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义笺解(套装共2册)》作者在点校《唐律疏议》的基础上,对疏文引征的史料、典制、语词等加以笺释,对律条律意、渊源、演变等进行剖析,并补充了大量案例。
序论
凡例
引用书目
卷第一
名例
笞刑五
杖刑五
徒刑五
流刑三
死刑二
十恶
八议
卷第二
八议者(议章)
官爵五品以上(请章)
七品以上之官(减章)
应议请减(赎章)
妇人有官品邑号
五品以上妾
兼有议请减
以理去官
无官犯罪
官当
除名
卷第三
免官
免所居官
除免官当叙法
以官当徒不尽
除免比徒
犯流应配
流配人在道会赦
犯死罪应侍家无期亲成丁
犯徒应役家无兼丁
工乐杂户及妇人犯流决杖
……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卷第十一
卷第十二
卷第十三
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卷第十六
卷第十七
卷第十八
卷第十九
卷第二十
卷第二十一
卷第二十二
卷第二十三
卷第二十四
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六
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八
卷第二十九
卷第三十
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刑罚的量刑情节”那一部分的论述。旧时注解常常过于侧重条文本身,而忽略了人情世故在审判中的作用。但在这套书中,作者对“情轻法重”、“情法兼顾”的古代司法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阐释,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现了唐代律法在执行层面上的灵活性和智慧。这种对历史司法精神的深刻洞察,远超出了我预期的“注释”范畴,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唐朝法律体系的先进性,确实是集大成之作。
评分说实话,在阅读这类经典文献时,我最怕的就是那种晦涩难懂、术语堆砌的文字风格,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套书的行文风格却出乎意料地流畅和具有引导性。作者似乎深谙普通读者与专业人士之间的鸿沟,用一种非常清晰、逻辑性极强的笔触来阐述复杂的法律概念。即使是对于初涉唐代法制的朋友,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要义。它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可读性,这种平衡把握得非常到位,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厚实的纸张和精致的封面印刷,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用心之作。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感觉,就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特别是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闪烁着低调而典雅的光芒,放在书架上绝对是极佳的展示品。我个人对古籍的阅读体验很看重,这套书在排版上做得非常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装帧的牢固度也值得称赞,感觉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散页或者破损的问题。
评分初翻阅时,我立刻被作者那严谨细致的考据态度所折服。每一条律文的解读,都不是简单的字面翻译,而是深入到唐代的社会背景、当时的司法实践乃至相关学者的不同观点之中,层层剥开,抽丝剥茧。尤其是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关键术语,作者都会引用大量的史料旁证,给出多角度的分析和最终的定论,让人感觉这不是在读一本注释书,而是在跟随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进行深度研讨。这种扎实的学术功底,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法条变得清晰明朗,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理解的深度。
评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常常需要对照不同版本的注释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套书在引证和参考资料的全面性上,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它不仅汇集了前人研究的精华,更融入了作者近些年的新发现和新思考,很多交叉对比的注释非常精妙,有效避免了传统注疏中可能存在的时代局限性。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到与后世法典的演变和继承关系的对比分析,处理得鞭辟入里,为我接下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参考框架,绝对是案头常备的工具书。
评分卷第二十五
评分不错
评分研究法律史的基本书,价值毋容置疑。
评分这本书是极好的,刘俊文先生的功力很深,不仅仅做法制史,政治史都需要的一本书
评分犯死罪应侍家无期亲成丁
评分法律史专业初学唐律的必备利器,重印定价太高,满减还能忍受。
评分《宋史全文(套装共9册)》包括《宋史全文(一)》《宋史全文(二)》《宋史全文(三)》《宋史全文(四)》《宋史全文(五)》《宋史全文(六)》《宋史全文(七)》《宋史全文(八)》《宋史全文(九)》共9册。《宋史全文(套装共9册)》成书于宋末元初,共36卷,《宋史全文(套装共9册)》记载北宋建隆到南宋咸淳年间的史事,是书于诸家议论采录颇富,虽其立说不尽精醇,而原书世多失传,足以资参考。尤其是其比较完整地保留了《续资治通鉴长编》所缺30年史事,提供了《中兴圣政》今残的第30至45卷的相关史事,尤足珍贵。“点校说明”认为,“《宋史全文》编撰者所参考的《长编》不是完整的《长编》,而是与今存本《长编》接近的残缺本,其最好的证明就是,将本书徽、钦两帝的内容与《长编纪事本末》作比对,二者文字很少能找到共同处”;“今本《长编纪事本末》纪录徽、钦二帝时的史事,尽管很不全面,但却丰富多彩,而相比之下,《宋史全文》此部分文字却显得干瘪枯燥,而且所用文字数量之少,也显得不合比例。所以,本书撰者很可能既没有见到完整的《长编》,也没有见到《长编纪事本末》”;“如前所述,本书撰者所摘录的,是不完整的《长编》,所以,这一不完整《长编》所缺的时段,本书的记述源自何书,目前尚不清楚,很可能是撰者自己编写的。而本书与不完整《长编》所缺时段对应的文字,特别是关于徽、钦二宗时期的记述,是有一定史料价值的。”
评分礼法礼法,学习古代史必须读的书。一不小心中华重印了说,惊喜,毫不犹豫立刻收下。
评分1996年版,新印精装,上下两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