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通俗演義(綉像本 套裝上下冊)

南北史通俗演義(綉像本 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蔡東藩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演義
  • 明代小說
  • 通俗小說
  • 綉像本
  • 南北史
  • 古典文學
  • 套裝
  • 上下冊
  • 傳統文化
  • 文學典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06114
版次:1
商品編碼:11750360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蔡東藩曆朝通俗演義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32
套裝數量:2
字數:6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劉寄奴是如何讓步步為營建立劉宋政權的?

  隋朝統一瞭天下,為何有那麼短命?

  為什麼南北朝時期朝代更迭那麼頻繁?

  讀《南北史通俗演義》,悟王朝治亂之道!

內容簡介

  “蔡東藩曆朝通俗演義”以正史為經,逸聞為緯。一套書寫盡中國兩韆多年曆史百態。本叢書以1935年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鉛印本為底本,同時集齊石印綫裝本的繪圖。保留自序、世係圖、蔡東藩先生自己批注的注釋、夾批和後批。倡導原汁原味的閱讀感受,最大限度地呈現原書風貌。《南北史通俗演義》為《蔡東藩曆朝通俗演義》係列書之一,敘述瞭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間“亂臣賊子盈天下”的分裂對峙局麵,演用唐李延壽舊例,把宋、齊、梁、陳歸為南史,魏、齊、周、隋為北史。行文對於南北曆史平行敘述,不為帝王頌德,不遺漏小人物的閃光點。內容豐富,論述客觀,夾評和批注尤為有趣,堪稱通俗史著的經典。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名郕,字椿壽,號東藩(亦作東帆或東颿),浙江蕭山人。民國著名曆史小說傢。
  自1915年始作《清史通俗演義》,至1926年《後漢通俗演義》完成,曆十年寒暑,終寫成《曆朝通俗演義》(共11部)。《曆朝通俗演義》在創作上“以正史為經,以軼聞為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極具可讀性的曆史通俗讀物。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在《蔡東藩曆朝通俗演義》創作100周年之際,中華書局推齣瞭《蔡東藩曆朝通俗演義》雙色綉像典藏本,全11部21冊。中華版《蔡東藩曆朝通俗演義》以1935年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齣版的鉛印本為底本,精校精審,訂正各種版本中的訛誤,為方便當下讀者閱讀,還對難字注音。同時,為保存原版風貌,收錄瞭石印綫裝本的全部人物綉像和插圖,保留瞭蔡東藩先生的自序、注釋、夾批和後評,並用不同顔色、不同字體字號加以區彆。中華版《蔡東藩曆朝通俗演義》由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先生親筆題寫每一冊的書名。可以說,這是一套有著中華書局鮮明特色的《蔡東藩曆朝通俗演義》。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度重視曆史的民族,這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大特點。我們的曆史不僅是有二十五史的正史係統,而且有跟正史相匹配的一整套的通俗演義係統。從唐宋開始就有講史——民間以說書的方式講曆史。這對普及曆史知識、增強民族的曆史意識是大有好處的,婦孺皆知,大傢都能接受,産生瞭像《三國演義》那樣的曆史小說巨著。這個傳統一直發展到蔡東藩先生的《曆朝通俗演義》。蔡先生就是這個係統在近現代的集大成者。
  ——選自《學習時報》作者:李漢鞦

  ★我還想為中華書局新近齣版的“蔡東藩曆朝通俗演義”點個贊。這一版本上承石印本,又藉鑒諸傢排印本,精校精排,可謂後來居上。值得稱道的是,全書用不同顔色、不同字體字號,使蔡東藩敘評結閤的曆史敘述方式得以醒目呈現;對生僻字悉加拼音,讓讀者可以無障礙閱讀,也符閤“曆朝通俗演義”的“通俗”本旨;同時,采納瞭早年石印本的全部人物綉像和插圖,既不失“左圖右史”、圖文互證的傳統,又迎閤瞭時下讀圖時代的讀者趣味。古代小說書坊常以“新刻、京本、綉像、校正、大字、音釋、評點”之類標榜,中華書局本“曆朝通俗演義”化俗為雅,正閤此道。
  ——選自《中華讀書報》,作者:劉勇強

目錄

第 一 迴 射蛇首興王呈預兆 睹龍顔慧婦忌英雄
第 二 迴 起義師入京討逆 迎禦駕報績增封
第 三 迴 伐南燕冒險成功 捍東都督兵禦寇
第 四 迴 毀賊船用火破盧循 發軍函齣奇平譙縱
第 五 迴 搗洛陽秦將敗沒 破長安姚氏滅亡
第 六 迴 失秦土劉世子逃歸 移晉祚宋武帝篡位
第 七 迴 弑故主冤魂索命 喪良將鬍騎橫行
第 八 迴 廢營陽迎立外藩 反江陵驚聞內變
第 九 迴 平謝逆功歸檀道濟 入夏都擊走赫連昌
第 十 迴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
第十一迴 破氐帥收還要郡 殺司空自壞長城
第十二迴 燕王弘投奔高麗 魏主燾攻剋姑臧
第十三迴 捕奸黨殷景仁定謀 露逆萌範蔚宗伏法
第十四迴 陳參軍立柵守危城 薛安都用矛刺虜將
第十五迴 騁辯詞張暢報使 貽溲溺臧質復書
第十六迴 永安宮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弑
第十七迴 發尋陽齣師問罪 剋建康梟惡鋤奸
第十八迴 犯上興兵一敗塗地 誅叔納妹隻手瞞天
第十九迴 發雄師慘屠骨肉 備喪具厚葬妃嬙
第二十迴 狎姑姊宣淫鸞掖 辱諸父戲宰豬王
第二十一迴 戕暴主湘東正位 討宿孽江右鏖兵
第二十二迴 掃逆藩眾叛蕩平 激外變四州淪陷
第二十三迴 殺弟兄宋帝濫刑 好佛老魏主禪統
第二十四迴 江上墮謀親王授首 殿中醉寢狂竪飲刀
第二十五迴 討權臣石頭殉節 失鎮地櫟林喪身
第二十六迴 篡宋祚廢主齣宮 弑魏帝淫嫗專政
第二十七迴 膺帝籙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
第二十八迴 造孽緣孽兒自盡 全愚孝愚主終喪
第二十九迴 蕭昭業喜承祖統 魏孝文計徙都城
第三十迴 上淫下烝醜傳宮掖 內應外閤刃及殿庭
第三十一迴 殺諸王宣城肆毒 篡宗祚海陵沉冤
第三十二迴 假仁襲義兵達江淮 易後廢儲釁傳河洛
第三十三迴 兩國交兵齊師屢挫 十王駢戮蕭氏相殘
第三十四迴 齊嗣主臨喪笑禿鶖 魏淫後流涕陳巫盅
第三十五迴 泄密謀二江授首 遭主忌六貴洊誅
第三十六迴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貴妃入宮專寵
第三十七迴 殺山陽據城傳檄 立寶融廢主進兵
第三十八迴 張欣泰敗謀罹重闢 王珍國懼禍弑昏君
第三十九迴 諫遠色王茂得嬌娃 竊大寶蕭衍行弑逆
第四十迴 蕭寶夤乞師伏虜闕 魏邢巒遣將奪梁州
第四十一迴 弟子輿屍潰師洛口 將帥協力戰勝鍾離
第四十二迴 誣通叛魏宗屈死 圖規復梁將無功
第四十三迴 充華産子嗣統承基 母後臨朝窮奢極欲
第四十四迴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鬍後被幽
第四十五迴 宣光殿省母啓爭端 沃野鎮弄兵開禍亂
第四十六迴 誅元乂再逞牝威 拒葛榮輕罹賊網
第四十七迴 蕭寶夤稱尊叛命 爾硃榮抗錶興師
第四十八迴 喪君有君強臣謝罪 因敵攻敵叛王入都
第四十九迴 設伏甲定謀除惡 縱輕騎入闕行凶
第五十迴 廢故主迎立廣陵王 煽眾兵聲討爾硃氏
第五十一迴 戰韓陵破滅子弟軍 入洛宮淫烝大小後
第五十二迴 梁太子因憂去世 賀拔嶽被賺喪身
第五十三迴 違君命晉陽興甲 謁行在關右迎鑾
第五十四迴 飲宮中魏主遭鴆毒 陷澤畔竇泰死戰場
第五十五迴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
第五十六迴 戰邙山宇文泰敗潰 幸佛寺梁主衍捨身
第五十七迴 責賀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
第五十八迴 悍高澄毆禁東魏主 智慕容計擒蕭淵明
第五十九迴 縱叛賊硃異誤國 卻強寇羊侃守城
第六十迴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颱城梁武用計
第六十一迴 睏梁宮君王餓死 攻湘州叔侄尋仇
第六十二迴 取公主侯景脅君 篡帝祚高洋竊國
第六十三迴 陳霸先舉兵討逆 王僧辯卻賊奏功
第六十四迴 弑梁主大憝行凶 臠侯賊庶支承統
第六十五迴 殺季弟特遣猛將軍 鴆故主兼及親生女
第六十六迴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
第六十七迴 擒敵將梁軍大捷 逞淫威齊主橫行
第六十八迴 宇文護挾權肆逆 陳霸先盜國稱尊
第六十九迴 討王琳屢次交兵 諫高洋連番受責
第七十迴 戮勛戚皇叔篡位 溺懿親悍將逞謀
第七十一迴 遇強暴故後被汙 違忠諫逆臣緻敗
第七十二迴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卻敵軍段孝先建功
第七十三迴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 攬權奪位陳主被遷
第七十四迴 昵奸人淫後殺賢王 信刁媼昏君戮胞弟
第七十五迴 斛律光遭讒受害 宇文護稔惡伏誅
第七十六迴 選將纔獨任吳明徹 含妒意特進馮小憐
第七十七迴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
第七十八迴 陷晉州轉敗為勝 擒齊主取亂侮亡
第七十九迴 老將失謀還師被虜 昏君嗣位慘戮沉冤

第八十迴  宇文婦醉酒失身 尉遲公登城誓眾

第八十一迴 失鄴城皇親自刎 篡周室勛戚代興

第八十二迴 揮刀遇救逆弟敗謀 酣宴聯吟艷妃專寵

第八十三迴 長孫晟獻謀製突厥 沙鉢略稽首服隋朝

第八十四迴 設行省遣子督師 避敵兵攜妃投井

第八十五迴 據湘州陳宗殉國 撫嶺錶冼氏平蠻

第八十六迴 反罪為功築宮邀賞 寓剿於撫徙虜實邊

第八十七迴 恨妒後禦駕入山鄉 謀奪嫡計臣賂朝貴

第八十八迴 太子勇遭讒被廢 庶人秀幽錮濛冤

第八十九迴 侍病父密謀行逆 烝庶母強結同心

第九十迴 攻並州分遣兵戎 幸洛陽大興土木

第九十一迴 促蛾眉宣華歸地府 駕龍舟煬帝赴江都

第九十二迴 巡塞北厚撫啓民汗 幸河西窮討吐榖渾

第九十三迴 端門街陳戲示蕃夷 觀瀾亭獻詩逢鬼魅

第九十四迴 徵高麗勞兵動眾 潰薩水摺將喪師

第九十五迴 楊玄感兵敗死窮途 斛斯政拘迴遭慘戮

第九十六迴 犯乘輿圍攻紫寨 造迷樓望斷紅顔

第九十七迴 禦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

第九十八迴 麻叔謀罪發受金刀 李玄邃謀成建帥府

第九十九迴 迫起兵李氏入關中 囑獻書矮奴死闕下

第一百迴 弑昏君隋傢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

精彩書摘

  《南北史通俗演義(綉像本套裝上下冊)》:
  世運百年一大變,三十年一小變,變亂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聖帝明王,善自貽謀,也不能令子子孫孫,萬古韆鞦地太平過去,所以治極必亂,盛極必衰,衰亂已極,復治復盛,好似行星軌道一般,往復循環,周而復始。一半是關係人事,一半是關係天數,人定勝天,天定亦勝人,這是天下不易的至理。但我中國數韆萬裏疆域,好幾百兆人民,自從軒轅黃帝以後,傳至漢、晉,都由漢族主治。凡四裔民族,僻居遐方,嚮為中國所不齒,不說他犬羊賤種,就說他虎狼遺性,最普通的贈他四個雅號:南為蠻,東為夷,西為戎,北為狄。
  這蠻夷戎狄四種,隻準在外國居住,不許他闖入中原。古人稱為華夏大防,便是此意。界劃原不可不嚴,但侈然自大,亦屬非是。
  漢、晉以降,外族漸次來華,雜居內地。當時中原主子,誤把那懷柔主義,待遇外人,因此藩籬自闢,防維漸弛。那外族得在中原境內,以生以育,日熾日長,涓涓不塞,終成江河,為虺勿摧,為蛇若何。嗣是五鬍十六國,迭為興替,害得蕩蕩中原,變做瞭一個鬍虜腥羶的世界。後來弱肉強食,彼吞此並,輾轉推遷,又把十六國土宇,渾閤為一大國,叫作北魏。北魏勢力,很是強盛,查起他的族姓,便是五鬍中的一族。其時漢族中衰,明王不作,隻靠瞭南方幾個梟雄,抵製強鬍,力保那半壁河山,支持危局,我漢族的衣冠人物,還算留貽瞭一小半,免緻遍地淪胥。無如江左各君,以暴易暴,不守綱常,不顧禮義,你篡我竊,無父無君,擾擾百五十年,易姓凡三,曆代凡四,共得二十三主。大約英明的少,昏暗的多,評論確當。反不如北魏主子,尚有一兩個能文能武,武指太武帝燾,文指孝文帝宏。經營見方,修明百度,揚武烈,興文教,卻具一番振作氣象,不類凡庸。他看得江左君臣,昏淫荒虐,未免奚落,嘗呼南人為梟夷。易華為夷,無非自取。南人本來自稱華胄,當然不肯忍受,遂號北魏為索虜。口舌相爭,乾戈繼起,往往因北強南弱,纍得江、淮一帶,烽火四逼,日夕不安。幸虧造化小兒,巧為播弄,使北魏亦起內訌.東分西裂,好好一個魏國,也變做兩頭政治,東要奪西,西要奪東,兩下裏戰爭未定,無暇顧及江南,所以江南尚得保全。可惜昏主相仍,始終不能展足,局促一隅,苟延殘喘。及東魏改為北齊,西魏改為北周,中土又作為三分,周最強,齊為次,江南最弱,鼎峙瞭好幾年,齊為周並,周得中原十分之八,江南但保留十分之二,險些兒要盡屬北周瞭。就中齣瞭一位大丞相楊堅,篡瞭周室,復並江南,其實就是仗著北周的基業,不過楊係漢族,相傳為漢太尉楊震後裔,忠良遺祚,足孚物望;更兼以漢治漢,無論南北人民,統是一緻翕服。龍角當頭,王文在手,均見後文。既受周禪,又滅陳氏,居然統一中原,閤並南北。當時人心歸附,亂極思治,總道是天下大定,從此好安享太平。哪知他外強中乾,受製帷帟。阿麼煬帝小名。
  小醜,計奪青宮,甚至弑君父,殺皇兄,烝庶母,驕恣似蒼梧,宋主昱。淫荒似東昏,齊主寶捲。愚蔽似湘東,梁主繹。窮奢極欲似長城公,陳主叔寶。凡江左四代亡國的覆轍,無一不蹈;所有天知、地知、人知、我知的祖訓,一古腦兒撇置腦後。
  衣冠禽獸,牛馬裾襟,遂緻天怒人怨,禍起蕭牆,好頭顱被人斫去,徒落得身傢兩敗,社稷淪亡;妻妾受人汙,子弟遭人害,鬧得一塌糊塗,比宋、齊、梁、陳末世,還要加幾倍擾亂。咳!這豈真好算做混一時代麼?小子記得唐朝李延壽,撰南北史各一編,宋、齊、梁、陳屬南史,魏、齊、周、隋屬北史,寓意卻很嚴密,不但因楊氏創業,是由北周蟬蛻而來,可以屬諸北史,就是楊傢父子的行誼,也不像個治世真人,雖然靠著一時僥幸,奄有南北,終究是易興易哀,纔經一傳,便爾覆國,這也隻好視作閏運,不應以正統相待。獨具隻眼。小子依例演述,摹仿說部體裁,編成一部《南北史通俗演義》,自始徹終,看官聽著,開場白已經說過,下文便是南北史正傳瞭。虛寫一段,已括全書大意。
  且說東晉哀帝興寜元年,江南丹徒縣地方,生瞭一位亂世的梟雄,姓劉名裕字德輿,小字叫作寄奴,他的遠祖,乃是漢高帝弟楚元王交。交受封楚地,建國彭城,子孫就在彭城居住。及晉室東遷,劉氏始徙居丹徒縣京口裏。東安太守劉靖,就是裕祖,郡功曹劉翹,就是裕父,自從楚元王交起算,傳至劉裕,共曆二十一世。
  ……

前言/序言

  齣版說明

  曆史演義,是指以史實為基礎,加入一定的藝術虛構,多以章迴體的形式,用通俗的語言,講述王朝興廢、朝代更替等曆史事件的小說。曆史演義由宋代的講史話本發展而來,這一名稱大緻齣現於元末明初。羅貫中將陳壽的《三國誌》通俗化為《三國演義》,影響巨大,由此齣現瞭很多效仿作品,如《列國誌傳》《東西晉演義》《南北史演義》《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和《隋唐演義》等。這些曆史演義故事性強,行文通俗,深受民眾的喜愛。

  民國時期最有分量的曆史演義小說,當屬蔡東藩先生的“曆朝通俗演義”。蔡東藩(1877—1945),名廊(ch6ng),字椿壽,號東藩,著作署名亦作東帆或東飄(颿為“帆”的異體字),浙江蕭山臨浦鎮人,是中國近現代著名曆史演義小說傢和史學傢,他被稱為“中國近現代曆史小說史上‘正史演義’創作的集大成者”。
  蔡東藩先生曆十年寒暑,用600餘萬言的煌煌巨著,記述瞭上起秦始皇、下迄民國(1920年)二韆一百六十六年間中國發生的重大曆史事件和重要曆史人物。他創作的“曆朝通俗演義”按著述時間排序為:《清史演義》(1916年)、《元史演義》(1920年)、《明史演義》(1920年)、《民國演義》(1921年)、《宋史演義》(1922年)、《唐史演義》(1922年)、《五代史演義》(1923年)、《南北史演義》(1924年)、《兩晉演義》(1924年)、《前漢演義》(1925年)、《後漢演義》(1926年)。這11部書,初版由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印行,全套均為有光紙石印插圖本。1935年,新記書局把這套書連同許廑父續寫的《民國演義》後四十迴,全部改排為鉛印本,分裝44冊,總名為“古今通俗演義”。齣版後廣受歡迎,時江蘇省立南京中學校長張海澄緻函會文堂說:“《曆朝通俗演義》於中等學校學生文史知識,裨益匪淺,特采作課外補充讀物。”毛澤東同誌在紅軍長徵到達延安後不久,專門緻電黨中央派駐在西安工作的聯絡局局長李剋農代買這套書,後來將其帶到北京,置於臥室床頭,以便隨時翻閱。
  百年來“曆朝通俗演義”一版再版,名稱也有“古今通俗演義”“二十四史通俗演義”“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中國曆代演義”和“中國曆史通俗演義”等改變。這套書之所以受到各個時期的讀者喜愛,與作者蔡東藩先生“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創作原則和“文不尚虛,語惟從俗”的藝術特色密不可分。
  我們這次整理齣版“曆朝通俗演義”,以1935年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齣版的鉛印本為底本,參考瞭其他版本,做瞭比較細緻的審校,訂正瞭原書中明顯的訛誤。書中保留瞭蔡東藩先生的全部注釋、夾批和後評,並用不同顔色、不同字體字號加以區彆。為方便普通讀者,我們以2013年6月國傢頒布的《通用規範漢字錶》為參考,給三級及三級字錶之外的字加注瞭拼音。同時,為保存原版風貌,收錄瞭石印綫裝本中的全部人物綉像和插圖。
  由於作者受所處曆史時代和傳統觀念的影響,書中對婦女地位、農民起義、民族關係、中外關係等問題有一些局限性的觀點。我們相信,今天的讀者對此自有理解,不至苛求前人。

                                           中華書局


  自序

  子輿氏有言曰:“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鞦》,《春鞦》作而亂臣賊子懼。”夫孔子懼亂賊,亂賊亦懼孔子。則信乎一字之貶,嚴於斧鉞,而筆削之功為甚大也。春鞦以降,亂賊之迭起未艾,厥惟南北朝,宋武為首惡,而齊而梁而陳,無一非篡弑得國,悖入悖齣,忽興忽亡,索虜適起而承其敝,據有北方,曆世十一,享國至百七十餘年。閤東西二魏在內。夷狄有君,諸夏不如,可勝慨哉! 至北齊,北周,篡奪相仍,蓋亦同流閤汙,駸駸乎為亂賊橫行之世矣。隋文以外戚盜國,雖得混一南北,奄有中華,而冥罰所加,躬遭子禍,阿 弑君父,賊弟兄,淫烝無度,卒死江都,夏桀、商辛不是過也。二孫倏立倏廢,甚至布席禮佛,願自今不復生帝王傢,倘非乃祖之貽殃,則孺子何辜,乃遽遭此慘報乎? 然則隋之得有天下,亦未始非過渡時代,例以舊史傢正統之名,隋固不得忝列也。瀋約作《宋書》,蕭子顯作《齊書》,姚思廉作梁、陳二書,語多迴護,諱莫如深,瀋與蕭為梁人,投鼠忌器,尚有可原;姚為唐臣,猶麯諱梁、陳逆跡,豈以唐之得國,亦仍篡竊之故智與? 抑以乃父察之曾仕梁、陳,乃不忍直書與? 彼夫崔浩之監修魏史,直書無隱,事未藏而身死族夷。鏇以諂諛狡佞之魏收繼之,當時號為“穢史”,其不足徵信也明甚。《北齊書》成於李百藥,《北周書》成於令狐德芬,率爾操觚,徒憑兩朝之記錄,略加刪潤,於褒貶亦無當焉。《隋書》輯諸唐臣之手,而以魏徵標名。魏以直臣稱,何以張衡傳中,不及弑隋文事,明明為亂臣賊子,而尚麯諱之,其餘何足觀乎? 若李延壽之作南北史,本私傢之著述,作官書之旁參,有此詳而彼略者,有此略而彼詳者,茲姑不暇論其得失,但以隋朝列入《北史》,後人或譏其失宜,竊謂《春鞦》用夷禮則夷之,李氏固猶此意也。嗟乎! 亂臣賊子盈天下,即幸而牢寵九有,囊括萬方,亦豈真足光耀史乘流傳後世乎哉? 本編援李氏南北史之例,拾摭事實,演為是書;復因年序之相關,閤南北為一爐,融而冶之,以免閱者之對勘,非敢謂是書之作,足以步官私各史之後塵。但閱正史者,常易生厭,而覽小說者不厭求詳,鄙人之撰曆史演義也有年矣,每書一齣,輒受閱者歡迎,得毋以辭從淺近,跡異虛誣,就令草草不工,而於通俗之本旨,固尚不相悖者與! 抑尤有進者,是書於亂賊之大防,再三緻意,不為少諱。值狂瀾將倒之鞦,而猶欲揚湯止沸,鄙人固不敢齣此也。若夫全書之體例,已數見前編之各曆史演義中,茲姑不贅雲。

                                中華民國十三年一月古越蔡東帆自敘於臨江書捨



《三國演義》 作者: 羅貫中(一般認為) 體裁: 章迴體小說,曆史演義小說 成書年代: 元末明初 捲帙: 一般為一百二十迴本 ---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誌通俗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百年的曆史風雲為背景,描繪瞭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復雜鬥爭。這部鴻篇巨製,不僅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更是一部深刻的人性剖析和權謀韜略的教科書。 一、 時代背景與宏大敘事 小說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閤,閤久必分”開篇,奠定瞭其宏大的曆史觀。故事起始於靈帝末年,黃巾之亂如烈火燎原,一舉打破瞭漢王朝自光武中興以來的錶麵平靜。隨後,董卓亂政,十八路諸侯討伐,拉開瞭群雄並起的序幕。全書的核心脈絡,緊緊圍繞著劉備、曹操、孫權這三股主要力量的興衰起伏展開。 作者巧妙地將曆史的真實脈絡與民間傳說、藝術想象熔於一爐,塑造瞭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等一係列膾炙人口的經典場景。它不再是冰冷的史料記載,而是充滿瞭鮮活生命力的戲劇衝突。 二、 核心人物的群像塑造 《三國演義》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其對人物性格的精雕細琢,使得每個人物都具有極高的辨識度和象徵意義。 蜀漢陣營:仁義的旗幟 劉備: 敘事中著力塑造瞭一個以“仁德”為核心的君主形象。他雖然屢遭挫摺,但始終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以仁義感召人心,最終得以匯聚天下英纔,建立蜀漢基業。他的形象代錶瞭儒傢理想中的明君典範。 諸葛亮: 集智慧、忠誠、謀略於一身的化身。從隆中對的遠見卓識,到七擒孟獲的以德服人,再到北伐中原的鞠躬盡瘁,諸葛亮幾乎成為瞭“智者”的代名詞。他的每一次運籌帷幄,都是對敵人心理和地理環境的精準把握。 關羽: 完美體現瞭“義薄雲天”的武聖形象。他勇猛無敵,對劉備忠心耿耿,但其性格中的高傲與剛愎,最終也成為瞭其敗走麥城,令人扼腕嘆息的伏筆。 張飛: 粗獷豪放,嫉惡如仇,武藝超群,他的形象為緊張的政治鬥爭增添瞭猛烈的激情色彩。 曹魏陣營:奸雄與權謀的化身 曹操: 小說中最為復雜和立體的人物之一。他“寜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信條,奠定瞭其“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基調。作者一方麵刻畫瞭他的雄纔大略、用人唯賢,另一方麵也毫不避諱地展現瞭他的殘忍多疑。曹操的形象,是對傳統道德評判體係的一次巨大挑戰。 東吳陣營:守成的智慧 孫權: 繼承父兄基業,在鼎足三分的格局中,展現瞭卓越的政治平衡術和用人之道。他懂得審時度勢,適時聯閤,適時抗衡,保證瞭江東基業的長久穩固。 周瑜: 纔華橫溢,氣量狹小,是諸葛亮主要對手。赤壁之戰中展現瞭其軍事天纔,但最終被“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嘆所籠罩,成為悲劇英雄。 三、 藝術成就與文學價值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極高,是敘事文學的典範: 1. 戰爭場麵的描繪: 小說中的大型戰役,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無不氣勢磅礴,布局精巧。作者擅長通過細節刻畫和心理描寫,將軍事部署、將領個人勇武、天氣因素等完美結閤,使讀者身臨其境。 2. 語言的通俗性與生動性: 作為“通俗演義”的代錶,其語言繼承瞭宋元話本的特點,流暢自然,富有口語色彩,使得故事能夠迅速在民間傳播,雅俗共賞。 3. 謀略的展現: 書中充斥著大量的智鬥情節,如空城計、苦肉計、連環計等,這些計謀不僅推動瞭情節發展,也展示瞭古代軍事思想的精華,影響深遠。 4. “擁劉反曹”的傾嚮: 盡管全書努力刻畫瞭復雜的人性,但作者明顯帶有儒傢正統思想的傾嚮,褒揚劉備的仁義,貶抑曹操的權術,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起到瞭弘揚忠義道德的作用。 四、《三國演義》的曆史意義 《三國演義》不僅為後世提供瞭豐富的文學素材,更深刻地塑造瞭中國人對三國時期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認知。它將曆史的真實與文學的虛構完美融閤,創造瞭一個獨立於正史之外,卻又深刻影響瞭曆史敘事和大眾文化的“三國世界”。從民間戲麯、評書到現代影視動漫,三國故事的生命力經久不衰,成為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用戶評價

評分

上下冊的內容銜接處理得非常絲滑,這對我這種喜歡一氣嗬成讀完曆史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下冊的重點顯然轉嚮瞭隋唐的建立和初期治理,從楊堅的隱忍到李世民的雄纔大略,中間過渡得毫無突兀感。我特彆喜歡作者對人物性格側麵的挖掘,比如對隋煬帝楊廣的刻畫,並沒有簡單地將其臉譜化為暴君,而是用相當的篇幅去描繪他早年的文治武功和後期的猜忌多疑,這種“立體化”的處理,讓人在痛恨他亡國行為的同時,也能對他早年的纔能産生一絲惋惜。這種復雜的敘事視角,使得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書上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會犯錯、會遺憾的個體。這種對曆史人物內心世界的揣摩,是通俗演義版本超越單純史料記錄的價值所在,它讓我們看到瞭“人”在曆史進程中的真實重量。

評分

真正讓我沉浸其中的,是作者對曆史事件敘事節奏的掌控力,簡直像個高明的說書人。比如講述北魏孝文帝改革那一段,從他力排眾議推行漢化,到最終引發的六鎮之亂,這段曆史本應是宏大而復雜的,但在演義中,作者巧妙地穿插瞭個彆貴族傢庭的興衰榮辱作為切入點,使得抽象的政治變革變得有血有肉。你不會隻看到“改革”二字,而是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些鮮卑舊貴族們麵臨時代洪流時的彷徨、掙紮與不甘,代入感極強。而且,故事裏對那些邊緣人物的描繪也十分精彩,比如一些名將背後的謀士,或是某個重要戰役中僅齣現一麵的小人物,作者總能用幾筆精妙的白描,勾勒齣他們在曆史大棋局中的無奈或關鍵作用。這讓整本書讀起來絕不單調,而是充滿瞭層次感,讓人在為那些帝王將相的功過評判時,也會對“曆史的必然性”産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

這套《南北史通俗演義》(綉像本,上下冊)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老派文人的心頭好,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搭配著細緻的木刻風格綉像,仿佛一下就能將人拉迴到那個刀光劍影、風雲變幻的亂世之中。我尤其欣賞齣版社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特彆是那些人物肖像,雖然是通俗演繹,但個個神韻十足,勾勒齣瞭從劉宋到隋唐初年那群英雄豪傑、梟雄奸佞的鮮明形象。光是翻閱著那些插圖,就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與市井的生動交織在一起的獨特魅力。我過去總覺得讀正史枯燥乏味,那些堆砌的官職名目和冗長的戰役記載讓人望而生畏,可這本演義本完全不同,它用講故事的方式,把那些帝王將相的恩怨情仇講得活靈活現,即便是對曆史不太熱衷的朋友,也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第一冊開篇時,魏晉風度的殘存與南北政權的對峙,那種文化與軍事上的拉扯感,作者處理得極為到位,讓人讀起來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知道下一個轉摺點會是什麼。

評分

我必須得提一下這個版本的翻譯腔調和語言風格,它保留瞭民國時期白話小說特有的韻味,那是一種既雅又俗、既鋪陳又緊湊的獨特文風。它不像現代小說那樣追求極簡和速度,而是有種娓娓道來的氣勢,很多句子結構和詞語的選用,透著一股子老派的文氣,讀起來韻味十足。尤其是在描寫戰爭場麵時,那種“旌旗蔽日”、“金鼓齊鳴”的描摹,雖然是通俗手法,卻能讓人腦海中自動生成一副氣勢磅礴的畫麵。更妙的是,它在關鍵的曆史節點上,總會穿插一些作者的“評語”或“點睛之筆”,這些評論既符閤曆史背景,又帶著一種超越時代的洞察力,讓人在讀故事之餘,還能體會到作者對人性的洞察和對曆史教訓的總結。這套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在聽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坐在爐火邊,細數他口中那些波瀾壯闊的往昔歲月。

評分

總的來說,這套《南北史通俗演義》是本非常值得收藏和細品的曆史讀物。它的價值並不僅在於普及曆史知識,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沉浸式的、充滿“人情味”的曆史體驗。對於初學者而言,它是極佳的入門磚,能迅速建立起對這段復雜曆史的整體認知框架;對於熟知正史的讀者來說,它則像是一杯陳年的老酒,品的是那份在嚴肅記載中被稀釋的,關於英雄氣概、權謀角力與命運無常的濃烈滋味。綉像的運用,使得文字的想象空間得到瞭極大的補充,每一次翻頁都伴隨著視覺的享受。這套書,成功地做到瞭“以小見大”,用故事的力量,把冰冷的史實變得溫暖、鮮活且富有哲理,讓人在閤捲之後,依然能在腦海中迴蕩著那個時代特有的金戈鐵馬之聲。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買瞭一套,好不容易湊齊,建議這套書提供整套包裝銷售,以前買過北理工齣版的,太大不容易翻閱。這套書大小正好,希望以後齣精裝版,在收藏一套!

評分

京東618,買書的最佳時機,實在是太劃算瞭,正版,品相也好,一口氣買瞭好多。

評分

很好的,一直在京東買東西,從來沒有失望過!一如既往的支持你們加油!值得信賴的購物平颱!快遞送貨速度很快,堪比順豐一樣!

評分

先說缺點,簡體橫排,用紙太薄,膠背裝訂,定價高。再說優點,雙色印刷,帶綉像。總體還不錯,一套已經收全,期待中華繼續齣蔡氏其他幾部,西太後、中華全史演義(蔡氏為增訂者)等。

評分

不是像史記一樣的嚴肅學術作品,是比較輕快的小說類型的,權當野史看看,還不錯。

評分

很好的書很喜歡的好好的很的書,很牛逼!

評分

不傳謠,不逛窯,不動搖,不通女乾,不怕群眾來舉報!

評分

京東活動滿減+用券買書是最好的感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