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案例分析

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案例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郝晓伟 编
图书标签:
  • 舆情应对
  • 舆情处置
  • 网络安全
  • 危机公关
  • 案例分析
  • 新媒体
  • 信息传播
  • 社会稳定
  • 网络舆情
  • 公共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150153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811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2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网络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格局。网络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习总书记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对如何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习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对网络舆情高度重视,相关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使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日益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行业。

内容简介

  随着网络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网络舆情监测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本书从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一般社会热点事件等方面精选一系列典型案例,系统分析其舆情传播态势及舆论关注焦点、政府在舆情等方面的应对与处置等,力求对广大舆情监测分析人员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形态、有效应对与处置网络舆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目录

第一编 突发事件的网上舆情应对与处置 / 001
案例一 四川芦山“4·20”地震 / 002
案例二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 / 008
案例三 福建厦门BRT公交车爆燃事件 / 013
案例四 山东青岛“11·22”石油管道泄漏爆炸事件 / 018
案例五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 023
案例六 云南昆明明通小学踩踏事件 / 032
案例七 江苏昆山工厂爆炸事件 / 038
案例八 浙江宁波奉化倒楼事件 / 045
案例九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 051
第二编 群体性事件的网上舆情监测与处置 / 055
案例一 广东茂名PX事件 / 056
案例二 贵州瓮安“6·28”群体性事件 / 060
案例三 四川什邡群体性事件 / 064
案例四 江苏启东部分市民抗议造纸厂污染事件 / 070
案例五 浙江余杭部分市民抗议垃圾焚烧厂事件 / 077
案例六 云南孟连群体性事件 / 083
案例七 云南晋宁征地纠纷群体性事件 / 090
案例八 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 / 098
案例九 广东汕头部分市民打砸市委事件 / 106
第三编 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的网上负面舆情应对与处置 / 111
案例一 江苏南京官员夫妇殴打医生护士事件 / 112
案例二 湖南临武城管执法冲突事件 / 118
案例三 上海法官集体嫖娼事件 / 124
案例四 广西醉酒警察枪杀孕妇事件 / 131
案例五 上海相关部门钓鱼执法事件 / 137
案例六 雷政富“不雅照”事件 / 142
案例七 陕西神木“房姐”事件 / 147
案例八 山西太原讨薪农民工遭警察殴打致死事件 / 151
案例九 湖南凤凰古城收费事件 / 156
案例十 广西玉林“狗肉节”事件 / 163
第四编 一般社会热点事件的网上舆情应对与处置 / 171
案例一 甘肃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 / 172
案例二 上海黄浦江死猪事件 / 178
案例三 《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虚假报道事件 / 184
案例四 山西疫苗事件 / 192
案例五 山东招远邪教徒杀人事件 / 198
案例六 浙江温岭杀医事件 / 205
案例七 北京大兴男子摔童事件 / 212
案例八 北京“最牛违建”事件 / 217

《风起云涌:当代信息环境下的挑战与应对》 内容概要 在信息爆炸、传播加速的时代,任何一个微小的声音都可能被放大,任何一个事件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个体、组织乃至国家,都身处信息洪流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书《风起云涌:当代信息环境下的挑战与应对》并非一本关于特定领域(如网络舆情)的工具书,而是一部深度剖析当代信息环境本质,探讨其对个体、社会乃至全球格局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并由此提出一套普适性的应对与调适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宏观、更具前瞻性的视角,去理解信息传播的新规律、新形态以及其背后驱动的力量。我们将从信息环境的演变历程讲起,梳理技术革新如何重塑了信息生产、传播与消费的生态,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等技术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随后,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变革带来的机遇与风险,聚焦于信息不对称、虚假信息传播、认知偏差、群体极化等现象,并从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角度,阐释这些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 详细章节内容 第一部分:信息时代的潮汐——时代浪潮下的演变与重塑 第一章:从宏想到微:信息环境的演进轨迹 回顾人类信息传播的历程,从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到印刷传播,再到现代的电子传播和数字传播,分析不同阶段信息环境的核心特征。 重点阐述互联网、移动通信、社交媒体等技术革命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 探讨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趋势及其带来的影响,分析传统信息守门人角色的弱化与新兴信息节点的崛起。 介绍信息时代的关键特征:信息爆炸、传播加速、交互性增强、全球化与碎片化并存。 第二章:算法的魔方:重塑信息的分发与认知 深入剖析算法在当代信息分发中的核心作用,解释推荐算法、搜索引擎算法等如何影响用户接触到的信息。 探讨算法的“过滤气泡”和“回音室效应”,分析其如何加剧信息茧房现象,导致个体视野的狭隘。 讨论算法在信息传播中的偏见问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生成、审核和传播中的潜力与风险。 审视算法背后的商业逻辑与伦理困境,分析如何平衡效率、收益与公平、透明。 第三章:连接的悖论:社交媒体下的群体互动与社会生态 分析社交媒体作为核心信息传播平台的功能与特性,探讨其如何改变人际交往、社会动员和群体认同的形成。 研究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扩散机制,包括病毒式传播、意见领袖效应等。 揭示群体极化、网络欺凌、情绪传染等社交媒体带来的负面现象,分析其社会心理学成因。 探讨社交媒体在构建虚拟社区、促进社会参与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的社会疏离与个体焦虑。 第二部分:迷雾与漩涡——信息洪流中的挑战与风险 第四章:真伪的边界:虚假信息的生成、传播与影响 系统梳理虚假信息(包括谣言、假新闻、深度伪造等)的类型、传播路径和演变趋势。 分析虚假信息传播的动因,包括政治操纵、经济利益、意识形态对抗、心理满足等。 探讨虚假信息对个体认知、社会信任、公共议题讨论以及民主进程的损害。 研究虚假信息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特殊表现形式与传播规律。 第五章:认知的暗礁:信息过载与认知偏差 探讨信息过载现象对个体信息处理能力的影响,分析其如何导致决策疲劳、判断失误。 深入剖析常见的认知偏差,如确认偏差、可得性启发、锚定效应等,以及它们在信息环境中如何被放大和利用。 分析个体在信息环境中如何形成和固化个人信念,以及对抗认知偏见的困难。 探讨信息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六章:情绪的共振:信息传播中的情感动力学 研究情感在信息传播中的驱动作用,分析积极与消极情绪如何影响信息的产生、分享和接收。 探讨情绪化信息如何绕过理性思考,直接触及个体的潜意识,引发强烈反应。 分析网络暴力、情绪攻击、煽动性言论等现象背后驱动的情感机制。 审视在信息环境中,个体情感的表达与被回应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第七章:权力的新格局:信息不对称与社会控制 分析在数字时代,信息不对称的形态如何演变,以及数据垄断、平台权力等问题。 探讨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舆论引导和国家安全中的应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潜在的权力滥用风险。 研究“信息战”、“认知战”等概念,分析信息作为一种新型战略资源的作用。 探讨信息环境对公民权利、隐私权以及言论自由的潜在挑战。 第三部分:扬帆远航——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方法 第八章:个体层面的“信息韧性”构建 提供一套旨在提升个体信息素养的实用方法,包括如何辨别信息真伪、评估信息来源、识别认知偏见。 指导读者如何构建健康的信息摄取习惯,管理信息流,避免信息过载和碎片化。 强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鼓励读者主动质疑、交叉验证。 提供情绪管理与自我调适的策略,帮助个体在信息洪流中保持冷静与理性。 第九章:组织层面的“信息风险治理” 为企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提供一套系统性的信息风险管理框架。 探讨如何建立内部信息管理体系,提升信息辨别能力,应对外部信息冲击。 研究危机沟通与声誉管理的策略,尤其是在信息快速传播和发酵的背景下。 分析如何构建组织内部的信息伦理规范,促进负责任的信息使用与传播。 第十章:社会层面的“信息生态优化” 探讨平台责任与监管的必要性,分析如何通过政策法规引导信息平台的健康发展。 研究提升公民媒体素养的教育体系建设,从基础教育到成人教育。 关注技术伦理的发展,推动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和算法应用。 探讨建立多元化、高质量信息供给的社会机制,鼓励独立、深入的调查性报道。 呼吁加强跨领域、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理解,促进全球信息治理的合作。 第十一章:未来的航向:驾驭信息浪潮的远景展望 对未来信息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包括新兴技术(如元宇宙、Web3.0)可能带来的影响。 探讨在更加复杂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人类的挑战与机遇。 强调持续学习、适应变化的重要性,以及保持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在信息时代的根本价值。 以开放的心态,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到塑造健康、公正、负责任的信息未来的进程中。 《风起云涌:当代信息环境下的挑战与应对》将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一次智慧的唤醒。它将帮助读者穿越信息迷雾,看清时代浪潮,掌握应对挑战的钥匙,最终成为信息洪流中的智者和驾驭者。本书适合所有关注信息时代发展、希望提升自身信息应对能力、并愿意为构建更健康信息生态贡献力量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更像是一系列精心剪辑的访谈录和案例纪录片拼接而成。它没有使用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腔调,而是充满了实战者的激情和反思。作者在描述某些惊心动魄的危机时刻时,那种紧张感仿佛能穿透纸面传递过来,让人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决策的压力。书中对“首次回应窗口期”的把握细致到小时,并对不同规模的危机事件给出了清晰的时间轴建议。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危机后的复盘与内化”这一环节的强调。很多团队只关注如何“灭火”,却忽略了从火灾中学习教训。书中提出的“反向工程”复盘法,即从负面舆论的最高峰开始,倒推每一步传播环节和应对失误,极具启发性。它鼓励管理者不要害怕承认错误,而是要将每一次危机转化为组织学习的机会,从而建立起更具弹性的应对体系。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于互联网传播的生态有着深刻且近乎本能的理解。它不像很多同类书籍那样堆砌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且贴近用户体验的语言,描绘了网络谣言和负面信息是如何在用户心理和算法机制的合力下被放大和扭曲的。书中对于“情绪传染性”和“认知闭环”的分析尤其精彩,这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看起来毫无逻辑的指责反而能迅速占据上风。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社群自治”现象的探讨,如何在负面事件中识别那些真正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并尝试与其进行建设性的对话,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封锁策略。这种策略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承认了网络空间自身的复杂性,懂得“堵不如疏”。此外,书中关于不同社交平台特性(如微博、知乎、抖音)的应对差异化处理,也体现了作者经验的丰富性。这对于需要跨平台协调作战的团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实操指南。它让人明白,舆情应对不是一个孤立的公关动作,而是深度嵌入用户心智和平台规则的系统工程。

评分

这部书简直是为我们这种经常需要处理危机公关的专业人士量身定做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整体框架时展现出的那种严谨和条理分明。从最基础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的建立,到深入探讨如何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指导读者如何快速识别风险点,书中都有非常详尽的阐述。尤其是关于“灰度舆情”的划分和应对策略,让我豁然开朗。过去我们总是在“小事”和“大事”之间摇摆不定,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决策路径图。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大量引入了行业内的真实案例进行剖析,比如某个产品发布会引发的负面连锁反应,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拆解传播路径、定位核心问题,并最终有效引导舆论的。书中对于“危机爆发后的信息发布策略”部分,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模板和注意事项,让人在极度压力下也能保持专业和冷静。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随时可以翻阅,从中汲取即时的应对智慧。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市场、传播或品牌管理岗位的人员,这本书会让你对“舆情管理”有一个质的提升。

评分

这部作品在组织架构和资源整合方面的论述,为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很多组织中,舆情应对往往被孤立地视为公关部或法务部的事情,导致反应迟缓或互相推诿。作者明确指出,高效的舆情处置需要一个跨部门的、扁平化的“快速反应小组”(QRT)机制,并详细说明了每个部门——从技术支持、法务、客服到高层管理——在不同阶段应承担的职责和信息流转路径。书中附带的各种流程图和沟通矩阵非常实用,可以直接拿来套用或进行本地化修改。更重要的是,它讨论了如何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确定“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应对措施。例如,在面对一个可能发酵但用户基数较小的负面事件时,应该优先投入资源进行内部核实还是快速对外澄清?这种资源配置的权衡艺术,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将理论落地、将混乱有序化的工具书,对于构建系统化的企业风险防控体系大有裨益。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集中在传统的危机公关流程上,但它更进一步,将目光投向了“预防性建设”和“长期品牌韧性”的构建。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来阐述如何通过日常的内容策略、透明化的企业文化和积极的用户反馈机制,从源头上降低被引爆负面舆情的概率。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书中对“内部信息泄露”和“员工不当言论”这两大隐形炸弹的分析,非常到位,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内部培训和SOP(标准操作程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案例分析中,往往不止关注“结果如何”,更深入地探讨了“决策背后的伦理考量”。在舆情处理中,速度固然重要,但底线和价值观的坚守更为关键。这本书提醒我们,每一次应对危机,都是对企业价值观的一次公开检验。这种对行业伦理的坚守和对长期声誉的维护,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技术手册。

评分

不错的书,正版

评分

非常好。正版

评分

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案例分析

评分

无数思维的触角便在脑中肆意摇曳着

评分

不错,

评分

无数思维的触角便在脑中肆意摇曳着

评分

这次买的非常满意,我觉额很不错,继续加油!哈哈哈哈哈!

评分

写得不错

评分

有案例分析,理论部分比较长,精简下就好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