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 NX 10.0宝典

UG NX 10.0宝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章兆亮 编
图书标签:
  • UG NX
  • NX10
  • 0
  • CAD/CAM
  • 数控编程
  • 机械设计
  • 工业设计
  • 软件教程
  • 宝典
  • 实战
  • 案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09424
版次:2
商品编码:1179019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5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UG工程技术人员 机械类学生
  《UG NX 10.0宝典》系统介绍了使用UG进行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内容不仅包括二维草图设计、零件设计、曲面设计、转配图设计、钣金设计等UG基础模块,还包括渲染、数控加工、运动仿真与分析、电缆设计、模具设计、数控加工、同步建模、GC工具箱和有限元分析等高级模块。学习完这本书,就掌握了UG几乎所有模块的设计技巧, 另外,在主要章节后,都有相应的范例供读者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读者购买本丛书,可以通过作者网站和电话获得技术支持。此外,还可获赠各类软件培训的优惠卡或试听卡。

内容简介

  《UG NX 10.0宝典》以UGNX10.0中文版为蓝本进行编写,内容包括UGNX10.0软件简介、UGNX10.0的安装、使用前的准备与配置、二维草图的绘制、零件设计、曲面设计、装配设计、测量与分析、工程图的创建、扫描特征、放样特征、动画、焊件、管道和渲染等。本书章节的安排次序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内容安排上,书中结合大量的实例来对软件各个模块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命令和功能进行讲解,通俗易懂,化深奥为简易;本书中的实例是根据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给国内外一些知名公司(含国外独资和合资公司)的培训案例整理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写作方式上,本书紧贴UGNX10.0中文版的实际操作界面,采用软件中真实的对话框、按钮等进行讲解,使初学者能够直观、准确地操作软件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本书可作为机械工程设计人员的UGNX10.0自学教程和参考书籍,也可供大专院校机械专业师生教学参考。本书附视频学习光盘一张,制作了本书的操作视频录像文件(含语音讲解,长达960分钟),另外,光盘还包含本书所有的教案文件、范例文件、练习素材文件及UGNX10.0软件的配置文件。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UG NX 10.0概述及应用基础 1
1.1 UG NX 10.0各模块简介 1
1.2 UG NX 10.0 软件的特点 4
1.3 UG NX 10.0的安装 5
1.3.1 安装要求 5
1.3.2 安装前的准备 6
1.3.3 安装的一般过程 7
1.4 创建用户工作文件目录 9
1.5 启动UG NX 10.0软件 9
1.6 UG NX 10.0工作界面 10
1.6.1 设置界面主题 10
1.6.2 用户界面简介 11
1.6.3 工具条及菜单的定制 14
1.6.4 角色设置 17
1.7 鼠标的操作 18
1.8 UG NX 10.0软件的参数设置 19
1.8.1 “对象”首选项 19
1.8.2 用户默认设置 20
1.8.3 选择首选项 21
第2章 二维草图设计 23
2.1 二维草图环境中的主要术语 23
2.2 草图环境的进入与退出 23
2.3 UG草图功能介绍 25
2.4 草图环境中的下拉菜单简介 26
2.4.1 “插入”下拉菜单 26
2.4.2 “编辑”下拉菜单 26
2.5 添加/删除草图工具栏 27
2.6 坐标系简介 27
2.7 设置草图参数 29
2.8 绘制二维草图 30
2.8.1 认识“草图工具”工具栏 30
2.8.2 直线的绘制 31
2.8.3 圆的绘制 33
2.8.4 圆弧的绘制 33
2.8.5 矩形的绘制 34
2.8.6 圆角的绘制 35
2.8.7 轮廓线的绘制 36
2.8.8 派生直线的绘制 37
2.8.9 艺术样条曲线的绘制 38
2.8.10 将草图对象转化为参考线 38
2.8.11 点的创建 39
2.9 编辑二维草图 41
2.9.1 删除草图对象 41
2.9.2 操纵草图对象 42
2.9.3 复制/粘贴对象 44
2.9.4 修剪草图对象 44
2.9.5 延伸草图对象 44
2.9.6 制作拐角的绘制 44
2.9.7 镜像草图对象 45
2.9.8 偏置曲线 46
2.9.9 编辑定义截面 47
2.9.10 相交曲线 48
2.9.11 投影曲线 50
2.10 二维草图的约束 51
2.10.1 几何约束 53
2.10.2 尺寸约束 55
2.10.3 显示/移除约束 58
2.10.4 约束的备选解 60
2.10.5 尺寸位置的移动 61
2.10.6 尺寸值的修改 61
2.11 二维草图实例1 62
2.12 二维草图实例2 65
2.13 二维草图实例3 69
第3章 零件设计 71
3.1 零件模型文件的操作 72
3.1.1 新建一个零件模型文件 72
3.1.2 打开一个零件模型文件 73
3.1.3 打开多个零件模型文件 74
3.1.4 零件模型文件的保存 74
3.1.5 关闭部件 74
3.2 体素建模 75
3.2.1 创建基本体素 75
3.2.2 在基本体素上添加其他体素 83
3.3 布尔操作功能 85
3.3.1 布尔求和操作 85
3.3.2 布尔求差操作 86
3.3.3 布尔求交操作 87
3.3.4 布尔出错消息 88
3.4 拉伸特征 88
3.4.1 概述 88
3.4.2 创建基础拉伸特征 89
3.4.3 添加其他特征 94
3.5 UG NX的部件导航器 96
3.5.1 部件导航器界面简介 96
3.5.2 部件导航器的作用与操作 98
3.6 UG NX中图层的使用 101
3.6.1 设置图层 101
3.6.2 视图中的可见图层 104
3.6.3 移动对象至图层 105
3.6.4 复制对象至图层 105
3.6.5 图层的应用实例 105
3.7 对象操作 108
3.7.1 对象与模型的显示控制 108
3.7.2 删除对象 110
3.7.3 隐藏与显示对象 110
3.7.4 编辑对象的显示 111
3.8 旋转特征 112
3.8.1 概述 112
3.8.2 关于矢量对话框 113
3.8.3 旋转特征创建的一般过程 114
3.9 基准特征 115
3.9.1 基准平面 115
3.9.2 基准轴 121
3.9.3 基准点 125
3.9.4 基准坐标系 132
3.10 倒斜角 139
3.11 边倒圆 140
3.12 抽壳 142
3.13 孔 144
3.14 螺纹 147
3.15 特征的操作与编辑 148
3.15.1 编辑参数 149
3.15.2 编辑位置 150
3.15.3 特征移动 150
3.15.4 特征重排序 152
3.15.5 特征的抑制与取消抑制 153
3.16 拔模 154
3.17 扫掠特征 157
3.18 三角形加强筋 158
3.19 键槽 160
3.20 缩放体 163
3.21 模型的关联复制 164
3.21.1 抽取几何特征 164
3.21.2 阵列特征 167
3.21.3 镜像特征 169
3.21.4 阵列几何特征 171
3.22 变换 171
3.22.1 比例变换 172
3.22.2 变换命令中的矩形阵列 174
3.22.3 变换命令中的圆形阵列 175
3.23 模型的测量与分析 176
3.23.1 测量距离 176
3.23.2 测量角度 178
3.23.3 测量曲线长度 180
3.23.4 测量面积及周长 180
3.23.5 测量最小半径 181
3.23.6 模型的质量属性分析 181
3.23.7 模型的偏差分析 182
3.23.8 模型的几何对象检查 183
3.24 UG机械零件设计实际应用1 184
3.25 UG机械零件设计实际应用2 187
3.26 UG机械零件设计实际应用3 190
3.27 UG机械零件设计实际应用4 190
第4章 曲面设计 191
4.1 曲线设计 191
4.1.1 基本空间曲线 191
4.1.2 高级空间曲线 196
4.1.3 派生曲线 202
4.1.4 来自体的曲线 210
4.2 曲线曲率分析 213
4.3 创建简单曲面 215
4.3.1 曲面网格显示 215
4.3.2 创建拉伸和旋转曲面 216
4.3.3 有界平面的创建 218
4.3.4 曲面的偏置 218
4.3.5 曲面的抽取 220
4.4 创建自由曲面 222
4.4.1 网格曲面 222
4.4.2 一般扫掠曲面 226
4.4.3 沿引导线扫掠 231
4.4.4 变化的扫掠 232
4.4.5 管道 233
4.4.6 桥接曲面 234
4.4.7 艺术曲面 235
4.4.8 N边曲面 238
4.5 曲面分析 241
4.5.1 曲面连续性分析 242
4.5.2 反射分析 243
4.6 曲面的编辑 245
4.6.1 曲面的修剪 245
4.6.2 曲面的延伸 249
4.6.3 曲面的边缘 252
4.6.4 曲面的缝合与实体化 257
4.7 曲面中的倒圆角 259
4.7.1 边倒圆 260
4.7.2 面倒圆 261
4.7.3 软倒圆 266
4.8 UG曲面产品设计实际应用1 269
4.9 UG曲面产品设计实际应用2 274
4.10 UG曲面产品设计实际应用3 277
第5章 装配设计 278
5.1 装配环境中的下拉菜单及工具栏 279
5.2 装配导航器 282
5.2.1 概述 282
5.2.2 预览面板和依附性面板 283
5.3 组件的配对条件说明 284
5.3.1 “装配约束”对话框 284
5.3.2 “对齐”约束 286
5.3.3 “角度”约束 286
5.3.4 “平行”约束 286
5.3.5 “垂直”约束 287
5.3.6 “中心”约束 287
5.3.7 “距离”约束 287
5.4 装配的一般过程 288
5.4.1 添加第一个部件 288
5.4.2 添加第二个部件 290
5.4.3 引用集 291
5.5 部件的阵列 292
5.5.1 部件的“参考”阵列 292
5.5.2 部件的“线性”阵列 293
5.5.3 部件的“圆周”阵列 294
5.6 编辑装配体中的部件 294
5.7 爆炸图 295
5.7.1 爆炸图工具栏 295
5.7.2 爆炸图的建立和删除 296
5.7.3 编辑爆炸图 297
5.8 简化装配 299
5.8.1 简化装配概述 299
5.8.2 简化装配操作 300
5.9 装配干涉检查 302
5.10 UG装配设计综合实际应用 303
第6章 工程图设计 309
6.1 工程图概述 309
6.1.1 工程图的组成 309
6.1.2 工程图环境中的下拉菜单与工具栏 310
6.1.3 部件导航器 314
6.2 工程图参数预设置 315
6.2.1 工程图参数设置 315
6.2.2 原点参数设置 316
6.2.3 注释参数设置 317
6.2.4 截面线参数设置 317
6.2.5 视图参数设置 318
6.2.6 标记参数设置 318
6.3 图样管理 319
6.3.1 新建工程图 319
6.3.2 编辑已存图样 320
6.4 视图的创建与编辑 321
6.4.1 基本视图 321
6.4.2 局部放大图 323
6.4.3 全剖视图 325
6.4.4 半剖视图 326
6.4.5 旋转剖视图 326
6.4.6 阶梯剖视图 327
6.4.7 局部剖视图 328
6.4.8 显示与更新视图 329
6.4.9 对齐视图 330
6.4.10 编辑视图 331
6.5 标注与符号 334
6.5.1 尺寸标注 334
6.5.2 注释编辑器 336
6.5.3 表面粗糙度符号 338
6.5.4 标识符号 340
6.5.5 自定义符号 340
6.5.6 基准特征符号 341
6.5.7 形位公差 342
6.6 UG工程图设计综合实际应用 343
第7章 NX钣金设计 350
7.1 NX钣金模块导入 350
7.2 基础钣金特征 354
7.2.1 突出块 354
7.2.2 弯边 357
7.2.3 法向除料 363
7.3 钣金的折弯与展开 365
7.3.1 钣金折弯 365
7.3.2 将实体零件转换到钣金件 368
7.3.3 展平实体 370
7.4 高级钣金特征 372
7.4.1 凹坑 372
7.4.2 实体冲压 376
7.5 UG钣金设计综合实际应用 381
第8章 渲染功能及应用 383
8.1 材料/纹理 383
8.1.1 材料/纹理对话框 383
8.1.2 材料编辑器 383
8.2 灯光效果 388
8.2.1 基本光源 388
8.2.2 高级光源 389
8.3 展示室环境设置 390
8.3.1 编辑器 390
8.3.2 查看转台 390
8.4 基本场景设置 392
8.4.1 背景 392
8.4.2 舞台 393
8.4.3 反射 393
8.4.4 光源 394
8.4.5 全局照明 395
8.5 视觉效果 395
8.5.1 前景 395
8.5.2 背景 396
8.6 高质量图像 397
8.7 艺术图像 398
8.8 渲染实例1——机械零件的渲染 399
8.9 渲染实例2——图像渲染 402
第9章 运动仿真与分析 406
9.1 概述 406
9.1.1 机构运动仿真流程 406
9.1.2 进入运动仿真模块 406
9.1.3 运动仿真模块中的菜单及按钮 406
9.2 连杆和运动副 409
9.2.1 连杆 409
9.2.2 运动副 411
9.3 力学对象 415
9.3.1 类型 415
9.3.2 创建解算方案 416
9.4 模型准备 418
9.4.1 主模型尺寸 418
9.4.2 标记与智能点 418
9.4.3 编辑运动对象 419
9.4.4 干涉、测量和跟踪 419
9.4.5 函数编辑器 421
9.5 运动分析 422
9.5.1 动画 422
9.5.2 图表 423
9.5.3 填充电子表格 424
9.6 UG运动仿真综合实际应用 425
第10章 电缆设计 429
10.1 概述 429
10.1.1 电缆设计概述 429
10.1.2 UG电缆设计的工作界面 429
10.1.3 UG电缆设计的工作流程 429
10.2 UG电缆设计实际应用 430
第11章 模具设计 448
11.1 模具设计概述 448
11.2 模具创建的一般过程 448
11.2.1 初始化项目 449
11.2.2 模具坐标系 451
11.2.3 设置收缩率 452
11.2.4 创建模具工件 453
11.2.5 模具分型 453
11.3 模具工具 458
11.3.1 概述 458
11.3.2 创建方块 459
11.3.3 分割实体 461
11.3.4 实体修补 462
11.3.5 边修补 463
11.3.6 修剪区域补片 464
11.3.7 扩大曲面 466
11.3.8 拆分面 467
11.4 在模具中创建浇注系统 470
11.5 UG模具设计实际应用 477
11.6 Mold Wizard标准模架设计 487
第12章 数控加工 524
12.1 数控加工概述 524
12.2 数控加工的一般过程 524
12.2.1 UG NX数控加工流程 524
12.2.2 进入加工环境 525
12.2.3 NC操作 526
12.2.4 创建工序 534
12.2.5 生成刀具轨迹并仿真 542
12.2.6 后处理 545
12.3 铣削加工 545
12.3.1 深度轮廓加工铣 546
12.3.2 陡峭区域深度轮廓加工铣 551
12.3.3 表面铣 555
12.3.4 表面区域铣 562
12.3.5 精铣侧壁 565
12.3.6 轮廓区域铣 569
12.3.7 钻孔加工 574
12.3.8 攻丝 584
12.3.9 沉孔加工 587
12.4 UG数控编程与加工综合实际应用 590
第13章 同步建模方法及工程应用 597
13.1 概述 597
13.1.1 同步建模概述 597
13.1.2 UG NX 10.0的建模模式 597
13.1.3 同步建模工具栏介绍 598
13.2 同步建模工具 598
13.2.1 移动面 598
13.2.2 拉出面 599
13.2.3 偏置区域 600
13.2.4 调整面大小 601
13.2.5 替换面 602
13.2.6 组合面与删除面 603
13.2.7 细节特征 604
13.2.8 相关变换 605
13.2.9 重用数据 611
13.3 同步建模实例 616
第14章 GC工具箱 622
14.1 GC工具箱概述 622
14.2 齿轮建模 622
14.2.1 圆柱齿轮 622
14.2.2 圆锥齿轮 624
14.3 弹簧设计 626
14.3.1 圆柱压缩弹簧 626
14.3.2 圆柱拉伸弹簧 628
14.4 加工准备 630
14.4.1 工件设置 630
14.4.2 配置 630
14.4.3 电极加工任务管理 631
14.4.4 加工基准设定 631
第15章 有限元分析 632
15.1 概述 632
15.1.1 有限元分析概述 632
15.1.2 UG NX有限元分析 632
15.1.3 UG NX有限元分析流程 632
15.2 有限元分析的一般过程 633
15.3 组件结构分析 644

前言/序言

  UG 是UGS公司推出的一款功能强大的三维CAD/CAM/CAE软件系统,其内容涵盖了产品从概念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三维模型设计、分析计算、动态模拟与仿真、工程图输出,到生产加工成产品的全过程,应用范围涉及航空航天、汽车、机械、造船、通用机械、数控(NC)加工、医疗器械和电子等诸多领域。UG NX 10.0是目前功能最强、最新的UG版本,该版本在数字化模拟、知识捕捉、可用性和系统工程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并对以前版本进行了数百项以客户为中心的改进。
  本书是全面、系统地学习和运用UG NX 10.0软件的宝典,具有如下特色。
  内容全面、丰富,除包含UG一些常用模块外,还涉及众多的UG高级模块,图书的性价比很高。
  实例丰富,对软件中的主要命令和功能,先结合简单的实例进行讲解,然后安排一些较复杂的综合实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讲解详细,条理清晰,保证自学的读者能独立学习和运用UG NX 10.0软件。
  写法独特,采用UG NX 10.0中文版中真实的对话框和按钮等进行讲解,使初学者能够直观、准确地操作软件,从而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附加值高,本书附1张多媒体DVD学习光盘,光盘收录了402个UG应用技巧和具有针对性实例的教学视频,并进行了详细的语音讲解,时间长达20.5小时(1230分钟),可以帮助读者轻松、高效地学习。
  本书由章兆亮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还有王焕田、刘静、雷保珍、刘海起、魏俊岭、任慧华、詹路、冯元超、刘江波、周涛、段进敏、赵枫、邵为龙、侯俊飞、龙宇、施志杰、詹棋、高政、孙润、李倩倩、黄红霞、尹泉、李行、詹超、尹佩文、赵磊、王晓萍、陈淑童、周攀、吴伟、王海波、高策、冯华超、周思思、黄光辉、党辉、冯峰、詹聪、平迪、管璇、王平、李友荣。本书已经过多次审核,如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编 者


《UG NX 10.0宝典》:开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新纪元 在瞬息万变的工业设计与制造领域,高效、精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UG NX 10.0宝典》正是这样一本为工程师、设计师、技术人员以及所有渴望深入掌握UG NX 10.0强大功能的用户量身打造的权威指南。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软件操作步骤,而是深入剖析UG NX 10.0的核心理念、高级技巧与实际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构建全面的UG NX 10.0知识体系,从入门到精通,赋能创新设计,优化制造流程,最终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 一、 UG NX 10.0:集成的力量,驱动创新的引擎 UG NX 10.0是西门子PLM软件旗下的一款旗舰级集成化产品开发解决方案。它融合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CAE(计算机辅助工程)三大核心功能模块,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从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程分析到制造加工的完整工作流程。这种高度的集成性打破了传统软件间的壁垒,极大地提升了设计与制造的协同效率,减少了数据传递的损耗和错误,从而加速了产品的上市进程。 本书将首先带领读者深入理解UG NX 10.0的整体架构和设计哲学。我们将探讨其强大的曲面造型能力,如何通过灵活多样的曲面工具创建复杂、自由的曲面形态,满足航空航天、汽车、消费电子等高端制造业对产品外观和性能的严苛要求。同时,本书也将重点介绍UG NX 10.0在实体建模方面的突出优势,包括参数化建模、特征建模、直接建模等多种建模方式的有机结合,让读者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建模策略,高效构建精确的三维模型。 二、 从概念到实体的飞跃:精妙绝伦的设计实践 UG NX 10.0强大的CAD模块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将从基础的草图绘制和尺寸标注开始,逐步引导读者掌握零件建模的各项技术。本书将系统讲解: 草图绘制: 学习如何运用约束、尺寸和几何关系创建精确的二维草图,这是三维建模的基础。 实体建模: 深入探讨拉伸、旋转、扫描、放样、圆角、倒角、抽壳等基本实体操作,以及如何利用组合、镜像、阵列等命令快速生成复杂零件。 曲面建模: 详细阐述扫描曲面、边界混合曲面、通过曲线网格创建曲面、曲面修复等高级曲面建模技术,帮助用户轻松应对自由曲面设计挑战。 装配设计: 掌握如何创建和管理大型复杂装配体,学习各种装配约束的应用,以及如何进行干涉检查和组件的替换与更新,确保装配结构的合理性与可用性。 工程图绘制: 了解如何从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符合标准要求的工程图,包括视图创建、尺寸标注、公差标注、形位公差标注、符号添加等,实现设计意图的清晰传达。 高级建模技巧: 引入高级曲面分析工具,如曲率分析、斑马纹分析、拔模分析等,帮助用户评估曲面质量,优化产品外观和可制造性。 本书在讲解过程中,将穿插大量来自实际工程的案例,例如汽车零部件的曲面设计、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精密建模、消费电子产品外壳的创意造型等。这些案例的引入,不仅使理论知识更加直观易懂,更能让读者在实际操作中体会UG NX 10.0的设计智慧与工程应用价值。 三、 智慧制造的脉搏:CAM模块的精深探索 UG NX 10.0的CAM模块是实现设计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的关键环节。本书将为读者深入揭示其强大的数控编程能力,覆盖从简单到复杂加工的各个方面: 刀具路径生成: 详细讲解面铣、轮廓铣、等高铣、区域铣、螺旋铣等多种二维与三维刀具路径的生成策略,以及针对不同加工需求(如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优化方法。 车削编程: 介绍车削刀具路径的生成,包括外圆车削、内圆车削、端面车削、螺纹车削等,以及多轴车削的应用。 电火花加工(EDM): 讲解电火花加工刀具路径的创建,适用于模具制造等精密加工领域。 模具加工: 侧重讲解型腔、型芯、滑块等模具部件的数控编程,特别关注分层加工、拔模斜度处理等关键技术。 后处理器配置: 引导读者理解后处理器的作用,并学习如何根据特定的数控机床和控制器,配置合适的后处理器,生成可以直接在机床上执行的G代码。 模拟与验证: 强调刀具路径模拟的重要性,包括刀具碰撞检测、加工余量检查、过切检查等,确保加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高级CAM技术: 探讨多轴联动加工、刀具路径的优化与后处理、机器人加工等前沿技术,帮助读者掌握更高效、更智能的制造方法。 本书将通过具体的加工实例,如机械零件的加工、模具钢件的加工、曲面零件的高精度加工等,清晰展示UG NX 10.0 CAM模块的强大能力。读者将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刀具、切削参数,以及如何规划最优的加工顺序,最终实现高效、高质量的数控加工。 四、 仿真分析的翅膀:CAE模块的性能洞察 UG NX 10.0集成的CAE模块为工程师提供了强大的仿真分析工具,使得在设计早期就能对产品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从而减少昂贵的物理原型制作和后期修改: 有限元分析(FEA): 深入讲解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屈曲分析、热应力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等基本分析类型。本书将涵盖材料属性的定义、网格的划分与优化、载荷和边界条件的施加、结果的解读与优化等全过程。 机构运动仿真: 介绍如何建立运动仿真模型,添加约束、驱动和力,从而分析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例如速度、加速度、力矩、碰撞等,这对于设计机械设备、机器人等至关重要。 流体仿真(CFD): 尽管UG NX 10.0的CFD能力相对独立,本书将介绍其与外部CFD工具集成的思路和基本流程,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将CAE能力扩展到流体分析领域。 拓扑优化: 讲解如何利用拓扑优化技术,在满足特定载荷和约束条件下,自动生成最优的轻量化设计方案,这在航空航天、汽车等对减重有极高要求的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结果的可视化与后处理: 强调如何通过直观的图表、动画和报告,有效地展示和分析仿真结果,为设计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本书将结合实际的工程问题,例如结构的强度分析、振动分析、热传递分析,以及机械装置的运动特性分析,来演示CAE模块的应用。读者将学会如何利用仿真工具发现设计中的潜在问题,进行性能优化,确保产品满足预期的性能指标。 五、 贯穿始终的协同与智能化:PLM理念的实践 《UG NX 10.0宝典》不仅关注单一模块的功能,更着眼于UG NX 10.0作为集成化解决方案的整体优势。本书将强调: 数据管理的协同: 探讨UG NX 10.0如何与Teamcenter等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集成,实现设计数据的集中管理、版本控制、权限管理和流程自动化,确保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数据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跨部门协作: 分析UG NX 10.0如何促进设计、工程、制造、质量等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整体效率。 参数化与自适应设计: 深入研究UG NX 10.0的参数化建模和智能特征的应用,如何通过参数驱动模型变化,实现设计的快速迭代和定制化生产。 定制化与二次开发: 简要介绍UG NX 10.0的开放性,以及如何利用其API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特定功能模块的定制,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 结语 《UG NX 10.0宝典》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广度与前沿视野于一体的权威参考书。它将陪伴读者从UG NX 10.0的入门新手成长为技术专家,掌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能,应对复杂的设计挑战,提升产品竞争力,并在快速发展的工业4.0时代,引领创新潮流,驱动企业迈向更加智能、高效的未来。本书旨在成为每一位UG NX 10.0用户的宝贵助手,激发无限创意,赋能智慧制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散发出一种专业又厚重的气息,仿佛预示着里面蕴含着深厚的知识。我拿到它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非常有分量,无论是尺寸还是纸张的质感,都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仔细研读的工具书。翻开目录,里面满满的章节标题,涵盖了UG NX 10.0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界面操作到高级的曲面建模、模具设计,甚至还有一些装配和仿真方面的介绍。这让我对它能解决我工作中遇到的各种UG NX操作难题充满了期待。我平时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曲面造型,以前都是靠着一点点摸索,效率非常低,而且还经常出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讲解这些曲面建模的技巧和方法,让我能够更从容地应对这些挑战。特别是那些关于曲面修补和光顺的章节,我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些是保证模型质量的关键。我还在想,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快捷键的使用技巧,这些小细节往往能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让我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而且,这本书的装订方式也很好,可以平摊在桌面上,方便我边看边操作,这对于学习UG NX这类软件来说至关重要。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的初步印象非常积极,觉得它很有可能成为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惊喜还在于它对一些实际应用场景的深入探讨。我平时主要是做产品设计的,所以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产品结构设计和细节处理的内容。它不仅仅是停留在软件功能的介绍,而是结合了实际的设计需求,讲解了如何利用UG NX来解决具体的设计问题。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书中有提到一些关于装配约束的技巧,这些在我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更有效地管理和验证复杂的产品装配。我还在思考,书中会不会包含一些关于用户自定义菜单或者二次开发的介绍。虽然我目前还不太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但了解一下总归是好的,说不定以后工作会遇到需要更个性化操作的情况。另外,书中在讲解一些高级功能的时候,比如曲面分析和质量检查,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说明,让我明白了这些功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们来保证产品质量。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操作手册,更像是一本能够提升我设计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指南。它让我觉得,UG NX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建模工具,更是一个能够帮助我实现更优秀设计理念的平台。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朴实,但又不失专业性,很容易读懂。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善于使用类比或者举例,让我能够更快地抓住核心要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在介绍一些新功能或者新的工作流程时,会对比老版本或者传统的做法,这样我能更清晰地认识到UG NX 10.0的优势和进步。我还在期待书中能够给出一些关于如何提高建模效率的小贴士,比如如何批量处理文件,或者如何快速创建常用特征。有时候,一些细微的操作习惯的改变,就能带来很大的效率提升。而且,我还在琢磨,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图层管理或者颜色设置的最佳实践,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在大型项目中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给我一种感觉,这本书的作者非常了解UG NX用户的实际需求,并且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编写内容。它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摸索,而是有一个非常靠谱的伙伴在指引我前行。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怎么做”,更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很舒服,大量的图文并茂,让阅读过程不会感到枯燥。我特别欣赏书中在讲解一些核心概念时,会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者行业内的最佳实践,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UG NX的功能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我还在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UG NX版本之间差异的说明,比如UG NX 10.0相比于之前的版本有哪些重大的更新和改进,以及这些更新对用户的使用有什么影响。了解这些能帮助我更好地利用新版本的功能,避免走一些弯路。而且,我还在期待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案例研究,展示如何利用UG NX解决一些复杂的工程问题,比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应用。这样的案例研究能够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UG NX的强大能力,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非常全面和深入的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拓展我视野、提升我专业能力的宝贵财富。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一部分,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条理性非常强。作者在组织内容的时候,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应用。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功能模块的时候,都会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截图,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时候,看文字描述可能会觉得抽象,但有了清晰的图片演示,我就能很快地理解并跟着操作。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练习了几个零件建模的例子,发现以前那些觉得很难掌握的操作,现在变得清晰明了,而且成功率也大大提高。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参数的解释也很到位,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而不是仅仅知道怎么操作。我还在琢磨,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常用的参数设置或者一些优化模型的技巧。因为有时候,即使模型建好了,但如果参数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后续的加工或者装配。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设计出更易于加工的零件”或者“如何优化曲面质量以提高渲染效果”这类实用性更强的内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引导着我去理解和掌握UG NX的每一个细节。

评分

初级选手看看还是有点用的。

评分

专业书,老公觉得很好!

评分

主要都是模具类的例子。

评分

真是宝典,基础的基本都讲了

评分

光盘不能用啊

评分

挺好的,值得推荐。。。不错。。。

评分

*心得: 内容丰富商品正版,服务很快、

评分

正在学习中,

评分

不错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