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提取技术

稀土提取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礼煌 著,孟羽贤 编
图书标签:
  • 稀土
  • 提取
  • 分离
  • 冶金
  • 化学
  • 工业
  • 资源
  • 环保
  • 技术
  • 材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38869
版次:1
商品编码:10559608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7
字数:3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科学记录健康的饮食方式。
枚举多种常见食材的营养价值、食用方式、选购方法。
各年龄段的饮食宜忌,不同人群的食方法,教您通过饮食调理身体。

内容简介

《稀土提取技术》详细阐述了稀土元素化学、稀土矿物和稀土矿物浸出分解、化学沉淀法制取稀土化合物的原理和工艺,着重论述了各种稀土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色层法、溶剂萃取法、萃取色层法和液膜法等)的基本原理、工艺和相关技术问题;简略介绍了所用的相关设备及制取稀土金属的原理和过程。结合我国矿产资源特点,除常见原生稀土矿的物理选矿及选矿精矿的化学浸出分解外,还重点阐述了我国离子型稀土矿的特点、化学选矿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工艺问题。《稀土提取技术》可供从事稀土行业科研、工程咨询、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黄礼煌,男,教授,1937年生于江西。1955年就读于中南矿冶学院,1959年在东北工学院选矿研究班跟苏联专家进修一年,1960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广东矿冶学院、南方冶金学院(现江西理工大学)从事教学和化学选矿领域的科研工作。发表论文数十篇,完成了稀土提取、黄金提取及金属硫化矿低碱浮选分离等多项新工艺的技术开发和工业实验工作。这些新技术已陆续应用于工业生产,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独立撰写了《化学选矿》、《金银提取技术》(第1、2版)、《稀土提取技术》,参加编写了《选矿手册》、《中国冶金百科全书·选矿》、《化学选矿》(统编教材)、《矿物化学处理》(统编教材)等。曾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选矿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黄金学会理事、《江西有色金属》编委等职。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是我国化学选矿和金属硫化矿低碱介质浮选分离新工艺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

目录

1 稀土元素化学
1.1 稀土元素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2 稀土元素的电子层结构
1.3 稀土元素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1.4 稀土元素主要化合物的性质
1.4.1 稀土氧化物
1.4.2 稀土氢氧化物
1.4.3 稀土草酸盐
1.4.4 稀土碳酸盐
1.4.5 稀土硫酸盐
1.4.6 稀土氯化物
1.4.7 稀土硝酸盐
1.4.8 稀土氟化物
1.4.9 稀土磷酸盐
1.5 稀土元素络合物
1.5.1 无机配位体络合物
1.5.2 有机含氧配位体络合物
1.5.3 有机含氧及含氮配位体络合物
1.6 稀土元素的应用

2 稀土矿物原料
2.1 稀土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及其赋存状态
2.2 稀土矿物
2.3 稀土矿床
2.3.1 概述
2.3.2 我国稀土矿床的类型
2.3.3 国外稀土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
2.4 稀土矿选矿
2.4.1 概述
2.4.2 原生稀士矿的物理选矿
2.4.3 次生稀土矿选矿

3 稀土矿物的浸出分解
3.1 概述
3.2 稀土酸法浸出
3.2.1 浓硫酸焙烧-水浸法
3.2.2 氧化焙烧-稀硫酸浸出法
3.2.3 盐酸浸出-碱转化-盐酸浸出法
3.2.4 浓盐酸浸出法
3.2.5 硝酸浸出法
3.2.6 氢氟酸浸出-碱转化-酸浸法
3.3 稀土碱法浸出
3.3.1 苏打焙烧-稀硫酸浸出法
3.3.2 苛性钠溶液浸出
3.3.3 苛性钠熔融法
3.4 稀土盐浸法
3.4.1 浸出方法
3.4.2 浸出剂
3.4.3 影响浸出率的主要因素
3.4.4 浸出工艺流程
3.5 稀土精矿的氯化分解
3.6 稀土浸出工艺
3.6.1 概述
3.6.2 渗滤浸出
3.6.3 搅拌浸出
4 化学沉淀法提取稀土化合物
……
5 离子交换法分离稀土元素
6 有机溶剂萃取法分离稀土元素
7 萃取色层法和液膜法分离稀土元素
8 制取稀土金属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食物来源
动物肝脏、沙丁鱼、牛奶、鸡蛋及香菇等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D。另外,不宜多晒太阳的人群也可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鱼肝油。每日建议摄取量
如果过量食用维生素D很有可能会发生中毒现象,出现皮肤瘙痒、呕吐、口渴及腹泻等症状;而维生素D缺乏则容易导致骨骼发育不全,产生佝偻病或软骨病,严重者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症。
通常,人不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但长期不晒太阳的人要注意,须从食物中多摄取维生素D。脂溶性维生素-雒生素E主要功能
维生素E为抗氧化成分,可预防细胞膜氧化及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具有提高生殖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食物来源
维生素E的食物来源主要包括牛奶、鸡蛋、动物肝脏、全谷类、核果类及乌贼、鳗鱼等海产。此外,我们日常食用的烹调油中也含有维生素E的成分。

前言/序言


《硅谷的科技神话:从车库创业到全球垄断的十年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二十一世纪初至当前的十年间,美国硅谷如何从一个充满理想主义和技术创新的“车库文化”中心,蜕变为一个由少数科技巨头主导、深刻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复杂生态系统。我们不谈具体的硬件制造流程,不涉及材料科学的尖端实验,而是聚焦于驱动这场变革背后的商业模式、资本运作、人才流动以及社会影响。 第一部分:黄金时代的余晖与数字原住民的崛起(2005-2012)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硅谷如何凭借Web 2.0浪潮实现V型反弹。重点探讨了早期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和新兴移动计算平台的商业化路径。我们将详尽考察“连接”的价值如何被量化,以及早期创业公司如何通过病毒式传播和网络效应,迅速积累用户基数。 平台化思维的诞生: 深入分析Facebook、Twitter等平台如何从单一产品演变为生态系统构建者,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构建“护城河”来防御竞争者。这包括对用户生成内容(UGC)激励机制的详细解读,以及平台算法在塑造信息流和公众舆论中的早期作用。 移动革命的引爆点: 乔布斯时代的苹果生态系统及其对软件开发范式的颠覆。我们详细描述了App Store模式的经济学基础,以及早期开发者如何在这片新大陆上淘金。同时,也探讨了谷歌Android系统如何在开源的旗帜下,迅速占领市场份额的战略布局。 风险投资的野蛮生长: 这一时期的风险投资(VC)开始呈现出“赢者通吃”的趋势。本书详细梳理了数笔关键的天使轮和A轮融资案例,分析了顶级VC如何利用其资源网络,在项目初期就锁定高增长潜力,并建立了对初创公司的强大影响力。我们着重探讨了“估值泡沫”的初期迹象,以及对“快速扩张,延迟盈利”战略的狂热追捧。 第二部分:数据的帝国构建与商业模式的异化(2013-2018)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云计算能力的成熟,硅谷的焦点从“连接人”转向了“理解人”。本部分关注大型科技公司如何将海量用户数据转化为核心资产,并构建起难以逾越的商业壁垒。 “数据飞轮”的精细化运作: 详细分析了数据采集、清洗、标注和模型训练的整个闭环。不再探讨任何特定材料的提炼过程,而是关注如用户行为预测、精准广告投放等软件和算法层面的“提炼”技术。例如,研究推荐系统如何通过微小的算法调整,实现用户粘性的指数级增长。 云计算的军备竞赛: 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的竞争格局。重点分析了这些基础设施服务如何降低了创业门槛,但同时也使得所有初创公司在底层运营上深度依赖于这些巨头。这种“基础设施垄断”对市场动态的长期影响被放在显著位置进行讨论。 共享经济的全球扩张与规范真空: Uber、Airbnb等平台型公司如何利用技术“重塑”传统行业。本书探讨了这些模式在法律、劳工关系和社会责任方面引发的巨大争议,分析了它们如何在监管尚未到位的情况下,迅速抢占市场、确立既成事实。 第三部分:技术伦理的觉醒与地缘政治的交锋(2019至今) 随着科技巨头的影响力达到顶峰,对其权力、社会责任和国家安全的担忧日益加剧,硅谷进入了一个充满反思和对抗的新阶段。 反垄断的浪潮与巨头的防御战: 详细梳理了美国及欧盟针对谷歌、苹果、Facebook和亚马逊(GAFAM)发起的一系列调查和诉讼。分析了这些公司如何利用其庞大的游说机器和对生态系统的深度整合,来抵御监管压力。我们着重研究了“平台权力”的定义及其在数字市场中的体现,完全避开对实体资源开采和提纯的讨论。 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前夜: 探讨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商业应用中的突破(如自然语言处理的飞跃),以及大型科技公司如何利用其数据和计算资源,在AI领域形成事实上的垄断。重点关注AI在内容审核、自动化决策系统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引发的偏见和透明度问题。 人才的全球流动与“内卷化”: 考察了全球顶尖技术人才对硅谷的持续吸引力,以及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激烈的竞争如何导致技术人员的“倦怠”和人才向其他科技中心的迁移(如西雅图、奥斯汀)。本书分析了期权激励机制的演变,以及对工程师文化深层变化的观察。 总结: 《硅谷的科技神话》旨在提供一个宏大且不失细节的叙事,描绘一个由代码、资本和算法主导的权力转移过程。它是一部关于现代商业策略、社会影响和技术政治学的著作,探讨了那些构建了我们数字世界的无形结构,而非其物理基础。本书面向所有关注商业史、社会学以及未来技术权力格局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与其他领域的技术书籍相比,《稀土提取技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上,表现得比较薄弱。它似乎更偏向于化学原理的介绍,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解释配位化学和沉淀规律,这固然重要,但对于实际操作中的设备选型、放大效应(Scale-up)的挑战、以及物料衡算这些工程核心问题,涉及得非常肤浅。例如,在连续逆流萃取章节,书上只是简单地画了一个萃取塔的简化模型,但没有讨论塔板效率、返混效应、以及如何根据原料波动调整操作点的实际经验。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从实验室成果过渡到中试放大的参考书,但事实是,它提供的工具箱里缺少了最重要的几样工程学工具。它能告诉你“是什么”,但很少告诉你“怎么做才能稳定可靠地实现”。这种知识结构,使得它在面对真实世界复杂的、动态变化的生产环境时,显得力不从心。

评分

我认为,这本书在介绍稀土元素的分离难度时,其措辞和案例选择上,略显保守和传统。稀土元素的分离之所以被视为冶金领域的一大挑战,核心就在于它们化学性质的高度相似性,需要极其精细和多级的分离步骤。这本书虽然提到了“分级沉淀”和“溶剂萃取”这些基本方法,但对于如何应对如钪钇分离、重稀土与轻稀土的交叉污染等棘手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大多是教科书式的、基于经典方法的优化,缺乏对当前国际前沿分离技术如膜分离技术、或特定螯合树脂的最新突破的关注。它给人一种感觉是,作者已经很久没有深入关注这个领域最新的专利和研究进展了。对于一个渴望站在行业前沿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回顾历史的文献集,而不是展望未来的指南针。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更积极地拥抱创新,提供更多具有颠覆性的思路和技术路径。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是让我感到最不专业的一点。在涉及复杂的化学流程图和设备示意图时,清晰度实在不敢恭维。很多流程图中的箭头方向模糊不清,设备的结构细节模糊到无法分辨是反应釜还是沉降罐,这对于理解整个工艺流程的衔接至关重要。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猜测图中的符号含义,而不是专注于理解技术本身。更令人费解的是,一些关键的数据表格,例如不同温度和pH值下的分离系数数据,直接被省略了,只用文字描述“分离效果良好”或者“效率较高”。这种描述性的语言,在工程领域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良好”是一个主观概念,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量化的指标来指导操作和优化。一个严谨的技术文档,理应提供详实的实验数据和参数范围,而不是用模棱两可的形容词来搪塞读者。这次阅读体验,让我对出版社的审校流程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评分

这本《稀土提取技术》的书,我本来是抱着极高的期望去翻阅的,毕竟这个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系到很多高科技产业的命脉。然而,读完之后,我的感受却是五味杂陈,更多的是一种“意难平”。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些松散的,虽然它试图覆盖从矿石预处理到最终产品精制的各个环节,但每一个部分的深入程度都像是浅尝辄止。比如,在湿法冶金这一关键章节,作者罗列了多种萃取剂的名称和它们大致的作用范围,但对于为什么在特定体系下选择A而非B,背后的热力学或动力学驱动因素,分析得不够透彻。我期待能看到更贴近工业现场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知名矿山是如何解决伴生杂质分离难题的,但这些实战经验的缺失,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学术综述的初稿,而非一本面向工程师的实用手册。对于初学者而言,它或许能建立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但对于有一定基础,想要攻克技术难点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很多地方需要读者自行去查阅更专业的文献来填补空白,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和时间成本。总体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地图,但地图上的细节标注太少了。

评分

从语言风格和叙事逻辑来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谈不上愉悦。作者的笔触显得有些干燥和刻板,大量的专业术语堆砌,使得非该领域资深人士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频繁停下来查阅背景知识。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于新出现的绿色提取技术,如离子液体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前沿方向的探讨,篇幅非常有限,几乎是一笔带过。这在当前全球对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显得尤其脱节。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要传授已有的知识,更要引导读者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这本书更像是对上个世纪末或本世纪初成熟技术的总结,对于如何降低能耗、减少“三废”排放等紧迫问题,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前瞻性的论述。读完后,我感觉自己掌握了一些“旧”知识,但对于如何应对下一轮的技术升级挑战,依然感到迷茫。如果能增加一些图表来辅助说明复杂的反应机理和工艺流程,或许能有效缓解这种枯燥感。

评分

浸出a方法

评分

¥29.N40(8.4折)

评分

1m.4.8

评分

3.6.3

评分

3.6K.3

评分

工艺矿物学(第3版)j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京东配送也不错!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

评分

稀土l金属材料

评分

¥39.40(8.1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