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论述的中国国家的起源问题,乃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这个重大学术课题的核心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然而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产生形成的?许多学术界前辈、国学大师都曾探讨过这一问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作者采取多学科交叉结合的研究方法,广泛运用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的理论,系统整理、分析考古学发现材料,对传世典籍的种种古史传说试做整合解释,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新意的理论观点,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古史研究体系。这部力作是对作者近年来提出的“文明和国家起源路径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进入国家社会之后所经过的“邦国—王国—帝国”说,以及“夏商周三代为复合制国家结构”说这些学术体系的系统展示和进一步深化、完善。
作者简介
王震中,1957年生于陕西榆林市,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教授委员会委员。兼任河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榆林学院兼职教授;担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等。出版的著作有:《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1994年初版、1997年再版、2013年增订本)、《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2005年初版、2006年再版)、《商代都邑》(2010年)、《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2010年)、《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合著,1997年初版、1998年二版、2007年三版)、《国际汉学漫步》(合著,1997年)、《民族与文化》(合著,1990年)、《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合著,2012年)等著作。发表论文90余篇。
目录
序
上编 从村落到都邑邦国
导论 国家起源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一 国家概念与定义
二 古代国家形成的标志
三 “三次社会大分工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
四 “军事民主制”、“部落联盟”说之得失
五 酋邦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六 社会分层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七 文明与国家起源途径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
八 “邦国一王国一帝国”说
九 余论
第一章 平等的农耕聚落社会
一 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的起源与农耕聚落的出现
1.洞穴、贝丘聚落遗址
2.河谷、盆地、丘陵、平原的农耕聚落遗址
二 新石器时代中期平等的农耕聚落社会
1.新石器时代中期聚落的环境、生产和精神文化生活
2.新石器时代中期聚落的社会组织结构
三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农耕聚落的平等与内聚
1.聚落内的社会结构:家庭一家族一氏族
2.聚落内的生产、分配与消费关系
第二章 不平等的中心聚落与原始宗邑和酋邦社会
一 雏形阶段的中心聚落与社会初步不平等
1.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雏形阶段的中心聚落
2.崧泽文化东山村遗址的社会复杂化与中心聚落形态
3.刘林墓地的家族一宗族组织结构
二 中心聚落形态时期诸种社会现象
1.凌家滩聚落内的不平等与宗教神权现象
2.大汶口文化聚落的不平等与家族一宗族结构
3.陵阳河、大朱家村遗址中的“□”、“□”等图像文字
三 中心聚落时期的殿堂与家族分间房屋
1.大地湾遗址F901殿堂式建筑
2.大河村、黄楝树等遗址中的家庭和家族建筑物组合结构
四 蒙城尉迟寺环壕聚落的社会形态
1.尉迟寺遗址排房与墓葬年代关系刍议
2.尉迟寺聚落的组织结构与社会类型
3.尉迟寺婴儿瓮棺上刻画“□”、“□”图像文字的社会机制
五 中心聚落时期的城邑:澧县城头山与郑州西山
1.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城头山城邑
2.大溪一屈家岭文化时期澧阳平原的中心聚落与聚落分布
3.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郑州西山城邑及其聚落群
六 中心聚落时期的原始宗教圣地——神庙和大型祭坛
1.红山文化中的女神庙与积石冢
2.红山文化中的社坛和天坛
七 中心聚落、原始宗邑和酋邦社会的一般特征
1.“宗邑”与“原始宗邑”及其与中心聚落和酋邦的关系
2.中心聚落、原始宗邑与酋邦社会的一般特征
第三章 阶级产生的三种途径
一 阶级产生的广泛基础与主要途径——父权家族
二 由战俘转化而来的奴隶阶级
三 由社会职务而产生的统治阶级
第四章 史前权力系统的演进
一 权力的空间性与宗教的社会性
1.仰韶早期的权力特征
2.仰韶早期的图腾崇拜对聚落空间的突破
3.图腾的转型与神权的拓展
4.红山文化中神权对聚落空间的突破
二 战争对史前权力生长的促进
1.史前战争的考古学证据
2.史前战争的文献证据
3.战争对内、外关系的改变:征服与奴隶
4.战争与军功贵族和军事首领的产生
三 权力的集中性与社会职能
1.社会职能与职官的起源
2.族权的分级与集中
3.“最高酋长一邦君~王权”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第五章 中国早期国家——龙山时代的都邑邦国
一 龙山时代的都城与国家
1.城邑的涌现
2.国家形成的标志与都邑邦国的特征
二 陶寺都邑与邦国:个案研究之一
1.陶寺的城邑和宫殿及其诸文明现象
2.陶寺墓地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和阶级关系
3.陶寺的天文建筑与龙山时代的历法水平
4.陶寺的聚落群与都鄙聚落结构
5.陶寺都邑与唐尧关系的研究
三 古城寨都邑与邦国:个案研究之二
1.版筑城墙与大型宫殿建筑及其他文明现象
2.古城寨的聚落群与国野结构
四 余杭莫角山都邑邦国与良渚文明特色:个案研究之三
1.余杭莫角山都邑
2.良渚文化中的阶级分化
3.良渚聚落群与都鄙聚落的等级和形态
4.良渚文明的特色
第六章 从部族国家到民族的国家与华夏民族的形成
一 民族和部族的概念与华夏民族的自觉意识
1.民族与部族的概念、定义和关系
2.“华夏”、“诸夏”:民族称谓与民族自觉
3.“华夏”合称的缘起
4.夏王朝与华夏民族的形成
二 五帝时代的部族国家与族邦联盟
1.五帝传说的时代划分
2.颛项尧舜禹时期的族邦联盟与向华夏民族的迈进
下编 从邦国到王国和王朝国家
第七章 夏族的兴起与夏文化的探索
一 夏族的兴起
二 夏文化的探索
1.夏文化探索的回顾
2.夏文化定义的困惑与重新定义
3.夏文化分期
三 作为王都的二里头遗址
1.二里头的宫城与宫殿
2.二里头遗址的青铜器
3.二里头遗址的玉器
4.二里头遗址的龙形器
……
第八章 夏代的国家与王权
第九章 先商邦国的起源
第十章 商代的国家与王权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在上古,无论春季的“出火”,还是深秋的“内火”,都要由火正负责举行一定的仪式。襄公九年的这段话还指出,有时随着时日推移,由于岁差的作用使得大火星昏升越来越晚,已不能由此确定播种季节,这时就改为观察鹑火,即味,也就是宿了。
关于阏伯居商丘,祀大火的传说也见于《左传》昭公元年。其记载日:“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日阏伯,季日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这里“主辰”、“主参”就是主管大火星和参宿的祭祀。大概高辛氏时期的山西一带,在春分前后,当太阳落山不久,参宿正出现在西方地平线上,故这里的人们选择了观测参宿作为春耕生产来临时刻的标志;而商丘一带的人们,则以春分前后,太阳下山不久,闪耀在东方地平线上的大火即辰星为观测的对象,并以此来确定播种季节。这就是当时“主辰”、“主参”的实际含义。只是在这些传说中,昭公元年郑国子产说阏伯是高辛氏之子,而襄公九年晋国士弱说阏伯是陶唐氏之火正,两则传说略有差异。据《世本》:“黄帝生玄嚣,玄嚣生侨极,侨极生高辛,是为帝喾。帝喾生尧。”《史记·五帝本纪》中也将帝喾高辛氏和帝尧陶唐氏列为父子关系。这种血统上的父子关系,今日学者多数已不再相信,但也不能不对此做出新的解释。假若我们将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之类都视为被神化了的方国或部落的领袖,那么五帝谱系中五帝间的承接,实为方国间盟主权或霸权的嬗递,其中当然也有文化上的影响和承袭。从而作为帝喾高辛氏之子的阏伯,大概到了唐尧时期仍然以主管大火星的祭祀而闻名于世。
阏伯及高辛氏之外,作为火正更为闻名的是祝融。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火正日祝融。”《国语·郑语》说:“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日祝融。”这里的黎,就是《国语·楚语》中颛顼属下之黎。《楚语下》说:“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是谓绝地天通。”
……
前言/序言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我中学时开始听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回想起来,原因有很多。可能因为他饱受斯大林的迫害,而少年人的正义感一般比较饱满,所以会对受害者格外同情。也可能是看到他多张眉头紧锁、面容阴郁的黑白照片,在视觉上受到绝大的冲击。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刻意听些旋律不能哼唱的现代音乐,以便向同学炫耀。总之,我决定:我要听肖斯塔科维奇,而且必须喜欢他。一开始当然听不懂,只有硬听。那时没有人指导,启蒙老师是上海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的《音乐欣赏手册》。《手册》用“旋律剑拔弩张”来形容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风格,于是我就按图索骥,听出了各种型号的“剑”和“弩”。。。
评分
☆☆☆☆☆
编辑
评分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
评分
☆☆☆☆☆
书不错,有参考价值,价格也实惠
评分
☆☆☆☆☆
不错,挺好的,挺喜欢的,不错不错!!!
评分
☆☆☆☆☆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评分
☆☆☆☆☆
中华民族的文学, 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部分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中国文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审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文化传统和理论批判体系。它以优秀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众多的作家、丰富的作品、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诱人的魅力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1] 。
评分
☆☆☆☆☆
诗歌
评分
☆☆☆☆☆
好书,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