建筑奖。通过在欧洲和美国各地的讲学和展览活动,他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时值 “2007中国-西班牙文化年”, 受上海市建筑学会和文筑国际的邀请,作为文筑国际“大师之旅”系列活动之四,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了题为“光与重力”的公开演讲会。
巴埃萨的作品以干净、简洁著称,强调尽可能地利用一切自然的元素创造出丰富变化的空间。他的著名作品包括西班牙波祖罗镇的特尔加诺住宅 (Turégano House)、赛维拉教堂、巴塞罗那文化中心 (Barcelona Culture Center)、安达卢西亚地方政府办公楼、古拉罗住宅 (Guerrero House)、CASA DE BLAS等。他的作品运用最简单的材质和色彩,搭配简明而巧妙的细节,却往往给人以感官上的震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01年完工的格拉纳达储蓄银行总部(Caja de Granada)。
这些杰出的作品为他赢得了许多奖项,最重要的一些包括:2000年,他为西班牙展团首次赢得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大奖;同年赢得迈阿密建筑双年展大奖;2003年,他设计的储蓄银行总部获西班牙托鲁加奖(EDUARDO TORROJA Award),次年又获得欧洲最佳建筑奖。 从一座有安腾忠雄风格的房子到一座让人联想起 David Chipperfield的图书馆,在欣赏巴埃萨的作品时,常常可以找到其他一些建筑师的影子。然而,他对于其他建筑师的理解并不是观点和碎片的拼凑。相反,巴埃萨的作品充满了自身的逻辑和成长轨道。早期,他着迷于无处不在的中庭,在其中所有东西都充满与世隔绝的意味;逐渐地,他对空间的理解发生了变化,专注于将建筑作为地平线、或者外部景观的观察点来表现。而他的代表作——格拉纳达的储蓄银行总部,则表现出他对光线的惊人理解和巧妙运用。
序言
物化的理念
以论诗的文字谈论建筑
1 关于建筑
1.1. 无光则无建筑
关于光
1.2. 最后一声爆炸前的一分钟
关于建筑的未来
1.3. 精准的白
关于白色
1.4. 本质性。以少至多
宣言
1.5. 思考,或者不思考,这是个问题
—关于设计的艺术及传达这种艺术的方法
1.6. 邪恶无知的法官
关于建筑的修复
1.7. 理念、光、重力,各得其宜
关于建筑的基础
1.8. 盒子,小盒子,大盒子
关于砌筑和建构
1.9. 你的家,你的博物馆,你的陵墓 ; 我的家,不是博物馆,也不是陵墓
关于居住
2 关于建筑师
2.1. 光头之美
关于亚历山大·德·拉·索塔的建筑
2.2. 雕錾之美
关于哈维尔·卡尔瓦哈的建筑
2.3. 火山之美
关于萨恩斯·德·奥伊萨的建筑,“火山口”和“晶洞”
2.4. 叛逆之美
关于米格尔·菲萨克的建筑
3 关于建筑作品
3.1. 密斯·凡·德·罗眼中闪烁的风景
关于阿西斯·卡布莱罗设计的玻璃大厅
3.2. 向密斯学习
关于密斯·凡·德·罗在马格德堡的住宅
3.3. 那天,密斯拜访了索塔
关于亚历山大·德·拉·索塔的马拉维亚斯学校体育馆
3.4. 更多大海
关于约翰·伍重在马略卡岛佩德罗港的自宅
3.5. 夏日,我的小屋是一处阴凉地
关于萨欧拉的加斯帕住宅
4 参考文献
物化的理念
以论诗的文字谈论建筑
“物化的理念”,出自1988至1989学年间我在马德里高等建筑学院开设的博士课程的名称。我试图借此传达出这样的含义:建筑,在根本上它是一种理念,虽然这种理念的表达有赖于形式—建筑通过形式呈现于我们眼前,但是建筑高于这些形式,并超越它们。这种理念,通过与人—建筑之核心所在—密切相关的各种尺度来得以物化。因此,建筑可以说是一种被建造的理念。建筑的历史,不仅是形式的历史,其本质是一部被建造的理念的历史。形式会随着时间消亡,但理念得以留存、不朽。诗的秘方
玛丽亚·赞布拉诺(MaríaZambrano),以诗人所惯有的言简意赅的方式,在她最后出版的文章中写道,诗不过是“文字与数的结合”。如何才能言少至多?同理,我们有些人认为,可以把建筑视为物质与数的结合。建筑和诗的共同点在于:都有具体的、可度量的组分,并通过智慧来组合,这就是常言所道的“明其就里”。建筑,如同诗,有着精确的尺寸、 “特定的节奏”,并非产生于“偶遇”,而源于“辛劳的追寻”。辛劳的是建筑师的研究过程:面对桌上的资料,他反复思量,试图达到“准确的相遇”。这一切只因为,建筑中的理念是有尺寸、尺度的。
这些成分、尺度和时间的准确相遇,在诗中被称为“韵律学”,犹如在说什么“秘方”。而在建筑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师通过图纸和文字透露了秘诀。因此,无论是密斯·凡·德·罗精确和简练的文字,还是勒·柯布西耶更为激情和丰富的篇章,都无不为人称道。但愿现在汇集在此将要出版的文章,读者们也能如此看待。思,言,行
不久之前,我为一些瑞典建筑师写了篇短文。为了谈论思维和行动之间、理念和创造之间所必需的一致性,又鉴于对方是瑞典人,我大言不惭的扯了个谎,写道,在伯格曼的一部影片中,葛丽泰·嘉宝对和她演对手戏的演员说, “你们男人都是想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事实上,这部电影是比拉·米罗(PilarMiró)导演的,这位杰出的女导演借着风姿绰约的佳人安帕罗·姆纽兹(Amparo Mu?oz)之口,说出了这些话。这个例子的实质一直在于,揭示了思、言和行之间的联系。在建筑中,同样存在这样的联系,甚至对其一致性有更高的要求。
言,即用文字清晰地表达意图,让别人知道他有据可循,这对于建筑师大有裨益。正出于此目的,我汇编了这本书,并以此文为其序。
行,即通过实际建筑,把以文字诠释的理念转化为物质,这或许是验证理念是否有效、文字是否真实的最佳途径。这体现了我们真诚的意愿。
理性沉睡,心魔肇生
1982年,当贝特霍尔德·莱伯金(Berthold Lubetkin)获得声望卓著的英国建筑师协会所颁发的金质奖章后,在对协会的演讲中谈论了理性、理由和理念的缺失,是如何成为围绕我们的怪异建筑的根源的。为此,他还援引了戈雅那幅著名的、极富表现力的版画《理性沉睡,心魔肇生》。理性的遗忘、理由的缺乏、以及本来应该产生和支撑建筑的连贯理念的缺失,时常催生丑陋、骇人的建筑。
直觉,作为所有创造者的工具,不是盲目、迷糊和含混的,而是深奥知识的恰当提炼。不同于部落巫师的直觉,其所为是法术幌子下的随心所欲、任意妄为,建筑师的直觉,更类似于老道医生的直觉,是凭借着广博知识和丰富经验,在诊断中的一针即瘥。这一点,我过去总能从我父亲身上看到。他曾是个卓越的外科医生,成功实施过很多手术,每次进行新手术之前,他总会以让人敬佩的恒心,重新学习。我希望能把我作品中的理由揭示出来,并将其呈现于这里的某些文章中。
知道,意愿,能够
朱利安·玛丽亚斯(Julián Marías)说有位杰出的教师说过,为了教需要把三种必要条件结合起来:知道教、懂得教和愿意教,即学问、教育法和渴望,抑或记忆、理智和意愿。这个道理,我们作为试图教授建筑设计的老师,都很清楚。尽管实际上,我们学到的比所教的多。
应该努力去懂得建筑。要敏而好学,孜孜不倦。如是,分析或者综合时,才能如庖丁解牛一般,游刃有余。应该努力懂得如何做建筑。要做得有理有据,雍容沉静,而又坚定果断。并为此奉献所需的时间——大量的时间。
应该有做建筑的愿望。要做艺术的建筑,要明白建筑艺术不是只有神才能完成的功绩,建筑是对美不懈的追寻。这些关于建筑的意愿,其所基于的种种缘由,有时有意,有时无意,都反映在了这些现在出版的文章中。我知道有一个著作等身的建筑师,为了不让其读者理解他的文章,采用了聪明的“三栏式”手法:一栏古怪的名词,一栏离奇的动词,最后一栏浮夸的形容词。三者被不失时机地结合起来,致使文章含混晦涩,让无知的读者对其徒生敬佩。他把这一切运用得得心应手。
希望现在汇集在这里,将要出版的文章,能够超越这种姿态,从而呈现出奥尔特加(Ortega)要求哲学家们做到的明晰。因为,正是基于奥尔特加所提倡的这种明晰,我写就了我的文字,建成了我的作品。
……
我谨希望现在被译成中文的我的这些文字,能透出一丝犹如苏轼作品中的诗意气息——这位天才般的文豪深知如何驾驭文字的巨大力量。
谈论建筑的文字永远是在阐述那些经建筑本身物化而成的理念。没有理念的建筑是虚无的,虚空的。
虽然那些理念是普适的,但如同巴别塔之中,借以交流的文字采用不同的语言,因此若想要传达这些理念,就需要、或者说必须将它们翻译成这些不同的语种。
《唐吉珂德》直到1920年才被部分翻译成中文,1979年才由杨绛女士首次完成从西班牙语版直译的全译本。
将从塞万提斯那里学习来的文字翻译成苏轼的所使用的语言,只是当今这个世界送给我们的一份平常的礼物。时下的通讯媒体所能轻易得到的结果是以往的创造者们无法想象的。另一方面,建筑的建造、形式具有一种无需翻译的共识性。相较于文字的自由,建筑相对受限,但正因此建筑能通过其建造语言而被普遍理解,而使建筑以自身的存在完成对自我的表述。如果建筑是经由那些建成作品中的共性完成了自我表述,那么用于生成和发展它的关键点,却往往是隐秘的。去呈现这些关键因素,提供理解的线索,揭示用于构思和启发我们作品中物化的理念的依据,正是现在我们将这些文字翻译成中文所希望达成的目标。
能将唐吉珂德使用的语言交于苏轼手中着实令我激动。我深知今日的媒体对信息传播的高效,也知道或许这些文字的中文版能通过网络瞬间传至各处,即便如此,我仍无法克制自己去想象我的文字变换成苏轼所用的语言——像是一壶清香的绿茶。
最后,谨希望我的这些文字、理念和伴随它们的我的作品,最终能到达它们正前往的地方。
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
买了好多书了,京东买书就是方便,送货快
评分一直想买的 就是没有想象中的的厚
评分还不错,继续支持!
评分参加活动时购买的,了解一下物化理念是怎样的?
评分纸张好,字小了点
评分印刷质量好
评分还不错,继续支持!
评分很好的书
评分东西还不错挺喜欢的,物流速度也很快。外观包装得非常完整没有一点损坏,东西一看就是真的。相信应该会不错,值得一买啊!
物化的理念:以诗论的文字谈论建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