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的钢铁巨龙:苏俄装甲列车图史 1917-2015

战斗民族的钢铁巨龙:苏俄装甲列车图史 1917-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浩 著
图书标签:
  • 装甲列车
  • 苏联
  • 俄罗斯
  • 军事历史
  • 铁路军事
  • 装甲车辆
  • 冷战
  • 战争史
  • 交通工具
  • 图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3476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820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吐着阵阵黑烟隆隆向前的装甲列车可谓是俄罗斯军队的一种情结。俄国军队自沙皇时代起就装备了装甲列车,并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对这种武器情有独钟。世界军事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苏联(俄罗斯)更倚重这种武器。1945年波茨坦会议前夕,斯大林没有选择搭乘飞机,而是乘坐了内务人民委员会为其准备的8列装甲列车赴会。冷战后期,苏联还创造性地开发了铁路机动洲际导弹系统,赋予装甲列车全新的特殊含义。通过《战斗民族的钢铁巨龙:苏俄装甲列车图史 1917-2015》一书,我们可以领略战争岁月中红色钢铁长龙的卓然风采。

内容简介

  《战斗民族的钢铁巨龙:苏俄装甲列车图史 1917-2015》一书以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线图、彩绘和精悍的文字,集中展示了苏联(俄罗斯)军事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武器系统——苏俄装甲列车从1917年至21世纪初的发展历程及技术特色,还介绍了铁路装甲汽车、机动装甲炮车、BP-43装甲列车、特种防空装甲列车、铁道炮等武器及其在战场上的应用。

作者简介

  唐浩,1978年生,广西柳州人,毕业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对二战各国武器装备有着深厚的研究,近年来侧重于陆战历史及陆战武器的考证,并掌握了大量稀缺资料。

目录

前言
装甲列车的历史
苏俄装甲列车概说
战火的洗礼
两次大战之间的发展
铁路装甲汽车和机动装甲炮车
终极装甲列车BP-43
特种防空装甲列车
铁道炮
*TM-1-180型180毫米铁道炮彩色照片集
*TM-2-12型305毫米铁道炮彩色照片集
苏军装甲列车战场写真集
二战后苏军装甲列车的评价
二战后的苏俄装甲列车
参考资料

前言/序言

  铁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大发明创造,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交通运输的进步,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使部队的集结规模、机动速度都大大超过之前的时代。同时,铁路自身也催生出一种独特的武器系统,这就是装甲列车(armouredtrain),这种加装了装甲和武器的列车具备很强的机动性,恰如一座在铁路线上来去自如的火力堡垒。自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装甲列车曾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盛一时,当时各军事强国都竞相发展、装备装甲列车,但是在一战之后,随着飞机、坦克等新型兵器的出现和发展,装甲列车的发展逐渐衰落,至二战结束时已经基本退出战争舞台。
  但是,历史不乏例外,有一个国家却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对装甲列车情有独钟,这就是苏联及其继承者俄罗斯。俄国军队装备装甲列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沙皇时代,并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得到实战应用。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力量更是成功凭借了装甲列车的优势,在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最终赢得了内战的胜利,正是在这一时期苏联军队建立起了对装甲列车的难舍情结。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及二战时期,尽管装甲列车在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新的战争形式,但苏联仍不遗余力地发展装甲列车,成为二战中唯一大规模装备和使用装甲列车的国家。在二战结束后,苏联人依然没有放弃装甲列车,并且在远东、边疆地区继续部署这一武器,执行特定的任务,这一传统也被后来的俄罗斯所继承,在21世纪初的车臣战场上让装甲列车再度复活。
  武器是为战争服务的,它可能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亡,但只要其在战争中为人们作出了贡献,那它是不可能为人们所忘记的。吐着阵阵黑烟隆隆向前的装甲列车在俄罗斯人心中永远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精神支柱。装甲列车是苏俄军事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武器系统之一,本书将以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配以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向读者朋友们展示从1917年至21世纪初苏俄装甲列车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技术细节,重温那金戈铁马的战争岁月中红色钢铁长龙的卓然风采。

装甲洪流中的红色雄狮:苏俄装甲列车图史(1917-2015) 在这片广袤而饱经风霜的土地上,钢铁与火焰曾编织出无数波澜壮阔的史诗。在20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苏俄(后来的苏联)的军事力量如同其广袤的疆域一样,充满了力量与传奇。而在这股力量的脉动中,一种独特而极具威慑力的武器——装甲列车,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它们是移动的钢铁堡垒,是冲突前线的火车头,更是红色政权在艰难岁月里捍卫自身、扩张影响力的铮铮铁证。《战斗民族的钢铁巨龙:苏俄装甲列车图史(1917-2015)》一书,正是这样一部深入剖析并全面呈现苏俄装甲列车发展历程的史诗级图志。 本书的诞生,并非仅仅是对军事器械的机械罗列,而是对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种军事思想的深度挖掘。从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声响起,到2015年冷战阴影渐远,近百年的光阴流转,苏俄装甲列车的身影从未缺席。它们伴随着内战的血雨腥风,经历了卫国战争的浴血奋战,见证了冷战的剑拔弩张,直至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它们的故事画上了句号,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历史的洪流与装甲列车的诞生 1917年,俄国在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中迎来了巨变。在随之而来的残酷内战中,交通线成为了生命线,也成为了争夺的焦点。敌对双方都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快速部署、火力强大且具备一定防护能力的武器,以保障铁路运输,同时又能用于支援地面部队、摧毁敌方据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装甲列车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这场血腥冲突中不可或缺的“陆地战舰”。 本书开篇即聚焦于这个关键的起点。我们将看到,早期的装甲列车是如何在简陋的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货运或客运车厢,通过焊接铁板、加装机枪等方式,拼凑而成。它们或许粗糙,但其意义非凡。它们不仅是军事上的革新,更是布尔什维克政权在艰难环境中展现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的缩影。书中将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和详实的文字,为您展现这些早期装甲列车的风貌,以及它们在内战战场上所发挥的惊人作用。无论是进攻敌方据点,还是保护补给线,亦或是直接参与正面交锋,这些“铁皮火车”都以其独特的优势,为红色军队赢得了宝贵的胜利。 卫国战争的钢铁巨兽 当纳粹德国的铁蹄踏入苏联边境,1941年的夏天,成为所有苏联人民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在这场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卫国战争中,苏俄的装甲列车再次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而且是以更加强大、更加精良的面貌。本书将用大量的篇幅,聚焦于卫国战争时期装甲列车的发展与应用。 在这个阶段,装甲列车的设计制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工程师们不断改进装甲的防护能力,以抵御日益强大的反坦克炮火。火力配置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除了高射机枪和步兵支援用的机枪,一些装甲列车还装备了重型火炮,甚至是大口径的坦克炮,使其具备了强大的反坦克和压制敌方阵地的能力。本书将详细介绍战争期间苏军装备的各类代表性装甲列车型号,如“统一号”(OK)、“保卫者号”(OB)等,并辅以大量罕见的实拍照片,让您近距离观察这些钢铁巨兽的细节。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装甲列车是如何被部署和运用到残酷的战场上的。它们常常作为火车炮兵阵地,被部署在战略要地,对德军发动毁灭性打击;它们可以沿着铁路快速机动,支援遭受重创的步兵部队;它们还被用于沿海地区的防御,抵御敌方登陆;甚至在一些关键的攻坚战役中,装甲列车成为了突破敌方坚固防线的“攻城锤”。书中将通过战役史实,生动再现装甲列车在列宁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会战等重大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展现它们如何在战争的泥泞与硝烟中,成为苏联人民反抗侵略、争取胜利的钢铁脊梁。 冷战时期的战略部署与科技演进 二战的结束,并未意味着装甲列车时代的终结。在冷战的阴影下,核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但也促使了军事装备的进一步升级和多样化。苏俄的装甲列车在这一时期,逐渐从战术层面的支援武器,演变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部署平台。 本书将细致地梳理冷战时期苏俄装甲列车的发展脉络。您将了解到,随着科技的进步,装甲列车的设计更加注重隐蔽性、机动性和综合打击能力。一些新型的装甲列车被设计成可以隐匿在山洞或隧道中,伺机出动,对敌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它们可能装备了更先进的通信设备、电子干扰系统,甚至核导弹发射装置,使其成为一种能够对敌方战略目标构成威胁的“移动堡垒”。 书中将深入介绍冷战时期,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苏俄装甲列车在战略部署上的思考。在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背景下,铁路网的战略意义愈发凸显。装甲列车作为一种能够快速部署、不易被传统侦察手段发现的打击力量,在冷战军事理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我们将通过详细的资料分析,揭示苏俄如何利用装甲列车来执行前沿侦察、战略威慑,甚至是在本土防御中扮演重要角色。 同时,本书还将对这一时期装甲列车的设计和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从材料的选用、动力的配置,到火炮的口径、装甲的厚度,乃至乘员的生存保障,都将一一呈现。那些在地下深处,或在荒凉的西伯利亚铁路上默默执行任务的钢铁巨龙,其神秘的面纱将在本书的图文并茂的呈现下,徐徐展开。 最后的荣光与历史的沉淀 进入21世纪,随着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战略格局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装甲列车逐渐淡出了主流军事舞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故事就此画上句号。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追溯苏俄装甲列车直至2015年的发展轨迹,并对其历史意义进行深刻的总结。 您将了解到,在20世纪末期,虽然一些国家仍在有限地使用装甲列车,但其战略地位已大不如前。然而,在一些特定地区或特定环境下,装甲列车依然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本书将探讨最后时期,俄罗斯联邦在某些地区,如车臣战争期间,是否依然保留或使用了装甲列车,以及它们在那里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超越单纯的军事技术介绍,深入挖掘苏俄装甲列车所承载的文化和象征意义。它们是“战斗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是苏联时代工业实力的象征,也是一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的故事,不仅仅关乎钢铁与火炮,更关乎人民的牺牲与奋斗,关乎国家的兴衰与转型。 《战斗民族的钢铁巨龙:苏俄装甲列车图史(1917-2015)》一书,将通过海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精美的三视图、详实的技术数据,以及深入的历史文献研究,为您构建一个全面、立体、生动苏俄装甲列车的世界。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都凝聚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它不仅是一本军事迷的案头必备,更是一部了解20世纪苏俄乃至世界军事史的百科全书。翻开它,您将与那些在铁轨上奔腾的钢铁巨龙一同,穿越时光,感受那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时代,品味战斗民族的钢铁意志和不屈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军事史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鲜为人知的军事装备和战术体系非常感兴趣,而“战斗民族的钢铁巨龙:苏俄装甲列车图史 1917-2015”无疑满足了我对装甲列车这一特殊兵种的全部好奇。这本书的编纂质量极高,图文并茂,内容详实,几乎涵盖了从1917年到2015年这段漫长岁月里,苏俄装甲列车发展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图片选择上的独到之处,那些照片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很多都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历史感染力。无论是早期相对简陋的装备,还是后期越来越庞大、火力越来越强大的装甲列车,它们都以最真实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文字部分对装甲列车的技术性能、设计特点、战术运用以及在历次重要战役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对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军事兵种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还涉及到了装甲列车与其他军事力量的协同作战,以及它们在和平时期的作用,展现了这个兵种多维度的价值。这本书让我看到,即使在现代战争中,装甲列车这样的“老古董”也依然能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特定环境下不可或缺的战略力量。

评分

这是一次令人震撼的阅读体验,仿佛穿越时空,亲临那一场场载入史册的战役。作者以其深厚的史料功底和对军事装备的敏锐洞察,为我们勾勒出了苏俄装甲列车这个独特军事力量的完整发展脉络。书中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每一张都仿佛拥有生命,它们不仅仅记录了装甲列车的外形,更传递出那个时代的氛围。我看到了早期简陋却充满力量的装甲列车,如何在内战的混乱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看到了在卫国战争中,那些披坚执锐、火力强大的装甲列车,是如何成为德军推进路线上最可怕的障碍。每一张图片的背后,都是一段故事,一个英雄的集体,一次艰难的战斗。书中的文字部分,更是对这些历史画面的有力补充,详细解读了不同时期装甲列车的设计理念、技术革新、战术运用以及它们在塑造战局中的关键作用。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装甲列车在严酷的西伯利亚铁路线上作战的描述所吸引,这不仅是对技术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人的意志的磨砺。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装甲列车并非只是简单的“火车加上装甲”,它们是集工业、技术、战术和牺牲于一体的复杂战争机器,是苏俄军事历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评分

坦白说,在拿到这本书之前,“装甲列车”这个词对我而言,更多的是存在于一些老电影和文学作品中,带着一种模糊的、带有历史感的概念。但“战斗民族的钢铁巨龙:苏俄装甲列车图史 1917-2015”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这本书不像是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画面感。每一页的图片都像是精心挑选的电影镜头,配合着详实的文字说明,将我带入了那个时代。我看到了装甲列车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从革命战争中的“红色闪电”,到卫国战争中坚不可摧的“陆地巡洋舰”,再到冷战时期的战略威慑力量。书中对装甲列车设计的演变,从早期的拼凑改造,到后期的标准化、模块化,再到适应不同地形和任务的特种设计,都有着非常深入的探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专门介绍装甲列车的内部结构和乘员生活的部分,这让我得以从一个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这些钢铁巨兽。那些照片中,士兵们在狭小的空间里工作、休息,他们的脸庞因为战火和艰辛而显得沧桑,却又带着坚毅。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装甲列车不仅是军事装备,更是承载着无数人生命和梦想的载体,它们是那个时代历史进程中一段充满力量与传奇的篇章。

评分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得以深入了解苏俄军事史中一个极具魅力的领域——装甲列车。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从十月革命初期的装甲列车,它们如何在内战的泥泞中厮杀,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些成为了德军噩梦的钢铁巨兽,再到冷战时期,装甲列车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挥其作用,书中的内容丰富且层次分明。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装甲列车设计演变的详细介绍,从最初的木质与钢板的简陋组合,到后期的重型装甲、强大的火炮和复杂的电子设备,这反映了苏俄军事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高,许多罕见的、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都被收录其中,它们为文字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装甲列车的宏伟与威力。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装甲列车乘员的轶事和回忆,这让冰冷的钢铁机器变得更加有温度,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在列车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士兵。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装甲列车这个兵种,虽然在某些时期显得不那么“主流”,但它在苏俄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那个时代军事科技与战争艺术的独特结晶。

评分

“战斗民族的钢铁巨龙:苏俄装甲列车图史 1917-2015” 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全新认知。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所了解的苏俄历史,更多地集中在政治事件、军事战役的宏大叙事,或是那些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然而,这本书却从一个极其独特且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角度,为我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一个侧面——装甲列车。书中的图片,不仅仅是冰冷的钢铁机器的展示,它们承载着历史的温度,仿佛能听到引擎的轰鸣,感受到铁轨的震颤,甚至能想象出那些在列车上战斗的士兵们的身影。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尾声,到十月革命的烽火,再到卫国战争的硝烟,以及冷战时期的暗流涌动,直至2015年,这些钢铁巨龙的身影贯穿始终,见证了苏联乃至俄罗斯军事工业的起伏与发展。那些细节,例如不同时期装甲列车的火力配置、防护装甲的演变、甚至是车厢内的生活设施,都详实地呈现出来,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科技与军事的融合,以及在极端环境下,工程师和士兵们如何将这些庞然大物打造成战场上的移动堡垒。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装备的介绍,更是一部用钢铁书写的历史画卷,它让我看到,即使在最激烈的冲突中,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从未停歇,而这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钢铁巨兽,则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最直观的证明。

评分

新出的,只能慢慢看了。

评分

一本介绍苏俄装甲列车的好书,图文资料翔实,可以收藏!

评分

请至少填写一件商品的评价

评分

书籍非常好看,很优惠的活动参加了,非常满意,赞一个书籍!

评分

一本介绍苏俄装甲列车的好书,图文资料翔实,可以收藏!

评分

还是不错的一本书,具有可读性。

评分

商品物美价廉,京东的服务很好,很满意的购物体验。

评分

书还不错,买来仔细研究一下

评分

对苏俄的装甲列车的知识的一种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