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然而然的写作力 基础篇

培养自然而然的写作力 基础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明进 著
图书标签:
  • 写作技巧
  • 写作入门
  • 自然写作
  • 写作基础
  • 写作训练
  • 写作方法
  • 思维导图
  • 写作思维
  • 写作提升
  • 写作习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978751900226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800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初、高中学生、家长和各级语文教师
  

  作文写作,在语文教育中长期是个“不受重视”的“重点科目”,说它是“重点科目”人人都知道作文在语文考试中的分数比重,但说它“不受重视”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教而且教不出成效来,长此以往慢慢成了“得过且过”和“听天由命”。

  但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很深的观念,因为绝大部分的老师、家长、学生,把作文自然等同于考试,以为作为只是考试才用到这么功利,所以从观念上开始,就在作文之内训练作文,所以永远是那几套捉襟见肘的招式。其实从根源上看待清楚“作文”的本质就能很简单地找到作文之道。其实作文就是表达的一种,我们的说话、表情、动作、交流都是表达,而作文无非就是把这种表达转化为文字。所以作文一定不只是考试中才用到,生活处处都需要文字表达能力。

  表达是人的天性,为什么我们和朋友交谈的时候能畅所欲言、敞开心扉、活灵活现,而下笔落字就文思干涸、抓耳挠腮,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找不对“感觉”,这个“感觉”其实就是一种通道,一种能把语言的绘声绘色转换成文字的能力。而我们长期的语文教育中从来没有认真系统全面地看待过作文这回事,所以在方法上从来是临时猛攻,而没有系统的循序渐进。一句话,很多学生连起码的基础能力都没有。

  林明进老师这三本《培养自然而然的写作力》,有两个很好的特色:一,是矫正观念,纠正以往我们认为作文只是“考试交差”这么简单的观念,从而在方法上不局限于作文之内,注重作文之外的功夫。第二,是系统训练,从基础的文字能力训练过渡到技巧提升最后才到创意发挥,步步为营,循序渐进,不主张任何“速成法”。这种观念和方法,其实才是真正健康的教育方法,任何“猛攻”、“速效”的方法最后不得不重新补课,这种代价更大。

  将这套畅销台湾的作文书推荐给大家,就是希望引起大陆读者对语文教育尤其是作文教育的重新反思,而且在反思之后有方法可以去改进。从内容的设置和方法的讲解上,同样适合于现行的大陆教育,无任何隔膜和不适。相信这份来自台湾的礼物能给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一个全新的惊喜!

内容简介

  

  每一个老师都知道作文运思有几个重要的步骤:即“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布局”。学生对这些专有名词,也几乎都可以朗朗上口。可是,为什么各级中小学老师花了二、三十年拼命批阅作文,从小学到高中一站接一站地接力卖命,可是多数学生还是写不好呢?说穿了你会吓一跳──就是老师们没让多数学生真正学会这些很基本的功夫。

  《培养自然而然的写作力 基础篇》分成五大门类:由语文表达训练、观察力训练、运思训练、章法训练、修辞训练,循序渐进地做好作文基础建设。本书以“作文学习单”的方式进行编写,以片段学习为经,以示范仿写为纬,是课堂作文的实质产物。

作者简介

  林明进,

  台湾宜兰人,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国立台湾师大国文研究所结业。台湾最顶尖高中——台北建国高中国文教师三十年经历。教育部国文课程修订委员、教育部阅读教学策略开发征选计划委员、考试院命题组成员。教育部教学卓越奖得主。

  每年对全台湾中小学教师进行写作演讲达百场。台湾各级作文竞赛评委嘉宾。凡经林明进推荐的作文书,火速高居畅销榜。兼任台湾奉元书院讲师、北京辛庄师范讲师。

  著作:《创意与整合的写作》、《理解与分析的写作》、《林明进作文教室》、《抢救30篇古文非选攻略》、《高中语文表达能力学习手册》、《基测作文马上好》、《顺理成章──大考语文写作得分策略》、《成语辨正辞典》、《古文观止鉴赏》、《红楼梦里梦外》、《大块斋读易笔记》等书。

精彩书评

  

台湾教育部高中国文课程修订委员、考试院考选部命题咨询委员 林明进经典作品

不要外力逼出来的考试机器,而要“内力”催发的写作能力

写作力就是表达力,人人天生能表达,找到合适的表达方法,就能写出一手好的作文。


  

目录

语文表达训练 001

添枝加叶——扩写 / 003

依样画葫芦——仿写 / 010

化详实为简要——缩写 / 015

美丽的完成——续写 / 020

改头换面——改写 / 025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修润 / 031

观察力训练 037

眼观四面——视觉 / 039

耳听八方——听觉 / 045

舌鼻手足的神奇——味觉、嗅觉、触觉 / 052

摹写总动员——五种感官综合运用 / 058

运思训练 063

作文的第一步——审题 / 065

确立主旨──立意 / 071

设计蓝图──构思 / 077

选米做巧妇——选材 / 083

定一个好骨架——结构 / 089

殊途同归——写作顺序 / 094

有头有绪——文章线索 / 099

一趟自由的飞行——想象力 / 104

从此到彼的连线——联想 / 109

章法训练 115

引人入胜的效果——文章开头(一) / 117

引人入胜的效果——文章开头(二) / 123

孔雀开屏——文章开展 / 128

文章的渡船——文章过渡 / 133

鸾凤和鸣——文章照应 / 139

灿烂的落日——文章结尾(一) / 144

灿烂的落日——文章结尾(二) / 150

修辞训练 155

修辞——文章的化妆师 / 157

修辞运用(一)譬喻 / 160

修辞运用(二)象征 / 173

修辞运用(三)夸饰 / 179

修辞运用(四)示现 / 186

修辞运用(五)拟人 / 195

修辞运用(六)映衬 / 200

修辞运用(七)排比 / 207

修辞运用(八)层递 / 213


精彩书摘

  自序:作文基本功

  社会各界习惯戴着放大镜来看待“中小学生作文能力愈来愈低落”这一现象。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人提出很具体、很震撼、同时很有说服力的研究数据,来说明这块基础写作的教育园地,其所凸显的脆弱体质与可怕现状。但是,却很少有人认真去发现或者协助学生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写出感人文章的能力。”

  比较悲哀的是,很久很久以来,我们的小朋友,多数从小就失去学习作文的自信心,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感到羞愧、感到乏善可陈、甚至于感到一无是处。作文,恐怕让大部分人在成长岁月里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我们用心想一想:是不是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几乎没有人完整地教我们一套写作的基本功夫?可惜大部分成年人,并没有发现这个关键事实,硬生生地就在语文基本表达能力的舞台上认输了!更难堪的是——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我们也可以试着深思深思——“是不是在二、三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好像我们也没有扎扎实实地好好教人家一套写作的基本功?”也许我们课都赶不完了,哪有时间教作文?或者您一直认为:写作多少是跟天赋有关,牛牵到北京还是牛,没什么好教的。

  我们做学生的时候没人教,等到我们当老师的时候也没教人家。大家都因为没有写作的基本功夫,而写不好作文,到头来变成不会写作文,这就是今天基础写作的窘境。我们承认:想成为顶级的写作高手,多少要有一定的天分,这不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但是,能够写出一篇流利、完整、明白、稳当的文章,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是办得到的。这种能力的成功关键,其实只是在于要具备作文基本功!

  字词句子基本功

  学习我国语文,语法是最基本的知识之一。但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很少有系统学习的机会。有人怕学语法,有人怕教语法。其实如果我们把语法当成基础知识来接触,对文字的理解运用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教授语法,需要有系统有步骤地累积,让学生在轻松而且没有负担的心情下,学好语法基本的知识。这样,词语句子的连缀才能有扎实的基础。

  我国文字中,很多单字已经能够表现特定的意义,如“家”、“走”、“热”等等,这些单字如果与其他语素组合起来,就会成为不同的词。如“家”:家人、家风、家道、家乡。“走”:走失、走廊、走味、走运。“热”:热心、热血、热闹、热爱。这样有系统的从一个单字到词语、成语再到完整的句子,像蹲马步一般,厚实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一步一步建立学生的文字基地。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开发双声字和叠韵字、同义词与反义词、主动句与被动句、顺序句与倒装句、否定句与双重否定句、整齐句与参差句、以及散句与骈句的交错运用、长句与短句的搭配应用等等。可以用照样造词、照样造句等仿写手法,或者词语接龙、成语接龙、短文续写、片段衔接等方法进行练习。引领学生有条不紊的打好基本句型的基础,循序渐进地有效学习,具备正确甚至精准的措辞造语能力。长此以往,便可以看得到应有的学习成就。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因”该、成“积”、“由”其等等错别字的误用,或者“罄竹难书”、“音容宛在”等特定成语的错用情况,都会因基本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而获得改善。

  以六年级学生造句为例,下列的造句就不应该再出现:

  1。“还好……要不然……”——还好你没生气,要不然你就会被揍。

  2。“不管……还是……都是……”——不管是菜,还是菜,都是菜。

  测验作文《体谅别人的辛劳》一题,就不再会出现下列令人喷饭的句子:

  1。妈妈终于癌症死了,我终于感受到妈妈的辛劳了。

  2。天黑了,爸爸终于陆陆续续回家了,爸爸真辛苦。

  以初一年级短文写作为例,也不至于写出下列句句不相干的段落:

  “爱迪生成名以后,他回到家里遇到老婆,老婆叫老公,老公叫老婆,他们很高兴的去开房间,上床睡觉。隔天他们开完房间以后,不知不觉他老婆就有孕了,老公很高兴去工作。到了明天,他回家看到满地的血,一进房就看到他老婆被桶了一刀,他老婆挂了,他很生气,他说:“我要为我老婆报仇,可是他很乐观,不会因为老婆死就不去工作。”

  有了正确造字遣词的基本能力,写作时就不应出现下列口语化、俗语化、外来语、网络流行用语化的文字:

  “我跟你讲”、“我给你说”、“我有告诉你”、“我气到不行”、“偶气到要死”、“酱紫”、“本来粉不错滴”、“她是星座达人”、“今天的运气有够衰”、“3Q”、“Orz”、“同学们要做反省的动作”……。

  观察力基本功

  培养“观察力基本功”,就是引导学生好好运用五官七窍──眼、耳、口、鼻、手、身体——的感受,通过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等的细致描写,达到好的写作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写作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就是敏锐的感染能力。然而养成这种能力,除了仔细运用感官的观察与感受外,并没有更好的途径。

  观察力的首要训练,就是对视觉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身边的事物,观察它们的形状、纹理、颜色,甚至进一步了解它们背后所隐藏的现象,以及它们的来龙去脉。有了注意观察、仔细体会、专注追踪的步骤,就能把事物的形貌与神态写得清晰、明白、逼真、生动。

  同样的,声音能带给人们喜怒哀乐等不同感受。音乐家对不同声音加以组合,可以完成不同的曲谱;写作者自然也能藉着声音的感受,写出美丽曼妙的文字。大自然有太多美妙的声音:潺潺的水声、萧萧的风声、唧唧的虫声、呢呢喃喃的鸟语、轰隆隆的雷鸣、喔喔喔的鸡鸣……只要用心倾听,这些自然天籁就能触动我们的心弦。写作时,如果能充分打开感官的“雷达站”,巧妙地捕捉各种声音,在视觉的“色”上更加以听觉的“声”,文章就有声有色了。进行这一观察力教学时,要真切地带领学生打开耳朵的世界,仔细聆听天籁、人声、物语……用心听一听一切的声音。学生以前一直忽略的经验,往往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

  就像视觉、听觉一般,嗅觉、味觉、触觉同样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不妨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让他们分门别类谈一谈自己感受扑鼻香味或者逼人臭气的经验。学生也多有吃过山珍海味或粗陋茶饭的经历,无论熟食生食、蒸煮炒炸、南北佳肴、各地小吃……设法让学生把自身体会真实地表达出来。我们也可以刻意安排触摸特殊事物的奇妙实验,感受一下睁眼时与闭眼时的触觉,有什么不同……

  学生上自然课或者生物课,都有解剖实验的课程,需要精准地观察,才能知其所以。为什么我们的作文课不能安排动态的观察训练?如果你要学生写一篇《荷花池畔》,为什么不能在荷花盛开的季节,带领学生实际走一趟,好好观察一番?如果你的作文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秋天、冬天、春天分别观察荷花池,看秋天的萧索枯黄、看冬天的寂寥凋零、看春天的初绿生机,然后再看荷团夏意,经过完整又长久的酝酿,这一次《荷花池畔》的写作,学生的成功率是不是会提高很多?

  培养一个成功的作家并不容易,可是养成写作的基本能力也并不困难。第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会自然而然地特别关切有写作潜力的学生。这原本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老师们不要忘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教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表达能力、驾驭文字的能力、与人生社会息息相关的实用语文能力。这种写作能力便可以从锻炼观察力基本功开始:从真实体验出发,累积真实的写作材料,渐渐地自然也就能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到了这个层次,作品离感人肺腑就不远了。

  观察力基本功,可以从感官分项练习开始。逐次锻练过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摹写后,第二步再以两种感官搭配练习,如视觉与听觉、视觉与触觉、听觉与嗅觉、嗅觉与味觉、听觉与触觉……第三步要求学生对指定或任意的三种感官进行摹写。最后,就可以让学生自由驰骋,进行多面向的综合摹写。观察力基本功训练得彻底,学生就拥有了具体、鲜明、细腻、灵活、真切的描写与记叙能力。

  作文运思基本功

  每一个老师都知道作文运思有几个重要的步骤:即“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布局”。学生对这些专有名词,也几乎都可以朗朗上口。可是,为什么各级中小学老师花了二、三十年拼命批阅作文,从小学到高中一站接一站地接力卖命,可是多数学生还是写不好呢?说穿了你会吓一跳──就是老师们没让多数学生真正学会这些很基本的功夫。

  “审题”,就是审辨题目的意思。没有人不懂它的意义,可是糟糕的是,却也没有几个学生注意它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写作的第一步时,往往走岔了还不自知呢!某一位权贵的子弟,曾经是某地语文五项竞赛国中作文组第一名。不幸的是,面对紧接而来的高中联考作文,他却摔得鼻青脸肿,40%作文仅得了个十分。当年的作文题目是《一场及时雨》,写砸了的原因,竟然是“审题”出了大问题。原来他把《一场及时雨》写成了《及时雨》,题目没审清楚,差之毫厘,自然就谬以千里了。大家想想,一个全区作文第一名的写作高手,竟然犯了最基础的写作忌讳,这不就是审题没学好吗?谁敢说运思基本功不重要呢?还有一种最可怕的作文教学法就是,不管什么题目来都是一样的写法。如《充实的一天》,如果让学生轻松写,以记叙兼抒情行文,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材料多种多样,丰富可观,最终一定琳琅满目。但是,很多老师教学生应试作文的秘诀,竟然是:一招半式闯江湖。什么题目来都是泛泛说明,硬是写成《如何充实这一天》,想想《如何充实这一生》都不怎么好写了,况乎《如何充实这一天》!可怕的是,成绩愈好的老师训练得愈彻底,学生写作全部如出一辙。果真如此,我们当老师的会害死一缸人,作文教学实在不能掉以轻心!

  建议这样实施“作文运思基本功”教学:

  第一阶段:先就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布局等各个步骤,分项实施演练。

  第二阶段:等落实运思基本功之后,以两个月为一期,选定一个文体,诸如:记叙、抒情、说明、议论等依次实施。每一个题目依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布局等步骤,有顺序的实施细部操作,踏踏实实地走一遍,最后,再拟定大纲,进行写作。同时要求学生,尔后作文练习,都必须按此要领进行运思。学生有了这样缜密的训练程序,从审辨题目的意思(审题)到确立文章的主旨(立意),从构想思考文章的酝酿(构思)到寻找与选取作文的材料(选材),最后进行有条理的组织和层次分明的安排(布局)。如此,对一篇文章的运思,就成竹在胸,不会乱成一团了。

  就中小学生写作而言,运思基本功的各个环节,是学生最脆弱的部分,从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布局,莫不如此。君不见批阅作文时,学生不是多多少少都有这方面的问题吗?学生有这些很基本的困难,我们为什么不一次解决?现在是任你怎么认真千遍万遍地批改,学生依然故我。关键在于老师们没有教他们基本功,所以,他们不晓得哪里不对,也不晓得怎样才是对的,最后是既折磨自己也折磨学生。更麻烦的是,作文就这样渐渐变成大家心口的痛了。

  章法结构基本功

  如果说“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章法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了。传统上大家都说“凤首”、“猪肚”、“豹尾”是美好文章的三部曲。所谓“凤首”,是指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头冠一样的美丽动人,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目光,对读者产生高度的吸引力。文章开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别人愿不愿意把这篇文章看完。所以,好的开头,是一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先锋部队。在进行文章开头训练之前,必须要先建立两个正确的观念:第一、不可以为了学习开头而开头。第二、要仔细斟酌开头有没有发挥凤首的作用。

  文章开头至少有三项任务:首先要吸引人阅读;其次,为全篇文章定调,要有明确的方向;最后要厘清思路,有条不紊地展开文章的第一步。问题是我们在批改作文时,经常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瑕疵。以下是文章开头常见的毛病,诸如:陈腔滥调,千篇一律;拐湾抹角,东拉西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文体不辨,解题不当;枯燥乏味,不痛不痒等等。以《一张旧照片》的六级分样卷为例,这篇文章是这样开头的──

  “人为什么要拍照?这个问题,你有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个问题在我的心中萦绕良久,直到最近,我才想出了答案:因为要回味。时光的流逝总是在指缝间悄悄离去,没有一点声响,所以照片最大的意义,是在于帮你留住那生命里的点点滴滴。”

  这样开头不能算错,但不是好的开头。如果题目是《照片》,这样开头就很合适,可是题目是《一张旧照片》,这个开头就不很妥当了。我们分析不妥当的原因,第一、审题错误;第二、文章开头不佳;第三、文体的判定模糊。很可能这位学生什么题目都是这样开头的──开门见山法或解释题意法,完完全全破坏了文章该有的魅力。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除了开头这一段外,其他段落都写得好得很!这现象究竟是怎么造成的?谁造成的?答案留给大家。

  文章开头除了开门见山法、解释题意法之外,还有曲径通幽法、设问安排法、背景介绍法、描写景物法、刻画人物法、抒发情感法、主观评论法……等等。文章开头方法的决定,来自于对整篇文章的通盘考量,也就是说,必须先对全篇有了成熟的思考之后,再来决定运用什么样的开头手法,并不是永远就那一两招吃遍天下。下次教文章开头时,不妨作全方位的思考,最适当的开头,才有成为“凤首”的可能。

  安排好文章的开头后,接着就要决定怎么开展,以来扩展文章的主题,进行详细的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等。文章发展的脉络,要依据文章主旨来定。整篇文章的开展,目的就是要写好这篇文章的主题。也就是说,如果主题是描写景物,就要做到细腻的摹写;如果是叙事,就要详细铺叙事件的前因后果;如果是记人,就要具体刻画主人翁的言行举止、心理变化;如果是议论,就要提出自己独到的主张;如果是说明,就要完整的阐释道理。这样才是文章开展的正确方向。

  学习文章开展,可以从简单到繁复,一步一步地训练。如:记叙文可以从时间、空间的切换,或者人物、事件的动态变化,分成几个段落、层次来作铺叙练习;一个段落一个层次,就是一篇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的文章了。

  在文章开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必须结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让文章的发展有迹可寻,各个阶段或各个层次,一方面要紧紧相连,一方面也要自成系统、条理分明,这样才算是好的文章开展。文章开展的方法很多,以记叙文来说,至少可以运用时间开展法、空间开展法、故事情节开展法、人物活动变化法……等等。

  文章过渡,要使整篇文章各个段落之间,彼此都能巧妙衔接、转换得体,从头到尾都能保持文章的连贯性。一篇文章除了要求内容丰富充实、言之有物外,形式上的衔接恰到好处也非常重要。文章过渡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思路是否清晰、词句是否通顺、以及全篇文章是否连贯。很多学生不知道文章过渡的重要性,所以文章就经常有割裂、破碎的毛病。

  一篇文章,从这一层意思转到另一层意思时,不仅要讲究作品内容的联系,同时也要讲究作品外在形式的转换,让人能够一气呵成的阅读。文章过渡就是将情境不同的两个段落、层次,做巧妙的衔接,不致造成上下文之间脱节的现象。合理、成功的过渡技巧,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文气更加顺畅。

  文章有开头、有结尾,文章又是靠着语词、句子、段落等组成。那么为了避免文章杂乱、松散,在语词与语词、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都应该注意文章过渡的技巧。

  文章中的过渡,好比连接两岸的渡船。过渡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是连接上下文的命脉。带有时间成分的常用过渡语,例如:“一转眼头发都白了”、“岁月不饶人,一晃就是十年”、“一眨眼的功夫,考试就在眼前”,在关键时刻少了这些过渡语,文句就会割裂不顺,甚至让人满头雾水。

  文章过渡有两个要点:第一、要自然、贴切、严密。第二、要谨慎选择,斟酌运用。至于文章过渡的技巧,至少有:自然过渡法、转折过渡法、总述分应过渡法、倒叙过渡法……等等。

  接着是文章照应,所谓“照应”,就是指写文章时前后的对照、呼应。善于运用文章照应,文章就能首尾一致,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起别人阅读的兴趣。一篇文章是不是“严谨”,有没有做到“周密”,直接关系到写作会不会成功。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到文章的照应。

  文章的照应,包括“交代”与“呼应”两个部分。对于文章后面会出现的故事情节,在文章前面要做简单的交代;对于文章前面提到的人、事、物或是文章前面提到的问题、原因,在文章的后面也要做必要的呼应。

  以记叙文来说,文章前面记叙的事件,文章后面一定要有合理的结果;文章前面预做的伏笔,最后必须“真相大白”;文章后面会发生的事件,在文章的前面要让人“有迹可寻”。文章写作如果忽略了照应的考虑,就会造成条理不清的结果。一般而言,文章照应的成功关键,其实就在于思维要周密。

  文章照应的入门要诀:第一、阅读别人作品时,要仔细推敲、思考。第二、自己在进行写作时,要严格要求,斟酌布局。比较实用的文章照应手法有:首尾照应法、题目照应法、伏笔照应法、因果照应法、对比照应法……等等。

  最后是文章结尾,所谓“结尾”,就是文章的结束。文章结尾的好坏,关键不在文章的长短,也不在究竟要采用记叙或是抒情等文体,而在于是不是恰当表达了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不是美丽的结束,是不是能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文章结尾要像“豹尾”,意思是说结尾要精彩亮丽、充实有力,和开头、正文前后呼应,才是好的结尾。

  一个竹篓子编得再细密、结实,要是收口不够精巧,不但影响外观,同时也容易损坏。写文章也是一样,如果结尾安排得不够美好、收束得不够缜密,就会功亏一篑。一场晚会往往把最精彩、最吸引人的节目排在最后压轴。古人说:“一篇之妙,在于落句(结尾的句子)。”所以,文章结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篇文章的评价。

  文章结尾有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结尾要顺应文章内容、事件的发展。文体有记叙、描写、抒情等等的不同,还有写景、记人、叙事等等千变万化的形式,所以,文章结尾不能以同一种方法应万变,必须顺应文章的内容做合理的发展,不可以为了结尾而结尾。

  第二、结尾要发挥总括、统一以及帮助理解全文的作用。文章的结尾和题目、开头、正文息息相关,要使读者看完文章后,有整体的感觉。如果结尾令人觉得多余,或是前后不相呼应、上下不能统一、结构不和谐,这样就不是理想的结尾了。

  第三、结尾要有精练紧凑、充实有力的效果。古代作家要求文章结尾要像“豹尾”,就是强调文章结尾要充实有力。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做结尾,最后一段,篇幅不宜太长,文字要精练雅洁,情感也要和前文相呼应。

  至于文章结尾有哪些方法,最少要让学生学会自然结尾法、呼应结尾法、总结结尾法、画龙点睛结尾法……等等,这些都值得尝试。

  结语

  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标,应该定位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具备基础的写作能力。如果我们在教学现场没有传授各种作文基本功给学生,然后再大声嗟叹:“现在的学生作文的能力愈来愈差!”这种说法是不公平的。

  我们理解,课程的时数愈来愈少,标榜能力指标的内容必须愈教愈多。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把该做的作文教学没有做好一事,归咎于“课都上不完了,哪有时间教作文!”作文教学也不应该全是负有升学任务的初三、高三语文教师的责任。其实严格来讲,连课文教学都应该是作文教学的一部分,作文教学是应该时时刻刻实施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是有完整严谨准备的。如何进行每一次有效益、有趣味、有主题、有目标、有系统、有进阶的作文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认真以外应有的考虑。

  除了以上最基本的字词句子基本功、观察力基本功、作文运思基本功、章法结构基本功之外,它如:各类文体作法基本功、表达训练基本功、想象力基本功、修辞运用基本功、阅读基本功等等,也应该一点一滴做有效的训练。在动不动就强调创意作文的大时代,我特别提出蹲马步式的基本功作文教学,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作文教学原理——其实,作文教学的原理原则是不变的——我只是要提醒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基本功做得扎实再来求花俏创意,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说不定,这才是拯救当前作文危机的最佳解药呢!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站上你的作文投手丘,冷静慎重的投出每一颗令人喝采的好球!

  我在中学教了廿几年书,前几年由于不加考作文,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整整四年不写作文,进入高中,在迟交、补交、不交的作文岁月中,作文写作真的每况愈下。很多高三生往往仍然停留在小学的阶段,等到学科能力测验的“语文表达能力”分数占了语文科的50%,面对联考作文时,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从小三到高三,就一般作文而言,作文的基本原理原则是一样的。这一本书以作文学习单的方式进行编写,是课堂作文教学的实质产物。这本书以片段学习为经,以示范仿写为纬,从小学中年级到高中生都适用。这本书可以作为语文老师作文教学的标准教案,更是妈妈教子女、哥哥姊姊教弟弟妹妹的现成教材,只要按部就班实施,一定能日起有功的。

  自2003年11月3日起,本人应某日报之邀,开辟《作文魔法教室》专栏,隔周刊出,迄于2006年4月29日止,一写就是两年半。加上未刊登的《修辞运用》,结集成书,分成两册,约15万言,希望对有志于耕耘写作园地的大朋友或小朋友,能发挥一点微薄的力量。由于我不是作文行家,这些写作基本功,只能算是教书匠的雕虫末技,定位成“野人献曝”就可以了。敬祈博雅君子,多多教正。

  林明进谨识于大块斋


笔尖上的自然流淌:唤醒内在的表达力量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时刻:心中涌动着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落笔?脑海中灵感闪现,却在组织词句时支离破碎?看着屏幕上空白的文档,感到无从下手,仿佛与文字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墙? 许多人都有着相似的困扰。写作,这项看似基础却又充满挑战的技能,常常让我们望而却步。我们羡慕那些笔耕不辍、文采斐然的作家,羡慕他们能够将思想、情感、故事信手拈来,流畅地呈现在纸上。然而,天赋并非是唯一的解药。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都潜藏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表达能力,一种能够将内心世界转化为文字的力量。 《培养自然而然的写作力 基础篇》正是这样一本致力于唤醒你内在表达力量,帮助你跨越“写不出”的门槛,让写作成为一件轻松、愉悦,乃至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本书并非传授华丽辞藻或复杂技巧,而是回归写作的本质,从最根本的层面入手,打通你与文字之间的任督二脉。 我们相信,写作并非天生奇才的专利,而是人人皆可习得的技艺。 就像学习说话一样,我们并非一开始就能说出一番大道理,而是在模仿、尝试、反馈中逐渐掌握语言的奥秘。写作亦是如此。本书将带你走上一条“自然生长”的道路,让你在实践中体会写作的乐趣,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破除写作迷思,重塑信心之基 市面上充斥着各类写作指南,它们往往强调技巧、套路,试图将写作“标准化”。然而,过多的束缚和理论,反而可能让初学者感到压力重重,产生“我做不到”的消极心理。 《培养自然而然的写作力 基础篇》首先要做的是破除那些关于写作的普遍误区。 你是否认为写作需要“文采飞扬”?需要“深刻的思想”?需要“天赋异禀”?本书将一一解构这些观念,告诉你: 写作最核心的是“表达”: 无论你的文字有多朴实,只要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你的想法和感受,就是成功的写作。 “天赋”是经过长期练习打磨的结果: 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的流畅,背后往往是日积月累的阅读和写作。 “灵感”并非遥不可及: 灵感往往隐藏在生活细节中,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观察的眼睛和捕捉的敏感。 “错误”是学习的必经之路: 不要害怕写错,每一次修改都是一次进步。 通过颠覆这些陈旧观念,本书旨在重塑你的写作信心,让你敢于动笔,敢于表达,从而为你后续的学习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输入”到“输出”:构建内在的文字银行 写作的输出,离不开充实的输入。但许多人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未能有效地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库”。本书将指导你如何进行高质量的“输入”,并将其转化为属于你自己的“表达资源”。 有目的的阅读: 我们将引导你如何从阅读中汲取养分。这并非让你囫囵吞枣,而是教会你带着问题去阅读,关注作者的表达方式、思路构建,以及文字所传达的情感。我们将提供具体的阅读方法,让你从每一次阅读中都获得切实的提升。 观察生活,捕捉细节: 生活是灵感的源泉。本书将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美好、有趣的细节。我们鼓励你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下那些触动你的瞬间,那些有趣的对话,那些独特的场景。这些看似零散的素材,将成为你未来写作中最宝贵的财富。 思考与联结: 阅读和观察的最终目的,是将信息内化并形成自己的思考。本书将引导你如何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如何将不同来源的知识进行联结,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内在的思考,将是支撑你进行有深度、有见地的写作的关键。 通过有意识的输入和思考,你将逐渐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文字银行”,里面储存着丰富的词汇、多样的表达方式、鲜活的生活素材,以及清晰的思考逻辑。 当你需要写作时,你就可以从中提取、组合,让表达变得游刃有余。 迈出第一步:解锁“写出来”的秘密 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写作终究是一项实践性的活动。本书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引导你迈出“写出来”的第一步,并让你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 碎片化练习: 我们深知,长篇大论的写作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过于困难。因此,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简单、易行、有趣的碎片化写作练习。这些练习可能只是写一段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记录一个今天的感受,或者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个读到的故事。这些小小的成功,将不断累积你的信心,让你觉得写作并非遥不可及。 主题引导与启发: 有时,缺乏写作的主题是让人望而却步的原因。本书将提供一系列贴近生活、易于引发思考的主题,帮助你找到写作的切入点。这些主题可能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也可能来自你对世界的观察和感受。 “写给谁看”的视角: 写作的目的往往是为了与他人沟通。本书将引导你思考“写给谁看”,并根据不同的读者调整你的表达方式。这种从读者视角出发的思考,能让你更好地组织语言,让你的文字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重复与模仿的力量: 模仿是学习的起点。本书将鼓励你模仿你欣赏的作者的写作风格,并非照搬,而是从中学习其表达的逻辑和技巧。通过模仿,你可以更快地掌握写作的“窍门”。 我们将强调“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理念。在基础篇,我们的目标是让你能够“写出来”,并且写得“通顺”。至于润色和升华,将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步实现。 培养内在驱动力: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写作力的培养,最终是为了让写作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发现写作的乐趣: 我们将通过各种方式,让你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可能是分享你的作品,得到积极的反馈;也可能是通过写作,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可能是当你能够用文字准确表达内心感受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满足感。 建立写作的节奏: 写作并非需要灵感迸发,更需要规律的练习。本书将指导你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节奏,如何将写作融入日常生活,让它成为一种习惯,而非一种负担。 持续的自我激励: 写作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瓶颈。本书将为你提供有效的自我激励方法,帮助你克服困难,保持学习的热情。 《培养自然而然的写作力 基础篇》将是你踏入写作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最扎实的一步。它将为你提供一套系统、易懂、可操作的方法论,让你从“无从下笔”到“乐在其中”,最终拥有源源不断的写作能量。 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为大文豪的秘籍,而是一本帮助你成为一个更清晰、更自信、更流畅的表达者的指南。 让我们一起,用文字点亮生活,用表达连接世界,让你的笔尖,也能自然而然地流淌出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曾经对市面上那些教写作的书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太功利,太程式化,好像把写作变成了一门需要技巧的“手艺”,而不是情感的抒发。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告诉你“如何写出畅销书”,而是更注重于“如何找到你内心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它强调的是一种“与自我对话”的过程,鼓励我们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去捕捉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去感受那些细微的情绪。书中有很多让我产生共鸣的段落,比如它提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写不好,是因为我们以为写作是要“写给别人看”的,而忽略了首先要“写给自己”。这种视角非常有启发性。它让我重新思考了写作的意义,原来它可以是一种自我疗愈,一种自我探索的方式。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教导感,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在和你分享心得,非常亲切,也很容易理解。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写作技巧,更是在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如何更真诚地与世界连接。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是觉得“培养写作力”听起来挺有吸引力的,想了解一下这本书到底是怎么做的。结果,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并没有给我那些空洞的理论,而是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具体、非常可操作的练习和方法。比如,它会引导你去练习“细节描绘”,让你从观察身边的一件物品开始,去发掘它的故事。又或者,它会让你去尝试“情绪转换”,如何将一种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表达。这些练习看似简单,但效果却非常显著。它让我意识到,写作的“素材”其实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以及一种敢于表达的勇气。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它非常尊重写作者的个体差异,从来不会给你定下统一的标准。它鼓励你去“试错”,去“探索”,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写作“肌肉”得到了锻炼,不仅仅是写字的能力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我变得更自信,更愿意去分享自己的想法了。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写手”,但总感觉词不达意,或者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没有灵魂。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写作不应该是一件“绞尽脑汁”的事情,而更像是一种“自然流淌”。书中并没有那种枯燥的语法规则讲解,或者让你背诵大量的例句,而是通过一些非常生动有趣的比喻和例子,引导你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故事和想法。比如,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每天都在用各种方式“写作”,无论是和朋友聊天、发朋友圈,还是在心里默默构思一个场景,这些都是写作的“种子”。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听”这些声音,如何把它们从模糊的念头变成清晰的文字。它并没有给我一套固定的“公式”,而是鼓励我去探索自己的“写作节奏”,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写东西时不再感到那么焦虑,甚至开始享受这个过程,有一种“信手拈来”的惊喜感。它真的打开了我写作的新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写作天地。

评分

作为一个从小就对文字有点“恐惧”的人,我通常会避免任何需要大量写作的任务。考试的时候,我宁愿做选择题,也不想写一篇作文。但是,工作后,写作的必要性越来越凸显,我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不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买下了这本书。没想到,它真的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改变。它没有给我什么“金句宝典”,也没有强迫我模仿别人的写作风格。相反,它非常强调“个体独特性”,鼓励我去发掘属于自己的“声音”。它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如何“观察”,如何“感受”,如何将这些转化为文字。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无话可说,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去“看”这个世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观察世界的“新视角”,让我开始注意到生活中的许多“小确幸”,以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烦恼”。它让我明白,写作并不一定需要宏大的主题,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只要你用心去捕捉,也能写出动人的篇章。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害怕写作了,甚至开始期待下一次的写作机会。

评分

我一直以为写作是一件需要天赋的事情,或者至少需要经过大量的专业训练。我身边有几个朋友,他们写的东西总是那么流畅、那么吸引人,我总觉得我这辈子都达不到那种境界。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我之前的想法太狭隘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写作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而且这种培养并非要你去死记硬背,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让写作变成一种“习惯”,一种“本能”。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实用,而且易于操作。它并没有要求你去写小说、写诗歌,而是从最基础的“句子”入手,去训练你如何让句子变得更有力量,更有画面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意象”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如何用更形象、更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且,这本书的节奏感非常好,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每一章都能让我有新的收获,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它让我相信,即使是像我这样的“写作小白”,也能通过努力,写出有质量的作品。

评分

书很好,收到了也很快。

评分

看看再说

评分

非常不满意。

评分

博友推荐,买来学习下。小时最怕写作文

评分

正版图书,质量不错,价格也划算

评分

整体结构不错,内容有点太干货了,不够丰富

评分

图书已经收到,很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京东商城网购服务就是好!

评分

很快就收到了,京东图书一向很好,活动、包装都没问题,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