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

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費迪南德,P.比爾(Ferdinand P.Beer),[美] E.羅素·約翰斯頓,Jr.(E.Ruseell,Johnston ... 著,陶鞦帆,範欽珊 譯
圖書標籤:
  • 材料力學
  • 工程力學
  • 機械工程
  • 結構力學
  • 固體力學
  • 翻譯教材
  • 高等教育
  • 大學教材
  • 工程技術
  • 力學基礎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90166
版次:1
商品編碼:11731990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時代教育·國外高校優秀教材精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23
字數:100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的特色是:注重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的錶述以及簡單模型的應用,在此基礎導齣工程上所需要的材料力學設計公式。與此同時,特彆注重工程應用,首先,在每一章開始的引言中,引入相關的工程背景和工程實例;其次,對於每一個概念、原理和公式,都指齣在什麼條件下可以安全地應用於工程結構以及機器零部件的分析與設計;此外,特彆注重設計,從第一章開始就引入軸嚮載荷作用下構件的分析與設計。《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內容包括:應力的概念,軸嚮載荷作用下的應力與應變,扭轉,純彎麯,彎麯時梁的分析與設計,梁和薄壁構件中的剪應力,應力變換與應變變換,給定載荷作用下的主應力,梁的撓度,壓杆穩定,能量方法。《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可作為高等工科院校相關專業材料力學雙語教學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科研和技術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譯者序
關於作者
前言
符號錶
第1章導論——應力的概念ⅩⅩ
1.1引言2
1.2靜力學方法簡要迴顧2
1.3構件中的應力4
1.4分析與強度設計5
1.5軸嚮載荷正應力6
1.6切應力8
1.7連接件中的擠壓應力10
1.8在簡單結構分析與強度設計中的應用10
1.9求解問題的方法13
1.10解的精度14
習題16
1.11杆件受軸嚮載荷時斜截麵上的應力21
1.12一般載荷作用下的應力應力分量23
1.13強度設計問題26
習題31
復習與小結36
復習題38
計算機習題40
第2章軸嚮載荷作用下的應力與應變44
2.1引言46
2.2軸嚮載荷作用下的綫應變47
2.3應力�燦Ρ涔叵登�綫48
*2.4真應力與真應變52
2.5鬍剋定律彈性模量53
2.6材料的彈性與塑性力學行為55
2.7交變載荷疲勞57
2.8軸嚮載荷作用下構件的變形58
習題62
2.9超靜定問題67
2.10溫度變化的影響71
習題77
2.11泊鬆比81
2.12多嚮加載廣義鬍剋定律83
*2.13體積應變體積彈性模量85
2.14切應變86
2.15進一步討論軸嚮載荷作用下的變形E、ν和G之間的關係89
*2.16縴維增強復閤材料的應力�燦Ρ涔叵�92
習題96
2.17軸嚮載荷作用下應力和應變的分布聖維南原理101
2.18應力集中103
2.19塑性變形105
*2.20殘餘應力109
習題112
復習與小結116
復習題121
計算機習題124
第3章扭轉126
3.1引言128
3.2關於圓軸扭轉切應力的初步討論129
3.3圓軸扭轉變形130
3.4彈性範圍內的應力133
習題139
3.5彈性範圍內的扭轉角144
3.6扭轉超靜定問題147
習題152
3.7傳動軸的強度設計158
3.8圓軸扭轉時的應力集中160
習題162
*3.9圓軸扭轉時的塑性變形165
*3.10理想彈塑性材料圓軸的扭轉167
*3.11圓軸扭轉時的殘餘應力170
習題174
*3.12非圓截麵杆扭轉178
*3.13閉口薄壁杆件扭轉180
習題184
復習與小結189
復習題194
計算機習題196
第4章純彎麯198
4.1引言200
4.2對稱截麵梁的純彎麯202
4.3對稱截麵梁純彎麯時的變形203
4.4彈性範圍內的應力與變形分析206
4.5橫截麵的變形210
習題213
4.6不同材料復閤梁的彎麯217
4.7應力集中221
習題225
*4.8塑性變形229
*4.9理想彈塑性材料梁231
*4.10具有一個對稱麵時梁的塑性變形235
*4.11殘餘應力235
習題240
目錄材料力學ⅩⅦⅩⅧ4.12作用在梁一個對稱麵內的偏心軸嚮載荷243
習題247
4.13非對稱彎麯252
4.14偏心軸嚮載荷的一般情形257
習題261
*4.15麯梁的彎麯266
習題272
復習與小結276
復習題279
計算機習題282
第5章彎麯時梁的分析與設計284
5.1引言286
5.2剪力圖與彎矩圖288
習題293
5.3載荷、剪力和彎矩之間的微分關係297
習題303
5.4等截麵直梁的彎麯強度設計306
習題310
*5.5用奇異函數法確定梁的剪力與彎矩315
習題323
*5.6變截麵直梁327
習題331
復習與小結335
復習題338
計算機習題340
第6章梁和薄壁構件中的切應力342
6.1引言344
6.2梁微段縱嚮截麵上的剪力345
6.3確定梁的切應力348
6.4矩形截麵梁和工字形截麵梁的切應力349
*6.5窄矩形截麵梁中應力分布的進一步討論351
習題355
6.6任意形狀梁微段的縱嚮截麵上的剪力360
6.7薄壁構件的彎麯切應力362
*6.8塑性變形364
習題368
*6.9薄壁構件的非對稱彎麯彎麯中心373
習題382
復習與小結385
復習題387
計算機習題389
第7章應力變換與應變變換392
7.1引言394
7.2平麵應力變換396
7.3主應力最大切應力398
習題402
7.4平麵應力的莫爾圓405
習題412
7.5一般應力狀態415
7.6莫爾圓應用於三維應力分析417
*7.7平麵應力狀態下韌性材料的屈服準則420
*7.8平麵應力狀態下脆性材料的斷裂準則422
習題427
7.9薄壁壓力容器中的應力431
習題436
*7.10平麵應變變換438
*7.11平麵應變的莫爾圓441
*7.12三維應變分析444
*7.13應變測量應變花447
習題451
復習與小結455
復習題459
計算機習題462
第8章給定載荷作用下的主應力464
*8.1引言466
*8.2梁內主應力466
*8.3傳動軸的設計469
習題475
*8.4組閤載荷下的應力478
習題486
復習與小結491
復習題493
計算機習題495
第9章梁的撓度498
ⅩⅨⅩⅧ9.1引言500
9.2梁在橫嚮載荷作用下的變形501
9.3彈性麯綫方程503
9.4根據載荷分布直接確定彈性麯綫509
9.5靜不定梁512
習題517
*9.6奇異函數法確定梁的轉角與撓度522
習題529
9.7疊加法532
9.8疊加法應用於靜不定梁534
習題539
*9.9麵積矩定理543
*9.10麵積矩定理應用於懸臂梁和承受對稱載荷的梁546
*9.11分部繪製彎矩圖548
習題554
*9.12麵積矩定理應用於承受非對稱載荷的梁558
*9.13最大撓度560
*9.14麵積矩定理應用於靜不定梁563
習題568
復習與小結572
復習題578
計算機習題580
第10章壓杆穩定582
10.1引言584
10.2結構的穩定性584
10.3兩端鉸支壓杆的歐拉公式587
10.4歐拉公式應用於其他約束條件的壓杆590
習題594
*10.5偏心載荷正割公式600
習題605
10.6中心載荷作用下壓杆的設計609
習題617
10.7偏心載荷作用下壓杆的設計621
習題626
復習與小結629
復習題631
計算機習題633
第11章能量方法636
11.1引言638
11.2應變能638
11.3應變能密度640
11.4正應力的彈性應變能641
11.5切應力的彈性應變能644
11.6一般應力狀態下的應變能647
習題651
11.7衝擊載荷658
11.8衝擊載荷設計661
11.9單一載荷作用時的功和能662
11.10應用功能方法確定單一載荷作用下的撓度664
習題669
*11.11若乾個載荷同時作用時的功和能674
*11.12卡氏定理677
*11.13應用卡氏定理確定撓度678
*11.14卡氏定理應用於靜不定結構681
習題689
復習與小結693
復習題697
計算機習題699
附錄702
附錄A麵積矩703
附錄B工程常用材料的力學性能參數(國際單位製)712
附錄C型鋼錶(國際單位製)715
附錄D梁的撓度和轉角721
附錄E工程基礎知識考試723

前言/序言

  目標基礎力學課程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培養工科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用簡單的、符閤邏輯的方法去分析給定的問題,並運用已掌握的基本原理去解決問題。這本書作為工科學生在大學一年級或二年級的材料力學(材料強度)方麵的第一門課程的教材,作者希望這本教材能像學生學過的靜力學和動力學的教材那樣,幫助任課教師達到上述目標。
  總體思路在本教材中,將學習材料力學的基礎建立在理解基本概念和應用簡化模型上。采用這種思路,可以用一種閤理的、符閤邏輯的方式逐步導齣所有需要的公式,並且明確指齣這些公式在什麼條件下可以安全地用來分析和設計工程結構和機床構件。
  廣泛應用受力圖。教材的各部分都采用受力圖來求解外力或內力。采用“圖示方程”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載荷疊加法、應力疊加法和變形疊加法。
  在整個教材中的各個閤適的地方,都對強度設計的概念進行瞭討論。在第1章中就對強度設計中安全因數的應用進行瞭討論,給齣瞭兩種強度設計的概念,即許用應力強度設計及載荷與抗力因數強度設計。
  提供部分高等或專題內容供選學。選學內容包括殘餘應力,非圓截麵杆扭轉和薄壁杆件扭轉,麯梁的彎麯,非對稱構件的切應力,以及失效判據等,以適應不同專業的需要。為保持係統的一緻,按照內在聯係把這些內容安排在恰當的章節處。這樣,即使在本課程中沒有講授這些內容,當學生在學習後續課程需要時,或在以後的工程實踐中需要時,可以很方便地找到這些內容作為參考。為此,所有選學內容都用“*”標注。
  章節安排學習本課程的學生應該已經學瞭靜力學,盡管如此,在第1章中還是包括瞭靜力學基本概念的迴顧,而剪力圖和彎矩圖則在5��2節和5��3節中進行詳細討論。麵積矩和形心的性質在附錄A中討論,這些內容在確定梁的正應力和切應力(第4~6章)的討論中需要用到。
  本教材的前4章分彆對受軸嚮載荷、扭轉和純彎麯的構件的應力和相應變形進行分析。每種情況都是以幾個基本概念為基礎,即作用在構件上的力係的平衡條件、材料的應力=應變關係,以及構件受到的約束和載荷所應滿足的條件。為瞭加強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學習每種基本載荷時,都配備瞭大量的例題、解題範例和課後練習題。
  在第1章中引入瞭一點處的應力的概念,說明瞭當所考慮的截麵不同時,軸嚮載荷既可以引起正應力,又可以引起切應力。在第3章扭轉和第4章純彎麯中,又再次強化瞭這樣的概念,即應力取決於其所在的截麵的方位。然而,對於一點處的應力進行變換的某些計算方法,如莫爾圓法,則在第7章纔作介紹,在這之前,學生已有機會求解組閤變形的問題,他們自己會發現需要這樣的求應力變換的方法。
  第2章中討論瞭包括縴維增強復閤材料在內的多種材料的應力.應變關係。對橫嚮載荷作用下的梁的研究分為兩章,第5章主要討論怎樣確定梁的正應力以及根據材料的許用正應力進行強度設計(5-4節)。這一章以討論剪力圖和彎矩圖開始(5-2和5-3節),還包括瞭一個選學內容,即用奇異函數法求梁的剪力和彎矩(5-5節)。本章最後部分是供選學的非等直梁的內容(5-6節)。
  第6章主要內容是確定梁的切應力,以及橫嚮載荷作用下薄壁構件的切應力。以傳統方法推導瞭剪力流的公式,q=VQ/I。在第7章討論瞭應力變換之後,第8章介紹梁設計的更高等的理論,例如怎樣確定工字形截麵梁的翼緣與腹闆交界處的主應力。第8章還包括傳動軸的強度設計,以及確定組閤變形時一點處的主應力、主平麵和最大切應力等內容。第8章可作為選學內容。
  超靜定問題最早在第2章中進行瞭討論,之後在教材的各部分,對所遇到的各種載荷作用下的超靜定問題進行瞭討論。學生在學習的開始階段就可學到求解超靜定問題的方法,即把靜力學中用到的傳統的力的分析與變形分析結閤起來。這樣,學生在學完本課程時,就會非常熟悉求解超靜定問題的基本方法。此外,這樣的內容安排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確定應力本身就是一個超靜定問題,隻有考慮對應的應變分布情況纔能求齣應力。
  在第2章中分析受軸嚮載荷的構件時,就引入瞭塑性變形的概念。在第3章、第4章和第6章的選學內容裏討論瞭涉及圓軸的塑性變形和等直梁的塑性變形等問題。盡管教師可以選擇不講授這些內容中的某些部分,但教材中包含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綫性應力應變關係假設的局限性,也可以提醒他們不要錯誤地使用彈性扭轉和彈性彎麯的公式。
  第9章討論梁的變形。在這一章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紹用積分法和疊加法求梁的變形,而這部分中的用奇異函數求梁的變形(9-6節)作為選學的內容(要學習這一節,需要先學習5-5節的內容)。本章的第二部分是選學內容,用兩次課介紹瞭麵積矩法。
  第10章討論壓杆穩定問題,包括受壓的鋼杆、鋁杆和木杆的設計等內容。第11章介紹能量方法,包括卡氏定理。
  教學法特點每章開始的第一節都是引言。在引言中給齣瞭本章的目的和目標,並簡要地介紹本章的內容和它們在解決工程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章節的課時安排。每章的內容分成若乾單元,每個單元包括一個或幾個理論部分,接著是解題範例和大量的課後習題。每個單元對應於一個精心設計的主題,一般適閤用一次課講授。
  例題和解題範例。理論部分包括很多例題,用它們來說明理論部分的內容,有利於更好地理解。而解題範例是為瞭演示怎樣把理論應用於求解某些工程實際問題。解題範例的求解形式與學生自己求解課後習題的形式相同,所以解題範例起到兩個作用,既可以拓展理論內容,又可以為學生做齣示範,使他們在自己的作業中能規範地、步驟清晰地解題。
  課後習題。大多數課後習題都有工程實際背景,對工程專業學生具有吸引力。盡管如此,設置習題的基本目的是說明教材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材料力學的基本原理。習題是根據它們所對應的教材內容進行分組的,順序上是由易到難。對於需要給予特彆關注的題目用“*”標注。
  章節復習與小結。在每章結束前,都有對本章內容的復習與小結。相關處的注釋可以幫助學生組織好他們自己的復習,還標注瞭可供相互參考的章節,以幫助他們找到需要特彆關注的內容。
  復習題。每章的最後都有一組復習題,為學生提供進一步應用本章最重要概念的機會。
  計算機習題。計算機使工程專業的學生能夠求解大量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每章的最後都提供瞭一組6個以上的用計算機求解的題目。它們可以用任何具有基本分析計算能力的計算機語言進行求解。編寫求解這些計算機習題的算法程序可以使學生有兩方麵的收獲:(1)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所涉及的力學原理;(2)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機會,將他們在計算機程序課程上學到的編程技術,應用於求解有實際意義的工程問題。
  工程基礎知識考試。要想成為具有執照的專業工程師,必須參加兩個考試。第一個考試是工程基礎知識考試,這個考試包括材料力學的內容。在附錄E中列齣瞭該考試所涉及的材料力學的內容,以及為復習這些內容可以作為練習用的題目。
  補充資源《教師題解手冊》。與第6版教材配套的《教師題解手冊》繼承瞭以前的傳統,做到準確無誤,並將每個題解保持在一頁內以易於參考。《手冊》的一個特色是設計瞭兩個錶格,可以幫助任課教師製作自己的教學計劃。教材中的各個章節內容列在錶Ⅰ中,每個章節的建議教學時數也列在錶中。錶Ⅱ提供瞭對各組習題的簡要描述,而且根據所采用的單位製對每組習題進行瞭分類。《手冊》還包括一個教學計劃的樣例。使用本書的教師可通過填寫書後所附《教師反饋錶》獲得該手冊。
  緻謝作者感謝為這一版書提供照片的多傢公司,還要感謝薩拜娜·道爾(Sabina Dowell)為搜尋照片所作的不懈努力和耐心。
  特彆感謝利哈伊大學機械工程係的迪安·厄普代剋(Dean Updike)教授,他耐心地校核瞭本版教材中的所有習題的題解和答案,與我們配閤得很好。
  作者還要對所有審稿人和本書前幾版的讀者所提供的幫助、給齣的評論和提齣的建議錶示衷心的感謝。
  約翰 T.德沃爾夫(John T.Dewolf)戴維 F.馬祖雷剋(David F.Mazurek)



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 探索物質世界的內在規律,洞悉結構承載的奧秘。 本書作為材料力學領域的權威著作,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材料在各種載荷作用下的響應規律。它不僅是工程學科學生必不可少的學習工具,更是廣大工程師、研究人員及所有對物質結構與性能感興趣的讀者,理解和應用工程原理的基石。 核心內容聚焦: 本書的核心內容圍繞著理解和預測材料在受力狀態下的行為展開。我們將係統性地探討: 應力與應變分析: 這是材料力學分析的基礎。您將學習如何精確地定義和計算作用在材料內部的內力(應力),以及由此産生的材料變形(應變)。我們將深入研究各種應力狀態,包括正應力、剪應力,以及它們在二維和三維空間中的復雜分布。同時,應變的分析將涵蓋彈性變形、塑性變形,以及它們與材料本構關係之間的緊密聯係。 材料的力學性能: 本書將詳細介紹各種工程材料(如金屬、聚閤物、陶瓷、復閤材料等)在不同加載條件下的關鍵力學性能。我們將探討強度(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剛度(彈性模量)、韌性、脆性、疲勞強度、蠕變等重要參數,並分析影響這些性能的微觀結構和宏觀因素。通過理解這些性能,您可以為不同的應用場景選擇最閤適的材料。 梁的彎麯與剪切: 梁是結構中最常見的構件之一。本書將花費大量篇幅分析梁在橫嚮載荷作用下的彎麯和剪切行為。您將學習如何繪製剪力圖和彎矩圖,理解彎麯正應力和剪應力的分布規律,並掌握計算梁的最大應力、撓度以及確定梁的安全性的方法。我們將涵蓋各種梁的類型(簡支梁、懸臂梁、連續梁等)和不同載荷形式。 軸的扭轉: 軸是傳遞轉矩的關鍵構件。本書將深入研究軸在扭轉載荷下的應力與變形。您將學習如何計算圓軸和非圓軸的剪應力與扭轉角,理解扭轉對軸的強度和剛度的影響,並學會設計能夠承受預定轉矩的軸。 柱的穩定性: 當構件承受壓縮載荷時,除瞭發生壓縮變形,還可能發生突然的失穩(屈麯)。本書將詳細闡述細長壓杆的屈麯現象,介紹歐拉公式等經典理論,並講解如何分析和設計能夠抵抗屈麯的柱結構。 能量方法: 除瞭直接的力學分析,本書還將介紹能量方法在結構力學分析中的應用,例如虛功原理、最小勢能原理等。這些方法能為解決復雜的力學問題提供一種有效的途徑,尤其是在分析變形和剛度方麵。 應力集中的處理: 在結構中,幾何形狀的不連續(如孔洞、缺口)會導緻局部應力顯著增大,即應力集中。本書將探討應力集中的概念,介紹應力集中係數,並指導您如何評估和減小應力集中對結構安全性的影響。 彈塑性分析入門: 當材料承受的應力超過屈服極限時,會發生不可恢復的塑性變形。本書將引入彈塑性分析的基本概念,讓您瞭解材料在進入塑性狀態後的行為,這對於理解結構在極端載荷下的響應至關重要。 本書的特點與價值: 理論嚴謹,邏輯清晰: 本書以嚴謹的科學理論為基礎,將復雜的力學概念層層剝離,以清晰的邏輯順序呈現,便於讀者逐步掌握。 豐富例題,深入淺齣: 大量精心設計的例題貫穿全文,從基本原理的應用到復雜工程問題的分析,幫助讀者鞏固理論知識,提升解題能力。 圖文並茂,直觀易懂: 大量高質量的插圖和圖錶,生動形象地展示瞭應力、應變、變形的分布規律,以及各種力學現象,使得抽象的理論更加直觀易懂。 工程應用導嚮: 本書始終關注材料力學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引導讀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麵嚮廣泛讀者: 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希望深化理解的專業人士,本書都能為您提供寶貴的知識和啓迪。 學習本書,您將能夠: 精準預測材料和結構的響應: 瞭解材料在承受各種載荷時的應力、應變和變形,從而預測其行為。 進行可靠的結構設計: 能夠根據材料的力學性能和結構的受力情況,進行安全、經濟的結構設計。 分析和解決工程中的力學問題: 掌握分析結構失效、評估結構安全性以及優化結構性能的方法。 理解材料科學與工程設計之間的橋梁: 深刻認識材料的微觀結構如何影響其宏觀力學性能,以及如何根據設計需求選擇或改性材料。 本書將為您打開一扇通往物質世界深層規律的大門,幫助您在工程實踐中做齣更明智的決策,設計齣更可靠、更高效的結構。

用戶評價

評分

初次接觸到“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這本書,我便被它嚴謹而不失趣味的風格所吸引。作為一名在工程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我深知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重要性,而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將復雜的力學原理置於真實的工程背景之下進行闡述。例如,在講解梁的彎麯時,書中不僅給齣瞭詳細的推導過程,還引用瞭大量實際工程中的橋梁、建築構件的例子,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些理論是如何指導我們設計齣安全可靠的結構。書中的插圖也極具匠心,綫條清晰,標注準確,能夠非常直觀地展現受力狀態、變形過程以及應力分布,彌補瞭文字描述可能存在的不足。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一些高級概念時,會追溯其發展的曆史淵源,這使得我們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對材料力學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書中對於材料在不同工況下的行為分析,例如蠕變、疲勞等,也提供瞭相當詳盡的討論,並結閤瞭大量的實驗數據和圖錶,這對於從事材料研究和産品開發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我曾經在工作中遇到一個關於材料疲勞壽命預測的難題,在翻閱這本書的相應章節後,找到瞭關鍵的理論指導和計算方法,最終成功解決瞭問題。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一本教科書,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帶領我們在材料力學的海洋中乘風破浪。

評分

這本“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帶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清晰”和“透徹”。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概念時,都力求做到深入淺齣,將復雜的力學原理用最簡潔明瞭的方式錶達齣來。我曾經在學習“應力”這個概念時,在其他教材上感到非常睏惑,但在這本書中,作者通過引入“內力”的概念,並將其與截麵麵積進行比值,從而非常自然地導齣瞭應力的定義,讓我豁然開朗。而且,書中對於每一個公式的推導,都非常有條理,每一步都有清晰的邏輯支撐,即使是那些復雜的公式,也能在作者的引導下,逐步理解其推導過程。我特彆喜歡書中的圖示,它們不僅美觀,而且信息量巨大,能夠非常直觀地展示受力情況、變形趨勢以及應力分布。比如,在講解梁的剪力圖和彎矩圖時,書中提供的圖示非常清晰地展示瞭外力如何影響內力,以及內力如何影響梁的變形。這本書讓我在學習材料力學時,不再感到迷茫和畏懼,而是能夠清晰地理解每一個知識點,並深刻理解其物理意義。它讓我覺得,材料力學並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通過係統學習來掌握的。

評分

從一個普通學習者的角度來說,這本“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真的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它最大的亮點在於,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應用緊密結閤,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紙麵上的公式和定義。書中大量的插圖和圖錶,不僅美觀,而且極富信息量,能夠清晰地展示各種應力狀態、變形模式以及失效形式。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材料失效機理的深入探討,比如屈麯、斷裂、疲勞等,並結閤瞭真實工程事故的案例分析,這讓我深刻認識到材料力學知識的重要性,以及在工程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各種潛在風險。作者在講解這些內容時,並沒有使用過於晦澀的語言,而是盡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釋,這對於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也非常友好。我曾經在為一個小型項目選擇材料時,對不同材料的力學性能感到睏惑,通過查閱這本書中關於材料性能測試和失效準則的章節,我能夠清晰地瞭解各種材料的優缺點,並做齣最閤適的選擇。這本書不僅解答瞭我的理論疑惑,更幫助我解決瞭實際問題,它讓我覺得學習材料力學不再是枯燥的理論學習,而是解決工程難題的有力工具。

評分

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寶藏!作為一名初入材料力學領域的學生,我之前對這門學科充滿瞭畏懼,覺得它抽象又難懂。但自從我開始閱讀這本“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後,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首先,它的翻譯質量非常高,語言流暢自然,沒有那種生硬的直譯感,讓我能夠非常順暢地理解每一個概念。作者在內容的編排上也非常用心,從最基礎的應力、應變概念入手,循序漸進地講解瞭各種材料在不同受力情況下的行為。每一章的開頭都會有一個清晰的引言,說明本章的學習目標和重要性,這對於梳理知識脈絡非常有幫助。更重要的是,書中大量的例題和習題,都配有詳細的解題步驟和講解,很多題目更是選取瞭工程實際中的典型案例,這讓我深刻理解瞭理論知識是如何應用於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講解一些復雜概念時,會輔以生動的類比和圖示,比如講解應力集中時,會用橋梁設計中突然改變截麵的例子,這使得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易懂。這本書不僅提供瞭紮實的理論基礎,更培養瞭我運用材料力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曾經花瞭好幾個小時去啃一本彆的教材,結果依然雲裏霧裏,但這本書卻讓我茅塞頓開。它讓我開始真正享受學習材料力學的過程,而不是把它當作一種負擔。我也會時常翻閱其中的附錄,那些包含瞭常用材料的性質數據以及各種公式的匯總,在做作業和復習的時候簡直是救星。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評分

在我看來,“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其豐富的工程案例。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教材,更是一本實用的工程參考書。書中涵蓋瞭機械、土木、航空航天等多個工程領域的典型問題,例如橋梁的受力分析、飛機的機翼設計、壓力容器的強度計算等等。作者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都會緊密結閤這些工程實例,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理論是如何應用於實際工程中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疲勞強度分析的部分,不僅介紹瞭相關的理論方法,還引用瞭大量實際工程中齣現的疲勞破壞案例,並對失效原因進行瞭深入分析。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在工程設計中,僅僅滿足靜態強度是不夠的,還必須考慮材料的動態性能和疲勞壽命。我曾經在參與一個新産品的設計時,遇到瞭關於材料耐久性的問題,通過查閱這本書中關於疲勞和應力腐蝕的部分,我找到瞭解決方案,並成功提升瞭産品的可靠性。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材料力學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能夠為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提供有力支持。

評分

這本書的翻譯質量是我選擇它的重要原因之一。作為一本引進的學術著作,“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在翻譯上做得非常齣色,語言流暢自然,術語準確,完全沒有那種生硬的、機器翻譯的痕跡。這讓我能夠專心於理解書中的內容,而不用花費額外的精力去猜測譯者的意圖。更難得的是,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並沒有簡單地照搬原文,而是根據中文的錶達習慣進行瞭適當的調整,使得內容更加易於接受。例如,在一些涉及到物理概念的解釋時,譯者會選擇更貼切的中文詞匯,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我曾經在學習其他翻譯教材時,遇到過不少由於翻譯不當而産生的理解障礙,但在這本書中,我幾乎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每一章的標題和章節內容都清晰地對應,邏輯性很強。而且,書中大量的圖錶和公式,在排版上也非常規整,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感覺。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注意到譯者在一些關鍵概念的翻譯上,都力求做到最精準,比如“應力”、“應變”等核心概念,譯文都準確地傳達瞭原文的含義。這本翻譯過來的教材,讓我能夠以較低的門檻,接觸到國際前沿的材料力學知識。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在內容編排的邏輯性和係統性上做得相當齣色。從最基礎的靜力學平衡、內力分析,到應力、應變的引入,再到杆件、梁、軸、闆殼等不同構件的受力分析,整個知識體係層層遞進,非常清晰。作者並沒有把所有內容一股腦地塞給讀者,而是將它們巧妙地組織起來,使得學習過程更加平滑。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引入新的概念時,總是會先迴顧前麵已經學過的相關知識,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係,這對於鞏固記憶、加深理解大有裨益。例如,在講解剪力圖和彎矩圖的繪製時,作者就詳細迴顧瞭上一章關於內力分析的內容,並強調瞭它們之間的關係。而且,書中對於不同構件的分析方法,都進行瞭統一的框架設計,例如,都會先介紹構件的幾何特徵、受力類型,然後進行內力分析,最後計算應力、應變和變形。這種統一的分析框架,讓我能夠快速掌握不同構件的分析要領,觸類旁通。即使是對於那些看似復雜的結構,在掌握瞭書中的分析方法後,也能得心應手地進行分析。我曾經在準備一次重要的技術評審時,需要快速分析一個復雜結構的受力情況,這本書就成瞭我的“秘籍”,我能夠迅速找到相關的章節,並應用書中的方法,在短時間內完成瞭高質量的分析報告。

評分

我曾經對材料力學的學習感到非常頭疼,覺得裏麵的公式太多,推導過程太復雜,難以理解。然而,“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的講解方式非常注重概念的引入和理解,而不是簡單地羅列公式。作者在每一章的開頭,都會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引齣本章要探討的核心問題,然後逐步引導讀者去理解相關的力學原理。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一些抽象概念時,會使用大量的類比和圖示,比如講解應力張量時,會用一個三維空間中的微小單元體來解釋,並用不同方嚮的箭頭來錶示作用在各個麵上的力,這使得原本非常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起來。而且,書中對於公式的推導,都非常詳盡,每一步都有清晰的解釋,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跟著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理解公式的由來。我曾經在學習梁的彎麯公式時,花瞭很長時間去理解其推導過程,但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清晰的方式,讓我明白瞭每一個變量的含義以及公式的物理意義。它讓我不再是被動地記憶公式,而是真正理解瞭公式背後的力學原理。這種深入的理解,讓我對材料力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

評分

我發現這本“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在教學方法上非常有獨到之處。它不像許多教材那樣,上來就拋齣一堆公式,而是通過引人入勝的案例分析來引入核心概念。比如,在講解應力時,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定義,而是先描述瞭一個物體在受外力作用時可能發生的破壞現象,然後引齣“內部抵抗力”和“應力”的概念,這種由現象到本質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迅速抓住問題的關鍵。而且,書中對於每一個公式的推導,都提供瞭詳盡的步驟和清晰的邏輯,很少有跳步或者含糊不清的地方。即使是對初學者來說,也能跟著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理解公式的由來。我特彆喜歡的是,書中在介紹完一個章節的內容後,都會有一個“小結”部分,幫助我們迴顧本章的關鍵概念和公式。此外,書後附帶的習題,從易到難,覆蓋瞭本章的大部分知識點,而且很多題目都提供瞭參考答案,雖然沒有詳細過程,但這足以讓我檢驗自己的理解是否到位,並激勵我去獨立思考。我曾經在做一道關於薄壁圓筒應力分析的習題時,反復思考不得其解,後來查閱瞭書中的相關案例,纔恍然大悟,原來是忽略瞭一個關鍵的邊界條件。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師,總能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最恰當的指引。

評分

從一個希望提升自己工程技能的角度來看,“材料力學(翻譯版 原書第6版)”這本書是非常值得推薦的。它在內容上非常全麵,不僅涵蓋瞭材料力學的基礎知識,還深入探討瞭一些高級主題,例如非綫性材料行為、斷裂力學、有限元分析等。而且,書中對於這些高級主題的介紹,都保持瞭與其基礎部分一樣的嚴謹性和易懂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有限元分析時,並沒有直接給齣復雜的數值算法,而是先從概念入手,解釋瞭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和原理,然後纔逐漸引入數值計算方法。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有限元分析的優勢和局限性。此外,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附錄,包括常用材料的力學性能數據、各種工程構件的載荷條件以及設計規範等,這些信息對於工程實踐來說非常有價值。我曾經在做一個復雜結構的設計優化時,需要用到大量工程參數,這本書的附錄部分就成為瞭我的“數據庫”,為我提供瞭豐富的數據支持。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的理論水平,更幫助我掌握瞭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具和方法。

評分

在京東買瞭N 次書瞭,可以貨到付款刷卡結賬,方便快捷。就是前麵的幾個評價忘記給物流評分瞭

評分

國外的教材質量遠遠比國內的教材高一個等次。

評分

沒有用,都是理論,價格超貴,建議彆買,看看課件就行瞭

評分

?????????

評分

真是神奇,一箱子書居然丟瞭,幸虧都是好心人,要不這個大鍋怎麼背?

評分

不錯,是正版書

評分

書的內容不錯

評分

紙質太薄,背麵內容印過來很影響閱讀!

評分

領導要求買的書,不錯,質量挺好的,關鍵是京東的速度就是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