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永楠,徐义库,姜超平 编
图书标签:
  •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
  • 工程材料
  • 金属材料
  • 非金属材料
  • 材料力学
  • 材料选择
  • 机械设计
  • 材料性能
  • 工程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4642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740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6
字数:34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机械工程材料》是结合目前教学改革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编写的,内容精炼、应用性强,同时强调先进性、创新性。《机械工程材料》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材料的性能,材料结构,材料的凝固与结晶,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铁碳合金,钢的热处理,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为方便教学和学生复习,各章附有习题与思考题。
  《机械工程材料》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学生教材,也适合高职高专及其他教育层次机电类专业作为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作为相关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材料的性能
1.1 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
1.1.1 强度和塑性
1.1.2 硬度及其测定
1.2 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1.2.1 冲击韧性
1.2.2 疲劳
1.3 材料的断裂韧性
1.4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1.5 材料的磨损性能
1.6 材料的工艺性能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材料结构
2.1 材料中原子键合方式
2.2 金属晶体结构
2.2.1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2.2.2 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
2.2.3 品格的致密度及晶面和晶向
2.3 实际金属的结构
2.3.1 单晶体和多晶体结构
2.3.2 晶体缺陷
2.4 合金的晶体结构
2.4.1 合金的基本概念
2.4.2 合金的相结构
2.5 非金属材料的结构
2.5.1 高分子合成材料的聚态结构
2.5.2 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材料的凝固与结晶
3.1 凝固的基本概念
3.1.1 晶体的凝固
3.1.2 非晶体的凝固
3.2 金属的结晶
3.2.1 金属的结晶过程
3.2.2 结晶后晶粒的大小及控制
3.2.3 金属铸锭的凝固组织
3.3 合金的凝固与二元合金相图
3.3.1 合金相图的建立
3.3.2 二元匀品相图
3.3.3 二元共晶相图
3.3.4 二元包晶相图
3.3.5 共析相图
3.3.6 形成稳定化合物的二元合金相图
3.3.7 复杂二元相图的分析方法
3.3.8 相图与性能的关系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4.1 金属的塑性变形
4.1.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4.1.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4.2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2.1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结构的影响
4.2.2 塑性变形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4.3 回复与再结晶过程
4.3.1 回复
4.3.2 再结晶
4.3.3 晶粒长大
4.4 金属的热变形
4.4.1 热加工
4.4.2 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4.3 热变形的特点
4.5 金属强化机制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铁碳合金
5.1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成
5.1.1 工业纯铁
5.1.2 铁素体
5.1.3 奥氏体
5.1.4 渗碳体
5.1.5 珠光体
5.1.6 莱氏体
5.2 典型铁碳合金相图的平衡结晶过程及组织
5.2.1 铁碳相图的基本分析
5.2.2 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及其组织
5.2.3 铁碳合金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关系“
5.2.4 Fc-Fe3C相图的应用
5.3 碳钢
5.3.1 常存杂质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3.2 碳钢的分类
5.3.3 碳钢的编号和用途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钢的热处理
6.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6.1.1 奥氏体的形成
6.1.2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其影响因素
6.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6.2.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6.2.2 过冷奧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6.2.3 影响C曲线的因素
6.2.4 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图
6.3 钢的退火和正火
6.3.1 退火和正火的目的
6.3.2 退火和正火工艺及应用
6.4 钢的淬火和回火
6.4.1 钢的淬火
6.4.2 钢的淬透性
6.4.3 钢的回火
6.4.4 回火的种类及应用
6.5 钢的表面热处理
6.5.1 钢的表面热处理
6.5.2 钢的化学热处理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 合金钢
7.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7.1.1 合金元素对钢中基本相的影响
7.1.2 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的影响
7.1.3 合金元素对钢在加热和冷却时转变的影响
7.1.4 合金元素对钢回火转变的影响
7.1.5 合金钢的分类与编号
7.2 合金结构钢
7.2.1 低合金结构钢
7.2.2 渗碳钢
7.2.3 调质钢
7.2.4 弹簧钢
7.2.5 滚动轴承钢
7.2.6 易切钢
7.2.7 超高强度钢
7.3 合金工具钢
7.3.1 刃具钢
7.3.2 高速钢
7.3.3 模具钢
7.3.4 量具钢
7.3.5 特殊性能钢
习题与思考题

第8章 铸铁
8.1 铸铁的石墨化
8.1.1 铸铁的石墨化过程
8.1.2 影响石墨化过程的因素
8.2 常用铸铁的特点与应用
8.2.1 铸铁
8.2.2 可锻铸铁
8.2.3 球墨铸铁
8.2.4 蠕墨铸铁
8.2.5 耐热铸铁
8.2.6 耐蚀合金铸铁
8.2.7 耐磨铸铁
习题与思考题

第9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9.1 铝及其合金
9.1.1 工业纯铝
9.1.2 铝合金
9.2 铜及其合金
9.2.1 紫铜(工业纯铜)
9.2.2 铜合金
9.3 钛及其合金
9.4 镁及其合金
9.5 锌及其合金
习题与思考题

第10章高分子材料
10.1 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性能特点
10.2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10.3 几种常用的高分子合成材料
习题与思考题

第11章陶瓷材料
11.1 陶瓷材料的分类
11.2 陶瓷材料的性能
11.3 陶瓷材料制造工艺
11.4 常用陶瓷材料
11.4.1 工程陶瓷
11.4.2 功能陶瓷
习题与思考题

第12章复合材料
12.1 复合材料的概述
12.2 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和复合原则
12.3 常用复合材料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时光织锦:服饰的千年流转》 这是一本关于服饰历史的书籍,它并非专注于工业制造的齿轮与合金,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人类社会中最具象、也最富情感的载体——衣裳。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漫长的时光隧道,从远古时期简陋的兽皮蔽体,到现代社会琳琅满目的时尚潮流,细致描绘每一件服饰背后蕴含的文化、技艺、审美与社会变迁。 内容概述: 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将服饰史的演进划分为若干重要时期,并深入探讨各个时期服饰的典型特征、制作工艺、材料选择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远古的低语: 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回到人类文明的黎明。这里,服饰的功能性压倒一切。本书将探究早期人类如何利用天然材料,如兽皮、树叶、草藤等,制成最基本的防护性衣物。我们也将尝试理解这些原始服饰可能蕴含的早期图腾、部落标记,以及它们在仪式中的初步应用。这不是关于冶炼与锻造,而是关于如何巧妙地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编织出生存的衣裳。 文明的曙光: 随着农业文明的兴起,纺织技术开始萌芽。本书将详细介绍早期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古代中国的纺织技术发展。从亚麻、棉花、丝绸的种植与加工,到简单的手纺、手织技艺,我们将看到服饰开始展现出初步的社会等级和审美追求。我们会着重描绘不同文明在服饰材质、色彩、廓形上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在宗教仪式、政治象征中的作用。例如,古埃及亚麻长袍的垂坠感,古罗马托加袍的庄重,以及中国丝绸的精美绝伦,都将是本书探讨的重点。 中古的印记: 中世纪的欧洲,骑士的铠甲固然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性“材料”,但本书将更侧重于平民与贵族衣橱中的变化。我们将看到毛纺织业的繁荣,羊毛如何在欧洲成为主要的服饰材料,以及不同地区(如拜占庭、维京、中世纪欧洲各国)在服饰风格上的差异。本书会探究宗教对服饰的影响,如修道院服饰的朴素,以及当时流行的色彩、纹样如何象征社会地位和职业。同时,东方世界的丝绸之路也为服饰带来了新的材料与工艺,本书会触及这些交流的影响。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的华彩: 这个时期,欧洲服饰迎来了一次空前的繁荣与变革。我们将看到更加精细的剪裁、繁复的装饰,以及对新材料的探索。丝绸、锦缎、蕾丝等高级面料的使用,以及刺绣、贴花等工艺的精进,都将是重点。本书会描绘不同阶层人士的服饰特点,如贵族的华丽长袍、商人的精干服饰,以及早期殖民地贸易对服饰材料(如从新大陆引入的棉花)带来的影响。 工业革命前的精致: 即使在工业化尚未大规模普及的年代,手工艺的巅峰依然璀璨。本书将深入探讨17-18世纪欧洲各国(如法国的洛可可风格、英国的巴洛克风格)的服饰演变,从紧身胸衣、宽大的裙撑,到精致的刺绣和华丽的假发。我们会关注当时染料技术的发展,以及不同面料(如天鹅绒、塔夫绸)的独特性。本书也会涉猎一些亚洲(如印度、日本)在这一时期的服饰特色,展现全球服饰的多样性。 工业革命后的变革: 工业革命的到来,为服饰制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书将重点讲述蒸汽机、动力织布机等技术如何彻底改变了纺织业和服装生产。我们将看到机械化生产如何使得服饰变得更加普及和廉价,棉花成为主导性材料,以及工业化对设计师和制衣工人职业的影响。同时,这一时期出现的民族服饰的兴衰,以及早期西方对东方服饰的模仿与借鉴,也将是探讨的内容。 近现代的时尚浪潮: 20世纪至今,服饰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迭代期。本书将回顾从维多利亚时代的严谨到20世纪初的自由解放,从战后的迪奥“新风貌”到嬉皮士的叛逆,再到如今多元化的时尚文化。我们将分析新材料(如人造纤维、合成材料)的出现及其对服饰设计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品牌文化、大众媒体以及社会思潮(如女权主义、环保主义)如何塑造当今的服饰潮流。本书会以多角度呈现时尚如何成为一种自我表达、社会认同和文化符号。 本书特色: 《时光织锦:服饰的千年流转》并非一本枯燥的工艺手册,而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史。 材料的叙事: 服饰的材料,从原始的动植物纤维到现代的高科技合成材料,本身就承载着技术进步、资源流通和文化交流的故事。本书将以材料为线索,串联起人类的智慧与创造。 技艺的传承: 手工纺织、染色、刺绣、缝纫……每一种技艺都凝聚了无数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本书将致敬这些被历史长河冲刷却又永不褪色的传统技艺。 审美的演变: 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美的定义和追求是截然不同的。本书将通过服饰的变化,折射出人类审美意识的演进与变迁。 文化的镜鉴: 服饰是社会文化最直观的体现。本书将透过衣裳,深入解读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礼仪风俗、性别观念、身份认同等方方面面。 图文并茂: 本书将配以大量精美的历史服饰插画、古老的设计图稿、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现代艺术家的解读,力求让读者在视觉上获得极致的享受,更直观地感受服饰之美。 本书将带领您走进一个由丝线、布帛、色彩与剪裁编织而成的世界,让您在理解服饰的历史与文化的同时,也能重新审视我们与衣裳之间那份既熟悉又陌生的深刻连接。它不是关于冰冷的机械运转,而是关于温度、情感、记忆与梦想的流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底设计很巧妙,用一幅精细的金属断口扫描电镜照片作为背景,直观地展现了材料的微观世界。我一直觉得,材料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础,而机械工程材料更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我对于材料的“韧性”和“强度”是如何平衡的感到特别好奇。这本书,我想,一定能够深入剖析其中的奥秘。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金属材料的晶体学基础,以及各种强化机制(如固溶强化、位错强化、沉淀强化、晶界强化)的原理和效果。同时,我也对陶瓷材料在高温和耐磨损方面的应用,以及聚合物材料在轻量化和绝缘方面的潜力感到兴趣。如果书中能够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比如汽车发动机、飞机起落架等部件,来讲解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原则,那将使理论知识更具实践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材料的微观世界,理解宏观性能的来源,并学习如何根据工程需求来优化材料的性能,最终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可靠的机械设计。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采用了一种简洁而富有科技感的线条勾勒,给人一种专业而不失优雅的感觉。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经受住时间和环境考验的材料感到好奇,它们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保持其原有的性能。机械工程材料,这个领域似乎就是要研究物质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本质来创造出更优秀、更强大的机械。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金属材料的形变机理,例如塑性变形、脆性断裂等,以及应力集中、疲劳损伤等概念。同时,我也对一些新型的功能材料,比如磁性材料、压电材料等,在机械工程中的潜在应用感到好奇,它们是否能够为机械设备带来全新的功能?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材料回收和可持续利用的案例,并且讨论绿色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发展趋势,那将使这本书更具前瞻性和社会责任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我理解材料的科学原理,并学会如何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地认识和运用机械工程材料。

评分

这本书的版式设计非常人性化,重点内容有加粗或不同的颜色标记,便于快速抓住要点,同时留有足够的页边距,方便我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和思考。我一直对材料的“性格”感到着迷,材料的性能并非一成不变,它们会受到温度、应力、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机械工程材料,这个领域似乎就是要研究这些“性格”的由来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和处理来“驯服”它们,使其服务于人类的目的。我特别想了解,为什么有些材料在低温下反而会变得更脆,而有些材料在高温下却能保持高强度?书中是否会涉及材料的失效模式,比如断裂、蠕变、疲劳等等,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优化设计来避免这些失效?我对于一些新型材料的应用也充满了期待,比如形状记忆合金、智能材料等,它们是否已经在机械工程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或者在未来具有巨大的潜力?如果书中能够图文并茂地展示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金相照片来解释强化机理,或者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来分析材料的力学行为,那将非常有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读懂”材料,如何根据工程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材料,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了解各种材料的名称和基本性质上。

评分

这本书的纸张厚实,触感良好,印刷油墨饱满,整体给人一种厚重而可靠的感觉。我一直觉得,一件精密的机械产品,离不开优质的材料作为支撑。从微观的原子排列到宏观的整体性能,材料的每一次选择和设计都至关重要。机械工程材料,这个名称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和智慧。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种类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例如它们在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耐腐蚀性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由其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决定的。同时,我也对非金属材料,如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在特殊应用场合下的独特优势感到好奇,它们是如何在特定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材料成本效益分析的指导,并且探讨如何在高性价比的前提下实现性能的最优化,那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实际应用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种“材料思维”,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理解材料在整个机械工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学会如何做出最明智的材料选择。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吸引人,采用了一种沉稳而又不失科技感的蓝灰色调,搭配精细的金属纹理图案,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一场关于物质根基的深度探索。拿到手中,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考究,有一定的厚度,翻页时沙沙的声音带着一种阅读的仪式感。虽然我并非专业的机械工程师,但平日里对身边那些坚固耐用、精密运转的机械装置总是充满好奇,想知道它们是如何炼成的,又是为何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磨损。这本书,从它宽泛的标题来看,似乎能够满足我这种“跨界”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了解材料的特性,就像是在理解这个物质世界的基石,从铁矿石如何变成钢材,从玻璃如何被强化,再到各种高分子材料的神奇之处,这一切都像是现代文明的魔法。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生动的图示和案例,能够将抽象的材料科学概念具象化,比如通过显微镜下的组织结构图,让我们看到金属晶粒的排列如何影响强度,或者通过实验数据的图表,直观地展示不同合金在特定温度下的性能变化。如果书中还能穿插一些材料发展史上的经典故事,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钢铁的突破,或者现代航空航天领域对轻质高强材料的追求,那一定能让阅读过程更加引人入胜,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堆砌,而是充满人文关怀和历史厚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清晰易懂的语言,哪怕是针对初学者,也能逐步引导我们进入机械工程材料的广阔天地,让我们在读完之后,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身边的各种机械产品,理解它们背后的科学原理,进而体会到人类智慧的伟大。

评分

这本书的封套材质触感温润,书页采用了环保纸张,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一直觉得,材料科学是连接基础科学与工程应用的桥梁,而机械工程材料更是这个桥梁上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一直好奇,为什么有些材料能够承受巨大的拉伸而不变形,而有些却一碰就碎?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本书,我想,一定能够为我解答这些疑问。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金属材料的相变、晶体结构以及缺陷对性能的影响,比如固溶强化、沉淀强化、晶界强化等原理。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了解到陶瓷材料在高温、耐磨损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高分子材料在弹性、绝缘等方面的应用。如果书中能够加入一些关于材料选择的决策流程和评价标准,例如如何根据使用环境、载荷条件、成本等因素来权衡不同材料的优劣,那将对我理解工程设计中的实际考量非常有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论证,帮助我建立起对机械工程材料的系统性认识,让我能够从材料的本质出发,理解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评分

这本书的书脊压痕牢固,翻阅时没有松散感,体现了其制作的精良。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让机械设备在严酷环境中稳定运行的材料感到惊叹,它们是默默奉献的英雄,支撑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机械工程材料,这个词语本身就承载着力量、韧性和可靠性。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合金钢的分类、性能特点以及主要的适用范围,例如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等。同时,我也对工程陶瓷(如氧化铝、氮化硅)在耐磨、耐高温方面的优势,以及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在轻量化和高强度方面的潜力感到好奇。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材料的表征技术,比如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并且解释这些技术如何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成分,那将非常有启发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将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机械工程的应用紧密结合,让我能够理解材料的“为什么”和“怎么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设计机械系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风格延续了其系列一贯的严谨与专业,书脊处的烫金字体清晰有力,散发着一种值得信赖的气息。我个人对机械制造的了解,主要停留在“看到”和“使用”的层面,对于其内在的“构成”却知之甚少。机械工程材料,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深沉的技术感,让人联想到精密加工、严苛测试以及最终成品的可靠性。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件伟大的机械产品,其灵魂就在于其所使用的材料。它们决定了机械的承载能力、抗疲劳性、耐腐蚀性,乃至它的寿命和安全性。这本书,我想,一定能够为我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常见和特种金属材料,例如不同牌号的钢材,它们在成分、热处理工艺上的细微差别如何导致其性能的巨大差异。同时,我也对非金属材料,如陶瓷、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感到好奇,它们是否在某些极端环境下能展现出金属无法比拟的优势?书中如果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例如航空发动机叶片为何使用高温合金,或者在汽车轻量化趋势下,铝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如何发挥作用,那将极大地增强我对这些材料的理解和认识。我希望这本书的逻辑清晰,从基础的材料结构讲到性能,再到加工工艺和应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核心概念,而不是零散地获取信息。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设计风格简洁大气,书名在封面上采用了一种低调的银色印刷,显得很有质感。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承受极端条件(如高温、高压、腐蚀)的材料感到非常着迷,它们就像是隐藏在幕后的英雄,支撑着现代工业的运行。机械工程材料,这个学科听起来就充满了挑战和深度。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详尽介绍各种合金的特性,特别是那些在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的特种合金,例如镍基高温合金、钛合金等。同时,我也对陶瓷基复合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等先进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感到好奇,它们是否能够克服传统材料的局限,实现性能的飞跃?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和结果分析,比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并且解释这些测试结果对实际应用意味着什么,那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复杂的材料科学原理阐释清楚,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材料工程的魅力,并理解其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评分

这本书的内页纸张采用了柔和的米白色,印刷字体清晰,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创造出不可思议的机械装置的材料感到好奇,它们是如何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保持稳定,如何承受巨大的冲击和磨损。机械工程材料,这个名字本身就暗示着它在塑造我们所处世界的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金属材料的相图、相变以及热处理工艺对性能的影响,例如淬火、回火、退火等过程是如何改变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同时,我也对一些新型的工程塑料,如聚醚醚酮(PEEK)、聚四氟乙烯(PTFE)等,在高温、耐化学腐蚀等方面的特殊性能感到好奇,它们在哪些领域可以替代金属材料?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和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并且解释这些分析结果对工程设计的重要性,那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材料世界的窗户,让我理解材料的内在规律,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