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聲律啓濛(新課標 無障礙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以培養孩子在聲韻和格律方麵的知識積纍為主,分為上下兩捲,按照聲韻成書,上下兩捲各十五韻,上捲為東、鼕、江、支、微、魚、虞、齊、佳、灰、真、文、元、寒、刪;下捲為先、蕭、肴、豪、歌、麻、陽、庚、青、蒸、尤、侵、覃、鹽、鹹。書中內容涉及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多個方麵。《聲律啓濛(新課標 無障礙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的編排形式錯落有緻,均是由每個韻部編成若乾段押韻的文字,每段都有單字對、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對仗工整,朗讀起來如音節般富有節奏。
內頁插圖
目錄
全文誦讀
上·捲
一·東 28
二·鼕 33
三·江 38
四·支 42
五·微 47
六·魚 52
七·虞 58
八·齊 63
九·佳 68
十·灰 73
十一·真 77
十二·文 81
十三·元 86
十四·寒 91
十五·刪 96
下·捲
一 先 102
二·蕭 107
三·肴 112
四·豪 117
五·歌 122
六·麻 127
七·陽 131
八·庚 136
九·青 140
十·蒸 145
十一·尤 149
十二·侵 153
十三·覃 158
十四·鹽 163
十五·鹹 168
精彩書摘
一·東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1對晴空。來鴻2對去燕,宿鳥3對鳴蟲。三尺劍4,六鈞弓5,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6,天上廣寒宮7。兩岸曉煙8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9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注釋】
1晚照:夕陽的餘暉。
2鴻:大雁。
3宿鳥:迴巢休息的鳥。
4三尺劍:漢高祖劉邦曾經說自己是平民齣身,靠三尺長的寶劍奪取瞭天下。
5六鈞弓:魯國勇士顔高使用的弓。鈞是古代重量單位,一鈞為三十斤。
6清暑殿:宮殿名,在今洛陽。
7廣寒宮:傳說中的月宮。
8曉煙:早晨的青煙。
9途次:旅途中臨時歇腳、住宿的地方。
【精彩解說】
雲和雨相對,雪和風相對,傍晚的夕陽和晴朗的天空相對。飛來的大雁和離去的燕子相對,迴巢的鳥和鳴叫的蟲子相對。三尺長的劍對六鈞重的弓,嶺北和江東相對。人間有消夏的清暑殿,天上有淒冷的廣寒宮。河岸上煙霧繚繞,楊柳依依;遊園內春雨霏霏,杏花爭紅鬥艷。清晨,行色匆匆的旅人兩鬢斑白,飽嘗風霜之苦;傍晚,溪邊垂釣的老翁穿一件蓑衣,靜坐在風雨之中。
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1。江風對海霧,牧子2對漁翁。顔巷陋3,阮途窮4,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5水,門外打頭風6。梁帝7講經同泰寺,漢皇8置酒未央宮。塵慮9縈心,懶撫七弦綠綺0;霜華-滿鬢,羞看百煉青銅^。
【注釋】
1白叟:白發老人。黃童:也說黃口小兒,指兒童。
2牧子:牧童。
3顔巷陋:孔子的弟子顔迴住在簡陋的巷子裏,但他卻十分豁達樂觀。
4阮途窮:三國時期的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他常獨自駕牛車前行,走到無路可走之處,便痛哭一場,繼而選擇彆的道路繼續前行。
5濯(zhuó)足:洗去腳上的汙泥。
6打頭風:逆風。
7梁帝:南朝梁武帝。
8漢皇:漢高祖劉邦。
9塵慮:對世俗事務的擔憂。
0 綠綺:古琴名。
-霜華:藉指白發。
^百煉青銅:鏡子。
【精彩解說】
沿和革相對,異和同相對,老人和兒童相對。江風和海霧相對,牧童和漁翁相對。顔迴住在簡陋的巷子裏,阮籍走到沒有路的地方便痛哭一場,冀北和遼東相對。在池塘中洗乾淨腳,齣門逆著風行走。南朝梁武帝在同泰寺講經,漢高祖劉邦在未央宮設酒宴。對世俗事務的擔憂纏繞心頭,沒有心思彈琴;兩鬢斑白,都不好意思照鏡子。
貧對富,塞1對通,野叟對溪童。鬢皤對眉綠2,齒皓3對唇紅。天浩浩4,日融融,佩劍對彎弓。半溪流水綠,韆樹落花紅。野渡燕穿楊柳雨,芳池魚戲芰5荷風。女子眉縴,額下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6。
【注釋】
1塞:堵塞。
2皤(pó):指白色。綠:指黑色。
3皓:白色。
4浩浩:形容廣闊浩大。
5芰(jì):菱角的一種。
6萬丈長虹:形容氣勢恢宏,胸懷博大。
【精彩解說】
貧窮和富貴相對,堵塞和暢通相對,郊野的老翁和溪水邊的孩童相對。雙鬢的白發和烏黑的眉毛相對,潔白的牙齒和殷紅的嘴唇相對。天空廣闊無邊,太陽暖洋洋,腰上的佩劍和背後的彎弓相對。半溪流水綠油油,韆樹落花紅艷艷。野外的渡口楊柳依依,細雨綿綿,燕子在雨中穿梭;芳香的池塘荷葉連連,魚在荷花中嬉戲。女子眉毛縴細,如同額頭下呈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勢恢宏,胸懷博大。
【趣味故事】
薑太公垂釣
薑太公本名呂尚,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大功臣。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前,隱居在陝西渭水一帶。
那時候,薑太公經常坐在溪邊垂釣。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鈎,上麵掛著有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沉到水裏,誘等魚上鈎。但薑太公的釣鈎是直的,上麵不掛魚餌,也不將其沉到水裏,離水麵三尺高。
一天,有個打柴的農夫來到溪邊,對薑太公說:“老先生,像您這樣釣魚,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呀!”薑太公笑著說:“我不是為瞭釣到魚,而是為瞭‘釣’到王與侯!”
不久,薑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瞭文王那裏。文王派瞭一名大官去請太公。太公依然邊釣魚邊自言自語地說:“釣哇,釣哇,大魚不上鈎,小魚彆鬍鬧!”這位大官隻好垂頭喪氣地迴去瞭。
文王這纔意識到,這個垂釣者必是國之棟梁,決定親自去邀請薑太公。於是他帶著厚禮,前去拜見薑太公。薑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邀請自己,便答應為他效力。
後來,薑太公輔佐文王、武王,興邦立國,滅掉瞭商朝。
……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聲律啓濛(新課標 無障礙閱讀)》內容簡介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聲律啓濛(新課標 無障礙閱讀)》是一部承載著中華民族韆年智慧與文化精髓的兒童啓濛讀物。它以其獨特的韻律美、豐富的知識性以及對傳統文化的深刻解讀,成為引導少年兒童認識漢語言之美、領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橋梁。本書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礎上,緊密結閤新課標的要求,並特彆針對無障礙閱讀進行瞭優化,旨在讓更多不同需求的兒童能夠輕鬆、愉快地接觸和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一、 聲韻之妙,啓迪智慧靈感 《聲律啓濛》作為一部經典的聲韻啓濛讀物,其最大的特色在於其對漢字聲韻的高度提煉與巧妙運用。全書以對偶句式為主,句式短小精悍,節奏明快,讀來琅琅上口。作者精心挑選瞭大量具有優美聲調和豐富意象的詞語,通過聲母、韻母、聲調的和諧搭配,構建瞭一個個充滿詩意的畫麵。 例如,書中“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這樣的開篇,就用最樸素的語言,展現瞭自然界陰陽相對、和諧統一的規律。這種對仗的結構不僅訓練瞭兒童辨彆詞語聲韻的能力,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瞭他們對事物之間聯係的敏感度,以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再如,“日對月,星對鬥, C對青苔”的組閤,不僅僅是字麵意義的對應,更蘊含著對自然萬物的細緻觀察。兒童在誦讀過程中,能夠將這些詞語與實際生活中的景象聯係起來,從而加深理解。本書的聲韻之美,不僅僅是語言的技巧,更是一種思維的訓練,它讓兒童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大腦得到積極的開發,為日後的語言學習和知識積纍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詞匯之豐,涵養文化底蘊 《聲律啓濛》所選用的詞匯,並非簡單的日常用語,而是經過篩選、提煉的,富含文化意蘊和時代烙印。這些詞匯涵蓋瞭天文、地理、動植物、人物、器物、節日、倫理等多個方麵,幾乎囊括瞭當時社會生活和人們認知世界的方方麵麵。 通過對這些詞匯的學習,兒童能夠逐漸瞭解中華傳統社會的基本構成,接觸到豐富多樣的文化元素。比如,“春對夏,鞦對鼕,四時對八節”的學習,不僅是認識季節的變化,更是對時間流轉、自然規律的初步感知。“山對海,陸對對”,“稻對粱,黍對稷”則引導兒童認識地理環境的遼闊與多樣,以及農作物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書中對於曆史人物、經典典故的提及,雖然篇幅不長,但能夠為兒童埋下對中華曆史文化的興趣種子。例如,“堯對舜,禹對湯”的組閤,是中華民族推崇的聖賢君主,他們的名字本身就承載著仁政、德治的文化傳統。“弓對矢,鼓對鑼,琴對瑟”則介紹瞭古代常用的生産生活工具和樂器,讓兒童初步接觸到古代的物質文明。 本書的詞匯學習,不僅僅是記憶,更是一種知識的輸入和文化認同的建立。它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通往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寶庫的大門。 三、 意象之美,激發想象空間 《聲律啓濛》的語言簡潔而富有錶現力,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鮮活的意象,激發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書中充滿瞭自然景象的描繪,如“春對夏,鞦對鼕,四時對八節”,“日對月,星對鬥, C對青苔”,這些詞語組閤不僅具有聲韻美,更能在兒童心中喚起對四季更迭、晝夜變化的生動畫麵。 “花對樹,草對木,芝麻對蒼術”等組閤,將具體的植物形象呈現在兒童眼前,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勃勃。“鳥對獸,魚對鱉, 鷂鷹對鷺鷥”則勾勒齣動物世界的豐富多彩。這些意象的組閤,如同串珠一般,將零散的認知碎片串聯起來,形成更加完整和形象的認知圖景。 更值得稱道的是,書中也融入瞭一些具有人文情懷的意象。例如,“人對馬, 羊對狗, 雞對鴨”,這不僅是動物的對仗,更反映瞭人與動物的密切關係,以及傢禽傢畜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三姑對四老,五子對六親”,則觸及瞭中國傳統的傢庭倫理和人際關係,雖然對於年幼的兒童來說,這些概念可能需要更深層次的解讀,但卻為他們未來理解社會結構和道德規範打下瞭基礎。 通過對這些意象的品味,兒童的想象力得以馳騁,他們的思維不再局限於具體的文字,而是能夠從中聯想到更廣闊的世界,更豐富的情感。 四、 新課標契閤,適應時代發展 本書緊密結閤新課標的要求,體現瞭素質教育的理念。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文化意識和創新精神。《聲律啓濛(新課標)》在這些方麵都做瞭積極的呼應。 首先,在語言能力方麵,本書通過大量的對偶、排比等句式,係統地訓練兒童的語言組織和錶達能力,提升他們對漢語韻律和節奏的感知力。其次,在思維能力方麵,對仗句的訓練培養瞭兒童的辨彆、歸納、比較能力,以及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 在文化意識方麵,本書將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元素融入其中,讓兒童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接觸和吸收中華文化的精髓,培養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在創新精神方麵,雖然本書是經典的傳承,但其開放性的意象解讀,以及鼓勵兒童主動思考和聯想的特點,也為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提供瞭土壤。 五、 無障礙閱讀,普惠教育理念 本次齣版的《聲律啓濛》特彆強調“無障礙閱讀”,這是本書的一大亮點,體現瞭普惠教育的深刻關懷。針對可能存在的閱讀障礙或認知特點各異的兒童,本書在版式設計、字號選擇、插圖搭配等方麵都進行瞭細緻的考量。 首先,清晰的排版和適中的字號,能夠有效減輕視覺負擔,讓眼睛更容易聚焦。其次,科學的斷句和分行方式,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結構和意義。此外,恰當且富有啓發性的插圖,能夠有效地輔助兒童理解文本內容,將抽象的文字與具體的形象聯係起來,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對於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兒童,《聲律啓濛(新課標 無障礙閱讀)》的齣現,意味著他們也有機會平等地接觸到這部經典的啓濛讀物,享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這種“無障礙”的設計,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麵,更是一種教育理念的體現——教育應該麵嚮所有孩子,不應讓任何一個孩子因為自身的特點而被排除在外。 總結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聲律啓濛(新課標 無障礙閱讀)》是一部集聲韻之美、詞匯之豐、意象之妙於一體的優秀兒童啓濛讀物。它不僅是漢語學習的入門,更是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基石。本書在傳承經典的同時,積極適應新課標的要求,並以“無障礙閱讀”為設計理念,力求讓更多兒童能夠從中受益。通過誦讀本書,孩子們將在潛移默化中,領略漢語言的魅力,汲取中華文化的養分,為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它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饋贈,也是一份對未來的美好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