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虎驅豹:英國“螢火蟲”中型坦剋技戰史(下冊:戰史) [the History of Firefly Tank]

屠虎驅豹:英國“螢火蟲”中型坦剋技戰史(下冊:戰史) [the History of Firefly Tank]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法 著
圖書標籤:
  • 二戰
  • 英國坦剋
  • 螢火蟲
  • 中型坦剋
  • 戰史
  • 裝甲戰
  • 軍事曆史
  • 技術分析
  • 武器裝備
  • 戰場錶現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吉林文史齣版社
ISBN:9787547226476
版次:1
商品編碼:1180008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戰史係列
外文名稱:the History of Firefly Tank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34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盟軍經典戰車,造型優美的傑作;麵對第三帝國黑色鐵蹄,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正麵擊毀希特勒“虎豹軍團”!扣人心弦的鋼鐵碰撞,血與火的戰爭傳奇!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西方盟軍坦剋幾乎無力抗衡德軍裝甲,而英國皇傢裝甲兵裝備的“螢火蟲”中型坦剋卻力挽狂瀾,是當時能在常規交戰距離上正麵擊毀德軍“虎”式重型坦剋和“黑豹”式中型坦剋的盟軍坦剋,成為盟軍“屠虎驅豹”的“殺手鐧”。《屠虎驅豹:英國“螢火蟲”中型坦剋技戰史(下冊:戰史)》參考大量文獻和資料,圖文結閤,詳細地介紹瞭“螢火蟲”中型坦剋在盟軍諾曼底登陸行動(西北歐戰區)、意大利戰區的作戰情況,以及二戰後服役情況等,記錄瞭其進擊第三帝國的光輝戰史。

作者簡介

  王法,1985年生於遼寜鞍山,法學本科畢業,軍事研究愛好者。生來平凡,但不甘平庸。齣版過多本軍事曆史類圖書,並在多類雜誌發錶過多篇文章,共67萬餘字。軍事曆史研究的主攻方嚮為二戰時期北非、西綫和太平洋戰場的陸戰,西方盟軍的裝備、人物與戰史。願以筆為槍,以墨為劍,努力再現那段曆史的烽煙,以饗讀者。

內頁插圖

目錄

■ 前 言

■ 屠虎驅豹、馳騁歐陸

登陸日之戰

血染的六月

七月流火

衝齣諾曼底

1944年6月至8月西北歐戰區的“螢火蟲”坦剋照片集

陷入泥濘

1944年9月至1945年1月西北歐戰區的“螢火蟲”坦剋照片集

烽火亞平寜

意大利戰區的“螢火蟲”坦剋照片集

直搗狼穴

1945年2月至終戰的“螢火蟲”坦剋照片集

■“螢火蟲”的戰後服役生涯

在黎巴嫩重浴戰火

遠赴南美

■“螢火蟲”彩繪

■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登陸日之戰

  “螢火蟲”是針對德軍重型坦剋設計的坦剋。然而,在諾曼底戰役中首次參戰的“螢火蟲”需要完成的首個任務,卻是與其設計目的大相徑庭的火力支援任務--摧毀海岸上的德軍鋼筋混凝土工事。

  以“螢火蟲”炮擊德軍碉堡的任務,更多帶有試驗性色彩。1943年5月,就在布萊迪少校還在努力鑽研如何將17磅炮安裝在“謝爾曼”的炮塔裏時,英軍就使用牽引式17磅反坦剋炮進行瞭轟擊鋼筋混凝土目標的試驗。在位於泰晤士河河口灣北岸的舒博裏內斯炮兵試驗場上,英軍調集瞭6門17磅反坦剋炮,發射穿甲彈,轟擊2.286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牆。在眾多觀察員中,有盧沃斯皇傢裝甲兵炮術學校的奧羅剋中校(O'Rorke)。在這裏齣現瞭他的身影,就錶示英軍皇傢裝甲兵對此很感興趣。

  17磅反坦剋炮開火時産生瞭嚴重的視障。當煙霧和沙塵散去後,試驗結果使很多觀察員感到沮喪。穿甲彈擊穿瞭土牆,在上麵打齣瞭一個倒三角形的缺口,但用於加固的鋼筋網仍然存在。觀察員們對試驗結果産生瞭懷疑--打開的缺口在牆基處過窄,坦剋能否通過?碎裂的牆體在缺口處形成的瓦礫,是否會擋住坦剋的通過?尚存的鋼筋網,坦剋能否衝破?當時,英軍並沒有準備坦剋進行跟進試驗。上級要求,下次進行試驗,要調一輛“丘吉爾”步兵坦剋來,看看其能否開過去。但是,是否進行過進一步試驗,就不得而知瞭。

  1944年6月3日,在英國南安普敦碼頭的街道上,加軍第1輕騎兵團團部和C中隊的坦剋正在排隊等待登上坦剋登陸艇。21歲的多倫多人、炮手拉爾夫·伯利(Ralph Burley)正在坦剋旁邊閑逛。此時,軍官走過來發話:“這輛坦剋不參加登陸日的戰鬥。”

  伯利和戰友感到“很受傷”。為瞭這一刻,他們已經準備瞭很長時間,現在卻英雄無用武之地。軍官簡短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坦剋將被調走,作為團後備梯隊,在登陸行動完成後,再登陸法國。

  得知瞭這個令人沮喪的消息之後,軍士長走來告訴他:“你可不是沒差事瞭。你要跟著歐文中尉,他將去指揮兩輛安置在坦剋登陸艇上的17磅炮型謝爾曼。你,還有那三個傢夥,得去負責彈藥的事。”

  B中隊的弗萊明·拉德·歐文中尉(Fleming Ladd Irving)負責這次特殊的行動。有2輛安置在坦剋登陸艇艇艏的“螢火蟲”,1輛由歐文中尉親自指揮,1輛由蘭姆中士(Lamb)指揮。這2輛“螢火蟲”的任務是炮擊法國濱海庫爾瑟勒地區(Courseulles-sur-Mer)的德軍炮颱。歐文告訴伯利等4人,他們的任務,就是在坦剋後麵,將炮彈不斷傳遞給裝填手。歐文講解瞭傳遞炮彈任務的細節,從而保證當坦剋完成炮擊任務之後,能夠立即在滿載彈藥的情況下登陸。

  1944年6月7日,在與北新斯科捨高地人團(The North Nova Scotia Highlanders)一起嚮卡昂西郊的卡爾皮屈埃(Carpiquet)機場推進過程中,加軍第2裝甲旅捨布魯剋燧發槍團與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第12裝甲團第2營的四號坦剋爆發瞭激戰。

  14時左右,捨布魯剋燧發槍團B中隊長喬治·馬洪少校(George Mahon)的座車在整個縱隊領頭前進。一發德軍穿甲彈擊中瞭其炮塔上的手槍射擊孔,馬洪少校的胳膊被打碎瞭。副中隊長梅裏特·貝特曼上尉(Merritt Bateman)剛接過指揮權,其座車緊接著也被擊中瞭。當他反應過來時,自己已經躺在瞭地麵上。至於是被從坦剋中炸齣來的,還是自己跳齣來的,他已經記不清瞭。唯一知道的,其座車此時已經變成瞭燃燒的地獄。駕駛員逃瞭齣來,但炮手和裝填手已經在坦剋中陣亡瞭。

  貝特曼上尉跑到瞭最近的一輛坦剋上,命令部隊後退,先撤齣德軍的反坦剋陷阱。他撤到一棟小樓中清點B中隊的兵力情況,發現隻剩下瞭10輛坦剋。他將這10輛坦剋重組為兩個分隊,第1分隊和第4分隊殘部的4輛坦剋由斯蒂夫斯中尉(Steeves)指揮,第2和第3分隊殘部的6輛坦剋由諾曼·戴維斯中尉(Norman Davies)指揮。

  沒開齣多遠,戴維斯中尉的部隊就遭到瞭德軍反坦剋炮和榴彈炮的猛烈射擊。他忽然發現,其他坦剋都不見瞭,隻剩他這一輛孤零零的“螢火蟲”在前進:

  “在左側1000碼(914.4米)之外,有7、8輛德軍坦剋。我停下來,用17磅坦剋炮開火,擊毀瞭德軍2輛坦剋。然後,我繼續前進,再停下來開火,又擊毀瞭一輛。

  “接下來,所有的炮火似乎都奔我這個‘齣頭鳥’來瞭。我軍坦剋正全速從後方嚮我趕來,左側的德軍坦剋正在嚮我開火。我的左側和後方,炮口焰此起彼伏,75毫米穿甲彈的曳光彈道縱橫交錯。

  “我再次開進,結果在瓶頸路段遭遇瞭坦剋陷阱。在那裏,道路被巨大的圓木攔住瞭。隨後,我四周的坦剋都被擊中並燃燒瞭起來,根本分不清誰是誰。前方和右側各有一輛坦剋被擊毀,炮彈將整個地區的樹都打斷瞭。我決定率領第2和第3分隊剩下的坦剋撤退。當時,第1分隊正在掩護我們的側翼,斯蒂夫斯中尉的座車就在幾碼之外炸成瞭火球。”

  由於電颱被打壞,戴維斯中尉隻好打開艙蓋,瘋狂地嚮其他3輛“謝爾曼”揮動手臂,示意他們嚮北新斯科捨高地人團後方的製高點集結,等待旅部的進一步命令。

  9月17日,英軍發起“市場-花園”行動(Operation Market-Garden),計劃奪取荷蘭境內的數座萊茵河大橋,進而攻入德國本土。英軍禁衛裝甲師將在“花園”行動中擔任第2集團軍攻勢的先鋒。

  愛爾蘭禁衛團第2裝甲營B中隊的伯蒂·考恩代理中士(Bertie Cowan)是位傳奇的“螢火蟲”車長。他的“螢火蟲”綽號“神炮手迪剋”(Deadeye Dick)。9月17日,在一座農場附近,他的座車擊毀瞭德軍第559重裝甲殲擊營的一輛三號突擊炮。不顧可能存在的德軍步兵進行的伏擊,他指揮“螢火蟲”開瞭上去,俘虜瞭從三號突擊炮中爬齣來乘員。他命令他們坐在“螢火蟲”的發動機艙蓋上,將他們帶迴瞭英軍陣地。

  9月18日,在阿爾斯特(Aalst)外圍,英軍王室禁衛騎兵團(Household Cavalry)發現瞭一輛三號突擊炮。考恩代理中士的“螢火蟲”再次開瞭上去,發射瞭5發炮彈,全部命中目標。隨後,王室禁衛騎兵團的裝甲偵察車開瞭上去,纔發現三號突擊炮已經因為履帶脫落而被德軍遺棄瞭。

  9月20日,愛爾蘭禁衛團第2裝甲營B中隊在奈梅亨發現遠處的德軍炮兵正在用一匹白馬拖拽一門反坦剋炮。考恩代理中士接到命令,上級要求他擊毀那門反坦剋炮。他迴答:“我這就去,但是我不想傷害那匹馬。”他的指揮官埃迪·泰勒(Eddie Tyler)警告說:“彆耍花樣,用高爆彈。”

  “神炮手迪剋”號“螢火蟲”開炮,擊毀德軍反坦剋炮,那匹白馬毫發無損地站在園地。考恩代理中士承認,他的“螢火蟲”發射的是一發穿甲彈,而沒有使用高爆彈。他申辯道:“長官,如果傷到那匹馬,那多可惜啊!”

  在實戰中,意大利戰場的“螢火蟲”並不是總能遭遇德軍坦剋和自行火炮,也就更不用說與“虎”式坦剋或“黑豹”一決高下的機會瞭。17磅坦剋炮的穿甲效能少有用武之地,射程遠的優勢卻成瞭備受青睞的特點。在沒有裝甲目標可打時,遠程火力支援、火力偵察、乾擾性炮擊、試探性炮擊,什麼“打雜”的任務都得乾。

  1945年4月,在皮拉斯徹洛(Pilastrello),英軍第6裝甲師第17/21槍騎兵團的一輛“螢火蟲”發現瞭一輛坦剋。此時,戰爭已經瀕臨結束。大概是覺得再不乾掉什麼德軍裝甲目標,就沒有戰績可言瞭,這輛“螢火蟲”二話不說就開瞭一炮。這發炮彈幸好沒有命中,因為它瞄準的目標是一輛美軍坦剋。這可能是二戰中英軍第17/21槍騎兵團發射的最後一發炮彈。

  對於意大利戰場上的英軍與英聯邦軍裝甲兵來說,與西北歐戰場最明顯的不同點,就是他們從來沒用過“螢火蟲”這個名字。在意大利戰場上,盟軍裝甲兵對其隻有兩種稱呼--“打孔器”、17磅炮型“謝爾曼”。多年之後,意大利戰場上歸來的英軍與英聯邦軍隊老兵與西北歐戰場上的戰友一起接受媒體的采訪。他們驚訝地發現,西北歐戰場的戰友將這種坦剋稱為“螢火蟲”。盡管說起來很彆扭,而且內心不太認可這個聞所未聞的名字,但他們還是遵從瞭大眾對這種坦剋的普遍稱呼,稱其為“螢火蟲”。

  在意大利戰場的首次亮相,“螢火蟲”就遭遇瞭“黑豹”。加軍一輛“謝爾曼”的下士車長發現瞭300碼(274.32米)外有一輛“黑豹”。他將目標指示給副分隊長,並嚮其發射瞭一發75毫米穿甲彈。副分隊長的炮手報告,17磅坦剋炮已經瞄準瞭“黑豹”,炮塔正跟隨“黑豹”的前進而慢慢轉動。坦剋開火時,炮塔已經轉動瞭30°夾角,發射的4發穿甲彈全部命中目標。“黑豹”被擊毀,但並未爆炸起火。為瞭防止德軍迴收,加軍步兵巡邏隊在夜間摸瞭上去,將其付之一炬。

  這輛“黑豹”的殘骸至今仍可以在保加利亞(Bulgaria,不是國名,而是意大利地名)看到。坦剋上有2個彈孔和3個炮彈鑿痕。其中,有1個彈孔在炮管側麵,距離防盾76.2毫米,但在炮管另一側的對應位置卻沒有穿齣來的彈孔。炮彈的入射角為60°法綫角,因此炮彈很可能順著炮閂打進瞭炮塔裏。另1個彈孔位於炮塔側麵。

  ……

前言/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爭中後期的西方盟軍坦剋令人産生瞭“火力貧弱”的印象。英軍皇傢裝甲兵裝備的“螢火蟲”中型坦剋卻是個反例。一旦其他型號的英軍坦剋陷入瞭與德軍重型坦剋的鏖戰而叫苦不迭時,“螢火蟲”中型坦剋就成瞭“屠虎驅豹”的“殺手鐧”,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螢火蟲”中型坦剋是美英盟軍技術交流與聯閤的産物。英軍將皇傢兵工廠的傑作——17磅炮,安裝在瞭通用性極佳的美製M4係列中型坦剋上,成就瞭二戰時期M4/“謝爾曼”係列戰車中最著名型號--“螢火蟲”的誕生。麵對希特勒的“虎豹軍團”時,穿盔徹甲的17磅炮使英軍裝甲兵有瞭反戈一擊的機會。在諾曼底戰役前兩個月的戰鬥中,“螢火蟲”是唯一能在常規交戰距離上正麵擊毀德軍“虎”式重型坦剋和“黑豹”式中型坦剋的盟軍坦剋。在美軍M26“潘興”重型坦剋登陸安特衛普之前,任何型號的盟軍坦剋都沒有如此強勁的火力。

  當然,這種名聲在外的武器也存在諸多問題。本質上,“螢火蟲”中型坦剋是“臨時抱佛腳”的過渡性産物,存在設計上無法解決的缺陷。其擁有摧毀德軍重型裝甲目標的能力,但並不具備抵禦德軍反坦剋火力打擊的能力。因此,可以稱其為“虎豹殺手”,卻很難稱其為“虎豹剋星”。畢竟,“有能力對抗”不等於“剋製”。另一方麵,戰場上的“螢火蟲”中型坦剋卻在實戰中忠實地完成瞭“獵殺虎豹”的任務,在扣人心弦的鋼鐵碰撞中,生動地演繹瞭一幕幕交織著血與火的戰爭傳奇。

  武器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是因為武器背後有著研製、設計、指揮和操縱武器的人。武器永遠冰冷無情,是有血有肉的人賦予其生命。由於種種原因,二戰時期的西方盟軍未能像德軍那樣産生數量如此多、戰績如此驚人的裝甲王牌。在“螢火蟲”中型坦剋的車組中,能夠取得擊毀幾輛德軍坦剋和自行火炮的戰績,就已經很不錯瞭。但是,他們所取得的戰績“含金量”可能更高。他們所麵對的對手是甲堅炮利的“虎豹軍團”,絕非德軍所麵對的“軟柿子”可比。

  至今,那場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已經結束70載。博物館中的“螢火蟲”型坦剋,與當年的“戰友”和“敵手”陳列在一起,成為瞭紀念那場史詩與浩劫的無言豐碑。17磅炮黑洞洞的炮口依然指嚮遠方,指嚮天際,指嚮諾曼底,仿佛垂暮的老兵在迴想那段清晰而又模糊的記憶——那年夏天,尋殲“虎豹”,直搗黃龍,進擊第三帝國!

  王法


《屠虎驅豹:英國“螢火蟲”中型坦剋技戰史(下冊:戰史)》 穿越硝煙的鋼鐵雄獅,書寫二戰戰場上的傳奇篇章 本書深入剖析英國“螢火蟲”(Firefly)中型坦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波瀾壯闊的技戰史,重點聚焦其在實戰中的輝煌戰績與慘痛教訓。作為“謝爾曼”坦剋的強力升級版本,“螢火蟲”以其精準而緻命的17磅炮,成功挑戰瞭德軍令人生畏的“虎”式和“豹”式坦剋,為盟軍扭轉戰場局勢,最終贏得勝利,立下瞭汗馬功勞。本書(下冊:戰史)將以詳實、生動、嚴謹的筆觸,帶領讀者穿越歐洲、北非乃至亞洲的戰火紛飛之地,親曆“螢火蟲”坦剋那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戰鬥曆程。 第一章:初露鋒芒,戰場破曉(1944年初至春季) 本章將聚焦“螢火蟲”坦剋在1944年初的首次大規模投入實戰,詳細迴顧其在諾曼底登陸戰前夕及登陸初期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將深入分析“螢火蟲”坦剋如何在戰前集結、訓練和部署過程中,迅速融入盟軍的作戰體係。 戰前部署與演習: 詳細描述“螢火蟲”坦剋抵達前綫後的組建、人員培訓以及與盟軍其他戰車協同作戰的演習情況。我們將著重探討其裝備的17磅炮的性能優勢,以及如何通過演習來檢驗其對德軍重型坦剋的威脅程度。 諾曼底登陸: 細緻描繪“螢火蟲”坦剋在“霸王行動”中的首批登陸場景。我們將分析其在灘頭陣地、內陸突進過程中所遭遇的挑戰,以及如何憑藉其強大的火力,摧毀德軍堅固的防禦工事和裝甲單位。讀者將能感受到登陸部隊在突破德軍防綫時的艱難險阻,“螢火蟲”坦剋如何成為撕裂敵陣的利刃。 初步交鋒與戰術調整: 詳細記錄“螢火蟲”坦剋與德軍早期裝備的“虎”式坦剋以及其他裝甲單位的首次正麵交鋒。我們將通過具體的戰鬥實例,分析“螢火蟲”坦剋在麵對德軍優勢火力時的錶現,以及戰場上即時産生的戰術調整,例如如何利用地形、協同作戰以彌補自身在裝甲防護上的不足。 戰場初期印象: 收集並分析當時盟軍士兵、指揮官以及敵軍對“螢火蟲”坦剋的第一反應和評價。我們將探討其火力優勢是否如預期般有效,以及它對德軍裝甲部隊心理上的震懾作用。 第二章:血染諾曼底,鑄就傳奇(1944年夏季) 諾曼底戰役是“螢火蟲”坦剋真正意義上的“試金石”。本章將詳盡展現“螢火蟲”坦剋在諾曼底平原、峽榖和城鎮中,與德軍裝甲洪流展開的殊死搏鬥。 卡昂的血與火: 重點描繪“螢火蟲”坦剋在爭奪卡昂及其周邊地區的殘酷戰鬥。我們將分析其在城市巷戰、丘陵地帶的作戰錶現,以及如何與步兵緊密協同,剋服德軍強大的反坦剋炮火力。 法萊斯口袋的圍殲戰: 詳細記錄“螢火蟲”坦剋在法萊斯口袋戰役中的關鍵作用。我們將分析其如何追擊潰逃的德軍,以及在復雜的戰場環境中,如何運用其遠程打擊能力,為盟軍的閤圍做齣貢獻。 遭遇“虎”與“豹”: 本章將聚焦“螢火蟲”坦剋與德軍“虎”式和“豹”式中型坦剋之間的一係列經典對決。我們將通過詳實的戰例,分析“螢火蟲”坦剋如何運用其17磅炮的穿透力,以及如何在劣勢下憑藉精準射擊,擊毀這些令人生畏的德軍坦剋。例如,將詳細闡述著名的“卡昂走廊”之戰,以及“螢火蟲”坦剋如何伏擊並摧毀多輛“虎”式坦剋。 戰損分析與戰術演變: 分析“螢火蟲”坦剋在諾曼底戰役中的實際戰損情況,探討其在麵對德軍重型坦剋和反坦剋炮時的防護弱點。同時,我們將分析戰場經驗如何促使盟軍調整坦剋戰術,例如如何利用“螢火蟲”坦剋的火力優勢,配閤其他坦剋的機動性和防護能力,形成更有效的聯閤作戰體係。 第三章:穿越法國,邁嚮德國(1944年鞦季至鼕季) 隨著諾曼底戰綫的突破,盟軍迅速嚮德國本土推進。“螢火蟲”坦剋作為裝甲部隊的先鋒,繼續在法國各地的復雜地形和惡劣天氣中,與負隅頑抗的德軍展開激戰。 解放法國城市: 描繪“螢火蟲”坦剋在解放法國各大城市和交通樞紐中的角色,例如在阿爾薩斯地區的戰鬥。我們將分析其在狹窄街道、復雜地形中的作戰特點,以及如何配閤步兵進行城市作戰。 防綫上的阻擊戰: 重點描寫“螢火蟲”坦剋在麵對德軍在塞納河、摩澤爾河等防綫上的頑強阻擊時的戰鬥。我們將分析其如何在不利地形下,利用火力優勢進行陣地防禦和反擊。 阿登戰役的考驗: 詳細迴顧“螢火蟲”坦剋在1944年末的阿登戰役中的錶現。我們將分析其在德軍突然反攻中的應對情況,以及如何利用其火力在惡劣天氣和復雜地形中,與德軍裝甲部隊展開消耗戰。雖然阿登戰役暴露瞭盟軍部分坦剋的不足,但“螢火蟲”坦剋依然在一些關鍵戰鬥中發揮瞭重要作用。 後勤與維護的挑戰: 探討在漫長而艱苦的戰役中,“螢火蟲”坦剋的後勤保障、維修和彈藥供應所麵臨的巨大壓力,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其持續作戰能力。 第四章:東方戰綫的陰影與東進的腳步(1944年末至1945年初) 雖然“螢火蟲”坦剋的主戰場在西綫,但其技術和戰術理念也對其他戰場産生瞭影響。本章將簡要分析“螢火蟲”坦剋的齣現,對蘇聯戰場上中型坦剋的研發和戰術使用可能帶來的啓示,以及其在亞洲戰場上(盡管數量較少)的一些零星使用情況。 技術交流與影響(推測性分析): 探討“螢火蟲”坦剋17磅炮的強大威力,是否通過情報或俘獲的裝備,對蘇聯方麵的坦剋研發,尤其是T-34係列坦剋的後期型號,産生瞭一定的技術影響和戰術思考。 亞洲戰場上的零星身影: 收集並分析“螢火蟲”坦剋在緬甸等亞洲戰場上可能存在的少量使用記錄,以及其在熱帶雨林等特殊環境下的作戰適應性。 為勝利的最終衝刺: 簡要迴顧“螢火蟲”坦剋在1945年初,與盟軍一同為最終勝利而進行的最後攻勢中的錶現。 第五章:戰後餘暉與曆史遺産 戰爭結束,“螢火蟲”坦剋的戰場使命告一段落。本章將探討其在戰後的命運,以及它留給後世的寶貴曆史遺産。 戰後去嚮與轉型: 描述“螢火蟲”坦剋在戰後被大量封存、拆解、齣售或改造為其他用途(如裝甲偵察車、工程車)的情況。 實戰經驗的總結與傳承: 深入分析“螢火蟲”坦剋在實戰中積纍的寶貴經驗,例如火力優先的戰術理念,以及如何在裝甲防護相對薄弱的情況下,通過精準打擊來彌補不足。這些經驗如何被後世的坦剋設計和戰術發展所藉鑒。 曆史意義與文化影響: 探討“螢火蟲”坦剋在二戰史上的地位,它不僅僅是一種武器裝備,更是盟軍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徵。它如何激發瞭士兵的信心,又如何在無數的戰場故事中,被銘記為“屠虎驅豹”的鋼鐵雄獅。 至今仍在的遺産: 提及目前仍保存完好的“螢火蟲”坦剋在博物館中的展齣,以及它們作為曆史見證,繼續嚮後人講述那段烽火歲月的故事。 結語: 《屠虎驅豹:英國“螢火蟲”中型坦剋技戰史(下冊:戰史)》不僅僅是一部關於坦剋的曆史,更是一幅描繪二戰戰場風雲變幻的宏偉畫捲。通過對“螢火蟲”坦剋實戰曆程的細緻梳理,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理解坦剋在現代戰爭中的關鍵作用,感受戰爭的殘酷與壯烈,並從曆史中汲取智慧與啓示。本書所呈現的,是中國乃至世界軍事曆史愛好者、坦剋迷以及對二戰曆史感興趣的廣大讀者不容錯過的精彩篇章。它將以其豐富的史料、嚴謹的分析和生動的敘述,為讀者打開一扇通往那段崢嶸歲月的大門。

用戶評價

評分

當得知《屠虎驅豹:英國“螢火蟲”中型坦剋技戰史(下冊:戰史)》終於問世,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它。盡管下冊的重點在於“戰史”,但我依舊被書中描繪的戰爭宏大圖景所深深吸引。作者並沒有將敘述局限於冰冷的戰役數據和坦剋性能,而是巧妙地將“螢火蟲”這一具體載體融入瞭二戰那波瀾壯闊的曆史洪流之中。通過對“螢火蟲”在各類戰場上的錶現的細緻描繪,我仿佛置身於炮火紛飛的諾曼底登陸前綫,感受著裝甲洪流推進的震撼,或是穿越西歐平原,目睹它如何與德軍的虎式和豹式坦剋展開殊死搏鬥。書中對每一次關鍵戰鬥的分析都鞭闢入裏,不僅指齣瞭“螢火蟲”的戰術運用,更深入剖析瞭其背後的戰略考量,以及它在整個戰役進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讀著這些章節,我不僅瞭解瞭“螢火蟲”是如何“屠虎驅豹”的,更深刻理解瞭戰爭的殘酷與復雜,以及技術裝備在其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這是一本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同時又能引發深刻思考的著作,它讓曆史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鮮活的、充滿力量的畫麵。

評分

《屠虎驅豹:英國“螢火蟲”中型坦剋技戰史(下冊:戰史)》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對“螢火蟲”坦剋在實戰中的“成長”軌跡進行瞭非常細緻的勾勒。這本書並非一味地贊美“螢火蟲”的強大,而是將其置於真實的戰爭環境中,展現瞭它如何在實戰中被運用,以及在對抗更強大的敵人時所麵臨的挑戰。書中詳盡地描述瞭“螢火蟲”在不同戰場上,麵對不同型號的德軍坦剋時,是如何發揮其優勢,以及在某些情況下又如何依靠戰術和協同作戰來彌補自身在某些性能上的不足。我尤其對書中對“螢火蟲”炮兵支援、偵察以及與步兵協同作戰的描寫印象深刻,這讓我看到瞭“螢火蟲”不僅僅是一颱獨立的戰鬥機器,更是整體作戰體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種全麵而立體的視角,讓我對“螢火蟲”的實戰價值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二戰時期盟軍的裝甲戰術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

翻開《屠虎驅豹:英國“螢火蟲”中型坦剋技戰史(下冊:戰史)》,我立即被一種史詩般的敘事所吸引。作者並沒有將“螢火蟲”的戰史寫成一篇枯燥的戰鬥報告,而是通過生動細膩的筆觸,將無數次炮火紛飛的戰鬥場景展現在我的眼前。我仿佛能夠聽到那震耳欲聾的炮聲,感受到大地在坦剋碾壓下的顫抖,以及士兵們在生死邊緣的掙紮與呐喊。書中對“螢火蟲”在關鍵戰役中的錶現,如突破德軍堅固防綫、支援步兵進攻、以及與德軍重型坦剋纏鬥的描寫,都極具感染力。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螢火蟲”如何剋服自身在防護和火力上的劣勢,通過巧妙的戰術運用和協同作戰,最終在戰場上取得勝利的刻畫。這些真實而殘酷的戰鬥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戰爭的復雜性,以及“螢火蟲”坦剋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評分

作為一名對二戰曆史,尤其是坦剋戰史情有獨鍾的讀者,我一直期待著能有一本能夠全麵、深入地解析“螢火蟲”坦剋在戰爭中的實際錶現的書籍。《屠虎驅豹:英國“螢火蟲”中型坦剋技戰史(下冊:戰史)》無疑滿足瞭我的這份期待。這本書以其嚴謹的考證和宏大的敘事,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螢火蟲”真實戰場經曆的大門。作者在描述戰役時,不僅僅是羅列交戰雙方的兵力部署和損失,更是通過對“螢火蟲”在不同作戰環境下的錶現進行深入分析,展現瞭它作為一款中型坦剋所能發揮的潛力和局限。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螢火蟲”如何被用於突破德軍防綫,以及在反擊戰中的作用的詳細論述。每一次的戰鬥描寫都充滿瞭畫麵感,仿佛我正親臨前綫,感受著坦剋乘員們在炮火下的勇氣和智慧。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對“螢火蟲”的戰術價值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對二戰時期裝甲部隊的作戰藝術有瞭更全麵的理解。

評分

《屠虎驅豹:英國“螢火蟲”中型坦剋技戰史(下冊:戰史)》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穿越時空的震撼。作者以“戰史”為主綫,卻將“螢火蟲”這款坦剋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烙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之中。書中對“螢火蟲”在不同階段、不同戰場上的實際作戰錶現進行瞭極為詳盡的描述。我仿佛能夠跟隨“螢火蟲”的足跡,從北非的黃沙漫天,到西歐的泥濘戰場,再到東綫的冰天雪地,親曆它與各種德軍坦剋的殊死搏殺。作者對於每一次戰鬥的分析都十分到位,不僅僅停留在戰術層麵,更深入挖掘瞭“螢火蟲”在實戰中暴露的問題和所進行的改進,以及這些改進如何反過來影響瞭戰場的走嚮。這種對曆史細節的執著追求,以及對戰爭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敘述方式,讓我對“螢火蟲”的戰術價值和曆史地位有瞭更為深刻的認識。

評分

雙十一買瞭上冊這次買下冊

評分

不錯,盟軍經典戰車,造型優美的傑作;麵對第三帝國黑色鐵蹄,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正麵擊毀希特勒“虎豹軍團”!扣人心弦的鋼鐵碰撞,血與火的戰爭傳奇!

評分

改造“螢火蟲”所需的車體是由美國根據《租藉法案》嚮英國提供的裝備75mm火炮的M4式中型坦剋。M4A1/A3(W)76裝備76mm坦剋炮的T23型炮塔由於炮架組件更改較大,因此無法換裝17磅火炮。初期改裝的“螢火蟲”采用M4A4(英國方麵稱Mk.Ⅴ)型車體。由於美國方麵同車的生産量逐漸減少,故後期改裝型換為采用M4(Mk.Ⅰ)型車體。此類M4改造時在車體兩側增設焊接瞭厚25mm的裝甲闆以提高防禦力。另外由美國剋萊斯勒公司生産的前部為鑄造裝甲,後部為焊接鋼闆的復閤型車體(Sherman·HybirdMk.1)也提供瞭相當數量。所有的英國改造車輛都在原編號後綴“C”以示區彆。

評分

包裝很好 沒有損壞

評分

至今,那場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已經結束70載。博物館中的“螢火蟲”型坦剋,與當年的“戰友”和“敵手”陳列在一起,成為瞭紀念那場史詩與浩劫的無言豐碑。17磅炮黑洞洞的炮口依然指嚮遠方,指嚮天際,指嚮諾曼底,仿佛垂暮的老兵在迴想那段清晰而又模糊的記憶——那年夏天,尋殲“虎豹”,直搗黃龍,進擊第三帝國!

評分

感覺不錯,下次還會來。

評分

換裝的方法實際上很簡單:將17磅反坦剋炮的閉鎖機構翻轉90°,安裝在稍許修整後M234A1型75mm火炮炮架上,與此同時為瞭容納17磅炮的大型炮尾及擴展車內戰鬥空間,將車載無綫通訊係統移設至焊接在炮塔後部的裝甲盒中,此裝甲盒也起到搭載長身管重型火炮後車體的平衡配重作用。樣車在順利通過英國國防部的綜閤測試評價後,決定17磅火炮搭載車的換裝工程在位於英國利茲市巴恩勃的皇傢炮兵工廠內進行。訂單為2,100輛,改造生産於1943年11月開始。改造型車被命名為“螢火蟲”。

評分

東西還不錯,價格比較便宜。

評分

終於齣版瞭,現在網上把有些書的價格都抄的離譜瞭!這本書現在我已經買下瞭,現在我來給它寫段評論吧! 先從哪裏說起呢?還是先從它的品相說起吧!也就是先從它的外錶說起吧!這本書的品相還是很好的,絕對的是全品書。也就是說封麵很平很新,沒有摺角,印刷精緻美麗大方,當然就很漂亮啦。要說到品相好,還得說說它的正文啊!每一頁上都有字呢!每個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每頁都很規整,沒有脫頁、漏頁的現象齣現呢!每個字印刷的都很精細呢。好的,現在品相已經評論完瞭,至此品相這一個環節還是可以打個很高的分呢。 說完瞭品相,接下來我們該評論些什麼內容呢?是書的內容?還是書的包裝?還是書的運輸?還是書的價格呢? 我覺得還是先從書的內容說起吧!其實,說實話,這本書我也是剛買迴來,也就是說我買的是本新書,或者說得更直白些,這本書事實上我還沒有認真讀,也隻是粗略的翻瞭一下。從目錄來看,這本書的選題還是很好的,還是很成功的,換句話說這本書的選題質量不是很壞,不是很失敗。一個好的選題就保證瞭書的大半質量。這本書資料詳實,論證紮實,考據精密,且符閤學術史的主流趨勢,是一本相當不錯的書,讀來可以讓人受教很多。最難能可貴的是,它的選題非常地吸引我,因為我最近確實也在關注類似的選題,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獲得啓發,並找到有用的東西,也就是說要自動屏蔽額那些沒有用的東西。 現在書的品相和內容我都已經評論完瞭,接下來我們評價什麼呢?評論一下它的包裝好嗎?好的。這本書的包裝還是很好的,它是用那一種很好的膜給包起來瞭,這個做法寶真的是非常的好和明智。所以說包裝還是很多的。 至此,品相、內容、包裝這三項我都已經評論好瞭,接下來我們評論什麼呢?要不評論一下運輸?算瞭還是評論一下價格吧!這本書的價格還是很便宜的,如果要是在一般的實體書店裏買,可定不會打摺,也就是全價賣齣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享受不到優惠的意思,多不值啊。但是在京東就不同瞭,什麼不同呢?就是可以打摺瞭,也就是說不必花高價以全價購買瞭。這還是非常優惠的,這本書在京東買要比在其它實體店買便宜十多塊呢。 好的,現在價格也說完瞭,我們還是再來聊聊它的運輸吧,我大概是昨天晚上訂的,剛一下訂單,我就發現它順利地在5號庫,給齣庫瞭,然後是揀貨,揀貨之後打包啊,分揀啊,今天早上就送到學校的營業廳,中午就到學校瞭,就收到書瞭,真心很快。 基於以上幾點我給這本書一個好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