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

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俊杰 著
图书标签:
  • 朴槿惠
  • 韩国政治
  • 人物传记
  • 女性政治家
  • 政治人物
  • 历史
  • 传记
  • 韩国历史
  • 政治
  • 领导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编译
ISBN:978751172606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572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对于韩国民众来说,2013年3月25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在这一天韩国人民迎来了他们的新总统——朴槿惠,韩国也将迈进崭新的朴槿惠时代。这一天,全球媒体的焦点都凝聚在这位花甲之年的亚洲女性身上。
   朴槿惠,韩国首位女总统,首位第二代的总统(父亲也是总统),首位至今未婚的总统,首位得票率超过半数的总统,首位主修工程学出身的总统。她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韩国的“三无女人”。
   这位在传统男权主导的韩国政坛中成功当选总统的女人,在带给人们震撼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问号。她有着温婉的笑容、有着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有着传奇的故事人生,相信很多人都希望了解她经历的那些酸甜苦辣和深藏在心中的故事。可以说,朴槿惠的前半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是她并没有倒下去,父亲坚韧不拔的意志、振兴韩国的情怀和母亲的善良、博爱、忧国忧民都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年近半百的朴槿惠在痛苦的磨练中知道了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权力,也学会了如何处理国家大事,昔日的“冰公主”已经成长为当今韩国政坛的“铁娘子”。


  
《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让我们共同走进朴槿惠的世界,

聆听她关于成长、关于政治、关于心灵的故事,

用她的坚忍、乐观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内容简介

  

朴槿惠,韩国首位女总统,首位第二代的总统,(父女)总统,首位未婚的总统,首位得票率超过半数的总统,首位主修工程学出身的总统。她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韩国的“三无女人”。

这个坚忍平和的女人,经历了六十年的沉浮和历练,终于王者归来,像木槿花般绽放出自信的神采。这个尝遍人间艰辛的女子,从没有忘记笑对生活,甚至在人生中灰暗的日子。“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

微笑着面对苦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拥有一种人生处处充满生机的心境,它是一种人生智慧,是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支撑起来的一种风景。朴槿惠就拥有了笑对苦难的人生智慧,她将所有的苦难当做人生的历练,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整个韩国的荣光。

本书全景描摹朴槿惠的成长记录,聆听她关于人生、关于政治、关于心灵的动人故事,学习其坚忍、乐观的个性,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作者简介

张俊杰,长期关注世界历史、文化与当代领导艺术,重点关注世界风云人物,已出版多部作品。代表作《世界地理百科》《外国名人的情与爱》《看中国》等。

目录

第一章 无忧童年——走进青瓦台的“平民公主”
1961年,9岁的朴槿惠以总统女儿的身份走进青瓦台,这里记载了她对童年的种种回忆。在这里,她既享受了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还承受着总统女儿身份给自己带来的种种限制。啊,青瓦台,这个让她又爱又恨的地方!
1. 搬进父亲的总统府,朝夕相处却成为奢望002
2. 父亲的浪漫诗情,令她对未来充满热情006
3. 质朴低调的母亲影响了她一生011
4.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未来015

第二章 初涉政治——吾家有女初长成
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成长为懵懂的少女,而作为总统的女儿势必会让朴槿惠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初次登上外交舞台的朴槿惠,用自己的风度征服了所有人,迎来了“平民公主”的绚烂绽放。
5. 蜕变从这一刻开始020
6. 难忘的“饭桌大学”023
7. 大学生涯是一笔财富028
8. 朴家有女初绽放033
9. 法兰西留学岁月038

第三章 临危受命
——从“第一公主”到“第一夫人”的无奈转身
面对母亲离世的噩耗,朴槿惠来不及悲伤便接过了“第一夫人”的重担。临危受命时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游刃有余,朴槿惠顺利完成了从“第一公主”到“第一夫人”的转身。
10. 母亲,她的坚强后盾044
11. 放下悲痛,扛起重任048
12. 父亲无处言说的悲伤052
13. 无处不在的“政治课”055
14. 前途不管多迷茫,责任始终不抛弃059
15. 那些年,父亲影响了她将来的政治生活064
16. 接任“第一夫人”069
17. 在其位,谋其政073
18.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077
19. 父亲萌生退意081

第四章 韬光养晦——结水成冰的美丽是痛苦的蛰伏
没有得到上天眷顾的朴槿惠再一次承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这一次她褪去了总统女儿的光环,离开青瓦台,开始了长达18年的蛰伏生涯,只为了抓住机会,实现更有利的反击。
20. 噩耗袭来086
21. 最黑暗的日子090
22. 繁华落尽,人心薄凉093
23. 再难,也要扛起这个家098
24. 苦难中,她爱上了中华文化102
25. 学会感恩,做生活的强者105
26. 18年的蛰伏,增长的不仅仅是年龄108
27. 舍弃爱情和婚姻的女政治家111
28. 宽容他人的不完美,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113
29. 信念让她坚持到最后一刻117

第五章 重返政坛——尽力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
朴槿惠适时抓住契机,重返政治舞台。她以大国党为起点,开始重塑“第一夫人”形象,致力于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她成为了为国家服务的“三无女人”。
30. 韩国“金融风暴”下的新契机122
31. 东山再起,重返政治舞台125
32. 大邱大胜,成功当选国会议员129
33. 热情,实现梦想的不竭动力133
34. 力排众议访问朝鲜136
35. 面对排挤,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140
36. 洁身自好是最好的名片144
37. 亲民社交,对待民众亲切有礼148
38. 力推改革,韩国再次引起世界关注151
39. 良好形象是最值得信赖的宣传片155

第六章 参与竞选——将苦难当做朋友,将真实作为航标
在激烈的国会选举中,朴槿惠将苦难当做朋友,将真实作为航标,把自己的满腔热忱全部投入到为民众服务中去。面对突如其来的暴力袭击,面对强劲的对手,她没有退缩,坚定勇敢地继续前行。
40. 帐篷党舍里走出的“选举女王”160
41. “逐鹿中原”,成功问鼎权力之巅164
42. 漫长而艰难的“党内厮杀”167
43. 人生在不断自我挑战中强大171
44. “冰公主”的说话秘诀:多说话不如少说话175
45. 有时无声胜有声179
46. 实干家永远优于演说家183
47. 巧妙利用女性身份优势187
48. 劲敌面前口吐莲花的“三无女人”191

第七章 女承父业——韩国迈进全新的“朴槿惠时代”
数十载的隐忍和坚持,朴槿惠终于重返青瓦台,使韩国进入了全新的“朴槿惠时代”。这个目前将一生都“嫁”给国家的女人终于得到了最后的奖赏,开始了带领韩国不断向前的发展之路。
49. 击败文在寅,竞选成功的最后一步196
50. 重返青瓦台,“朴槿惠时代”正式到来200
51. “我胜利因为我忠于职守”203
52. 将一生“嫁”给国家的女人207
53. 微笑,最温柔的杀手锏211
54. “笔记本公主”的神秘笔记本215
55. 慎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219
56. 面对胜利切忌掉以轻心223

第八章 积极改革——“冰公主”火热的革新之路
朴槿惠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创造新的希望”。“冰公主”也开始走起了火热的改革之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将革新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缔造韩国的共感时代。
57. 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228
58. “我是朴槿惠,我为韩国创造新希望”232
59. Never give up,将改革进行到底236
60. 国民幸福是一切政策的前提240
61.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244
62. 高瞻远瞩,牵起未来的手248
63. 沟通,从信任开始,以信任结束251
64. 沉船事故后女总统的危机应对255
65. 中国梦连着韩国梦,朴槿惠邀请习主席访韩259

附 录
朴槿惠就职演讲稿全文264
朴槿惠清华演讲稿全文266
  

第一章 牧师家庭中走出的奋进少女
为了信仰,身为牧师的默克尔父亲移居民主德国。在那里,默克尔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平凡少女,她周围的人从来没有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女孩在若干年之后竟成为了德国第一位女总理。
1. 出生在柏林墙筑起的特殊时代002
2. 为了信仰举家迁往东德005
3. 小村庄里的无忧童年008
4. 睿智执着的父亲教会她勇敢奋进012
5. 温柔的母亲教会她坚强隐忍015
6. 发挥优势,隐藏弱势,聪明人的不二选择019
7. 成绩优秀的普通学生022
8. 乖乖女唯一一次叛逆经历026
9. 狂热的明信片爱好者030
10. 俄语与奥林匹克033
11. 渴望集体温暖的小小少年036

第二章 莱比锡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身为牧师的女儿,大学竟然选择了从事自然科学研究,这发生在默克尔的身上一点儿都不奇怪。莱比锡大学丰富的学生生活让默克尔感觉像到了天堂,因为这里没有人在乎她是牧师的女儿。不仅如此,这位平凡女孩在这里开始了一段美好的爱情,并走进了婚姻。
12. 成长就是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042
13. 在对自由的渴望下选择了物理045
14. 政治高压下无忧无虑的学习生活049
15.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052
16. 毕业论文,大学生涯的最后一站056
17. 学习之余那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059
18. 激情逝去,婚姻败给现实062

第三章 科学院里严谨古板的女科学家
默克尔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民主德国的物理化学研究所,虽然这不是自己最心仪的工作,但是她一干就是12年。在这里,她隐藏着自己的政治意识,静静等待着机遇的来临。
19. 科学院里寂寞的物理学家068
20. 青年团里的美好回忆071
21. 获得博士学位的八年坎坷路075
22. 意料之外的西德之旅078
23. 移居,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082
24. 政治绝缘体身份下藏着一颗火热的心085

第四章 柏林墙倒塌后默克尔的崛起
1898年,横亘在东德和西德之间的柏林墙终于倒塌了,这象征着国家分裂的意识形态终于消失了。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刻,默克尔意识到自己应该走出实验室做点什么,于是她走进政坛,为之后的“默克尔时代”积蓄力量。
25. 柏林墙倒塌点燃了默克尔的政治理想090
26. 在沉默中爆发的默克尔093
27. 民主德国唯一一次真正民主的选举096
28. 个人的成功,政党的失败100
29. 逐渐成长的政治新秀104
30. 异常艰难的联邦议会选举108

第五章 女政治家一路扶摇直上
初入政坛的默克尔被人们称为“科尔的小女孩”,她用自己的实力推翻了人们的种种偏见,证明了女性也能在政坛上做出骄人的成绩。默克尔,这位青年女政治家,一路走来,虽有坎坷,但也收获颇丰。
31. 科尔的小女孩114
32. 急于证明自己的女部长118
33. “边缘衙门”的不斐政绩121
34. 勃兰登堡州竞选的溃败125
35. 名义上的基民盟副主席128
36. 天时地利人和下的选举132
37. “轻量级部长”135
38. 新官上任三把火,解聘国务秘书139
39. 怀柔政策:泪水换来《柏林议定书》142
40. 内阁会议惨遭滑铁卢146
41. 核的超强“破坏力”149
42. 做环保部长时的那些事儿153

第六章 领导基民盟的女统帅
众所周知,德国前总理、基民盟前主席赫尔穆特·科尔是默克尔的“政治教父”,但是当科尔老去的时候,默克尔顶了上来,领导基民盟继续追求政治目标,不断实现政党和个人的政治宏愿。
43. 一步步接近政治理想158
44. 走马上任基民盟总书记161
45. 默克尔的第二段婚姻165
46. 政治风波中的绝地反击168
47. 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党主席172
48. 出师不利的基民盟主席176
49. 新主席的政治主张180
50. 遭遇信任危机的总理候选人183
51. 政治阴谋下的众叛亲离187
52. 后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攻191

第七章 默克尔与施罗德的“战争”
一个女人,在瞬息万变的政坛占有一席之地已经不易,而默克尔的目标绝不仅仅如此,她的终极挑战是德国总理。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施罗德,做为新人的默克尔能够后来居上吗?我们拭目以待。
53. 令人沮丧的选举结果196
54. 夺权,上位联邦议会党团主席一职200
55. 审时度势是政治家的最基本技能203
56. 基民盟内名符其实的“一号人物”207
57. 善于借力的默克尔211
58. 王牌与王牌的角斗214
59. 越来越有魅力的竞争者218
60. 默克尔与施罗德的首轮PK221
61. 谁才是最佳辩手225
62. 选举前期的僵局229

第八章 黑寡妇领导下的新德国
对于默克尔来说, 2005年12月25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天她走向了权力的巅峰,成功出任德国总理,德国也正式迈进了“默尔克时代”。在她的领导下,德国也走向了更好的明天。
63. 德国迎来首位女总理236
64. 新总理的“香水旋风”240
65. “灰姑娘”变身“铁娘子”243
66. 重压下的解题高手247
67. 适时的世界杯经济252
68. 冷静应对欧债危机256
69. “施瓦本主妇”的强势方案260
70. 希腊人痛恨、德国人爱戴的默克尔264
71. 新总理的大国外交268
72. 一如既往的环保外交271
73. 开启中德关系新篇章276





精彩书摘

5. 蜕变从这一刻开始

在朴槿惠的记忆中,她的童年时光基本上是在新堂洞的家中度过的。1952年,朝鲜战争的硝烟已经蔓延到大邱市,此时,朴槿惠正好出生,动荡的年代使她从小就争强好胜。童年时代,她非常顽皮,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丢沙包、捡石子、跳皮筋儿、捉迷藏等游戏。朴槿惠每次玩游戏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能够做到最好,成为小伙伴们崇拜的“巷口老大”。

其实,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当上“巷口老大”,没有过人之处是不行的。为了称霸巷口“运动界”,朴槿惠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练习“技能”。为了在捡石子大赛中拿到第一,她会和妹妹在家里事先练习;为了在跳皮筋时撑到最后一刻,她还会和妹妹在家里练习吹气球,一直吹到脸蛋涨红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朴槿惠在各种游戏中都能拔得头筹,自然而然成为小区里的孩子王,被大家尊称为“巷口老大。”从这些简单的游戏中不难发现,朴槿惠与生俱来具有一种上进心,凡事都争强好胜。显然,这为其后来在困境中的沉着应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喜欢运动,小学时期的朴槿惠还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看男孩子偏爱的战争历史题材的小说。她几乎数不清自己读了多少遍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每次阅读的时候既紧张又兴奋。书中剑客们多展现出来侠义之举,这让朴槿惠满怀激动,尤其是为了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三剑客和充满勇气的达达尼亚,让她难以忘怀。徜徉在这本精彩的小说中,朴槿惠似乎也跟三个火枪手一起行侠仗义、闯荡江湖。

父亲朴正熙非常支持朴槿惠大量阅读,也很欣赏她的阅读品味。有一天,父亲送给朴槿惠一本《三国志》,对她说:“这本书对于你来说虽然有点儿难,但是我想你一定会非常喜欢的。”拿到这本小说之后,朴槿惠仿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就连上课的时候也想赶紧放学奔回家看这本书。于是,朴槿惠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到这本小说之中,并且对其中的内容越来越沉迷,她也开始喜欢起了几个角色,尤其是赵云。成年之后的朴槿惠甚至怀疑自己的初恋对象就是赵云,因为每次小说中一出现赵云,她的心就不自觉地砰砰乱跳。

有一天,父亲问道:“槿惠,你最喜欢《三国志》里的哪个角色啊?”

“赵云!”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朴槿惠在玩耍时也能体现出自己的阅读喜好。当她在读《三国志》的时候,经常和朋友们用树枝玩打仗游戏。

千百年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朴槿惠通过阅读能够了解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完成大量的知识储备。在阅读中,朴槿惠与先贤们博古烁今,与文人骚客们煮酒论歌,从无数正反面的故事中吸取教训,增长见识,去粗取精,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读书,朴槿惠开拓了视野,不再局限于小小生活中的一隅,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学识遍布四海。随着书籍涉猎范围的不断扩大,她也练就出了广博的心胸、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不知不觉中,朴槿惠一天天长大,开始经历成长过程中的蜕变。从活泼贪玩的“巷口老大”到青涩少女,其转折点是父亲当上总统之后。

虽然朴正熙当上了韩国总统,但是朴槿惠姐弟并没有得到身为总统子女的特权,反而在言行举止上受到母亲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教育。虽然陆英修是一个温和慈善的人,但是面对犯错的孩子却毫不留情。通常,孩子常用的装病和撒娇的手段在这里完全行不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错误,只要孩子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母亲都会严厉地教育他们。

陆英修对如何教育子女有着独特的一套理论,她认为成绩好坏并不能代表什么,重要的是每时每刻都要有一颗正直的心。陆英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母亲,她能够对孩子循循善诱,秉承公平原则让孩子们清晰地区别是非黑白,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由于母亲的教育,朴槿惠姐弟三人得到了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即对人的关怀。

母亲对朴槿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一件小事令她终生难忘。一天,妹妹无意中发现一个漂亮的彩色袋子,她很高兴,打算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当做鞋袋使用,但是母亲却坚持让妹妹用普通鞋袋,理由是妹妹的鞋袋已经很好了,没有必要用其他同学没有的东西。通过这件事,母亲不仅教育了妹妹,也教育了朴槿惠和弟弟,告诫他们要自爱自足。除此之外,母亲也从来没有让姐弟三人使用他人送的贵重文具。

小学毕业后,朴槿惠进入天主教教会学校“圣心女子中学”,开始了活泼紧张的中学生涯。入学的时候,圣心女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母亲认为集体住宿是一种很好的体验,于是朴槿惠离开青瓦台,在学校宿舍和同学们一起生活了一年。这一年,她感到非常愉快。那时候,好几个同学睡在一个房间里,每一张床都用帘子分隔开来,保证同学们既有大家一起相处的时间,也有自己的空间。几个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在一起会瞒着修女偷偷吃夜宵聊天,还会相互传阅言情小说。

轻松愉快的集体生活只持续了一年,在朴槿惠升二年级的时候,学校为了扩大教室规模废弃了宿舍,她也重新搬回青瓦台,开始了搭电车上学的生活。

在一年的寄宿生活里,朴槿惠学到了很多东西,像遵守纪律、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一年里,她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好书,改掉自己“偏食”阅读的习惯,结识了一帮朋友,扩大了社交圈子。通过分享阅读,她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跟这些人在一起,可以谈天论地,开怀舒心,这是一个人阅读所享受不到的益处。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朴槿惠的思想也到达了一定的深度。

根据母亲的要求,朴槿惠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她会在睡前记录下自己当天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事情,还会记录下需要改进的缺点。也正是因为这个习惯,朴槿惠能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虽然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需要一些时间,但是看到被划掉的坏习惯还是很能给人成就感的。

升入中学的朴槿惠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也终于了解到母亲所说的“即使父亲是总统,我们也不会有任何改变。我们终会有一天要离开青瓦台回到新堂洞,因此不要觉得住在青瓦台便高人一等,这里只不过是我们的临时住所”。于是,朴槿惠变得安静起来,而这种性格也伴随了她之后的人生。

6. 难忘的“饭桌大学”

朴正熙当选韩国总统之后,带领家人搬进了青瓦台。进入新的居所,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厨房里的米缸和木炭全部填满。年幼的朴槿惠对于母亲的这一行为非常不解,母亲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一个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来到青瓦台,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他准备一个温暖的小窝吗?”这种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或许就是朴槿惠在青瓦台“饭桌大学”上的第一课。即使现在身为总统,朴槿惠依然不忘自己在青瓦台“饭桌大学”上接受的教育。她处处学习母亲的勤俭与博爱,佩戴母亲的首饰,模仿母亲的发型,希望成为像母亲一样伟大的女性。朴槿惠继承了母亲的温柔有礼、安静谦逊,也继承了父亲的坚毅刚强。她质朴平和的作风、坚毅勇敢的意志、忧国忧民的情怀都帮助她在几十年后赢取总统大选的胜利。

当时,朴槿惠姐弟三人在青瓦台并没有过着人们想象中养尊处优的生活。作为韩国最高权力中心的象征,青瓦台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入住。朴槿惠认为能够在青瓦台生活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经历。虽然贵为总统的女儿,但是她能够享受到的特权几乎没有,甚至比在新堂洞时有了更多的束缚,因此她从来不觉得青瓦台的生活非常美好。因为在这里有太多的“不准做这个”、“不准做那个”,并且青瓦台的母亲比新堂洞的母亲更是多了一份严厉,少了一份温柔,她会时刻提醒槿惠,不要向别人炫耀你所拥有的东西,尤其是那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所获得的。

在母亲陆英修的精心培养下,朴槿惠姐弟三人没有形成特权意识,他们和其他同龄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度过了十年寒窗苦读的成长岁月。回想起那段有着诸多约束的日子,朴槿惠心中并没有抱怨,而是感激父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父亲和母亲都非常忙碌,常常不能抽出时间陪伴姐弟三人,而饭桌上就成了一家人畅所欲言的地方。朴槿惠也在青瓦台的“饭桌大学”上逐渐树立了人生的理想和对梦想的追求。父母经常在饭桌上讨论国家大事,涉及社会现状的方方面面,比如社会问题、经济现状、国防安全问题、文化发展、出口贸易、医疗卫生等方面,他们会就这些问题交换彼此的意见。如果某天的话题是达成出口目标、国家体育选手在亚洲杯取得了金牌等好消息时,那这天的饭桌上就会有一段愉快的谈话,那天的饭菜也会显得格外美味。

在与父母的“饭桌对话”中,朴槿惠也在耳濡目染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她最感兴趣的就是涉及国政时事的话题。如果某天的话题涉及这一方面,朴槿惠常常会忘记吃饭,仔细听父母的对话,并且会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时候父亲还会在餐桌上问:“如果你们是政府某个部门的长官,会实施怎样的政策来让国家强大、国民生活得更好?”这时小弟弟志晚会抢先回答:“我要做科学部长,我要制造最厉害的机器人!”志晚的回答常常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朴槿惠则会认真思考问题,给出条理清晰的答案,有时还会得到父亲的称赞。

朴正熙始终认为,要想发展韩国经济,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他不止一次在饭桌上对朴槿惠说:“槿惠,你一定要牢牢记住,一个国家国防工业的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要想让国家变得强大,一定要重视科学技术。”朴正熙告诉女儿,每一位国家领导人在开拓新的道路时,都会遇到各方的阻挠和现实的困难,但即使背负再多的骂名,面对再多的困难和危险,也要对得起“国家领导人”这个称号。如果因为恐惧而选择放弃,那么将愧对祖国和国民。这些在餐桌上与父母的对话,深深地影响了朴槿惠,形成了她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为了节省电力资源,朴正熙要求在没有客人到访的时候,青瓦台要关闭所有房间的空调。即使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他也一直使用扇子。朴正熙一直都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青瓦台的各种物品绝大部分都是韩国的国产货,全家人都强烈抵制奢侈的生活。朴正熙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朴槿惠姐弟。

除了父母的教诲,青瓦台也经常出入各国专家和各领域的学者。一旦有专家学者到访,朴槿惠总会在父亲接待这些专业人士时安静地站在旁边,听他们的谈话。送走客人之后,父亲还会就刚才的交谈内容与她进行交流。后来,朴槿惠在大学时选择电子工程专业,就源自于这样的一场谈话。

一次,一位博士到青瓦台访问,在与朴正熙的交谈中说到一个很小的话题,博士说:“一个小小的半导体竟然能够卖20到30美元,一个小小的007皮包也能有几万美元的分量。韩国要想实现经济的腾飞,就要在电子产业方面拼出一条出路。”这段话深深地刻在了朴槿惠的脑海里,后来大学选择专业时她毅然选择了电子工程专业,希望自己学成之后能够成为一名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人民卫士。

后来,父亲问朴槿惠关于报考大学的问题,她毫不犹豫地说想读电子工程。她是这样说的:“父亲一直教导我,要实现韩国经济腾飞一定要振兴高科技产业,我觉得韩国也应该发展属于自己的电子产业,因此我想成为这个产业的人才,为振兴民族经济做出贡献。”

听到朴槿惠的这番话,母亲陆英修很震惊,因为她已经帮女儿选择了历史专业,并且认为电子工程晦涩难学,一个女孩子很难学习。但是父亲却很乐观,非常支持女儿的选择,并相信朴槿惠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韩国电子领域的领军人物。

朴槿惠不负众望,中学毕业之后顺利考取了西江大学电子工程系。在大学里,她像一颗渴望阳光雨露的小树苗,每天刻苦学习。她从不允许自己虚度光阴,同学们甚至评价她不在教室就在实验室。在大学里,朴槿惠极尽所能地抓住一切机会丰富自己的头脑,汲取一切可以学到的知识,为实现理想创造条件。

朴槿惠性格中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强属性,她认为如果自己出现失误,父母就会很失望,因此她一直处于一种小心翼翼的状态,时间长了,就养成了过分谨慎的习惯。在大学四年里,朴槿惠没有像其他女同学一样谈恋爱,甚至没有出入过社交性质的派对、夜店和舞厅。

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朴槿惠的勤劳没有白白付出,她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毕业证书。作为总统的女儿,朴槿惠依然有着对学习的极度热情、对朋友的无比忠诚、对梦想的勇敢坚持,这也为她将来成长为大人物打下了基础。

在毕业典礼上,虽然朴槿惠穿的韩服是母亲穿过的,虽然不是新衣,但是经过母亲亲手缝补修改还是令她感到温暖。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这件母亲改过的旧韩服是朴槿惠收到来自母亲的最后一件礼物。因为不久之后,她的母亲因为被暗杀永远离开了。

从西江大学毕业之后朴槿惠选择了前往法国格诺勒布尔大学继续深造。在留学期间,她并没有像其他高官子弟一样另寻住所,而是住进了学校的集体宿舍。这就得益于朴槿惠在“饭桌大学”接受的教育,她与父母一样,生活简朴,没有丝毫特权意识。

每天饭桌上的谈话很有启发意义,它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给朴槿惠上了人生中许多重要的课程。通过“饭桌大学”,朴槿惠扩展了全面思考的能力,学会了如何通过追踪某个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并发现、总结其中的规律。有一年,韩国全国遭受到了罕见的干旱,父亲每天忧心忡忡,担心农作物欠收影响百姓的生活;母亲也整日满面愁容,害怕干旱导致颗粒无收。在父母忧国忧民的感召下,朴槿惠也产生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她与父母一样,深深地爱着这个国家,并为发展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7. 大学生涯是一笔财富

身为总统的女儿,相较于其他人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朴槿惠显然没有太多的自由空间,因而求学的日子显得单调了许多。因为是从文科转到理科,所以除了数学,她在其他科目上也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在整个大学期间,朴槿惠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平时,她很少参加联谊活动,也从来没有和同学一起在街头逛到很晚。正因为是总统的女儿,她更要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心思善良的朴槿惠知道,追随别人的生活起舞既乏味又疲倦,反而不如过自在的日子,还能尽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活是轻松的。女同学们下课之后会聚在一起听音乐、看电影、逛街、参加派对等;那些做家教的同学也会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自己的学生;男同学们也会邀上几个人一起去喝酒。虽然朴槿惠也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她依然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和一群男孩子喝酒聊天。刚刚进入大学的朴槿惠才20岁,正是青葱岁月,是一个敏感且容易害羞的年纪。

当然,朴槿惠并没有完全脱离集体生活,偶尔也会和一群同学在迷人的春日赏花。大学时候的朴槿惠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好学生,规矩,守纪律,在学习上非常上进,各种知识储备相当深厚。

即使自律如朴槿惠,也曾经做过一些叛逆的事情。有一天,她突然心血来潮想要过一天自由自在的生活,便大胆地摆脱了随从的跟随,整整一天都在逃学。那天对于朴槿惠来说像是一次奇妙的探险。她从前门进了教室,然后悄悄地从后门溜了出去,直奔学校大门。出了学校之后,朴槿惠直奔明洞,一个人坐上了公交车,挑选了靠窗的座位。打开车窗,外面的景色迎面扑来,美得令人沉醉,她觉得自己的眼睛都不够用了。和煦的春风轻轻吹来,像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摸着自己的脸;湛蓝的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白云像棉绒一样轻轻地在天上游走,不停地变幻着形状。此时,任何景色在朴槿惠的眼中都是可爱的,大概这就是心情对人的影响吧。

到了明洞之后,朴槿惠无拘无束地逛着,游走于这里的各个角落。因为心情不错,她也像是长了一对翅膀,脚步轻盈得像要飞起来一样。就在街上漫无目的闲逛的时候,她在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了远处中央剧院的大幅海报——《安妮的一千日》。她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张票,由于是工作日的上午,剧场里的人寥寥无几,朴槿惠同另外两个人一起看了这一部悲剧电影。电影讲述的是16世纪都铎王朝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故事,这段爱情故事的结局令人叹息。亨利八世希望安妮·博林能够诞下王位继承人,但遗憾的是她始终没有能生下一个男孩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亨利八世对安妮失去了兴趣,移情别恋。安妮则因通奸罪而遭到逮捕,被关进伦敦塔,最终遭到斩首。看到这个结局,朴槿惠唏嘘不已。

电影散场之后,朴槿惠走出电影院。春日阳光慷慨地洒在地面上,路上的行人也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这一幅明媚的春日风景很快就打散了她因电影产生的阴霾。明洞路是韩国最时尚的商业街,很多衣着时髦的人悠闲地在路上逛着,他们穿着时下最前卫的喇叭裤、迷你裙,偶尔还有极具文艺气息的吉他男孩。看着这些活力四射的少男少女,朴槿惠也忍不住心神荡漾,不自觉地跟随着周围人的动作起舞。当看到橱窗里的漂亮衣服,她也走进去拿起来试穿一下,有时候营业员会问:“我看着您有点眼熟,是不是上过电视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她也会微笑着回应:“看来我长了一张大众脸,经常会有人说我像某人。”

整整一天,朴槿惠都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突然,一家咖啡厅引起了她的注意。推门进去,那是一间格调温馨的咖啡厅:温暖的阳光从宽大的落地窗倾泻进来,照进咖啡厅的每一个角落,她依然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透过窗户凝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虽然有的人步履匆匆,有的人优哉游哉,但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开心的微笑,在春日阳光的普照下,人们显得更加幸福,这一切都令她感动。咖啡厅里,莫扎特的音乐轻轻飘荡,听着优美的旋律,品尝着香醇的咖啡,这可能是她一生中最难得的宝贵时光,没有总统女儿头衔的约束,没有繁重的功课,像鸟儿一般自由。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咖啡厅里的灯亮了起来,朴槿惠这才意识到应该回家了,于是转身离开咖啡厅。大街上霓虹闪烁,朴槿惠没有马上回家,而是走进了一座教堂。此时,教堂里正在做礼拜,所有人都带着虔诚的表情祷告,真诚地向上帝诉说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倾诉着自己的痛苦和快乐。这些人的祷告有一种神奇的感染力,使得她也变得平静恬适起来。

从教堂出来之后,朴槿惠强烈地意识到应该马上回家了。虽然逃学是她一时兴起做的决定,但是并没有一点后悔,只是想到自己突然失踪一天会令随从焦虑、令父母担心,心中就生出深深的歉意。从教堂出来之后,显然已经过了晚餐前回家的时间,她也做好了挨骂的准备。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回到家以后她发现父母显得非常平静,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没有责骂,也没有询问,一家人像平时一样用了晚餐。第二天,她像往常一样自然地走进教室,就好像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这次逃学是朴槿惠平淡学生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也是她一生唯一一次的逃学经历。在这一天里,朴槿惠尽情地享受着一个人的精彩时光,也是她羞涩社交的一个缩影。

午餐时间可以说是朴槿惠大学生活中最大的乐趣。那时候学校餐厅的午餐菜只有三种:30韩元的炸酱面,50韩元的炒饭和70韩元的蛋包饭。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所以大家每次点的都不一样,几个人一边分享午餐一边聊天,同样也很热闹,大家在交谈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精力充沛的学生往往对新生事物有着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年轻、单纯,往往很容易就投身到一些社会活动中去。有一天,一个男生突然朝朴槿惠走来,说:“槿惠,过一会儿我要去参加游行。”说完这句话,他没有做任何解释就转身离开。朴槿惠看着男生远去的背影,问道:“你为什么要去参加游行呢?”男生回过头来微笑着说:“锻炼锻炼。”然后,就继续走了。他们对待游行就像对待上课一样稀松平常。一次,一位男同学上课迟到了,在向教授讲明迟到原因的时候,谈到了游行;但是,他的脸上并没有游行过后的激动,反而带着上课迟到的歉意。

虽然朴槿惠的特殊身份不能让她随心所欲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联谊活动,但是她仍会积极参加一些团体活动。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大三,实验作业逐渐变多,而且经常要求团队协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朴槿惠的社交能力。物理实验要求必须两个人一组,有一次朴槿惠的搭档是一位ROTC(预备长官学生军)报考生。那天,他们约定好晚上7点一起做实验,不见不散,而当天这位搭档有一场训练。

晚上7点钟,朴槿惠准时来到实验室,半个小时之后,她的搭档依然没有出现。那时候没有手机,她也不能及时同对方取得联系,但是为了遵守承诺,她一直在实验室等待。三个小时过后,那位同学终于出现了,朴槿惠的守信精神深深打动了他。

因为学校12点会关门,所以两个人决定把还没有完成的实验推迟到第二天来做。走出实验室,两个人在夜幕下散步,畅谈梦想、未来,憧憬着毕业之后的生活。

同学问她:“你认为以后我们会过怎样的生活呢?”

她答道:“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你有什么梦想呢?”同学接着问。

她说:“暂时还没有,不过我希望自己能一直读书,将来成为一位学者或者研究员。”

虽然梦想有点遥远而又稍显沉重,但是她很喜欢和朋友谈论这些话题,志愿、希望、梦想,这些都会让她热血沸腾,觉得人生是如此美好。在与朋友们的聊天过程中,朴槿惠变得健谈了,在社交场合也不再羞涩。

西江大学在迎接十周年校庆的时候,要求每个系都要出一个节目。下课之后,同学们聚集在一起商讨要演出什么节目。有一位同学提议,可以搞一个化装游行,于是大家饶有兴致地讨论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有的同学在讨论中就开起玩笑来:“我们的经费少得可怜,与其绞尽脑汁想穿什么衣服,还不如干脆脱个精光!”“哈哈,数你智商最高,能想出这种办法,那我们就听你的吧!”

朴槿惠听着大家七七八八的讨论不禁笑出声来,同学们又开始追问她:“槿惠,你说要怎样才能凸显出我们电子工程系的与众不同呢?”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就是扮演非洲土著。男同学全都穿着简单的土著装,用煤炭把脸涂得黑黑的,朴槿惠则举着电子工程系的牌子走在化装游行队伍的前面。他们的创意成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路人纷纷驻足围观,哈哈大笑,而男同学们也互相打量着对方滑稽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

四年的大学生活,不仅让朴槿惠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也学习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毕业的时候,昔日那个羞涩的小女孩也能在公共场合谈笑风生、淡定自若。这就是大学生活带给她的一笔财富。


前言/序言

unll
《风雨彩虹:一位女性的奋斗与蜕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既承载着耀眼的光辉,也见证着深邃的阴影。她们的人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是个人意志与宏大叙事的交织。本书并非讲述某位政坛巨擘的政治生涯,亦非勾勒跌宕起伏的权力斗争,而是将目光投向一位女性,在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上,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与磨难中,寻找到内心的力量,实现生命的成长与蜕变。 第一章:静水流深,暗涌之下 故事的开端,往往是平静的表象。主人公,出生于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庭,幼年时期的生活,沐浴在父母的关爱与期望之中。然而,命运的齿轮,在不经意间悄然转动。家庭的变故,如同突如其来的风暴,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将年幼的她卷入了未知的漩涡。这段经历,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了敏感与坚韧的种子。她开始学会观察,学会倾听,更学会了在沉默中积蓄力量。 童年的阴影,并未将她击垮,反而如同淬火的钢,在烈火中磨砺出更强的韧性。她用书籍作为心灵的港湾,在文字的世界里汲取知识,寻找慰藉。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远航,让她得以窥见更广阔的天地,理解人性的复杂,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她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对现实的困惑,以及对理想的朦胧追求。 第二章:风雨飘摇,逆境中的坚守 人生的风浪,总是来得猝不及防。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面对更复杂的局面。家庭的困境,如同缠绕的藤蔓,试图将她束缚。而外界的纷扰,更是如同嘈杂的市井,不断侵蚀着内心的平静。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不得不学会如何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如何在误解中坚持自我。 她并非天生拥有强大的力量,而是在一次次的跌倒中,一次次地爬起。每一次的挫折,都让她对人生的苦难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她学会了不再抱怨,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她开始主动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接踵而来的挑战。这份坚守,并非出于某种宏大的抱负,而是源于一种朴素的信念: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尽力而为,不辜负自己。 在这个阶段,她开始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领域。她观察社会的运作,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感受到了现实的复杂与残酷。然而,她并未因此而变得冷漠或愤世嫉俗,反而更加珍视真诚与善良。她在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中,学习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如何理解不同的立场,也逐渐明白了,真正的力量,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不屈。 第三章:静默的力量,微笑的力量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砺后,她并没有被岁月雕刻得疲惫不堪,反而逐渐散发出一种沉静而温暖的光芒。她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乐趣,在困难中发现机遇。她的眼神,不再是年少时的迷茫,而是充满了洞察与理解。她的笑容,也不再是掩饰悲伤的勉强,而是发自内心的释然与豁达。 这种“微笑”,并非不谙世事的乐观,而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智慧。它是一种看透不喧哗,懂得不抱怨的成熟。她明白,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但无论遇到怎样的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如同在风雨中撑起一把伞,可以保护自己,也能给予他人力量。 她开始将自己的经历,化作一种无声的激励。她不再需要激昂的言语,也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身边的人,去传递积极的能量。她相信,即使是最微小的善意,也能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 第四章:生命的芬芳,成长的印记 时光荏苒,生命如同芬芳的花朵,在经历风雨后,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色彩。本书所讲述的,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传奇,而是一个普通女性,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内心的坚韧,实现自我价值,完成生命的成长与蜕变。 她的经历,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充满了普通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勇气、韧性、善良与智慧。她教会我们,苦难并非人生的终点,而是通往成长的必经之路。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在苦难中微笑”的真谛。 本书希望通过对这位女性生命轨迹的描绘,引发读者对自身成长的思考。我们每个人,或许都经历过属于自己的风雨,也曾在人生的岔路口迷茫。但只要我们内心拥有坚定的信念,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一定能在苦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绽放出生命最动人的光彩。 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关于勇气、关于坚持、关于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里,活出最完美的自己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即使是在最深的黑暗中,也能找到照亮前行的光芒,用微笑去拥抱每一个不确定的明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有吸引力,整体色调柔和,却又不失力量感。书名“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让人立刻对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女性的人生轨迹产生好奇。我特别喜欢封面上的那张照片,尽管有些模糊,却能感受到一种坚韧和不屈。封底的简介更是引人入胜,简短的几句话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挑战与逆境的人生,预示着这本书将会是一次深入人心的阅读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了解在镁光灯背后,这位女性是如何面对生活的风雨,又是如何从中汲取力量,最终展露出那抹“微笑”。我设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位政治人物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人生选择、时代变迁以及个体命运的深刻剖析。它或许能帮助我理解,在看似光鲜亮丽的权力巅峰之下,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艰辛,以及如何在绝境中找到希望和继续前进的勇气。我期待它能带来一些关于如何面对逆境的启发,也许会让我对“成长”这个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既有对主人公经历的感慨,也有对生命力量的敬畏。作者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一位女性在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的画卷。我被那些生动的人物描写所打动,那些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让主人公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她就站在我的面前,与我分享她的故事。书中充满了对人生选择、时代变迁以及个体命运的深入思考,让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那些曾经的选择和未来的方向。我从中领悟到,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内心的力量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而“成长”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需要勇气去面对,需要智慧去理解,更需要一份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坚韧”和“乐观”的真正含义。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中回响着许多关于韧性和生命力的思考。它讲述了一位女性的故事,她的生命历程充满了挑战和磨难,但她从未被压垮,反而总能在困境中找到一线生机,并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我被作者对人物内心的细腻刻画所折服,那些复杂的心理活动,那些难以言喻的情感,都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听到主人公在深夜里无声的叹息,也能感受到她在黎明到来时的那份坚定。这本书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也没有刻意美化主人公的经历,而是以一种近乎写实的笔触,展现了一个鲜活的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蜕变。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人生经历的了解,更是一种关于如何面对人生低谷的深刻启示。它告诉我,即使是最黑暗的时刻,也蕴藏着成长的契机,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寻找,以及是否有勇气去拥抱。

评分

我最近读完了一本让我感触颇深的书,虽然我不能直接提及书名,但它讲述了一位女性在跌宕起伏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坚韧不拔,最终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自我超越的故事。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作者似乎采用了旁观者的视角,却又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主人公深深的理解和同情。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那些微小的表情、语气的变化,甚至是环境的描绘,都仿佛将我置身于那个时代、那个场景之中。我能感受到主人公在面对重大抉择时的犹豫与挣扎,也能体会到她在承受巨大压力时的无助与痛苦。但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她在这些时刻所展现出的非凡的意志力和内心的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像是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变革的洪流以及个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从中学习到了,即使身处逆境,也绝不能放弃希望,要学会从痛苦中汲取养分,然后继续前行,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成长”吧。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关于“面对”的深刻体悟。主人公的人生,无疑是一部充满戏剧性的史诗,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和严峻的考验。我被作者的叙事技巧深深吸引,她能够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体的微观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又能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我看到了主人公在重重压力下,是如何努力维持自己的尊严和信念,又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站起来。这本书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也没有给人虚假的慰藉,而是以一种沉静而有力的方式,呈现了生命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从中体会到,真正的成长,往往伴随着痛苦的经历,而“微笑”则是一种超越痛苦的智慧和力量。它让我反思,在自己的生活中,面对挑战时,是否也能展现出类似的坚韧与乐观。

评分

不错,已经看上了

评分

书很不错,都是畅销的,我们要建立阅览室,京东服务不错

评分

京东的速度,我的信任!!!

评分

早就听说这两本书值得女人一看了!不错不错!

评分

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一如既往的好,收获不少!

评分

给老婆买的,看完感触很大,啥时候我也看看~

评分

帮一个钟爱朴大姐的朋友买的,一次购了十多本,几乎是全套,据说都是正版的,大赞京东速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