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名译丛书 源氏物语(套装上下册)

名著名译丛书 源氏物语(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紫式部 著,丰子恺 译
图书标签:
  • 古典文学
  • 日本文学
  • 源氏物语
  • 长篇小说
  • 经典译本
  • 套装
  • 文学名著
  • 爱情
  • 历史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740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9369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名著名译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68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世界zui早的长篇小说
  人文社首次精装版本呈现

内容简介

  《源氏物语》产生的时代,是藤原道长执政下平安王朝贵族社会全盛时期。这个时期,平安京的上层贵族恣意享乐,表面上一派太平盛世,实际上却充满着极其复杂而尖锐的矛盾。《源氏物语》正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以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面貌和特征。《源氏物语》全书共五十四回,近百万字。故事涉及三代,经历七十余年,其中主要是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乃至宫廷侍女、平民百姓。作者深入探索了不同人物的丰富多彩的性格特色和曲折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得细致入微,使其各具有鲜明个性,富有艺术感染力。《源氏物语》开辟了日本物语文学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作者简介

  紫式部,本姓藤原,原名不详。因其长兄任式部丞,故称为藤式部,这是宫里女官中的一种时尚,她们往往以父兄的官衔为名,以示身份;后来她写成《源氏物语》,书中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诵,遂又称作紫式部。作者生卒年月也无法详考,大约是生于九七八年,殁于一○一五年。紫式部出身中层贵族,是书香门第的才女,曾祖父、祖父、伯父和兄长都是有名的歌人,父亲兼长汉诗、和歌,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作者自幼随父学习汉诗,熟读中国古代文献,特别是对白居易的诗有较深的造诣。此外,她还十分熟悉音乐和佛经。不幸家道中落,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年长二十多岁的地方官藤原宣孝,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她过着孤苦的孀居生活。后来应当时统治者藤原道长之召,入宫充当一条彰子皇后的女官,给彰子讲解《日本书纪》和白居易的诗作,有机会直接接触宫廷的生活,对妇女的不幸和宫廷的内幕有了全面的了解,对贵族阶级的没落倾向也有所感受。这些都为她创作《源氏物语》提供了艺术构思的广阔天地和坚实的生活基础。

精彩书评

  ★《源氏物语》是深深地渗透到我的内心底里的。
  ——川端康成

目录

第一回桐壶 第二回帚木 第三回空蝉 第四回夕颜 第五回紫儿 第六回末摘花 第七回红叶贺 第八回花宴 第九回葵姬 第十回杨桐 第十一回花散里 第十二回须磨 第十三回明石 第十四回航标 第十五回蓬生 第十六回关屋 第十七回赛画 第十八回松风 第十九回薄云 第二十回槿姬 第二十一回少女 第二十二回玉矍 第二十三回早莺 第二十四回蝴蝶 第二十五回萤 第二十六回常夏 第二十七回篝火 第二十八回朔风 第二十九回行幸 第三十回兰草 第三十一回真木柱 第三十二回梅枝 第三十三回藤花末叶 第三十四回(上)新菜 第三十四回(下)新菜续 第三十五回柏木 第三十六回横笛 第三十七回铃虫 第三十八回夕雾 第三十九回法事 第四十回魔法使 第四十一回云隐 第四十二回匂皇子 第四十三回红梅 第四十四回竹河 第四十五回桥姬 第四十六回柯根 第四十七回总角 第四十八回早蕨 第四十九回寄生 第五十回东亭 第五十一回浮舟 第五十二回蜉蝣 第五十三回习字 第五十四回梦浮桥 译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回桐壶
  话说从前某一朝天皇时代,后宫妃嫔甚多,其中有一更衣,出身并不十分高贵,却蒙皇上特别宠爱。有几个出身高贵的妃子,一进宫就自命不凡,以为恩宠一定在我;如今看见这更衣走了红运,便诽谤她,妒忌她。和她同等地位的、或者出身比她低微的更衣,自知无法竞争,更是怨恨满腹。这更衣朝朝夜夜侍候皇上,别的妃子看了妒火中烧。大约是众怨积集所致吧,这更衣生起病来,心情郁结,常回娘家休养。皇上越发舍不得她,越发怜爱她,竟不顾众口非难,一味徇情,此等专宠,必将成为后世话柄。连朝中高官贵族,也都不以为然,大家侧目而视,相与议论道:“这等专宠,真正教人吃惊!唐朝就为了有此等事,弄得天下大乱。”这消息渐渐传遍全国,民间怨声载道,认为此乃十分可忧之事,将来难免闯出杨贵妃那样的滔天大祸来呢。更衣处此境遇,痛苦不堪,全赖主上深恩加被,战战兢兢地在宫中度日。
  这更衣的父亲官居大纳言之位,早已去世。母夫人也是名门贵族出身,看见人家女儿双亲俱全,尊荣富厚,就巴望自己女儿不落人后,每逢参与庆吊等仪式,总是尽心竭力,百般调度,在人前装体面。只可惜缺乏有力的保护者,万一发生意外,势必孤立无援,心中不免凄凉。
  敢是宿世因缘吧,这更衣生下了一个容华如玉、盖世无双的皇子。皇上急欲看看这婴儿,赶快教人抱进宫来。一看,果然是一个异常清秀可爱的小皇子。
  大皇子是右大臣之女弘徽殿女御所生,有高贵的外戚作后盾,毫无疑义,当然是人人爱戴的东宫太子。然而讲到相貌,总比不上这小皇子的清秀俊美。因此皇上对于大皇子,只是一般的珍爱,而把这小皇子看做自己私人的秘宝,加以无限宠爱。
  小皇子的母亲是更衣,按照身份,本来不须像普通低级女官这样侍候皇上日常生活。她的地位并不寻常,品格也很高贵。然而皇上对她过分宠爱,不讲情理,只管要她住在身边,几乎片刻不离。结果每逢开宴作乐,以及其他盛会佳节,总是首先宣召这更衣。有时皇上起身很迟,这一天就把这更衣留在身边,不放她回自己宫室去。如此日夜侍候,照更衣身份而言,似乎反而太轻率了。自小皇子诞生之后,皇上对此更衣尤其重视,使得大皇子的母亲弘徽殿女御心怀疑忌。她想:这小皇子可能立为太子呢。
  弘徽殿女御入宫最早,皇上重视她,决非寻常妃子可比。况且她已经生男育女。因此独有这妃子的疑忌,使皇上感到烦闷,于心不安。
  更衣身受皇上深恩重爱,然而贬斥她、诽谤她的人亦复不少。她身体羸弱,又没有外戚后援,因此皇上越是宠爱,她心中越是忧惧。她住的宫院叫桐壶。由此赴皇上常住的清凉殿,必须经过许多妃嫔的宫室。她不断地来来往往,别的妃嫔看在眼里怪不舒服,也是理所当然。有时这桐壶更衣来往得过分频繁了,她们就恶意地作弄她,在板桥上或过廊里放些龌龊东西,让迎送桐壶更衣的宫女们的衣裾弄得肮脏不堪。有时她们又彼此约通,把桐壶更衣所必须经过的走廊两头锁闭,给她麻烦,使她困窘。诸如此类,层出不穷,使得桐壶更衣痛苦万状。皇上看到此种情况,更加怜惜她,就教清凉殿后面后凉殿里的一个更衣迁到别处去,腾出房间来给桐壶更衣作值宿时的休息室。那个迁出外面去的更衣,更是怀恨无穷。
  小皇子三岁那一年,举行穿裙仪式,排场不亚于大皇子当年。内藏寮和纳殿的物资尽行提取出来,仪式非常隆重。这也引起了世人种种非难。及至见到这小皇子容貌漂亮,仪态优美,竟是个盖世无双的玉人儿,谁也不忍妒忌他。见多识广的人见了他都吃惊,对他瞠目注视,叹道:“这神仙似的人也会降临到尘世间来!”
  这一年夏天,小皇子的母亲桐壶更衣觉得身体不好,想乞假回娘家休养,可是皇上总不准许。这位更衣近几年来常常生病,皇上已经见惯,他说:“不妨暂且住在这里养养,看情形再说吧。”但在这期间,更衣的病日重一日,只过得五六天,身体已经衰弱得厉害了。更衣的母亲太君啼啼哭哭向皇上乞假,这才准许她出宫。即使在这等时候,也得提防发生意外、吃惊受辱。因此决计让小皇子留在宫中,更衣独自悄悄退出。形势所迫,皇上也不便一味挽留,只因身份关系,不能亲送出宫,心中便有难言之痛。更衣本来是个花容月貌的美人儿,但这时候已经芳容消减,心中百感交集,却无力申述,看看只剩得奄奄一息了。皇上睹此情状,茫然失措,一面啼哭,一面历叙前情,重申盟誓。可是更衣已经不能答话,两眼失神,四肢瘫痪,只是昏昏沉沉地躺着。皇上狼狈之极,束手无策,只得匆匆出室,命左右准备辇车,但终觉舍不得她,再走进更衣室中来,又不准许她出宫了。他对更衣说:“我和你立下盟誓:大限到时,也得双双同行。想来你不会舍我而去吧!”那女的也深感隆情,断断续续地吟道:
  “面临大限悲长别,留恋残生叹命穷。
  早知今日……”说到这里已经气息奄奄,想继续说下去,只觉困疲不堪,痛苦难当了。皇上意欲将她留住在此,守视病状。可是左右奏道:“那边祈祷今日开始,高僧都已请到,定于今晚启忏……”他们催促皇上动身。皇上无可奈何,只得准许更衣出宫回娘家去。
  桐壶更衣出宫之后,皇上满怀悲恸,不能就睡,但觉长夜如年,忧心如捣。派往问病的使者迟迟不返,皇上不断地唉声叹气。使者到达外家,只听见里面号啕大哭,家人哭诉道:“夜半过后就去世了!”使者垂头丧气而归,据实奏闻。皇上一闻此言,心如刀割,神智恍惚,只是笼闭一室,枯坐凝思。
  ……

前言/序言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作品的成书年代至今未有确切的说法,一般认为是在一○○一年至一○○八年间,因此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作者紫式部,本姓藤原,原名不详。因其长兄任式部丞,故称为藤式部,这是宫里女官中的一种时尚,她们往往以父兄的官衔为名,以示身份;后来她写成《源氏物语》,书中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诵,遂又称作紫式部。作者生卒年月也无法详考,大约是生于九七八年,殁于一○一五年。紫式部出身中层贵族,是书香门第的才女,曾祖父、祖父、伯父和兄长都是有名的歌人,父亲兼长汉诗、和歌,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作者自幼随父学习汉诗,熟读中国古代文献,特别是对白居易的诗有较深的造诣。此外,她还十分熟悉音乐和佛经。不幸家道中落,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年长二十多岁的地方官藤原宣孝,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她过着孤苦的孀居生活。后来应当时统治者藤原道长之召,入宫充当一条彰子皇后的女官,给彰子讲解《日本书纪》和白居易的诗作,有机会直接接触宫廷的生活,对妇女的不幸和宫廷的内幕有了全面的了解,对贵族阶级的没落倾向也有所感受。这些都为她的创作提供了艺术构思的广阔天地和坚实的生活基础。
  《源氏物语》产生的时代,是藤原道长执政下平安王朝贵族社会全盛时期。这个时期,平安京的上层贵族恣意享乐,表面上一派太平盛世,实际上却充满着极其复杂而尖锐的矛盾。藤原利用累代是皇室外戚,实行摄关政治即摄政关白。八八八年,宇多天皇即位时,对群臣说:“政事万机,概关白于太政大臣。”关白之称由此而来。以后凡幼君即位,由太政大臣摄政,都叫关白。直至幕府兴起后,权移将军,关白才失去作用。,由其一族垄断了所有的高官显职,扩大了自己的庄园,而且同族之间又展开权力之争;皇室贵族则依靠大寺院,设置上皇“院政”,以对抗藤源氏的势力;至于中下层贵族,虽有才能也得不到晋身之阶,他们纷纷到地方去别寻出路,地方贵族势力迅速抬头;加上庄园百姓的反抗,使这些矛盾更加激化,甚至爆发了多次武装叛乱。整个贵族社会危机四起,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
  《源氏物语》正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以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面貌和特征。
  首先,作者敏锐地觉察到王朝贵族社会的种种矛盾,特别是贵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作品中以弘徽殿女御(地位最高的妃子)及其父右大臣为代表的皇室外戚一派政治势力,同以源氏及其岳父左大臣为代表的皇室一派政治势力之间的较量,正是这种矛盾和斗争的反映,是主人公源氏生活的时代环境,而且决定着他一生的命运。源氏是桐壶天皇同更衣(次于女御的妃子)所生的小皇子,母子深得天皇的宠爱,弘徽殿出于妒忌,更怕天皇册立源氏为皇太子,于是逼死更衣,打击源氏及其一派,促使天皇将源氏降为臣籍。在天皇让位给弘徽殿所生的朱雀天皇之后,右大臣掌政,源氏便完全失势;弘徽殿一派进而抓住源氏与右大臣的女儿胧月夜偷情的把柄,逼使源氏离开宫廷,把他流放到须磨、明石。
  后来朝政日非,朱雀天皇身罹重病,为收拾残局才不顾弘徽殿的坚决反对,召源氏回京,恢复他的官爵。冷泉天皇继位以后,知道源氏是他的生父,就倍加礼遇,后源氏官至太政大臣,独揽朝纲。但是,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并没有停息,源氏与左大臣之子围绕为冷泉天皇立后一事又产生了新的矛盾。
  作者在书中表白:“作者女流之辈,不敢侈谈天下大事。”所以作品对政治斗争的反映,多采用侧写的手法,少有具体深入的描写,然而,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出上层贵族之间的互相倾轧、权力之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主人公的荣辱沉浮都与之密不可分。总之,《源氏物语》隐蔽式地折射了这个阶级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可以堪称为一幅历史画卷。
  在《源氏物语》中,作者虽然主要描写源氏的爱情生活,但又不是单纯地描写爱情,而是通过源氏的恋爱、婚姻,揭示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在贵族社会里,男女婚嫁往往是同政治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是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在这方面,紫式部做了大胆的描写。左大臣把自己的女儿葵姬许配给源氏,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声势,朱雀天皇在源氏四十岁得势之时,将年方十六岁的女儿三公主嫁给源氏,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就连政敌右大臣发现源氏和自己的女儿胧月夜偷情,也拟将她许配给源氏,以图分化源氏一派。地方贵族明石道人和常陆介,一个为了求得富贵,强迫自己的女儿嫁给源氏;一个为了混上高官,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了左近少将,而左近少将娶他的女儿,则是为了利用常陆介的财力。
  作者笔下的众多妇女形象,有身份高贵的,也有身世低贱的,但她们的处境都是一样,不仅成了贵族政治斗争的工具,也成了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一夫多妻制的牺牲品。
  小说着墨最多的是源氏及其上下三代人对妇女的摧残。源氏的父皇玩弄了更衣,由于她出身寒微,在宫中备受冷落,最后屈死于权力斗争之中。源氏依仗自己的权势,糟蹋了不少妇女:半夜闯进地方官夫人空蝉的居室玷污了这个有夫之妇;践踏了出身低贱的夕颜的爱情,使她抑郁而死;看见继母藤壶肖似自己的母亲,由思慕进而与她通奸;闯入家道中落的末摘花的内室调戏她,发现她长相丑陋,又加以奚落。此外,他对紫姬、明石姬等许多不同身份的女子,也都大体如此。在后十回里出现的源氏继承人薰君(他名义上是源氏和三公主之子,实际上是三公主同源氏的妻舅之子柏木私通所生)继承了祖、父两辈人荒淫的传统,摧残了孤苦伶仃的弱女浮舟,又怕事情败露,把她弃置在荒凉的宇治山庄。在这里,读者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出这种乱伦关系和堕落生活是政治腐败的一种反映,和他们政治上的没落与衰亡有着因果关系。
  作者同情这些受侮辱、受损害的妇女,着力塑造了空蝉和浮舟这两个具有反抗性格的妇女形象。空蝉出身于中层贵族,嫁给一个比她大几十岁的地方官做继室。源氏看中了她的姿色,她也曾在年轻英俊的源氏的追求下一度动摇,但她意识到自己是有夫之妇,毅然拒绝源氏的非礼行为。特别是在她丈夫死后,虽然失去惟一的依靠,源氏又未忘情于她,但她仍然没有妥协,最后削发为尼,坚持了贵族社会中一个妇女的情操和尊严,表现出弱者对强者的一种反抗。浮舟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浮舟的父亲是天皇兄弟宇治亲王,他奸污了一个侍女,生下浮舟,遂又将母女一并抛弃。母亲带着浮舟改嫁地方官常陆介。浮舟许配人家后,因身世卑贱被退婚。后来她又遭到薰君、匂亲王两个贵族公子的逼迫,走投无路,跳进了宇治川,被人救起后也在小野地方出家,企图在佛教中求得解脱。当然,无论空蝉还是浮舟,她们的反抗都是绝望无力的。这也说明作者在那个社会中,找不到拯救这些可怜妇女的更好办法,只有让她们遁入空门或一死了之。
  紫式部的创作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她既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哀叹贵族阶级的没落,却又无法彻底否定这个社会和这个阶级;她既感到“这个恶浊可叹的末世……总是越来越坏”,可又未能自觉认识贵族阶级灭亡的历史必然性,所以她在触及贵族腐败政治的时候,一方面谴责了弘徽殿一派的政治野心和独断专行,另一方面又袒护源氏一派,并企图将源氏理想化,作为自己政治上的希望和寄托,对源氏政治生命的完结不胜其悲。书中第四十一回只有题目《云隐》而无正文,以这种奇特的表现手法来暗喻源氏的结局,正透露了作者的哀婉心情。另外在写到妇女命运的时候,她一方面对她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又把源氏写成一个有始有终的妇女的庇护者,竭力美化源氏,在一定程度上对源氏表示同情与肯定。此外,作品中还充满了贵族阶级的美学情趣、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以及虚空感伤的情调。
  《源氏物语》在艺术上也是一部有很大成就的作品,它开辟了日本物语文学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日文“物语”一词,意为故事或杂谈。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代(公元十世纪初)。它在日本民间评说的基础上形成,并接受了我国六朝、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在《源氏物语》之前,物语文学分为两个流派,一为创作物语(如《竹取物语》、《落洼物语》等),纯属虚构,具有传奇色彩;一为歌物语(如《伊势物语》、《大和物语》等),以和歌为主,大多属客观叙事或历史记述。这些物语,脱胎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是向独立故事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缺点就是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和艺术的完整性。紫式部第一次把创作物语和歌物语结合起来,并在物语的创作方法上继承了物语的写实传统,摒弃物语只重史实,缺少心理描写的缺陷,认为物语不同于历史只记述表面的粗糙的事实,其真实价值和任务在于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因而对物语的创作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源氏物语》全书共五十四回,近百万字。故事涉及三代,经历七十余年,出场人物四百余人,给读者留下鲜明印象的也有二三十人,其中主要是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乃至宫廷侍女、平民百姓。作者对其中大多数人物都描写得细致入微,使其各具有鲜明个性,说明作者深入探索了不同人物的丰富多彩的性格特色和曲折复杂的内心世界,因而写出来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富有艺术感染力。在小说结构上,《源氏物语》也很有特色。前半部四十四回以源氏为主人公,后半部十回以薰君为主人公,铺陈复杂的纠葛和纷繁的事件。它既是一部统一的完整的长篇,也可以成相对独立的故事。全书以几个大事件作为故事发展的关键和转折,有条不紊地通过各种小事件,使故事的发展与高潮的涌现彼此融会,逐步深入揭开贵族生活的内幕。在体裁方面,《源氏物语》颇似我国唐代的变文、传奇和宋代的话本,采取散文、韵文相结合的形式,以散文为主,织入近八百首和歌,使歌与文完全融为一体,成为整部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散文叙事,和歌则抒情、状物,这不仅使行文典雅,而且对于丰富故事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以及抒发人物感情,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作者在继承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地采用了汉诗文,单是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就达九十余处之多;此外还大量引用《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籍中的典故,并把它们结合在故事情节之中,所以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气氛,使中国读者读来更有兴趣。
  《源氏物语》问世以来,已经过去近千年了。尽管它在结构上显得有些庞杂、冗长,相同场面和心理描写重复过多,有损于作品的艺术完美性,但它毕竟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在今天仍保持着它的艺术生命力,对日本文学继续产生着影响。
  本书是由著名画家、作家、翻译家丰子恺先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花费不少心血翻译出来的,译文优美,传神达意,既保持了原著的古雅风格,又注意运用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笔法,译笔颇具特色。文革中,本书被迫从出版计划中撤销,致使译者生前未能看到其出版,实是一件憾事。几经周折,本书终于从一九八年到一九八三年陆续出版,并不断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这也是可告慰于丰子恺先生的。
  叶渭渠


《源氏物语》:千年流转的平安物语,霓裳羽衣下的情爱悲欢 在文学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穿越时空,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源氏物语》便是这样一部旷世杰作,它以其精妙的笔触、细腻的情感描写以及对日本平安时代社会风貌的生动刻画,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这部恢弘巨著,以其庞大的篇幅、丰富的人物群像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描绘日本平安贵族社会生活、爱情、政治斗争与人生无常的宏大画卷。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一位生活在平安时代中期(约11世纪初)的女性,凭借其卓越的才情和敏锐的洞察力,创作了这部被后世奉为圭臬的文学经典。全书共五十四帖,以光源氏的一生为中心,详尽记录了他从少年时代的风流倜傥,到中年时期的荣华富贵,再到晚年饱尝人生起伏的轨迹。然而,《源氏物语》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面折射出平安时代贵族女性悲剧命运的镜子,以及一个时代的风俗、文化、宗教和美学观念的百科全书。 光源氏:流转的“光源”与浮世的哀愁 小说的开篇,便将我们引入了光源氏的传奇人生。光源氏,被誉为“光辉的王子”,他是日本帝王与一位美丽汉人(中国)女子的私生子。他拥有无与伦比的容貌、才华和魅力,自小便备受瞩目。然而,他非皇室正统的身份,注定了他人生之路的复杂与坎坷。 光源氏的一生,无疑是一段充满情爱的传奇。他爱慕着生母的影子,对众多女性倾注了深情,也留下了无尽的纠葛。从初恋的藤壶女御,到正妻的葵姬,再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紫之上,以及后来的明石姬、六条御息所等等,每一个女性的出现,都为光源氏的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紫式部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光源氏与这些女性之间复杂而又真挚的情感。他与紫之上的相遇、相知、相守,是整部小说中最温暖、最动人的一段篇章,紫之上象征着理想的女性形象,她的温柔、智慧、包容,是光源氏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然而,即便是如此完美的女性,也无法完全填补光源氏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思念与追寻,更无法抵挡命运的无常。 光源氏的情感世界,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对女性的欣赏,但也常常夹杂着占有欲、得失感,甚至是略带残酷的玩弄。他周旋于众多女性之间,享受着被爱慕和被追逐的乐趣,但与此同时,他也承受着情感的失落、嫉妒的煎熬以及对逝去美好的追悔。这种多角恋情与情感纠葛,不仅展现了平安时代贵族社会的婚恋观念,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欲望、情感与道德的冲突。 平安时代的缩影:霓裳羽衣下的浮世绘 《源氏物语》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光源氏个人的情感故事,它更是平安时代贵族社会生活的一幅全景画。紫式部以写实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的衣食住行、服饰礼仪、宫廷生活、宗教信仰、艺术文化以及社会等级制度。 服饰与美学: 平安时代的贵族们以其华丽而富有层次感的服饰而闻名,特别是女性的十二单。书中对这些服饰的描写,色彩斑斓,如同流动的画卷,展现了当时社会对色彩搭配和材质运用的极致追求。书中对四季景色的描绘,如春日樱花的烂漫,夏日荷花的清雅,秋日红叶的绚烂,冬日雪景的静谧,无不体现了平安时代贵族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崇尚,以及他们独特的“物哀”美学意识——即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伤感与留恋。 社交与礼仪: 书中详细描绘了贵族们的社交活动,如歌会、赏花、听琴、吟诗等。这些活动不仅是社交的场合,更是展示才情、增进感情、甚至进行政治斡旋的平台。书中对人物对话的刻画,也体现了平安时代贵族之间委婉含蓄、注重礼节的交流方式。 政治与权力: 尽管《源氏物语》以情爱为主线,但政治斗争与权力角逐也贯穿其中。光源氏的父亲帝王,以及他本人,都身处权力中心。书中描写了大臣之间的争斗、皇子们的继承权之争,以及贵族们如何利用联姻来巩固势力。这些情节,让我们看到了在华丽的表面之下,隐藏着波诡云谲的政治博弈。 宗教与信仰: 佛教在平安时代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源氏物语》中,人物的命运、生死观念,以及对来世的期盼,都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书中也提及了神道教的信仰,以及对鬼神、怨灵的敬畏。 女性的悲剧:被时代束缚的灵魂 《源氏物语》中,光源氏是绝对的主角,但他所处的时代,更是孕育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女性形象。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下,平安时代的贵族女性,虽然享有一定的文化教育,但她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男人手中。 藤壶女御,光源氏的继母,她美丽、端庄,却不得不压抑自己对光源氏的爱恋,最终在孤独与悔恨中死去。葵姬,出身高贵,却因光源氏的疏远而遭受冷落,最终含恨而终。六条御息所,才华横溢,却因嫉妒和怨念化为怨灵,成为光源氏人生中的一道阴影。而像夕雾、薰、匂宫这些光源氏之后的男性角色,他们的人生轨迹,也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光源氏的某些特质,继续上演着家族的悲欢离合。 这些女性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普遍的缩影。她们如同被困在精致牢笼里的金丝雀,虽然衣食无忧,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她们的美丽、才情,在男权社会中,反而可能成为招致不幸的根源。紫式部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同情,深刻地描绘了她们内心的苦闷、绝望与无奈,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物哀”的韵味:美的消逝与人生的无常 《源氏物语》之所以能够跨越千年,仍然触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独特的“物哀”情怀。这种“物哀”并非简单的悲伤,而是一种对生命短暂、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的深刻体悟,是对世事无常的感叹,是对生命中稍纵即逝的美的留恋与追惜。 书中,光源氏经历过无数的美好时光,享受过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拥有过令人艳羡的爱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容颜会老去,爱情会褪色,权势会倾覆,生命本身也终将走向终点。光源氏晚年,虽然依然享有盛名,但内心的空虚与孤独,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无常。 小说的结局,光源氏也步入了人生的终点,而故事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光源氏的后代,如薰和匂宫,他们继承了光源氏家族的某些基因,继续着家族的爱恨情仇。这种“余韵”,更是将“物哀”的情感推向了极致,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人生的无尽轮回。 永恒的文学丰碑 《源氏物语》不仅是一部小说,它更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探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风貌、贵族生活与文化精髓。它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对情感的描摹,对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部伟大的作品,以其精妙的艺术成就,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对人类情感世界的细腻洞察,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阅读《源氏物语》,就像是在品味一杯陈年的美酒,初尝时或许有淡淡的忧伤,但回味无穷,越品越能体会出其中蕴含的深邃与隽永。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生的悲欢离合,对美的追求,对真情的渴望,始终是贯穿人类情感的永恒主题。 《源氏物语》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在其中找到共鸣。它是一曲关于爱、关于美、关于生命、关于无常的宏大而又细腻的歌。它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反复体悟的文学经典。

用户评价

评分

上个月在一家独立书店淘到的这套《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思潮》,简直是为我这种“知识碎片化”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完美入门读物。它的叙事结构非常清晰,不像许多哲学史那样晦涩难懂,作者采用了一种“问题驱动”的讲解方式,每介绍一个哲学流派,都会先提出一个时代的核心困惑,然后看各个哲学家是如何回应和构建理论体系的。比如,从柏拉图的“理念论”如何被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所修正,再到经院哲学如何被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所颠覆,整个思想的演变脉络如同一条清晰的河流。书里插图和图表的使用也是一大亮点,对于像我这样需要视觉辅助来理解复杂逻辑关系的人来说,那些时间轴和思想光谱图简直是救星。虽然它无法替代阅读原著的深度,但作为一本提供全局观和构建知识框架的工具书,这套书的价值无可估量,它成功地让原本高冷的哲学变得平易近人且充满历史的张力。

评分

为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研究的专著《唐诗的意境与情韵》而购买的这套“学术精粹”系列,不得不说,这本专著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封面采用了宣纸纹理的哑光处理,手感极佳,体现了对主题的尊重。内容上,作者的切入角度非常新颖,没有过多纠缠于简单的生平和作品罗列,而是聚焦于“意境”这一东方美学核心概念的形成和演变。他用现代的文学理论框架,结合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韵生动”进行交叉分析,尤其是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解读,将视觉、听觉、触觉的交融提升到了一个形而上的层面。书中对不同流派诗歌的“情”的表达方式进行了细致的对比,比如盛唐的雄浑与中晚唐的沉郁,论证清晰,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敦煌写经和早期手稿的旁注作为佐证,这对于我们理解唐诗的复杂性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虽然学术性较强,对非专业读者可能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但对于深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案头参考书。

评分

我买这套《存在与虚无:萨特哲学思想精选集》主要是想搞清楚“自由”这个概念在后世哲学讨论中到底被阐释到了何种极端。萨特那套理论体系庞大得让人望而生畏,但幸好这套“精选集”对核心概念的提炼做得相当到位,免去了我直接啃原著的巨大障碍。他对于“人是自由的,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这一核心命题的阐述,简直是一种精神上的“酷刑”。他剥夺了所有外部借口,将人类置于一个真空的、必须不断做出选择的境地。读到“他人即地狱”这一段时,我着实被震住了,深刻体会到那种被观看、被定义的焦虑感。这本书的语言是严谨的、逻辑推演是环环相扣的,读完后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审视冲动,思考自己过去生活中那些自以为是“必然”的选择,到底有多少是真正出于自我意志的投射。它不提供安慰,只提供彻骨的清醒,是重塑世界观的利器。

评分

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抱着“挑战自我”的心态拿起了这本《百年孤独》的权威精装版。坦白说,初读时确实有些迷失在马尔克斯构建的那个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宏大叙事中。人物名字的重复使用(都是奥雷里亚诺和阿卡迪奥),加上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频繁穿插——比如会飞的吉普赛人、不停下雨的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让人需要时刻回翻目录才能理清辈分和事件的先后顺序。但一旦你接受了这种独特的叙事逻辑,便如同被一股强大的魔力吸入马孔多的空气中,无法自拔。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它浓缩了拉丁美洲的历史、神话、政治创伤和宿命感。那种将日常琐事与超自然现象并置的笔法,使得悲剧性的孤独感被渲染得既荒谬又无比真实。每一次重读,都会发现新的隐喻和对历史的喟叹,它的文字里充满了热带的潮湿和饱满的生命力,读起来酣畅淋漓,虽然结局是宿命的循环,但过程的壮阔令人叹为观止。

评分

这套《世界文学经典译丛:追忆似水年华》(上下册)真是一次漫长而深刻的阅读旅程。普鲁斯特的文字如同他笔下的玛德莱娜小饼干一样,一旦触碰到,便会唤醒你内心深处那些尘封已久的感官记忆。我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才读完,其中有段时间几乎是废寝忘食地沉浸在他的意识流世界里。他对于时间、记忆和爱情的探讨,绝非浅尝辄止的哲学思辨,而是通过极其细腻、近乎病态的观察,将巴黎上流社会的浮华、贵族阶层的衰落,乃至人类情感中最难以言喻的幽微之处,一一剖析开来。最让我震撼的是他描述感官体验的方式,比如对音乐的迷恋,对不同气味如何引发回忆的捕捉,那种“非自愿记忆”的力量,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尽管篇幅浩瀚,句式繁复得如同迷宫,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你会发现每一句冗长的描述背后都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洞察。这书考验耐心,但也给予了无与伦比的回报,读完后看世界的方式似乎都微妙地改变了,多了一层对“过去如何塑造现在”的理解。

评分

人文版的这套世界名著真心不错,都是名家翻译。

评分

【作者简介】

评分

“嗨,……难道这是现在穿的?这不是现在穿的!这是嫁妆!”

评分

很喜欢这本书!精装本质量很好!

评分

人民文学的书真心棒 印刷和纸张质量都很好正好京东搞活动 又买了一堆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

整体不错,就是包装膜侧面开了,估计是运输过程中弄的。

评分

多次在京东上购人民文学的名著的,领卷订的正版,便宜,送货上门。

评分

收藏。丰子恺先生的翻译太精彩。印刷不错。

评分

了解了多个译本,最终选择了这本, 印刷很棒,精装本,非常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