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下料常用技术(第2版)

钣金下料常用技术(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霍长荣,韩志范 著
图书标签:
  • 钣金
  • 下料
  • 技术
  • 工艺
  • 设计
  • 制造
  • 金属加工
  • 数控
  • 展开
  • 排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11915
版次:2
商品编码:1177528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字数:288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相关专业职业院校师生
  《钣金下料常用技术(第2版)》一书是针对农民工需要而写。共分六章,对钣金下料常用技术进行了详细叙述。第一章是对下料作图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作图法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对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进行了叙述,特别是对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线段实长求法及点、线、面、体投影等内容进行了介绍。第三章对看图下料相关知识,如平行线法下料、放射线法下料和三角形法下料等进行了介绍;第四章对划线标记和加工余量、咬缝加工余量及排料、剪切与弯曲加工等下料加工知识进行了介绍。第五章介绍了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型钢下料的相关知识。第六章介绍了计算机下料的相关知识。

内容简介

  《钣金下料常用技术(第2版)》一书是一本专门叙述板材制品或构件展开放样的图书。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力图从学员的实际需要出发,从画三视图、求结合线、求实长入手,较详细地介绍了画下料图(展开图)的全部过程。一、二章讲了一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三、四、五章重点讲述了下料技术。第2版中增加了第六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钣金下料的相关知识。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一章常用几何作图法1
第一节线的几何画法1
一、直线的画法1
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画法1
三、由直线上的定点作这条直线的
垂线1
四、用半圆法作垂线2
五、过线段端点作垂线2
六、直角线的画法3
七、平行线的画法4
八、等分线段的画法4
第二节角的作法及角的等分5
一、30°角的作法5
二、60°角的作法6
三、任意角的作法6
四、作一角等于已知角6
五、任意角二等分法7
六、直角三等分法8
七、直角四等分法8
八、无顶角的二等分法9
第三节圆及圆弧的等分法9
一、圆的四、八等分法9
二、圆的三、六、十二等分法9
三、圆的五等分及圆内接五边形
作法10
四、圆的任意等分法10
五、已知边长a作正五边形11
六、已知边长a作正多边形12
七、圆弧及等分圆弧的作法13
八、桥式天车腹板曲线画法14
第四节圆弧的连接和圆弧的
伸直15
一、用已知半径圆弧连接直角
两边15
二、用圆弧连接两已知直线16
三、用圆弧外连接两已知圆弧16
四、用圆弧内连接两已知圆弧17
五、圆周和圆弧的伸直17
第五节椭圆、蛋圆的画法18
一、椭圆画法18
二、蛋圆(卵形圆)画法19
第六节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
形作法20
一、三角形的作法20
二、正方形的作法20
三、长方形的作法21
第七节抛物线、渐开线、螺旋
线的作法22
一、抛物线的作法22
二、渐开线的作法22
三、螺旋线的作法23
第二章机械制图相关知识25
第一节三视图的形成25
第二节图线和尺寸单位及尺寸
符号说明26
一、图线26
二、尺寸单位及尺寸符号27
三、机械制图简化画法和简化标注
方法27
第三节三视图投影规律及投影
三特性32
一、三视图投影规律32
二、投影三特性32
第四节点、线、面、体的
投影33
一、点的投影33
二、线的投影34
三、平面的投影36
四、体的投影38
第五节线段实长的求法42
一、线段实长鉴别42
二、求直线段实长42
第六节求平面图形的实形47
第七节截交线和相贯线50
一、截交线50
二、相贯线52
第三章看图下料60
第一节放样法概述60
第二节板厚处理61
第三节平行线法下料63
一、矩形方盒的下料63
二、矩形吸气罩的下
料(展开)64
三、长方形台的下料(展开)65
四、矩形渐缩管的下
料(展开)67
五、斜切矩形管的下
料(展开)68
六、方管两节90°弯头的下
料(展开)69
七、方管两节90°弯头的另一种
下料方法70
八、凸五角星的下料(展开)71
九、圆管下料(展开)图
的画法72
十、两节等径圆管直角弯头的下料
(展开)74
十一、任意角度的两节圆管
接头78
十二、相等直径60°角的三节弯头
的下料(展开)81
十三、多节相等直径直角弯头的
下料(展开)85
十四、五节相等直径直角薄板弯头
的下料(展开)88
十五、迂回成90°七节直角弯头的
下料(展开)89
十六、相等直径相等角度三通管的
下料(展开)90
十七、任意角度的相等直径三通管
的下料(展开)93
十八、等径直角三通管的下料
(展开)95
十九、直交三通补料管的下料
(展开)97
二十、直径不相等的直交三通管的
下料(展开)99
二十一、直径不相等的一侧直交三
通管的下料(展开)100
二十二、直径不相等斜交三通管的
下料(展开)104
二十三、直径不相等偏心斜交三通
管的下料(展开)106
二十四、长方管斜交圆管的
下料(展开)107
第四节放射线法下料108
一、正圆锥的下料(展开)108
二、圆锥管(大小头)的下料
(展开)110
三、斜截口正圆锥管的下料
(展开)111
四、斜圆锥的下料(展开)112
五、斜圆锥台的下料(展开)113
六、直径不相等四节直角弯头的
下料(展开)114
七、正圆锥管直交圆管的下料
(展开)116
八、圆管渐缩三通管的下料
(展开)118
九、圆管渐缩四通管的下料
(展开)119
十、方管直交斜圆锥管的下料
(展开)121
十一、圆管平交正圆锥管的下料
(展开)124
十二、圆管偏心直交正圆锥管的
下料(展开)127
十三、长方形管偏心平穿正圆锥管
的下料(展开)129
十四、圆锥—圆管两节90°弯头的
下料(展开)130
第五节三角形法下料132
一、圆顶方底(天圆地方)管的
下料(展开)132
二、厚板圆顶方底(天圆地方)管
的下料(展开)134
三、圆顶长方底过渡连接管的
下料(展开)134
四、圆顶圆角方底连接管的下料
(展开)136
五、方顶圆底连接管的下料
(展开)138
六、上方下圆两节弯头的下料
(展开)139
七、方口渐缩直角弯头的下料
(展开)142
八、鼓风机用导风管的下料
(展开)144
第六节特殊制件下料图
画法146
一、螺旋机叶片的下料146
二、球面分块下料(展开)148
第四章下料加工知识149
第一节划线标记和加工
余量149
一、划线标记149
二、加工余量150
第二节咬缝加工余量及
排料152
一、咬缝加工余量152
二、排料153
第三节剪切154
一、机械剪切154
二、气割下料155
第四节弯曲加工155
一、辊弯加工155
二、压弯加工158
第五章型钢下料162
第一节型钢切口下料162
一、角钢内弯90°料长及切口
形状162
二、角钢内弯任意角度(锐角)
料长及切口形状162
三、角钢内弯90°圆角料长及切
口形状163
四、角钢内弯矩形框料长及切口
形状164
五、角钢外弯矩形框164
六、槽钢平弯90°料长及切口
形状165
七、槽钢平弯任意角度料长及切
口形状165
八、槽钢平弯任意角度圆角料长
及切口形状166
九、槽钢弯圆角矩形框料长及切
口形状166
第二节型钢弯曲料长计算167
一、等边角钢内、外弯曲90°料
长计算167
二、等边角钢内、外弯曲任意角
度料长计算168
三、不等边角钢内弯任意角度料
长计算169
四、不等边角钢外弯任意角度料
长计算169
五、槽钢平弯任意角度料长
计算170
六、槽钢内、外弯曲任意角度料
长计算170
七、角钢圈171
八、槽钢圈172
第六章计算机钣金下料——AutoCAD的相关操作173
第一节启动与关闭AutoCAD173
一、在电脑桌面上打开、保存和
关闭AutoCAD173
二、在word中打开、保存和关闭
AutoCAD178
第二节AutoCAD工作界面
介绍181
第三节选择对象与视窗186
第四节绘图的相关设置191
第五节AutoCAD绘制下料(展
开)图204
附录220
附录A各种几何图形面积的
计算220
附录B各种几何体表面积的
计算221
附录C热轧等边角钢的
规格222
附录D热轧不等边角钢的
规格225
附录E热轧普通槽钢的
规格228
参考文献230

前言/序言

  第2版前言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人心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学生、下岗转岗工人和农民工逐步认识到,学一项专业技术,掌握一项专业技能,不仅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也为创业奠定了基础。
  大多数从事电焊、钣金等工作的职业院校学生、下岗转岗工人和农民工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下料技术的重要性,特别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更迫切需要这一技术。作者有多年从事农机教学的经验,根据这一读者群理解和掌握技术知识的能力,于2009年编写了这本书的第1版。
  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职业院校师生、下岗转岗工人、农民工的欢迎,先后重印3次,发行了上万册。为满足读者对知识更新的需求和钣金下料技术的进步,我们根据标准的更新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编写了本书的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钣金下料100例》(书号:ISBN978—7—111—35448—2)是本书的延续和扩展。本书所列例子和《钣金下料100例》所列例子不重复。《钣金下料100例》所用的相关知识源于本书,是本书知识的具体应用。
  本书是一本专门叙述板材制品或构件展开放样的图书。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力图从学员的实际需要出发,从画三视图、求结合线、求实长入手,较详细地介绍了画下料图(展开图)的全部过程。第一、二章讲了一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三、四、五章重点讲述了下料技术。第2版中增加了第六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钣金下料的相关知识。
  编写过程中,在注重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准绳,遵循“常用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主”的原则,力争做到深入浅出,好学易懂。本书尽量用农民工易接受的语言,每一问题分多步、多图地编写,便于看图下料。
  本书也可供其他从事机械类工种的人员参考。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出现疏漏、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系列丛书 《现代数控加工技术与应用》 图书简介 本书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专注于深入剖析现代数控(NC/CNC)加工领域的前沿技术、核心原理及实际应用。本书旨在为机械制造领域的工程师、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提供一本全面、系统且具有高度实践指导价值的参考书。 第一部分:数控技术基础与发展脉络 本部分首先系统回顾了数控技术从传统硬线控制到现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演进历程。重点阐述了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结构(如伺服驱动系统、测量反馈系统)与软件架构(如操作系统、插补算法)。详细解析了数控编程的理论基础,特别是直线、圆弧插补算法的数学模型与实现细节,为后续高级编程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本书对当前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探讨,包括高速加工(High-Speed Machining, HSM)、高精度加工(High-Precision Machining, HPM)的概念、物理基础以及它们对机床结构和刀具材料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部分:数控编程与仿真技术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聚焦于如何高效、准确地实现零件的数控编程。 2.1 手动编程与G/M代码精讲: 详细解读了ISO 6983标准中的常用G代码(几何指令)和M代码(机能指令)。不同于简单的指令罗列,本书结合实际工件案例,深入分析了坐标系设定、刀具补偿、循环指令(如钻孔、镗孔、攻丝)的优化应用,特别是针对复杂曲面加工时的程序组织逻辑。 2.2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流程与软件应用: 深入剖析了现代CAM软件的工作流程,涵盖从三维模型导入、特征识别、刀具路径生成到后处理输出NC代码的全过程。重点分析了主流CAM软件(如Mastercam, Siemens NX, CATIA等)在不同加工策略(如平面铣削、曲面精加工、五轴联动编程)下的参数设置与路径优化技巧。 2.3 虚拟仿真与误差补偿: 阐述了数控加工仿真技术的重要性,包括刀具轨迹验证、碰撞检测和加工余量可视化。详细介绍了先进的误差补偿技术,如螺距误差补偿、反向间隙补偿以及热误差补偿模型,旨在提升机床的实际加工精度。 第三部分:数控加工工艺优化与策略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艺控制要点,指导读者如何根据材料、工件精度要求选择最佳加工方案。 3.1 典型加工工艺: 细致讲解了铣削、车削、钻削、镗削等基本加工工艺在数控环境下的实施要点。特别针对高硬度材料(如硬质合金、高温合金)和难加工材料(如钛合金)的切削参数选择、冷却液管理和刀具磨损监控进行了专门论述。 3.2 高速与高精度加工策略: 深入探讨了高速加工中的颤振(Vibration)问题及其抑制方法,包括切入/切出策略、刀具路径的平滑化处理(如避免尖角处的瞬时加速度突变)。对于高精度加工,重点解析了机床的刚度设计、导轨选择和滚珠丝杠的预紧技术对最终表面质量的影响。 3.3 多轴联动加工技术: 系统介绍了三轴、四轴和五轴数控机床的运动学模型。重点讲解了五轴联动加工在复杂曲面(如叶轮、涡轮叶片)加工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围绕工作平面转换、轴线定义和刀轴控制的编程技巧。 第四部分:数控机床的维护、检测与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数控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和加工质量,本部分提供了实用的现场管理与检测方法。 4.1 机床精度检测与几何误差评定: 基于国际标准(如ISO 230系列),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激光干涉仪、球杆仪等精密测量设备对数控机床的几何精度(如直线度、回转精度、重复定位精度)进行周期性检测与评定。 4.2 刀具管理与在位测量: 阐述了先进的刀具预调与在位测量技术,包括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量的原理及应用场景。讨论了刀具寿命预测模型和自动换刀系统的优化管理,以最小化停机时间。 4.3 智能制造与工业物联网(IIoT): 展望了数控技术在智能制造转型中的角色。介绍了如何通过传感器技术采集机床运行数据(如主轴负载、振动信号),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预测性维护(PdM)和加工过程的实时质量反馈与闭环控制。 本书内容翔实,图表丰富,配有大量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掌握现代数控加工的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能力,是推进我国高端数控装备制造水平提升的重要参考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作为一名资深从业者,我购买技术书籍时往往抱有怀疑态度,总觉得“新瓶装旧酒”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融入了许多近年来行业内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技术应用案例。比如,它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二维制图层面,而是引入了对现代CAD/CAM一体化解决方案中一些特定算法的介绍,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但足以引导读者了解前沿动态。此外,书中对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模式下,柔性制造系统在钣金下料环节的应用探讨,显示了作者对当前产业升级趋势的深刻洞察。这些前沿内容的加入,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工具手册,更像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技术指南。它没有沉溺于过时的经验,而是着力于提供适应未来生产环境的扎实知识储备,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这本书在众多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极具收藏和实战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图表质量,绝对是同类书籍中的翘楚,达到了令人惊叹的专业水准。我尤其关注那些涉及到零件展开和数控编程的示意图,它们清晰度极高,线条干净利落,每一个标注点、每一个角度尺寸都标注得精准无误。很多技术书籍中的图示往往模糊不清,或者尺寸标注混乱,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例如,对于复杂的多段折弯件,书中提供的三视图和剖视图结合得天衣而巧,几乎不需要任何文字辅助,读者就能完全理解其结构特征和加工顺序。此外,书中对不同类型钣金件(如封闭箱体、冲压件轮廓)的展开示例,其详尽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展示了最终的展开形状,还穿插了关键的计算公式和对应的图示解说,确保读者能够理解“为什么是这样展开”。这种对视觉辅助工具的精益求精,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也印证了出版方在制图标准上的高要求。

评分

从中立客观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体系构建得非常严谨和科学,展现了一种罕见的系统性思维。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技术点,而是遵循了从基础理论到复杂应用的递进逻辑。开篇对材料力学基础和钣金工艺术语的梳理,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章节的安排仿佛精心设计了一条学习路径:从基础的下料精度控制,到成形工艺的缺陷分析,再到最后的质量检验标准,环环相扣,没有明显的知识断层。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冲压模具设计基础”这一块时,并没有草草带过,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冲压方式(如拉伸、冲裁)对零件性能的影响,这在很多同类参考书中是被简化处理的部分。这种结构上的完整性,使得这本书不仅能作为工具书随时查阅,更适合作为系统培训教材进行学习。这种严谨的编排,无疑大大降低了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学习门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封面那细腻的磨砂质感,触手可及的精湛工艺,让人爱不释手。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那种恰到好处的厚度和柔和的米黄色调,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版面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字体大小、行距、段落间距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使得信息呈现既清晰又富有层次感。比如,那些关键的公式和图表,总是被巧妙地放置在最醒目的位置,并配以清晰的标注,简直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翻开这本书,你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稳和专业的气场,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每一个章节的划分都逻辑严密,过渡自然,阅读体验极其顺畅。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专业知识载体的尊重,让人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愉悦。我甚至愿意把它摆在书架的最显眼位置,纯粹是出于对它外观的欣赏。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文字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品读,发现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叙述方式,简直是化繁为简的大师手笔。举例来说,以往那些晦涩难懂的弯曲回弹补偿计算,在这本书里被拆解成了几个清晰可循的步骤,配上形象生动的比喻,即便是初入行的技术人员也能迅速抓住核心原理。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三维空间几何转换的描述,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类比,仿佛在你脑海中直接构建起了一个可操作的实体模型。我特别欣赏它在理论与实践间的平衡把握,它既没有陷入纯粹的公式堆砌,也没有流于空泛的经验总结。例如,书中关于展开图绘制的章节,详细阐述了不同材料特性的影响,并给出了针对性的修正系数表,这些都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才可能积累下来的“干货”。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拿起笔在旁边做批注,因为很多“原来如此”的顿悟瞬间,都是由它精炼的语言所触发的。这种深度和广度兼备的讲解,让人感觉手中捧着的不是一本普通的教材,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耳边亲自指导。

评分

挺适用的就是感觉价格高了点

评分

66666666666

评分

一般般,内容有点少!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挺好的,从基础开始,到各种放样讲的都很清楚!很喜欢

评分

货都沒收到

评分

给姥爷买的,应该还不错

评分

一般般,内容有点少!

评分

很棒,非常好的一本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