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學的現代展開 2/21世紀法學研究生參考書係列

刑法學的現代展開 2/21世紀法學研究生參考書係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興良,周光權 著
圖書標籤:
  • 刑法學
  • 犯罪學
  • 法學
  • 法律
  • 研究生
  • 教材
  • 學術
  • 理論
  • 21世紀法學
  • 現代刑法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16355
版次:1
商品編碼:1179636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21世紀法學研究生參考書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08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刑法學的現代展開 2/21世紀法學研究生參考書係列》作者選取瞭刑法學二十個重要專題(刑法總論部分有15個專題,刑法分論部鍾5個專題)進行研討,在“導論”部分對西方刑法學研究的經驗和我國刑法學研究的現狀進行宏觀分析,以描述刑法學發展的總體態勢。在接下來的諸章中,就刑法客觀主義、罪刑法定、客觀歸責、法益侵害說、目的犯、放任、違法性認識、綁架罪、故意殺人罪、受賄罪等專題進行細緻分析。

作者簡介

  陳興良,男,漢族,1957年3月生,浙江義烏人。198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係,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係,1984年獲法學碩士學位,1987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984~199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94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北京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法治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刑事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傢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傢等職。1997年入選國傢教委首批跨世紀優秀人纔培養計劃,並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當選全國傑齣中青年法學傢;2000年獲教育部第二屆“高校青年教師奬”;2004年經人事部等八部委批準,入選為新世紀百韆萬人纔工程人選;2004年入選教育部文科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7年獲美國犯罪社會學會國際學術奬;2010年獲日本刑法學會名譽會員稱號。主要科研成果包括:撰寫《刑法哲學》、《刑法的人性基礎》《刑法的價值構造》《本體刑法學》等個人專著十餘部,主編或參編刑法學著作三十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發錶論文三百餘篇,有十餘項科研成果獲國傢、省部級科研成果奬。

  周光權,男,漢族,1968年1月生,重慶市人。199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法律係,199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案例指導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特邀)國傢督學、國傢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傢等職,曾先後掛職擔任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1分院副檢察長(2007年11月至2010年7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副廳長(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日本名城大學法學部訪問學者。2002年獲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2003年獲第三屆“鬍繩青年學術奬”,2004年獲清華大學“學術新人奬”,2005年獲第1屆中國青年法律學術奬(法鼎奬)銀奬,2010年獲北京市“十大傑齣青年法學傢”稱號,2014年獲第三屆錢端升法學成果奬三等奬,2014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一等奬。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學、刑法思想史等。主要科研成果:撰寫《刑法客觀主義與方法論》《刑法學的嚮度》《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刑法客觀主義的中國展開》《注意義務研究》等個人專著11部;參編刑法學著作三十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刊物上發錶論文一百八十餘篇。

目錄

導 論 常識主義刑法觀 /1
一、偏離常識主義的刑法學 /1
二、迴歸常識主義刑法觀的可能性 /5
三、“歐化”刑法觀與常識主義的關係 /11
四、常識主義刑法觀的基本原理 /14
第一章 刑法的機能 /18
一、刑法機能的概念辨析 /19
二、刑法機能的全麵理解 /22
三、刑法機能的科學界定 /26
第二章 行為無價值論的構造 /34
一、問題意識 /35
二、理解行為無價值論的三種進路 /37
三、對行為無價值論的批評與迴應 /43
四、行為無價值論與刑罰論的關係 /50 五、行為無價值論的中國命運 /51
第三章 風險刑法理論批判 /58
一、風險刑法的風險之界定 /59
二、風險刑法的話語體係之解構 /66
三、風險刑法的立法實例之分析 /75
四、結語 /83
第四章 但書規定研究 /84
一、但書規定的曆史沿革 /85
二、但書規定的內容界定 /92
三、但書規定的價值評判 /96
四、但書規定的司法適用:以醉駕為例 /99
第五章 刑法解釋方法位階性的質疑 /104
一、文義解釋不具有絕對優位性 /107
二、目的解釋隻在相對意義上處於優位 /114
三、實務上對解釋方法的選擇完全可能“各取所需” /118
第六章 罪刑法定主義的邏輯展開 /126
一、絕對的罪刑法定與相對的罪刑法定 /128
二、形式的罪刑法定與實質的罪刑法定 /132
三、消極的罪刑法定與積極的罪刑法定 /138
四、罪刑法定主義的派生原則 /142
第七章 罪刑法定與刑法明確性 /149
一、刑法的明文與明確 /150
二、立法方式與刑法明確性 /153
三、非法經營罪中的刑法明確性問題 /159 結 語 /163
第八章 罪刑法定與“口袋罪”的限製適用 /164
一、“口袋罪”演進的實例分析 /165
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中的“其他危險方法” /169
三、“口袋罪”入罪條件的限製 /174
第九章 轉型中的中國犯罪論體係 /179
一、中德犯罪論體係的比較視角 /180
二、我國犯罪論體係的學術個案 /183
三、犯罪論體係的方法論意義 /187
第十章 構成要件論的曆史演進 /192
一、貝林:構成要件論的基調奠定 /193
二、特拉伊寜:構成要件論的結構變異 /198
三、中國:構成要件論的模型還原 /203
第十一章 構成要件和違法性的關係 /209
一、構成要件和違法性的同質性 /210
二、必須區分構成要件和違法性 /212
三、我國刑法學中構成要件和違法性一體化的問題 /216
四、構成要件、違法性的關係與我國犯罪論體係的改造 /219
第十二章 客觀歸責方法論的中國實踐 /223
一、客觀歸責論在我國的理論展開 /224
二、客觀歸責論在中國的司法實務 /228
三、客觀歸責論的中國前景 /240
第十三章 主要罪過說 /246
一、問題之所在 /247
二、主要罪過說的立論:從濫用職權罪談起 /248
三、結果加重犯與主要罪過 /251
四、餘論 /257
第十四章 過失犯的危險犯 /262
一、德國刑法中過失危險犯規定的探析 /263
二、我國刑法是否存在過失危險犯的辨析 /267
三、過失危險犯的法理考察 /274
第十五章 客觀處罰條件 /279
一、問題的提齣 /280
二、客觀處罰條件的性質 /284
三、內在的客觀處罰條件的問題點 /290
四、外在的客觀處罰條件 /296
五、中國刑法的客觀處罰條件規定及適用 /299
第十六章 未遂犯的處罰根據 /306
一、主觀未遂論和客觀未遂犯論的對立 /307
二、行為無價值論與修正的客觀未遂論 /311
三、修正的客觀未遂論與偶然防衛 /317
第十七章 不能犯和未遂犯的區分 /326
一、區分不能犯與未遂犯的客觀角度 /328
二、行為人明顯缺乏經驗知識與不能犯的成立 /334
三、判斷主體與不能犯、未遂犯的區分 /338
四、餘論 具體危險說與中國社會現實之間的一緻性 /340
第十八章 教唆未遂 /345
一、我國刑法規定未采用單一正犯概念 /347
二、解釋刑法第29條第2款的方法論 /353
三、共犯從屬性理論與刑法第29條第2款的理解 /357
第十九章 身份犯的競閤 /363
一、問題的提齣 /364
二、身份犯競閤的通常解決思路及其不足 /366
三、“義務重要者正犯說”的閤理性及其論證 /374
第二十章 身份犯的共犯 /387
一、身份犯共犯的立法與學理 /388
二、違法身份犯與責任身份犯的區分 /393
三、我國刑法中的共犯與身份 /395
第二十一章 法條競閤 /403
一、我國刑法中法條競閤類型 /404
二、行政刑法意義上法條競閤“特彆關係”的復雜性 /410
三、按特彆法條不構成犯罪的情形,能否以一般法條定罪 /413
四、法條競閤與想象競閤的關係 /420
第二十二章 死刑政策的法理解讀 /423
一、死刑政策的演變 /424
二、“堅持少殺”政策的闡述 /427
三、“防止錯殺”政策的闡述 /430
第二十三章 刑法分則規定的明知 /434
一、刑法分則規定的明知:界定與描述 /435
二、德日刑法學中的錶現犯:概念與性質 /441
三、我國刑法學中的錶現犯:藉鑒與爭議 /446
四、刑法分則規定的明知:分析與認定 /452
第二十四章 自殺關聯行為的定性 /458
一、教唆、幫助他人自殺行為定性的理論分歧 /459
二、理解自殺性質的第三種路徑:法外空間說 /463
三、法外空間說的適用 /469
第二十五章 刑事案例指導製度的發展方嚮 /477
一、思考的起點:刑事案例指導製度的功能定位 /478
二、刑事判決書改革與刑事案例指導製度 /481
三、法官解釋能力與刑事案例指導製度 /484
四、“類似案件類似處理”與刑事案例指導製度 /488
第二十六章 指導性案例研究Ⅰ:潘玉梅、陳寜受賄案 /492
一、潘玉梅、陳寜受賄案的內容 /493
二、潘玉梅、陳寜受賄案的分析 /495
三、潘玉梅、陳寜受賄案的評論 /502
第二十七章 指導性案例研究Ⅱ:王誌纔、李飛兩起故意殺人案 /503
一、兩起指導性案例的主要內容 /504
二、死刑適用條件的司法考察 /506
三、限製減刑製度的司法裁量 /518
四、最高法院在控製死刑中的作用 /520
第二十八章 指導性案例研究Ⅲ:施某某等聚眾鬥毆案 /525
一、案情敘述 /526
二、構成要件的法理闡述 /527
三、相對不起訴的政策體現 /537
第十九章 指導性案例研究Ⅳ:忻元龍綁架案 /541
一、忻元龍綁架案的訴訟曆程 /542
二、死刑案件證據標準的考察 /546
三、留有餘地的死緩判決的反思 /551
索引 /557
刑法教義學與刑事政策的關係:從李斯特鴻溝到羅剋辛貫通(代跋) /560
後記 /594

前言/序言

  後記
  2006年,陳興良教授和我閤作撰寫瞭《刑法學的現代展開》一書。近十年時間,白駒過隙!其間,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的方明先生多次和我們聯係,希望能夠對該書進行修訂。在和陳老師討論修訂事宜時,我建議編寫《刑法學的現代展開Ⅱ》,陳老師對此極為贊同,齣版社方麵也很支持。於是,我們一邊修訂《刑法學的現代展開》,一邊就《刑法學的現代展開Ⅱ》的編輯齣版緊鑼密鼓地開展工作,於是就有瞭各位現在看到的這本書。
  因為《刑法學的現代展開》的後記是陳老師寫的,這次他便安排我來寫本書後記。這不是“輪流坐莊”,恩師對我的提攜其實就體現在這些細節中。恭敬不如從命,但願我能夠完整錶達閤作者的想法。
  《刑法學的現代展開Ⅱ》書名的確定,錶明瞭我們對學術連續性、立場一貫性的追求,不過,也的確有敝帚自珍的意思。當然,如此命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瞭國外同行的啓發。例如,山口厚、井田良、佐伯仁誌諸教授閤作曾於2001年在日本岩波書店齣版瞭《理論刑法學的最前綫》一書,分彆討論因果關係、違法阻卻事由、故意、原因自由行為、危險犯、共同正犯等問題。5年後,3位教授再度攜手,在同一傢齣版社又推齣瞭《理論刑法學的最前綫Ⅱ》一書,分彆研究生命法益的保護、刑法和民法的關係、司法秩序的保護、詐騙罪的構造、僞造文書罪、不可罰的事後行為與共罰的事後行為等問題。日本學者對理論研究的虔誠和摯愛也體現在他們對曾使用過的書名的戀戀不捨中。我們對《刑法學的現代展開》這一書名也有這種“情結”。《刑法學的現代展開Ⅱ》作為“續集”,總體上沿襲瞭《刑法學的現代展開》的風格,隻不過對刑法學重要原理、核心範疇的研習更為細緻入微。我們的初衷和《刑法學的現代展開》一樣,始終想保持開放的胸懷,拓寬我們的學術視野,站在學科前沿,精心梳理刑法學發展的脈絡和爭論要點,積極推動刑法的“學派之爭”,緊密結閤司法實務尤其是疑難復雜案件、指導性案例,從不同的側麵切入去揭示我國刑法學的最新研究進展。
  基於上述考慮,首先,在本書導論部分,我對我國刑法學如何處理生活經驗和規範判斷的關係、如何考慮時代特點、如何對待歐陸理論等問題進行瞭初步討論;然後,我和陳老師依次圍繞刑法的機能、刑法的基本立場、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解和適用、犯罪論體係的建構、客觀歸責論、罪過、共犯、身份犯、死刑限製等專題分彆進行研究;最後,陳老師還對於刑法學如何從刑事政策學中汲取理論滋養作瞭深入思考。
  眾所周知,最近十年來,我國刑法學取得瞭令人矚目的成就。由於本書是專題性的,不可能麵麵俱到,難以全麵反映我國刑法學研究的新進展,但是,凡是特彆重大的學術論爭,我們都不是旁觀者,尤其是對於學術界圍繞犯罪論體係的改造、實質解釋和實質解釋論、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論、共犯獨立性和共犯從屬性等重大問題所進行的論爭,在本書中我們都有積極迴應,對相關復雜問題的解決也提齣瞭我們自己的獨立見解。我們的這些研究,肯定還有頗多值得商榷之處,但“雁過留痕”,其至少可以成為學術新銳們“練手”的“靶子”。
  在《刑法學的現代展開》後記中,陳老師對我們之間觀點上的細微差異進行瞭說明。在這裏,仍然要指齣的是,我們兩位作者的個彆差異,並沒有因為時間的經過而消弭。這種差異,比較突齣地錶現在以下方麵:在刑法基本立場上,陳老師傾嚮於采納結果無價值論,我堅持行為無價值二元論;在刑法解釋上,陳老師堅持形式解釋論,我因為承認客觀歸責論、義務犯的法理、犯罪支配說而堅持實質解釋論;對身份犯的競閤,陳老師強調用想象競閤犯來處理,我堅持“重要義務者正犯說”。如果重視刑法“學派之爭”,就應該肯定上述差異的存在是正常的。不同學者之間的理論分歧和“難題意識”,纔是刑法理論之樹常青的不竭動力!
  我們兩人的寫作分工是:
  …… ……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因為刑法總論的問題更能摺射刑法教義學的理論魅力;且近年來,我國最有理論價值的成果基本都體現在對總論問題的思考上,本書也就有意識地對總論問題討論得更多一些,不像《刑法學的現代展開》那樣有將近一半的篇幅研究個罪,因為篇幅的限製,這一遺憾這次實在沒有辦法解決。如果今後還有機會齣版《刑法學的現代展開Ⅲ》,我們將盡可能多選擇具體罪名進行深入研究,以彌補本書的一些缺憾。
  我們深知,刑法學是魅力無比的寶庫,也是一座迷宮,我們用心鑿力,得到的隻不過是“滄海一粟”。但為瞭永遠在“下一處”的美景,我們不能放棄!謹以此與讀者諸君共勉!
  周光權
  2015年10月12日
  於清華大學明理樓



《刑法學:當代視域與前沿探索》 本書緻力於深入剖析當代刑法學的發展脈絡與理論前沿,為法學研究者、研究生以及對刑法學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份詳實而富有啓發性的參考。在21世紀法學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刑法學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本書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旨在勾勒齣刑法理論的最新圖景,引領讀者跨越傳統藩籬,抵達更廣闊的學術疆域。 核心內容概述: 本書並非對刑法某一具體分支的簡單羅列,而是著重於挖掘刑法學在21世紀所呈現齣的“現代展開”的特質,即其理論的創新性、實踐的適應性以及跨學科的融閤性。我們將圍繞以下幾個核心維度進行深入探討: 第一部分:刑法理論的基石與重塑 犯罪構成理論的深化與演進: 傳統的犯罪構成理論在解釋復雜犯罪現象時,往往暴露齣其局限性。本書將審視包括客觀歸罪、風險刑法等在內的新型犯罪構成理論,分析其在應對高科技犯罪、環境犯罪、金融犯罪等新類型犯罪時的理論張力與適用睏境。我們將重點關注行為人責任、因果關係、違法性阻卻事由等核心概念在現代語境下的再解釋與重構,探討如何構建更加精細化、符閤時代精神的犯罪構成體係。 責任理論的多元化與刑罰觀的革新: 犯罪責任作為刑法的核心,其理論基礎曆經發展。本書將探討包括故意、過失、責任能力等責任要素在現代社會中的新變化,並重點關注“結果無價值”與“行為無價值”之爭在當代理論中的延續與發展。同時,我們將深入分析刑罰目的的多元化,如報應、威懾、預防、矯正等理論在實踐中的調和與衝突,並審視懲罰的替代性措施、非監禁刑的發展以及人道主義刑罰觀的興起,強調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在現代刑罰體係中的重要意義。 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阻卻違法與責任事由的現代解讀: 隨著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傳統的阻卻違法和責任事由麵臨新的考驗。本書將結閤最新的案例實踐與理論研究,對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經典抗辯事由進行細緻的分析,探討其邊界的伸張與收縮,以及在網絡空間、公共衛生危機等新情境下的適用挑戰。 第二部分:刑法的邊界與擴張 經濟刑法: 經濟領域的高速發展催生瞭大量新型犯罪。本書將係統梳理經濟刑法在規製金融詐騙、內幕交易、洗錢、市場壟斷、虛假廣告等方麵的理論與實踐,重點分析其構成要件的特殊性、犯罪形態的演變以及與其他法律部門的交叉與協調。我們將探討經濟刑法在維護市場秩序、保障人民財産安全中的關鍵作用,並審視其在國際化背景下的發展趨勢。 環境刑法: 麵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問題,環境刑法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本書將深入研究環境犯罪的立法與司法實踐,分析環境汙染罪、破壞生態環境罪等罪名在構成要件、犯罪主體、主觀過錯等方麵的具體要求,探討環境刑法在保護生態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中的功能定位,並關注環境損害賠償與刑事責任的銜接。 網絡刑法與科技犯罪: 互聯網的普及與人工智能的發展,為刑法學帶來瞭全新的研究對象。本書將重點關注網絡犯罪的最新動態,包括網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網絡誹謗、黑客攻擊、網絡色情傳播等,深入分析其犯罪手段的隱蔽性、跨地域性以及傳統刑法理論在解釋這些犯罪時的不足。我們將探討如何構建適應網絡空間的刑法規範體係,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對犯罪偵查、證據采信、刑罰執行等方麵帶來的影響。 國傢安全刑法與恐怖主義犯罪: 在全球化背景下,國傢安全麵臨的威脅日益多樣化。本書將分析國傢安全刑法在打擊恐怖主義、分裂國傢、顛覆國傢政權等犯罪中的作用,探討相關罪名的構成要件、立法目的以及在維護國傢主權與社會穩定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刑法的理念與前沿 風險刑法理論的深入探討: 風險刑法作為21世紀刑法學的重要理論突破,本書將對其進行係統梳理與批判性分析。我們將深入探討風險刑法的基本理念,包括前置化預防、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等,並分析其在環境刑法、公共衛生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的應用。同時,我們將批判性地審視風險刑法可能帶來的刑罰擴張、對公民自由的潛在威脅等問題,探討如何在風險防範與保障人權之間取得平衡。 預防刑法與社會治安綜閤治理: 刑法的功能不應僅僅停留在對已發生犯罪的追訴,更應注重犯罪的預防。本書將探討預防刑法的理論基礎,分析其在減少犯罪發生、降低犯罪率方麵的作用,並結閤社會治安綜閤治理的理念,闡釋刑法與其他社會治理手段的協同作用,強調預防為主、標本兼治的刑事政策。 比較刑法視野下的現代展開: 刑法學的發展離不開國際視野。本書將選取不同法域(如大陸法係、英美法係等)在刑法理論與實踐中的最新發展,進行比較分析,汲取有益經驗,以促進我國刑法學的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我們將關注比較刑法學在犯罪構成、刑罰製度、人權保障等方麵的新動態。 刑法的人權保障維度: 21世紀的刑法學更加強調對人權的尊重與保障。本書將從人權保障的視角齣發,審視刑法在限製公權力、保障公民自由、維護尊嚴等方麵的作用。我們將分析無罪推定、非法證據排除、辯護權保障等刑事訴訟原則在刑法理論中的體現,以及在刑事司法實踐中如何更好地實現人權保障。 本書特點: 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閤: 本書不僅梳理瞭前沿的刑法理論,更注重結閤最新的司法案例,分析理論在實踐中的適用與發展,力求為讀者提供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內容。 視角多元與跨學科整閤: 刑法學的發展已不再是封閉的學科內部活動,本書積極引入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以期更全麵地理解和解釋刑法現象。 前瞻性與批判性並存: 本書關注刑法學的發展趨勢,對新興理論進行前瞻性分析,同時又不乏批判性反思,力求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可行性之間找到最佳結閤點。 語言嚴謹,邏輯清晰: 秉承嚴謹的學術風格,本書語言精準,邏輯嚴密,條理清晰,便於讀者理解和吸收。 《刑法學:當代視域與前沿探索》將是您在21世紀法學研究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幫助您構建起係統而深刻的刑法學知識體係,把握刑法學的時代脈搏,並在未來的研究與實踐中勇攀高峰。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刑法學的現代展開》,迎麵而來的是一種嚴謹而富有啓發性的學術氛圍。本書在編排上,並非按照傳統的“總論—分論”模式簡單推進,而是巧妙地將曆史的縱深、理論的橫嚮以及現實的穿透融為一體。例如,在探討“責任能力”這一核心概念時,作者並非僅僅羅列學說,而是追溯瞭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演變,深刻揭示瞭其背後所承載的哲學、心理學乃至社會學的多重維度。這種宏觀的視角,使得讀者能夠理解責任能力概念的動態生成過程,以及它如何受到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影響。書中對“期待可能性”的討論,更是切中時弊,將抽象的法理概念與具體的社會情境相結閤,探討在何種程度上,我們能夠對行為人的行為提齣法律上的要求。這種對理論細緻入微的解剖,以及對實踐問題的深刻關懷,是本書最令人稱道之處。讀來之時,常常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真理的不懈追求,以及對正義原則的堅定捍衛。

評分

這部《刑法學的現代展開》所呈現的,是一種對刑法學理性精神的極緻追求。書中對於“因果關係”的探討,並非僅僅停留在法學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哲學、邏輯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成果,試圖構建一個更為科學和嚴謹的因果關係判斷模型。這種跨學科的整閤,使得本書在理論深度上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在討論“犯罪構成要件”時,作者更是將每一個要素都置於顯微鏡下進行審視,力求揭示其背後更為本質的含義。例如,對“行為”概念的深化理解,就引入瞭“行為的社會意義”等視角,使得對行為的判斷更加符閤現代社會的要求。這種精益求精的學術態度,令人欽佩。

評分

這部《刑法學的現代展開》堪稱刑法學領域的一部裏程碑式的著作。它以一種極其深刻和精闢的方式,展現瞭刑法學理論的現代發展脈絡。書中關於“原因自由行為”的討論,讓我耳目一新。作者並非簡單地接受或否定該理論,而是深入分析瞭其在哲學和法學上的睏境,並嘗試提齣能夠緩解這些睏境的思考方嚮。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對於我們理解復雜理論至關重要。同時,本書對於“共犯”理論的梳理和創新,也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作者在分析傳統共犯理論的不足之處後,並沒有停留在批判層麵,而是積極構建新的理論框架,以更好地解釋和應對現代社會中日益復雜的共犯形態。這種建設性的學術風格,使得本書在學術界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評分

《刑法學的現代展開》是一部充滿思想深度和創新精神的學術著作。它不僅僅是對現有刑法知識體係的梳理,更是對刑法理論未來發展方嚮的積極探索。本書在“犯罪的因果關係”這一經典問題上,並沒有重復前人的論述,而是結閤瞭現代科學的最新成果,如概率論、係統論等,對其進行瞭全新的解讀,提齣瞭更具說服力的分析框架。這種跨學科的視角,是本書的一大亮點。此外,在探討“正當防衛”等阻卻違法事由時,作者深刻揭示瞭其背後的正義理念,並結閤瞭豐富的實踐案例,闡釋瞭在現代社會如何更加精準地把握正當防衛的界限,以避免權利的濫用。本書的語言風格嚴謹而不失流暢,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即使是復雜的理論,在作者的筆下也能變得易於理解。

評分

讀到《刑法學的現代展開》這部厚重之作,內心激蕩,彷佛置身於一場波瀾壯闊的法學思想盛宴。此書並非簡單的理論堆砌,而是以一種極其精妙的敘事手法,將刑法學看似靜態的概念,注入瞭鮮活的時代脈搏。它不僅僅是梳理和闡述,更是一種對傳統刑法學理論的深刻反思與創新性拓展。從刑法基本原則的溯源,到具體罪名的分析,無不體現齣作者對法條背後深層邏輯的洞察力,以及對社會現實變遷的敏感度。書中對於“罪刑法定”原則的現代解讀,並非停留在字麵意義,而是深入探討瞭其在司法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張力,以及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社會語境下,確保其精神得以有效貫徹,又不至於僵化教條。尤其是在麵對新興犯罪形態,如網絡犯罪、金融犯罪時,作者並非簡單套用既有模型,而是循循善誘,引導讀者思考如何用刑法學的基本原理去迴應這些新的挑戰。這種對理論與實踐之間互動關係的深刻理解,使得本書在學術價值之外,更具備瞭極強的實踐指導意義。它鼓勵我們跳齣窠臼,用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批判性的思維去審視刑法學的每一個角落。

評分

《刑法學的現代展開》為我打開瞭刑法學理論研究的另一扇門。本書在“犯罪的未遂”這一經典問題上,進行瞭詳盡的梳理和分析。作者並非僅僅羅列各國學說,而是深刻揭示瞭不同學說背後的法理基礎,並結閤大量的案例,闡述瞭在司法實踐中如何界定未遂的類型,以及如何適用相應的法律規定。這種理論的深度和實踐的廣度,是本書最令人印象深刻之處。此外,書中對“教唆犯”的分析,也頗具匠心。作者在批判傳統教唆犯理論局限性的同時,積極探索新的理論思路,試圖構建一個能夠更加有效應對現代社會中層齣不窮的教唆犯罪的理論體係。這種前瞻性的學術思考,對於刑法學理論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評分

閱讀《刑法學的現代展開》,仿佛在攀登一座知識的高峰,每一步都充滿瞭挑戰,但也因此收獲瞭更為開闊的風景。本書在刑法理論的現代化進程方麵,展現齣瞭令人矚目的貢獻。它不僅梳理瞭當代刑法學界重要的理論流派和學說,更著重於分析這些理論如何迴應時代提齣的新問題。例如,在討論“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其視為一個抽象概念,而是深入探討瞭其在實踐中的判斷標準,以及如何在不同社會情境下對其進行具體化。書中對“刑罰的目的”的探討,也頗具前瞻性,它並未固守單一的報應或預防理論,而是強調瞭刑罰的多元化功能,並呼籲在實踐中實現不同目的的平衡。這種批判性思維貫穿全書,使得本書在學術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上都達到瞭相當的高度,足以成為法學研究者探索前沿問題的有力助手。

評分

《刑法學的現代展開》如同一座理論的燈塔,照亮瞭刑法學研究的現代方嚮。本書在“故意”的認定上,進行瞭深入的哲學和心理學層麵的探討,超越瞭傳統的“認識+意誌”二元結構,引入瞭風險意識、風險容忍等更具時代感的概念,為我們理解主觀罪過提供瞭新的視角。書中對“過失”的分析,也同樣精彩,作者結閤瞭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的研究成果,對過失的發生機製進行瞭更為精細的剖析,並探討瞭如何在司法實踐中更準確地把握過失的認定。這種對刑法基本要素的“現代重塑”,是本書最核心的價值所在。它鼓勵讀者從更深層次理解刑法理論,並將其應用於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評分

《刑法學的現代展開》是一部極具思想啓迪性的刑法學著作。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智慧的啓迪。書中對“責任”的深刻剖析,觸及瞭刑法最根本的哲學基礎。作者並非簡單地接受既有的責任理論,而是深入探討瞭其在現代社會中的適用性,並嘗試提齣更為符閤人道主義和法治精神的責任理念。這種對理論的持續反思和創新,是本書最核心的價值所在。在探討“刑罰的執行”時,本書也展現瞭作者的獨到見解。它並非僅僅關注刑罰的量定,而是將其置於整個刑罰體係中進行考察,強調瞭刑罰執行的公正性和人道性,並呼籲在實踐中注重刑罰的教育改造功能。這種全局性的視野,使得本書在刑法學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評分

《刑法學的現代展開》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場深入人心的思想對話。它沒有居高臨下的宣講,而是以一種平等、探討的姿態,邀請讀者一同走進刑法學的世界。書中對“構成要件”的闡釋,絕非簡單的知識羅列,而是將其置於整個刑法體係中進行考察,分析其與其他構成要素之間的有機聯係。作者對於“行為”的定義,就超越瞭傳統生物學意義上的行為概念,深入探討瞭不作為、關聯行為等復雜情形,並將其置於社會評價的維度下進行審視。這種對刑法基本概念的“再思考”,為我們打開瞭新的視野。在討論“犯罪既遂”與“未遂”時,本書的分析尤為精彩,它不僅僅停留於法律規定,更深入剖析瞭不同學派的觀點,並結閤大量的案例,層層剝繭,引導讀者理解判斷犯罪既遂、未遂的復雜性,以及其中蘊含的價值衡量。這種將理論深度與案例指導性相結閤的寫作方式,對於研究生而言,無疑是寶貴的財富。

評分

東西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

還不錯,質量不錯

評分

很好

評分

快遞很給力,寶貝很不錯,值得推薦!

評分

不錯

評分

居然是京東第一個評價這本書的,哈哈。

評分

是還沒有看完。不知道怎麼評價。

評分

不愧為大傢的作品,值得認真拜讀!

評分

總論部分得強化學習,希望能見到續書!本書性價比高,雖然字有點小,但對於自己齣錢買書的讀者來說很劃算,希望陳教授以後的書能延續該風格,彆動輒上班,字稀書厚。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