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坦克与装甲车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百余种坦克与装甲车,资料新、内容全,是一本现代坦克与装甲车的优佳鉴赏和识别指南。
内容简介
《现代兵器百科图鉴系列:坦克与装甲车大百科(图鉴版)》精心挑选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的百余种经典坦克与装甲车,分为轻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主战坦克、履带式/半履带式装甲车、轮式装甲车等类别,对每种坦克或装甲车的研制时间、主要构造、作战性能、生产数量、使用单位等情况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现代兵器百科图鉴系列:坦克与装甲车大百科(图鉴版)》内容结构严谨、分析讲解透彻、图片精美丰富,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和收藏,也可以作为青少年的军事科普读物。
作者简介
《深度军事》编委会,是由一群资深的军迷组成的写作团队,主编黄成,曾经担任铁血论坛版主。曾经以笔名“铁血图文”以及“铁血工作室”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过23余本军事类图书,主要包括《士兵的第二生命——步枪》、《海上移动堡垒——航空母舰》、《撒旦之手——手枪》等在军事领域较为畅销的图书。其中《士兵的第二生命——步枪》一书销售近三万余册,该系列图书单本销售均超过一万册。写作团队中的作者也有曾经在《舰船知识》、《轻兵器》等专业军事杂志上发表过自作品的知名作者,还有多位曾经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过畅销军事书的主创人员。
目录
CHAPTER 01 坦克与装甲车漫谈
坦克与装甲车的定义
火力
防护性能
机动性能
CHAPTER 02 主战坦克
美国M60“巴顿”主战坦克
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俄罗斯T-54/55主战坦克
俄罗斯T-62主战坦克
俄罗斯T-64主战坦克
俄罗斯T-72主战坦克
俄罗斯T-80主战坦克
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德国“豹1”主战坦克
德国“豹2”主战坦克
英国“百夫长”主战坦克
英国“酋长”主战坦克
英国维克斯MK7主战坦克
英国“挑战者1”主战坦克
英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
法国AMX-30主战坦克
法国AMX-40主战坦克
法国AMX-56“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意大利C1“公羊”主战坦克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
瑞典S型主战坦克
瑞士Pz61主战坦克
西班牙“豹2E”主战坦克
日本90式主战坦克
日本10式主战坦克
韩国K1主战坦克
韩国K2主战坦克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CHAPTER 03 轻型坦克
美国M2轻型坦克
美国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美国M22“蝗虫”轻型坦克
美国M24“霞飞”轻型坦克
美国M41“华克猛犬”轻型坦克
美国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
俄罗斯T-26轻型坦克
俄罗斯T-60轻型坦克
俄罗斯BT-7轻型坦克
德国一号轻型坦克
德国二号轻型坦克
英国维克斯MK.E轻型坦克
英国“瓦伦丁”轻型坦克
英国“蝎”式轻型坦克
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
法国FCM 36轻型坦克
法国AMX-13轻型坦克
日本94式轻型坦克
CHAPTER 04 中型坦克
美国M2中型坦克
美国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
美国M4“谢尔曼”中型坦克
美国M46“巴顿”中型坦克
美国M47“巴顿”中型坦克
美国M48“巴顿”中型坦克
乌克兰T-24中型坦克
俄罗斯T-28中型坦克
俄罗斯T-34中型坦克
德国三号中型坦克
德国四号中型坦克
德国“豹”式中型坦克
英国“十字军”坦克
英国“马蒂尔达”坦克
英国“克伦威尔”坦克
英国“彗星”坦克
英国“谢尔曼萤火虫”中型坦克
法国索玛S-35坦克
意大利M11/39中型坦克
意大利M13/40中型坦克
意大利M14/41中型坦克
日本97式中型坦克
CHAPTER 05 重型坦克
美国M26“潘兴”重型坦克
美国M103重型坦克
俄罗斯T-35重型坦克
俄罗斯KV-1重型坦克
俄罗斯KV-2重型坦克
俄罗斯KV-85重型坦克
俄罗斯IS-2重型坦克
俄罗斯IS-3重型坦克
俄罗斯T-10重型坦克
德国“虎”式重型坦克
德国“虎王”重型坦克
德国“鼠”式超重型坦克
英国“丘吉尔”坦克
英国“土龟”超重型坦克
法国FCM 2C重型坦克
法国Char B1重型坦克
法国ARL 44重型坦克
意大利P-40重型坦克
CHAPTER 06 履带式/半履带式装甲车
美国M3半履带装甲车
美国M113装甲运兵车
美国AIFV步兵战车
美国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美国LVTP-5两栖装甲车
美国AAV-7A1两栖装甲车
俄罗斯BMD-1伞兵战车
俄罗斯BMD-2伞兵战车
俄罗斯BMD-3伞兵战车
俄罗斯BMD-4伞兵战车
俄罗斯BMP-1步兵战车
俄罗斯BMP-2步兵战车
俄罗斯BMP-3步兵战车
德国SdKfz 250半履带装甲车
德国SdKfz 251半履带装甲车
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
德国“美洲狮”步兵战车
英国通用载具
法国AMX-VCI步兵战车
法国AMX-10P步兵战车
意大利“达多”步兵战车
以色列“阿奇扎里特”装甲运兵车
瑞典CV-90步兵战车
日本89式步兵战车
CHAPTER 07 轮式装甲车
美国M3装甲侦察车
美国M8轻型装甲车
美国T17装甲车
美国V-100装甲车
美国HMMWV装甲车
美国M1117装甲车
美国“斯特赖克”装甲车
美国“水牛”地雷防护车
美国JLTV装甲车
俄罗斯BTR-80装甲车
俄罗斯BRDM-2两栖装甲侦察车
德国“野犬”式全方位防护运输车
英国“撒拉森”装甲车
法国VBCI步兵战车
法国VBL装甲车
瑞士“食人鱼”装甲车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二章 主战坦克
主战坦克是能对敌军进行积极、正面攻击的坦克,其火力和装甲防护能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又具有中型坦克机动性好的特点,是现代装甲兵的基本装备和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M1“艾布拉姆斯”(Abrams)主战坦克是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现役主战坦克,1980年开始装备美国陆军,之后逐渐诞生了M1A1、M1A2等改进型号。
M1主战坦克的初期型号使用105毫米线膛炮,从M1A1开始改用了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120毫米M256滑膛炮。该炮可发射多种弹药,包括M829A2脱壳穿甲弹和M830破甲弹,其中M829A2脱壳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780毫米装甲。M1主战坦克的辅助武器为1挺12.7毫米机枪和2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其中12.7毫米机枪安装于电动旋转平台上,既可手动操作也可电动操作,但M1A2之后的型号则只能手动操作。
此外,炮塔两侧还装有八联装L8A1烟幕榴弹发射器。M1主战坦克的车体和炮塔都使用了性能先进的钢装甲包裹贫铀装甲的复合式装甲,可有效对付反坦克武器。该坦克还安装了集体式三防系统,具备核生化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俄罗斯T-62主战坦克
T-62主战坦克是苏联继T-54/55坦克后于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的新型主战坦克,其115毫米滑膛炮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滑膛坦克炮。该坦克于1962年定型,1964年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1965年5月首次出现在红场阅兵行列中。
T-62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2A20式115毫米滑膛坦克炮,弹药基数为40发,正常配比为榴弹17发、脱壳穿甲弹13发、破甲弹10发。T-62坦克的辅助武器是1挺TM-485式7.62毫米并列机枪,供弹方式为250发弹箱,射速为200~250发/分钟。后期生产的T-62坦克装有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安装在装填手舱外,由装填手在车外操作。另外,车内还备有1支AK-47式突击步枪、1支信号枪和数枚手榴弹。该坦克装有集体式防原子装置,但没有集体式防化学装置。与其他苏式坦克一样,T-62坦克也装有热烟幕施放装置,能产生250~400米长的烟幕,可持续大约4分钟。
第四章 中型坦克
中型坦克是比较灵活的多用途坦克,大多数中型坦克的速度和机动性很优越,但更多时候,被用于战场支援作战。某些中型坦克可能速度比较慢,而且炮塔旋转速度缓慢,但其拥有更厚重的装甲和先进的火炮,成为己方最有力的移动火力平台。
美国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是美国在二战时期研制的中型坦克,1941年8月开始批量生产,一直持续到1942年12月,总产量超过6000辆。该坦克的变型车较多,如T1扫雷车、T6火炮运载车和T16重型牵引车等。
M3中型坦克的外形和结构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它的车体较高,炮塔呈不对称布置,有2门主炮,车体的侧面开有舱门,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主动轮前置。该坦克最大的特点是有两门主炮:一门是75毫米榴弹炮,装在车体右侧的突出炮座内,另一门是37毫米加农炮,装在炮塔上。辅助武器为4挺勃朗宁7.62毫米M1919机枪,备弹9200发。由于车内武器众多,所以M3中型坦克的乘员多达7人。M3 中型坦克与M2中型坦克一样,采用赖特公司的汽油发动机,安装于车身后方,动力经传动轴接驳至车身前方驾驶席的变速箱。
俄罗斯T-28中型坦克
T-28坦克是苏联于20世纪30年代初研制的中型坦克,主要用于支援步兵以突破敌军防线,它也被设计或用来配合T-35重型坦克进行作战,两车也有许多零件通用。
T-28坦克在许多方面的设计都类似于英国A1E1“独立者”多炮塔坦克。1932年,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开始以A1E1“独立者”多炮塔坦克为基础,设计新型坦克。设计出的T-28坦克于1933年8月11日被批准使用。虽然该中型坦克在战斗上的设计并未十分成功,但对苏联设计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T-28坦克的中央炮塔可乘坐6人,炮塔上装备1门威力强大的两用76.2毫米火炮以及3挺DT机枪,其中1挺为同轴DT机枪,另外2挺分别配置在两个前部炮塔上。
……
前言/序言
现代兵器百科图鉴系列:坦克与装甲车大百科(图鉴版)
一、 严酷战场上的钢铁巨兽:坦克与装甲车的辉煌史诗 在现代战争的舞台上,坦克与装甲车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钢铁巨兽。它们以强大的火力、坚固的防护和卓越的机动性,塑造了近代以来无数次战役的走向。本书《现代兵器百科图鉴系列:坦克与装甲车大百科(图鉴版)》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场关于这些陆地霸主的视觉与知识盛宴,深度解析它们从诞生至今的演变历程、技术革新、战场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 历史的脉络:从战争萌芽到装甲闪电 坦克,作为一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泞战壕中诞生的革命性武器,其出现彻底改变了陆战的战术格局。从最初笨重、可靠性堪忧的“小玩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战场上的绝对主力,坦克的每一次迭代都凝聚着人类对战争形态的深刻反思与不懈追求。我们将在本书中追溯这一辉煌的历史脉络: 黎明前的曙光: 探索坦克概念的早期萌芽,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早期坦克的出现及其对战场的影响。我们将剖析“马克”系列、“雷诺FT”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早期坦克的设计理念与实战表现。 钢铁的洪流: 详细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各大军事强国在坦克研发领域展开的激烈竞赛。从苏联的T-34、KV系列,德国的“虎”、“豹”系列,到美国的M4“谢尔曼”,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经典坦克的性能特点、设计优劣,以及它们如何在东线、西线、北非等各大战场上叱咤风云。 冷战的铁壁: 随着冷战的到来,坦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战坦克的概念逐渐成型,复合装甲、线膛炮、昼夜观瞄系统等先进技术开始广泛应用。本书将系统梳理冷战时期出现的众多标志性坦克,如苏联的T-54/55、T-62、T-72,美国的M48、M60、M1“艾布拉姆斯”,以及欧洲各国推出的先进型号,展现其各自的技术特色与战略地位。 后冷战时代的演进: 进入21世纪,尽管战争形态在不断变化,但坦克作为陆军的核心力量依然不可或缺。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成为坦克发展的新方向。我们将重点关注当今世界各国最先进的坦克型号,分析其在信息化战场上的优势,以及无人化、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等前沿技术的发展。 三、 装甲载具的多元家族:远不止坦克 坦克虽然最为耀眼,但装甲车辆家族远不止于此。一系列为特定任务而设计的装甲载具,在战场上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构成了陆地作战体系的完整链条。本书将对这些多元化的装甲载具进行全面的介绍: 步兵战车(IFV): 作为步兵的“钢铁伙伴”,步兵战车不仅拥有强大的火力,更能为下车作战的步兵提供防护与支援。我们将深入分析BMP系列、M2“布莱德利”、黄鼠狼等著名步兵战车的性能,以及它们在现代步兵战术中的核心作用。 装甲运兵车(APC): 承担着将步兵安全快速地运送至战场的任务,装甲运兵车在装甲部队的机动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早期的M113到新一代的轮式装甲车,我们将展示它们在设计上的进化与战场上的应用。 突击炮与自行火炮: 它们是战场上的“远程炮手”,为前线部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本书将介绍各种口径的自行榴弹炮、自行加农炮,以及作为支援火力的突击炮,解析它们的射程、精度、弹药类型等关键性能。 侦察车与特种车辆: 在信息战日益重要的今天,战场侦察与情报收集变得尤为关键。我们将介绍各种轻型侦察车、装甲指挥车、扫雷车、工程车辆等特种装甲载具,展现它们在战场上的多样化功能。 轮式与履带式之争: 轮式装甲车以其高机动性、低维护成本和易于战略部署的优势,逐渐成为现代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对轮式与履带式装甲车辆的各自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在不同作战环境下的适应性。 四、 深度解析:技术革新与性能剖析 一本优秀的图鉴,绝不仅仅是图片与型号的堆砌,更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技术原理与性能特点。本书将聚焦于坦克与装甲车在关键技术上的演进与突破: 火力系统: 从滑膛炮到线膛炮,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到多用途弹药,我们将详细解析坦克主炮的口径、弹药类型、射程、穿甲能力以及火控系统的发展。同时,也将介绍反坦克导弹、机枪等副武器的配置与性能。 防护系统: 坦克装甲的演进是防护技术发展的缩影。本书将详尽介绍不同时期的装甲材料(如均质钢、复合装甲、反应装甲),以及主动防护系统(APS)等新兴防护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力求展现装甲车辆在抵御各种弹药攻击时的能力。 动力与传动系统: 强大的心脏是装甲车辆驰骋沙场的基础。我们将探究不同类型发动机(如柴油机、燃气轮机)的功率、效率,以及变速箱、悬挂系统等传动部件的设计,理解它们如何赋予车辆卓越的机动性。 电子设备与信息化: 现代装甲车辆已成为高度集成的“作战平台”。本书将聚焦于先进的火控计算机、战场态势感知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以及战场管理系统(BMS),解析信息化技术如何提升装甲部队的整体作战效能。 设计理念与权衡: 在设计坦克与装甲车时,设计师需要在火力、防护、机动性、成本、可靠性、乘员舒适度等多方面进行权衡。我们将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坦克设计哲学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体现在最终的装备上。 五、 视觉盛宴:精美插图与详细数据 “图鉴版”的承诺,在于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与丰富的参考价值。本书将汇集海量高清、精美的坦克与装甲车高清图片,涵盖各个角度、细节展示,力求让读者身临其境。 高清细节图: 从炮塔的造型、车体的线条,到履带的纹理、机枪的细节,力求呈现最逼真的视觉体验。 内部结构图: 部分经典型号还将展示内部结构剖视图,让读者了解发动机、传动系统、乘员舱等内部构造。 战场实况图: 穿插部分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场照片,还原装备在实战中的场景。 性能参数表: 每个装备条目下都附有详细的性能参数表,包括尺寸、重量、乘员、最大速度、续航里程、武器配置、装甲厚度等关键数据,方便读者进行对比和研究。 型号演变图: 对于一些经典系列,还将提供型号演变图,清晰展示同一家族装备的代际更迭与技术进步。 六、 展望未来:智能时代下的装甲战车 科技的进步永无止境,坦克与装甲车的发展同样如此。在人工智能、无人化、集群化等新兴技术的驱动下,未来的装甲战车将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无人化与自主作战: 无人作战车辆(UGV)的出现,预示着未来战场上将出现更多自主行动的装甲力量。 有人/无人协同作战: 人与机器的智能协同,将成为未来陆战的重要模式。 电磁炮与定向能武器: 新型武器技术的研发,将可能彻底颠覆现有的装甲战车设计理念。 网络中心战与信息优势: 在高度信息化的未来战场,装甲部队的信息化能力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本书将对这些前沿技术进行前瞻性的探讨,勾勒出未来装甲战车的发展蓝图,让读者得以窥见钢铁巨兽的未来走向。 七、 献给所有军迷与历史爱好者 《现代兵器百科图鉴系列:坦克与装甲车大百科(图鉴版)》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器装备的图册,更是一部浓缩了陆地战争史、技术发展史和军事工业史的百科全书。无论您是资深的军事爱好者,还是对历史与科技充满好奇的学生,亦或是希望深入了解现代军事力量构成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次知识与视觉的双重盛宴,带您领略坦克与装甲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独特而重要的角色。让我们一同翻开这本厚重的历史画卷,探寻钢铁巨兽背后的无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