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

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志翔 著
图书标签:
  • 微表情
  • 心理学
  • 行为分析
  • 面部表情
  • 情绪识别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非语言沟通
  • 谎言识别
  • 心理学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13517
版次:2
商品编码:1171613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8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荟萃了多种心理学技巧,教你用最简单、最恰当的方式读懂微表情。
  《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传授给你最实用的分析技巧,让你在任何场合都能洞悉真情,知己知彼。
  《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精心挑选了鲜活真实的案例,带你在情境中学习,让你快速掌握微表情的知识,让你明白,如何识人。

内容简介

  微表情大多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是真实想法一闪即逝的流露,读懂微表情,你就掌握了辨识他人的法宝。
  《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从破解他人微表情和微反应的一般准则和方法入手,结合心理学的定律、效应和实用策略等,让你轻松地通过对方的言谈举止,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轻松地把握对方的心理,从容地为人处世。

内页插图

目录

上 篇 微表情与心理活动
第1章 揭密微表情,测试表情辨识能力002
第一节 你能够辨识多少种表情 / 002
第二节 表情背后的秘密藏在人的内心 / 004
第三节 普通神态表情的深入解析 / 005
第四节 如何透过常见表情认知他人心理 / 007
第五节 常见情绪下的常见神态表情 / 009
第六节 神态表情也具有伪装性 / 010
第七节 捕捉细微表情,判断言语真实性 / 012
第八节 复杂表情的呈现与心理活动 / 014
第2章 表情心理,情绪产生与表情传递016
第一节 心理情绪潜移默化地影响表情传递 / 016
第二节 由表及里,分析对方此刻情绪 / 018
第三节 性格差异也会导致表情的差异 / 019
第四节 表情与心理有时也会不对称 / 021
第五节 不同情境影响情绪及表情 / 022
第六节 视觉冲击,让其展现真实表情 / 024
第七节 言语刺激下的心理活动与表情反应 / 025
第3章 开心表现,微表情揭密了对方心中的窃喜 028
第一节 遇到各种喜事的不同喜悦表情 / 028
第二节 微笑里分析对方的真语与谎言 / 029
第三节 大笑中看对方是否是全身心地投入 / 031
第四节 会心一笑中的甜蜜与辛酸 / 033
第五节 眉飞色舞,喜悦之情尽在脸上 / 034
第六节 嘴角上扬透露出对方的欣喜 / 036
第七节 毫无笑容,也能抓住他人窃喜的微表情 / 037
第4章 愤怒情绪,微表情让你感知到对方心生怒火040
第一节 感知到对方燃烧起来的愤怒火苗 / 040
第二节 了解怒火燃烧的根源 / 042
第三节 愤怒的眼神会透出锋利的光 / 044
第四节 眉头微微蹙起表现其心中有怒 / 045
第五节 双唇紧闭是在抑制自己的愤怒 / 047
第六节 脸部肌肉的紧张暗示了他的愤怒 / 049
第七节 按阶段,愤怒的面部颜色与动态不同 / 050
第5章 惊讶表现,微表情告诉你对方正处在惊讶中053
第一节 惊讶,感受对方目光中的不可思议 / 053
第二节 惊喜的表情尽在眼角眉梢和嘴巴 / 055
第三节 解读对方难以想象的惊恐状 / 056
第四节 惊讶者会让自己的眼睛变大 / 058
第五节 发现惊讶者克制自己受惊的表情 / 059
第六节 不同情绪下的惊讶表情组合 / 061
第七节 瞬间惊讶后体现的复杂表情及心理 / 062
第6章 恐惧流露,微表情透露了他不安的心 065
第一节 透视恐惧心理与表情的根源由来 / 065
第二节 恐惧心理及情绪的完全展现 / 067
第三节 恐惧程度的不同,情绪表情显现不同 / 068
第四节 诚惶诚恐透露出毕恭毕敬的表情 / 070
第五节 紧张不安让面部显出僵硬感 / 072
第六节 胆战心惊的神色透露苍白而无力 / 074
第七节 克制的恐惧,依旧会被微表情泄露 / 075
第7章 厌恶表现,微表情正在流露他的憎恶情绪077
第一节 厌恶情绪从何而来,从哪儿表现 / 077
第二节 毫不掩饰的饱满的厌恶表情 / 079
第三节 厌恶情绪在伪装下也会败露 / 080
第四节 捕捉眼神中的厌恶情绪 / 082
第五节 厌恶程度不同,微表情不同 / 084
第六节 反感与厌烦的微表情特点 / 085
第七节 不屑与轻视的微表情特点 / 087
第8章 悲伤体现,微表情表达了他内心的“伤” 089
第一节 寻找悲伤情绪的根源,了解其表现 / 089
第二节 痛哭,淋漓尽致地表现悲伤 / 091
第三节 由哭泣的不同表现解析对方的悲伤 / 092
第四节 如何看穿那些平静的忧伤 / 094
第五节 刻意抑制悲痛时微表情的呈现 / 095
第六节 从对方的眼神中体味悲伤情绪 / 096
第七节 眉梢嘴角间透露的忧伤情愫 / 098
第9章 嘴部动态,细小的变化来自潜在的内心波动100
第一节 嘴部的小动作展现内心活动 / 100
第二节 从嘴角的变化,识别真实情绪 / 102
第三节 紧闭和张开的嘴巴暗示的心绪 / 103
第四节 说谎时嘴巴的表情 / 105
第五节 唇齿相依,牙齿触碰嘴唇的秘密 / 107
第10章 眼睛和眉毛,眉眼之间暴露的真实情感109
第一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109
第二节 眉毛也有属于自己的微表情 / 111
第三节 不同情感在瞳孔中的细微变化 / 112
第四节 眉毛形态所表达的情绪 / 114
第五节 对视,眼神与视线的交接或转移 / 115
第11章 笑容背后,每一个笑容里都隐藏着最真的微表情117
第一节 什么事情挑动了笑神经 / 117
第二节 笑容——没有你看起来那么简单 / 118
第三节 自然的笑容放松而到位 / 120
第四节 付之一笑背后的真实回应 / 122
第五节 剖析欲笑又止的真实心理原因 / 123
第六节 剖析冷笑与苦笑的秘密 / 124
第七节 有些笑容用来掩盖谎言 / 125
第12章 复杂表情,以细微变化辨别真实与谎言128
第一节 主要显露的表情并非真实情绪 / 128
第二节 主表情下的细微表情揭示真心 / 130
第三节 复杂的表情需要分解后逐个剖析 / 131
第四节 虚假的表情难掩真实的心理 / 133
第五节 复杂表情如何体现心理 / 134
第六节 复杂笑容背后的秘密 / 136
下 篇 微表情与心理策略
第13章 手势姿态,你的一个动作就能给对方心理暗示140
第一节 某个手势透露其潜意识 / 140
第二节 小手势背后的心理 / 142
第三节 紧握的双手代表什么 / 144
第四节 手摸鼻子和嘴巴会暴露谎言 / 145
第五节 塔尖式手势能够展示你的权威性 / 147
第六节 说话时手势所表达的心理 / 148
第14章 运用眼神,双眸的力量可以触动人心151
第一节 眼神里隐藏的微妙心理 / 151
第二节 频繁眨眼会让人感到不可信任 / 153
第三节 转动的眼球会将秘密吐露 / 155
第四节 双眼斜视会让对方担忧或憎恶 / 156
第五节 判断对方眼神,揣测其心理 / 158
第六节 眼神可能出卖你的“灵魂” / 160
第15章 语言把控,几句话就能扭转对方的心理162
第一节 巧妙寒暄,烘托氛围 / 162
第二节 妙语开口,一下就能吸引住对方 / 164
第三节 登门槛效应,话要一步步说 / 166
第四节 巧用强势语言让对方听命于你 / 168
第五节 先抑后扬的表达,让对方更易接受 / 169
第六节 言语激将让对方更易动心 / 171
第七节 话不说尽,让对方能够意犹未尽 / 173
第16章 捕获要点,从最“软”的地方开始心理引导175
第一节 了解对方性格,把握心理要点 / 175
第二节 把握对方需求点,巧用利益吸引 / 177
第三节 利用对方的劣势扭转出自己的胜势 / 178
第四节 “心软”之人最怕他人的眼泪 / 180
第五节 利用权威效应,博得崇拜者的信任 / 182
第六节 以对方最关心的人和事来铺展话题 / 184
第17章 先发制人,占据主动把控对方心理动向186
第一节 利用首因效应,让对方对你“一见倾心” / 186
第二节 事先分析他人心理,筹划步步为营 / 188
第三节 丑话说在前,让对方无力狡辩 / 190
第四节 摆明道路,不要给对方太多选择 / 191
第五节 出其不意,令对方措手不及时赢得先机 / 193
第六节 适时施加压力,令对方暴露自身弱点 / 194
第七节 巧设悬念,利用对方好奇心来主导事态 / 196
第18章 灵巧问话,掌握提问的心理策略199
第一节 把问题细分,让对方更易回答 / 199
第二节 配合动作表情,让提问更真挚动人 / 201
第三节 掺杂无关紧要的话题让对方不知所图 / 202
第四节 说些自己的秘密,来引出提问 / 203
第五节 妙语发问,圆润地提出尖锐问题 / 205
第六节 旁敲侧击,从其他问题中找出正题的答案 / 206
第七节 制造共鸣,表达对对方回答的理解之情 / 208
第19章 心理强攻,强势气场能够震慑人心210
第一节 不要随意笑,巧用严肃表情威慑人心 / 210
第二节 不给对方过多思考空间 / 211
第三节 人善被人欺,强硬点才有人敬 / 213
第四节 别给对方留退路,只给两种你想要的选择 / 215
第五节 提升说话的音量与气势,令对方不敢违抗 / 216
第六节 咄咄逼人,让对手无从向你攻击 / 218
第20章 赢得人心,不知不觉中让对方喜欢你220
第一节 耐心倾听,让人感到你是值得倾诉的对象 / 220
第二节 运用赞美之词让对方更喜欢你 / 223
第三节 了解对方兴趣,找到共同话题 / 225
第四节 统一战线,让对方感到你是自己人 / 227
第五节 适当暴露自己的某些缺点,消除对方戒心 / 229
第六节 谦逊为人多请教,让对方感到被重视 / 231
第21章 策略博弈,巧施策略让对方对你更信任235
第一节 欲擒故纵,让对方自己“入网” / 235
第二节 虚张声势,让对方在心理上先输给自己 / 237
第三节 灵巧化敌为友,与其成为同类 / 239
第四节 假意沉默,让对方拿不准你 / 240
第五节 巧用移情,“迷惑”对方的心智 / 242
第六节 草船借箭,巧用他人之力成事 / 244
第七节 贝勃定律:先用大事刺激,然后成就小事 / 246
第22章 情感驭人,巧用感情与人情打赢心理战 248
第一节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服对方 / 248
第二节 巧用亲人的话题,来打赢人情心理战 / 250
第三节 用回忆让对方在温情中“软化” / 251
第四节 用宽容之心赢得对方的尊敬 / 253
第五节 博得同情,描述自己痛苦的现状 / 255
第六节 巧用眼泪功效,让对方为之感动 / 256
第七节 “雪中送炭”更能温暖人心 / 257
第23章 柔化人心,以柔制刚的心理策略260
第一节 以柔克刚,令对方不禁收起锋芒 / 260
第二节  平和沟通,了解对方内心后再行事 / 262
第三节 投其所好,送礼送到对方的心坎里 / 263
第四节 库里肖夫效应:让对方与你感同身受 / 265
第五节 恭维有道,让对方得以再“借力打力” / 266
第六节 不强攻,用“忍耐力”赢得胜局 / 267
参考文献270

精彩书摘

  第1章 揭密微表情,测试表情辨识能力
  微表情,它是心理学名词。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
  达给对方看,当人们在做不同的表情之间,或者在某个表情里,其脸部会泄露
  出别样的信息。这样的表情就称为微表情,它持续的时间大约为1/25秒。
  第一节 你能够辨识多少种表情
  一个人的表情主要有三种方式: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在这三种方式之中,面部是最有效的表情器官。面部表情的发展在根本上来源于价值关系的发展,人类面部表情的丰富性来源于人类价值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或许我们不知道,每个人的脸部都能够传输信息,它本身就是媒介。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主要表现为眼、眉、嘴、鼻、面部肌肉的变化。
  那么,表情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它通常是指人们通过姿势、态度等表达感情、情意。人们之所以有丰富的表情,那是因为人们有着丰富的表情肌。表情肌是头肌的一类,可以表现出多种表情,通常在口裂和眼裂的周围,比如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都是起自颅骨,止于皮肤,收缩时可改变眼裂和口裂的形状,皮肤出现皱纹,从而表现出喜、怒、哀、乐各种表情,同时还可以加上语言表达。在生活中,由于日常交际的需要,人们拥有了丰富的表情。
  下面,我们列举出几种常见的表情器官,这其中的表情,你是否可以辨别呢?
  1. 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最直接、最完整、最深刻、最丰富地展现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可以冲破习俗的约束,进行心灵之间的交流。无疑,眼睛是情感的第一个自发表达者。通过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欢乐还是悲伤,是烦闷还是高兴,是讨厌还是欣喜。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眼睛中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是诚恳还是虚伪。比如,正视他人,这表示其内心是坦诚的;眼神躲躲闪闪,这表示其很心虚。
  眼睛的瞳孔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当人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瞳孔会不自觉地放大;而看到自己厌恶的东西时,他瞳孔则会缩小。
  2. 眉毛
  别看眉毛好像没什么表情,其实它也隐藏着不少的秘密。眉毛之间的肌肉皱纹可以表达人的情感变化。比如,柳眉竖立表示这个人在生气,横眉冷对则表示他对你有敌意,挤眉弄眼这表示戏谑,低眉顺眼则表示顺从,扬眉表示心中的畅快,眉头舒展表示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眉梢有喜表示愉悦的心情。
  3. 嘴巴
  嘴部的表情主要体现在口型变化上。比如,伤心时嘴角会下撇,高兴时嘴角会提升,委屈时会撅起嘴巴,惊讶时会张口结舌,生气时会咬牙切齿,强忍痛苦时会咬住下唇。
  4. 鼻子
  鼻子也有表情显现的。比如,心情烦闷时会耸起鼻子,轻蔑时会嗤之以鼻,生气时鼻孔会扩大且鼻翕抖动,紧张时鼻孔会不自觉地收缩且鼻息也会收敛起来。
  5. 面部
  面部表情是最为丰富的,我们就简单列举两个。比如,肌肉松弛表示心情愉快、轻松,肌肉紧张则表示内心痛苦。
  心理启示:
  当我们在“阅读”一张脸时,不经意会发现隐藏在表情里的非常多的信息,其中还包括了脸部的基本结构和肌肉特性:你所看见的这张脸是长且棱角分明,还是又圆又胖?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在生活中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之后,往往会翻开自己的名片夹,在之前认识的人中寻找出他们相同的地方。与此同时,我们会根据对方的眼镜、化妆、纹身或身体穿孔等人为装饰作出自己的判断。
  ……

前言/序言

  有人说,人生如戏,平凡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在戏中戴着面具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的确,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以真面目示人。当然,人们隐藏自己的内心,原因各种各样,或是出于善意的自我保护,或是为了征服他人,更有可能是包藏祸心。对于每天出现在你生活中的人,你能确定你都了解吗?他们展示给你的,是真实的一面吗?对于自己的朋友、上级、同事,你又了解多少?
  事实上,一个在社会中生存的人,不管你是有出众的能力、渊博的知识,还是有过人的手腕,假如你不能了解他人的心理,就会对交流对象做出错误的判断,也就会造成人际之间的隔阂,那就很难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容易办成事。
  其实,正确认识和判断一个人并不难,只要我们能学会细心观察他的表情就能够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生活中,我们可能也听到过这样一个名词——微表情。微表情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在1969年提出的,后来随着美剧《别对我撒谎》而流行起来。微表情,是内心的流露与掩饰,是热门的心理学名词。
  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他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也就是说,人们的微表情的表露可能会下意识地表露出他的真心,为此,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来察看一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社会上,只有识人,你才能在交际中更好地达成目的;只有识人,你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和爱人;只有识人,你才会占领博弈的制高点,赢得与对手的对决。从而,我们才会拥有一个圆满幸福的人生。
  可以说,本书就是一本实用的心理学教程,它能给你一双识人的慧眼。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它是一本非常详尽的心理分析指导手册,它会教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何用双眼洞察周围的事物和周围人的想法,从而用一种正确的方式来应对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助你到达成功的彼岸,赢得幸福的人生!
  本书在修订再版的过程中,对文字进行了进一步润色和提升,结合现今微表情的最新研究成果,调整了部分内容,使得书稿更加严谨,让读者朋友从中更加受益。
  编著者
  2014年11月4日

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洞察人性深处的无声语言 简介 在人际交往的复杂棋局中,语言常常是冰山一角,而隐藏在其下的,是更真实、更深刻的情感与意图。微表情,作为人类情绪最快速、最微妙的流露,如同心灵的闪电,瞬间划破表面的平静,揭示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本书,《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这一引人入胜的领域,解锁人类情感交流的隐藏代码,提升洞察力,理解人性的微妙之处。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集,而是以一种既严谨又易于理解的方式,融合了心理学前沿研究与实际应用。它旨在为广大读者,无论是心理学爱好者、专业人士,还是希望提升沟通技巧的普通人,提供一套系统而实用的微表情识别与解读指南。我们相信,掌握微表情的秘密,将如同拥有了一副能看透人心的“ X 光”,让你在工作、学习、社交乃至于个人成长中,拥有前所未有的优势。 核心内容概览 本书的内容经过精心组织,层层递进,从基础理论到高级应用,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框架。 第一部分:微表情的基石——理解情绪的本质与表达 在开始探索微表情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建立对人类情绪运作机制的深刻理解。这一部分将深入浅出地阐述: 情绪的科学: 我们将从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情绪是如何产生、演变以及在大脑中被处理的。理解情绪的生理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微表情的生理反应。 情绪的普遍性与文化性: 达尔文提出的基本情绪理论,以及跨文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将帮助我们理解某些情绪表达的普适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细微的差异。 面部表情的解剖学: 我们将详细介绍面部肌肉的结构与运动,了解哪些肌肉的收缩与放松会直接导致特定的面部表情。这为后续识别微表情提供了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面部表情的表达规律: 探索人类面部表情的基本类型,以及它们通常伴随的心理状态。理解这些基础模式,是识别更微小、更快速的微表情的前提。 第二部分:解锁微表情的奥秘——识别与解读 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我们将逐一揭示那些转瞬即逝却意义非凡的微表情: 七大基本情绪的微表情: 针对人类最基本的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和轻蔑,我们将详细解析它们在面部上的微妙表现。从眉毛的细微抬升,到嘴角不经意的抽动,都将被一一剖析。 微表情的发生机制与持续时间: 深入探讨微表情为何会瞬间闪现,它们通常在极短的时间内(通常不到半秒)消失,以及其背后的心理动因。理解这些特性,是将其与“伪装”的情绪区分开来的关键。 识别误区与干扰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如何避免将正常的面部抽动、疲劳或不适与微表情混淆?本书将提供实用的鉴别方法,帮助读者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面部表情的“读心术”: 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结合高清图片和视频片段,我们将引导读者逐步训练自己的观察力,学会捕捉那些难以察觉的细微变化。我们将教授如何通过观察眉毛、眼睛、鼻子、嘴巴以及脸颊的联动变化,来推断对方的情绪状态。 微表情与情绪的真实性: 探讨微表情如何揭示一个人的真实感受,即使他们的言语或宏观表情试图掩饰。我们将分析“情绪泄露”的科学原理,以及为何微表情往往比人们有意传递的信息更加真实。 第三部分:微表情的进阶应用——知人善任,洞察人心 掌握了微表情识别的基本技能后,本书将进一步引导读者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实现更深层次的人际洞察: 人际交往中的微表情: 初次见面与印象建立: 如何通过微表情判断对方的初步好感或戒备?如何通过自己的微表情给对方留下积极的印象? 谈判与商务沟通: 在商业谈判中,对方的微表情是否透露出其真实底线?如何通过微表情判断对方的满意度、犹豫或反对? 面试与招聘: 如何通过微表情评估应聘者的真实能力、紧张程度以及对职位的匹配度? 家庭与情感关系: 如何通过微表情理解伴侣、家人或朋友的真实情绪,从而建立更和谐、更深入的关系? 微表情在特定情境下的解读: 谎言与欺骗的信号: 虽然微表情不是判断谎言的唯一依据,但某些特定的微表情组合确实可能暗示着欺骗。我们将探讨如何结合其他非语言信号来辅助判断。 压力与焦虑的体现: 如何识别微表情中的压力迹象,理解对方的心理负担? 自信与犹豫的信号: 微表情如何在表达自信或犹豫时显露端倪? 微表情与自我认知: 学习识别自己的微表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进行更好的自我管理。本书将提供一些自我观察和反思的方法。 第四部分:实践与训练——成为微表情的观察大师 理论学习离不开实践。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视觉训练: 通过大量精心挑选的图片和视频片段,设计一系列的观察练习,让读者反复练习识别不同情绪的微表情。 情景模拟: 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交流场景,让读者在假想情境下进行微表情的观察与解读训练。 反馈与纠错: 提供答案解析和专家点评,帮助读者及时发现和纠正识别中的错误,不断提高准确率。 持续学习与提升: 强调微表情学习是一个持续精进的过程,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敏锐的观察,不断积累经验。 本书的价值与特色 科学严谨,通俗易懂: 本书在融合了心理学前沿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注重语言的通俗性和可读性,避免了艰涩的学术术语,让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掌握。 案例丰富,图文并茂: 大量精心挑选的真实案例,配以高清、精细的图片和视频截图,直观地展示微表情的细微之处,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实用性强,应用广泛: 从个人成长到职场发展,从人际交往到情感维系,本书提供的知识和技巧能够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读者提升沟通效率,建立更良好的人际关系。 注重实践,易于操作: 提供系统化的训练方法和练习,让读者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真正成为一名出色的微表情观察者。 内容更新,与时俱进(第二版特色): 相较于第一版,《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在内容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与深化。增加了更多最新的研究成果,扩展了某些情绪微表情的解析深度,并融入了更多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在应用层面,我们进一步细化了在特定情境下的微表情解读策略,并加入了更多针对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特点的案例分析,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前沿、更实用的知识。 致读者 在这个信息爆炸、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时代,理解他人,洞察人心,显得尤为重要。微表情,作为人类内心最真实的写照,是我们探索人性奥秘的一把金钥匙。 《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 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深入探索人类情感世界的旅程。它将赋予你一双观察的“慧眼”,让你能够穿透表象,直达内心;它将为你提供一套强大的沟通工具,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它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个人成长。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踏上这段奇妙的旅程,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成为那个更懂人情世故、更能洞察人心的高明观察者。翻开这本书,你将开启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感知、去理解、去连接,这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还没深入到具体章节,就对它的排版和字体有了初步印象。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不易反光,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字体大小适中,字迹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从目录来看,内容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似乎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我猜想,第一部分会是微表情的基础理论,比如它与情绪的生理机制,大脑是如何控制面部肌肉的,不同情绪下微表情的普遍性与差异性等等。之后,可能会深入到特定微表情的解读,比如那些被认为是“欺骗信号”的表情,或者代表压抑、否定、犹豫的表情,并探讨如何区分这些微妙的差别。我特别期待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探讨文化差异对微表情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的微表情是否会传递不同的信息。另外,一个真正能打动我的点是,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互动性的练习,比如一些图片或视频片段,让我们尝试去识别其中的微表情,并给出自己的分析,然后与书中的答案进行对照,那将极大地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评分

我之所以对《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如此感兴趣,是因为我一直对“非语言沟通”这个领域着迷。很多人可能只关注说话的内容,却忽略了说话时面部表情、眼神、肢体动作所传达的丰富信息。这本书的书名,正好聚焦在了这个最微妙、也最具洞察力的非语言信号——微表情。我设想,这本书会系统性地介绍不同类型的微表情,比如那些瞬间闪过的、与口头表达不符的表情,以及它们所可能代表的真实情绪。我希望它能详细解析这些微表情的构成,比如眼睑的微小颤动、嘴角不经意的牵动、眉毛的瞬间上扬或下压等等,并且解释这些细微动作与大脑中特定情绪中心的关联。更重要的是,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教我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例如在与人交谈时,去捕捉、识别这些稍纵即逝的信号,并将其与对方的语言和整体情境相结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评分

我拿到《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是它的厚重感。这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内容深度的一种预示。我对“微表情”这个概念一直都充满了探究的欲望,总觉得那是人类内心活动最诚实的“泄露”。我设想,这本书的开篇大概会为我们建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来解释微表情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为何如此难以被察觉却又极具信息量。我期待能学习到不同微表情的细微差别,比如一个瞬间的嘴角上扬可能代表的是轻微的喜悦,而一个更明显的微笑则传递着更深层次的快乐。我更希望书中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分析方法,教我如何将这些微小的面部信号融入到一个更广阔的语境中去解读,例如结合语言、肢体动作、眼神交流以及当时的环境因素,从而做出更全面、更准确的判断。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应对“伪装”微表情的技巧,那将对我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选择《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源于我对人类情绪表达的深层好奇。我一直相信,人的表情是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写照,而微表情更是这种写照中最纯粹、最原始的部分。这本书的书名,恰好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我猜测,书中会从微表情的生理学基础讲起,例如面部肌肉的控制机制,以及不同情绪是如何引发特定的神经信号,进而导致面部肌肉产生微小而迅速的动作。我期待能看到对各种基本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所对应的微表情的详细描述,并且附有高质量的插图或照片,以便我能够清晰地辨识。此外,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表情识别,而是深入探讨微表情与更复杂心理状态的关联,比如它如何揭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是否感到焦虑,是否在压抑某种情绪,或者是否对某个话题感到不适。我尤其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训练方法,帮助我提高对微表情的敏感度和解读能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深的洞察力。

评分

拿到《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我的第一感受是它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从封面设计到书籍的整体风格,都散发着一种严谨治学的气息。我一直对人类情感的细微表达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转瞬即逝、甚至连本人都可能意识不到的微表情。我猜想,这本书的章节设置会循序渐进,从微表情的基础理论,例如其生理学基础和神经机制,逐步深入到各种具体微表情的识别和解读。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场景和人物,来展示微表情是如何在人际互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我希望能够学到如何区分不同的微表情,比如如何辨别一个轻蔑的表情和一个怀疑的表情之间的细微差别,以及这些表情背后所代表的具体心理状态。同时,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我提高对微表情的敏感度,从而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真实意图和情感。

评分

当我拿到《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时,我的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一幅关于人类内心世界探索的蓝图。我一直觉得,微表情是连接我们内在情绪和外在表现之间最直接、也是最微妙的桥梁。这本书的书名,正是点燃了我对这个领域的浓厚兴趣。我猜测,这本书会从根本上剖析微表情的科学原理,包括它与大脑活动、神经递质以及面部肌肉运动之间的复杂联系。我非常期待能够学习到如何识别那些代表着基本情绪的微表情,例如恐惧、愤怒、惊讶、悲伤等等,并且希望书中能提供清晰的图文示例,让我能够准确地辨认。但更重要的是,我期望这本书能超越简单的识别,教会我如何将这些微表情置于更广泛的沟通情境中进行分析,比如如何识别一个人在说谎时可能出现的特定微表情,或者在感受到压力时面部会发生怎样的细微变化。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套有效的工具,来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人,并提升我的人际洞察力。

评分

老实说,我选择《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心理学”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天然的好感。心理学总是给人一种探索未知、洞悉人心的神秘感。而“微表情”则进一步缩小了范围,将这种洞悉聚焦在了最难以捕捉、也最能反映真实状态的瞬间。我设想,这本书的开篇大概率会从微表情的科学定义、历史渊源讲起,例如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等先驱的研究成果。紧接着,应该会对那些最常见、最容易被识别的微表情进行详尽的描述,比如恐惧、愤怒、惊讶、悲伤、厌恶、轻蔑等等,并配以清晰的插图或照片,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的认识。但我的期待远不止于此,我更希望它能超越简单的“对号入座”,而是深入剖析微表情产生的内在心理动力,解释为什么在特定的情绪状态下,面部会出现特定的细微变化。同时,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套科学、严谨的分析框架,避免流于表面,而是能指导读者如何在一个更广阔的心理情境中去理解这些微表情,例如结合肢体语言、语言内容、环境因素等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做出更准确的推论。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还没来得及细看,就被它散发出的独特气质吸引了。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专业感,色调搭配沉稳大气,第一眼就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学术著作。我平常就对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细微表情,总觉得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本书的书名直击我的兴趣点,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微表情的形成机制,比如面部肌肉的细微抽动是如何对应内心真实情感的,以及这些表情的出现频率、幅度、持续时间等客观特征。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分析方法,帮助读者理解这些瞬息万变的表情背后所代表的具体心理状态,例如是否在撒谎、是否感到紧张、是否压抑着某种情绪等等。而且,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更希望书中能结合大量真实的案例,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来讲解理论,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微表情的魅力,并学到实用的观察和解读技巧,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自如,更深刻地理解人际交往中的微妙之处。

评分

我对《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的期待,更多是希望它能成为我在人际交往中的“读心术”指南。我常常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表面上的语言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情感和意图,往往隐藏在那些转瞬即逝的表情和细微的肢体动作之中。这本书的书名,正点出了我渴望掌握的关键技能。我猜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如何识别那些“隐藏”的微表情,比如那些可能只持续零点几秒的表情,它们通常代表着一个人当下最真实、最原始的情感反应,即使他本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我特别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例如在面试、谈判,或者与家人朋友交流时,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更好地理解对方,甚至预测对方的下一步行动。另外,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伪装”微表情的知识,即一个人是如何刻意去隐藏或模仿某种表情的,以及我们如何才能识破这些伪装。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利用微表情来改善自己沟通方式的内容,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我对于《微表情与心理学(第2版)》的期待,集中在它能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读懂人心”的方法论。我深信,人类的情感交流远不止于语言,那些隐藏在表情中的细微变化,往往更能揭示一个人的真实想法。我设想,这本书会从最基础的微表情定义开始,逐步介绍各种代表不同情绪的微表情,并且会提供丰富的图片或视频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学习如何辨识。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区分那些“真实的”微表情和“伪装的”微表情,以及如何通过微表情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撒谎或隐瞒。除了理论知识,我更期待的是能够获得一些实操性的技巧,比如在商务谈判、面试,甚至是家庭关系中,如何巧妙地运用微表情的解读来增进理解,避免误会,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获得优势。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训练自己观察和解读微表情能力的练习,那将是非常宝贵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