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二輯):吳兔床日記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二輯):吳兔床日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騫 著,張昊蘇,楊洪升 整理
圖書標籤:
  • 曆史文獻
  • 日記
  • 近代史
  • 史料
  • 吳兔床
  • 民國
  • 手稿
  • 珍本
  • 地方史
  • 社會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鳳凰齣版社
ISBN:9787550621473
版次:1
商品編碼:1169260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8
字數:22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在流傳下來的清代知名學者的日記中,《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二輯):吳兔床日記》是時間跨度較長,內容較為豐富的一部,它對研究作者吳騫的生平、學術以及瞭解乾嘉時期的學者間的交遊均具有重要意義。
  吳騫(1733-1813),字槎客,號兔床,彆號愚榖、海槎等,祖籍安徽休寜,長於浙江海寜小桐溪,是清代乾嘉時期知名藏書傢、學者。吳騫天資聰穎,頗愛吟詠,能過目成誦,少時訂交浙江文壇領軍人物杭世駿,漸為浙西詩壇名宿所知。然因體弱多病,早棄舉業,僅獲“明經”。但其雅好經典,篤誌著述,在學術上取得瞭豐碩的成果,終其一生著有《愚榖文存》正續十七捲、《唐石經考異》二捲、《蜀石經毛詩殘本考異》二捲、《尖陽叢筆》十捲等數十種著述,多收入其自刻之《拜經樓叢書》中。
  吳騫除勤於著述外,還耽於抄藏典籍。他青年時期即注意搜求善本,並手自校勘,至耄耋之年,仍手不離丹鉛。其藏書多達五萬捲,築拜經樓以貯藏之,論者以其與同時期的黃丕烈、陳鱧、鮑廷博等大藏書傢並稱。黃丕烈雅嗜宋本,顔其齋日“百宋一廛”。吳氏則自題其居為“韆元十駕”,取《荀子》“駑馬十駕”之意,謂其所藏乾部元版可敵黃氏百部宋本。此事被書林傳為佳話,頗可見吳騫藏書之氣魄、規模。此外,吳騫還很注意收藏碑銘、鼎彝、印章乃至幣布、戈戟、圭璧諸物,並能識其款識,考其年代,於名物製度尤多創見。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二輯):吳兔床日記》記載瞭吳騫中年至晚年的藏書、讀書、著述、交遊等一係列活動的情況。其記載吳氏讀書治學的內容,頗可見其勤奮,其讀書每遇到重要的材料即手錄於《日記》中,備檢閱。有所體悟及考證亦筆之於《日記》。如《日記》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廿九日條載:“李昕《九域誌>雲:‘錢塘在餘杭,初為潮水所損,州人華信自以私錢築塘捍海,因名錢塘。’”這是錄記“錢塘”名字的來源,頗可資見聞。下又載:“亡名氏《太康地記》雲:‘吳有太初宮,方三百丈,權所起也。昭明官方五百丈,皓所作也。”’並考證雲:“昭明宮即《國山碑>所雲大官。”此記其讀書時所得。這些材料及見解構成瞭這部日記的主體,它們無疑也奠定瞭吳騫日後著述的基礎。
  《日記》也多載有其訪書的經曆。如《日記》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日載:“書估吳良甫自吳門來,有宋刻《說苑》,乃鹹淳乙醜鎮江府學教授李士忱刊本。簽書‘宋刊《說苑》,丙申夏日竹廠陳以綱題’,隸書。予以宋槧《傳燈錄》、明刻硃剋升《詩傳疏義》易之。竹廠為海昌篤學之士,前歲卒於清河。此書中校勘亦其手畢。又聞其校《玉海》甚悉,當就其傢訪之。”不唯可備書林掌故,且再現瞭其對該書版本及校勘者的鑒彆過程。再如《日記》乾隆五十二年四月三日條載:“是日,在吳門書肆購得汲古閣精抄《毛詩闡秘》,書不分捲,乃魏叔子所著。自序謂:‘在毛氏授經奏叔、斧季兄弟,為闡發經義,著此書。時在天啓四年。’告成後,奏叔、黼季各有手跋。黼季跋雲:‘商丘宋漫堂撫吳日,嘗遊虞山,登汲古閣留信宿,遍觀藏書,見闡秘,擊節嘆賞,欲捐俸為刻之。黼季以其師所秘授,不忍割愛,卒不果。從誡其後人,當什襲珍護,時康熙辛卯歲也。’黼季跋後,又有休寜令虞山丁斌跋,稱為程生而題。程未詳何人,蓋此書毛氏散齣,又歸於休寜之程也。”此則可見吳騫所購該書的成書原委及遞藏之源流。此類文字不僅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且雅有趣味。
  吳騫喜交遊,與一時文獻學傢、著者學者多有往來,或燕遊酬唱,或切磋學問,或共賞佳籍,或傳抄藉閱。這在《日記》中也有充分的記載。讀《日記》可知吳騫與鮑廷博之互訪不下百數十次,還曾共訪盧文弨、程瑤田、楊復吉等人,有時還各自攜友過訪對方。鮑氏不僅為吳騫代購瞭《拜經圖》,還曾以世所希有之《元一統誌》見贈,而吳騫則曾為鮑廷博刊刻《夕陽詩》並作序。吳騫與陳鱧並稱海寜藏書“雙星”,二人常常互相傳鈔典籍,共事校讎。吳騫與周春亦頗有交情,周氏曾先後藉給吳騫《孟子外書》《劉處玄集》等書,二人書信往來、吟詩唱和亦甚多。《日記》也記錄瞭兩人之間的學術爭論。乾隆六十年九月朔日條載周春曾以《古文尚書冤詞補正》嚮吳騫索序,左袒古文,謂硃子但疑《孔傳》,未嘗疑經,吳騫則以為不然,據《硃子語類》“況孔書至東晉方齣,前此諸儒皆不曾見,可疑之甚”之語質疑。吳騫除瞭與鮑、陳、周諸氏為密友外,與當時大藏書傢如吳翌鳳、黃丕烈等,知名學者盧文弨、錢大昕、周廣業、秦瀛、丁傑、王鳴盛等皆多有交遊,建立瞭親密的友誼。
  《日記》展現齣來的吳騫的形象是十分生動的,有些文字可見其性情與品格。受其祖上傢風的影響,吳騫膺服儒業,為人剋己正身,重情尚義,此點在《日記》中多可見。吳騫於每年的正月初七日、清明節、十月初一日前後,必攜子侄輩拜謁楊村、麻涇、蘆葭橋諸祖墓,有時或因故不能至,則“不勝愴然”。而他對父母、妻子、兄長之感情,尤為深切,每逢他們的生日或者諱日,《日記》中均有記載,並追憶往事,錶達懷念之情。吳騫在社會活動中,亦往往尚義賑災。如乾隆六十年歲大歉,吳騫曾“約裏中同誌為粥飼餓者”,每天為二韆餘人供粥。再如嘉慶十六年有大旱,是吳騫“生平未見之災異”,他再次主持舉賑。凡此種種,均可見吳氏風貌,亦可推見當時士習。
  吳騫自稱“予作《日譜》,亦在四十後”,雖是泛泛而談,但亦可推測吳氏撰《日記》之始,恐距離乾隆三十六年不甚遠,而今所見其《日記》則始於乾隆四十五年,且闕四十六、四十七二年,以常理推斷,其日記當有遺失。今所見較全的吳氏日記是國傢圖書館藏鈔本。該本大體可分三部份。第一部份,為乾隆庚子(四十五年)日記,始二月十六日,終三月二十日,為從藝風堂傳抄本中錄齣,名為“吳兔床先生庚子間日記一捲”。

目錄

前言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歲次
乾隆四十八年(1783)歲次
乾隆四十九年(1784)歲次
乾隆五十年(1785)歲次乙巳
乾隆五十一年(1786)歲次丙午
乾隆五十二年(1787)歲次丁未
乾隆五十三年(1788)歲次戊申
乾隆五十四年(1789)歲次己酉
乾隆五十五年(1790)歲在上章閹茂
乾隆五十六年(1791)歲次重光大淵獻辛亥
乾隆五十七年(1792)歲次元黓睏敦壬子
乾隆五十八年(1793)歲次昭陽赤奮若癸醜
乾隆五十九年(1794)歲在閼逄攝提格甲寅
乾隆六十年(1795)歲次旃濛單閼乙卯
嘉慶元年(1796)歲次柔兆執徐丙辰
嘉慶二年(1797)歲次強圉大荒落丁巳
嘉慶三年(1798)歲次著雍敦牂戊午
嘉慶四年(1799)歲在屠維協洽己未
嘉慶五年(1800)歲在上章涒灘庚申
嘉慶六年(1801)歲在重光作噩辛酉
嘉慶七年(1802)歲次玄默閹茂壬戌
嘉慶八年(1803)歲次昭陽大淵獻癸亥
嘉慶九年(1804)歲次閼逢睏敦甲子
嘉慶十年(1805)歲次旃濛赤奮若乙醜
嘉慶十一年(1806)歲次柔兆攝提格丙寅
嘉慶十二年(1807)歲次強圉單閼丁卯
嘉慶十三年(1808)歲次著雍執徐戊辰
嘉慶十四年(1809)歲次屠維大荒落己已
嘉慶十五年(1810)歲次上章敦牂庚午
嘉慶十六年(1811)歲次重光協洽辛未
嘉慶十七年(1812)歲次玄默涒灘壬申
可懷錄(1774)
可懷續錄(1800)
附錄

精彩書摘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二輯):吳兔床日記》:
  禦撰《資治通鑒綱目三編》乾隆十二年告成:崇禎十二年三月,我大清兵人青山口,帝逮治失守封疆諸巡撫陳祖苞、總兵吳國鎮等三十六人同日棄市。
  四月初一日甲申(5月3日)晴。至花溪過南廬蓼園,不值。
  初四日立夏(5月6日)晴。鄭夾漈雲:“梵音行於中國,而吾夫子之經不能過跋提河一步者,以字不以聲也。”劉辰翁《韻會》序。
  初八日辛卯(5月10日)晴。是夕月頗朗,登西簃觀眺,二更始就寢。次媳又舉一孫。類書載左君锡是日生子,黨懷英賀詩有雲:“燕寢凝香佳夢兆,與佛同生佛親抱。”
  初九日(5月11日)董潮《東皋雜鈔》:“素庵相國仕本朝,世祖章皇帝寵眷優渥,而性頗忮刻,為滿大臣所怒,上亦稍疏之。會太夫人七秩壽,世祖禦筆畫鬆竹賜之,謂日:‘汝將自行祝壽乎?抑遣人乎?’實諭之歸也。相國以遣子對,上嘿然。後怒者益甚,安置瀋陽,仍予大學士一品俸銜,許不久即召。居既久,因謀賜環,命傢人褚正陽以黃金三百賂中官某,於上前道及。後閹以他事籍沒,事露,為禦史以交結近侍參奏,革職長流居遼。一日騎馬過山寺,仰見額顔日:‘素庵’,訝甚。及入門,一一如舊經曆。中一室扃錮已久,啓之,見壁上題詩,即己舊作,因恍然悟前生是此庵僧也。既歸,忽忽不樂而卒。夫人徐氏在戍所,聖祖仁皇帝巡邊,以囚婦迎駕。上問有子女否?以孤身對。上憫之,罰修一城放歸。傢人褚正陽傢資百萬,藉以竣工,得歸老故籍。夫人在戍所立願畫大士像一藏,至今流傳,東人爭寶之。”
  十五日(5月17日)《東皋雜鈔》又日:“海昌陳素庵繼配徐夫人名燦,字湘蘋按:當字深明,號湘蘋,工詞善畫,吳人也。崇禎中,相國春闈下第南還,舟泊吳門。遇雨悶甚,覓散步處,聞徐氏饒花石,因獨詣之。先一夕,徐翁夢黑龍碎其金鯽魚缸。是日相國至,方徘徊花竹間,誤觸一盆墮,適碎其缸。相國方蹋踏緻不安,擬奉價償之,而徐翁欣然問姓名,因留小飲,備極款麯。酒酣,自言有二女,俱擅纔色,願備箕帚。時相國適喪偶,聞之心動,素善子平,遂索其二女乾支,歸舟推之,則皆貴,惟長女微帶桃花星,因納其次,即夫人也。抵傢後,相國乃翁以其不第而娶妾,大怒,欲立遣之。太夫人聞之,曰:‘此女果佳,當告之傢廟,以婦禮處之。不然,遣未晚也。,及至,見其端麗莊重,即以新婦呼之,後與相國偕老雲。相國既仕本朝,一日,過良鄉,解後一妓,其貌宛與夫人相似。詢之,則涕泣自言姓氏,並流落失身故,即徐翁之長女也。因贖歸,攜至京師。後歸一滿洲武臣,其人後官至八座,亦為命婦。”騫按:陳敬璋《徐夫人編年紀略》:“徐夫人父名桴,光祿丞。”是夫人非齣於微賤,又何肯為妾耶?東亭所記恐有未實。
  初十日三月日奉上諭:“兵部奏議處富俊等一摺:盛京等處産毓參枝瑞草,近年來刨采日多,山場漸遠,大枝參筋難得。該將軍等自應將實在情形奏明酌辦,乃任聽刨夫等以腴潤秧參攙雜,伊等若非全無聞見,即係佯為不知。部議:將富俊、秀林分彆降調。因有革職留任之案,均請革任,固所應得,姑念一時乏人更換,富俊、秀林俱著加恩,免其革任,仍注冊。富登阿照議降一級留任。至此項解到參筋均應存留,罰令另行賠補,但為數過多,是以將原參一並發還,令其自行變價,已有一半作抵。著仍遵前旨,或更換好參,或解銀歸款,以示薄懲,欽此。”
  ……
《吳兔床日記》:一段被時光塵封的民國縮影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近現代史料中,散落著無數珍貴的個體記錄,它們如同細密的沙粒,勾勒齣宏大敘事背後生動鮮活的時代圖景。在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二輯中,《吳兔床日記》的齣版,無疑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窺探特定時期社會風貌、個體命運與時代變遷的獨特窗口。這部日記,以其樸實無華的筆觸、細膩入微的觀察,以及流淌其中的真摯情感,呈現瞭一位普通知識分子在風雲激蕩的民國歲月中的生活軌跡與內心世界。 一、 日記主人的時代身份與社會背景 吳兔床,這位似乎淹沒在曆史洪流中的名字,通過這本日記,得以重現於世人眼前。關於他的生平,日記本身提供瞭重要的綫索。他應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活躍於民國中前期,具體時間跨度可能涉及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乃至更晚。從日記內容可以推測,他可能在教育、文化或行政部門任職,過著相對穩定的城市生活。他的文字間,流露齣對時事的關注,對國傢命運的憂思,以及對個人前途的考量。 他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極為特殊而復雜的時期。軍閥混戰、政治動蕩、社會變革、思想啓濛……各種力量交織碰撞,舊的秩序正在瓦解,新的希望與危機並存。外來的西方文化與傳統的中華文明激烈碰撞,思想的解放與保守的觀念相互拉扯。在這個大背景下,吳兔床作為一名知識分子,他的生活、他的思考,無不受到時代洪流的深刻影響。日記,便成為他記錄下這一切,並試圖理解和迴應時代挑戰的載體。 二、 日記內容的豐富性與多維度展現 《吳兔床日記》的內容,絕非僅僅是個人流水賬式的記錄,而是摺射齣那個時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 日常生活的光影: 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到吳兔床的衣食住行,他的傢庭生活,與傢人、朋友的交往。從對日常瑣事的描繪,如天氣、餐食、拜訪、讀書,我們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普通人的生活節奏與生活習慣。例如,他可能會記錄下購買日用品的艱難,或是參加一場傢庭聚會時的情形,字裏行間透露齣那個時代的生活氣息,以及個體在物質條件相對匱乏環境下的生存智慧。 思想與情感的漣漪: 作為一位知識分子,吳兔床的日記必然承載著他豐富的思想活動與情感波動。他對時局的評論,對政治事件的看法,對社會問題的反思,都可能在日記中有所體現。他的憂慮、他的希望、他的迷茫,都構成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群體普遍的精神麵貌。此外,他對個人情感的抒發,對親情、友情、愛情的描繪,也使日記更具人情味,展現瞭那個時代在人際關係方麵的特點。 文化與教育的印記: 日記很可能包含他對當時文化思潮的關注,他閱讀的書籍,他參加的文化活動,以及他對教育現狀的看法。在那個提倡新文化、新教育的年代,知識分子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吳兔床的記錄,能夠幫助我們瞭解當時文化教育的走嚮,以及知識分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可能會記錄下聽某位名傢講座的感想,或是對某本新齣版書籍的評論,為研究當時的文化生態提供一手資料。 社會風貌的側寫: 日記中,也可能零散地記錄下他對當時社會風貌的觀察。例如,街頭的景象、商鋪的興衰、民俗的變遷,甚至是社會上齣現的一些新現象、新趨勢。這些片段雖然不經意,卻能匯聚成一幅幅生動的社會圖景,讓我們得以觸摸到那個時代的社會肌理。他可能記錄下對某件社會新聞的看法,或是對某種新興娛樂方式的體驗,這些都構成瞭那個時代社會生活豐富的側麵。 曆史事件的個人視角: 盡管吳兔床可能不是曆史事件的親曆者或決策者,但他對所處時代的重大事件,如革命、戰爭、政治運動等,必然會有自己的觀察和感受。他的日記,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普通人看待曆史事件的獨特視角,補充官方史書的宏大敘事之外的細微之處。他可能記錄下聽到某場戰事的傳聞時的心情,或是對某項新政策齣颱時的個人感受,這些都使得曆史更加立體和人性化。 三、 日記的史料價值與研究意義 《吳兔床日記》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其文學性或個人情感的抒發,更在於其作為一手史料的寶貴價值: 填補曆史空白: 許多曆史事件的細節,往往被宏大的敘事所忽略。吳兔床的日記,可能記錄下那些鮮為人知的民間生活細節、地方性事件、以及普通知識分子的真實心態,從而填補現有曆史研究的空白。 印證與補充史實: 日記中的記載,可以與已有的曆史文獻相互印證,也可以提供新的綫索,幫助學者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某一曆史事件或社會現象。 解讀時代精神: 通過吳兔床的文字,我們可以深入解讀那個時代的思想潮流、價值觀念、以及普通人的精神世界。這對於理解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社會心理學等研究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個體命運與時代變遷的關聯: 日記提供瞭一個具體的個體樣本,展示瞭在時代變遷的大潮中,個人的命運如何受到影響,個體如何掙紮、適應與前進。這種個體與時代的關聯,使得曆史研究更具溫度和人文關懷。 語言與文化研究的素材: 日記中使用的語言,也可能帶有那個時代的鮮明印記,對於研究近現代漢語的演變、當時的文化用語、以及知識分子的語言風格,都提供瞭寶貴的素材。 四、 編纂整理的意義 將《吳兔床日記》整理齣版,是曆史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細緻的校勘、注釋和導讀,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掘其史料價值,為研究者提供便利。 校勘與注釋: 精確的校勘可以保證文本的準確性,而詳實的注釋則能夠解釋日記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地點、典故以及當時特有的詞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日記內容。 導讀與評介: 專業的導讀能夠為讀者提供曆史背景的梳理,指明日記的核心價值,並提齣一些可能的 研究方嚮,引導讀者進入更深層次的閱讀與思考。 結語 《吳兔床日記》的齣現,再次證明瞭曆史的魅力不僅在於宏大的敘事,更在於那些被歲月塵封的個體記憶。它如同曆史長河中的一葉扁舟,載著一位普通知識分子的悲歡離閤,承載著一個時代的溫度與質感。通過細讀這部日記,我們不僅能夠窺見一個被曆史洪流裹挾的個體命運,更能從中體悟到那個動蕩年代的社會脈動,以及中華民族在轉型時期所經曆的深刻變革。這是一份珍貴的曆史遺存,一份等待我們去發掘、去解讀、去銘記的寶藏。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如沐春風,這主要歸功於其細緻入微的校對和注釋工作。麵對復雜的古代文獻或早期白話文記錄時,最怕的就是錯字連篇或者注解缺失,導緻理解偏差。然而,這套叢刊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或曆史典故,旁都有精準且富有學識的腳注加以闡釋,這些注解不僅解釋瞭字麵意思,更深入剖析瞭其在特定曆史語境下的含義,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即便是非專業齣身的讀者也能跟上節奏。排版上的行距和字號也經過瞭精心考量,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的疲勞感明顯減輕。這種對閱讀細節的尊重,體現瞭一種對讀者的體貼,也反映齣齣版機構對學術嚴謹性的極緻追求,確保瞭我們所接收到的曆史信息是經過審慎考證和清晰呈現的。

評分

如果從一個曆史愛好者而非專業學者的角度來評價,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的“在場感”。它不是那種經過層層解讀和提煉的“二手曆史”,而是直接麵對當事人的筆觸,那些未經粉飾的文字,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語氣、焦慮和喜悅。閱讀這些一手資料,仿佛能聽到百年前的低語,感受到當時社會脈搏的真實跳動。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任何一本二手研究專著都無法比擬的。它要求讀者運用更多的想象力去填補空白,去重構畫麵,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主動參與曆史建構的愉悅。總而言之,這是一套極具學術重量和閱讀樂趣的史料集,它不僅服務於象牙塔內的研究,也為所有對中國近現代史抱有真摯熱忱的讀者,打開瞭一扇通往真實過往的秘門。

評分

這本書的篇章組織和邏輯脈絡設置,展現瞭編者高超的學術功力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資料的分類並非簡單地按時間順序堆砌,而是融入瞭清晰的史學主題劃分,使得原本可能顯得零散的原始材料,被巧妙地編織成一張相互關聯的知識網絡。每輯資料的引入都配有詳盡的引言,這些引言並非空泛的介紹,而是對所收錄資料的曆史背景、重要性以及潛在研究價值的精準解讀,為初涉該領域或希望深入研究的讀者提供瞭極佳的導航。更值得稱贊的是,對於一些關鍵性的曆史事件或人物,編者似乎采取瞭交叉印證的原則,將不同來源的零碎信息匯集一處,形成一個相對立體的認知框架。這種結構安排,極大地提升瞭閱讀效率和資料的可理解性,避免瞭讀者在浩如煙海的原始文本中迷失方嚮,充分體現瞭現代史學研究中對史料係統化梳理的精髓。

評分

我尤其欣賞這套叢刊在“稀見”二字上的兌現。市麵上不少史料匯編常常重復收錄一些已經被廣為流傳的經典文本,但本書顯然突破瞭這一窠臼。它似乎挖掘齣瞭許多塵封已久、鮮為人知的檔案、信劄、或地方誌中的片段。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小型的“考古發掘”,總能發現一些足以修正或補充既有曆史認知的細節。這種獨特性和稀缺性,對於任何嚴肅的曆史研究者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提供瞭挑戰傳統敘事、開闢新研究視角的堅實基礎。它不再是老生常談的重復,而是真正意義上拓寬瞭我們對那個曆史時期的感知邊界,讓我們得以窺見那些深藏在宏大敘事陰影下的、更具煙火氣和真實感的曆史側麵。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封麵采用瞭仿古的宣紙紋理,色調沉穩又不失雅緻,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字體選擇上,既有傳統楷書的工整,又不失現代設計的流暢,特彆是書脊上的燙金字體,在光綫下熠熠生輝,那種低調的奢華感處理得恰到好處。內頁紙張的質感也十分考究,米白色的紙張不僅保護瞭視力,更營造齣一種閱讀珍貴文獻的氛圍。裝訂方式似乎采用瞭綫裝與膠裝相結閤的方式,既保證瞭書籍的牢固性,又能讓讀者方便地攤開閱讀。整體來看,編輯和設計師在呈現這本書時,無疑傾注瞭極大的心血,他們深知,對於史料書籍而言,形式服務於內容,但一個精美的外在,是吸引讀者走進曆史深處的敲門磚。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品味與學識的象徵。

評分

日記是最真實的曆史。在書店看上瞭這本書一直想買可惜太貴又不打摺,迴傢決定上京東看看,果然有摺扣。毫不猶豫的買下瞭,京東速度果然非常快的,從配貨到送貨也很具體,快遞非常好,很快收到書瞭。書的包裝非常好,沒有拆開過,非常新,可以說無論自己閱讀傢人閱讀,收藏還是送人都特彆有麵子的說,特彆精美;各種十分美好雖然看著書本看著相對簡單,但也不遑多讓,塑封都很完整封麵和封底的設計、繪圖都十分好畫讓我覺得十分細膩具有收藏價值。書的封套非常精緻推薦大傢購買。 打開書本,書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非常舒服非常的驚喜,讓人看得欲罷不能,每每捧起這本書的時候 似乎能夠感覺到作者毫無保留的把作品呈現在我麵前。 作業深入淺齣的寫作手法能讓本人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實值得迴味 無論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從你留給彆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讓彆人看齣你是什麼樣的人。所以多讀書可以讓人感覺你知書答禮,頗有風度。 多讀書,可以讓你多增加一些課外知識。培根先生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不錯,多讀書,增長瞭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感到渾身充滿瞭一股力量。

評分

這套史料很好,幾乎一次都買全瞭。免得以後後悔。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精心選取近現代中國(晚清與民國)各類士人的日記、書信、奏牘、筆記、詩文集、詩話、詞話、序跋匯編等,為讀者提供宏大的中國近現代史敘事背後的曆史細節,展現大變革時代的個人生活圖景。第二輯十三種:《翁斌孫日記》、《張佩綸日記》、《吳兔床日記》、《趙元成日記(外一種)》、《1934-1935中緬邊界調查日記》、《十八國遊曆日記》、《潘德輿傢書與日記》等。《吳兔床日記》就是第二輯的一種。吳騫(1733--1813)字槎客,號兔床,清海寜人,諸生。是著名藏書傢,傢有拜經樓,據《海昌備誌》:吳騫"篤嗜典籍,遇善本傾囊購之弗惜。所得不下五萬捲,築拜經樓藏之。晨夕坐樓中,展誦摩挲,非同誌不得登也"。吳騫《愚榖文存·桐陰日省編》則自述藏書曰:"吾傢先世頗乏藏書,餘生平酷嗜典籍,幾寢饋以之。"自束發迄衰老,置得書萬本,性復喜厚帙,計不下四五萬捲。

評分

上圖另藏一部《日譜》鈔本,起乾隆五十五年,終於嘉慶五年四月,題作“夏齋迻錄”。

評分

非常不錯 物美價廉 值得購買

評分

書不錯,大傢之作,值得購買

評分

傢跑去去說句話早睡早起最容易三隻鬆鼠現在佩爾虧心事無所謂

評分

吳兔床,著名藏書傢,有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