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修订版)

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绍振 著
图书标签:
  • 古典诗词
  • 诗歌鉴赏
  • 文学研究
  • 文本分析
  • 微观分析
  • 修订版
  • 中国古典文学
  • 诗词解读
  • 文化研究
  • 文学批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616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1633
包装:精装
丛书名: 魅力经典系列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月迷津渡》是语文界名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振先生的作品,是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小说的解读文章汇集。是继《名作细读》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于2012年3月初版,2013年1月重印,本次是对该书的再版修订。

作者简介

  孙绍振,1936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范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心研究员,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学术有《新的美学原則在堀起》《文学创作沦》《美的结构》《论变异》《月迷津渡:古典诗歌个案微观分析》《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探险》《演说经典之美》《审美价值结构和情感逻辑》《幽默心理与幽默逻辑》,散文集有《满脸苍蝇》《美女危险论》等共二十余部。2009年,《孙绍振文集》八卷由韩国学术情报出版社出版。

目录

自序
修订版序

第一章 经典诗词个案分析
《关雎》:“乐而不淫”——对于激情的节制
《蒹葭》:近而不可得的恋情——单一意境和多元象征
《迢迢牵牛星》:迢迢而又不迢迢
《短歌行》:九节连环的“意脉”
《陌上桑》:美的效果胜于美女本身
《孔雀东南飞》:情节的情感因果关系
《木兰诗》:花木兰是英勇善战的“英雄”吗?
《敕勒歌》:民族文化的心理视野和近取譬
《春江花月夜》:突破宫体诗的意境
《蜀道难》:三个层次之“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游仙中的人格创造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无理而妙,妙在一个“乱”字上
《望庐山瀑布》:远近、动静和徐疾的转换
《早发白帝城》:绝句的结构和诗中的“动画”
《枫桥夜泊》:出世的钟声对落第者的抚慰
《长恨歌》:从美女的颂歌到超越帝妃身份的绝对的爱的悲歌
《琵琶行》:长调中的停顿之美
《悯农》:为什么是“谁知”,而不是“须知”
《题李凝幽居》:推敲的局部美和整体美
《李凭箜篌引》:突破和谐的诡谲之美
《锦瑟》:绝望的缠绵,缠绵的绝望
《山园小梅》:从“竹影”到“疏影”,从“桂香”到“暗香”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赤壁豪杰风流和智者风流之梦

第二章 古典诗词常见主题分析
边塞诗:苦寒美、动静制宜美。语气参差美、视听交替美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维《使至塞上》
王之涣《凉州词》
王昌龄《从军行》
田园诗:没有外物负担和心灵负担的境界
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孟浩然《过故人庄》
乡愁诗:隐隐情思寄诗行
岑参《逢入京使》
宋之问《渡汉江》
李商隐《夜雨寄北》
送别诗:依依惜别的离情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高适《别董大》
春季的古典诗情:喜春、惜春和伤春
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杜牧《江南春》
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宝钗分)
秋日的古典诗情:悲秋和颂秋
杜牧《山行》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刘禹锡《秋词》

第三章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分析
月:生命情感的非常寄托
李白《把酒问月》
李白《月下独酌》
杜甫《月夜》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白《关山月》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王维《鸟呜涧》
花:心灵渗透、超越物象
王昌龄《采莲曲》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岳阳楼和洞庭湖:沉郁之美与豪放之美的载体
杜甫《登岳阳楼》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湖醉后(其三)》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渔父:潇洒自如的风度和天人合一的生存状态
张志和《渔父》
柳宗元《渔翁》

第四章 古典诗词主体情感品析
孤独:人生的享受与内心的宁静
李白《独坐敬亭山》
柳宗元《江雪》
悲愤:以喜剧性动作抒情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
女性的隐忧:剪不断理还乱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五章 古典诗词美学视角品评
沉郁顿挫与精微潜隐
杜甫《登高》
杜甫《春夜喜雨》
杜甫《望岳》
崇高的三种趣味:情趣、谐趣和智趣
文天祥《过零丁洋》
陈毅《梅岭三章》
鲁迅《自嘲》
诗中有画:心灵中的“动画”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第六章 古典诗歌宏观解读发微
古典诗歌欣赏基础
古典诗歌的意象和意脉——评袁行霈古典诗学观念和文本解读
古典诗歌中的情理矛盾和“痴”的范畴
古典诗论中的“诗酒文饭”之说
古典诗话中的情理矛盾和“无理而妙”的范畴
古典诗话情景矛盾中的宾主、有无、虚实、真假
唐人绝句何诗最优
唐人七律何诗最优

精彩书摘

  《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修订版)》:
  《锦瑟》:绝望的缠绵,缠绵的绝望
  解读焦点:学术研究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将前人的说法加以梳理,找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论证,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第二种是直接从文本出发提出问题,适当参考历史资源,提出前人从未提出的问题。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受前人视野的束缚,缺点是难度大,直接从现象进行第一手概括,需要一定的原创性。本文对《锦瑟》意境的分析力求将二者结合起来:先梳理历代评论,寻求问题的关键;然后直接面对文本,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出首联和尾联直接抒发的哲理概括与颔联、颈联的感性意象群落之间形成的张力。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的《锦瑟》属于唐诗中的“朦胧诗”,虽有题曰“锦瑟”,但实际上是取其首词为题,等于“无题”,和他的以“无题”为名的组诗相比,其主旨之飘忽,全面把握之艰巨,可能是位于前列的。然而,这并未使读者望而却步,相反,自宋元以来诗评家们众说纷纭,所持见解之悬殊,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堪称首屈一指。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第一,把它当成一般的“咏物”诗,也就是歌咏“锦瑟”的。代表人物是苏东坡,他这样说:“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这个说法得到一些诗评家的认同,然亦有困惑不已者:“中二联是丽语,作‘适、怨、清、和’解甚通,然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以此知此诗之难也。”(《艺苑卮言》)这个怀疑很深刻:用语言去图解乐曲,还有什么诗意呢?以苏东坡这样的高才,居然忽略了诗的艺术价值,足见此诗解读之难。第二,推测其“为国祚兴衰而作”(桐城吴先生评点《唐诗鼓吹》),今人岑仲勉在《隋唐史》中也“颇疑此诗是伤唐室之残破”。两说虽然不同,但着眼于客观之物或社会生活,回避从作者生平索解,则异曲同工。岑仲勉甚至明确指出“与恋爱无关”。
  ……

前言/序言


《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修订版)》是一部深入探索中国古典诗词丰富内涵的学术专著。本书并非对诗词进行面面俱到的梳理,而是以“个案微观分析”为独特视角,精选若干极具代表性、亦富争议或易被忽略的诗词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解剖和阐释。修订版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精炼了论述,深化了分析,并增添了更多新鲜的见解与考证,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份更为精良、更为深刻的学术成果。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微观”与“个案”的策略。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宝库中,宏观的流派划分、时代演进固然重要,但许多诗词的生命力、其作者寄寓的深意,往往隐藏在细微之处,需要我们放慢脚步,拨开迷雾,才能窥见全貌。本书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选取了那些或因其语言的凝练、或因其意象的独特、或因其情感的复杂,而成为理解古典诗词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钥匙”的个案。 我们知道,一首诗、一阙词,其字词的选择、句法的安排、意象的组合,乃至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当时的社会思潮,都如同精密的齿轮,环环相扣,共同驱动着作品的意义生成。传统的解读方式,或许能勾勒出作品的轮廓,但往往难以触及其脉络中的细微之处。《月迷津渡》则致力于将这些“细微之处”放大,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细腻的文学感受力,去探究每一处“微观”如何影响和塑造着“宏观”的意境与情感。 本书的分析对象,绝非泛泛之作。它们或是家喻户晓的名篇,却在流传过程中被“简化”或“固定化”了理解;或是虽不及前者普及,却因其艺术上的独特性、思想上的深刻性而极具研究价值。作者通过对这些个案的深入剖析,旨在揭示诗词创作背后更为复杂和多维度的生成机制。例如,对于一首诗中看似寻常的意象,作者会追溯其在不同语境下的演变,探究其在特定作者笔下的独特象征意义;对于一句传诵甚广的诗句,作者会审视其在整首诗中的位置,分析其与其他句子的逻辑关系,以及它如何在情感的递进中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微观分析”的具体方法,本书有其独到之处。它借鉴了多学科的分析工具,但又始终立足于文学本体。语言学上的词义考辨、句法结构分析,文学史上的文献钩沉、版本比较,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民俗学、哲学、美学理论的引入,都被巧妙地融入到对诗词的解读之中。然而,这些工具的运用,并非为了炫技,而是服务于对作品更深层、更精准的理解。例如,作者可能会花费大量篇幅考证一个字在古代的多个含义,并据此推演出诗句在不同解读下的细微差异,以及作者可能意图传达的多重情感。又如,面对一首描写离愁别绪的诗,作者不会仅仅停留在“伤感”的层面,而是会去探究作者选择怎样的具体场景(如“落叶”、“孤舟”、“残月”),这些场景与作者自身经历的关联,以及这些场景组合起来所营造出的独特氛围,如何将普遍的离愁提升到具有个体独特性的艺术体验。 “修订版”的意义,在于其作者并非满足于过去的成就,而是持续地进行思考、反刍与再创作。在学术研究日新替的今天,新的史料发现、新的研究方法、新的解读视角层出不穷。《月迷津渡(修订版)》正是吸收了近年来在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一些新成果,对原有的论述进行了补充、修正和深化。这可能体现在对某些史实的更精确考证,对某些艺术手法的更深入剖析,对某些潜在意蕴的更敏锐发掘。修订版力求在保持原著严谨性的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在学术视野上的不断拓展与理论认识上的不断进步。 本书的语言风格,同样值得称道。尽管是一部学术专著,但作者并未采用枯燥、晦涩的学术腔调。相反,其文笔清丽流畅,兼具学者之严谨与文人雅致。在进行复杂的考证与分析时,作者善于化繁为简,将深奥的道理讲得明白易懂。而当描绘诗词中优美的意境,或抒发作者对作品的热爱时,其文字又显得生动传神,充满感染力。这种独特的文风,使得本书既是学术研究的宝贵参考,也是广大古典诗词爱好者能够轻松阅读、从中获得启迪的佳作。 《月迷津渡》的核心,是对“意义的生成”这一复杂过程的持续追问。一首诗词,一旦从作者手中诞生,便开始了其独立于作者的生命旅程。在流传的过程中,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时代,会赋予它不同的解读。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意义的任意性。《月迷津渡》所做的,正是试图在诗词的文本内部,在作者的历史语境中,寻找那些最稳固、最核心的意义锚点,并通过精微的分析,层层剥茧,揭示出作品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打动无数读者的内在力量。 本书并非旨在提供一套“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一种“思考方式”。它鼓励读者在阅读古典诗词时,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而是主动地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去探究那些被隐藏的线索,去体会诗词在字斟句酌中蕴含的匠心独运。通过对一个个“个案”的深入透视,读者将能够逐步掌握一种更为深入、更为个性化的诗词解读能力,从而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 可以说,《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修订版)》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在浩瀚的古典诗词海洋中,选择几处最为奇绝的岛屿,进行一次深度探索。每一次登陆,都将是一次收获之旅,一次心灵的洗礼。它不仅梳理了文本,更激活了理解,拓宽了视野,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认知。本书献给所有热爱古典诗词、渴望深入探索其内在奥秘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修订版)》的书名,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我所期待的,是作者能够将我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津渡”,在那里,每一首诗词都如同一个独立的世界,等待我去探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古籍翻译”式的枯燥,而是以一种更为鲜活、更具生命力的方式,呈现古典诗词的魅力。“个案”的选取,意味着作者必定经过深思熟虑,这些案例或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或许是容易被忽略的,但无论如何,都蕴含着值得深入挖掘的价值。“微观分析”则给我一种期待,仿佛作者会像一位考古学家,细致地挖掘出诗词中每一个细小的“遗迹”,并从中解读出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与情感密码。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看”诗,如何“听”诗,如何“感”诗,从而真正地与古人的灵魂对话。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文学评论,最难得的是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艺术的灵动。《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修订版)》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一种精雕细琢的治学态度。我期待作者能够像对待一件珍贵的古董一样,仔细打磨每一首诗词,找出其中最独特、最值得玩味的部分。“个案”的聚焦,意味着我们将有机会深入了解那些可能被历史长河所淹没的细节,而“微观分析”则承诺了对这些细节的深入挖掘。究竟是什么样的“微观”之处,能让一首诗词在时光中依旧熠熠生辉,甚至流传千古?是某一个动人的意象,还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用典?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并且更重要的是,能学习到作者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了解他们是如何在浩瀚的诗海中,捕捉那些最细微的光芒,并将其放大,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评分

对于《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修订版)》,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提供全新的视角来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古典诗词。我并非专业的学者,但对诗词怀有浓厚的兴趣,常常在阅读时感到意犹未尽,或是对某些流传的解释略有疑虑。这本书的“个案微观分析”让我看到了希望,它承诺了对具体作品的深入剖析,这比空泛的理论更能引起我的共鸣。我希望作者能够带领我走进诗歌的创作现场,感受作者是如何提炼意象,组织语言,抒发情感的。或许,书中会选取一些在诗史上有重要地位,却又因篇幅或内容而鲜为人知的作品,通过微观的解读,揭示其不为人知的价值。又或许,它会对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进行“反解”,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其深层含义。总而言之,我期待的是一种“拨云见日”的阅读体验,能够让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一本读物,哪怕标题带有“修订版”这样的字眼,最吸引我的往往是它最核心的内容。对于《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单从书名便能窥见其野心:它并非泛泛而谈,而是聚焦于“个案”,并且是“微观分析”,这预示着作者对每一首诗词都倾注了细致入微的考量。我尤其期待它能在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章中,挖掘出我从未留意过的韵味,或是对某些流传甚广的解读提出新颖的见解。究竟是怎样的“微观”,才能解开“月迷津渡”般的诗意迷局?是字词的精妙运用,是章法的巧妙安排,还是其背后所承载的深邃情感与时代背景?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诗词的肌理,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窥见其最真实的生命力,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欣赏。它能否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曾经以为自己已经了然于胸的作品,从而获得豁然开朗的惊喜?这正是我购入这本书的最大动力,也是我最为期待的阅读体验。

评分

读一本书,就像走进一个未知的世界,而《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修订版)》的标题,让我好奇它究竟会带领我“渡”向何方。我对“个案微观分析”这个概念尤为感兴趣,这暗示着作者并非大刀阔斧地划分流派或时代,而是沉浸在一首首具体的诗词中,进行深入的探究。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选取一些极具代表性、又或是因某些细节而备受争议的作品,然后层层剥开,从字词的音韵、意象的构成、情感的递进、甚至是作者的生平细节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看待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词语,它们在整体意境的营造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是如何将这些“微观”的发现,汇聚成对整首诗词更为宏大、更为深刻的理解?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套严谨而又富于启发性的分析方法,让我也能在日后的阅读中,运用类似的视角去品味那些古老的文字,从中发现更多不为人知的妙处。

评分

书很好,是一本好书

评分

正品 值得信赖 质量不错

评分

赞赞哒!!!!!!!

评分

给同事买的书,还是很好的,当代书一直都买,觉得不错

评分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都要快不认得 错位 这个词了,看相似推荐的时候买的,不后悔 ,非常值得入手。

评分

收到了,慢慢看了再细细评。。

评分

赶上活动买的,价格便宜

评分

与古人对话的感觉

评分

这个还可以的看看的,毕竟文本细读是需要的。说不上多好也说不上不好,也就那样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