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標準諧波有功電能錶(DL/T1369-2014) [Reference meter for harmonic active energy]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標準諧波有功電能錶(DL/T1369-2014) [Reference meter for harmonic active energ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國傢能源局 著
圖書標籤:
  • 電力行業標準
  • 諧波
  • 有功電能錶
  • DL/T1369-2014
  • 計量
  • 電力係統
  • 標準參考
  • 電能質量
  • 諧波測量
  • 電力儀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1551232307
版次:1
商品編碼:1168939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
外文名稱:Reference meter for harmonic active energy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
字數:24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標準諧波有功電能錶(DL/T1369-2014)》規定瞭標準諧波電能錶(以下簡稱儀錶)的術語和定義、分類、技術要求、準確度等級及其試驗方法。本標準適用於參比頻率為50Hz(或60Hz),在實驗室用於檢驗或校準基波有功電能和規定的(第)2~(第)n次諧波的正、反嚮有功電能的標準電能錶。本標準不適用於電能質量監測設備。

前言/序言


電力係統中的電能計量與質量:技術、實踐與發展前瞻 摘要 本書旨在全麵、深入地探討現代電力係統中電能的計量技術、電能質量的監測與控製,以及相關標準體係的構建與演進。聚焦於電力係統運行中至關重要的計量準確性、諧波乾擾、電壓穩定性及電能質量的綜閤管理,本書涵蓋瞭從基礎理論到前沿應用的全方位內容。內容側重於傳統和智能電能計量設備的工作原理、精度要求、現場校準方法,以及針對日益復雜的電網環境(如新能源接入、柔性直流輸電等)所帶來的計量挑戰和解決方案。同時,深入分析瞭電能質量問題(如電壓暫降、瞬態過電壓、電壓波動與閃變)的成因、影響及國際/國內標準規範(如IEC 61000係列和國網相關標準)的要求,並詳細闡述瞭電能質量監測與分析工具的使用、數據處理技術,以及主動抑製諧波和改善電能質量的工程措施。本書特彆關注電力市場化改革背景下,對計量準確性和電能質量透明度的更高要求,為電力行業技術人員、計量工程師、電能質量分析師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瞭一本兼具理論深度和工程實用性的參考手冊。 第一章 現代電能計量基礎與發展脈絡 1.1 電能計量在電力係統中的核心地位 闡述電能計量作為電力經濟活動基礎的作用,涵蓋購售電結算、電網損耗分析、資産管理和運行優化等多個層麵。探討計量誤差對電力市場公平性的潛在影響。 1.2 傳統電能錶到智能電錶的演進曆程 機械式電能錶工作原理迴顧: 詳細介紹感應式電能錶的基本結構、工作磁路與電磁力矩的産生,探討其局限性(如精度受頻率影響、易受外部磁場乾擾)。 電子式電能錶的興起與技術飛躍: 深入解析基於采樣技術(如Sigma-Delta調製器、逐次比較型ADC)的電子式電能錶的結構,重點分析其在測量精度、動態範圍及抗乾擾能力上的提升。 智能電能錶(AMI/AMR)的功能擴展: 不僅是計量,更是數據采集、雙嚮通信、負荷控製和故障診斷的集成終端。介紹DL/T 645、IEC 62056等通信協議在智能電錶中的應用。 1.3 計量標準的國際與國內體係 介紹國際計量大會(BIPM)對電能計量準確度的基本要求,詳細梳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體係、全國量值傳遞體係中電能計量的地位。重點解讀國傢計量檢定規程(JJG係列)對各類電能錶的強製性技術要求。 第二章 高精度電能測量技術與誤差分析 2.1 關鍵計量參數的精確測量 電壓與電流的有效值(RMS)測量: 探討基於數字信號處理(DSP)的快速傅裏葉變換(FFT)技術在準確計算電壓和電流有效值中的應用,以及非正弦波形下的誤差源。 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與視在功率的計算: 詳細推導基於瞬時功率理論(P=v(t)i(t))的實時功率計算方法,以及在存在諧波分量時,如何準確定義和計算有功功率。 頻率與相位的精確同步: 分析時鍾同步技術(如GPS/北鬥授時)對同步采樣和功率計算精度的影響。 2.2 計量誤差的來源、建模與補償 係統梳理電能錶計量誤差的來源,包括: 固有誤差: 零部件的製造公差、電路元件的溫漂等。 環境誤差: 頻率漂移、溫度變化、氣壓和濕度的影響。 外部乾擾誤差: 暫態過電壓、工頻磁場、高頻電磁輻射的耦閤效應。 負載相關誤差: 低負載、大負載下的非綫性誤差特性分析。 介紹誤差補償算法(如數字濾波、查錶法修正)在提高電能錶全量程精度中的工程應用。 第三章 電能質量:概念、監測與分析 3.1 電能質量(PQ)的核心指標體係 根據IEC 61000-4係列和國標要求,係統梳理電能質量的關鍵參數: 穩態參數: 電壓偏差、電壓波動與閃變(Pst, Plt)。 暫態與瞬態參數: 瞬態過電壓(浪湧)、電壓暫降與暫升的持續時間、幅值判據。 頻率偏差與三相不平衡度。 諧波與間諧波: 重點分析高次諧波對設備壽命、綫路損耗和計量準確性的綜閤影響。 3.2 電能質量的監測與記錄技術 電能質量監測儀的選型與布點: 依據監測目的(電網側、用戶側、關鍵設備側)選擇不同等級的PQ監測設備。 數據采集與時序同步: 探討高精度PQ事件捕獲對采樣率和時間戳精度的要求,分析事件前後的數據重建技術。 PQ報告的生成與解讀: 如何將海量的PQ數據轉化為具有工程指導意義的報告,包括頻譜分析、事件序列圖和趨勢分析。 3.3 諧波電流的産生機理與影響評估 深入分析電力係統中主要的非綫性負荷(如變頻器、整流器、開關電源)産生諧波的機理。評估諧波電流導緻的設備過熱、中性綫載流能力不足、保護裝置誤動作以及電容器組失效的風險。 第四章 抑製諧波與改善電能質量的工程技術 4.1 被動濾波技術在抑製諧波中的應用 單調諧濾波器、高通濾波器的設計原理: 介紹LC濾波器的設計公式、選型原則及在特定頻率上抑製諧波的性能。 濾波器的維護與故障診斷: 探討濾波器中電抗器和電容器的運行狀態監測與過熱保護。 4.2 主動抑製技術:SVC與STATCOM 係統介紹靜止無功補償器(SVC)和STATCOM(基於IGBT的靜態同步無功發生器)在快速調節無功功率、抑製電壓波動和穩定電網電壓方麵的應用,側重於它們在處理低頻諧波和動態無功補償中的優勢。 4.3 有源電力濾波器(APF)的原理與實踐 APF工作原理: 基於實時監測電流,通過IGBT逆變器産生反相補償電流抵消電網中的諧波電流。 串聯型APF與並聯型APF的適用場景分析: 重點分析並聯型APF在治理用戶側諧波電流方麵的普適性及其對係統阻抗匹配的要求。 第五章 智能電網環境下的計量與電能質量挑戰 5.1 數字化變電站與先進計量基礎設施(AMI) 介紹過程數據采集(mu/md)在電能計量和電能質量監測中的集成趨勢。探討基於IEC 61850標準的報文結構對高精度、高頻數據傳輸的要求。 5.2 新能源接入對電網穩定性的影響 逆變器控製下的電能質量問題: 探討光伏逆變器和風力發電機並網時可能産生的次同步振蕩、快速電壓變化(RVC)和注入諧波。 電網阻抗變化與諧波放大效應: 分析大規模分布式能源接入後,係統阻抗降低對特定頻率諧波共振的敏感性。 5.3 計量數據安全與網絡安全 在智能計量體係下,數據篡改(對計量結果的影響)和網絡攻擊(對電網控製和數據完整性的威脅)成為新的風險點。介紹計量數據加密、身份認證和時間戳的防篡改技術。 結論與展望 總結當前電能計量與電能質量管理領域取得的成就,並指齣未來發展的方嚮,包括超高頻電能計量、麵嚮邊緣計算的實時電能質量分析、基於AI模型的故障預測與電能質量優化控製等。 --- 讀者對象: 電力係統設計與規劃工程師、電力計量與校準機構人員、電能質量技術顧問、相關專業高校師生。 本書特色: 理論嚴謹,注重工程實際應用中的參數選擇、設備選型與故障排查方法,是理解現代電力係統“度量”與“品質”的必備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帶著一種對國傢標準嚴謹性的期待的。畢竟是電力行業的標準,想必會對電能計量領域,特彆是那些在電能質量日趨惡化(諧波汙染嚴重)的今天,如何確保能量貿易公平性,給齣明確的指導方針。然而,深入閱讀後發現,其文本風格極其偏嚮於“規定”而非“解釋”。它詳盡地列齣瞭測試方法、精度要求和環境適應性標準,但對於這些標準背後的技術權衡——比如,為什麼選擇特定的采樣率或者特定的校準算法——缺乏深入的論述。就好比食譜裏寫瞭“加入三剋鹽”,卻沒告訴你鹽在這裏的作用是為瞭平衡甜度還是為瞭激發鮮味。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前言或者引言部分,能稍微宏觀地闡述一下,在2014年製定此標準時,行業麵臨的主要挑戰是什麼?是某些老式電錶無法應對新型負載的諧波特性,還是國際標準接軌的需要?這種背景信息的缺失,使得標準本身顯得有些孤立,讓讀者難以將這些技術細節放置於更廣闊的行業發展脈絡中去理解其重要性和前瞻性。

評分

讀完關於測試環境和校準步驟的那幾章,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的“時效性”或許已經成為瞭一個潛在的限製因素。雖然是2014年的標準,但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今天,我們麵對的可能是更復雜的、更高頻的開關電源和更精密的傳感器技術。我個人很想知道,如果現在根據最新的半導體技術和實時計算能力,這個標準是否會做齣相應的調整,尤其是在處理極高次諧波或非周期性瞬態擾動方麵。這本書的結構非常“穩固”,完美地固化瞭那個時間點的技術共識。但作為讀者,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活”的標準,比如,是否可以附帶一個在綫更新或勘誤的指引,或者在正文中提及未來可能修訂的方嚮。這種對“未來趨勢”的緘默,使得這本書在指導未來産品設計時,似乎少瞭一點“麵嚮未來”的野心,更專注於對現有狀態的精確描述和規範。

評分

從裝幀和排版來看,這無疑是一本嚴肅的學術或行業規範性文獻。它的重點在於信息的密度和準確性,而非閱讀的愉悅性。如果你將它與那些旨在普及科學知識的暢銷書相比,兩者的目標受眾和設計哲學完全不同。我嘗試尋找一些能夠讓我感到技術突破或認知升級的“驚喜點”,但這本書提供的更多是“確認點”——確認瞭行業目前在處理諧波電能計量問題上的共識做法。這很好,保證瞭互操作性和一緻性。但對於一個尋求創新思路的讀者來說,這種高度的規範性反而形成瞭一種無形的束縛感。我甚至希望作者能加入一些“最佳實踐”的案例研究,比如不同國傢或地區如何靈活應用此標準來解決本地特有的電網問題。缺乏這種“應用場景”的描繪,使得這本書的指導意義更多停留在理論和實驗室層麵,距離真實、復雜的電網環境的應用實踐,還隔著一層“紙”。

評分

我嘗試將這本書作為我部門內部培訓的參考資料,希望藉此統一我們對“標準諧波有功電能錶”的理解。結果發現,這本書的適用性似乎被精準地切割在瞭特定的專業圈層之內。它假定讀者已經完全掌握瞭傅裏葉分析的基礎、電能計量IC的工作原理以及現有的電力計量法規體係。當我們試圖討論其中的某個關鍵參數——比如“最小可測量諧波次數”時,我們花瞭大量時間去查閱其他基礎文獻來反推這個參數的實際意義。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不可替代性”——它就是那個唯一的、官方的參考點。但這種價值的實現,極度依賴於一個前提:讀者必須是高度專業化的、且已經對該領域有深厚積纍的專傢。對於新入行的計量工程師,或者跨界閤作的IT人員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加密文件,需要額外的“密鑰”(即其他基礎教材)纔能解鎖其核心信息。它缺少那種“手把手”的教學設計,更像是交給已經會遊泳的人一本關於泳姿細節的專業手冊。

評分

這部電力行業的標準匯編,光是翻開首頁那密密麻麻的術語和章節編號,就讓人不由得感到一絲敬畏。我本來是想找一本關於電能計量準確性提升的實用手冊,最好能結閤最新的智能電網技術來聊聊,結果這本《標準諧波有功電能錶(DL/T1369-2014)》更像是一本深埋在技術文檔地下的“礦藏”。它聚焦於諧波對有功電能測量的特定影響,這無疑是專業人士的福音,但對於我這種希望快速理解“如何讓我的電錶讀數更準,尤其是在有大量變頻設備的環境下”的讀者來說,前期的消化難度堪比啃一塊未處理的硬骨頭。我期待的是一些圖錶化的流程,比如一個清晰的流程圖展示不同等級諧波電流如何影響計量芯片的誤差,或者一些實際案例分析,說明在某個特定工業場景下,采用此標準産品能帶來多少實際的經濟效益。然而,這更像是給已經瞭解“為什麼”的人準備的“怎麼做”的精確規範,缺乏那種引導性的、從問題到解決方案的敘事橋梁。我得承認,對於追求極緻技術規範的工程師而言,這絕對是權威,但對於尋求快速、直觀知識獲取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它的“乾貨”埋得太深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