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的配音生涯(增订版)》为上海电影译制厂著名配音演员、译制片导演苏秀的回忆录,完整回顾了苏秀在配音界的艺术工作和生活,同时回忆与邱岳峰、尚华、毕克等老一辈配音大师以及童自荣、李梓、曹雷等年轻一辈的交往和合作,更有经典译制片译配工作的种种经验和心得,以及电影艺术的相关札记。同时收录作者的生活、工作留影,辅以译制片剧照,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真实记录记忆中那些“好声音”诞生的当下,为读者展现译制片黄金岁月里,艺术与人生的打磨历程。
目录
增订版序 有你们的存在,才有这一切初版序 你们的喜爱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1 往事趣谈第一次领奖为“四人帮”唱堂会内参片正式开工气死“日活”别开生面的“政治学习”演员组的体育比赛录音棚中的“鬼打墙”恍恍惚惚的一群人第二次领奖电视译制片专业座谈会上视译制部创业伊始《血的锁链》与“黄埔一期”
2 我的前辈,我的伙伴陈叙一——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我的考官卫禹平故事片的前辈们邱岳峰——我们配音演员的骄傲姚念贻与张同凝毕克——装龙像龙,装虎像虎胡庆汉、杨文元和我“知识分子”富润生戏说于鼎——“一将功成万骨枯”李梓——我们的当家花旦尚华——兢兢业业地对待每一个角色赵慎之——她说我“盗名窃誉”传奇人物潘我源刘广宁——观众心中的公主六十年代进厂的一班人配音王子童自荣我的忘年交施融曹雷——人活一辈子,她活两辈子七八十年代进厂的一班人注重学习的孙渝烽沈晓谦——昙花一现的过客大器晚成的林栋甫,少年成名的金霖翻译和录音师——我的合作伙伴狄菲菲——天生丽质难自弃
3 我的每一次“人生”——我扮演的角色塑造角色最多的演员我的每一次“人生”我为褒曼配音从艾司黛拉到哈维夏姆小姐叛逆玛季德野心家高须相子约安娜,灵与肉的冲突苏联的新浪潮影片白云苍狗,倏忽万变非同一般的人物关系《红莓》为囚犯立传台词,有千变万化的读法
4 我的每一片新天地——导演札记我的每一片新天地我对译制片的几点看法译制工作为什么那样使人着迷?细节的真实话筒前的心理学酷暑、桃子、十七号片关于《雾之旗》的回忆李梓配男孩的风波为《少林寺》和《少林小子》配音两只可爱的小松鼠轰动一时的《姿三四郎》该怎样看待《砂器》的男主人公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以及《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幕后戏全新样式的反法西斯影片看了译制片才全懂了人的高贵与尊严震撼心灵的《苦海余生》“远山”在呼唤什么?一个婴儿的独白令我倾心的《沙鸥》作家电影《广岛之恋》精致的《格洛丽亚》
5 余音袅袅我们厂,我们的大学闲话台词译制片研讨会我的仲夏夜之梦重回话筒前刘广宁“省亲”老尚,你安心地走吧!邱岳峰落葬那些故事片演员孤雁失群洛阳城东桃李花她们都来自名门明朗的天命运掌握在谁手中?我家的“一片红”七十五岁学电脑馒头夹白糖在陌生人之间我奉献给你们的礼物总会遇到“同志”烛光晚餐
6 附录三篇你好!苏秀老师/童自荣二〇〇五版后记苏秀作品年表
精彩书摘
《第一次领奖》 一九五七年的春天,对我来说,恰似一切都沐浴在春风之中,周遭一片葱茏。我们一行六人——领队柯刚、翻译陈涓(苏联片《列宁在一九一八》、《伟大的公民》、《乡村女教师》、《第四十一》等片的翻译)、导演寇加弼(也是以上影片的译制导演)、演员姚念贻、胡庆汉和我——喜滋滋地登上了去北京的特快列车,去参加文化部为表彰一九五〇年至一九五五年的优秀电影工作者而召开的授奖大会;同时也作为当然的代表,参加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成立大会。除了柯刚(她是我们当年的厂长),我们都是被评选出来的优秀电影工作者。那时我和胡庆汉刚满三十岁,姚念贻稍大一点,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才踏入电影界的年轻一代,能有这样的荣幸去参加如此隆重的大会,真有说不出的喜悦。一九五七年的春天,那也是我们生命中的春天。 赵丹教我玩扑克 在去北京的卧铺车厢里,姚念贻和我恰巧跟赵丹睡对面铺。赵丹带了一副扑克牌,可凑不齐四个人,他跟我说:“小丫头子,你来和我打对家吧。”可我那时从来没玩过扑克,一点儿也不会。他说:“没关系,我来教你,一学就会了。”他一面明着教我,一面暗中挤眉弄眼地用眼色指挥我出牌。不料被在一边认真观战的姚念贻发现了,她大叫起来:“哈,他们作弊,我看见赵丹向苏秀眨眼睛了。”她这一喊,我们的“阴谋”败露,几个人一齐开怀大笑起来。 赵丹是名扬海内外的大演员,解放前就已经是大明星了,可他没有架子,一点儿也不像个大演员,倒像个最最普通的调皮而亲切的大哥哥。 在北京期间,我们从旅馆坐大巴去开会,那时赵丹的妻子黄宗英刚怀头一个孩子。他们一上车,赵丹就喊:“快让个座,孕妇上来了。”引起大家一阵哄笑,弄得黄宗英非常尴尬,骂他“十三点”,可他愿意逗大家开心。 还记得“四人帮”刚倒台不久,我和邱岳峰、赵慎之在我们演员休息室教乔榛、刘广宁、程晓桦等人跳交谊舞。赵丹来了,他穿了一件对襟的中式棉袄,一双中式家做的棉鞋,就这身打扮,也立刻兴致勃勃地跟我们一起跳了起来。 如今,距一九五七年已经四十多年了。赵丹和姚念贻早已离开了人世,我已记不得那次在火车里一块玩牌的其他人,但赵丹那神采飞扬的样子和我们大家一齐开怀大笑的声音,依然鲜明地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时,我们是多么年轻,又是多么无忧无虑啊! 生活的顶峰 在北京开会期间,下榻的旅馆叫什么名字我已经想不起来了。但那是我们第一次住进房间里铺着地毯摆着沙发、卫生间二十四小时有热水供应的高级宾馆。 一天晚上,熄灯很久了,我们都还没有睡着。姚念贻忽然跟我说:“你不觉得吗?这恐怕是我们生活中的顶峰了。”当时我很奇怪她怎么会有这种想法。照我想,我们的生活、事业才刚刚开始,今后只要努力工作,前途正未可限量呢。可我没说出来。然而,事实却不幸被她言中了。 她于一九五八年因医疗事故死于难产,她的预言是不折不扣地在她自己身上应验了。至于我,在那以后的二十年中也由于不停地参加各种政治运动——反右、下放劳动、四清、“文化大革命”……把大好时光差不多都消磨在非业务性的折腾中了。待到“四人帮”倒台之后,已是疾病缠身,年过半百,恰似一抹西下的夕阳,尽管看上去还有一片红光,可不知什么时候,一下子就会坠落下去,完全黯淡了。因此,她的预言,在我身上也可以说应验了。 毛主席接见 开会以来,大家一直在猜测,在盼望,毛主席会不会接见我们。 终于,有一天,会议的组织者通知大家,明天大家不要请假外出,穿得整齐一点,有重要活动。大家心里都明白,毛主席要接见我们了。 第二天,几辆大巴一直把我们送进中南海的一个院落。院中摆着一排长凳和几排阶梯式的踏脚板,看来,主席是预备跟大家合影留念了。我们按规定排好队,站在长凳后面。长凳是给首长们和电影界知名人士坐的。这次被接见的人当中,除了来领奖和参加中国影协成立大会的人之外,还有全国的优秀放映员。 我们站好后,有人宣布了几条规定:“主席来了,大家站在原地不许走动,不许叫喊,也不许主动与主席握手。为了表达对主席的热爱,可以鼓掌。” 毛主席终于在很多中央首长的陪同下出现了,他在远处站了下来,把王人美(三十年代影星、《渔光曲》主角)叫了过去。我们听不见毛主席跟她说了些什么,只见她歪着头,满脸喜悦,像个孩子一样幸福地笑着。后来,毛主席走了过来,和我们站在第一排的人一一握了手。他和你握手时,只把手伸给你,并不主动握你的手,眼睛也不看你。 随后,他坐下来和大家照了相,那是一张用摇镜头拍的很长的照片,上面有总理、彭真等很多党政领导,还有电影界的很多领导以及白杨、舒绣文、赵丹等前辈。 这张照片,我曾挂在厅里。“文化大革命”来了,彭真、夏衍等人都被打倒,我自己也被审查,我就把它摘了下来。去年搬家,无意中把它翻了出来。它已泛黄,上面还有好几个洞,但是那上面,不但有我们电影界的老领导,还有那么多的同事和前辈,我倒舍不得丢了。就放在抽屉里,留个纪念吧。 周总理的招待会 总理开舞会招待电影界人士,我们译制厂的几个人围坐在角落里的一张小圆桌周围,静静地欣赏着节目,欣赏着总理和白杨、夏梦(香港影星)等人跳舞。没想到,过了一会儿,总理由影协的一位工作人员陪同特意来到了我们面前。他神采飞扬,满面微笑地和大家握了手,又非常认真地听影协那位同志把我们逐一介绍给他,好像要把每个人的名字都牢牢记住似的。当介绍到寇加弼的时候,总理像遇到老朋友似的高兴地说:“我记得你,我在重庆时看过你演的戏,你不是在《棠棣之花》里演瞎子老头的吗?”真没想到,寇加弼在抗战时演的戏,十几年后总理居然还记得。有那么多国家大事要操心的总理,竟然还记得他这么一个普通的演员,也许这就是周恩来的魅力所在吧。难怪总理逝世的时候,十里长街那么多的老百姓为他送行。�囟�五年,我的书出版,恰巧施融回上海探亲,他说:“总理未见得真的还记得寇加弼,可能是事先做了功课。”但我觉得即使是他事先做的功课,也还是让人感到亲民。总理曾提倡在译制片片头放上配音演员头像,不知为什么始终未能实现。 ……
前言/序言
有你们的存在,才有这一切我的配音生涯 增订版序 有你们的存在,才有这一切二〇〇五年《我的配音生涯》在上海书展面世以来,转眼快十年了。 这十年来,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译制片在现实生活中,越是受排挤,受冷落,译制片的爱好者就越是热情。 那些粉丝平时隐藏在茫茫的人海之中,谁也无法分辨他们的存在。可在某些时刻,他们就会像淋过了春雨的秧苗,从土里钻了出来,绿油油一片,无边无际。 二〇〇八年,邱岳峰的墓自苏州迁回上海,我们原想,几个老同事、老朋友举行一个小小的落葬仪式。没想到,有些观众和媒体不请自来,第二天,还在报刊上发了消息。邱岳峰一九八〇年去世,快三十年了,观众对他配音的无论是小偷还是罗杰斯特,仍那么津津乐道。 二〇一一年,《我的配音生涯》有声版《余音袅袅》在上海影城做了场影迷交流会,四百本一抢而光,余下的三百本也在网上瞬间售罄。 今年初,李梓逝世。她退休离厂已二十多年,近几年又由于身体不好,绝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我原担心观众会忘了她。可她五日下午去世,六日一早媒体来向我邀稿的和采访的电话就铃声不断。因为从五十年代和她一起走过来的也只有我和赵慎之了。我接触的各报都连续以整版篇幅发表了悼念她的文章。可以说,是从未有过的隆重。而就在去年,我却听说,上海市区今后不放译制片了,只有二、三线的城市才放译制片,这真是个绝妙的讽刺。 还有一件更加不可思议的事。今年四月,北京几个译制片爱好者,策划了一台晚会。内容就是要我们几个至今仍健在的配音演员(平均年龄七十八岁),跟观众见见面,说说话,一块儿回忆一下过去的录音片断。在国家大剧院九百人的戏剧厅里,竟然卖了满座,票房超过预期。尽管内容有些拖沓,我们所受到的欢迎,掌声和欢呼声,我想应该是空前绝后的了。 最近,《文汇报》的记者来采访我,只有三十岁出头,还特别强调,随行的两位新媒体摄像都是九〇后,主要的,他们都是译制片的忠诚粉丝。他们意在告诉我:老一代的粉丝,已经培养出了新的接班人。 我想,这一切都明白无误地说明了一点—— 老厂长陈叙一带领我们上译厂这个团队毕生所追求的“还原原片”的目标,是选对了的。 我们一生呕心沥血译制的作品,是人们所需要的。 尤其令我们欣慰的是,很多作品被你们珍藏在记忆中。 正如我的好友施融寄自纽约视频对观众所言:“有你们的存在,再加上中国电影市场对外的更加开放,译制片也许有朝一日,会再度辉煌。” 我想,这大概也是我的书《我的配音生涯》和我的碟《余音袅袅》能再版的原因所在吧。 苏秀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我的配音生涯(增订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以前就有这本书,再买一本对照着看!
评分
☆☆☆☆☆
苏秀老师也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著名配音前辈,独特的声音。
评分
☆☆☆☆☆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和变形,平凡一时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的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评分
☆☆☆☆☆
非常喜欢
评分
☆☆☆☆☆
是正品,还不错!
评分
☆☆☆☆☆
了解影片背后的故事,了解配音往事,向老一辈艺术家致敬!
评分
☆☆☆☆☆
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爱读书人的首选
评分
☆☆☆☆☆
服务态度好,送货速度快
评分
☆☆☆☆☆
再叙经典!回忆峥嵘岁月……唤起美好记忆!能否再现经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