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构造 [Salt Tectonics]

盐构造 [Salt Tectonic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江海,王洪浩,周肖贝 等 著
图书标签:
  • 盐构造
  • 构造地质
  • 地质学
  • 石油地质
  • 沉积学
  • 地壳运动
  • 地球物理
  • 地质工程
  • 盐岩
  • 断裂构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4687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4674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Salt Tectonic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吸收借鉴了国内外盐构造研究的重要成果,并结合作者多年来盐构造研究的经验及对塔里木库车前陆冲断带盐构造研究成果的积累,对盐构造的相关理论及油气勘探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内容涉及蒸发盐的时空分布、盐湖发育的背景、盐构造的样式、变形机制及全球各类含盐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等多个方面,并对库车前陆冲断带盐构造进行了着重的论述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前言
绪论(1)
第一篇蒸发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第1章蒸发岩的时空分布(9)
1.1蒸发岩概述(9)
1.2全球蒸发岩时空分布特征(11)
1.3全球蒸发岩分布与古板块恢复(14)
1.4火星上的蒸发岩(17)
1.5小结(19)
第2章蒸发岩形成的沉积和构造背景(20)
2.1盐湖概述(20)
2.2盐湖成冈(23)
2.3蒸发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28)
2.4全球巨量蒸发岩省及其成因环境探讨(30)
2.5小结(37)
第二篇盐构造样式及其变形机制
第3章盐构造样式(41)
3.1盐构造分类(41)
3.2不同应力状态下形成的盐构造样式(54)
3.3小结(59)
第4章不同层次盐构造样式(60)
4.1地表盐构造样式(60)
4.2近地表(盐矿山)盐构造(72)
4.3盆地盐构造样式(76)
4.4小结(91)
第5章盐岩的力学属性和变形机制(93)
5.1盐岩的力学实验和力学属性(93)
5.2盐岩的流变机制和流变行为(96)
5.3盐构造的模拟实验(99)
5.4盐构造形成机制(105)
5.5小结(116)
第6章库车前陆冲断带盐构造(118)
6.1库车前陆冲断带膏盐岩地层分布特征(118)
6.2库车前陆盆地盐湖的形成发育(120)
6.3库车前陆冲断带古近系地表盐构造样式及其变形机制(122)
6.4库车前陆冲断带地下盐构造的地震解释(129)
6.5库车前陆冲断带盐内幕构造样式分析(134)
6.6库车前陆冲断带盐构造的模拟实验及其形成机制(142)
6.7小结(148)
第三篇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第7章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153)
7.1盐构造与含油气系统(153)
7.2裂谷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161)
7.3被动陆缘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171)
7.4克拉通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184)
7.5前陆盆地盐构造与油气勘探(203)
7.6小结(213)
第8章我国不同层系盐构造与油气勘探(216)
8.1吉生界盐构造与油气勘探(216)
8.2中、新生界盐构造与油气勘探(223)
8.3小结(233)
第9章盐岩的资源和储存价值(234)
9.1盐岩的资源价值(234)
9.2盐穴的存储价值(242)
9.3小结(250)
参考文献(251)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盐构造》(Salt Tectonics)一书的图书简介,不包含该书内容的摘要,旨在详细介绍该领域,并力求自然流畅: --- 图书名称:盐构造 [Salt Tectonics] 图书简介 地球深处潜藏的盐岩层,以其独特的流变学特性和流体性质,对全球地壳形变和沉积盆地的演化构成了关键性的控制因素。本书旨在深入探讨盐构造领域,从基础的岩石物理特性出发,逐步深入到宏观尺度的构造演化过程,全面梳理当前该领域的前沿进展与挑战。 第一部分:盐岩基础与流变学 盐构造的精髓在于盐岩的物理行为。本部分将详尽阐述矿物学背景和岩石力学特性,这是理解盐如何在地壳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形变的前提。我们讨论了常见的盐岩类型,如岩盐(halite)和石膏(gypsum),及其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力学响应。 重点将放在盐岩的蠕变机制上。与普通岩石的脆性或粘性变形不同,盐岩在地质时间内表现出显著的粘塑性。我们将解析影响盐岩流变速率的关键因素,包括温度、围压、应力水平以及盐岩中的杂质含量。通过对这些基础物理参数的理解,读者将能够把握盐体在构造驱动力作用下的动态响应模式。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盐岩的溶解作用和相变,这些过程在许多地质环境中,如地下水循环和地热梯度变化区域,对盐构造的演化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第二部分:盐的运动学与构造模式 盐岩的流动性使得它们在构造应力场下表现出独特的运动学特征。本部分将系统介绍各种主要的盐构造单元及其形成机制。 上升与底辟作用: 盐底辟(Salt Diapirism)是盐构造中最具标志性的现象之一。我们将详细分析驱动盐底辟的机制,包括浮力驱动、挤压驱动和拉张驱动。从早期的局部隆升到大规模的盐岩侵入地层,我们将剖析盐岩在垂直方向上的物质迁移路径和速率。不同类型的盐底辟(如圆顶、柱状和羽状体)的形成过程和地表响应将被细致描绘。 侧向流动与沉积盆地充填: 在拉张环境下,盐层常作为低速层驱动侧向流动,形成盐岩滑片、盐牵引构造和边缘断裂系统。本书将深入研究盐岩在构造应力下的剪切和拉伸行为,特别是在大洋中脊和被动大陆边缘的形成过程中,盐层如何控制上覆沉积物的分布和断裂模式。我们将讨论盐岩在不同构造背景下(如拉张、挤压和走滑)的独特表现形式。 盐底辟与地层变形: 盐底辟的侵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抬升和变形上覆地层,产生一系列复杂的褶皱和断裂构造。我们将考察由盐底辟引起的褶皱类型(如穹窿和背斜)以及断裂的几何形态,并讨论这些构造如何影响油气圈闭的形成。 第三部分:多尺度模拟与案例研究 理解盐构造的复杂性需要整合现场观测、地球物理数据和数值模拟。本部分将聚焦于现代研究方法和实际地质案例。 数值模拟技术: 盐构造的长期演化过程难以通过直接观测来全面理解。我们将介绍用于模拟盐岩流变和构造演化的数值方法,如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重点讨论如何将盐岩的非线性流变模型纳入到地壳尺度的构造模拟中,以及如何验证和校准这些模型。这些模拟工具是预测盐构造未来演化和评估其地质灾害风险的关键。 地球物理探测与成像: 盐体因其声波速度的显著差异,在地壳中常形成“盲区”,对地震勘探构成巨大挑战。本部分将回顾用于穿透和成像盐体内部结构以及盐底构造的地球物理技术,包括高分辨率地震成像、电磁法和重磁异常分析。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盐岩与围岩的界面,并揭示被盐体遮蔽的深部构造信息。 全球案例分析: 我们将精选全球不同构造背景下的盐构造实例,包括被动大陆边缘(如巴西、安哥拉的深水盆地)、裂谷盆地(如东非大裂谷)以及挤压带(如伊朗扎格罗斯山脉)。通过对这些具体案例的解剖,我们将展示盐构造在控制油气储层分布、地热系统和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中的关键作用。 第四部分:工程与资源意义 盐构造不仅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焦点,也具有重要的工程和资源意义。 油气与矿产资源: 盐构造在油气勘探中扮演双重角色:它既能作为优良的封闭层(如盐岩盖层),有效圈闭烃源岩,又能作为驱动构造变形的构造单元,形成复杂的断裂和褶皱圈闭。本书将讨论盐构造如何影响烃源岩的成熟度、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此外,对于盐矿资源的开采和地下储气库的建设,理解盐岩的力学稳定性和蠕变速率至关重要。 地质灾害与稳定性: 盐底辟的运动可能会引起地表沉降、滑坡等地质灾害。对于在盐构造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师而言,评估盐岩层的长期稳定性和预测其运动速率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将探讨相关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工程对策。 本书系统地整合了盐构造领域的理论基础、前沿方法和实际应用,旨在为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石油工程以及资源勘探领域的学生、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入的参考指南。 ---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装帧和装订质量来看,这本书的耐用性值得称赞。作为一本可能需要被反复翻阅和参考的工具书,坚固的装订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的纸张厚实,印刷清晰,即便在反复地摊开至某个复杂的图表处,书脊也没有出现松动的迹象,这在当前很多追求快速出版的图书中是很少见的。同时,全书的索引做得非常详尽和科学,查找特定的构造类型或地质术语非常高效,这对于需要快速定位信息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来说,是极大地便利。此外,书后附带的参考文献列表也体现了作者的严谨态度,它不仅涵盖了地质学领域的经典文献,也纳入了许多近几年的高影响力期刊论文,为有志于深入研究的读者提供了清晰的进阶路径。总的来说,从物质载体到内容索引,这本书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对读者长期使用的友好和对知识本身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更像是一个可以长期陪伴的、可靠的案头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翻阅过很多地质学的专著,很多时候插图不是分辨率太低,就是信息量过载,让人分不清主次。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那些剖面图、结构图,每一条线、每一个符号的标注都精准得令人赞叹,仿佛是工匠精心雕琢出来的艺术品。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似乎深谙“留白”的艺术。在介绍复杂的断层带几何学时,总会穿插一些简短的、用自然语言总结的段落,这极大地缓解了纯粹的图表带来的阅读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对案例选择的独到眼光,它没有一股脑地堆砌全球各地最著名的地质构造,而是精心挑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然后深入挖掘其形成过程的细节和动力学机制。这种“少即是多”的编辑策略,让读者能够真正沉浸到对特定构造系统的理解中去,而不是被信息的洪流淹没。每一次翻页,都能感受到排版人员对读者的尊重,它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试图用密集的文字来展现内容的“深度”,而是用清晰的逻辑和视觉引导来确保知识的有效传递。对于依赖视觉学习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视觉辅助材料是无价之宝。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沉稳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那种低调的质感,让人觉得这绝对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畅销书。我记得我当时对地质构造学一直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那些复杂的力学模型和术语会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开篇处理得非常巧妙,它没有立刻扎进那些让人头皮发麻的专业知识里,而是用一种近乎散文的笔触,描绘了地壳深处那些看似静止实则汹涌澎湃的物质流动。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抽象的应力场和塑性变形,转化成你能想象到的画面感。我尤其喜欢它对“时间尺度”的强调,那种将人类的生命周期置于地质变迁背景下的谦卑感,读起来非常震撼。它不仅仅是在讲解构造现象,更像是在讲述地球漫长历史中的一段史诗,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我们脚下世界的坚实性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第一章,不是因为难懂,而是因为需要停下来,消化那种宏大的叙事节奏和细致入微的观察之间的平衡。这本书的引人入胜之处,恰恰在于它没有牺牲科学的严谨性,却成功地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包装成了一种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对于那些想一窥地球深层秘密的门外汉来说,这简直是一次美妙的启蒙。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感到由衷的敬佩,尤其是在讨论那些涉及多尺度耦合问题的章节时。这本书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显然是站在了当前学科前沿的。它没有满足于对经典构造理论的简单复述,而是积极地引入了最新的计算模拟成果和地球物理观测数据来佐证或挑战传统观点。比如,在阐述岩石圈伸展破裂的机制时,作者清晰地梳理了从宏观应力场到微观裂隙演化的物理化学路径,这种跨尺度的整合能力是极其难得的。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查阅一些相关的流体力学和岩石物理学的背景知识,但这并非因为作者的表达晦涩,而是因为作者触及问题的深度,确实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给专业人士的深度参考,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激发进一步研究的深刻问题。对于我个人而言,它像是一个严格的导师,用无可辩驳的逻辑链条引导我审视自己过去基于经验的判断,迫使我从更本质的物理定律上去重新认识构造运动的驱动力。这种挑战性的阅读体验,恰恰是高水平专业书籍的价值所在。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地质思维”培养的潜移默化影响。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汇编,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像地质学家一样思考的指南。作者在分析任何一个构造现象时,总会采用一种系统性的、多角度交叉验证的方法。比如,当描述一个逆冲断层系时,他会同时考量上覆地层的沉积记录、深部地震波的速度异常、以及区域应力场历史的恢复。这种“全景式”的分析路径,教会了我如何将不同学科的证据编织成一个连贯的故事。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周围的地貌特征,并试图用书中学到的原理去“反演”它们形成的原因。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远比记住几个术语要有价值得多。它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让我意识到地质学研究的魅力在于其高度的综合性和解释性,它要求我们既是理论家,又是侦探,需要在有限的线索中重建失落的地球历史。这种思维训练的价值,是任何简单知识点堆砌的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