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作品:悉达多 [Siddhartha]

黑塞作品:悉达多 [Siddharth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赫尔曼·黑塞 著,杨武能 译
图书标签:
  • 黑塞
  • 悉达多
  • 文学
  • 经典
  • 哲学
  • 成长
  • 印度
  • 精神
  • 宗教
  • 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525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1283
品牌:译林(YILIN)
包装:精装
丛书名: 黑塞作品
外文名称:Siddhartha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黑塞作品:悉达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亨利·米勒的*爱,他极力促成了《黑塞作品:悉达多》在美国的出版;更是影响了很多音乐人,从尼克·德雷克到电台司令,从深沉悲伤到摇滚妄想,《黑塞作品:悉达多》是他们灵感的来源。自20世纪60年代起,黑塞就成为美国大众的*爱,纽约的女大学生说“黑塞是今天美国需要的反物质主义的发酵酶”。而《黑塞作品:悉达多》是那时嬉皮一代的必备读物,并被推崇为象征那些寻求真理的人——那些寻求自我之真理的人。
  迄今为止,在日本和美国,黑塞是20世纪被阅读*多的德语作家。黑塞崇拜蔓延至全球,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他是继歌德之后,文学创作中,德语语言*为丰富的作家,极有张力地呈现出德语文学的骨骼和质素。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运动如火如荼,甘地等人成为一代嬉皮士的精神偶像。与此同时,在文学领域中,赫尔曼?黑塞被嬉皮士们大为推崇,他的《黑塞作品:悉达多》成为了嬉皮士人手一册的精神指南。嬉皮士们抛开海明威,尊黑塞为精神导师。
  聪明的悉达多是德学俱优的婆罗门之子。为了追求自我的价值和自我的真理,他离开了婆罗门家庭,孤身一人开始了求道之旅。他的人生经历了爱情,成功等尘世生活所能企及的物质和欲望的高峰。但是随之而来的精神的巨大空虚却让他对自己极其厌倦和鄙弃。在与珈玛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的世俗的一切。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是托马斯·曼心中“德国人中的德国人”,仅能够代表“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的作家。“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194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他享誉世界文坛的作品包括:《荒原狼》、《悉达多》、《轮下》、《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玻璃球游戏》等。从196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黑塞热”开始,他逐渐成为20世纪被翻译和阅读*多的欧洲作家,尤其受到青年读者的欢迎。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
婆罗门之子
与沙门同行
乔达摩
觉醒
第二部
珈玛拉
尘世
轮回
河岸
船夫
儿子

果文达
译后记

精彩书摘

  河岸
  悉达多在森林里游荡,离开那座城市已经很远;他只知道一件事:他不会再回去了,他多年来过的那种生活已经一去不返,他对它已经恶心得想通通呕吐出来。他梦见那只唱歌的小鸟死了,他心中的小鸟也死了。他深深纠缠在轮回中,已经像一块海绵,从方方面面吸满了厌烦、悲苦和死亡的滋味,世界上再没有什么能吸引他,取悦他,安慰他了。
  他热切地希望完全忘掉自己,希望得到安宁,希望死掉。但愿来一道闪电,劈死他!但愿来一只猛虎,吃掉他!但愿有一杯酒,一杯毒酒,使他麻木、忘却和沉睡,永远不再醒来!还有哪一种污秽,他没有沾染过?还有哪一种罪孽和愚蠢行为,他没有干过?还有哪一种心灵空虚,他没有承受过?
  他还可能活下去吗?还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吸气和呼气,感到肚子饿了又去进餐,又去睡觉,又去和女人睡觉吗?对于他来说,这种循环不是已经精疲力竭,已经结束了吗?
  悉达多来到森林中的一条大河边。当初他年纪轻轻从佛陀乔达摩那座城里出来,一个船夫为他摆渡的正是这同一条河。他停下来,站在河岸上踌躇不前。疲劳和饥饿已经使他虚弱不堪,他干吗还继续走呢?去往何处,奔向什么目标?不,已经没有目标,只有这深深的痛苦的渴望:摆脱这缠绕着他的混沌杂乱的梦魇,吐掉这变了味的酒水,结束这可悲、可耻的生活!
  河面上探出一棵弯弯的树,一棵椰子树,悉达多让肩膀靠在树干上,一条胳臂搂住了树干,俯视着脚下流过的碧绿河水,看着河水流啊,流啊,心中不禁充满一个愿望:松开胳膊,沉溺到河水里去。河水倒映出的也是一种令人寒栗的空虚,跟他心中可怕的空虚正好呼应。是的,他完蛋了。他剩下的事情只是毁灭自己,砸烂自己生命的丑陋躯壳,丢弃它,把它扔到幸灾乐祸的神灵脚下。这正是他渴望的巨大解脱:死亡,砸烂这个他憎恶的形体!但愿水中的鱼群把他吃掉,把悉达多这条狗,这个疯子,这具腐尸,这个衰败的、被糟蹋了的灵魂吃掉!但愿鱼群和鳄鱼吞噬掉他,但愿恶魔把他撕成碎片!
  悉达多面孔歪扭着凝视河水,看见映出来自己那张丑脸,不禁朝它吐了口唾沫。他疲惫不堪,让胳臂一松,身子一转,便垂直落进水里,想最终葬身水底。他往下沉,闭着眼睛,迎着死亡往下沉。
  突然,从他心灵中某个偏僻的角落,从他疲倦的一生的某个往昔,传来了一点声音。那是一个词,一个音节,他不假思索地将它喃喃地念了出来。它是所有婆罗门祈祷的开头和结尾都用的那个古字,那个神圣的“唵”,意思大致是“功德圆满”,或者“完美无瑕”。就在这一声“唵”传到悉达多耳畔的一刹那,他沉睡的心灵突然苏醒,认识到自己正在干蠢事。
  悉达多猛然惊醒。他的现状就是这样,就这么一败涂地,就这么穷途末路,无知到了想自寻短见,致使这个愚钝的孩子般的愿望在他心中变大起来:为求得内心的安宁,不惜毁灭自己的肉体!这最后时刻的全部痛苦、全部醒悟和全部绝望没能实现的东西,却在“唵”闯入他意识的一瞬间完成了:在自己的愁苦和迷惘中,悉达多认识了自己。唵!他自顾自念着,唵!他想起梵天,想起生命的坚不可摧,想起了所有他已经忘却的神圣的东西。
  但这仅只是一刹那,仅只是一闪念。悉达多倒在那棵椰子树下,把头枕在树根上,疲倦地陷入了沉沉梦乡。
  他睡得很香,没有做梦,他已经很久没有睡过这么好的觉了。几个小时后他醒过来,觉得仿佛已经过去了十年。他听见河水轻轻流淌,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是谁把他弄到了这儿;他睁开眼睛,惊讶地看着头顶上的树林和天空,回想自己是在哪儿,怎么来到了这儿。他想了好长时间,往事就像蒙上了一层薄纱,显得无比的遥远,遥远,遥远得完全跟自己毫不相干。他只知道自己已抛弃过去的生活—在他清醒过来的第一瞬间,他觉得过去的生活似乎像个抛得远远的过去的化身,像是他眼前这个自我的早产儿—他只知道自己抛弃了过去的生活,满怀厌恶和愁苦地甚至想抛弃自己的生命,但是在一条河边,在一棵椰子树下,他口诵着神圣的“唵”回归了自我,然后便酣然睡去,现在醒来却成了一个新人,用新人的眼睛观看着世界。他轻声默诵着使他酣然入睡的“唵”字,觉得自己整个的沉睡过程只不过是一声悠长而专注的“唵”的念诵,是一次“唵”的思索,是深入彻底地沉潜进“唵”之中,到达了无以名状的完美境界。
  好一次奇妙、惬意的睡眠啊!从来没哪次睡眠能使他如此神清气爽,如此精神焕发,如此朝气勃勃!也许他真的已经死掉,已经消亡,现在又重新投生了一个新的躯体?可是不,他认得自个儿,认得自己的手和脚,认得他躺的这个地方,认得他胸中的这个自我,这个悉达多,这个执拗的家伙,这个怪人,不过这个悉达多仍旧变了,变成了一个新人,一个出奇的精神饱满、头脑清醒、乐天好奇的人。
  悉达多坐起来,忽然看见自己对面坐着一个人,一个陌生人,一个穿着黄僧衣、剃了光头的僧人,一副打坐沉思的架势。他打量这个既无头发也无胡子的男子,打量了他不一会儿,忽然认出这个僧人就是果文达,就是他青年时代的好友,那个皈依了佛陀的果文达。果文达老了,他也老了,但脸上的神色依然如故,流露着热忱、忠实、求索和谨小慎微的德性。果文达这时觉察到了他的目光,睁开眼看着他,但悉达多发现他并没有认出自己来。果文达见他已经醒了很是高兴,显然他等他醒来已在这里坐了很久,尽管他并没有认出悉达多。
  “我刚才睡着了。”悉达多说,“你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你睡着了,”果文达答道,“在这样的地方睡觉可不好,这里常常有蛇,是森林中的野兽出没之处。噢,先生,我是佛陀乔达摩的一名弟子,释迦牟尼的信徒,跟一伙同伴途经此地去朝圣,看见了你躺在这里睡觉,在一个危险的地方睡觉。所以我试图叫醒你,先生,发现你睡得很沉,我便有意掉了队,留在了你身边。后来看样子我自己也睡着了,我本来是想要守护你的。我失职喽,疲劳征服了我。可现在你已经醒了,让我走吧,我要去追赶自己的师兄弟们。”
  “多谢你,沙门,多谢你守着我睡觉,”悉达多说,“你们这些佛陀的弟子真和善。你可以走啦。”
  “我走了,先生。祝先生永远康健。”
  “谢谢你,沙门。”
  果文达合十为礼,道了声:“再会!”“再会,果文达。”悉达多说。僧人愣住了。“请问先生,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悉达多莞尔一笑。“我认识你哦,果文达,在你父亲的小屋,在那所婆罗门学校,在祭祀神灵的仪式上,在咱们一起去找沙门的途中,
  在你在耶塔瓦纳林苑皈依了佛陀的时候,我就认识你!”
  “你是悉达多!”果文达大叫起来,“现在我认出你了,真不明白我怎么竟没能马上认出你来!你好啊,悉达多,与你重逢我太高兴了。”
  “我也很高兴再见到你。你刚才做我睡觉的守卫,我要再次感谢你,尽管我并不需要守卫。你去哪儿,朋友?”
  “我哪儿也不去。只要不是雨季,咱们僧人总是云游四方,总是从一处漂泊到另一处,按照规矩生活,讲经,化缘,再继续漂泊。总是这样喽。可你呢,悉达多,你要去哪儿?”
  “我的情况也是如此,朋友,跟你一样,”悉达多回答,“我不去哪儿。我只是在路上。我去朝圣。”
  “你说去朝圣,我相信你。”果文达说,“可是请原谅,悉达多,你样子可不像个朝圣者呀。你身穿富人的衣服,脚穿贵人的鞋子,头发还飘散出香水味,这可不是一个朝圣者的头发,一个沙门的头发喽。”
  “不错,亲爱的,你很会观察,你锐利的目光看出了一切。可是我并没有跟你讲,我是个沙门呀。我只是说去朝圣。而事实上我确实是去朝圣。”
  “你去朝圣?”果文达说,“可是很少有人穿着这样的衣服,很少有人穿着这样的鞋子,很少有人留着这样的头发去朝圣的。我已经朝圣多年,从来没见到过一个这样的朝圣者。”
  “我相信你说的话,我的果文达。可现在,今天,你偏偏碰上了这么个朝圣者,穿着这样的鞋子,穿着这样的衣服。想一想吧,亲爱的:现象世界转瞬即逝,我们的衣服,我们的发式,以及我们的头发和身体本身,更是转瞬即逝。我穿着一身富人的衣服,这你没有看错。我穿它们,因为我曾经是个富人;还有我的头发像个花花公子,也因为我曾经就是个花花公子。”
  “喏,现在呢,悉达多,现在你是什么?”
  “我不知道,我跟你一样心里没数。我正在路途中。我曾经是个富人,可现在不是了,而明天将是什么,我自己也不清楚。”
  “你失去了财产?”
  “我失去了财产,或者说财产失去了我。反正是两手空空。造化之轮飞转,果文达。婆罗门悉达多如今在哪里?沙门悉达多如今在哪里?富商悉达多如今在哪里?无常之物变换神速,果文达,这你明白。”
  果文达眼里含着狐疑,久久凝视着自己青年时代的好友。随后,像对贵人似的向他道了别,就转身走了。
  悉达多面带微笑,目送着他远去。他仍然爱果文达,爱他这个忠厚老实、战战兢兢的好人。此刻,在酣睡后醒来的这样一个美好时刻,他周身已被“唵”渗透,怎么会不什么人都爱,不什么东西都爱呢!通过睡眠和“唵”,他身上发生了奇迹,这奇迹的魔力就在于:他热爱一切,对眼前一切都满怀着欢乐的爱。现在他觉得,先前他病得那么厉害,就因为他什么都不爱,任何人都不爱。
  悉达多笑盈盈地目送着远去的僧人。酣睡使他精神焕发,但却饿得要死,要知道他已两天什么都没有吃,而能忍受饥饿的时光早已过去了。回想起那个时候,他既伤感又欣慰。曾记得当年自己在珈玛拉面前夸耀过三件事,三种高贵的、不可战胜的本领:斋戒—等待—思考。这是他的财富,他的权利和他的力量,是他远行万里的结实游杖;在年轻时勤奋而艰苦的岁月里,他学会了这三种本领,仅仅这三种本领。如今他已丢弃它们,一样不剩地丢弃了它们,不再会斋戒,不再会等待,不再会思考。他用它们换取了最可鄙的东西,换取了最无常的东西,换取了感官之娱,换取了享乐生活,换取了金钱财富!实际上他的境遇稀罕而蹊跷。现在看来,他真的变成了个凡夫俗子。
  悉达多思索着自己的处境。对于他思考已经挺困难,他打心眼里不喜欢思考,但却强迫自己思考。
  他想,一切过眼烟云般的世事已经溜掉了,现在我又站在阳光下面,像当初我还是个小孩子时一样;我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学过。真是怪呀!现在我已不再年轻,我头发已经花白,我体力已经衰退,却要重头再来,从小孩子时开始!悉达多又一次忍俊不禁。是啊,他的命运真叫稀罕!他越活越糟糕,而今又两手空空,赤身裸体,蠢头傻脑地站在这世界上了。可是不,他并不因此苦闷,他甚至很想哈哈大笑,笑他自己,笑这个荒唐、愚蠢的世界。
  “你是每况愈下喽!”悉达多喃喃自语,边说边笑,目光同时却投向河面,但见河水也是在往下流,不断地往下流,而且吟唱着往下流,流得很是欢快。他一下子乐啦,朝着河水发出了亲切的微笑。这不就是他曾经想自寻短见的那条河吗?他是在一百年前,还是在梦中曾经见过它呢?
  我的生活确实奇怪,他想,走过了许多奇怪的弯路。少年时,我只知道敬神和祭祀。青年时,我只知道苦行、思考和潜修,只知道寻找梵天,崇拜阿特曼的永恒精神。年纪轻轻,我追随赎罪的沙门,生活在森林里,忍受酷暑与严寒,学习忍饥挨饿,学习麻痹自己的身体。随后,那位佛陀的教诲又令我豁然开朗,我感到世界统一性的认识已融会贯通于我心中,犹如我自身的血液循环在躯体里。可是后来,我又不得不离开佛陀以及他伟大的智慧。我走了,去向珈玛拉学习情爱之娱,向迦马斯瓦弥学习做买卖,聚敛钱财,挥霍钱财,娇惯自己的肠胃,纵容自己的感官。我就这样混了好多年,丧失了精神,荒废了思考,忘掉了统一性。可不像慢慢绕了几个大弯子吗,我从男子汉又变回了小男孩儿,从思想者又变回了凡夫俗子?也许这条路曾经挺美好,我胸中的鸟儿并未死去。可这又是怎样一条路哇!我经历了那么多愚蠢,那么多罪恶,那么多错误,那么多恶心、失望和痛苦,只是为了重新成为一个孩子,为了能重新开始。然而这显然是正确的,我的心对此表示赞成,我的眼睛为此欢笑。我不得不经历绝望,不得不沉沦到动了所有念头中最最愚蠢的念头,也就是想要自杀,以便能得到宽恕,能再听到“唵”,能重新好好睡觉,好好醒来。为了找回我心中的阿特曼,我不得不成为一个傻子。为了能重新生活,我不得不犯下罪孽。我的路还会把我引向何处哟?这条路愚蠢痴傻,弯来绕去,也许是一直在兜圈子呗。随它爱怎么着怎么着,我愿意顺着它走下去。
  悉达多惊异地感觉到,他胸中正汹涌激荡着快乐的情绪。他不禁问自己的心:你哪儿来的这种快乐?也许它来自那使我感觉十分惬意的长长的酣睡?也许来自我吟诵的那个
  “唵”字?或是来自我的逃遁,来自我成功逃脱,终于重归自由,又像个孩子似的站在了蓝天底下?哦,这成功逃脱,这自由自在,有多么好啊!这儿的空气多么纯净,多么甜美,呼吸起来多么舒畅啊!而我所逃离的那个地方,它处处散发着油膏、香料、美酒、奢侈和懒散的气味。我是多么憎恶那个富人、饕餮者和赌徒的世界啊!我也曾十分憎恨我自己,恨我自己在那可怕的世界里面竟然待了那么久!我也曾十分憎恨自己,狠狠掠夺过自己,毒害过自己,折磨过自己,使自己变得又老又坏了哟!不,我永远也不会再像曾经那样喜欢自以为是,相信悉达多聪明过人了!不过呢这次我干得不错,很合我的心意,我得表扬你:你终于结束了对自己的憎恨,结束了愚蠢、无聊的生活!我表扬你,悉达多,在多年的愚昧之后终于有了个好想法,终于干了点儿正事,听见了你胸中那只鸟儿的歌唱,并且跟随它去了!
  悉达多就这样赞扬他自己,对自己挺满意,并好奇地听着他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他觉得,最近这段时间他已备尝痛苦、艰辛,以至于绝望得死去活来。他想这样也好。不然他还会在迦马斯瓦弥那儿待很久,挣钱又挥霍钱,填满肚子却让灵魂饥渴难忍;不然他还会在那个温柔的、软绵绵的地狱里住很久,同时也不会发生眼下这事,不会有这个彻底无望和绝望的时刻,这个他悬在滚滚洪流之上准备自我毁灭的极端时刻。他感到了绝望,感到了深深的厌恶,但却没有被压倒;那只鸟儿,那快乐的源泉和声音,依然活跃在他心里,他因此感觉喜悦,因此发出欢笑,花白头发底下的脸上因此容光焕发。
  “这很好嘛,”他想,“把需要知道的一切都亲自品尝品尝。尘世欢愉和财富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在我还是个孩子时就学过了。这我早就知道,可只是现在才有了体验。现在我明白了,不仅是脑子记住了,而是亲眼目睹,心知肚明。太好啦,我终于明白了!”
  他久久地思索着自己的转变,倾听着那鸟儿欢快的鸣唱。这只鸟儿不是已在他心中死去,他不是已感觉它死去了吗?
  不,是其他什么在他心中死去了,是什么早就渴望死去的东西死去了。这不就是在狂热的赎罪的年代,他曾经想扼杀的那个东西吗?这不就是他的自我,他渺小、胆怯却又自负的自我,不就是他曾与之搏斗多年却屡战屡败的自我,不就是他那杀而不死地反复再现、禁绝欢乐却灌输恐惧的自我吗?这不正是今天终于在可爱的河边的树林里死去的东西吗?不正是由于这一死亡,他现在才像个孩子,才满怀信心,无所畏惧,充满欢乐吗?
  悉达多还隐约感到,当年他作为婆罗门,作为忏悔者,在与这个自我斗争时为什么会白费力气。是太多的知识妨碍了他,太多的圣诗,太多的祭祀规范,太多的苦修,太多的行动与追求妨碍了他!他总是意气扬扬,总是最聪明,总是最积极,总是先所有人一步,总是博学而深思,总是或为祭司或为智者。他的自我就潜入到了这种僧侣性情、这种高傲和这种智慧里,在那儿扎根、生长,他呢,却还以为能用斋戒和忏悔将它杀死。现在他明白了,明白那神秘的声音是对的:没有任何导师能拯救他。因此他必须走进世俗世界,必须迷失在情欲和权力、女人和金钱之中,成为商人、赌徒、酒鬼和财迷,直至僧侣和沙门在他心中死去。因此他只好继续忍受丑恶的岁月,忍受恶心,忍受空虚,忍受毫无意义的生活的荒诞无稽,直到结束,直到苦涩的绝望,直到荒淫无耻的悉达多死去,直到贪得无厌的悉达多死去。他死去了,一个新的悉达多却已从酣睡中醒来。还有他也会衰老,将来有一天也一定会死去,悉达多的生命将成为过去,任何生命都将成为过去。但是今天他还年轻,还是个孩子,这个新的悉达多,他心里充满欢欣。
  他这么思索着,含笑听着肚子咕咕响,心怀感激地听着一只蜜蜂嗡嗡嗡的叫声。他快活地望着滚滚流淌的河水,从没有哪条河像它这样使他喜欢,从来没听到过流水声这么响亮、动听。他似乎觉得河水想对他诉说什么特别的东西,诉说什么还未为他所知、还有待他了解的东西。悉达多曾想在这条河里淹死自己,疲乏、绝望的老悉达多,而今已淹死在河里了。新的悉达多却对这奔涌的河流感到一种深沉的爱,于是便在心里暗自决定,不再很快离它而去。
  ……

前言/序言


《悉达多》:生命求索的印度史诗,心灵觉醒的智慧之光 黑塞的《悉达多》是一部深刻探讨生命意义、自我认知与心灵觉醒的史诗般的哲理小说。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古印度,以释迦牟尼佛陀时代为衬托,但主角悉达多并非佛陀本人,而是一个生活在婆罗门家庭的年轻人,他怀揣着对生命本质的无限渴求,踏上了漫长而充满荆棘的求索之路。 小说开篇,我们将跟随悉达多的视角,进入他早年的生活。他出身尊贵,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被视为未来杰出的婆罗门祭司。然而,在繁复的宗教仪式、古老的经文以及高尚的学问中,悉达多却感到一种深深的虚无和不满足。他拥有的一切,似乎都无法触及他内心深处对真理的饥渴。他渴望的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生命的体验,是直接而深刻的体悟。这种与生俱来的困惑,促使他与挚友乔文达一同,决定离开舒适的家园,投身于当时最受推崇的修行道路——沙门。 沙门生活是艰苦而严苛的。悉达多和乔文达放弃了世俗的一切,过着禁欲、冥想、忍耐的生活。他们剥夺身体的欲望,磨砺意志,希望通过苦行来净化心灵,抵达解脱的彼岸。他们拜访了众多著名的智者和导师,试图从他们的教诲中找到答案。然而,在一次与伟大的乔达摩·佛陀(即释迦牟尼)的会面后,悉达多虽然被佛陀的宁静和智慧所折服,但他同时也意识到,他所追求的真理,无法通过他人的教诲来获得。佛陀的教义固然伟大,但它只是一种指引,而真正的觉醒,必须来自于个体自身的体验和领悟。悉达多明白了,“他人的教导”并非他所要寻找的终点,而只是一个起点。他感谢佛陀,但选择继续自己的独立探索。 离开乔文达,悉达多的人生进入了另一段截然不同的旅程。他来到了一个繁华的城市,在这里,他遇到了世俗的诱惑和人生的另一面。他迷恋上了一位美丽而富有魅力的名妓迦摩罗。在迦摩罗的引导下,悉达多学习了“爱”的艺术,体验了感官的乐趣,品尝了世俗的财富与权力。他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拥有了金钱、地位,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这段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过去苦行生活的极端反叛,也是他对人生多样性的深刻探索。他试图从物质的丰裕和感官的满足中寻找快乐和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这种生活同样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感官的享乐最终会消退,物质的堆积无法带来永恒的幸福。他对迦摩罗的爱,也逐渐掺杂了占有和控制的成分,这与他最初对纯粹之爱的追求渐行渐远。 在物质和情感的双重幻灭之后,悉达多内心深处的厌倦和痛苦达到了顶峰。他意识到,他正在沉沦,他正在遗忘自己最初的求索。他离开了城市,抛弃了财富,再次选择了孤独的流浪。他来到一条大河边,在那里,他听到了河水的歌唱,感受到了生命的流动和循环。在绝望和疲惫之中,他甚至一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就在那一刻,他听到了内心深处一声象征着“圆满”和“本体”的“唵”字,这声音如同来自宇宙深处,唤醒了他沉睡的灵魂。 在河边,他遇到了一个名叫瓦苏迪瓦的老船夫。瓦苏迪瓦是一位智慧而平和的人,他没有教导悉达多任何理论,而是邀请他一起摆渡。在与瓦苏迪瓦一同生活的日子里,悉达多开始学习倾听。他倾听河流的声音,倾听鸟儿的鸣叫,倾听风的低语,最终,他学会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倾听万物的声音。河流成为了他最伟大的老师。他从河流的川流不息、包容万象、循环往复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他看到了时间的流逝,看到了生命的无常,也看到了生命中永恒不变的部分。他明白了,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所有的生命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又永恒的整体之中。河水既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生命的终点;既是开始,也是结束。 在瓦苏迪瓦的引导下,悉达多逐渐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思维,学会了用一种整体的、包容的视角来看待世界。他不再试图区分“好”与“坏”,“善”与“恶”,而是理解它们都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看着河流日夜不息地流淌,时而平静,时而汹涌,他看到了生命的生老病死,看到了人生的苦乐悲欢,这一切都如同河水一样,自然而然地发生,又自然而然地消逝。他逐渐领悟到,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理论的知识,而是来自于对生命的直接体验和深刻的爱。 小说的高潮部分,是悉达多与他曾经的爱人迦摩罗的重逢。此时的迦摩罗,已经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佛教居士,她带着她年幼的儿子,也踏上了前往拜见佛陀的旅程。命运的安排,让他们母子在大河边与悉达多相遇。迦摩罗在途中不幸被毒蛇咬死,留下年幼的儿子。悉达多面对着这个自己曾一度逃避的孩子,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个孩子,象征着他曾经的罪恶、他曾经的逃避,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新的开始。他试图用自己从瓦苏迪瓦那里学到的智慧来教育孩子,但孩子叛逆的性格、对物质的渴望,以及对父亲的抗拒,让悉达多再次尝到了人生的苦涩。他意识到,他不能强迫孩子走上与自己相同的道路,他必须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成长。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一种放手和成全。 最终,在瓦苏迪瓦的帮助下,悉达多与儿子之间的隔阂逐渐消融。他在这段与儿子的磨合中,进一步深化了对“爱”的理解,也更加体会到了生命的循环和传承。当他最终理解并接纳了生命中的一切,包括痛苦和失落,当他能够用平静而充满慈爱的心去拥抱世界时,他真正实现了心灵的觉醒。瓦苏迪瓦完成了他的使命,将船夫的职责交给了悉达多,自己则融入了河流的永恒之中。 《悉达多》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它是一则关于全人类精神探索的寓言。黑塞通过悉达多曲折的人生旅程,展现了人类在追寻真理过程中可能经历的种种困惑、诱惑和挣扎。从苦行到享乐,从求知到体验,悉达多在每一次的跌倒与爬起中,都在不断地接近生命的本源。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真正的觉醒并非来自于逃避生活,而是来自于拥抱生活,理解生活的全部。它告诉我们,真理并非遥不可及的彼岸,它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存在于我们对世界的每一次真诚的体验之中。 黑塞以其诗意的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充满东方哲学智慧的宏大叙事。他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跟随悉达多一起思考,一起感受,一起在生命的河流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唵”。这本小说,如同一盏智慧的明灯,照亮了无数读者在人生道路上孤独而勇敢的求索。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唯一的导师,而最深刻的真理,往往隐藏在最平凡的生活体验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像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带着一种古老的智慧和宁静的力量。每一次翻页,都仿佛是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涤。它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真理、对自我存在的追问。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极其深刻,那种对“我是谁”、“我该如何生活”的探索,让人读来感同身受。尤其是描述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态转变,那种从激情到幻灭,再到最终觉醒的历程,描绘得如此真实而富有诗意。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会合上书本,沉浸在那种哲思的余韵中很久,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缓慢而有节奏感。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份生命体验的浓缩,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富足和圆满,并不在于外界的追逐,而在于内心的沉静与整合。这种阅读体验是稀有而珍贵的,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但这种震撼不是来自情节的突变,而是源于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叙事者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似乎跳脱了世俗的评判标准,用一种近乎超然的眼光审视着人间的悲欢离合。书中对于“爱”、“得失”、“放下”这些宏大主题的处理,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不着痕迹,却字字珠玑。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矛盾冲突的方式,那些看似无法调和的对立面——比如物质与精神、入世与出世——最终都在一种更宏大的视野下达到了和谐统一。这需要极高的文学修养和哲学思辨能力才能构建出如此圆融的世界观。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地会停下来,默默地在脑海中构建着作者描绘的那些场景,那些古老的河流、喧闹的城市边缘,都仿佛有了鲜活的呼吸感。它迫使读者去质疑自己过去习以为常的认知框架,是一次彻底的心灵重塑。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担心这会是一本过于说教或者沉闷的哲学著作,毕竟题材带有很强的宗教和精神探索色彩。然而,作者成功地将深刻的寓言故事与生动的人物体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主人公的每一次迷失、每一次探索,都写得如此真实可信,让人能够完全代入他的困惑与挣扎。那种在人群中感到孤独,在独处时又渴望连接的矛盾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路径和可能性。读完后,我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你应该怎么做”的指令,而是获得了一种更强大的内在力量——去相信自己的旅程,去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与循环往复。这种“无用之用”的智慧,恰恰是这本书最宝贵之处,它让你学会与自己的不确定性和平共处。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像一坛陈年的佳酿,初尝时或许会觉得味道复杂,需要时间去品味和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心境的成熟,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浮现。它似乎与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奇妙的共鸣。年轻时读,可能侧重于对叛逆和自由的向往;中年时读,则更能体会到责任与超脱之间的拉扯。作者构建的这个世界,虽然背景古老,但其探讨的主题——如何找到内在的平静,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却是永恒的。它教会我,智慧并非来源于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源于亲身的体验,源于你敢于去犯错、去感受、去倾听内心深处那个微弱但真实的声音。这是一本值得珍藏,并时常翻阅,从中汲取精神养分的传世之作。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考究,有一种古典的韵味,但又绝不晦涩难懂,反而充满了音乐性。句子结构变化多端,有的简短有力,如同警句;有的则绵长婉转,如同一段悠扬的乐曲在耳边回响。这种节奏感让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一种享受,仿佛听着一位智者娓娓道来人生的奥秘。书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那些河流的奔腾,树林的静谧,无一不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形成了精准的对应。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种夏日正午的炎热和深夜河边的凉爽,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它不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创造”一种氛围,一种让你愿意与之同呼吸的生命状态。对于那些追求文字美感和意境深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场文学盛宴。

评分

很好,包装无损,完美送到,很满意

评分

据说很难读,但是好多人推荐,说是读了会顿悟很多东西

评分

悉达多早就想看了!

评分

好的艺术总是隐晦的,他会引发你去感受,发现,思考。

评分

书很不错,买了很多,够看很久

评分

都在京东买书了 配送快 质量好 适合思考 评论赚京豆

评分

京东自营的优点就是大部分商品都当天送到或隔天送到。如果我没做其他评价,说明这个商品是好的。否则我会如实诉说这个商品的缺点。

评分

黑塞的悉达多,不用多评论,翻译也很好。

评分

塞黑,我喜欢他的书,悉达多还没看,已经买了全套塞黑作品收藏慢慢看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