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防雷技术手册

通信防雷技术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裕城,韩志强 著
图书标签:
  • 通信工程
  • 防雷技术
  • 电气安全
  • 接地技术
  • 雷电防护
  • 设备保护
  • 行业标准
  • 技术手册
  • 工程实践
  • 安全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8782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290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首创性:国内第一本专业讲述通信行业防雷知识的实操手册。
权威性:作者参与起草了多项行业电源技术的规范的制订,并于2012年被中国防雷质量协会评选为“中国防雷影响力人物杰出贡献人员”,该书内容规范,权威。
实用性:阐述通信防雷的理论依据和工程技术,包括各种通信局站和设备的防雷技术设计内容,理论结合实际,实用性强,通俗易懂。

内容简介

通信防雷主要采用“避”和“抗”两种方法,避就是尽量避开雷击,抗主要是提高设施和设备的抗雷击能力。本书是作者的实战经验总结,作者认为防雷技术还是基于电磁场和电工理论,因此本书也着重于防雷基础理论知识,并基于此阐述了通信系统的防雷技术,包括直击雷的防护、感应雷的防护、接地技术、线路的防雷、通信中心(局)的防雷、无线基站的防雷等。

作者简介

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1983年至今一直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计量检测中心(信息产业通信产品防护性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从事通信防护技术研究、标准制定、防雷测试工作。主持完成多项科技项目研究和标准的制定工作,其中负责起草了“电子雷击试验方法”等3项国家标准,还主持完成了“信号网络浪涌保护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等近十多项通信行业标准;在标准方面获得多项奖励,其中“无线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获得2012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一等奖,“通信防护系列标准”获得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三等奖,“客户端防护标准系列”获得2012年中国电信集团标准鼓励奖。多年来,作者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包括“无接地条件的网络设备防雷方法探讨”(电信科学,2013,第29卷第8A期)等。 一项防雷测试方法发明专利“一种检验xDSL modem终端雷电防护能力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2013年获得授权。作者作为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主持关键技术研究工作,保证测试技术的领先水平,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主持的多项能力验证活动中,测试准确度处于最高水平。刘裕城由于多年来对防雷技术和电磁防护的贡献,获得业界的肯定,2012年被中国防雷质量协会评为“中国防雷影响力人物杰出贡献人员”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雷电产生及其参数
第2章 雷电如何对通信设备造成危害
第3章 雷击防护技术简介
第4章 直击雷的防护
4.1 雷击分区
4.2 雷击保护的分级
4.3 通信大楼的直击雷防护系统
4.4 地电位升的防护
4.5 电位分布不均的防护
4.6 空间电磁感应的防护
4.7 跨步电压的防护
4.8 接触电压的防护
第5章 感应雷击的防护
第6章 接地技术
6.1 接地电阻
6.2 接地电阻的计算
6.3 地网的主要结构
6.4 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
6.5 接地电阻的测量
第7章 电源防雷及避雷器
第8章 信号线防雷及避雷器
第9章 通信线路的防雷
9.1 电缆通信线路的直击雷防护
9.2 电缆通信线路的感应雷击防护
9.3 光纤通信线路的直击雷防护
第10章 通信中心(局)的防雷
10.1 直击雷防护
10.2 地线系统
10.3 机房设备接地布置---等电位连接
10.4 线缆进局
10.5 电源防雷
10.6 信号线防雷
第11章 线基站的防雷
11.1 雷电引入途径
11.2 直击雷防护
11.3 天线的防护
11.4 天馈线及天馈馈电端口的防护
11.5 时钟信号系统的防护
11.6 信号/控制端口的防护
11.7 电源端口的防护
11.8 光缆的防雷
第12章 避雷器
12.1 避雷器的工作原理
12.2 避雷器主要元器件
12.3 电源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
12.4 信号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

前言/序言


雷电防护体系构建与实践指南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为广大从事建筑、通信、电力、能源、交通、工业制造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全面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雷电防护解决方案。本书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的设备防雷,而是着眼于整体雷电防护体系的构建、设计、实施与维护,涵盖了从宏观的雷击风险评估,到微观的设备选型与安装,再到实际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力求为读者打造一座坚实的雷电防护知识宝库。 第一章 雷电的本质与防护基础 雷电的形成与特性: 详细解析云层内部电荷积聚、放电过程,以及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等多种雷击形式的物理机制。深入探讨雷电电流的幅值、上升时间、脉冲波形等关键参数,为后续的防护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雷电防护的基本原理: 阐述“等电位连接”、“屏蔽”、“接地”等雷电防护核心理念。介绍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所处地理位置、环境电磁兼容要求等因素,制定初步的防护策略。 雷电防护的体系化思维: 强调雷电防护并非单一措施的堆砌,而是一个相互关联、协同工作的整体系统。从外部防护(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到内部防护(等电位连接、屏蔽、浪涌保护器),再到接地系统设计,构建完整的防护链条。 第二章 外部雷电防护系统设计 接闪器的选择与布置: 滚球法、网格法、保护角法等经典防护范围确定方法: 详细讲解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场景及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图示说明。 新型接闪器的研究与应用: 探讨早期放电接闪器(ESE)等新型技术,分析其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 特殊结构体的接闪器设计: 针对高层建筑、桥梁、塔架、储罐等特殊结构,提供定制化的接闪器设计方案,强调结构的稳固性与材料的耐腐蚀性。 引下线的敷设与选择: 引下线材料与截面积要求: 遵循相关标准,详细说明铜、铝等材料的适用性,以及在不同电流等级下对引下线截面积的要求。 引下线路径选择与安装规范: 强调引下线应尽量短、直,避免锐角弯曲,并与被防护对象保持安全距离,防止侧击雷。介绍固定方式与支撑要求。 接地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接地型式选择: 深入分析独立接地、联合接地、基础接地、环形接地等不同接地方式的特点,以及根据场地条件、土壤电阻率、设备要求进行选择的原则。 接地体材料与埋设: 详细介绍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网格接地体等材料选择(镀锌钢、铜棒、铜排等)与施工工艺,并阐述如何优化接地体布置以降低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的测量与评估: 介绍接地电阻的测量仪器、方法(如三极法、四极法)以及影响接地电阻的因素(土壤电阻率、湿度、温度等),并提供降低接地电阻的常用技术(如深埋、化学降阻、打井等)。 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 强调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是实现整体防护的关键,详细讲解如何将建筑物内的金属构件、设备外壳、电缆屏蔽层等连接到接地系统,以消除电位差。 第三章 内部雷电防护系统设计 等电位连接的实施: 主等电位连接带(MEB)与辅助等电位连接(SEB): 详细讲解其作用、连接点选择、连接材料与连接工艺,确保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体都处于同一电位。 进出线(水、电、信号)的等电位连接: 针对不同的进出线,阐述具体的等电位连接方法,如金属管道的跨接、电缆屏蔽层的接地等。 屏蔽技术的应用: 电磁屏蔽的原理: 介绍法拉第笼效应、屏蔽接地等基本原理。 金属结构屏蔽: 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金属外壳等对电磁场的屏蔽作用。 屏蔽电缆的应用: 讲解屏蔽电缆的结构、作用以及在弱信号传输中的重要性,并说明屏蔽层的接地要求。 设备屏蔽: 针对敏感设备,探讨其外壳的屏蔽设计与接地要求。 浪涌保护器(SPD)的选型与配置: SPD的分类与工作原理: 详细介绍压敏电阻(MOV)、气体放电管(GDT)、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等不同类型SPD的工作原理、响应速度、泄放电流、残压等关键参数。 SPD的选型原则: 根据被防护设备类型、电源系统电压、电网特点、雷击风险等级等因素,指导读者选择合适的SPD。 SPD的安装与连接: 强调SPD的正确安装位置(如电源入口、设备前端)、串并联连接方式,以及接地线的长度要求,确保SPD能够有效泄放雷电能量。 SPD的协同防护: 讲解多级SPD配合使用的原理,以实现对不同幅值和波形的雷电能量进行有效分级泄放。 线路与设备的防护: 电源线路的防护: 介绍如何在电源线路上安装SPD,以及如何处理单相、三相电源线路的防护。 信号线路的防护: 针对通信线路、数据线路、控制线路等,介绍专用的信号SPD,并强调其接地要求。 电子设备的防护: 详细说明服务器、计算机、通信设备、监控设备等敏感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包括电源、信号、数据端口的防护。 第四章 雷电防护的实施与维护 雷电防护工程的设计评审与优化: 介绍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标准规范(如IEC、GB等),并提供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指导读者如何进行方案优化。 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强调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检验、工艺规范、隐蔽工程验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确保接地系统的有效性。 雷电防护效果的检测与评估: 接地电阻的定期检测: 说明检测频率与方法,以及不合格情况下的处理措施。 等电位连接的检查: 强调定期检查连接点的可靠性。 SPD的运行状态监测: 介绍SPD的指示灯、故障告警等功能,并进行定期检查。 雷电防护体系的整体评估: 结合实际雷击事件,对防护效果进行回顾与分析。 雷电防护系统的维护与更新: 介绍设备老化、环境变化等因素对雷电防护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 第五章 常见问题分析与典型案例研究 雷击后设备的损坏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雷电侵入的路径、原因,以及不同设备损坏的特点。 雷电防护设计中的误区与对策: 剖析在实际设计中常见的不足之处,如忽视等电位连接、SPD选型不当、接地不良等,并提供纠正方法。 不同行业雷电防护的特点: 针对通信基站、变电站、数据中心、石油化工、机场等典型场景,提供详细的雷电防护设计和实施建议,突出各行业特有的风险与防护重点。 极端天气下的雷电防护: 探讨在雷暴高发区、强雷暴天气下的特殊防护措施。 附录 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汇编 常用雷电防护器件性能参数表 雷电防护设计计算工具介绍 本书集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于一体,通过详实的图文讲解与丰富的案例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掌握雷电防护的核心技术,理解雷电防护体系的构建逻辑,并能够独立进行雷电防护的设计、实施与维护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雷电造成的设备损坏和人身安全风险。

用户评价

评分

手捧着这本《通信防雷技术手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挑战的科技战场,而这本书,就是指引我走向胜利的地图。多年来,我一直从事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深知雷电带来的无形杀手。每一次雷雨季的到来,都像一场无声的较量。这本书的标题,直接道出了我内心深处的需求——一套关于通信防雷的权威指南。我希望书中能提供最前沿的防雷材料和技术信息,例如新型的浪涌保护器、接地系统设计的新思路,以及针对不同通信场景(如乡村偏远地区、高层建筑、海底光缆等)的定制化防雷方案。我还需要书中能够详细阐述防雷设计中的关键计算方法和仿真技术,以便我能够对现有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化,并为新建项目提供科学的依据。此外,对于已经发生的雷击事件,我希望书中能提供详细的事故分析方法和修复指南,帮助我们快速定位问题,减少损失。这本书,对我而言,不只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评分

拿到《通信防雷技术手册》的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兴奋,仿佛即将开启一段探索未知领域的旅程。我一直对通信技术的发展感到着迷,但对于其背后的安全保障,尤其是应对自然灾害如雷电,却知之甚少。这本书的名字直击我内心最渴望了解的部分——“防雷技术”。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这个行业“门外汉”揭示雷电的奥秘,以及通信系统如何才能与之抗衡。我期待书中能够有精彩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际场景中发挥作用的。比如,当雷电来袭时,那些信号塔上的避雷针是如何工作的?那些遍布机房的线路又该如何被层层保护?这本书能否解答我心中这些“为什么”?我还特别希望它能涉及一些比较“接地气”的内容,比如如何进行日常的防雷设备检查和维护,又如何在雷雨天气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通信防雷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那么它无疑将是我书架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评分

终于拿到这本《通信防雷技术手册》,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的质感就很不错,厚实且带着淡淡的油墨香,让我对其中蕴含的专业知识充满了期待。作为一个在通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深知雷电对通信设备造成的巨大威胁,一旦发生雷击,轻则设备损坏,重则影响通信网络稳定运行,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一本系统、详实的防雷技术手册,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考究,封面简洁大气,书名醒目,一看就知道是内容非常专业的那种。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通信基站、机房等关键节点的防雷设计与接地技术部分,希望能够学到更多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实用的工程经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相当可观,想必涵盖的内容会非常全面,从基础的雷电原理到具体的防雷器材选择、安装规范,再到雷击事故的应急处理,应该都有涉及。我迫切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建立起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通信防雷体系,为保障通信网络的可靠运行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通信爱好者,我对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防雷”这个概念,我的认知还停留在非常基础的层面。我总觉得,雷电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又时时刻刻可能威胁到我们赖以生存的通信网络。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通信防雷技术手册》时,便立刻被吸引住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非常直观、易懂的方式,向我这样的普通读者科普通信防雷的重要性,讲解雷电是如何影响通信设备的,以及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的电子设备(比如路由器、电脑等)。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图解,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各种防雷装置的原理和作用。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简单的DIY防雷小技巧,那就更棒了。虽然我知道自己无法像专业工程师那样去设计和实施复杂的防雷系统,但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增长一些知识,提高一些自我保护意识,让我的电子设备在雷雨天气里能够更安全一些。

评分

《通信防雷技术手册》这本书,在我的书桌上占据了一个显眼的位置,它的存在本身就充满了“安全感”。作为一名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我们接触过一些基础的物理原理和工程常识,但对于通信防雷这个细分领域,却总是感觉有些零散和不够深入。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这个专业知识体系的书籍,而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个需求。我非常期待它能够提供详尽的雷电防护理论,包括雷电的形成机理、感应雷、直击雷的特性等,并且能够将这些理论与通信系统的具体特点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讲解不同通信设备(如光纤、射频电缆、服务器等)的脆弱性以及对应的防护措施。我尤其关注书中对防雷器材的选择、安装和检测的标准,以及相关的国家和行业规范的介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习和研究通信防雷技术的有力助手,为我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一般般,。。。。。。。。。。。。。

评分

为了凑单,有优惠。一起买。

评分

内容再细点就好

评分

一般般,。。。。。。。。。。。。。

评分

通信工程施工专用

评分

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学习

评分

评分

内容再细点就好

评分

正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